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67|回复: 2

五花八门的方言趣谈:侗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5 16: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与侗语曾经结下缘分[上]
作者:清风洗耳 来源: http://my.hongxiu.com/105/1045938/
  
    
  在本趣谈开头部分,我已经提到过我曾经学会说侗语的事情。侗语属于一种少数民族语言,似乎不应该放在“方言”中加以讨论。不过,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权且把它们看作是一种广义上的“方言”我想也未尝不可。
  
  我念高中的时候,我有不少同学都是侗家子弟。因为我当时居住的地区是一个同时拥有汉、侗、苗三个民族的地区。汉族人口也许稍占多数,侗族人口大概排在第二。不过,这里的侗族严格来说应该属于已经被汉族文化严重同化了的北部侗族。北部侗族主要分布在今湘、黔两省交界的会同、靖县、锦屏、天柱、三穗、剑河等地。他们只保留了侗族的语言和部分民族习俗。除此之外,这里的侗族女性还保留了一种有别于汉人、但也不同于南部侗族妇女的特殊服饰和头饰。而这里的侗族男性则连服装也早已同汉族男性没有多少差别了。现今居住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通道、从江、黎平、榕江、三江、融水等地的南部侗族却不一样,他们直到现在几乎都还原汁原味地一直保留着绝大部分侗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
  
  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同许多其它的少数民族一样,这是由这个民族自己的历史发展进程决定的。由于在人口数量上长期处于弱势,所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他们都遭到了统治阶级的严重歧视、排挤和欺压。由于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在从中作祟,这些侗族同胞在历史上除了同汉人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民族矛盾外,还同居住在同一地区的苗族同胞之间也出现过严重的民族对立。这在残存下来的这样两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一点端倪:其一、为了结成对抗苗族势力的强大的攻防同盟,我居住的那个地区的侗族同胞曾经订立过“刘罗不结亲”——刘姓和罗姓这两大姓氏的侗家后代情同一家人,相互不得通婚的规矩;其二、现今五十岁以上的侗族同胞可能知道这样一句侗族“熟语”:“nio miu ”(怕苗人)。这是侗语中形容一个人极度慌张、害怕的贬义词。比如,当看到一个年轻人做事慌里慌张、手忙脚乱的时候,年长的人便会大声呵斥道:“Nia nio mang? Nio miu?(你怕啥?怕苗人吗?)”
  
  实际上,在我曾经有过的那一段亲身经历中,我始终觉得侗族同胞都是相当纯朴、憨厚、友善、勤劳、待人十分真诚热情的。那时候交通很不发达,人们外出绝大多数靠两条腿走路。当你步行了几十里地,到吃饭的时间还尚未到达目的地时,你随便走进一家离你最近的侗族同胞家里,尽管互不相识,他们一定会主动、热情地让你同他们一起用餐。至于口渴了进去想找口水喝,那就更加不在话下,要多热情有多热情了。有好几个寒暑假,我都被这些侗族同学邀请到他们距离县城几十里以外的家里去做客。凡我所到之处,晚饭时都会不断有同寨的人端着做好的菜食前来助兴。有些则轮流邀请我们次日到他们家去吃中饭或吃晚饭,就像对待自己家里来的客人一般隆重与热情。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6: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花八门的方言趣谈  
——我与侗语曾经结下缘分[下]


    有一年寒假,我又跟着一位同学去到了他家做客。呆了几天后,有幸同寨子里的大人们一起到山上去打了一次猎。说来扫兴,我平生参加过的这唯一一次打猎活动最终以毫无收获而告终。不过通过这次经历,我了解到了不少跟侗族同胞打猎有关的有趣的事情。

  侗族同胞在农闲的时候,偶尔便会三五成群的结伴上山去打野猪。打野猪的目的不全是为了解馋,很大的成分应该还属于一种运动性休闲活动。参加者全是寨子里的青壮年男性。出发之前,每人带上火铳(一种以黑色火药和铁砂为弹药的土造猎枪)、砍刀等简单武器和当午餐用的食物,有狗的人家还会带上狗。也有不带任何武器空手去的。这些人到山上后也有他们的作用,那就是满山吆喝着把野猪往伏击圈里赶。一行人到了将要在此打猎的大山脚下时,领头的人会先在路旁简陋的“山神庙”(多数只是用四块薄石板随手搭成的一尺多高的小石屋)前烧上几炷香,磕上几个头,再默默的祷告几句之后,才带着人们继续往山上走。我的侗族同学告诉我,这样做的目的是,祈求山神保佑我们此行好运以及所有人在打猎时不会误中枪伤或被野猪咬伤。

