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48|回复: 0

当涂博望铁业社群行话初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8 12: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博望镇与博望话
中国有三个博望镇,一在陕西汉中城固县,一在河南南阳方城县,一在安徽马鞍山当涂县。这三个博望镇应当都与汉代的张骞有关。张骞是汉中成固人,汉武帝时出使西域,被授以太中大夫。后随卫青征匈奴有功,被封为博望侯,封国在南阳。后又与李广出击匈奴,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汉书》有传,颜师古在注中认为,“博望”是“取其能广博瞻望”之意。城固县博望镇张骞的故里,方城县博望镇是张骞的封邑,当涂县博望镇应是东晋时侨置的南阳郡之博望县的孑遗。

博望地区包括博望镇和新博乡,位于安徽省当涂县东部,东邻江苏省溧水县。南濒石臼湖,北倚横山。《舆地纪胜》云:“横望山在当涂县东北六十里,亦名横山。其山四望皆横,故名。”横山与春秋吴国初期的建都地有关。殷商末年,周太王有太伯、仲雍、季历三子。季历有子名姬昌。太王“知昌圣,欲传国以及昌”,期望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 成就王业。于是太伯、仲雍为了让季历继承王位,以便再传国姬昌,便出奔荆蛮,托名周太王病而采药于衡山。并从荆蛮之俗,断发文身,为夷狄之服,表示再也不为周所用。这件事在《吴越春秋》和《史记》中均有记载。“荆蛮”,唐人司马贞《史记索引》说:“地在楚越之界”;“衡山”,钱大昕《廿一史考异》说即当涂的横山。《左传》:“鲁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太平御览》引山谦之《丹阳记》云:“丹阳县东十八里有横山,连亘数十里。或云,楚子重至于横山是也。”子重攻横山之事发生在公元前570年,当时楚军克吴地鸠兹后进军横山,但吴国突以水陆奇兵拒战,使楚军大败。这也说明横山是吴国的“祖庭”,因而防卫有力。可见横山脚下的博望地区自古以来一直是吴文化浸润之地,时至今日,博望话也是当涂县境内最具吴语特征的方言。

博望处于当涂县东部边境,与江苏省溧水县接壤,口音跟县内其它方言殊异,有人把它划归吴语宣州话太高小片。博望是当涂境内最具吴语文化特色的地区,与县内所有方言迥然有别,基本上是难以通话的。

博望话音系如下(博望镇):

声调8个:
阴平11    高开婚猪
阳平35    穷寒鹅床
阴上212   古口好五
阳上24    近厚是坐
阴去32    盖抗汉岸
阳去13    共害树病
阴入5     急曲黑割
阳入21    月局合石

博望话声调调值不稳定,但平上去入阴调与阳调明显有区别。


声母25个:
p 波巴布北
pH 飘坡怕破
m 门棉灭木

f 飞方费发
hv 盘冯步拔
t 灯等到夺
tH 梯体太铁
n 难女软怒
l 兰老路落

hr 桃稻道笛
ts 遭招祖知
tsH 仓昌草醋


s 散税使试
hz 巢从全线




z 认时旗吕

tþ 焦主举结
tþH 秋枪处趣


þ 修休歇
hü 齐权旋扇
k 高鬼盖割
kH 开跪抗哭
N 岸袄案硬

x 灰好化汉





h 红合河衔

Ʒ 而闻严绕





博望话声母保留全浊音的音类,而其音值则为强送气清音浊流。其中唇音个别字音为¸,舌尖中音连读时为r。有ŋ声母。能分n、l,平翘舌不分。

韵母35个:
 资以               

u 赌过
y 雨虚
a 爬蛇
ia 架姐
ua 花夸

Q 三间

uQ 关环

E 盖太
iE 介
uE 怀怪
yE 靴帅

ie 减线





yO权船
 桃饱
i 条焦


«µ 收妹
i«µ 流酒
u«µ 桂贵

«n 根庚
in 紧星
u«n 温魂
y«n 云群
aN 党桑
iaN 讲良
uaN 光床

oN 东红


yoN穷勋
a/ 辣夹
ia/ 确药
ua/ 刮扩

«/ 色绿
i«/ 急铁
u«/ 出活
y«/ 欲月

博望话韵母保留入声韵母,入声收喉塞音/。鼻音韵尾有逐渐脱落的趋势。除oN组韵母外,无纯粹后鼻韵尾。aN韵母介于aN和鼻化音a)之间。普通话en组韵母和eN组韵母韵尾合流,只保留-n。普通话an组韵母元音三分,分别为Q、ø、e,其音值介于口音与鼻化音之间。普通话ei组韵母与ou组韵母合流,其音值介于«µ和«i之间。普通话复韵母单元音化,ai和ao分别读作E和。另外,博望话ts类声母四呼都拼,拼y类韵母时,其音值介于y和“之间。

