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13|回复: 0

略论修辞学的科学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 10: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兼评王希杰修辞思想
作者:李名方 来源:http://tieba.baidu.com/f?kz=394035356

提  要:修辞学必须科学化。科学化即使现代化。修辞学的科学化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语言观的指导下。修辞学的科学化需要确立一些基本范畴。

关键词:修辞学  科学化  现代化  王希杰

    修辞学研究的历史已久,出版的论著数以千计,而提出“修辞要现代化、科学化”者,王希杰当为第一人。王希杰说:“科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时代的科学有不同的含义。科学的标准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一切学术研究其实就是不断地追求科学化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永远也不会完结的。”⑴

所谓科学化,就是合理化,就是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实。科学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认识提高升华的过程。所谓修辞学的科学化,就是将修辞学放在文化整体的恰当位置上,将修辞学的理论建立在合乎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并且构建起符合实际又易于操作的结构模式。科学化和现代化实际上是一回事,现代化不过是要求修辞学应该成为现代文化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修辞学,简单地说,就是说话写作时运用语言表达技巧,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门学问。表达技巧包括语言要素的选择和表达方式方法的选择。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科学化,就是实事求是地总结归纳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

    讲修辞学的科学化,首先要明确修辞的性质和作用。社会是一张庞大的关系网,人们在社会中生活,总是处在各种关系之中。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研究人,研究人的活动,不能不研究人的社会关系。人的言语是社会关系的一面反射镜。人们通过言语活动编织社会的关系网。如果说客观世界的各类关系是纵向的经线,那么,言语活动就是横向的纬线,经线和纬线的交织产生各种复杂的关系网络。研究修辞,首先应该充分认识作为纬线的言语活动在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

    言语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手段。言语的效果就是交际价值的体现。发话人以言语表达思想和愿望,受话人从言语了解发话人的愿望和思想,并通过言语向发话人做出回应,以形成完整的交际过程。但交际总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具体环境中的社会关系可称为关系域。关系域直接制约和影响着交际的内容、交际的形式和交际的效果。因此,研究修辞必须研究关系域,研究关系域与言语活动的关系。只有提高关系域中的言语质量,才能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修辞就是特定关系域中言语质量的优化。修辞学是研究如何提高关系域中言语质量的科学。离开关系域,言语就无质量可言。



    讲修辞学的科学化,需要明确言语和语言的关系。言语和语言虽有形态的不同,但无本质的分别。言语是人的说话写作的具体活动,是语言的具体运用,语言是言语的抽象。通常说言语是动态的语言,语言则是静态的言语。从修辞讲,有人提出可以分言语修辞和语言修辞。讲修辞的科学化,包括言语修辞和语言修辞。索绪尔关于语言与言语区分的理论告诉我们,言语是语言研究的对象,语言是对言语研究的结果。方光焘先生曾说过:“就拿语法学和修辞学来说,这两者都是以语言的表现手段作为研究对象的,都是属于语言学的部门。它们虽然都同样地从具体的言语出发进行研究,但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语言的不同的规律,语法学寻找的是语言的语法结构的规律,修辞学所寻找的却是语言的修辞手段的规律。它们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都是言语,它们的归结也是相同的,都是语言。我们认为两者的对象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对同一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而已。”⑵语言、言语的构成因素是相同的,结构形式也是基本相同的。王希杰年轻时候,参加了语言与言语的学术讨论,发表了《略论语言和言语及其相互关系》(《南京大学学报》1964年第一期)。王希杰吧语言和言语的启发当作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主张把语言和炎的启发贯彻到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去。王希杰说:“结构的研究是从言语到语言”,“目的是要弄清语言的内在的构造”;“修辞学的研究是从语言到言语”,“目的是揭开言语的功能之谜,帮助人们更好地运用言语这个工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一个扩大和发展。两者同样的重要,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者才是语言研究的最根本的最后的目的之所在。”⑶

