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80|回复: 1

壮汉语比较简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30 09: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张增业  来源:http://www.kam-tai.org.cn/

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个成员,她是中国境内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壮族有自己的语言——壮语(vahcuengh)。使用壮语的人口在一千五百万以上,在国内仅次于汉语。在壮族聚居的广大城镇乡村,壮语仍是壮族人民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兄弟民族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壮族人民也必须掌握汉语普通话这种应用极为广泛的交际工具。特别是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今天,壮族地区要发展经济,要改变山区的贫困落后面貌,就要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壮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就必须学好汉语普通话。学会汉语普通话,才能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吸收新技术、新经验,才能与各兄弟民族的建设者们交流思想、协调关系、友好相处,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因此,壮族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如何学好普通话,就成为当前壮族地区语文教学中人们所共同关心的一个大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方面是壮族人民怎样学好汉语;另一方面是在壮族地区工作的其他兄弟民族同胞也应该会听会说壮语。能听能说壮话,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如何让汉族兄弟和已经掌握汉语的其他兄弟民族同胞尽快地掌握壮语的问题,也已经摆到了壮族地区语文工作者的面前。这同样是很值得探讨解决的问题。

    会汉语的人怎样学会壮语?会壮语的人又怎样尽快提高汉语文水平?这两个问题不应该孤立起来研究。这本小册子就试图在这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两者联系起来。通过壮汉语言结构的比较,让读者了解壮语和汉语的异同,从而解决互相学习语言中碰到的问题。

    壮语与汉语关系密切。壮汉人民的交往历史悠久,自秦以来没有中断过。壮族是个善于吸收并容纳外族先进文化的开放的民族,在吸收汉族文化的时候,就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语汇,也吸收了汉语的一些表达方式,使现代的壮语与汉语有许多共同之处。那么,那些汉语借词(许多老借词已成为壮语基本词汇的组成部分了)跟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是怎样对应的呢?哪些句法结构形式是壮汉语相同的呢?了解了这些对应的规律,就可以凭规律去互学语言了。

    壮语虽然受汉语(特别是“桂柳话”和“平话”)长期而深刻的影响,但壮语的本质没有改变。壮语吸收汉语成分只是为了丰富自己,增强自身的表达功能。正因为如此,这两种语言在语法形式上仍有明显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构成了以壮语为母语的人学习汉语的主要障碍。要克服学习上的这些障碍,首先要克服不自觉地用母语的结构形式去套所学的语言的不良习惯。而要克服这种不良习惯,就必需对两种语言的结构规律尤其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性有较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去记住所学语言的不同于母语的表达方式,才能避免学习上的盲目性,才能更快更好地学好汉语普通话。这是进行壮汉语言比较的主要目的,也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学习汉语普通话是壮乡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壮族人民的迫切愿望。但是,要学好汉语普通话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多年来,中考、高考的情况一再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桂西地区的壮族考生其成绩普遍低于汉族考生,尤其是语文科。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凭着这个工具去敲开其他学科的大门。语文学科学得不好,其它学科跟不上是自然的了。那么,壮族考生语文科偏低的原因是什么?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的难点是什么?如何去教以壮语为母语的学生学好汉语普通话?这些问题我们过去是忽略了,至少可以说是研究得还很不够。比如一些壮族学生学说普通话时用错词语(如*吃烟、*吃茶)的原因何在?怎么解决?说写中出现的语序颠倒或混乱(如*妈我给钱给我买水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纠正?这些问题,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师是很少考虑的,或者因为不懂得壮语而无从入手。

    笔者在中学教书的时候,常听到一些同行议论:说一些壮族学生写的作文“语序颠颠倒倒”,有些词语到底是什么意思“猜也猜不着”;总觉得是“不知所云”,“一窍不通”。原来这些学生是按照他的母语的语序来组词造句的,有些词语是用壮语某个同音词的汉语意义来代替的。如有这么一句话:“妈我叫老师吃酒斧头。”一些不会壮语(或虽会讲壮语而没有从“受母语影响”这方面去考虑)的老师就真的“不知所云”甚至产生误解。不明白这句子的意义,老师只能批上“不通”两字,而不能指导学生该怎么说、怎么改。学生看了批语后也不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不通”。于是,错误依旧。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妈妈请老师喝甜酒。”我们把壮话跟汉语逐字对译就清楚了。壮话是这么说的:

