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66|回复: 0

文化中国2007年度人物大奖候选名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1 09: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消息  来源:东方早报

    本次评选活动的提名名单由东方早报和顾问团联合拟定,通过报纸和网络予以发布,最后评选结果将结合网络投票和顾问团以及早报审核意见决出,并在11月举行盛大颁奖典礼。

  【基本理念】

  为所有独立思考、渴望表达,但是没有在主流话语圈获得合法地位的精神生活工作者提供传播的可能。

  拒绝既得利益者,鼓励所有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提供创造力和想像力的文化生活工作者。

  【评选方向】

  在当代中国个人以及公共精神生活领域持续不断发生作用的文化生产、消费行业,选择九大类别(写作、诗歌、艺术、古典音乐、独立音乐、设计、电影、戏剧、摄影)进行遴选,入选者必须为2006-2007年度在各自专注的文化生活领域提供了多种不同可能性的新锐精神生活工作者。

  顾问团成员(排名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清运(建筑师)
    西川(诗人)
  许江(中国美院院长)
    余华(作家)
  何训田(作曲家)
    易中天(学者)
  孟京辉(戏剧人)
    费大为(艺术评论家)
    贾樟柯(导演)
    钱文忠(学者)
    顾铮(摄影评论家)
    崔健(音乐人)


  主办: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东方早报社

  独家冠名:智造局

  这是一个写作、诗歌最坏的年代?也许不是。如果你把目光不只盯在那些被盛名光环笼罩的名作家和诗人身上,也许你会看到华文写作的另一片美丽光景。本评选正试图将目光投向那美丽的大多数,这些作家和诗人大多未被作协接纳,他们不以写作为生,但同时他们书写着最生活、最鲜活的文字和诗句。

  早报的评选希望在主流文坛之外,挖掘那些容易被遗忘的名字和作品,中国文学可能因他们更加多元和丰富,他们也有能力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和喜爱。

  【年度写作大奖候选人】

  冯唐

  冯唐,1971年出生于北京,北京“土著”,在协和医科大学完成医学博士学位后,又去美国Emory大学拿到MBA学位,第一本小说《万物生长》出版后立即引起评论界关注。除《万物生长》外,长篇小说《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散文集《猪和蝴蝶》的出版,使他被誉为“21世纪王小波”。现定居香港,在麦肯锡从事咨询工作。

  冯唐,医学博士、MBA、作家。尽管从小痴迷古文,但顺从父母希望读理工科的愿望,大学进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妇产科,一路念到博士。最后决定转商,以托福满分负笈美国念MBA。17岁那年,冯唐写了一本十几万字的小说《欢喜》,10年后的一天,冯唐突然想起了那段岁月,重新提笔,写成《万物生长》。作为一个公司的高层,下属们大多数不知冯唐的另一面,冯唐只是他的笔名。冯唐的小说既纯情,又狡黠。其疯狂才情、赤子之心乃至于一肚子坏水,无不先声夺人。他决意要将文学江湖上众多同类逼至死角,杀出条新路,并绷紧自己亲手制作的那把用青春回忆扎成的“恶毒”弹弓,射穿时间与遗忘的樊篱,被誉为 1970年代文学第一人。“万物生长”三部曲最后一部《北京北京》即将出版。

  郭小橹

  旅英女作家郭小橹无疑是近年来最受西方文坛关注的中国作家。

  郭小橹,1973年生于浙江温岭石塘镇一渔村,18岁时入读北京电影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开始写剧本,做电影导演,发表小说和影评,出版有文集《电影地图》、《电影理论笔记》,小说《芬芳的三十七度二》、《我心中的石头镇》和电影剧本《我妈妈的男朋友是谁》等。她于2002年赴英国学习,现居伦敦东区的哈克尼,每年回国做电影,其新片《你的鱼今天怎么样》今年在圣丹斯电影节和爱丁堡艺术节上放映。

  郭小橹在异国扬名始于2004年,当时她受到出版界大鳄兰登书屋的青睐,长篇小说《我心中的石头镇》推出了英译版。该小说为这位年轻的作家赢来了2005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最终提名奖。

  2007年新作《简明汉英恋爱词典》是郭小橹旅英期间以英文写成的首部小说,讲恋爱故事、语言隔阂和文化冲突。凭借首部用英语创作的小说,郭小橹入围英国著名文学奖橙子文学奖最终入围名单,最终抱憾而归。此外,郭小橹还同莫言、姜戎一起,入围本年度曼氏亚洲文学奖候选名单。