二  博望的铁业与行话

当涂县有句老话叫做:“芜湖的剪子博望的刀。”博望是著名的“刃具之乡”,从事打铁行业的人数众多,而且历史悠久,传统铁器以“三刀”(菜刀、剪刀、镰刀)驰名,上世纪60年代以来转产各种工业刃具,产品行销全国。博望铁业社群多以结伴游走他乡为常,当地人称“打担子”。据乾隆十五年《当涂县志》记载:“东乡博望之麓,土刚民劲,恒多末作,挟其手技遨游四方,生业不全赖田亩。”当时打铁是农闲时的副业,季节性很强,农忙时一般要归田。正如县志所说:“于田工之暇,……三五等辈,挟操作之手而走他方,春雨趣泽,率遄归于亩,养老幼,报官税。”以后外流人数逐渐增多,活动范围也很广。清末《当涂乡土志》载:“白鹿乡(即博望)业铁工者恒数百人,善治农田铁器,每岁秋收毕,负担鞲炉,赴苏浙各州县制造田器,春末始归,岁以为常。”到民国二十五年,外流人数已多达八百五十人,当时还成立了“安徽当涂铁业旅外同乡会”的民间组织。改革开放以来,博望打铁业有了新的发展,成立了刃具制造公司,上世纪80年代就有铁工近两千人,到全国各地推销产品的推销员(当地人称“跑外交”)多达四五千人。博望地区因打铁而致富,博望镇和新博乡(原属博望,后分开,现又合并)先后成为亿元乡,闻名全省。博望铁业社群正在不断壮大,手工作坊已被各类机械厂所替代,而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自称“跑外交”的推销员人数庞大,其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铁业社群行话是通行于博望地区铁业工匠内部的一种隐语,当地人称“坎子话”、“黑话”。旧社会打铁被看作是“末作”,铁业工匠的社会地位很低。由于长期在外谋生,受官府和黑势力欺压在所难免,为保护自身利益,求得生存,创造出一种社群外的人听不懂的隐语是必需的。于是铁业社群行话应运而生,成为社群内部补充性的交际工具。最初的行话保密性很强,多为在外流动作业时使用,从不透露给社群以外的人。建国后,铁业工匠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行话对于铁业社群来说不再是至关重要的了,于是社群外的博望人也逐渐懂得了一些行话,如今的博望人一般都能说几句,有外地人在场时他们常用行话来取笑。据现在的博望推销员介绍,他们外出时已不再有意识的使用行话了,不过作为语言习惯,有时常会“漏”出几句。笔者与一些年轻的推销员接触后发现,他们对行话了解得很有限,可见铁业行话已逐步丧失了它所存在的必要性了。

笔者对博望铁业行话调查源于对博望话的调查,调查博望话过程中才了解到铁业社群行话的情况。最早的调查是在1983年,其后在1986年和2005年又专门作了详细调查,并对发音合作人的情况作了一些了解(其年龄都是调查时的年龄)。由于行话长期不使用,懂得的人越来越少,因此调查记录是零零碎碎的,大致在1986年和2005年两阶段完成:

1986年调查的5人情况:刘竹平,65岁,博望镇上人,太平天国时从芜湖迁居此地;孙雨村,61岁,凤山村人;诸世云,62岁,平桥村人,孙诸二人均言明朝从高淳迁入。吴祖庚,47岁,吴承桐,52岁,二人同宗,新博乡沙埂正新村人,祖居溧水,宋宝庆31年迁入姑孰,该乡其他大姓自江西浔阳、徽州、河南开封等地迁来。

2005年调查的3人情况:张本玉,67岁,祖籍江西,来博望至少六七代了。父母都是博望长流嘴人,自己从小住长流嘴,四五十年前搬到横山脚下华富村,从1978年开始,跑过20年“外交”(当地人把外出做推销员叫做“跑外交”)。据称当地有四种话,除博望,还有新博、长流、华富,华富话最土。本人长流嘴话。聂启鑫,58岁,祖籍江西,来博望至少28代以上,从长流来博望镇上也已6代。父辈三代都在博望镇上打铁,本人高小毕业,做过锻工,后来“跑外交”,一直都住在博望镇上,讲博望街上话,在外讲普通话。王世荣,62岁,祖籍洪阳树,跟高淳王家同宗,至少太公以前就住华富南面,姚岗北面,50年代在当涂师范读过书,后来当过民办教师,打过铁,跑过“外交”。

