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79|回复: 0

纪录片市场还很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7 01: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系列纪录电影《中华文明》说起

作者:周 潇
来源:《光明日报》


  由中央电视台投拍、陈建军导演的《中华文明》系列纪录电影,用丰富的电影手段和引人入胜的叙述方法,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进程。影片客观又不失激情,实证又充满想象,用一种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艺术情怀,对我们民族的文明史进行还原和重构,具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随着《中华文明》新纪录电影周的举行,纪录电影一时也成了电影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国纪录电影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成了关注纪录电影的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关注纪录电影高级论坛”汇聚了一批思想界、文学界、考古界、影视界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研讨。

  

纪录电影少并不意味着没有观众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们认为,纪录电影是影像史学中很重要也很特殊的内容,在我国曾经有过优良的传统,然而相对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深厚历史和日新月异的辉煌时代,我国纪录电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还明显不足。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司徒兆敦说:“意大利著名的电影导演多塞特·多纳托雷拍过一部片子《天堂电影院》,在这部片子里头有一段对话:‘因为经济,因为电视和录像带,电影已经成了美好的回忆。’他讲的是艺术电影,艺术电影的命运是这样,纪录电影的命运就更可想而知了。我记得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时候电影院每次播放故事片之前,总要播放一些新闻短片、科教短片,也有纪录片的专场,比如像法国的《静静的世界》,像桑塔克夫妇所制作的《条顿剑在行动》,对于这样一些影片,包括纪录片专场,观众是非常踊跃的。可是现在纪录片只能够由电视台去播放了,而且由于栏目化,由于收视率的种种原因,纪录片处在夹缝当中。”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制片人陈晓卿认为,在电视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电视的商业特性也越来越突出,更多的人把目光投注到电视剧、娱乐节目上去,纪录片的的确确在其中显得相当的落寞。影视界的这种商业化的追求,并不能代表节目本身的价值。其实纪录片也不是没有观众,问题是我们能拿出什么给他们。从这一点来说,《中华文明》系列片的拍摄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也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重新认识纪录电影的价值


  纪录电影以其对历史、生活、事件的真实还原,在向人们展现事实的同时,也在传达一种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因此,同娱乐片不同,纪录电影以其严肃、客观、公正的纪录与还原,在向人们解读历史的同时,还或多或少地充当了教科书的作用。

  清华大学教授葛兆光认为,对于一些能够影响一代人的东西,应该给以必要的关注。他说“像纪录电影这样的影像手段,和文字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普及一些历史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我们这一代人,甚至下一代人对我们中国历史的一个正确看法。纪录电影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是在教科书中来了解历史的。所以《中华文明》带给我的感受是全新的,尽管严格地说,它还不是那么严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副所长王巍说:“我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日本留学了几年,国外纪录片的创作跟我原来印象中大不一样。我最喜欢看的就是NHK的新闻片,我觉得我们这个领域很广阔,应该能做得非常吸引人,我们在这方面也很有发展前景。因为我们国家有着5000年悠久的文明史,纪录电影对于形象地展示这些文明应该承担起一定的责任。而以往我们对此关注的还不够。”

  作家梁晓声认为,电视作为一种传媒手段,其影响不可忽视,在新闻与娱乐之间,有一个空白地带,作为影视工作者,就要思考怎么去填补这个空白。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所填补的就是文艺演出,各种节日、庆典中的文艺演出,再加上我们中国特色的电视剧,它们的文化品位,尤其是知识品位、历史品位和思想品位都是相当弱的。长此以往,我们的下一代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是令人担忧的。因此,我希望能有一批像《中华文明》这样有思想、有历史感的片子来填补这个空白,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来认识纪录电影的价值,并担负起这个使命。”

  
纪录电影更要研究市场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电影最近几年持续低迷,而纪录电影更是难得一见,票房更是谈不上。其实,中国并不缺少好的纪录电影导演,也拍摄过不少好的作品。纪录电影的这种现状,除了自身的原因外,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市场的研究不够。其实只要找准定位,纪录电影同样能赢得观众,几年前,观众争睹《周恩来外交风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片曾取得了3500多万的票房,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一代伟人周恩来以及共和国走过的那一段岁月也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在谈到这一点时,《周恩来外交风云》导演傅红星感触颇深,他说:“市场能最大可能地解决交流问题,纪录片只有走向市场,才能得到交流,看的人越多,交流的也就越广泛,你也就越成功。事实证明,纪录电影是有市场的,关键是一定要操作好。做纪录片导演是很难的,它要求你既是一个学者,同时又要像电影导演一样是一个艺术家,而且又得有操作能力。纪录片导演要找资金,要多方联系,而最关键的是要去找市场。随着现在中国社会的变化,市场的划分越来越细,越来越清楚,什么样的人看什么样的片子,对做片子的人来讲,你的目标就要特别明确。”

  北京广播学院教授林旭东说,相对而言,目前国内纪录电影的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在一些发达国家,都有专门发行纪录电影的影院,如在日本东京的涩谷附近就有一家专门发行纪录片的电影院,东中野也有一家,在东京的知识界里很有影响,其中东中野一年大约能做5部左右,有的片子上座率还很高。但在许多发达国家,纪录片的流通渠道主要还是通过电视,特别是一些收费的有线电视。像欧洲有德法两国合办的欧州文化台(ART),每晚10:20以后到第二天凌晨专门播出艺术电影,其中就包括相当数量的纪录片。此外,美国的HBO,英国的有线4台也是这样,了解这些对我们建立一个完善的纪录电影市场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纪录片导演陈真也认为,对于纪录片来说,市场是很重要的。他说:“一个纪录片拍得再好,技巧再高,内容再感人,再有教育意义,如果没有人去看,等于什么也没做。我们以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只顾埋头拍片,没有认认真真地来搞市场研究。纪录片市场如何整合、如何细分,是个很大的课题,因为纪录电影的表现特征注定它不可能像美国大片一样老少咸宜。要想让中国的纪录电影取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尤其像《中华文明》这样制作精良、内容丰富,兼具知识性与历史感的鸿篇巨制,如果市场打不开,那将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P: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23:23 , Processed in 0.0634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