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07|回复: 0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整体性原则及实施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14 12: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韩少华
--------------------------------------------------------------------------------

    目前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中,似乎存有为了测试而测试的现象,“测前突击练几天,测后把书扔一边”、“证书拿到手,方言又上口”,成为不少受测人的真实写照。作为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在多年的测试实践中我经过对不同测试对象的调查发现,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受测人对测试的要求了解甚少,练习也只是模仿,提高不大,再是未经指导盲目练习,会使错误的发音纠正起来更困难;另一方面,许多语言素质较好完全可以达到一级水平的人,由于没经过辅导而在一些细节问题上错失好成绩。而测试后大都一走了之,不知自己还需要改正什么,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和怎么去提高,致使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得不到纠正。以上问题如何解决?我认为,针对当前测试工作缺少测前辅导、测中记音和测后反馈这样三个环节,应确立“辅导—测试—反馈”这一整体性原则。下面就测试整体性原则问题谈谈自己的设想、做法和建议。
        一、关于测试前的辅导
    测试前辅导是为让应试人了解测试要求,指导正确发音。首先应对辅导对象和内容进行
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一)对测试对象的分析
    目前我们测试的对象一般是学校的师生;机关的公务员、干部;社会窗口行业的人员等。教师和学生是对普通话比较熟悉,对测试比较了解的群体;公务员、干部对测试工作了解不多,但语言素质普遍较好;服务窗口行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则参差不齐,对测试工作了解得很少。
    根据这样三个不同群体,应采取不同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对受过普通话训练的群体要在理论上多阐述,在提高方面下功夫;对没系统学过普通话但语言素质较好的群体,可在理论上稍加讲解,把关键问题点到后重点放在练习上;对没接触过普通话、口语水平又较差的群体,少讲理论直奔主题,在纠正上下功夫。要根据实际,抓住关键,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辅导时,因时间短任务重,要紧紧结合测试找准问题,把测试的扣分因素点到并讲清,对
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要以简捷的方法去纠正。通过辅导,使应试人了解测试的要求,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学会练习方法,明确训练目标,使普通话水平在短时间内有所提高,这样才能达到辅导的目的。
    (二)辅导的重点和方法
    一是对测试内容的辅导:使应试人知道测试基本内容和题型,了解测试程序和要求,做到有备而来。二是对语音的辅导:从普通话理论和具体发音上进行分析和纠正。从山东省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重点:
      1、声母: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从发音部位来分共为7组,其中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舌面音j、q、x三组在我省最容易出错,要着重加以纠正:
      2、韵母:39个韵母中重点要解决以下几个
      (1)单韵母中的a靠后、o发成e的问题。
      (2)复韵母中的ai、ei发成单元音的问题。
      (3)鼻韵母的前后鼻辅音发成“鼻化元音”问题。
      3、声调: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容易出错的是阳平和上声的调值。
     4、轻声、儿化:应试人对测试的要求不了解,以为每个音节都读到位才不被扣分。例如轻声词“麻烦”、“葡萄”把第二个音节读得很重,儿化音“老头儿”、“板凳儿”把“儿”字读得很响,这是测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许多人为此失分还全然不知。对这类问题只要讲清道理,大家会很快理解并能较好地解决,所以不必在理论上赘述。
    关于轻声问题。不必去规定哪些是轻声词、哪些不是轻声词,因为山东方言中也有轻声,所以按日常说话习惯自己去辨别就可以了。如前面提到的“麻烦”、“葡萄”一类的轻声词,生活中是不会把“烦”、“萄”读成重音的。还有一类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因条件和场合的不同,是否读轻声也会不同,测试时可宽泛地去对待。
