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51|回复: 0

各地方言说“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5 16: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清风洗耳 来源: http://my.hongxiu.com/105/1045938/
  
  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加上以前相当漫长的岁月里交通隔绝、信息闭塞和一些政治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变迁等原因,造成了我们国家各个地区流行的汉语言只能在大的框架上基本相通或相近。稍加比较,我们便会发现各地的方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时候即使是在同一个大的方言区,差异的痕迹也是相当明显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书面语“什么”这两个字算是最常用,最没有多少“技术难度”的了。英国人说出来叫“what”,日本人说出来叫“nan”或“nani”(都是“何”字的读音)。我们的侗族同胞说出来叫“mang”。下面看看我们各地的汉族方言在表达“什么”这两个字的意思时,都有些什么样的不同说法或发音:

  北京及北方多数地区:sha(啥)

  天津:ma(吗)
  辽宁:ha(啥)
  上海:sa(啥)
  武汉:mo zi(么子)
  成都:sa zi(啥子)
  贵阳:na yang(哪样)
  南昌:xi li(什么)
  厦门:xi mi(什么)
  汕头:xi mi gai(什么)
  广州:mie ye(什么)
  柳州:si ma(什么)

  有意思吧?同是汉语,只是地域不同,变成口语后竟会如此地各不相同、五花八门!

  另外一个同样表示疑问的词语“怎么”在方言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例如:

  北京及北方多数地区:zha(咋)
  湘黔边:zang guo(咋个)
  四川:lang ger(啷个)
  贵阳及昆明:za guo(咋个)
  闽南:an zua
  柳州:nen zi(恁子)

  稍加注意可以发现,越是不太常用的词语,方言上的差别越是不太大。越是简单常用的词语,方言上的差别越大。也许正是由于这些常用词语使用频率太高的缘故吧,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细微的变化。这些细微的变化随着岁月的积累,若干年后逐渐就变得跟最初的样子面目全非了。

  (注:以上注音除外国语外均为汉语拼音。以后亦均同此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4 21:07 , Processed in 0.0749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