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28|回复: 1

[原创] 姚鹏慈:成语与惯用语、歇后语辨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4 10: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语与惯用语、歇后语辨略

作者:姚鹏慈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整体运用的定型短语。汉语词汇中,相当于词的“预制构件”的熟语中,除了成语之外,还有惯用语、歇后语,以及谚语等,而成语是熟语的主要部分。那么,如何确定成语的范围呢?这就需要找出成语与其他熟语的区别。成语与谚语(群众中间流传的简单通俗而含义深刻的语句,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不同较为明显。本文着重探讨成语同惯用语、歇后语之间的差别。

一、成语与惯用语
    惯用语是人们口头上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表达一个整体的意义,作为一个语言单位来使用。例如:
    打埋伏  钻空子  开夜车  碰钉子  扣帽子  灌米汤  背包袱  天晓得
    剃光头  捞稻草  揭老底  唱高调  乌纱帽  半瓶醋  苦行僧  过河卒
    眼皮子浅    打落水狗    三下五除二


    惯用语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换言之,它的意义不是几个组成部分的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字面意义的引申(主要是比喻)概括出一个新的意义。如“挖墙脚”不是真的要把“墙脚”“挖”掉,而是比喻拆台;“一窝蜂”也决不是实指“一窝蜜蜂”,而是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再像“跑龙套”比喻在他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连轴转”比喻劳动或工作等夜以继日地不停止。

    惯用语是一种定型的短语,不像一般短语那样可以自由组合。例如:“敲竹杠”不能说成“敲木杠”;“打秋风”不能说成“打春风”;“放马后炮”不能说成“开马后炮”;“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能说成“不管四七二十八”。
    惯用语与成语一样,都是一种定型短语,这是二者的共性。但是在结构形式、来源以及表义的手段和色彩方面,它们毕竟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一,从结构形式上来考察,就有以下三点区别。

    其一,惯用语的主要形式是三字格,如“咬耳朵”、“开后门”、“乱弹琴”、“走过场”、“戴高帽”、“吹喇叭”、“放空炮”、“墙头草”等。四字格的有一些,但不多,如“打马虎眼”、“空心汤团”。五个音节以上的更少见,如“铁将军把门”、“丁是丁,卯是卯”。而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是四字格。笔者根据《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作过如下统计,该词典共收录成语3559条,四字格成语就有3345条,是总数的94%,占绝对优势。

    其二,惯用语、成语在组合成分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上也不大一样。以三字格为主体的惯用语,主要是述宾式结构,如“嚼/舌头”、“和/稀泥”、“挤/牙膏”、“过/电影”、“拍/马屁”、“吹/牛皮”。其次是定中式结构,如“万金/油”、“绊脚/石”、“铁/饭碗”。主谓式结构(像“鸟兽/散”)和联合式结构(像“假/大/空”)就微乎其微了。而以四字格为主体的成语,语法结构关系几乎应有尽有,凡是汉语中的各种语法格局多多少少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如主谓式的“叶公/好龙”,述宾式的“竭尽/全力”,述补式的“重/于泰山”,状中式的“豁然/开朗”,定中式的“锦绣/河山”,连动式的“顺藤·摸瓜”,兼语式的“令人·神往”,紧缩式的“人云·亦云”。尤其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汉语成语小词典》所收录的四字格成语中,联合式的就占了三分之一左右,如:

    主谓联合式:柳暗花明、石破天惊
       述宾联合式:藏龙卧虎、荡气回肠
    状中联合式:精雕细刻、潜移默化
    定中联合式:凤毛麟角、浓墨重彩

    其三,惯用语和成语虽然都是一种定型短语,但惯用语的结构不如成语的结构来得凝固。成语中的语素一般来说不能随意拆开来加进别的词语。而述宾式惯用语时常拆开来用,中间插入一些别的词语。例如:栽筋头——栽几个筋头;泼冷水——泼他几瓢冷水;拉后腿——拉起女人的后腿。可见,惯用语的结构要比成语松散得多。

    第二,从来源来看,成语大多数是有案可稽的,历史的习用性很强,不少还带有典故。有人曾对《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中注明语源的四千多条成语(该词典共收录成语五千五百条,另一千多条是来历不明或新创造的成语)作过统计,结果是:源自先秦的占63%,源自魏晋南北朝的占15%,源自隋唐的占9%,源自宋代的占6%,源自元明清的占2%(见肖竹声《四言成语的两项小统计》,载于《中国语文天地》1987年第5期)。由此看来,成语大多数都具有久远的历史,而惯用语则大多数来自群众的口头创作,并不见之于“经传”。

    试比较下列几组意义相近的成语与惯用语:

       倒行逆施  开倒车
    随波逐流  随大溜
    坐而论道  放空炮
    趋炎附势  抱粗腿


    上面四条惯用语都是口头创作,而四条成语都有悠久的历史了:“倒行逆施”、“随波逐流”源自《史记》,“坐而论道”源自《周礼》,“趋炎附势”源自宋代陈善《扪虱新话》。

    当然,也有少许惯用语已有历史年头,有的还能找到它们的渊源,但并不多见,例如源于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的“破天荒”,源于《宋史·岳飞传》的“莫须有”。

    另外,某些惯用语是直接从方言进入普通话词汇的仍旧保留着浓厚的地方色彩,像来自吴方言的“拆烂污”、“吃豆腐”,来自北方方言的“闲磕牙”、“窝囊废”(北京地区)、“打饥荒”、“堵窟窿”(东北地区)、“打牙祭”、“摆龙门阵”(四川地区)等。显然,由于方言的影响,它们的使用仍或多或少地带有地域的局限性。在成语中,直接从方言中吸收进来的,常用的除了吴方言的“像煞有介事”(现多省作“煞有介事”)外,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了。

    第三,从表义的手段及色彩来看,惯用语大多数是通过比喻概括出一个新的意义,并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而且这种色彩多数是贬义的。例如用“踢皮球”比喻在工作上不负责任互相推委,用“抬轿子”、“吹喇叭”比喻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成语的意义的构成有借助于比喻的,还有大量不借助于比喻的;感情色彩中的褒义、贬义与不褒不贬的都兼而有之。此外,由于惯用语绝大部分来自群众的口头创作,而成语的大多数是从古代承继下来的,因此从语体风格看,前者大多是口语化的,后者却是带有书卷语体色彩的占相当大的比例。

二、成语与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温端政先生认为将它称作“引注语”更为准确:见温端政《歇后语》,商务印书馆,1985年)。前一部分是描绘,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所作的说明,是歇后语的本意所在。打个比方,歇后语与谜语相仿,谜面在前,谜底在后。人们在引用歇后语时,也可以只说前一部分,略去后一部分,让别人自己去揣测。于是,就把这种可以把“后”一部分“歇”去的熟语,叫做歇后语,歇后语从形式上划分有两种格式,一般称作喻义的歇后语和谐音的歇后语。

    喻义的歇后语,前一部分往往用具体事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甚至是虚构的想象来比喻,后一部分作意义上的说明,两者之间必定有种形象上或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例如:

    芝麻开花——节节高;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姜太公的坐骑——四不像;
    大炮上刺刀——远近都行。

    谐音的歇后语是在喻义的歇后语的基础上,增加一层同音(或语音相近)成分的换用,造成一语双关而形成的。例如:

    老鼠啃碟子——口口是瓷(词);
    膝盖上挂掌——离了蹄(题);
    隔窗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了解了歇后语的基本情况后,我们来剖析成语与歇后语的不同之处。

    第一,从结构形式看,歇后语多是一种固定的语句,而成语则是一种定型的短语。歇后语形式上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但成语多是四字格的。

    试比较下面四组意义相近的成语与歇后语,就一目了然了:

    自取灭亡  蛤蟆撵鸭子——找死
    针锋相对  针尖对麦芒——尖对尖

  泼水难收  一盆水泼地——再也收不起来了
  自作自受  搬起石头砸脚——自找倒霉


    第二,歇后语与成语的语体风格不同。

    首先,歇后语大多是群众创造的口语,与带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的成语不一样。像“一枕黄粱”与“竹篮打水——一场空”、“守口如瓶”与“二锅头的瓶子——嘴紧”、“九牛一毛”与“牯牛身上拔根毛——一点不觉得”、“得不偿失”与“一枪打死个苍蝇——不够火药钱”,各组语义相近,但语体色彩截然相反,这是因为成语大多数来源自古代书面语的缘故。上述的四条成语,“一枕黄粱”由唐代沈既济《枕巾记》概括而成,“守口如瓶”径引自《维摩经》“防意如城,守口如瓶”,“九牛一毛”则源自《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其次,歇后语大多诙谐,有幽默感,而成语一般较为庄重,典雅。成语自身带有风趣或调侃意味的为数极少,只有“梁上君子”、“溜之乎也”、“妙手空空”、“一命呜呼”等有限的几个。

    第三,从意义表达的手段来看,歇后语绝大多数借助比喻构成。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往往是喻体,后一部分往往是本体。而成语意义的构成方式要复杂得多。诚然,我们并不否认成语中凭借比喻的方式构成的也是大量的,如:

    明喻式的:安如泰山
              行同狗彘
              洞若观火
              归心似箭


    暗喻式的:浑身是胆
              众志成城
              认贼作父
              以邻为壑


    借喻式的:瓜熟蒂落
              班门弄斧
              背道而驰
              龙潭虎穴


    但是,成语意义构成中还有不少非比喻性的:像形容性的成语“嘘寒问暖”、“闭目塞听”、“夜不闭户”、“衔尾相随”,像夸张性的成语“气吞山河”、“响遏行云”、“垂涎三尺”、“力透纸背”,像直陈性的成语“名副其实”、“因地制宜”、“见异思迁”、“似是而非”等,可以看出,成语意义构成的方式较歇后语要丰富得多。

    第四,成语还可以作为歇后语的“构件”,但是歇后语不能充任成语的“构件”。

    成语充当歇后语的“构件”,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歇后语的后一部分,用成语来说明解释,点出歇后语的本意。如:

    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火车上演戏——载歌载舞;
    鸡毛炒韭菜——乱七八糟;
    卖肉的切豆腐——不在话下;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九曲桥上拖毛竹——转弯抹角;
    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
    有的成语“构件”还同时采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如:
    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咸菜烧肉——有盐(言)在先;
    大肚子踩钢丝——挺(铤)而走险;
    十冬腊月生的——冻(动)手冻(动)脚。
    其二,歇后语的前一部分用成语充当,后一部分加以点题的。如:
    雨后送伞——空头人情;
    过河拆桥——不留后路;
    隔靴搔痒——抓不到实处;
    挖肉补疮——好了一个害了一个。
    其三,还有个别的歇后语,干脆是由两条成语组合而成的。例如: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瓮中捉鳖——十拿九稳;
    狂犬吠日——枉费心机;
    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笔者日前对《歇后语词典》(北京出版社,1984年)作过如下统计:该词典共收录歇后语2240条(其中主条1754条,附条486条),而带有成语“构件”的共有197条(其中主条125条,附条72条),这里边同时含谐音双关成分的是24条。歇后语中含有成语“构件”的占该词典歇后语总数的9%,比例不算小。

    第五,歇后语除了喻义的,就是谐音的,谐音的歇后语为数可观,而谐音构成的成语则屈指可数了。这也是两者的区别。以谐音双关方式构成的成语,常见的只有“桃之夭夭”、“沆瀣一气”、“铸成大错”等几个。

    “桃之夭夭”源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不归,宜其室家。”原来是形容桃树枝叶茂盛。因为“桃”与“逃”同音,后来人们就用“桃之夭夭”(现多写作“逃之夭夭”)来形容人溜走或逃跑,含有讥讽意。

    “沆瀣一气”语见宋代钱易《南部新书》:“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唐代有个主考官叫崔沆录取他的门生崔瀣做官。“沆瀣”一词本指夜间的水气,如屈原《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但在成语中的“沆瀣”是个谐音的双关语,整个成语比喻气味相投。

    “铸成大错”中的“错”原是指“错刀”,古代货币名(一说指“锉刀”,工具名),由金属熔铸而成,这里借指“错误”,一语双关。整条成语表面上指铸造成一个硕大的错刀,实际上是指造成了重大的错误。据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祐三年》记载,当时割据魏州一带的军阀罗绍威,把另一个军阀朱全忠引了进来,消灭了原来魏州牙将的军队,但因供应朱全忠及其部下,用光了自己的积蓄。之后,罗绍威后悔不迭地对人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综前所述,成语与惯用语、歇后语等熟语的分野还是明显的。但是在人民群众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熟语之间也会产生一些复杂的情况,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有的惯用语,像“破天荒”、“莫须有”、“绣花枕头”等;有的歇后语,像“打破沙锅/问到底”、“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等;它们已有进入成语行列的趋势。另外,还有少许成语是从古代谚语演变而来的,像“唇亡齿寒”、“鸡口牛后”、“投鼠忌器”、“张冠李戴”、“狗尾续貂”、“铁树开花”等。不过,这些历时的语言现象并不能影响人们对成语范围的整体的把握。


    笔者说明:
    拙文原载于《内蒙古电大》1990年第2期,这次稍微作了些文字上的修改。
                                                     2007-12-14
发表于 2007-12-17 09: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姚教授:

       您好!

       又见到了您的研究成果,真高兴!拜读了,谢谢!


       让我代表湘里妹子学术论坛向您表示衷心感谢!没有您及所有真正喜欢中国语言的学者长期的支持和鼓励,就没有湘里妹子学术论坛的今天!特别是在湘里妹子学术论坛最艰难的时候得到了您无私的资助,这是您带给论坛的最大的福分!作为站长,我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终身感激您!

       欢迎您常来论坛赐教。

       新年的脚步近了,祝您:

   身体健康!
      快乐天天!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站长:徐慧敬上
2007/12/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18:24 , Processed in 0.1070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