  曹乃谦

  曹乃谦,1949年农历正月十五出生于山西省应县下马峪村。1968年参加工作,当过煤矿井下装煤工、文工团器乐演奏员,1972年调入公安系统当民警,现供职于大同市公安局。1986年,因和朋友打赌,开始写小说,至今发表文学作品近百万字。有十多篇小说被翻译介绍到日本、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已出版中篇小说选《部落一年》(2006)、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由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先生翻译成瑞典文,于 2005年出版)。马悦然说:“曹乃谦是中国最一流的作家之一,他和李锐、莫言一样都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6年12月,曹乃谦短篇小说集《最后的村庄》出版不久,2007年7月,早因马悦然的推荐而蜚声海外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的大陆版终于正式出版。距离曹乃谦写作第一篇小说,已经20年过去了,小说评论界对他的评论依旧寥寥。曹乃谦的小说语言很特别,如果说赵树理是将方言“化”为小说语言,那么曹乃谦是直接把方言照“搬”进小说语言里了。曹乃谦用中国人都能看懂的北方官话写作,非常接近现代十几亿人所使用的普通话。

  韩寒

  韩寒,上海人,1982年9月23日出生,自幼爱好文学创作。初中时开始有文章发表,并作为体育特长生升入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一时(1999 年),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首部发表的小说是反映上海初三学生生活的小说《三重门》。通过这部小说的发行,他进一步在中国其他地区成名。留级后,再次挂科七门并最终在高二休学。

  他的经历和作品都颇受争议。因为他的作品中毫不保留地谈到社会中的各种现实,并透露出对某些现象的愤慨与讥讽,鲜明地体现独立的思想。他的文学作品曾获得中国大陆许多奖项,并受到许多文学专家的关注,但他也因为其不佳的学习成绩和特立独行的作风而备遭非议。由韩寒引发的相关社会现象被媒体称为 “韩寒现象”。

  2007年7月14出版长篇小说《光荣日》。

  【年度诗歌大奖候选人】

  宇向

  宇向,“70后”诗人。2000年后开始写诗,同时以独特而成熟的风格被海内外诗歌界所关注。2002年获第十一届“柔刚诗歌奖”。2004 年受邀参加美国西蒙斯大学汉语诗歌研讨会。2006年应邀参加澳门首届葡语国家与中国诗人对话诗会,同年获首届“宇龙诗歌奖”。2006年出品个人诗集《哈气》。现居济南。

  宇向诗作

  《理所当然》

  当我年事已高,有些人

  依然会千里迢迢

  赶来爱我;而另一些人

  会再次抛弃我

  旋覆

  原名侯子瑛,1981年生于河北邯郸,现居北京,《城市画报》编辑。热爱诗歌。

  旋覆诗作

  另有名称

  不要带他们到床上来

  带他们去墓地

  去凹陷的大的平原

  如果他们悲怆地叹息

  让他们闭嘴

  在黑的

  湿的

  稀软的地上

  如果他们得以行走

  得以在小小的草叶旁边

  向你讲述童年的恨意

  讲述已忽略和将忽略之物

  那么与他们行

  在床上所能行的一切

  问他们那感觉如何

  就是这样我们被创造

  而后经历造物者之所经历

  每一经历

  都另有名称

  吴铭越

  吴铭越,男,1976年2月7日出生于齐齐哈尔市富裕县。1992年开始诗歌创作。民刊《剃须刀》成员之一,印有诗集《不锈钢》(“剃须刀” 丛书之一)。《诗林》杂志编委。曾任“诗生活”网站诗歌论坛版主、月刊执行主编、专栏编辑、“中国诗人”网站站长。曾居哈尔滨市十余年,现居广州市。吴铭越诗作

  采冰者(节选)

  电锯让我透明,或者融化,藏在雪里,不规则。

  碎片在江面上滑向远方———经过失去弹性的救生圈,

  划开一个大口子,没有呼吸,那里藏着什么?

  我试着重新裹住一条鱼,装在运冰车上,

  送往春天的背影里。我的身体丢失一块长方体,

  被另一个我拖上岸,藏在厚玻璃中。

  我可以变薄,伪装成大酒杯,把他灌醉,

  让那个嘴唇青紫的我熟睡,枕着我,和我一样冷。

  我们去开采另一块冰,刮开积雪,狠狠跺上几脚。

  声音在冰槽里刺耳,在松花江上奔跑,那么多雪,

  那么多脚印,那么多的我变得僵硬。

  我们可以再丢失一块长方体,伤口沾着残雪。

  裹住一棵草,有草籽,无笑脸,风怎么也吹不动。

  张伟栋

  张伟栋,1979年生于哈尔滨,哲学硕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4年加入《剃须刀》同人诗歌杂志,诗歌作品和小说发表于国内刊物并入选《北大诗歌年选,2006》等书,翻译有德里达的《谎言的历史:前言》、《打印机的色带》两文,曾获第二届北大未名诗歌奖,著有诗集《简装本福柯》。