     语言是一个多层次多等级的系统,是一片开放着的运动着的海洋,语言的扩张性和再生性能力是很强的。王希杰把语言分为显性语言和潜性语言两大范畴,这是对语言学也是对修辞学的一大贡献。他说:“如果把在我们研究之前人们已经开发和利用了的语言文学方面的可能性,叫做‘显性语言’,那么,人们还没有开发利用的那部分,就可以叫做‘潜性语言’。我们就可以说,所谓修辞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显性的和潜性的两个方面的开展和利用。”⑷他还指出,显性语言相对于潜性语言来说,只是冰山的一角。这说明对语言的开发和利用具有无限广阔的前景。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曾经描述过语言的横组合和纵聚合系统。语言的表达功能就是通过横组合和纵聚合的相互作用实现的。王希杰把潜语言归入语言的聚合单位系统,并且指出聚合单位系统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潜在性、非规则性或非系统性的特点。因此,修辞的科学化,应当重视聚合单位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王希杰在《略论语言和言语及其相互关系》(《南京大学学报》1964年第一期)中,就已经有了显性与潜性的观念了。



修辞学的科学化,需要研究修辞学同语法学、逻辑学、语用学的关系。逻辑、语法、修辞通常被称为说话、写文章的三大法宝。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它们不是鼎足而立的关系,而是功能各异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非常重视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学等的区别与联系。在江苏修辞学会的许多次会议上,王希杰一再强调,语法就是语法,修辞就是修辞,逻辑就是逻辑;语法学就是语法学,修辞学就是修辞学,逻辑学就是逻辑学。他反对因为它们中间具有联系,就忽视区别。

张志公先生曾说:话的内容对不对,合不合客观的现实的情况,这是属于逻辑学的范围的;句子造得通不通,合不合一般的习惯,这是属于语法学的范围的;话说得好不好,这是属于修辞学的范围的。⑸应该承认,话的“好”通常是建立在“对”与“通”的基础上的,没有“对”与“通”,何谈好与坏。我们不应该把逻辑、语法与修辞对立起来。从功能看,三者各有不同,逻辑讲求合法,语法讲求合规,修辞讲求合情。在语言表达范畴内,逻辑、语法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而修辞则是语言表达的提高,三者相辅相成结成语言表达的有机整体。如果从消极方面看,逻辑、语法是查“病”的检测器,而修辞则是除“病”的治疗仪。它们的完美结合,造就了语言表达的健康机体。

    再从形态学看,逻辑学研究思维的结构和规律,是思维结构形态学,语法学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律,是语言结构形态学。修辞学研究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巧,是语言表达形态学。表达形态具有两大功能,即表意功能和美感功能。美感包括声音美、色彩美和形体美。一切修辞手段都是将两大功能集于一体,以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因此,仅强调一种功能的提法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完全的。表达形态的基本特点是:以语法为基础,以逻辑为骨架,以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巧为主体,追求效果的最佳化。这里还必须指出,语法、逻辑均以常规形式存在,而修辞除常规形式外,还有非常规形式。非常规形式即以变异转换手法使用反语法、反逻辑的形式造成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例如诙谐、幽默、讽刺等修辞格就常常使用非常规形式,这是修辞的一个特点。

    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语用学讲求语言使用规则,修辞学讲语言使用技巧,技巧当然超越不了规则。所以,比利时语用学家耶夫•索洛尔伦说:“修辞学在许多方面可以看作是‘语用学’的一种形式。”⑹,语用学讲语言使用不能脱离语境,修辞学讲修辞必须适应语境。语用学讲语境包括三个世界,即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心智世界,同样适用于修辞学。

王希杰提出的四个世界,即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语言世界,是对“三个世界”的发展与完善。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刘立群在北京二外讲授“科研方法论”一课的时,说: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重要问题,我再简单介绍一下波普尔的三个世界论和我国语言修辞学 家王希杰 教授的四个世界论,然后再介绍我提出的四个世界论。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论在西方学术界十分有名,曾经引起比较广泛的讨论。他的第一世界(“世界 1 ”)是指包括地球在内的全部宇宙自然界,第二世界(“世界 2 ”)是人的精神世界,包括所有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等,第三世界(“世界 3 ”)又称为“客观知识世界”,包括语言、文艺作品、宗教、科学、技术等。他认为第一世界最先存在,第二世界在新的层次上出现,第三世界出现在更高的层次上。他想把人类语言和心理现象区分开,但是却把人类语言和用语言所表达的精神产物混为一谈。他这种基本层次论因此有重大缺陷。

