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710|回复: 11

讲述祖先的故事:2003广州国际纪录片研讨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 13: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朱景和
来源:银海网       
2003-12-22 15:12:45


[img=left]http://www.filmsea.com/focus/200312220034_23855.jpg[/img]     
2003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研讨会从2003年12月14日起一连七天在广州举行,该活动被誉为是“目前中国独一无二的国际性电视纪录片研讨会”,以“历史·文化”为活动主题,为纪录片在国际与中国间的多元文化交流搭建一个沟通平台,也使广州在创建文化强市的进程中添上了一笔亮色。广州电视台从11月28日起,在主频道和新闻频道晚间时段,以近一个月的时间,辟出《中外优秀纪录片展播》,集中向观众播放这一精彩的“纪录片文化大餐”。

  参与这次活动的人们接触到许多人类历史文化题材的纪录片。电视制作人、电视媒体工作人员、学者以及大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如何制作历史文化类的纪录片,并通过媒体以特有的方式传播给电视观众,尤其是年青的观众;如何将枯燥的历史文化题材组织拍摄成能引起观众兴趣的电视节目,从而探讨历史文化类题材的收视率问题。
  
  由于这次活动将探讨世界历史文化如何向电视观众推广和普及的课题,因此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和认同;他们是基于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影像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地位”这一概念,对这次活动表示支持的。他们提供的活动报名规则指引,将这次活动引向国际化。
  
  由于观众将在广州电视台举办的这次活动中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并透过这次活动了解各国的历史文化,因此这次活动也得到了澳洲 、加拿大、 丹麦 、法国 、德国 、日本等19个国家驻广州领事馆的支持。
  
  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所提供的最能代表中国制作水平的中国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将和来自世界各国的纪录片同台献技。
  
  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为鼓励从事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制作人,特设立具有鼓励性质的奖项和奖金,获奖者将由一个由大会组织认定的评议团选举产生。该评议团由来自澳洲、中国、德国、伊朗和美国的专家、学者组成,获奖的作品将有机会在广州电视台的电视纪录片栏目中和观众见面。
  
  开幕礼上,广州电视台台长李锦源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专员爱德蒙·木卡拉先生,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刘效礼会长、驻广州各国总领事馆领事团团长寇俊升先生,广州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建华先生及广州市副市长李卓彬先生等出席,并分别致辞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成功。

  本届研讨会评委团主席米齐·文特曼女士在致辞中表示:纪录片的制作为探讨特定历史如何阐明一些共同的主题提供了途径。作为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文化遗产和祖先的故事将世界人民的真实经历与纪录片记载故事的传统结合起来。这一传统是反映和保留人类文化多样化的关键。[img=right]http://www.filmsea.com/focus/200312220034_23851.jpg[/im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爱德蒙·木卡拉先生在致辞中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很高兴能支持首届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研讨会。他说,我们的使命是通过分享知识建立一个和平进步的社会。我们为了促进共享价值、繁荣文化和人类尊严而努力工作,这意味着促进文化和文明之间更紧密的对话。

  隆重的开幕仪式上,现场播放了研讨会推荐的澳大利亚作品《一个月朗稀的晚上》、中国作品《海路十八里》两部参评纪录片。

  参加这次中国首次举办的电视纪录片节的几十个国家中,共有147部参选影片,其中有14个国家的60部入选该次研讨会评选作品。而在所有入选的影片里,澳大利亚以17部片入选居首,其次是中国16部、美国6部、法国5部、德国4部、还有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国。

  入选的影片,已从本月9日起,于广州电视台主频道晚间的“中外优秀纪录片展播”时段,每晚播出一部入选纪录片共有十六部片,其中还有两部是美国与澳大利亚联合制作的。入选的60部影片,将通过7天的观摩研讨评审,最后将评出三个类别的七个奖项,并将在闭幕式上颁发。

  本届研讨会分别设有三个专业场地,特别举行了17场专门展映、17场专题讲座。澳大利亚、德国、中国、美国、伊朗、日本等国的纪录片权威亦将进行专题讲座。参与这次电视纪录片节的人们将接触到许多人类历史文化题材的纪录片,电视制作人、电视媒体工作者、学者及传媒工作者将有机会研究讨论如何制作历史文化类的纪录片,如何通过媒体特有的方式传播给电视观众等多个深度的议题。该次活动将在本月21日闭幕。

[img=left]http://www.filmsea.com/focus/200312220034_23852.jpg[/img]
困难与希望同在:纪录片,传播文化的艺术使命
朱景和
        
  全球‘经济一体化’话题,已经热谈多年,‘文化多样性’话题也在炒热。小文无力谈论‘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样性’等国际性大题目。仅以有限篇幅浅议纪录片文化传播功能问题。

(一)

