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766|回复: 13

牛金岁月----湘里妹子学术论坛2009春节献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4 22: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给您拜年了!

祝湘里妹子学术论坛的朋友们

年气冲天,牛皮哄哄!



牛年话牛




阳光下的小牛犊      

     牛在国人心中,一直享有尊贵的地位。它对农耕文化的发展,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的亲密伙伴。黄牛、水牛、奶牛、牦牛,有人的地方就有牛,耕田、运输、挤奶,任劳任怨;肉、骨、角、皮、毛、粪,无一样无用处。   

      历代文人墨客,对牛赞颂比比皆是,如唐代诗人韦庄、杜甫的诗句:“绿桑深处哺牛鸣”、“一寸荒田牛得耕”。鲁迅称颂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还自白“俯首甘为孺子牛”,可说是妇孺皆知。在尘封的典籍中,牛还与许多政治、军事事件以及名人名流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诸侯歃血为盟,盛牛耳于珠盘,由主盟者执盘,故称主盟者为“执牛耳”。牛还被用于战争,如史册所记之“火牛阵”。公元前279年,燕惠王即位,齐将田单派人向燕军诈降,又用千余头牛,角上缚兵刃,尾上缚苇灌油,夜间以火点燃,火牛前冲,其后是五千勇士,使燕军大败,田单陆续收复70余座城池。     

      在老一辈的画家中,李可染先生的人品、画品皆为世人所重。他的画斋叫“师牛堂”,其实他就是那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乐于助人、甘守淡泊的老牛!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师牛、画牛,为人民大众奉献了无数的精品佳作。他的《牧牛图》,性格温驯的老牛与天真无邪的牧童和谐相处,背景绚丽多彩,春风杨柳,枫叶如火,鸦阵归飞,烟雨远山。他所创造的水牛形象表现了一种民族的精神气质,脚踏实地,默默奉献。他以高超的笔墨技法,极概括地表现出水牛的千姿百态,或行或止,或立或卧,或正或侧,无不栩栩如生,而且特别注重细节的真实性,比如“牛鼻子确实画成了像是湿的”,体现出“牛鼻子有水气”的意味。而那些牧童,嬉嬉而乐,天真烂漫,抒发了人类在更高的层面上重返童年的期待。李可染的题款,也从不同的角度来歌颂牛的高尚品德,如“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农而不居功。”     

      在我们的生活中,活跃着许多有着牛的品格和秉性的人物,敢于开拓创新的“拓荒牛”,吃苦耐劳的“老黄牛”,认准真理而不退让的“老犟牛”,年轻而不畏困难艰险的“初生牛犊”……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现录牛照若干于此,以贺牛年。


             利川:中国南方最大的山地草场正在放牧的牛群


牧童骑牛白云间


水牛在蓝天白云下享受着草场里温暖的阳光



                  利川阳河大山深处的牧人和他的牛群


                               母子洗浴图


放牛娃眺望外面的世界


春天的原野草丰牛壮


农耕图


绿草繁花老黄牛


新华网湖北频道1月20日电(陈小林)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2009-01-20 11:07:5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2: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年话牛画


韩滉 《五图》局部

牛因摘一茎之禾掉数颗谷粒于地,而被打入万劫不复之苦海。佛祖怜其不幸,使其转世仞利天宫,去须陀山修成正果。自此牛以其温驯善良、任劳任怨、辛勤耕作出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中华民族祖先之一炎帝神农氏部落的崇拜图腾。

数千年来,牛被我们的祖先图绘表现:在原始人类的洞窑岩画中,已经有了牛的绘画痕迹;从“牛”的象形文字到小篆“牛”的演变过程,即是一组美丽的牛系列画;彩陶、青铜祭器上,也有牛的图绘和雕塑;陕北画像石中的《牛耕图》,表现了农民扬鞭驱牛耕作的劳动场面;嘉峪关和酒泉古墓砖画中有许多一牛或二牛挽轭犁地的《犁耕图》;敦煌壁画中,更有许多无名氏的牛画作品。据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好牛”,常作“牛字牛画”,只是未有作品传世。二百年后的南朝学者陶弘景,梁武帝萧衍请他出山做官,他绘了一幅《二牛图》作答:一牛以金绳牵着,一牛悠闲地在小塘休息。梁武帝知其无意仕途,也就不勉强他,但朝廷每有重大事情,总去其隐居处茅山征询意见;陶弘景因此得了个“山中宰相”的美称。五代十国的国画艺术大师们绘有一幅《画牛图》,两头牛采用“昼显夜晦”和“昼晦夜显”两种不同颜料绘就,画面显示出牛“昼则啮草栏外”、“夜则归卧栏中”的艺术效果,较之法国画家约翰·卡顿采用此画法早了八百年,堪称中华绘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牛真正步入传统中国画艺术殿堂,始于宋代,至少在晚唐。才华横溢的民间画家挤身皇家画院,把他们熟悉的富于乡土气息的农桑牧放题材带进绘画创作;而画家描绘农村劳动生活的甘苦,又恰好契合统治者劝喻农桑的思想和意图,于是牛画得以迅速发展。晚唐画牛成就最高者首推韩轘。这位平民宰相,熟悉并关心农事活动,擅绘农村风俗景物,写牛羊驴等走兽神态毕现,尤以画牛“曲尽其妙”。其所绘《五牛图》,五牛或行或立、或正或侧、或俯或仰,无不生动传神、戆态可掬、惟妙惟肖。陆游赞其画:“每见村童牧牛于风林烟草之间,便觉身在画图,遂起辞官归里之望。”戴嵩,韩轘弟子,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画马穷殊相”(杜甫)的画马大师韩干齐名,人称“韩马戴牛”。其传世之作《斗牛图》展现惊心动魄的斗牛场面:前牛逃逸,气喘吁吁,似是不胜力怯;后牛穷追不舍、锐不可挡、以角猛抵前牛后褪,拚搏进取,野性凶顽,尽显笔端。后人谓此画得“野性筋骨之妙”(《唐朝名画录》)。

但就是这幅名画也曾遭人訾议。《东坡志林》载:一牧童见收藏者曝晒该画,“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也。’”苏轼认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耕田、织布的事,“奴”、“婢”最有发言权。宋代佚名《柳塘呼犊图》表现宁静乡野生活与人牛和谐相处的情景:小溪旁,柳树下,老翁倚锄而立,深情呼唤不远处的牛犊,牛犊作翘首回应状,对主人感激、依恋之情,溢于言表。诗一般的江南水乡风光、歌一般的田园牧放生活,令人心向神往。南宋阎次平、李迪的《秋野牧牛图》和《风雨归牧图》,表现乡间生活的闲适和放牧劳动的艰辛,极为成功。《秋野牧牛图》画面展示:两牧童并坐树下,安闲自若;一小牛依卧母牛身旁,母牛伸过头来给小牛捉虱子;另一牛奋蹄向远方奔去,自得其乐;树叶染红,杂以黄色,岸坡、远山,以淡墨勾勒,充满诗情画意。《风雨归牧图》则截然为另一种格调:雷鸣电闪、风狂雨骤,柳条翻飞、丛芦倾伏。两牧童放牧归家,伏身牛背,搏风击雨,驱牛疾行。一童紧紧抓住斗笠,一童斗笠刮落于地。农村中人,即便小小孩童,亦饱尝艰辛生活之历练,生活之艰辛于此可见一斑。明代画家郭诩的《牛背横笛图》,用笔既极精练、运墨更见特色,一牛一童、一大一小,形成鲜明对照,若无高深之艺术素养,绝难臻此境地。清代画家杨晋的《王骧骑牛图》系为其师所作画像:雨后乡间泥路,王骧神态安详,悠然骑于牛背,任牛信步所至,笔墨清润、状写简逸,充满诗情画意。有些牛画的创作则别有寄托,如清代画家石涛的《对牛弹琴》。“对牛弹琴”一词用以讥笑说话不看物件;然此画通过自题「世上琴声尽说假,不如此牛听得真」的诗句,反映知音难遇,唯有寄托于“牛声一呼真妙解”,反映出画家孤独寂寞的心境。