  张伟栋诗作

  礼物

  痛苦是礼物。撕破的纸张

  适于写下恐怖的诗句,而今

  我爱上这残缺的诗句,并且

  热衷于日日夜夜地修补

  【年度艺术奖候选人】

  他们用自己的作品说话,也许现在还无法赢得太多的掌声和观众,他们等待着更多的认同,却并不就此停止追求。

  我们希望改变约定俗成的评奖,希望更多人关注这些崭露头角的艺术家的成长。最近几年艺术作品、展览数量和质量,成为我们衡量候选人的最大标准。因为我们坚信,艺术工作者的价值,仍然在于他创造的艺术本身。

  朱其

  1990年代初开始策划了一系列重要的前卫艺术展,是1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和独立展览的重要推动者之一,曾策划了中国第一个全国装置艺术展,推出了第一个先锋摄影展,在1990年代末提出“70后艺术”概念,并推出“70后”一代艺术群体。

  2000年参与创办中国第一批艺术网站之一“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2006年创办《艺术地图》杂志。2007年任首届北京798艺术节总策划。现生活和工作在北京。

  出版著作

  《新艺术史和视觉叙事》、《1990年以来的中国先锋摄影》(主编)、《Video:二十世纪后期的新媒介艺术》、《最后的绘画:里希特三十年艺术文选》(主编)

  策划的主要展览

  1996年《以艺术的名义———中国当代艺术交流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1997年《新亚洲、新城市、新艺术———97中韩当代艺术展》上海长宁艺术文化中心

  2000年《转世时代———2000中国当代艺术展》成都上河美术馆

  《东亚的位置———中、日、韩当代艺术展II》横滨

  2002年《青春残酷绘画》北京炎黄艺术馆

  2004年《鸟巢》行为艺术北京建外SOHO广场

  《70后艺术———市场改变中国之后的一代》北京今日美术馆

  《“70后艺术———市场改变中国之后的一代”———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特展》上海明园文化艺术中心

  2006年《自我造局:2005中国当代绘画展》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超验的中国———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阿拉里奥画廊

  《双性社会中的女性》泰国曼谷唐人艺术中心

  2007年2007北京首届798艺术节

  《龙的变身:中国当代摄影展》美国纽约中国广场画廊

  《金蝉脱壳:传统和革命中的语言拯救》南京四方美术馆

  《纪事、美域、未来———70后新锐艺术展》泰国曼谷唐人艺术中心

  高士明

  高士明的研究领域包括:视觉文化研究与当代艺术策展实践;目前,他正在筹办中国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系”与“艺术策划-管理系”。

  自2002年起,高士明参与策划了许多大型学术性展览,包括2002年至2004年的“亚洲当代艺术的迁徙与地缘政治”系列研究计划、 2004年的“影像生存: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5年的“现实深处: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和“亚洲时间:新媒体艺术展”、2006年的“显微学:中国当代艺术展”以及“黄盒子:中国空间里的当代艺术与建筑”学术邀请展等。

  近年来的策展工作主要呈现出三条线索,表现为三个长期计划:

  1.“地之缘”计划,探讨亚洲当代艺术的视觉生产与历史-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2.“显微学”计划,呈现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现实关切与微观政治实践。

  3.“黄盒子”计划,探究中国式空间的展示策略及其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高士明坚信当代艺术在不同文化语境中有不同的责任和命运,他2003年以来的策展工作似乎可以纳入一条特定的文化思考的轨道,即:如何从众多的“泛政治-社会学”话语出走,摆脱身份政治和关系美学的思维惯性,从中国当代深层现实经验出发,重新构筑一种介入性的当代艺术与视觉文化的表述体系。

  部分策划项目

  2004年9月,担任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双年展助理策展人,该届双年展主题为“影像生存:可见者的技术”,对于摄影、电影、录像、计算机影像等领域的国际范围内的新媒体艺术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总结

  2005年10月,策划“寓言,现实深处: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显微学计划I),杭州

  2006年3月,策划“显微境·观:中国当代艺术展”(显微学计划II),澳门艺术博物馆

  2006年9月,策划“黄盒子:中国空间里的当代艺术与建筑”,上海

  2006年12月,策划“书法现场”跨媒介书法展,杭州

  2007年1月,主持“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中国巡展”杭州站系列事件,杭州

  2007年3月,组织“视像之道:图像时代与当代绘画”学术论坛,广东美术馆

  2007年7月,策划“漂移的地平线:97后的香港艺术”展,上海当代美术馆

  进行中的计划

  2007年12月,“影子的炼金术: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原弓

  2007年“透明之局”原弓当代艺术系列活动。

  2006年,成立上海原弓画廊及北京原弓画廊两个展示区域,上海原弓画廊展厅面积约150平方米,以经营经典艺术和当代艺术为主,经典艺术主营早期油画、水彩、素描、雕塑等,当代艺术主营中国当代架上绘画。

  2006年,原弓美术馆举办的“2006首届‘新动力·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向京