我国语言修辞学 家王希杰 教授(南京大学中文系)提出一种四个世界论。 王希杰 教授先后出版了《修辞学新论》、《修辞学通论》、《修辞学导论》等多部著述。他在《修辞学通论》一开头说是要提出“一个新的修辞学体系”。但是实际上他的理论所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狭义的修辞学,而是已经涉及到哲学核心领域。似乎他自己并没有清楚认识到这点,虽然他的观点目前在中国语言学界已经产生一定的影响。除了四个世界学说之外,他还提出“零度与偏离”、显性和潜性等一套理论。我这里只介绍他的四个世界论。  

他提出的四个世界是: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很明显,这四个世界论和波普尔的三个世界论几乎完全一样,唯一的明显区别是把语言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世界即基本层次,当然,他在许多具体论述上与波普尔的学说还是有很多不同。我认为他的学说虽然有缺陷,但是他“力求遵循科学的最简单性原则”,这种观点是对的,这和我说的哲学就是要做出最高、最根本的概括是一致的。此外,他认为研究语言不能仅仅考虑语言、仅局限于语言,这个观点我也同意。(7)

王希杰提出的四个世界的理论已经引起哲学家的重视。“四个世界”的理论不仅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存在,而且突出了语言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对修辞科学化的一大贡献。王希杰强调:“只有宏观地全局地相互联系地考察语言在这四个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够比较全面地真正地把握住修辞学的关键。”(8)根据“四个世界”的理论,王希杰将修辞学定义为:“所谓修辞学,即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语言世界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文化世界之间的关系模式的学问,即从交际活动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语言世界同影响制约着话语的表达效果的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诸变量之间的一种关系模式,而这关系模式表现为多层次的网络式的结构形态,决不是彼此没有联系的、孤立的、各别的规则简单的相加,杂乱的堆积。”(9)“四个世界”与“零度与偏离”、“显性和潜性”,构成王希杰修辞论的三大范畴,以三大范畴为基础,加上得体性原则,即所谓“三• 一”理论,是王希杰修辞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三• 一”理论是现今修辞科学化的支柱性理论,是修辞现代化具有创新意义的重要内容。



    修辞学的科学化,就本体而言,需要研究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王希杰的内容和形式观,是叶姆斯列夫学说的运用。1963年到1964年,王希杰在方光焘的指导下,天天从早到完,沉浸在叶姆斯列夫之中。叶姆斯列夫区分:

内容的内容与内容的形式
形式的形式与形式的内容。
形式的形式与内容的形式。

可以说是王希杰修辞学研究的一根主线。《叶姆斯列夫语符学文集》的中文译本已经右湖南教育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显性和潜性、操作定义、预测等说法。王希杰的学术观念与叶姆斯列夫学术之间的关系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

陈望道先生说:“修辞研究要把‘内容决定形式’作为研究纲领。”(10)“内容决定形式”是修辞科学化的根本。纲举则目张,一切修辞手段和表达技巧,都是出于内容的需要,都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而不是离开内容的随意臆造。吕叔湘在为王希杰《汉语修辞学》所作的序言中写道:“本书不是为讲修辞格而讲修辞格,而是让修辞所要达到的各种目的出来统率修辞格:或者是为了结构的均衡,或者是为了声音的优美,或者是为了语言的变化,或者是为了语意的侧重,或者是为了出语的新鲜,或者是为了措词的得体。这样就防止了在读者心中产生盲目的修辞格崇拜。”(11)坚持“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是实现修辞科学化的关键。离开内容,一切形式就将失去意义;离开内容,修辞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内容决定形式,内容又永远大于形式。正如文艺学中说,形象表达思想,而形象又永远大于思想一样。我国古代的《易经》中就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说,陆机的《文赋》中也说过“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言不能尽意,就是说思想内容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但语言形式却不能表达人的全部思想内容。也就是耶夫•索洛尔伦所说:“语用学诞生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前提是,人永远不可能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全部言说出来。”(12)这说明语言在表达内容时是有局限性的。其实,正因为语言不可能表达人的全部思想,才需要修辞。修辞不过是对语言表达功能欠缺的一种弥补。修辞是要通过对语言表达功能的优化将所欲表达的意思尽可能完好地表达出来。从形式上看,修辞是语言的加工,但从内容上看,修辞是对内容的一种补足。祝秀侠1940年发表的《修辞社会学》中似乎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说:“从来研究‘修辞学’的人,都把修辞学局限于文字上的‘技巧’范畴,不能更彻底一点探讨文字技巧运用上所依据的社会关系。”并且说:“从社会学来探讨修辞学,会更深刻一点。”(13)这说明祝秀侠已经看到修辞在文字技巧的背后所隐含的社会内容。

