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70|回复: 0

[高考30年特刊]高考科举 传承公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8 10: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cfdc.org.cn/article/gaokao/bbs/dispbbs.asp?boardID=3&ID=325&page=1

高考与科举

恢复高考30周年的到来,再次给国内考试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们带来新的兴奋点。说起高考,专家们无一例外地都会提及科举。

公平原则一脉相承

“科举制度,已经被妖魔化了。”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曾多次撰文为科举制度“平反”。在他看来,高考与科举选拔人才的公平原则是一脉相承。

人情与关系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选拔人才方面,往往会受人情与关系的制约。推荐制难以做到择优录取,却可能异化成为“择权录取”或“择钱录取”。

为了有效地制衡人情与关系的困扰,客观公平地选拔人才,中国人发明了考试。这也是中国考试制度一直能延续的一个历史原因。

科举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难得的一项具有公平精神的制度。在当代中国,高考制度是社会上最为公平的制度之一。这一点,刘海峰认为是高考从科举制度那里继承来的最大优点,科举和高考都可以选拔出文化素养较高的人才。

科举高考均有局限

而在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亚群看来,科举除了和高考有着历史传承,还对今日的高考有着众多的影响。

比如考试形式,都是统一的竞争性选拔考试,采用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公平竞争方式,都会淘汰一大批人,在选拔人才上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科举与高考的传承,张亚群认为还表现在一些相似的局限性上。比如两者都是抽样测量,通过几天的有限考试,来衡量考生是否是人才,这种具有极大偶然性的考试,无法全面考核考生的能力。

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副教授但昭彬,则这么总结科举和高考相似的局限性:一考定终生的偶然性,一卷定乾坤的片面性,还有一分定输赢的残酷性。而时下高考中流行的“状元文化”等,也很大程度是科举对高考影响的结果。

科举选官高考选才

学者们还指出,两者又有巨大的差异,而最大的差异就是选才的目的不同。

刘海峰指出,科举首先是一种文官考试(武举除外),目的是选拔从政人才,即考选政府官员。因此科举既是一种教育考试制度,又是一种人事考试制度。高考则是高校新生入学考试制度,考试成功者只是获取高校入学资格而无其他政治待遇。



对话

对科举批判的同时也应借鉴

专家认为可借鉴科举防“高考移民”并提升区域公平

对于曾经延续千百年的科举制度,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科举有某些方面需要继续批判,但也有某些方面值得高考参考借鉴。

提升区域公平

新京报:恢复高考30周年了,你觉得科举制度中有值得今天的高考学习的东西吗?

刘海峰:当然有。逝去的科举制度,某些方面还需要我们继续批判,但也有某些方面值得今日的高考参考借鉴。科举考试中有很多地方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选拔人才的公平和公正的。比如科举考试中分区域定额录取,很大程度上是在保证区域公平。

事实上,现在的高考制度已在学习这种保证区域公平的做法,如分省划线等。但各部属高校在边疆省份、教育文化落后省份的录取指标还是太少。某种程度上说,区域公平应大于考试公平。

可防“高考移民”

新京报:科举中还有其他值得高考借鉴的地方吗?

刘海峰:有,是跟区域公平衍生出来的问题,现在我们叫做“高考移民”,科举时代叫做“冒籍”。

由于高考中区域公平做得还不到位,导致近些年高考移民越来越多,当然国家也在想一些对策禁止高考移民,比如限制高考考生在参考地的入籍年限。

但目前各省对入籍的年限要求太短。科举时代规定入籍20年才能参考,有的甚至规定的时间更长。当然,现代社会人员流动性大,不可能要求这么长时间,但是客观来比较,年限要求稍微长一些更能有效防止“高考移民”导致的不公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4 07:02 , Processed in 0.0951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