文章来源: 香港文汇报

----------------

      农历乙丑年又到了,想起了几张以牛为题材的名画,颇值得回味一下。

      想到的第一幅关于牛的画当然是1300年前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这也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画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五牛皆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

    循着中国卷轴画从右到左的习惯展开观赏,五头牛列为一行,似乎缓步行走于田垄之上。右边的第一头牛,把路旁一丛小草咬了一口,正咀嚼得津津有味,它低侧着头得意地瞧着观者,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第二头牛则昂起头向前瞻望,并加快步伐往前赶,似乎是要追上前面的伙伴。第三头牛却端端正正地站在画卷的中央不动,它面向观众,张口“哞哞”地叫,好像在呼唤前后面的同伴,又像是对前面的路途和方向发出疑问。第四头牛正举步踟蹰,回首顾盼,它半伸着舌头舐着下嘴喘息着,犹豫着,眼里露出惊奇的神色。最后的第五头牛,穿上鼻环,带着缨络,神色异常严肃庄重,缓缓地向画外的天地走去。五头牛中每一头既可独立成图,而相互间又能首尾连贯,前呼后应,彼此顾盼,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整幅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不愧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神品。

    《五牛图》卷一经问世,便成为收藏的热点。按明朝时的著录,《五牛图》卷在北宋时曾收入内府,宋徽宗还曾题词签字,但这些痕迹都因后人的挖割而不复存在了,只有“睿思东阁”、“绍兴”这些南宋宫廷的印记表明它南渡的身世。元灭宋后,大书画家赵孟頫得到了这幅名画,如获巨宝,留下了“神气磊落、希世明笔”的题跋。到了明代,《五牛图》卷又陆续到了大收藏家和鉴赏家项元汴与宋荦的手中。清代乾隆皇帝广召天下珍宝,《五牛图》卷被征召入宫,乾隆皇帝非常喜爱,并多次命大臣在卷后题跋。清朝末年,名画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但却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掠走。不久,外国掠夺者又将这件国宝卖与香港汇丰买办吴蘅孙。吴氏收藏一段时间后,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于1958年欲将此件珍宝拍卖,《五牛图》面临流失海外之险。这个消息正好被当时活动在香港的“文物秘密收购小组”得知,并及时报告了周恩来总理,根据周总理指示,经过多方斡旋,最后成功地以60000元港币购回了这件珍宝。至此,这件稀世之珍,辗转流传1300多年,最后又安全地回到了祖国怀抱,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绘画库里。

    名画虽然回归祖国,但经历了颠沛流离,画面上蒙满了尘垢,伤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蚀数百处。1977年1月28日,《五牛图》卷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由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经过淋洗脏污,画心洗、揭、刮、补、做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接着补全了画心破洞处的颜色,再经镶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八个月后,验收的专家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图卷在补配处全色及接笔不露丝毫痕迹,与原画保持了统一,裱工精良,裱件平整、美观,达到了较高的装裱修复水平。装裱修复完成的《五牛图》卷旧貌换新颜,名画重又焕发生机。(作者:王国伟)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2: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年话牛画 : 禅宗十牛图

      十牛图为宋代廓庵师远改作清居禅师八牛图而成,依图次第指出禅者由修行、开悟、调伏业识,终至见性,进而入世化众之心路历程。若修行者能了解从过程之实际情况,更不会走错方向,故行者宜多体会此十牛图之真实内涵。

一 尋牛:


茫茫撥草去追尋,水闊山遙路更深,
力盡神疲無處覓,但聞楓樹晚蟬吟。



二 見跡:

水邊林下跡偏多,芳草離披見也麼?
縱是深山更深處,遼天鼻孔怎藏他?




三 見牛:

黃鸝枝上一聲聲,日暖風和岸柳青,
只此更無回避處,森森頭角畫難成。




四 得牛:

竭盡神通獲得渠,心強力壯卒難除,
有時纔到高原上,又入煙雲深處居。






五 牧牛:

鞭索時時不離身,恐伊縱步入埃塵,
相將牧得純和也,羈鎖無抑自逐人。




六 騎牛歸家:

騎牛迤邐欲還家,羌笛聲聲送晚霞,
一拍一歌無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七 忘牛存人:

騎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閑,
紅日三竿猶作夢,鞭繩空頓草堂間。




八 人牛俱忘:

鞭索人牛盡屬空,碧天寥闊信難通,
紅爐焰上爭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九 返本還源:

返本還源已費功,爭如直下似盲聾,
庵中不見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紅。




十 入廛垂手:

露胸跣足入廛來,抹土塗灰笑滿腮,
不用神仙真秘訣,直教枯木放花開。



                                              禅宗十牛图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诗人善取柳、竹、鸟、马、月、石、山水,乃至黄昏、梦境为意象,将之拟人化、象征化,对应自己的人格情趣。譬如李白笔下的月,陆游诗中的梅,彷佛诗人自己的化身;提起菊花,便联想起陶渊明「繁华落尽见真淳」的身影。

佛教喜以莲华为象喻,譬如眼睛清净无染如莲眼,辩才无碍为舌灿莲华,涅盘境界无漏无住如莲华「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甚至取莲华「因果同时」的妙意为经典名称---妙法莲华经。

相对于植物的莲华,禅宗则假借牛为心性的意象,牧牛如牧心,以找回久已迷失的自我本性。南岳怀让曾以磨砖作镜来点拨他的弟子马祖道一,成佛不止于形体打坐。譬如牛拖车,车不行,打心之牛,而非身之车。坛经:「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又说:「行住坐卧,常行直心」便是一行三昧(禅定)。身为车,为客体;心为牛,为主体。禅定要在心地上用功夫,而不仅仅是身体形骸的枯坐,所谓「坐破蒲团不用功,何时及第悟心空。」

   遗教经云:「譬如牧牛,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心如同尚未驯顺的野牛,四处奔窜,践踏水草良苗。如何调伏这头水牯牛,宋代廓庵禅师以十牛图颂将心性修成分为十个历程:

一、寻牛:「茫茫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觅处,但闻枫树晚蝉吟。」惊觉牛只走失,拨草寻牛。

二、见迹:「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自性之牛遍于水边林下,无所不在,如巨牛之辽天鼻孔,无法隐藏。

三、见牛:「黄莺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道只可自悟自证,不能以情识意想分别,如牛体非白非青不能描绘。一旦体道,无处不与道偕,更无回避之地。

四、得牛:「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有时纔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虽然暂得调伏,但是牛性顽冥,又落红尘之中。

五、牧牛:「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抑自随人。」牛已不食苗稼,心已不放纵逾矩,收放自如。

六、骑牛归家:「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七、忘牛存人:「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八、人牛俱忘:「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寥廓信难通。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以上三首阐明绝对的圣位境界是言语道断,超越言诠。得鱼要忘筌,上岸要舍筏,进而凡情脱落,圣意皆空,人牛两忘,泯除一切心境对待。

九、返本还源:「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调收功成,一派天然,叶落花开自有其时,如同王维〈辛夷坞〉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一切不假修持。

十、入廛垂手:「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前九首为自利自度,第十首为利他度他。自我生命成就圆满之后,要走入市廛人间,「愿将双手常垂下,摸得人心一样平」,实践既出世又入世济众的菩萨道。

元好问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十牛图颂最能显现这种以禅入诗、以诗寓禅,诗禅双向参透的理趣。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2: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年说牛:牛字牛词 牛语牛句