     王希杰说:“从本质上看,修辞本来就是一个社会文化心理问题。交际效果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显然是双重文化心理因素。离开了社会文化心理,就没有修辞学可谈了。”(14)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为了文化心理上的有效沟通,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是为了文化心理上的有效融合。因此,研究社会文化心理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修辞的社会价值。实现修辞的科学化,自然应该重视社会文化心理的研究。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达内容。如果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量化为表达值的话,那么,表达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等值表达:即形式与内容是等值关系。其实,这里所说的等值,只是一种相对的设定,绝对的等值是不存在的。通俗地说,就是“一等于一,二等于二”,“等于”就是表达。等值表达就是表达形式恰如其分地反映事物的面貌和本质。不夸不饰,不增不减。如:“今天是星期五”、“我叫张余”、“他进城看同学”、“你寄来的信我收到了”等等,都是直接反映事物状况的等值表达。等值表达要求将内容表达得明白准确,平匀稳密。应该说等值表达是修辞的基本任务。

    二是增值表达:增值表达是语言形式表达内容能起到增色增辉的作用,不仅达意,且能传神,使听读者不仅知其事(理),而且感其情。“增值”是相对于“等值”而言的。增值表达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运用必要的修辞手段,特别是修辞格,以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形象性、情趣性,加大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王希杰归纳的“对象、自我、环境、前程、视点、得体性”..等修辞原则和“均衡、变化、侧重、联系” 等修辞方式揭示了修辞科学化的基本内容,也是修辞达到增值效果的必要条件。

    三是减值表达:即表达形式不能满足内容的需要,在表达内容上犯了错,打了折扣,起了负作用,所以减值表达也可称为负值表达。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语言表达内容,贵在一个“达”字,不“达”即为“减”,不“达”则是“负”。辞不达意是减值表达,言过其实也是减值表达。减值表达是表达的失败。修辞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消除减值表达。按照陈望道先生提出的修辞两大分野说,消除减值表达属于消极修辞,消极修辞是一种除“病”修辞,“病”之不除,体何能健?所以修辞学家应该重视消极修辞的现实价值,应该对消极修辞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消极修辞是修辞的本体,也是表达的基础。没有这个本体和基础,就难以构建修辞的大厦。

    等值、增值、减值的提法并不是什么新创造,王希杰的“零度与偏离”说已经涵盖了这方面的内容,这里不过为了简单通俗起见才采用等值、增值、减值的说法。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达内容。修辞的任务就是消除减值、确保等值、争取增值。修辞学研究就是寻找完成这一任务的规律规则。



    修辞学的科学化,还必须认真研究修辞的规律性,抓住规律才能构建可操作的结构模式。正如陈望道先生所说:“科学的任务是研究规律。什么叫规律?天地间任何事物都有联系,规律是联系里面的一种,这种联系是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所有现象都根据规律发展。规律有客观性质,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修辞学的任务就是探求修辞现象的规律”。(15)

    修辞学是一门充满活力的科学。人们说话写文章都要讲修辞。修辞学又是一门比较难于掌握的科学,因为修辞不仅关系到语言结构系统的复杂性,还关系到语言表达功能的复杂性,以及表达内容、交际语境的复杂性,但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修辞学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修辞的规律,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四条:

    一是选择律,或称同义手段选择律。语用讲选择,修辞也讲选择。所谓选择就是从表达同一内容的不同语言形式中选择最适当的一种形式。选择可以出现在语言形式的任何层面,有语音的、词汇的、句法的、辞格的、文体的、风格的等等。选择不仅是表意功能的选择,也包括美感功能的选择。选择就是选优,谁好选谁。修辞就是通过表达形式表达技巧的选优以达到等值表达和增值表达的目的。张志公、王希杰等修辞学家均主张同义手段选择是修辞理论的核心。