    Meh gou heuh lauxsae  gwn laeuj’Vail.
    妈妈我  叫/请老师    吃/喝  酒斧头/甜

    壮语修饰成分在中心语之后,所以把“衣杪琛薄ⅰ疤鹁啤彼党?BR>“妈我”、“酒甜”。当地壮语的“斧头”与“甜”同音,“酒甜”也就是“酒斧头”了。壮语的“heuh”可以表示“喊、叫唤”,也可以表示“请”;壮语的“gwn”是通用的,“吃、吸、喝”都可以用它。这么说来,这个句子是完全符合壮语语法规律的,用词也很符合壮语的规范。在这位学生看来,这个句子没什么不通的。但是,这是不符合汉语普通话的结构规律和用词规范的。如果我们的老师真正通晓壮汉双语,弄清壮语与汉语句法结构的异同,对壮族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所谓“语序颠颠倒倒”、词义“猜也猜不着”、“不知所云”的现象就可以“猜得着”、“知其所云”了。换句话说,老师就可以弄清病因而能对症下药了。果真如此,壮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困难又何愁不能解决呢?又何愁汉语文水平上不去呢?只是目前我们还缺少一支真正兼通壮汉双语的教师队伍啊!

    实践已经证明了,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不了解教育对象,不研究教育对象的母语,不明了学生的母语与汉语的异同,要教好非汉语母语的学生学好汉语普通话是有困难的;往往是事倍而功半,花了大力气而收效甚微。一句话:提高壮族学生的汉语文水平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兼通壮、汉两种语言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是当务之急。这些老师能兼通两种语言,他们不仅会讲而且懂得为什么要这么讲而不能那么说,即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有那么一支通晓壮汉两种语言并善于运用双语教学方法的语文教师队伍,对提高壮族学生的汉语文水平将起巨大的积极作用。<壮汉语比较简论>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而编写的。

    为便于学习和教学上的参考,本书在编写体例上尽可能向中学教学语法体系*拢,名词术语也尽可能与中学教学语法体系相一致。但壮语跟汉语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壮语特殊的语言现象不一定能照搬或套用汉语语法术语来表述。这也是为了尊重语言差异的实际。

    语言形式有长有短。语言分析的对象一般是小到音素,大到段落。但是,壮语与汉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子结构上。实际上,两种语言的复句形式已相差无几。因此。本书只就壮语与汉语的语音、构词法和句子结构方面作比较。比句子大的形式如句群、段落等,则不是本书所比较的范围了。

    壮语的方言土语较多,以哪个地方的壮话跟汉语作比较也还有个选择问题。要把各地的壮话都跟汉语作比较,在有限的篇幅里是办不到的。事实上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壮语各方言土语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而语法结构的差异是很小的。我们抓住壮语的这些共性,认真做好壮语标准语与汉语普通话的比较,其它方言土语跟普通话的比较就可以类比进行了。因此,本书以壮语标准语和汉语普通话作为比较的对象。南部方言与标准语差别较大的,也酌情引入加以说明。壮语例句主要来自壮文书报。还有些例句是口语听来的,极少数是自拟的。因为笔者是壮族,本身就是壮语的活材料,有资格自拟或翻译例句。

    本书的记音符号原则上是:汉语语音用汉语拼音方案;壮语语音用壮文方案。涉及壮语其它方言土语的语音也尽可能用壮文方案。方案没有的才用国际音标或用文字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为非专业读者减少阅读障碍,避免因不懂国际音标而造成阅读上的困难。

    这是广西民族学院民族语言文化系的教材,是为培养兼通壮汉双语的中学语文教师队伍服务的。但愿这本小册子能成为壮族地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好朋友,能对大家提高壮汉双语水平有所帮助,能对大家增强双语教学能力有所促进。当然也希望它能对那些有志于在壮族地区工作的各行各业的人们提高壮汉双语能力有所裨益。

    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的缺点和错误也在所难免,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1997年7月
发表于 2008-12-10 13: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   壮语修饰成分在中心语之后,所以把‘我妈妈’‘甜酒’说成‘妈我’、‘酒甜’。当地壮语的‘斧头’与‘甜’同音,‘酒甜’也就是‘酒斧头’了。”

湖北把“酒酿”或“醪糟”称为“伏子酒”。我至今弄不明白其来历,因为不知道“FU”的本字是什么。我把《广韵》《集韵》中读音相近、带“酉”的字查了一遍,还是不明白。
今天看了楼主这个帖子,忽发奇想:原来“伏子酒”就是“斧子酒”:lol

[ 本帖最后由 余少平 于 2008-12-10 13:2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11:24 , Processed in 0.0656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