  向京善于用略带夸张的写实手法塑造青春少女形象,用浓郁的色彩强调她们处于的特定情境。

  个展

  2006年《你的身体———向京作品2000-2005》·上海·上海美术馆

  2005年《保持沉默———向京作品2003-2005》·北京·大山子艺术区北京季节画廊

  2003年《镜子里的女人》·厦门·欧洲艺术中心

  《向京作品》·北京·团成画廊

  2001年《白日梦》雕塑个展·上海·常春藤书园

  群展

  2007年《隔岸观火》·德国·卡塞尔·德国卡塞尔基督教学生中心

  《何去何从∶中国当代艺术展》香港大会堂

  《和而不同———中国华东当代雕塑邀请展》·上海·上大美院艺术空间

  《ArtLanAsia》·日本·横滨ZAIM

  《中国当代雕塑十人展》·北京·亚洲艺术中心

  《TanahAir:SeniPatungdanLingkungan》·印度尼西亚苏腊巴亚

  2006年《双性社会中的女性》·曼谷·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独白:中国印度尼西亚当代雕塑展》·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印度尼西亚国家美术馆

  《花非花·当代艺术展》·北京·宋庄美术馆

  《恒动———当代艺术对话》·上海MOCA上海当代艺术馆

  《今日中国》·维也纳·theESSLCollectionofContemporaryArt

  《入境———中国美学》·上海·上海当代艺术馆

  《2006江湖》·纽约·JackTilton画廊

  张小涛

  1970年生于四川,任教于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美术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成都

  个展

  2003年“唯物主义的糜烂”法国巴黎阿基阿妮基画廊

  2004年“梦工厂和垃圾场”北京东京艺术工程

  联展

  2000年“转世时代”———2000年中国当代艺术展,成都上河美术馆

  2004年

  马德里国际艺术博览会,西班牙马德里

  被禁止的感觉?———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色情话语,佩里格市弗朗索瓦。密特朗国家文化中心,法国

  “中国当代绘画”———INFELD文化之屋,奥地利维也纳

  “亚洲工厂”意大利波洛尼亚现代美术馆

  “花家地”北京季节画廊,北京

  巴黎国际艺术博览会,法国巴黎

  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德国科隆

  “人造的快乐”墨尔本RMIT美术馆

  “居住在成都”深圳美术馆

  “美术文献提名展”湖北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邱黯雄

  邱黯雄是一位融会古今的当代艺术家,以他特有的智慧和创新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他在2006年上海双年展上的参展作品《新山海经》,表现的是观世间怪乱之相,喻之以异兽之形貌。

  群展

  2000TaleofTwoCities(伦敦亚洲当代艺术画廊)

  ChengduMovement(阿姆斯特丹CanvasInternational画廊)

  海心天心,香港汉雅轩画廊

  2001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

  2003中国当代艺术展,雅加达印尼国家美术馆

  邱黯雄沈晓彤:新造像新山水,香港汉雅轩画廊

  2004汉雅轩20周年(香港艺术中心)

  四隅,(新加坡TylerPrintinstitute)

  中德当代艺术展,(北京空白空间画廊)

  科隆艺术博览会OCHS&PRUESS画廊

  2006年上海双年展

  个展

  2002年邱黯雄个展香港汉雅轩画廊

  黄奎

  黄奎跨越装置、摄影、绘画、录像、行为等艺术形式,并且是少有的极具幽默感的艺术家。

  个展

  2007“门下侍郎”上集(上海比翼艺术中心)

  2006“重要人物”黄奎个展(上海2577创意大院)

  群展

  2007“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独立项目“迁移嗜好者”(圣矛利奇奥广场,威尼斯,意大利)

  2007“走出西南”当代艺术展(广东美术馆)2006“无休无止”摄影与新媒体艺术特展(上海当代艺术馆)

  2006“亚洲当代影像展”(伦敦)

  2006“超设计”第6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

  2006“首届5×7″(平遥)照相双年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山西省平遥古城)\TS1当代艺术中心

  倪有鱼

  本名倪佶,1984年生于江西,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

  个展

  2004废园的故事———倪有鱼作品展上海

  2007空园计———2007倪有鱼造园新作展上海

  2007明月前身———倪有鱼作品展马来西亚槟城

  群展

  2007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精品展

  2007“从这里出发”2007上海(中国)青年美术大展

  【年度戏剧奖候选人】

  他们并不是当下戏剧界最功成名就的人物,但却是最近一两年自己领域内最引人瞩目的红人。他们之前未尝有很多荣誉,但他们理应获得更多的褒奖。他们未必年轻,但在论资排辈的戏剧界却依然属于新锐。

  何念

  何念,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2003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四年,已连续执导了《大于等于情人》、《恋人》、《人模狗样》、《初恋50次》、《双面胶》、《武林外传》等话剧,被认为是目前上海最年轻高产的话剧导演。何念的戏几乎部部叫座,由此也获得了“票房蜜糖”的美称。这位80 后的年轻导演,如今已是上海话剧新生代导演的代表人物。

