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98|回复: 1

“博导”在中国是多大的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5 07: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王东京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 来源:http://news.163.com/07/1204/09/3US02RIC000121EP.html


                                王东京教授 摄影:中国网 张琳

我想说的是,为了激励学者,我们不厌其烦地评这评那,没完没了,何不学习人家西方打破终身制、改行聘任制呢?
  
自己从教十数年,一直对“博导”为何会成为学术头衔未深想过。不久前回乡下,家父听说我是博导,问我“博导”是多大的官?我答他,博导不是官,就是普通教授。家父又问,所有教授都是博导吗?我答他不是。见父亲一脸茫然,我只好改口,告诉他博导是大学里最高的职称。

家父没上过学,目不识丁,不过对读书识字的事看得重。当年我从学校毕业选择教书,父亲连声说好。后来我做了教授,有邻居告诉他,教授是大学里识字最多的人,父亲颇是欣慰,据说高兴得夜里睡不着。再后来,我评上了博导,父亲却不知博导为何物,问过不少亲友,皆不知所然,没人能给他说明白。

是的,博导究竟咋回事?浅问题,但不好答。曾扪心自问:博导是职务吗?不应当是。既无级别也无下属,博导不管怎样看不是官;那么博导是职称吗?似乎也不是。比如人家美国,副教授甚至讲师就可带博士,这样,把博导视为比教授更高的职称未免牵强,说不通。其实,博导就是一项差事,说白了,是指某个教师承担有指导博士生的工作。

有趣的是,博导既非职务,也非职称,可为何国内要给教授评博导呢?思之再三,我想到的答案,评博导是激励教授的一种手段。经济学说,人的行为,一定服从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企业家,他们要追求赚钱的最大化;政府官员,则追求职位的最大化;而大学教师,肯定是追求职称的最大化。我认识在大学教书的师友无数,可从未听说他们有谁只愿做副教授,不肯当教授。

问题就在这里,当教师不同于从政,从政台阶多,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局正局……一路熬,最大化不易,故从政的为了职位最大化要终生勤勉;而当教师不同,只有讲师、副教授、教授三个台阶,人人都可最大化;而且一旦评上教授,差不多就可高枕无忧。按现在的职称制度,博士毕业先做讲师,两年后可评副高;五年后可升正高,即是说,30岁的博士去大学任教,若论文够数,40岁前可升教授;论文少的,50岁也能评上教授。这样麻烦就来了,评上了教授,船靠码头车到站,校方怎么激励教授呢?

当然,教授有敬业精神。现在的大学里,确有不少人评上教授后仍能专于学术,但不否认,也会有人懈怠歇气。某高校一位做系主任的朋友告诉我,他所在的系给老师们派课,年轻的讲师、副教授都好商量,一呼百应;但要是一旦评了教授,哪怕是上月刚评上,接受任务就推三推四,与从前判若两人。我对高校今天的状况所知不多,但相信这样的事不在少数,不然,教育部就用不着发话要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了。

由此看,要激励教授,就得设计出新的台阶,20多年前,国人别出心裁,开始为教授评博导,你是教授,若不是博导,那么还不是最高级的教授,没有达到最大化目标。教授们为了评博导,于是又点灯熬油,再辛苦三五年,而这三五年内,不仅要多写书发论文,而且要听从领导调遣。从管理的角度看,用目标激励代替督促,无疑降低了管理难度,也节约了管理成本。

说博导是激励教授的台阶,不会错。但要追问的是,欧美国家为何不给教授评博导呢?难道是他们的教授无需激励?非也。曾访问过西方的一些大学,就我所知,他们搞的是聘任制,除个别教授能签到终身合约,多数人都有任期,长则三年,短则一年,合约期满,校方不续聘就得走人。而且,你在某大学是教授,换到别的学校未必还是教授,教授非终身,故为保饭碗,人人自危,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显然,聘任制也是激励,与评博导有异曲同工之效。不过往深处想,两者却又有差异:聘任制是打破终身制;评博导是维持铁饭碗。谁优谁劣,虽不好作简单判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聘任制是持续、重复的激励;而评博导是一次性激励,只取近功,难收长效。请问,在职称终身制下,教授评上博导后如何去激励?难道我们还要在博导之上再设什么台阶?

有消息说,国内某研究机构最近评选了学部委员,本人无先见之明,但此举却在意料之中。按现在评博导的做法,一年评一批,博导评多了,见多不奇,激励作用当然会递减。若要调动博导的积极性,就得再弄出新头衔来,否则没有新目标激励,功成名就,博导也就少了进取的动力。敢打赌,评学部委员目前还是个开头,若职称终身制不破,各高校很快会仿而效之,至于叫什么名头不好说,但迟早一定会评,不信我们等着瞧!