三  行话的形成与特点
博望人地方观念很重,当地人往往聚族而居。外乡人由于语言的问题,一般很难在本地存身。据谱牒记载,博望当地大姓大多从外地迁徙而来。博望陶村头陶姓于南北朝梁时由江西浔阳迁入;博望镇程姓于晚唐黄巢之乱时由徽州篁墩迁入;刘姓于元末兵祸时由江西梓溪迁入;博望大溪袁姓于明代永乐年间由江西豫章迁入,开始围垦大溪圩之袁家小圩;其时徐公村陈家也由江西迁入围垦乌金圩。这些资料反映的事实表明,历史上的动乱给博望地区带来的冲击是很大的,一般是由于当地人口锐减,才会从外地移民来补充人口之不足。博望话独特性的形成,固然有移民因素,但是,当地的开发至少可以远溯到西周初年吴越时期,吴越语的底蕴不会由于移民的迁入而发生太大的改变。博望话是博望铁业社群行话的得天独厚的土壤,吴越先进的冶炼业是博望铁业的源头,博望人排他型性格和铁业从业人员外出的长期性应当是促成博望铁业社群行话的直接原因。

据有关资料来看,铁业行话的产生最迟不晚于明末清初。由于年代久远,有些行话用语今天已无人能说出它们的准确含义。例如“羊吗嘎三”,是一句始发语,意味着将要说行话了,可是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众说不一,这可能是它产生的年代较早,难以考释其语源,基本上衍变为一句口头禅了。

行话名词多用“子”尾和“郎”尾。“子”是博望方言中现成的名词词尾,如“狗子”、“汤匙子”。行话用“子”尾构词较常见,例如“论窝子”(行话)、“彬大子”(先生;字)、“黄汤子”(茶)、“云子”(人)、“忙子”(钱)等等。

“郎”在博望方言中不作词尾,说行话的人也不了解“郎”究竟是什么意思。从构词情况来看,估计“郎”尾就是“的”尾,“郎”尾词大约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字结构,如“青郎”(刀)、“白郎”(菜刀)、“煨郎”(肉)、“堆郎”(粪便)、“漆郎”(鬼)。有的“郎”尾词后面还可以再加上“子”尾,如“甜郎子”(糖)、“撬郎子”(筷子)、“炸郎子”(枪)。
行话中也有不少后起的词,它们一般浅显易懂,多用形象化手法。例如“方皮子”(粮票)、“滚轮子”(汽车、火车)、“摇风子”(风箱;耳朵)、“河狮子”(鱼)、“监工”(警察、带枪的)、“忙虾”(钱)等等。这些词多以联想构词为主,有的从外形上联想(方皮子),有的从意义上联想(摇风子),有的是方言词活用(监工)。


行话的计数说法也自有一套,例如:

i«/ n ts«n s«µ myO n NE kH uQ tþi«/
揖 倪 征 收  满 脑 爱 拷 弯 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此外,还有“百”、“千”、“万”的说法也很特别,说成hua、tsH«µ、h«n t«µ。

行话关于性质、状态的形容词不多,如“佳”(小)、“咍”(大)、“见三”(好)、“淘巴”(坏)。“通郎”是“男人”,“佳通郎”就是“小男孩”,“咍通郎”就是指“当官的”,也就是“大人”的意思;“青郎”是“刀”,“咍青郎”就是“大刀”,旧时又用来指行帮组织“大刀会”。“一恰”表示程度高,行话“最好”说成“见三一恰”,“最坏”说成“淘巴一恰”。

博望铁业社群行话只限于博望地区的人使用,所以行话在语音上具有博望方音的特色。博望方音的特点给外地人增加了理解行话的难度。博望铁业行话中有的字保留古读,例如“彬大子”(先生;字)中的“大”读hro(唐佐切),而在其它词语中一般读hra(徒盖切)。行话中的“郎laN”尾,其含义本地人也无法理解,从构词情况看它类似“的”字结构中的“的”。与博望一湖(石臼湖)之隔的湖阳乡把这个“的”字读作“佬”l,例如“男佬”(男的)、“红佬”(红的),“郎”和“佬”可能是一音之转。行话中有些说法含义不明,如“羊吗嘎三”,这可能既有方言上的原因,也有移民的原因。此外,行话中具有一些像“多三” 、“秧三”、“趟三”、“拐三”、“冷三”、“见三”等带后缀“三”的词语,这使人联想到上海话中的同类词语,如“瘪三”、“长三”、“赖三”、“昂三”、“刮三、“牛三”等等,或许二者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由于材料有限,本文暂不展开。

参考文献
《当涂县志》,中华书局 2006。
袁传璋 博望地名小考,载《马鞍山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7 18:00 , Processed in 0.1529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