    关于儿化音问题。首先要讲清楚什么是儿化音,“儿”只是一个卷舌动作,不要读成一个独
立的音节。例如:“老头儿”中的“头儿”看作是一个字,在读头的同时把舌头卷起来成为一个音,不能读成“老—头—儿”。其次对发儿化音有困难的人要进行纠正,如淄博等地把“人”读成réi,发卷舌音有困难。其实这与方言习惯有关,只要讲清原理,多做示范,坚持训练,就能在短期内改正。
       5、朗读和说话:朗读主要是解决“语感”问题,而说话则需要解决“自然流畅”问题。
    辅导朗读时应在语感上多作指导。断句、破句、回读、停顿不当等问题都可属语感范畴,假如语感很好就会很少出现这些问题。有的人在读字词时很好,可读起文章来却磕磕巴巴错误不断,这说明驾驭不了文章,因此找不到感觉。应先把文章做简短的介绍,对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后再采取多种方法指导朗读。要抓住难点句子先解决,让大家不在这些句子上卡壳,再要求连贯流畅娓娓道来有一种向前的感觉,只要有了这种感觉就不会频繁地出现破句,回读、停顿不当等现象了。
    说话时有的人像在背词,有的人一个字一个字向外“迸”,以为这样才字字到位,殊不知这是说话的大忌。要让大家知道说话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考察受测人运用普通话的能力,要真地去说而不是去背,努力做到自然流畅,但允许有思考、拖音等现象;另外,说话时太注意内容的层次结构而忽略了发音的准确露出了方音味道,是最得不尝失的了,你说的内容再好有方音也得不了高分,这是辅导时要强调的问题。再是要使用规范的词汇语法,不能发着“普通话的音”用着“家乡话的词”。
       二、关于测试中的记音问题
    测试员对测试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里谈的是对测试员的要求,即测试员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测试中如何记音的问题。
        (一)测试记号
      1、作为测试员在测试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应事先做到心中有数。如声母、韵母、声调中会出现的错误,朗读、说话常有的问题。这些问题每个人各有各的情况,这就要求测试员把不同情况记录下来,测试结束一看记录,对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
      2、怎么记录?其实很简单,只要事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再有一套自己能看
得懂的记号,就能将问题记录下来。例如测试时先写上受测人姓名,再写上哪类问题的相应记号,听到某个人发音有问题,按字词的顺序在记号后面记下错误或缺陷的例字,再按朗读说话记下例句,就能很清楚某个人存在的问题了。
      3、记多少的问题。究竟记多少要看具体情况来定,对等级较高的人员可全部记下来,反之
可记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这要求测试员速度要快不能耽误对测试的听音和评判。
      4、怎么做记号?记号设计的要简单、好写、易认,只要你自己看得懂记录速度又快就行了。
    (二)记号的设计举例
        1、声母:声母中的问题,前面已经作了分析,可设计成以下记号供大家参考:“θ”表示齿间音、“Λ”表示尖音、“←”表示平舌音、“Ş”表示翘舌音等。假设某人有齿间音可记成如下形式:
       “θ”单音节例字:再、葱、酸、足……。
    双音节例字:存在、自私、紫色、参赛……。
    朗读例句:再接再厉....从此再也……。
    说话例句:最近损失很大….小孙子最好….。
       2、韵母:韵母问题可用以下记号表示:“a”表示a靠后了、“Ν”表示无前鼻音韵尾、“ɳ”表示无后鼻音韵尾等。假设某人前鼻辅音丢失,也可记成如下形式:
      “Ν”:(1)健、远、前、秦……(2)宣传、全面、进军……(3)没看见像以前
    淘金……(4)天津人、前进……。
       3、声调:声调中的阳平、上声可这样记录。“”表示阳平拐弯了,“  ”表示上声没上扬。依照声母、韵母的记音方法,在记号后写下相应的例字即可,因上声在朗读和说话中是很少要求读到位的,所以可只记一、二题。
      三、关于测试后的反馈问题。
   反馈,是整个测试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遗憾的是当前的测试恰恰忽视了这个环节。测试中当听到一些人普通话说得不错,可就在一些个别的字词上出错时心中很着急,其实只要稍加指点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没有机会和时间,每次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带着问题离开了。自己为什么被扣分不清楚,今后怎么提高不知道,这样使得测试工作大打了折扣。如果测试结束接着跟上反馈该有多好!我想这也是许多测试员的共同感受吧。测试中本人曾多次进行反馈尝试,收效显著。
    (一)集体反馈
    测试结束后规定时间和地点,集合起来进行反馈。这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要争取主管者的支持和配合。反馈时,一是谈的问题要切合实际,二是问题要抓得准,三是要有针
对性。
       1、问题切合实际。测试员要在测试中把握住实际情况,不能就测试而测试,只管点点儿、打叉、划线、扣分,不管实际存在的问题,测完后测试表上全是点、叉、勾,什么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去切合实际?