我说这些,并非反对人家评学部委员,其实我想说的是,为了激励学者,我们不厌其烦地评这评那,没完没了,何不学习人家西方打破终身制、改行聘任制呢?有人说,打破终身制利益攸关,反对者多,设若如此,眼下也有个两全的办法,即评聘分开。教授可照评,名分也可终身,但待遇不搞终身制。教授只有被聘用,才能拿相应的薪水。这样双管齐下,各得其所,岂不善哉乎! (本文来源:中国网 作者:王东京)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08: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评论转载:

http://comment.news.163.com/news2_bbs/3US02RIC000121EP.html

网易广东广州天河网友 ip:61.144.*.*: 2007-12-04 16:28:35 发表王博导的观点太老土了,对博导的认识、对许多高校早就进行评聘分开熟视无睹,发表这样过时的见解毫无意义。中国知识分子近年已经快被各种改革折磨疯了。最可悲是不是被激励创新的机制折磨,而是被落后的教育和科研体制折磨,将大好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所谓科研上,才识我们知识分子的最大悲哀!看看现在的科研体制和评价标准:许多高校对老师每年都有硬性科研任务作为岗位条件,表现为每人每年必须发多少不同级别刊物的文章。由于我国刊物和文章的评价标准不是按国外的转载率和引用率,未建立起市场化的评价机制,于是,各刊物及编辑成了决定“科研”和老师命运的人啊!可怜的高校老师啊!尤其是那些认真思考的老师拼不过那些瞎编胡凑有关系的人哪!可怜的科研工作者,有多少人要捧着自己的血汗钱找门路发表自己的辛苦研究的成果啊!这种科研体制,不仅仅是科研工作者的悲哀,日后对整个国家、民族的影响都将是莫大的呀!在科研和教育体制上的落后最终将决定一个民族的落后,希望更多人认识到这一点,拯救科研工作者,拯救大学老师,没有谁比他们更不愿意浪费自己了!
------------------
网易四川成都网友 ip:218.88.*.*: 2007-12-04 14:55:59 发表表面清醒,实际糊涂。为何当了教授就不想干活了?原因在于他们根本不是做学问的料。如果把做学问当作自己的最大兴趣和终身事业,需要谁去激励吗?可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中国根深蒂固,适合扫大街、当保安的,谁愿真正去扫大街、当保安?最后,读书、做学问成了装潢门面的苦差事。
当官也一样。试问,适合当官的有几人?在中国谁敢说自己不想当官?可又有几人能当好官?“下等的”工作谁去做?
----------------------------------------------------
网易广东江门网友 ip:219.130.*.*: 2007-12-04 10:14:23 发表“博导是中国最大的官”下面,还要加一句:最大的官都靠近博导,弄个博士、硕士。
------------------------
网易北京海淀网友 ip:221.217.*.*: 2007-12-04 23:19:00 发表在清华就已经实行了聘任制度,根本无职称,副教授和正教授都是下的聘书,聘期3年,但是,还是老样子,可是其他许多地方没有这样,我都不知道,我们去了其他单位,连个职称都没有,算什么?
--------------------------
网易黑龙江网友 ip:122.156.*.*: 2007-12-04 22:58:32 发表只拿教授开刀,为何不拿官员开刀。 中国高校的主要问题不是教师的问题,而是官僚化的问题,在高校行政化,官僚化的情况下,如果不给教师一个稳定的身份,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官僚的附庸。那才是真正的灾难。国情不同,结果会相反。许多问题是行政化的结果。行政化把高校的文化破坏了。如果取消职称,改为聘任,就会导致“寻租”最大化. 
-------------------------
网易江苏镇江网友 ip:222.186.*.*: 2007-12-04 22:34:27 发表博导算什么?中国大学里头衔多的数不清:
科长、处长、院长、校长、重点实验室主任、省重点、市重点、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十百千带头人、跨世纪带头人、XX学者、XX教授、品牌专业、品牌教师、品牌学科、教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下面是我最近被要求必须填写的专家类别(回答是否):
12. 中国工程院院士
13. 双院士
2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61. 长江学者
62.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63. 新世纪及跨世纪优秀人才
71. 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72. 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
81. 全军有突出贡献专家
99. 其他
-----------------------
网易河南郑州网友 ip:218.28.*.*: 2007-12-04 22:23:50 发表不是所有的教授都有真才实学,也不是所有的博导都货真价实。没教过书的,可以成教授,屡见不鲜!俺是教授,不但成天讲课,还要挤时间搞科研,苦啊!
--------------------------
网易浙江杭州网友 ip:60.176.*.*: 2007-12-04 21:25:36 发表无论聘任制还是终身制在中国都会出现种种弊端,原因只有一个——关系网!!!
教授的考核以什么为依据呢?书、论文、还是课题?此类均在不同程度受到关系网的影响。所以一个字——难。
------------------------------------
网易湖北武汉网友 ip:219.140.*.*: 2007-12-04 21:23:49 发表中国的教授有国外的有钱吗?想方设法让教授们动脑筋搞科研,可待遇又上不去,不是要人命吗?我们为什么要在这行呆着,要真是几年一聘,都没法活了,下海得了。
-----------------------
网易浙江杭州网友 ip:219.82.*.*: 2007-12-04 21:13:02 发表在中国,万千学子奔进大学时,才知道大学原来只剩壳了,里面早已烂得精光了。
----------------------------------------
网易广东广州天河网友 ip:58.62.*.*: 2007-12-04 21:13:00 发表教授、硕导、博导都是靠文凭、垃圾课题项目、花钱在学术杂志刊登抄袭论文、良好的上层关系及混年头得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3 11:33 , Processed in 0.0760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