      中国的汉字中,只要与牛配伍的,不是有那么点牛劲,就是有那么些牛的精神,否则就是一头货真价实的牛。

     “牦牛”、“牯”、“犊”、“犀”、“犋”等字指不同种类的牛。

     “牧”指放牛之地。“犁”则指牛耕地之器物。“牺牲”古意为以牛充当的祭品。脾气倔如牛的称“犟”。牛角称为“犄”。死不悔改的牛性谓之“牾”。此外,如“牡”、“物”、“特”、“牿”等也都是与牛沾亲带故的本家。

      牛在十二生肖中,是体积最大的,与老鼠正成对比,所以人们在生活中以“鼠”喻小或少,以“牛”寓多或大。

      如大材小用为“牛刀小试”或“杀鸡焉用牛刀”或“牛鼎烹鸡”。

     “牛目、牛嘴、牛肛、牛脚”则形容人体某些部位粗大不雅。

      骂人声音粗野而难听为“牛声马哮”或“牛声马调”。

      说宁在小地方做首领,也不在大地方做部下为“宁为鸡口,勿为牛后”。

      牛体大,毛自然多,因此以“牛毛”喻众多而细密。《抱朴子》书里说:“为学如牛毛,获者如麟角”,强调做学问之不易。杜甫有“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的诗句,是古代法令繁苛的具体描写。

     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汗牛充栋”的故事。柳宗元文:“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出汗牛马。”后人遂把书籍多称为“汗牛充栋”,可见牛很早就沾染上了书香。

      牛有四个囊,食下物后能反刍,食量很大,民人讥笑人食量大者为“牛肚”,称人善饮的为“牛饮”,脾气大的称为“牛脾气”。称制止发脾气或遏止说谎者为“扯牛鼻”。骂人不爱惜物品为“牛神”。讥人粗野不洁为“牛样”。称人行动迟缓如牛为“牛步迟迟”。买妻求草者被讽为“夯牛头”,即戴假而具以遮羞之意。

       称夸耀不实者为“吹牛”或“吹牛皮”。

       今称企图非份,信口开河,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为“黄牛”。

       凡事两情不符者为“风马牛不相及”或“牛头不对马嘴”。

       事不关痛痒谓“蚊子叮牛角”,即一点知觉都没有之意。

       好绕道旁门营私为“钻牛角尖”。

      “泥牛入海”指代一去无返。

      牛以愚忠闻名。人们常把不智不肖,愚笨者称为“蠢牛”或“饲牛”。古时讥笑目不识丁者为“青瞑牛”(瞎眼牛)。世人谓不明话意为“对牛弹琴”。称毁誉由人为“呼牛呼马”。正如从《庄子》所云:“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谓之马。”形容贤愚利钝不分为“牛骥共宰”。形容貌丑或宵小朋友挚为“牛鬼蛇神”(后老师意得以辱名)。报恩于人宁“做牛做马”,即做牛马为人耕作驮行之意。

      汉书中有“独念牛衣涕泣时邪”一句,故后人形容贫贱为妻之贫苦境况为“牛衣对泣”。

      孟子云“牛山之木尝美矣”,本是指山东临淄县的牛山地方林木之美,后人借喻人之秃顶。

      韩愈云:“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后人遂形容极细微之物着也有用处,所谓“牛溲马勃”。

      此外,“归马放牛”比喻战事结束,士兵解甲归田永息兵弋。“九牛一毛”言极多数中的一小部分。“九牛一虎”形容极大的力量。“土牛林木马”比喻有形而无实质。“骑牛找牛”比喻忘其本而有他求之意。“吴牛喘月”形容过分的惧怕。“老牛推车”讥人力尽无能。

      在民间俚谚中,“黑汉、犁牛、铁青马、一个作活就顶两”喻人身强体健,力气大,一人做两人的事。“有钱买牛马,不如牛生气”,谓人当选用有肚量的干才,而不必人做事不把握重点,却专门注意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谓不切实际。“牛吃稻草,鸭吃鱼虾”,及谓各人福气不用。




关于“牛”的成语及解释

【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牛刀小试】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为盟。
【牛衣对泣】比喻贫贱夫妇生活困苦的情形。
【牛山濯濯】(1)形容山区林木被砍伐殆尽。(2)转化其义,形容一个人头顶光秃秃的样子。
【牛角挂书】形容勤奋向学。与“悬梁刺股”、“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意同。
【牛鬼蛇神】(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 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头马面】(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 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于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
【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两件事完全不能凑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答非所问。
【汗牛充栋】喻书籍很多。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
【疤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对牛弹琴】喻不解风情。
【钻牛角尖】比喻思想固执,自困于绝境。
【初生之犊】以刚出生的小牛什么都不怕来比喻初出社会的人,遇事不怕难、不怕恶势力。
【舐犊情深】形容父母爱子女之情。
【黎牛之子】比喻父恶子贤。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
【一牛吼地】比喻较短的距离。
【九牛一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牛之一毛。
【九牛二虎】比喻极大的力气。
【丙吉问牛】称誉官吏关心民间疾苦或借指居丞相之要职。亦有借以反讽官吏本末倒置。
【休牛放马】比喻天下升平,不再动用干戈。亦作休牛归马、休牛散马。
【做牛做马】比喻工作勤奋劳苦。
【偷渡黄牛】专门从事非法偷渡勾当的仲介人。
【亡羊得牛】比喻损失小而获益大。
【床下牛斗】比喻神经过敏。
【庖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如牛负重】比喻负担沉重。
【呼牛作马】比喻是非本无一定的标准,毁誉随人而定,不加计较。亦作呼牛呼马。
【吴牛喘月】比喻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害怕惊惧,或形容天气酷热。
【问牛知马】比喻从旁推敲以得知事实真相。亦作问羊知马。
【大吹牛皮】形容言语夸张不实。
【放牛吃草】比喻自由行动。
【放牛归马】比喻休兵不战,一片太平气象。
【多如牛毛】形容非常多。
【土牛木马】比喻有其名而无实用。
【壮气吞牛】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甯戚饭牛】泛指自我推荐而获重用。亦作甯戚扣角。
【带牛佩犊】比喻弃武务农。
【屠牛朝歌】比喻贤德之士尚未被赏识任用。亦作朝哥鼓刀。
【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或讲话不看对象。
【敲牛宰马】宰杀牲口。
【版筑饭牛】形容成功者发迹前低微的时期。
【童牛角马】比喻事物不伦不类,违背常理。
【木牛流马】三国时代,诸葛亮所制造运输兵粮的工具,有机关可以自动。
【椎牛飨士】杀牛犒赏军士。指慰劳作战军士。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复返。
【扯牛尾巴】跟在牛后面干活。指务农耕田。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纯熟高超。亦作目牛无全、目牛游刃。
【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才能,先在小事上施展一下。
【牛刀割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女佳期】牛郎、织女相见的日子。
【牛山下涕】比喻不知满足,自寻烦恼。
【牛山濯濯】本指山上无树木。今多用以戏喻人秃顶无发。
【牛心古怪】比喻脾气固执,性情古怪。亦作牛心左性。
【牛回磨转】形容人心情焦急不安,手足无措的样子。
【牛衣对泣】比喻夫妻共度贫困的生活。
【牛皮大王】戏称喜欢说大话的人。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为盟。
【牛郎织女】比喻分离两地,难以会面的夫妻或情侣。
【牛表牛觔】农村中有财势和好事少年的通称。亦作牛金牛表。
【牛头马面】神话传说地狱中的鬼卒。
【牛鬼蛇神】(1)泛指各种奇形怪状的鬼神,或赞美诗意境虚幻怪诞,神奇莫测。
(2)比喻内容荒诞不经的作品。
(3)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或作牛神蛇鬼、蛇神牛鬼。
【牛马之衣】比喻穷人所穿的衣服。
【牛马不如】比喻生活困难,日子过得比牛、马还不如。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於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牛肠马肚】牛、马体大,食量惊人,比喻人的食量很大。
【牛角挂书】比喻勤勉读书。
【牛角书生】比喻勤勉的读书人。
【牛黄狗宝】比喻难得的物品。亦用以比喻邪心眼、鬼念头。
【牛蹄中鱼】比喻濒临死亡之境。
【牛筋牛降】形容固执、不开通的脾气。
【牛鼎烹鸡】比喻大器小用。
【牛童马走】比喻地位卑贱的人。
【牛鼻道人】讽剌专门帮人乱出主意的狗头军师。
【牛膣马膦】形容牛、马的生殖器甚大,引申比喻洋人的生殖器。
【牛骥同皂】比喻贤愚不分。亦作牛骥共牢。
【牧牛放马】放饲牲畜。
【犁牛之子】比喻父贱而子贤。
【牵牛拔桩】比喻无妄之灾或所有倒楣、牵连的事。
【犀牛照角】形容男女眉目传情之状,另有怒目相视之喻。
【犀牛望月】比喻为长久盼望。
【瘠牛偾豚】比喻大国虽实力衰弱,然如凌压小国,则小国必亡。
【气力如牛】形容力气很大。
【气吞牛斗】形容气魄很大。亦作气克斗牛。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极盛,上冲天空。亦作气冲牛斗、志冲斗牛。
【气喘如牛】形容呼吸急促,像牛一般大声喘气。
【蚊动牛斗】形容病重虚幻的情况。
【羞以牛后】比喻不愿屈居於从属的地位,受人摆布。
【茧丝牛毛】形容精细周密。
【卖剑买牛】比喻弃盗归农。亦作卖刀买牛。
【隔山打牛】比喻间接使劲,未能切中目标。
【钻牛角尖】比喻人固执而不知变通,费力的研究无用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钻牛犄角】比喻思想固执,自陷於困苦的境地。
【蹊田夺牛】比喻惩罚过重。
【老牛破车】比喻做事慢吞吞,没效率。
【老牛箝嘴】比喻吞没别人的财物。亦作老牛箍嘴。
【老牛舐犊】比喻人私爱子女。
【青牛紫气】神仙般的隐逸生活,或指吉祥降临,运势转好。
【马勃牛溲】比喻微贱的东西。
【马牛襟裾】比喻人行事像禽兽一般。
【骑牛觅牛】比喻事物、道理就在身边,反而舍近求远,向外追寻。亦作骑驴觅驴。
【鸡口牛后】比喻宁愿做小团体的领袖,而不做大团体中不重要的分子。
【齐王舍牛】比喻在上位者悲悯爱护天下百姓。
【九牛拉不转】比喻意志极为坚决,任何人都无法动摇。
【蚊虻走牛羊】比喻小能制大。
【黑牛生白犊】比喻吉祥的预兆。
【剪牡丹喂牛】比喻暴殄天物。
【九牛二虎之力】比喻极大的力量。
【九牛去得一毛】比喻损失极微。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情两不相符。
【吹牛不打草稿】信口开河,胡乱吹捧。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肚肠驶得牛车】度量宏大。
【杀鸡焉用牛刀】比喻处理小事,毋需大才。
【牛不喝水强按头】比喻强迫他人做不愿做的事。
【按牛头吃不得草】用强硬胁迫的手段是达不到目的的。
【莫与儿孙作马牛】谚语)比喻父母不必为儿女操心太多。
【耕牛为主遭鞭杖】引申为恩遭仇报。
【九牛身上拔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
【九头牛也拽不出去】比喻事情非常棘手,很难处理。
【虎豹驹有食牛之气】比喻少年英才。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比喻才貌出众的女子嫁给才干平庸或相貌丑陋的丈夫。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人宁可在小场面中自主,也不要在大场面为人所支配。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谚语)比喻诉状或供词进了衙门,就无法撤出或更改。
【牛鬼蛇神】(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头马面】(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於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
【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两件事完全不能凑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答非所问。
【汗牛充栋】喻书籍很多。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
【疤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对牛弹琴】喻不解风情。
【钻牛角尖】比喻思想固执,自困於绝境。
【初生之犊】以刚出生的小牛什麼都不怕来比喻初出社会的人,遇事不怕难、不怕恶势力。