  何念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大多取材于畅销小说或影视剧,有很好的市场基础,对年轻人的生活和情感也有敏锐的把握,并且往往具有轻松幽默的特点。和单纯追票房的商业剧导演不同,何念的作品在艺术上也有值得称道之处。何念同时也涉足影视剧。曾经参与过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的制作。

  刘晓晔 陈明昊

  两人均系国家话剧院演员,今年两人合作完成的新作《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为观众熟悉,在剧中,两人展示了各种表演绝活,每人扮演角色均超过30个,加入了相声、评书、现代舞等各种表演元素,展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表演的全新舞台风格。

  刘晓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他主打喜剧路线,在话剧《恋爱的犀牛》、《琥珀》、《艳遇》中的喜剧表演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他于2006年师从相声表演名家郭德纲,学习中国传统相声表演,并将中国传统相声中的喜剧表演与欧洲当代喜剧表演进行了深度的融合。

  陈明昊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现就读于北京大学MFA艺术硕士专业。曾经主演过《臭虫》、《琥珀》、《艳遇》等多部话剧。陈明昊的表演风格多样,在大型多媒体音乐话剧《琥珀》中的喜剧表演和即兴演唱令观众过目不忘。

  吴双

  上海昆剧团演员,先后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第三届昆剧演员班和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工净角。最近五年来,吴双演出了十二台新创大戏,不仅在花脸行当展现了出众的艺术造诣,更是善于将不同行当的表现技巧兼而并收,跨行当塑造各类人物。与此同时,吴双还广泛地涉猎导演和编剧艺术。

  去年,四本《长生殿》的排演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对《长生殿》的最完整的演绎。吴双在剧中扮演的“安禄山”历史上第一次对这一人物有连贯的舞台诠释。吴双的安禄山从脸谱、体形服饰、行为动作乃至嗓音作了精心设计,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很多专家说:“安禄山”,演得太有戏了!

  【年度电影大奖候选人】

  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无疑是如今中国内地电影的中流砥柱,他们用昔日的盛名换取了如今的大投资,而后炮制了让人嬉笑怒骂的大片,进而得到收入可观的高票房。中国电影需要这样的大导演,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而曾经年轻的第六代电影人,在慢慢摸索主流电影市场喜好的同时,也开始步入中年导演的行列。

  当“80后”、“网络”这些定语开始冠名在电影导演这个称谓前,我们也试图开始擦亮眼睛寻找属于中国内地电影下个纪元的新锐力量。可能这一群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导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边缘的、独立的。他们大部分都是低成本的DV作品,而成品也是DVD市场的常客,又或是新媒体领域的试水者。但他们的存在,至少让内地电影在“代”的族谱不再续写后,还可以展望一下未来。

  李红旗

  李红旗代表作:《好多大米》

  李红旗在创作DV作品《好多大米》之前,他的专业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头衔则是小说家、诗人等等。《好多大米》是李红旗第一次尝试做导演,在78分钟的黑白的影像中,李红旗讲述了和女友玩捉迷藏的毛老师,在另一个陌生城市的别人家中的奇特经历。最终,毛老师背着一袋来历不明的大米走向下一段未来。李红旗对于这部诗意超过故事性的电影的阐述是———这是一个悲伤的玩笑。据了解,李红旗的第二部长片《黄金周》已经完成了拍摄,目前正在进行后期制作。

  应亮

  应亮代表作:《另一半》

  知道应亮的名字,是从他的长片处女作《背鸭子的男孩》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扬名开始。这部电影不仅斩获了五个大小国际电影节的奖项,还在超过 30个国际电影节上进行了放映。内地观众可能至今也没听说过这部电影,但出生在上海、毕业于重庆大学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应亮,从1999年起就开始尝试短片创作。今年30岁的他,已经有超过12部短片作品,并在多个短片国际大奖赛上赢得奖项。2006年,应亮最新的长片作品《另一半》完成,该片在鹿特丹、纽约“新导演/新电影”等多个国际影展上进行了放映,并让应亮蝉联了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而这两部作品的总投资还没有超过10万元人民币。目前,应亮的第三部长片作品《好猫》正在筹备拍摄阶段。

  杨恒

  杨恒代表作:《槟榔》

  去年,从第28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上传来消息,中国年轻导演杨恒的处女作《槟榔》赢得了新导演奖。赶着如今流行的电影摄影转行做导演的风潮,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的杨恒,直接挑选了导演的工作。杨恒之前的三部短片作品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但《槟榔》在第11届釜山电影节上得到了一致好评,也让杨恒成为媒体关注的“新浪潮”导演。可杨恒对自己的作品却有着很理性的态度:“这部电影和其他大多数电影不太一样,是一部不被大多数人 ‘喜欢’的沉闷电影。”