    二是互动律。事物处于运动之中,互动是运动的普遍形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适应都是一种互动关系。互动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语用学讲互动,修辞学也讲互动。语言交流形式上是语言互动,实际是说写者与听读者的心理互动。修辞本身就是人与语言的互动。互动既是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精神现象。人与人之间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互动才形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语言表达本质上是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的一种互动。语言世界与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之间的互动才形成社会性语境,即大语境,而语言内部的互动,话语间的互动,上下文的互动又形成语言性语境,即小语境。不同的语言层面有不同的互动形式。离开互动,就没有语言的活动。修辞是人与语言的各个层面在社会性语境和语言性语境中互动的过程和结果。互动既是一种关系,也是一种状态。互动的最高原则是谐适,是得体。得体性原则就是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语言环境之间互动的谐适性原则。互动形成事物间的关系,互动产生意义。例如“加油”,本义为增加燃料,但当“加油”与体育竞赛形成互动关系时,就产生了鼓励运动员使劲的意思。一切修辞都在互动的状态中进行,任何修辞手段都要在互动的关系中才能产生实际效果。互动是修辞的状态,也是修辞的规律。研究千差万别的互动关系才能揭开修辞之谜。

    三是适应律。陈望道说:“修辞应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16)适应是修辞的基本规律。“适应题旨情境”是修辞的生命所在。“题旨”就是内容,“情境”就是语境。语言总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内容的,而修辞只有“适应题旨情境”,才能起到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耶夫•索洛尔伦把适应性和变异性、协商性称为语言选择过程中三个处于不同层次但又相互联系的关键概念。他说:“交际成功总是极其相对的,千万别把交际成功当成是理所当然的。”“适应性,就是这样的语言特征,它使人们得以从一系列范围不定的可能性中进行可协商的语言选择,以便逼近交际需要达到的满意位点。”(17)同样,修辞只有“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才能使语言表达“逼近交际需要达到的满意位点”,获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四是效果律,或称效果决定律。修辞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一切修辞活动都应该而且必须以效果为检验标准。提高表达效果既是修辞的出发点,也是修辞的落脚点。陈望道先生说:写说“从头就以传达给听读者为目的,也以影响到听读者为任务的。对听读者的理解,感受,乃至共鸣的可能性,从头就不能不顾到。”(18)语言表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听读者接受程度上,体现在听读者对说写者的心理认同感上,即“能不能使人理解,能不能使人感受,乃至能不能使人共鸣?”(19)这是对语言表达效果的具体检验。因此,修辞的功能和价值,归根结底只能体现在听读者的接受效果上。有人提出修辞应该分为表达修辞和接受修辞,实际上表达和接受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统一,表达为了接受,接受需要表达。表达和接受永远是一对分不开的连体婴。修辞学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也就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可接受性的规律。离开了接受效果,就没有修辞可言。

综观上述四条规律,可以这样说,选择律是讲修辞的手段,互动律是讲修辞的状态,适应律是讲修辞的依据,效果律是讲修辞的目的。四条基本规律是四根支柱,贯穿于一切修辞之中,并且会同语言表达不同范畴不同层次的各种修辞规则,构建成科学的修辞殿堂,成为现代文化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以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006年8月20日写成于加拿大多伦多

参考文献
⑴何伟棠主编《王希杰修辞论集》,第18页,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⑵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第400-40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⑶何伟棠主编《王希杰修辞论集》,第4-5页。
⑷何伟棠主编《王希杰修辞论集》,第39页。
⑸张志公《修辞概要》,第4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
⑹耶夫•索洛尔伦《语用学诠释》,第54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⑺刘立群本人提供的。  
(8)何伟棠主编《王希杰修辞论集》,第6页。
(9)何伟棠主编《王希杰修辞论集》,第276页。
(10)陈望道《陈望道修辞论集》,第305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
(1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1983年。  
(12)耶夫•索洛尔伦《语用学诠释》,第285页。
(13)祝秀侠《修辞社会学》,转引自袁晖《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第232页,太原,书海出版社,2000年。
(14)何伟棠主编《王希杰修辞论集》,第26页。  
(15)陈望道《陈望道语文论集》,第601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16)陈望道《陈望道文集》,第2卷,第24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17)耶夫•索洛尔伦《语用学诠释》,第72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11:16 , Processed in 0.1049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