关于牛的歇后语

     人类用勇敢和智慧驯服了野牛,从此人、牛关系更加密切。牛文化在人民生活中深化拓展,反映在老百姓的语言里,就是各式各样的歇后语相当多。不信你瞧:

    丢了黄牛撵兔子——不知哪大哪小
    九牛爬坡——个个出力(比喻人多心,劲往一处使)
    九牛一毛——微不足道(比喻小得不值得一提)
    风马牛——不相及
    把牛角安在驴头上——四不像
    黄牛犁地——有劲慢慢使(比喻有计划地发挥作用)
    穿了鼻子的牛——让人牵着走
    黑天捉牛——摸不着角
    耗子钻牛角——越钻越紧
    胡萝卜拴牛——跟着跑
    黄牛拿耗子——有劲使不上
    叫牛坐板凳——办不到
    老虎赶牛群——志在必得
    老牛吃青草——两边扫

    老牛拉车——埋头苦干
    老牛拉犁——有心无力
    老牛拉破车——慢慢腾腾
    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老牛走老路——照旧
    老牛走路——不慌不忙
    老鼠钻进了牛角——越往后越紧(比喻越来越不宽裕)
    驴拉碾子牛耕田——各行其是(事)
    马嚼子套在牛嘴上——胡勒
    蚂蚁抓上牛有尖——自以为上了高山
    免子当牛使——乱套了
    牛鼻子上的跳蚤——自高自大
    牛犊子扑蝴蝶——看着容易做着难
    牛角尖对牛角尖——对好(尖)
    牛角上挂稻草——轻巧(比喻说得十分简单,容易)

    牛龛里的虫——硬钻(比喻硬往里挤)
    牛拉汽车——怪事一桩
    牛郎约织女——后会有期
    牛奶里掺墨汁——黑白混淆
    牛皮鼓——声大肚子空(比喻声势大,但没有实际内容)
    牛皮鼓,青铜锣——不打不响
    牛皮鼓湿水——不响
    牛身上拔根毛——无伤大体(比喻不损害到整体)
    牛蹄子两瓣——合不拢
    牛王爷不管驴的事——各管各的
    牛眼看人——高瞧了你
    农村的老黄牛——苦了一辈子
    骑老牛追快马——望尘莫及(比喻别人进步发展快,自己赶不上)
    骑牛找牛——老糊涂
    骑牛追马——望尘莫及

    牵牛过独木桥——难过
    牵牛花儿当喇叭吹——闹着玩
    牵牛花讨好——顺杆爬
    劝牛不吃草——白费口舌
    杀鸡用牛刀——小题大作(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含有不值得的意思)
    生成的牛角——直不了
    水牛背树时——轻而易举
    水牛吃了萤火虫——肚里明白
    唐三藏撞见牛魔王——舌头短截
    天生的牛性——古怪
    铁打的耕牛——动不得力(犁)(比喻不能用力,有时表示气力不足,有时表示无能为力或有力使不出)
    铁铸黄牛——开不得犁
    兔子驾辕牛打套——乱套了
    温火爆牛肉——慢工夫

    蜗牛的房子——背在身上
    蜗牛赴宴——不速之客
    蜗牛壳里睡觉——难翻身
    蜗牛赛跑——慢慢爬
    蜗牛走路——慢腾腾
    瞎牛撞草堆——碰着就吃
    小牛架大辕——光蹦得欢拉不上套(比喻只能指手划脚,来真的就不行了)
    野牛闯进火海里——有命没毛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真可惜(比喻真值得惋惜)
    一根牛毛破八瓣——分的真细(比喻一点也不疏忽大意)
    一口吃个牛排——贪多咽不烂
    硬牛皮——看你咋吹


关于牛的谚语

牛不吃水强按头:比喻强迫人做不愿作的事。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比喻人缺乏自知之明.