  王分

  王分代表作:《箱子》

  在今年6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女导演王分的《箱子》一经亮相,随即赢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单元最受大学生欢迎电影奖。之前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箱子》也是大学生评委们心目中的最佳处女作。早在2001年,王分就独立制作纪录片《不快乐的不止一个》。还曾在2001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获新浪潮奖。《箱子》是她的第一部故事长片。这样的轨迹正沿着她计划的“电影之路”前行:“当我总得面对生活去选择这样或那样度过时,我选择了电影。这种选择是主观愿望加偶然……不爱念书,写故事,拍纪录片,然后拍电影。”

  韩杰

  韩杰代表作:《赖小子》

  在获得提名的一批新锐导演中,韩杰算是媒体曝光率相对较高的一位新导演。作为贾樟柯的副导,韩杰曾经参与了《世界》、《三峡好人》、《无用》等影片的拍摄工作。而他的首部长片作品《赖小子》在2006年也是收获颇丰,包揽了包括第35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奖在内的不少殊荣。韩杰 1996年从云南省昆明地质学校计算机系毕业,喜好电影的他随后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影视制作专业学习。2002年,韩杰独立完成了他的毕业短片《过年》,并获得了第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学生组最佳故事片奖。

  【年度设计奖候选人】

  海外求学的背景,使他们比土生土长的设计师更多了自信与创新,他们的作品与艺术走得更近。

  刘珩

  现任南沙原创建筑工作室(香港&广州)主持建筑师

  2002和2004年秋季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设计课程助教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设计博士候选人

  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建筑硕士

  主要建筑作品

  2005-2007ERANOS基金会三栋住宅改造瑞士ASCONA

  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与荷兰雷姆·库浩斯及艾伦·弗劳克斯合作)广州时代花生销售中心概念设计连州国际摄影节厂房改造展场设计(临时性和永久性)

  张轲

  建筑设计师,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

  2002年,“标准营造”事务所的作品在“首都规划汇报展”中,获“最佳城市设计奖”;2002年“标准营造”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亚洲作品展;2003年,“标准营造”作为中国文化部的协办单位在巴黎成功举办了“中法文化年”《住篇》展览;2002-2005年,“标准营造”作品分别被刊登在《WA世界建筑》、《T+A时代建筑》、《工业设计》、《Garten+Landschaft》(德国)、《MadeinChina》(德国)等专业设计杂志上。

  孙浚良

  1975年出生于上海,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硕士

  曾获温莎牛顿创作奖,香港设计师协会金奖、银奖、铜奖及优异奖,CANON国际数码创作大奖铜奖,并入选东京(TokyoTypeDirectors)TDC奖等。现为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视觉传达系在读博士,汕头大学长江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年度摄影奖候选人】

  他们很少出现在沙龙摄影的视线内,他们也很少出现在纪实摄影的范畴中,他们的镜头里,更多的是观看方式的重组———客观和主观,现实与梦境,历史与当下,在这些影像中模糊了彼此。

  缪晓春

  影像艺术家,1964年生于江苏无锡,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和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摄影工作室

  主要展览

  2007中国-面对现实,奥地利维也纳路德维希现代艺术博物馆

  2007中国现代艺术,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韩国

  2007红色热潮:当代亚洲艺术崛起,休斯敦美术馆,休斯敦,得克萨斯州,美国

  2007艺术温跃层-亚洲新浪潮,德国卡尔斯鲁厄ZKM媒体艺术中心

  2007中国制造,丹麦路易斯安娜现代艺术博物馆

  2007注意!中国!来自中国的当代摄影,西班牙ARTIUM当代艺术博物馆

  2007年度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巡回展,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北京-上海-广州

  2007今日中国,巴西里约热内卢CentroCulturalBancodoBrazil2006双重现实,第四届韩国首尔媒体艺术双年展

  2006新都市现实,荷兰鹿特丹Boij-mansVanBeuningen美术馆

  2006今日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转世魅影,EsslMuseum,奥地利

  2006匙—开启当今中国艺术之门,马尼拉大都会博物馆,菲律宾

  2006Totalstadt.Beijingcase,德国卡尔斯鲁厄ZKM媒体艺术中心

  2005城市,重视,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2004-2006过去与未来之间-来自中国的新影像(巡回展),美国纽约国际摄影艺术中心和亚洲协会;芝加哥斯马特博物馆和芝加哥现代艺术博物馆;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德国柏林世界文化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艺术博物馆等

  戴牟雨

  摄影师,生于广东,毕业于广州美院,现生活工作于上海

  主要展览2000年茂名,边沿状态艺术展

  2003年上海,看不见的城市摄影展

  2003年上海,女性、城市摄影展

  2004年福建,武夷山国际摄影周

  2005年广州,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2005年上海,顶层画廊上海摄影展

  2005年上海,苏河现代艺术馆,“两三点”个展

  2005年广东,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2005年广东,中国摄影新锐摄影展

  2006年上海,“共享上海”综合展

  2006年上海,第二届多伦美术馆青年艺术展

  2006年广东,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2007年上海,17号画廊,“非意义”个展