  到了山上以后,领头的人和那些有经验者便会分头带着我们去寻找野猪的脚印,再沿着脚印一步步向野猪出没的地方靠近。一旦见到了野猪的身影,所有的人迅速隐蔽好自己,接着便吆喝的吆喝,射击的射击,紧张刺激的打猎活动正式开始。一旦发现野猪被击中倒下了,所有的人便会停止射击和吆喝,静静的观察一阵子后,胆大的人便会小心地慢慢向野猪靠近,最后飞快的挥起砍刀迅速将野猪的四只脚砍断。接下来,其余的人也开始争先恐后、大呼小叫地跑到野猪躺倒的地方观察战果。等所有的人都到齐后,领头的人开始“点名”——点人头。这时候,凡是在场的人,哪怕是一点儿力都没出,只是在山下路过,听到枪声、人声才匆匆赶来凑热闹的陌生人(包括背在背上的婴儿)都会被视为此次活动的参加者,都有资格跟着回到寨子里去分到一份均等的战利品。

  战利品的分配也挺有意思。一切由此次活动的领头人做主,先把额外奖给打中第一枪的人的猪头和第一个冲上去砍掉猪脚的人的四只猪脚取下来分给当然得主,接着再把所有的内脏平均分给每只狗的主人,最后将剩下的整个猪身平均分成若干份,让所有的人(包括已得过额外奖励的人)每人领走一份。打猎过程至此全部结束。
  前面讲的切猪头也很有讲究。为了保证既不亏待打中第一枪的人,又能使其他人的利益不致受到侵犯,约定俗成的做法是:将两只猪耳朵顺着向后拉直,这时耳尖所在的位置就是割猪头时应该下刀的位置。由此也可看出侗族同胞的巧妙智慧、天生的正直感和极强烈、自觉的公平意识。
  就在和这些侗族同学以及其他侗族同胞的亲密接触和友好相处中,我渐渐学会了用侗语同他们进行日常交流和沟通,从而也让我得以走进一个新奇而陌生的少数民族的语言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6: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花八门的方言趣谈
   ----侗语印象
  
  
    作为一种有别于汉语的相对独立的少数民族语言,侗语当然也有它自己独特的语素、语汇以及自成体系的语言结构。不过,它又跟完全靠拼音来组词表意、而且绝大多数单词由多音节组成的英语、日语等另外一块天空下诞生的语言不一样。侗语在这一点上应该更接近或更类似于汉语,因为侗语也是跟汉语一样,其一、语言的最小单位是单音节的字(也是词),而且一字即有一音和一意与之相对应;其二、侗语总的语法结构也跟汉语大体相同或者相近。

  还是看看它跟汉语不太一样的地方吧。

  首先,侗语的词汇数量远没有汉语多。尤其是动词的数量较少。变通的办法就是一词多用,远不像汉语分得那么细。例如凡是从嘴里咽下东西,无论是饭、水、烟、酒,绝不像汉语会分别说成是“吃”、“喝”、“吸(或抽)”、“饮”,侗语通统用一个“ji (吃)”便全代表了。还有一个“wue (搞)”字的用途也非常广泛,几乎人们做很多事情都可以用一个“wue”字来加以表述。

  再者,在日常会话中,侗语也存在很多的偏正短语。汉语的偏正短语都是中心词在后,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在前。比如,汉语中的这样一些短语:男子、热水、树叶等,前偏后正的特征非常明显。可是这些短语在侗语中,偏正的顺序完全颠倒过来,变成了:

  nuo wan (仔男)——男子
  lem lai (水热)——热水
  ba mei (叶树)——树叶

  最有意思的是所有的动物都加有一个前缀“duo”(有时候这个前缀也可以省去)。例如:

  牛:duo duo
  狗:duo gua
  猪:duo mu
  鸡:duo ai
  鱼:duo a

  显然,“duo ”只是动物的一个特有的前缀罢了,后面的“duo”、“gua”、“mu”等才是动物的真正名称。此外,这个“duo”还有一个另外的用途,就是可作为动物计数时的量词。例如:“yao me san duo mu”(我有三头猪)、“nia me si duo gua”(你有四条狗)等。

  此外,侗语还有一些自己的熟语或者叫惯用语的也很有意思。例如,讲话时想叫听的人精神集中一些,这个人会说“nia xiang ga……”这句话照意思看,可译成:“你听好了……”若要直译,则是:“你张耳朵…”即要你把耳朵张大了注意听的意思。

  说到“听”,侗语里也有这个字,读作“jin”。但不是汉语“听”的意思,而是“尝”的意思。你把菜或者汤做好了,叫人尝一尝,侗语就是“nia jin gi (你尝一点儿)”。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般人的印象都是少数民族被汉族同化的地方多一些,可是湘黔交界处不少地方的汉语方言中,“尝”都不说成“chang (尝)”,而是说成“ting (听)”,很明显是汉语受到了侗语的影响。

  还有一点,侗族人口较少,居住地都相对集中。由于周围毕竟还是汉人的村落较多,加上以前的岁月交通极不方便,所以居住在某一个寨子的侗族同胞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这种情况造成了相隔几十里地的侗族同胞,语言上的差别竟会相当的大。例如一个“鱼”字,在同一个县里,侗语就有“a”、“ga”、“bia”等多种读音。好在这几种读音多少还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此例为韵母“a”相同),所以不同地方的侗族同胞相聚在一起,多听几遍还是能够听懂对方的意思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4 14:22 , Processed in 0.0962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