牛犊子追兔子,有劲使不上:指受某种条件限制,有力气也使不出来。

牛耕田,马吃谷: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

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比喻对手再强也会有办法制伏。

牛套马,累死俩:套:指套车。指一快一慢,互相牵掣。比喻做事难以合作。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胡拉乱扯,二者毫不相关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指不凭空说大话,要看真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 鲁迅

老牛亦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2: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年话牛



                                     (1)中国养牛和牛耕史

    2009年,是农历年牛年。牛是勤劳和奉献的化身,牛是顽强和力量的象征。几千年来,人们对牛的吃苦耐劳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赞赏有加。

    我国养牛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山东大汶口遗址和兖州王国遗址中,都发现作为家畜的黄牛和水牛骨骼。在浙江河姆渡遗址曾出土水牛头骨16个。殷商时期,养牛的规模已相当可观。那时人们养牛主要作为食用和祭祀品。在建造屋宇时,古人奠基要埋牛头;占卜时,要用大量的牛肩胛骨。相传,殷代人王亥发明牛车,后人祭祀他时一次用牛多达四十头。商代甲骨文中记载,商王有一次祭祀用牛达400头。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墟妇好墓中,曾出土4件玉牛,其中的墨绿玉雕卧牛高5.8厘米,长11厘米,以新疆墨玉河中的籽玉雕成。它的造型别具一格,张口翘鼻,屈肢重尾,似在扭头张望。这一独特造型是因料雕琢而成,真可谓巧思佳构。在墓中同时出土的还有两件石牛。此外,我国还出土了殷商时代著名的青铜牛鼎,司辛石牛,造型艺术也非常美观别致。

    我国牛耕起源于何时?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有所谓“神农说”、“夏商说”、“西周说”、“春秋说”、“西汉说”等等,但目前学术界一般主张“春秋说”。考古学家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中发现有“犁”字,若以牛拉犁翻土之形。与牛耕相关的还有一些字,比如“畴”字,其甲骨文的写法之状有如耕地的犁沟,而其间的D字型又恰似耕牛踏在犁沟中的蹄状。1923年,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墓葬出土一牛尊,原器高33.7厘米,全长58.7厘米,背上有三个圆孔,每个圆孔安放有釜(锅),是温酒用器。从牛尊来看,春秋后期晋国的牛已装有鼻环,这表明我国至迟在春秋时期牛已被用来从事运输耕作。这只牛尊作为我国牛耕起源于春秋时代的有力证明,现陈列在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古代农业科技史馆中。古文献的记载也与考古发现基本一致。据《国语》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贵族范氏、中行氏在国内兼并战争中失败后逃亡到了齐国,子孙也就成为齐国的农民,所谓“令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quan)亩之勤”,意思是说,教子孙们把过去宗庙里作牺牲祭器的牛,这时用于田间耕作上了。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493年,它说明我国至迟在春秋晚期已经使用牛耕。在《山海经•大荒经》中,有周祖先叔均始作牛耕,被称为田祖的记载。

    牛耕始于春秋时代,还可据《史记•仲尼弟子传》记载,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论语•颜渊》:“司马牛问仁”。晋国还有位力士,名叫牛子耕,以牛作为名耕的表字,反映了犁耕与牛的关系。由此亦可看出,当时牛耕的发明与铁农具的出现是密切相关的。从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春秋中期已有了铁农具,铁犁的使用对提高耕作效率和耕作质量起了重大作用,但使用铁犁所需动力也较大,人力难以适应需要,因此迫切要求解决拉犁的动力问题,于是畜力就作为一种牵拉动力应用到耕作中来了,而当时牛是拉犁的主要畜力,牛耕即应运而生。

    我们的祖先在使用牛耕的同时,还发明了牛穿鼻技术。《庄子•秋水篇》中说:“落络马首,穿牛鼻”。一般来说,牛性格较为温顺,但要使役它却不那么容易。在民间传说中,有一位驯牛人原来很难使牛听他的摆布。一天晚上,他做了一梦,梦中牛对他说,只要你用绳索穿住我的鼻子,我也只好乖乖地听从你了。驯牛人醒后照梦中情景去办,果然生了效。实际上,当时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牛的鼻骨中部是个薄弱环节,那里的神经非常敏感,只要给牛套上鼻环,用绳牵住,它就会乖乖地听人使唤了。《吕氏春秋•重已篇》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乌获的大力士“疾引牛尾,尾绝力勯(dan),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quan)而牛恣所以之,顺也”。当时穿牛鼻的木环叫做“棬”。乌获将牛尾拉断了,牛也不走,而一个小孩子牵拉着牛棬,牛就老老实实的听他调遣。牛穿鼻环在两千多年以前确是一项了不起的技术,因为它与能否顺利使用耕牛,发展农业生产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牛耕盛行于汉代,汉武帝晚年,任用赵过向全国推广“用耦犁,二牛三人”的方法,使铁犁和牛耕法逐渐普及。东汉时牛耕日益发展,一牛一犁法已非常普遍。牛耕的普遍推广,同冶铁业的发展分不开。汉代已开始以煤炼铁,产量甚为可观。铁不仅用作制造兵器,也普遍用于制造农具,翻铸犁铧。在汉代的许多石棺墓的壁画中,大都画着牛耕图。牛耕在江南的推广稍晚。据记载,三国时的吴国曾在江南大力提倡牛耕。牛耕推广到西域时间可能更晚。嘉峪关出土的牛耕图,属于晋以后的事了南北朝时期,上层人士喜乘牛车,于是出现了一些善走的快牛。由于人们对牛的热爱,在古代文物中有不少以牛造型的艺术品。在湖南长沙、江苏睢宁曾出土汉代铜牛灯。江苏邗江出土过错银铜牛灯,浙江瑞安还出土过东晋青瓷牛形灯。在著名的北京颐和圆的昆明湖旁还卧着一头造型精美的大铜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邗江出土的错银铜牛灯非常精美,此灯通高46厘米,长达36.4厘米。它的造型似一头体态雄壮、站立着的黄牛,牛俯首探角,似欲抵角,尾翘作螺旋状,中间空心,牛身通体饰以精细繁复错银云气纹饰,望去显得很端庄典雅。

    牛的使用,使人们从繁重的耕作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效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它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时至今日,虽然耕作的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但牛耕在我国的一些山区不可或缺,应用仍十分普遍。




                                        (2)牛跟人的关系

  牛跟人的关系太密切了,所以在汉语词汇里,牛早就人格化了,被赋予了人的一些品性,并且主要是作为褒义来使用。牛是忠厚老实的代名词,牛的性格是憨厚、温驯、本分、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服服帖帖、供人役使等等。在贬义方面,牛一是执拗倔强,二是迟钝笨拙。这种倔强性用于人,就有了牛脾气一说;而其愚鲁之于人,就称其为笨牛。

    俗话说:“牛马年好种田”,牛年一定是一个风调雨顺、吉祥如意之年。在民间有关歌颂牛的成语、俗语,对于牛的传说有很多很多。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既是鲁迅先生的志向与立场,同时也是形容牛对人类的忠诚。(元)宋无的“草绳穿鼻系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春雨一犁鞭不动,夕阳空送牧儿归。”也是赞扬老黄牛精神。还有(明)高启的牧牛词:“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共拈短笛与长鞭,南垄东岗去相逐。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道出了牛的勤劳与辛苦,表达了对牛的爱慕之心。

    牛的块头大力气也大,因此在形容某些事物的强大,或者在命名一些躯体较大的动物时,常常加一“牛”字。如牛劲是说力气大,牛皮大王或者牛皮匠指的是说大话的人,牛性、牛脾气既指性格倔强也指脾气大,牛蛙是比普通青蛙个大的一种蛙,牛蝇是比一般苍蝇体大的一种蝇。

  在文学作品中,牛以及和牛有关的人物形象比比皆是。诸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老牛,《西游记》中的牛魔王,《岳飞传》中的牛皋,《水浒传》中的牛二,歌曲《王二小放牛》中的放牛郎,以及外国小说《牛虻》中的牛虻等等,都是成功的艺术形象,具有感人至深的鲜明个性。