  2007年上海,上海美术馆,“果冻时代”艺术展

  2007年徳国,PrettyLandGallery“身临其境”当代艺术展

  2007年上海,香海画廊,“玩乐戏”艺术展

  2007年北京,娑罗画廊,“哈灭古哈”艺术展

  马良

  影像艺术家,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2006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提名

  2006获澳大利亚IDAA(Internationaldigitalartaward)国际数码艺术奖

  2006获2006上海艺博会青年艺术家推介奖

  2007日本MAC杂志评选全球最重要的50位当代影像艺术家之一

  个展

  2007年5月加拿大多伦多国际摄影节/“迷宫”

  2007年4月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知了”

  2006年11月连州国际摄影节/“草船借箭”

  部分群展

  2007年6月加拿大多伦多Artcore艺术中心/“亚洲人———亚洲当代艺术观察”2007年6月南京四方美术馆/“金蝉脱壳:从传统和革命中的语言拯救”

  2007年5月纽约/北京/“龙的变身———中国当代摄影”

  2006年2月美国纽约MOCA艺术中心/“虚拟沙龙———中国当代摄影”

  【流行音乐候选人】

  古典乐界都在为“大事件”而忙碌,而以下这些古典音乐人却在默默地做着“细节”,或者致力于面向公众的古典音乐普及,或者自费购买国外乐谱在国内免费演出,或者用新的方式让古老的民乐得以传颂。

  金望

  现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攻读博士学位代表作品:《竹林七贤》、《随心曲》等

  2000年,作品《虚词———琵琶和古筝》首演于上海《秋问》音乐会。

  2001年为杨福东《陌生天堂》创作音乐,参展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

  2003年为杨福东《竹林七贤》(一)创作音乐,参展于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

  2004年音乐作品《日落日出》(Everlasting,Evovled)为杨福东多屏作品《ClosetotheSea》使用,参展于英国利物浦双年展。

  2005年为二胡演奏家马晓晖创作二胡作品《随心曲》,首演于上海大剧院。

  2006年为邱黯雄的多屏作品《新山海经》创作音乐,参展上海双年展;同年亦为重庆女子室内乐团创作作品《重庆姑娘》。2007年为邱黯雄的《民国风景》创作音乐。正在完成的创作有杨福东《竹林七贤》一至五的音乐写作和整理工作以及美国音乐舞艺术家Andrea的委约作品。

  高健

  指挥家曾指挥合作过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德国柏林阿恩特交响乐团等

  高健1974年出生于北京,1984年随中央音乐学院邵炜民、王永新教授学习长笛,1992年随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徐新教授学习指挥,1994年入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学习录音工艺,师从甄昭。199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师从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教授。

  曾被多个世界音乐节邀请参加演出,如中国“香港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音乐节”、日本“亚洲国际音乐节”、“爱丁堡国际音乐节”、“英国国际管乐音乐节”等。在2004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曾获得世界著名指挥大师迪图瓦及音乐节总监、中国著名指挥余隆的一致好评。国际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先生曾说:“在和我合作过的所有助理指挥当中,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高健是最棒的。”

  高健指挥合作过的乐团有:皇家苏格兰国家交响乐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皇家苏格兰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德国柏林阿恩特交响乐团等。

  他于2007年获得英国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指挥系“高级演奏家文凭”,并将于2008年取得欧洲指挥最高学位。

  沈洋

  男中音代表作品:《冬之旅》(2006年全国十大发烧唱片)

  2007年6月17日,在全球最高级别声乐比赛之一的“BBC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赛”中获得唯一的金奖。现在,沈洋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青年艺术家发展计划和茱莉亚音乐学院继续深造。

  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于顾平教授,在学期间成绩优秀,曾获得各类奖学金。曾出访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参加歌剧演出及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演出及音乐节。

  2005年1月获得在意大利维罗纳举行的《唐乔瓦尼》国际歌剧比赛马赛托角色第一名,同年8月获得上海国际声乐大师班一等奖学金,11月出版第一张个人专辑。

  2006年10月于柏林演出《女人心》,11月出版第二张个人专辑《冬之旅》,该唱片获得2006年全国十大发烧唱片。2007年初,连续获得德国和意大利两个歌剧比赛角色第一名。