      2、问题抓得准。要求测试员具有很强的听辨音能力,准确地去捕捉发音中的错误和缺陷,对出错率高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要言简意赅句句中的,不要大讲理论,逮着边缘的枝节问题纠缠不休,半天说不出问题所在。
      3、有针对性。即指出某人的具体问题,对存有代表性问题的人一定要点名,这样会起警示作用。这时测试中所记录的例字例句就起作用了,例如张三在第一题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哪个字是怎么读的,李四朗读时有明显的齿间音,哪个句子是这样读的等等。由于点的是具体人针对性强,这个人不仅会改正并会牢记,大家也都会引以为戒。
   (二)个别反馈
   即测试中一对一反馈。测试员根据记录,用简捷的语言纠正。注意,一、把握好时间;二、把问题抓准;三、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把握好时间。因反馈是面对面在测试中进行的,不能长篇大论地讲理论,要直接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有示范性、准确性,在短时间内指出、纠正、解决实际问题。
     2、把问题抓准。要求测试员听得准、记得快、模仿得像,示范得好、纠正得对。首先肯定成绩,再准确抓住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要使受测人有信心、有收获,纠正有方法,提高有目标。
      3、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对一级和接近一级水平的人员要特别重视,因他们出现的问题少,又是面对面反馈,许多问题能当即解决,反馈对这个群体来讲收获最大;对二级乙等接近二级甲等的人员纠正起来比较麻烦,他们出现的问题较多,对关键问题必须纠正,但不必面面俱到,点到即可,让他们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后回去解决;对二级乙等的低分和三级的人员可暂时放弃,所谓放弃指暂时不对具体问题纠正,因为一是没时间,二是纠正起来太困难,即使是指出问题,在短时间内也不会解决,但一定要指出关键的问题和今后应该怎么去练习。
        四、对测试工作的体会和几点建议
    普通话测试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对不同环节抓实抓牢,任何一个环节的忽视都将导致这一工程无法正常运转,整体性原则恰恰是测试这一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可靠保证。测试前的辅导是对整个测试工作的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准备,它既明确了测试的目的,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记音不仅有利于准确地评判和反馈,而且有利于积累语音资料,既能为今后的辅导提供鲜活的样本,又能为普通话语音理论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测试后的反馈则是在以上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对受测人普通话水平的一个再提高。三者丝丝相扣,相辅相成,从而构成了测试工作的整体性原则,以此确保测试工作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建议测试工作做到以下几点:
    (一)测前辅导与测后反馈相结合
    当前国家要求测试前要进行普通话培训,提出“以训保测,以测促训”,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只有保证测前的培训、辅导是积极的、认真的,才可能达到测试的终极目的——推动全民普通话水平总体性的提高。建议这一要求与测试后的反馈一同纳入测试工作计划中,使之结合起来融为一个整体,做到“以培训保测试,以反馈促提高”。各地培测中心应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积极探索,把测试后的反馈工作落到实处。
    (二)对测试员的培训应增加记音与反馈内容
    测试中的记音与测试后的反馈,是一个新的课题。它不仅要求测试员准确辨音、快速记音、得当点评,更需要责任心和使命感,这样对测试员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议在省级测试员培训中增加“记音与反馈方法”内容,以保证这两个环节的有效实施。
    (三)采取措施确保反馈实施
    如何保证反馈这一环节有效实施呢?时间是个大问题。毕竟受测人数多,测试任务重是一个严峻的事实,如果为反馈再增加时间也是不现实的。建议把三至四分钟的说话时间缩短,再把第四题“判断”去掉(目前大部分省已这样做了),两题节约的时间用来反馈。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测试质量,反而会使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稳步提高。
    测试工作的整体性原则,在实际应用中肯定会有许多困难,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看到做这件事的价值是什么。测试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不是一
种短期行为,因此我们要从长远目标着眼,从每个环节着手,坚持测试工作的整体性原则,使测试这一推普手段发挥最大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20:55 , Processed in 0.1046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