  在成语及其他常用语中,“牛”字多如牛毛,如牛刀小试、庖丁解牛、牛溲马勃、牛头马面、牛鬼蛇神、泥牛入海、对牛弹琴、九牛一毛、当牛做马、九牛二虎之力、风马牛不相及、牛头不对马嘴、杀鸡焉用牛刀、宁为鸡头勿为牛后、发牛脾气、钻牛角尖、老牛拉破车、初生牛犊不怕虎、吹牛皮、牛皮癣、顶牛儿、牛仔裤、牛皮纸、牛毛毡等。这些词语在构成上,有的直接同牛本身的物件有关,然而更多的是借用牛的某些脾性。

  在十二生肖中,牛排第二。在最新的全国按人口数量排序的百家姓中,牛姓排在100姓之外。名人中,唐代有个大臣叫牛僧孺,曾经引起历史上有名的“牛李党争”;当代的河南演唱豫剧的有个名丑角叫牛得草。翻译的国外名人中,有英国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牛顿。英国还有世界著名的牛津大学,编纂有《牛津大辞典》等。

  关于牛,还有很多话题。如古人把阴历的正月初五叫做牛日(初七为人日),天上有牛郎星,天空二十八宿里有牛宿,牛角尖指难以解决的矛盾,牛鼻子比喻事物的主要矛盾或影响全局的关键,执牛耳指的是居领导地位,股市中的牛市指的股票上涨的态势,还有草本植物牛蒡、牛膝等等。

  古代西方有一个分牛的数学故事很有趣:一位老者去世前对三个儿子说,他把家产17头牛按1/2、1/3和1/9的比例分别分给老大、老二和老三。老者死后,这弟兄三人无论如何也分不好这17头牛。有一个智者牵了自己的一头牛来帮他们分家产。18头牛按照上述比例来分,老大应得9头,老二得6头,老三得2头,余下1头仍然是智者自己的牛。





                      (3)牛的文化


    牛,大牲也。(《说文》)。牛曰太牢。(《礼记》)。


    牺牲,指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

、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因此牛最早是祭祀仪式上的祭品。后来人们发现牛能拉车,于是“肇牵车牛”,“服牛乘马”,牛便成了古人的驱使之物。相传老子出函谷关时,骑坐的便是一骑青牛。在部族间的战争中,驱牛狂奔,冲撞对方营垒,也是一种犀利的进攻性武器。战国时,田单使用“火牛阵”,就是把成千成百的牛,在牛角、牛尾上燃烧火把,然后驱向敌阵,破敌制胜。


    人们正式利用牛的畜力为人类生产服务,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书》记有光武帝多次下旨号召农人养牛,并训令地方官吏指导农人使牛。很快,牛进入了农民的家家户户,从此育牛、牧牛、役牛成了农事中重要的日常工作。人与牛也产生了相互依存的深厚感情。


    农人爱牛,冬季为了给牛御寒,专门用草麻之类编织成器物给牛披上,称牛衣。苏轼词《浣溪沙》中就有“牛衣古柳卖黄瓜”。即使在饥荒时节,他们也不忍杀牛来充饥。如果迫不得已要出卖耕牛,其内心的难过和对牛的依恋之情难以言表。清朝袁承福《老翁卖牛行》生动地描绘了人与牛依依惜别的深情:“念牛作多年功,洒泪别牛心不忍”,“买牛人自鞭去,老翁泪湿东西路。”


    牛对小农经济的农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与牛刻不能离,从而产生了无数人与牛之间感情交融的故事。古人“牛衣夜泣”以及“牛郎织女”的传说中,老牛都成了通灵性之物。


    人们称放牛的孩子叫牧童。“风吹草低见牛羊”诗意潇洒,其实牧童都是苦孩子。明朝皇帝朱元璋从小家贫,很小就给别人家去放牛。他当了皇帝之后,仍念念不忘他放牛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以及常常被田主暴打的故事。历史上放牛出身,终成显贵的不乏其人,朱元璋如是,大将周德兴、汤和、徐达也都是从小放牛的。晋代“牛角挂书”的李密,明代大画家王冕,都是骑在牛背上吹柳笛的牧童。


    时至现代,大画家齐白石自称“耕砚牛”,李可染一生酷爱画牛,在自己的画室里挂着“师牛堂”的横幅,“老黄牛精神”成为人们对牛的由衷赞美。最令人称道的是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牛和人其精神皆伟大而不朽。


    中国的汉字中,只要与牛配伍的,不是有那么点牛劲,就是有那么些牛精神,否则就是一头货真价实的牛。“牦牛”、“牯”、“犊”、“犀”、“犋”等指不同种类的牛。“牧”指放牛之地,“犁”则指牛耕地之器物。脾气倔如牛的称“犟”,牛角称为“犄”,死不悔改的牛性谓之“牾”。此外,如“牡”、“物”、“特”、“牿”等也都是与牛沾亲带故的本家。

  
    牛在十二生肖中,是体积最大的,与老鼠正成对比,所以人们在生活中以“鼠”喻小或少,以“牛”寓多或大。大材小用为“牛刀小试”、“杀鸡焉用牛刀”、“牛鼎烹鸡”。“牛目、牛嘴、牛肛、牛脚”则形容人体某些部位粗大不雅。宁在小地方做首领,也不在大地方做部下为“宁为鸡口,勿为牛后”。 

 
    牛体大,毛自然多,因此以“牛毛”喻众多而细密。《抱朴子》云:“为学如牛毛,获者如麟角”,强调做学问之不易。杜甫有“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的诗句,是古代法令繁苛的具体描写。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汗牛充栋”的故事。柳宗元文:“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后人遂把书籍多称为“汗牛充栋”,可见牛很早就沾染上了书香气。  
    牛有四个囊,食下物后能反刍,食量很大,民间讥笑人食量大者为“牛肚”,称人善饮的为“牛饮”,脾气大的称为“牛脾气”,称制止发脾气或遏止说谎者为“扯牛鼻”,骂人不爱惜物品为“牛神”,讥人粗野不洁为“牛样”,称人行动迟缓如牛为“牛步迟迟”。


    称夸耀不实者为“吹牛”、“吹牛皮” 、“牛皮哄哄”。今称企图非份、信口开河、倒卖火车票、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为“黄牛”。凡事两情不相干为“风马牛不相及”、“牛头不对马嘴”。好绕道旁门营私或不知变通为“钻牛角尖”。“泥牛入海”指代一去无返。“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牛以愚忠闻名。人们常把不智不肖,愚笨者称为“蠢牛”。古时讥笑目不识丁者为“青瞑牛”(瞎眼牛)。世人谓不明话意为“对牛弹琴”。称毁誉由人为“呼牛呼马”,因《庄子》有:“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谓之马。”形容贤愚利钝不分为“牛骥共宰”。报恩于人宁“做牛做马”。形容貌丑或宵小为“牛鬼蛇神”,文革时以此辱骂知识分子。

      
    “归马放牛”比喻战事结束,士兵解甲归田永息兵弋。“九牛一毛”言极多数中的一小部分。“九牛二虎”形容极大的力量。 “骑牛找牛”比喻忘其本而有他求之意。“吴牛喘月”形容过分的惧怕。“老牛推车”讥人力尽无能。“木牛流马”为诸葛亮所创战具。 



    按中国传统的甲子纪年法,2009年将迎来农历己丑年,丑对应的是十二生肖的第二位动物——牛。按六十甲子与五音十二律结合起来的纳音五行,己丑为霹雳火,2009年生人属霹雳火命,俗话说属火牛的,其势如电掣金蛇,其奔如云驰铁骑。