  2007年2月24日在意大利曼托瓦的奥菲欧400年纪念演出中,他所饰演的Caronte一角被《纽约时报》称为“令人印象深刻的”。

  2007年10月,他将与著名指挥家帕帕诺在罗马合作罗西尼的《圣母悼歌》。2009年2月他将在香港艺术节举办舒伯特《冬之旅》独唱会。

  王甫建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和艺术总监代表作品:《上海回响》、《锦绣中华》

  1985年率先指挥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在北京推出民族音乐现代作品音乐会,首开民族乐队演奏现代作品之先河。曾指挥演奏了谭盾、瞿小松、何训田等中国著名作曲家的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并与中央民族乐团、广播民族乐团等乐团合作,演出了许多极富挑战的现代作品音乐会;2001年8月应邀到香港指挥香港中乐团演出专场音乐会《天人》获很大成功;2005年初又应邀指挥新加坡华乐团演奏了作曲家郭文景创作的竹笛协奏曲《愁空山》获得好评;同年率团赴上海演出亦获得广泛赞誉。

  同时王甫建亦有许多各种类型的音乐创作,如双琵琶协奏曲《断桥》、拉弦与弹拨乐《西江月》、古琴与乐队《听雪》等,其中应香港中乐团委约创作了三弦与乐队《土风四首》,琵琶与乐队《海青拿天鹅》;应台北市立国乐团委约编写了琵琶协奏曲《天祭》。在2006/2007及2007/2008音乐季中,王甫建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性、风格性的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其中《上海回响》和《锦绣中华》两台音乐会被选为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

  【年度独立音乐大奖候选人】

  在“内地的原创音乐越来越不受待见”的今天,仍然有一些内地音乐人在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坚持自己的创作之路,坚持在充斥着名利泡沫和麻木心灵的现实中发出呐喊。

  莫艳琳

  音乐类型民谣代表作品《顽固独身主义》

  曾为周迅写过《看海》的莫艳琳,2004年10月正式签约太合麦田唱片公司,并于2006年3月发行个人首张专辑《顽固独身主义》。该唱片作为当年太麦推出的“新红白蓝”蓝色系个人大碟(老红白蓝系列中,代表蓝色的是叶蓓),请来了台湾著名编曲人钟兴民、台湾吉他圣手江建民等加盟,涉及摇滚等多种元素,使得该专辑成为当年最受乐评人青睐的女唱作人专辑。对于音乐,莫艳琳认为,“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会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律动,同时也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卡奇社

  成员颗粒、FLY

  音乐类型流行电音

  代表作品《卡奇社-日光倾城》

  2005年3月正式成立,乐队原名FLYUP,2005年6月曾发表过单曲《猫咪》,同年7月正式更名为“卡奇社”,同年10月正式签约易石大橙。一男一女的组合方式,在口水歌大流行的时代,在处处标榜大制作大手笔大融合的商业化时代,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出心中不时髦却不会落伍的音乐。其音乐包含摇滚、中国曲风、舞曲、英式等多种元素,作品中渗透着童话式的天真和语言的微妙,字里行间传达着他们私密的内心世界,其大部分作品在充满戏份文化和中国情调的半岛小城里,运用最简单的设备创作完成。

  重塑雕像的权利

  乐队成员主唱/吉他-华东和声/贝司-刘敏鼓手-马晖

  音乐类型朋克

  代表作品《CUTOFF!》

  成立于2003年3月,现签约摩登天空旗下厂牌Badhead,整体风格趋向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后朋克。很长一段时间里“重塑雕像的权利”频繁的现场演出为他们立下了良好的口碑,在舞台上简洁、震撼、有力的表演和极具个人特色的演唱,使他们从众乐队中脱颖而出,被大家公认为中国最好的乐队之一。今年7月,乐队首张EP通过美国的主流发行渠道上架。

  彭坦

  曾为内地著名的达达乐队的灵魂人物,今年单飞并发行首张个人专辑《少年故事》。整张唱片告别辉煌的过去,面对复杂的现实,彭坦在每一天似乎都将是未知与迷茫的社会环境下,以每个人都深藏心底的怀旧情绪,平和地诉说着每个人也许和梦想有关的“少年故事”。其中有六首歌的灵感来自六部电影,它们分别是根据同名电影创作的《灯塔》、《风儿带着我们飘》、《甜蜜蜜》、《孔雀》,以及根据《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创作的《少年故事》、根据《春光乍泄》创作的《走马灯》。

  音乐类型英式摇滚代表作品《少年故事》

  顶楼马戏团

  成员主唱/合成器-GG贝司-梅二吉他-钟科鼓手-小凌

  音乐类型朋克

  代表作品《蒂米重访零陵路93号》

  成立于2001年10月,所有成员除在乐队的身份外,均有其他稳定职业,未签约任何唱片公司,专辑由乐队成员自己凑钱制作,独立发行。顶楼马戏团给“朋克”的定义是———“朋克就是猪头三,朋克就是十三点”。他们一扫中国朋克乃至中国摇滚假大空的情绪泛滥,用上海话讥诮而放肆地大泼市井现实主义的脏水———你可以将之视为张爱玲华美旗袍上的虱子。他们从老学堂到新学堂的多变曲风,甚至戏谑式穿插英式、雷鬼等片段,恶搞时下流行的选秀也恶搞朋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23:24 , Processed in 0.0677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