    因此2009年是个希望之年,腾飞之年。金牛贺岁;玉鼠回宫。鼠去粮满囤;牛来地生金。炒股的希望来年是个牛气腾腾的大牛市,喝牛奶的希望牛奶中永远没有三聚氰胺,交朋友的不希望遇到吹牛拍马的人,谈恋爱的不希望过牛郎织女的生活,我们都希望迎来放牛归马的世界和平。


    牛年话牛意不尽,不用扬鞭自奋蹄。



                    (4)牛年的孩子很牛

    按农历历法,已丑为牛年,这年生的小孩都很牛,因为他们属牛。

     
    生活中有许多与牛有关联的成语:牛鬼蛇神、牛头马面、牛头不对马嘴......最常用的口头语是吹牛皮、形容一个人脾气犟叫牛脾气。其实在生活是牛是农民朋友的朋友,脾气温顺的很。有脾气也很少发。牛,吃苦耐劳,拉车、耕地、挤奶、一天不得轻闲。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从不叫苦叫累。牛,实心实意的为人类做贡献,从不讲价钱。是人们学习的好榜样。鲁讯先生曾以牛为榜样,写出了“横眉冷对千夫指,腑首甘为儒子牛”的名句。周恩来“甘当革命的老黄牛”。 牛,好饲养,耐粗饲,从不挑剔,从不生病,就是生了病,患了胆囊炎割出的病灶还是名贵的中药----牛黄。   



    牛有许多品种:在我国按用途可分为肉用型、奶用型、役用型等多种,咱们南阳黄牛可是全国四大名牛。如今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牛的役用用途已经被逐步取消,但牛的精神,牛的品格,还是让人回味。    牛通人性,牛在进屠宰厂的时候要流泪。前几天看了一则消息很是感动:广东某地屠宰厂杀牛,一头待杀有牛挣脱了绳索冲入大街,最后是特警出动,牛中数弹而亡,读后让人心酸。

   我的童年,对牛有很深的感情,因为我家就养牛,养了很多年。那时候最开心的就是看“斗牛”,我所说的“斗”牛跟现在的西班牙斗牛有竭然的不同,但很有趣。


    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儿时虽然没有现在孩子们所拥有的玩具、零花钱、甚至电脑网络,但在亲人们的呵护下,我长大成人了,拥有了今天的幸福。感谢生活。    在牛年到来前夕,说了这么多关于牛的事,意是让朋友们对牛有一些基本地了解。还是那句话:牛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还是好好善待它们吧!

    愿牛年大家都牛,牛气冲天!






                    (5) 牛年话管理

     牛年即将到来,无数国人希望忠诚憨厚的牛给大家带来好运气,有人祁盼牛年股市能牛气冲天,有人希望牛年三鹿等牛奶食品事件能彻底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有人请求说牛的代言人牛群应该在今年的春晚亮相给牛年鼓劲----

     无论怎样,牛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希望,可是牛年究竟该怎么过呢?牛年话牛,牛究竟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向牛学习些管理真谛。

  一、沉着冷静的思考者

一般而言,在动物界,牛是一个喜欢思考的动物。我们经常看到牛悠然自得的在草场散步,神情怡然,偶尔卧倒,俨然动物世界中的罗丹。牛不会因为外界干扰而改变自己的方向,牛也很少会暴怒。很多职场人士总是喊着:工作很忙,我很累。那是因为你没学会像牛一样思考。牛天天散步思考,不但没有耽误产奶,相反还提高了身体素质。要学会静下心来思考,找到自我管理的时间规律,屏蔽外界干扰,用心用力去沉淀,积累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有牛一般的力量。

  二、执着自我的追求者

人们喜欢用牛脾气形容一个人的执着,说明牛一旦认准目标,就要坚持走下去。牛是一种目标感极强、坚持不懈的动物。即使在西班牙的斗牛场上,牛始终执着于它喜欢的红色,并坚持不懈的追寻奔跑,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我无意评述冷漠的看客究竟把持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观看,邻居孩子看比赛说牛真傻,都受伤了还往前冲。我只想告诉孩子们一个真相,牛并不傻,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19世纪初,无数革命烈士正是凭着自己的牛劲才冲开了新中国解放的大门;而改革开放初期,一批仁人志士也正是凭着牛的闯劲和韧劲才带动了中国辉煌的三十年。我想,今天的我们,如果都有牛一般的执着精神,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什么自然灾害、金融风暴统统都会在伟大的中国牛前面败下阵来。而如果职场的你拥有牛的精神,成功一定属于你。

  三、恶劣环境的适应者

牦牛可以生活在青藏高原上,是广大高原牧民的最爱,究其原因,当然是牦牛的适应性强,能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生存。其实不止牦牛,原产于英格兰西部的海福特郡的海福特牛,适应性也极好,在干旱高原牧场冬季严寒(-48℃—-50℃)的条件下,或夏季酷暑(38℃——40℃)条件下,都可以放牧饲养和正常生活繁殖。也正是这种适应性,使得牛可以分布在世界上各个地区,牛的种类也非常丰富。学会适应恶劣的气候环境,是牛这个生物群落不断繁衍生息并且不断壮大的能力所在。我想,我们面临的环境危机和牛一样,我们不仅要适应市场竞争带给我们的市场和机会,还要适应副产物如金融危机带给我们困境,只有经过这样的考验我们才能成为世界的强者。对个人也是如此,要锻炼在危机中成长的能力和素质,把握好危险中的每一个机会,逆风飞扬,你一定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四、心态向善的管理者

牛在人们心中总是忠厚和善的形象,你和它打招呼,它会冲你点点头,即使你走过来拍拍它,它会摇摇尾巴,你如果不小心拍重了,它最多会哼一声。牛之所以被大家喜欢,缘于它的和善,这一点是很多职场人士很难做到的。想在职场出类拔萃而且被人拥护,必须要向牛学习,有三点很重要,一是做事低调,不张扬,不争名利,成事重要成名其次,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二是把帮助别人成功作为习惯,有位管理学大师曾经说过:成功地秘诀是帮助支持你身边的人成功;三是保持良好的心态,无论别人怎样看你评论你,做好自己的事情,真正做到处世不惊。

  回想起鲁迅的一句话:俯首甘为孺子牛。仔细想想,这恐怕就是牛几千年来能和人类和谐共处,能始终昂着牛头在自然界中坦然生存、科学发展的制胜法宝。或许它就是牛的最高管理思想。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2: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和十二生肖



      在十二生肖中,牛居第二,那是被老鼠钻空子以后的结果,众人皆知。牛,是黄牛、水牛、牦牛及杂交牛的统称。属哺乳纲,牛科。成年牛体格大,分量重,一般头生两角,配有两耳,尾巴短小;四肢发达,各有四趾,其中第三、四趾尤为发达,其趾上有蹄,归类于偶蹄目之中;用途广泛,有乳(奶)用、肉用、役(耕地、拉车、坐骑、打仗等)用;上颚无门齿,胃分四室,草食反刍(倒嚼)。所谓“上颚无门齿”,即没有上牙。

  牛有两重性:有温顺的一面,也有倔犟的一面。形容一个人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是“老黄牛”;形容一个人固执,则说他是“牛性子”、“牛脾气”。

  从广义上说,牛是人类的好朋友。

  自古以来,牛以农耕为主。南方,牛下水田;北方,牛梨土地。它吃苦耐劳,无怨无悔。为了歌颂牛,原天津杨柳青年画,几乎年年都有《春牛图》摆在集市上销售,及时向农民们传递春的信息。拉车也是牛的特长,虽慢而稳,忠于主人,埋头苦干。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就赞颂了牛的忠诚和负重情景:

  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两骑翩翩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在文学作品中,以牛自喻者比比皆是。矛盾先生自谦地说自己“愿做牛尾巴”;郭沫若先生说自己“愿做牛尾巴上的毛”;鲁迅先生则唱出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铿锵之声;“我们要做大众的牛”,早已成为当今社会那些清官为人民办实事的座右铭。

  牛的勇武也会令人屈指。古代战争中有使用“火牛阵”的,在上千头牛的犄角上绑上飞快的尖刀,尾巴上缚物浸油,夜间布于前线,点燃牛尾物,使其猛冲敌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近代有“斗牛节”、“斗牛舞”,西班牙的“斗牛士”就是在与“牛”的决斗中产生的。让人看着新奇,快乐,刺激。

  在文学家的笔下,褒扬牛的作品不胜枚举,异彩纷呈。唐代诗人柳宗元有一首《牛赋》,对牛进行了赞美:

  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哞然而鸣,黄肿满脰,抵触隆曦,日耕百亩……

  南北宋王朝之交的诗人、坚决主张抗金的英雄、力促革新内政的政治家李钢有一首题为《病牛》的诗:

  耕梨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这是李钢以牛自喻。诗中所刻画的这个病牛就是李钢,虽然已经被累得筋疲力尽,奄奄一息,但它仍然想着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温饱,还要多耕一些田地,多打一些粮食——这也是现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官员们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中,牛是吃苦的符号,高尚的象征,任劳任怨的代名词。牛的作用从生到死,都不应该被贬低。至于“牛性子”、“牛脾气”,那是十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牛性子”、“牛脾气”是在为人民谋福利、率领大众奔小康的过程中发生的,不足为怪,且情有可原。

  在总结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辉煌成就的日子里,我们应当继续发扬“牛”的精神,不辞风雨甘尝苦,负载耕耘哪计酬!坚定牛的雄心,树立牛的壮志,学习牛的忠诚,让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贪不占、生机勃勃的和谐社会早日到来,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大放异彩!
发表于 2009-1-26 02: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鼠不大,但在2008的鼠年却疯了好几把,发生的所有事情,一切的一切都够让地球人深深不忘了!好在震震荡荡轰轰烈烈红红绿绿闹闹哄哄的老鼠终于走了,2009牛年终于来了!

     湘里妹自学术论坛走过了鼠年迎来了牛年!但愿,牛年一扫鼠年的晦气,祝愿,朋友们牛年更牛,牛气冲天!
发表于 2009-1-27 17: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吉林“最牛的牛”身上长有“岁”字(组图)
2009-01-27 13:06:16 来源: CFP 

核心提示: 吉林省公主岭市十屋镇丁家窩堡村6屯的王振民家有头白褐花相间的黄牛,这头牛身上有一个“岁”字,逼真程度犹如书法家巨笔挥毫。


吉林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时辨别真伪。


王师傅和他的宝贝牛。鲁根/CFP   

    CFP1月27日报道 吉林省公主岭市十屋镇丁家窩堡村6屯的王振民家有头白褐花相间的黄牛,这头牛身上有一个“岁”字,逼真程度犹如书法家巨笔挥毫。

  这头牛是王师傅2005前从同村的一户人家买来的,现在已经7岁了。当年买牛时,王师傅没有太在意牛身上的字,一次他从外面回来,老远就看到了牛肚子右侧的岁字,一下子懵住了,“太像了,跟写上去的一样”。在和牛原来的主人聊天时,王师傅得知,这头牛刚生下来时身上的花型就和其他的牛不一样,不成片也不零散,但看不清楚是什么。随着小牛渐渐长大,这个图案越来越像“岁”字。王师傅说,前短时间产下第三个牛犊后,“岁”字越来越完美了。这“岁”字在黄牛的右肋侧,高约60厘米,宽约45厘米,字的比划粗细较均匀,在10-15厘米之间,字体很像华文隶书和华文新魏的结合体。

  王家有个“岁”字牛,这在当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村里村里村外还是会有人隔三岔五地就来看新鲜,还有的从几十里地外赶来的。70多岁的村民张老汉说:“我养了几十年的牛,就没见过这样的,我说是他们自己画上去的,于是就上去拽下一绺毛。这毛很光滑,毛质透亮,除了毛囊没色外,从毛根到毛稍颜色越来越深,这才相信是真的。”

  “今年正好是牛年,赶巧这牛身上还有个‘岁’字,牛年贺岁嘛,这头牛在我这产下三个牛犊了,个个健壮,希望它像给我带来财运一样,在牛年里,也能给大家带来好运”,王师傅说。 (本文来源:CFP )
发表于 2009-1-29 08: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29 09: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媒复杂心态看中国牛年春节
来源:早报导读 香港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0 ... 28g.shtml2009-01-28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大公网报道,在中国人迎来农历牛年第一天时,有西方媒体开始预测中国在牛年会不会“牛”,也有西方舆论关注中国人牛年春节花了多少钱,以期从中找到中国经济能否复苏的蛛丝马迹。2009年的这个牛年,让更多的西方人知道了“牛”在汉语中是何意。当然,更多地西方人想知道——不论抱着何种心态——牛年能否给中国带来“牛气”。全球金融危机下的这个牛年,注定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受西方关注的牛年之一。

  法新社在牛年新春第一天发表了题为“当中国迎来牛年时,气氛并不‘牛’”的文章,文章开头这样写道,中国周一以团聚、酒宴和震耳欲聋的爆竹声迎来了农历新年,但是当中国进入牛年时,气氛并没那么牛气。接着文章谈到农民工和大学生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商家对春节期间销售额的谨慎表态。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称“对于数百万中国农民工来说,这个新年很难快乐”。

  美国《华尔街日报》担心回家过年的中国农民工还能否回到城里,“每年一度的春节假日是家庭团聚、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日子。对中国的农民来说,新年还是为来年去哪工作制定具体计划的时候。过去这些年,很多人每年从遥远的外地带着打工挣来的大把钞票回家,年后又和新的打工者一起出发。”“但是今年,很多人年前回家的时候并没指望年后再回去。”美国得克萨斯地方媒体“thebatt.com”还以风水大师的分析来说明,牛年对中国来说将是坎坷之年,而英国《泰晤士报》则乾脆称“牛年不会给中国人带来繁荣”。

  当然,西方媒体也注意到,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惊讶于中国人在牛年春节所表现出的乐观。英国路透社以“中国人希望牛年牛气冲天”为题报道说,中国人周一庆祝了农历新年,希望牛年比灾难频繁的2008年运气更好些。《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写道,在北京西站候车准备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心态乐观,虽然他们估计下个月回来后新工作要难找得多。河南的一位农民工说,“我肯定能找到事情做”。

  美联社报道说,尽管新一年的经济预期不太令人乐观,不过北京的商家称烟花的销量与去年相比增加了28%,周日这天大约销售了23万枚烟花。在香港,成千上万的人们在周日暂时忘记了经济危机的担忧,纷纷涌向维多利亚公园观看新年晚会。加拿大《卡尔加里先驱报》试图从中文中“牛”的含义去寻找中国人乐观的理由。文章称,在中国人看来,牛象征着以勤劳和坚韧获得财富与成功。在面临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这是个受人欢迎的象征。利奥·胡周日说:“经济今年会好起来的,一切都将变得越来越好。”“在中国,牛是勤劳的动物,所以我觉得如果我更加努力的工作,我就会收获更多。”

  其实西方媒体以复杂心态看待中国牛年春节,或者说看不懂中国人在金融危机下仍以乐观心态过春节并不奇怪。中国人民大学的金灿荣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说,历史上中国经历过比现在更大的困难、更严重的危机,中国人也从来没有不好好过春节,认为经济状况不大好就会影响中国人过春节,那肯定是失真的。中国社科院专家陶然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西方人认识到“牛”有着勤劳、坚韧等意义是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表现,但他们不明白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足以在中国民间孕育出应对任何挑战和困难的智慧、勇气和信心。陶然说,西方媒体看到了工厂倒闭、农民工回流,但却没有注意到中国地方政府早已动员起来,从资金和制度上为回乡农民工创造就业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不可能想像得到中国民间智慧的力量。/特约记者宸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4 19:47 , Processed in 0.0942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