  纪录片的社会功能多多,纪录文化与交流(传播)文化是她最重要最可贵的社会功能之一。

  纪录文化:一部以某种文化形态为内容的优秀纪录片就是一部文化档案,其史学文献价值具有长久性永恒性。交流文化:纪录文化的纪录片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实现国内国际交流,通过潜移默化的效果,其文化内容和观念含意被人了解、认知、吸收、扬弃,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积累、发展。<北方拿努克>、<夏天记事>、<愚公移山>和<望长城>等作品都曾并将继续显示这种功能。

  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片,从电子录象到数字影视视听同步纪录(乃至同步传播),纪录片的写实特性因为技术发展视听同在并重而臻于完善,更加无与伦比。以写实为信为美的史学片、考古片、文献片、科技片、自然片、社会调查片和影视人类学的蓬勃发展佳作频出,重要原因正在这里。
          
(二)

  保护‘文化多样性’和推动‘经济一体化’是一对矛盾,前者的紧迫性与后者的进程成正比。一些弱国被指斥为‘保守’‘封闭’,而批评强国文化‘入侵’‘扩张’的声音也同样理直气壮。连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感到了强国文化入侵的压力。到2003年4月的八个月内,澳大利亚播出的进口电视节目(主要来自美国)已达76%。对民族文化保护问题,有识之士、国际组织和负责任的政府正在从议论变为行动。

  联合国设立‘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国申报十个保护项目),就是对历史浪潮负面影响的回应。为了保护本民族文化,免被好莱坞所‘同化’,60个欧洲和发展中国家提议达成一项联合国公约:使电影、戏剧、音乐之类文化产品脱离贸易谈判范围和自由贸易规则,从而使各国政府能有效地支持和保护自己的文化产业。(2003年10月22日<参考消息>载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文章,题为‘全球阻击“巨无霸”文化’)

  法国、加拿大等国家严防外来文化消极影响认真保护本国文化传统的立场是鲜明的有效的,为世人所称道。中国是文化历史悠久的人口大国,对外来文化糟粕侵害的危险却不能掉以轻心。

[img=right]http://www.filmsea.com/focus/200312220034_23853.jpg[/img]  
     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历史性;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同时期文化的有益部分构成时代性精华。优良文化传统是在跨文化交流、融合中不断扬弃糟粕吸取精华而形成、发展的;没有扬弃和吸收便没有优秀文化传统。人类摆脱了古老农牧经济和地域隔绝进入‘地球村’时代,又面临着文化堕落与图新的诀择。在现代化进程中,物质进步并非必然产生文化进步。相反,富裕往往与腐朽相连,恶文化丑文化会与财富同生。新的健康的文化同样需要自觉地创造、建设和保护。缔造精神文明绝不比建设物质文明轻松、容易,同样需要艰苦奋斗前仆后继。诚然,纪录片也可以用做输出意识形态的工具,也有传播强势文化遭到抵制的情况,但她传播健康文化的积极作用却是基本的。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播,是纪录片人和纪录片艺术的时代性责任,文化纪录片更加任重道远。
           
(三)

  文化纪录片,属人文类纪录片,相对于强调舆论功能重视社会热点的调查片政论片,相对于传播知识开拓智力的自然片、科技片。这个以文化为内容的宽泛片种,内容包括人类生存状态、文化现象、名人逸事、平民生活、风俗人情、文物古迹等等;作品风格、样式多种多样。文化片给人多种审美裨益,共同之点是某种文化状态、文化氛围扑面而来,起着族际沟通国际交流的作用。以上述四部名作为例,<北方拿奴克>纪录70年前北极住民的生活状态;<夏天记事>向人们敞开上世纪60年代巴黎人在法国结束殖民主义历史关头的心情百态;<愚公移山>让世人了解70年代中国社会面貌的众多侧面;<望长城>则是90年代中国北方人生活风貌的历史画卷。这些作品同时又成为多种艺术学派、艺术风格的开山之作或里程碑之作。这些作品的创新手法、技巧,对影视纪实艺术发展的影响至今犹在。

  文化片汇集了最多的影视纪实艺术创造,她本身就是一种精英文化。今年的中国纪录片‘金鹰奖’和‘学术奖’,文化片收获颇丰。系列片<一个人和一个城市>-一位作家成长和一座城市变迁的交织述事;<唐人街>-海外华人生存状态的生动写实;长片<敬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一批京华平民老人晚景晚情的多彩图画;<雾谷>-商品浪潮冲击下两个深山民族少年纯真心态的深入描绘;短片<海路十八里>-渔村滩涂捞蛤风情的壮观一瞥,等等,不仅分别获得作品高奖,还荣获编导、摄像等单项奖,都有研究和借鉴价值。
         
[img=left]http://www.filmsea.com/focus/200312220034_23856.jpg[/img](四)

  在电视日益娱乐化商业化大潮中,纪录片面临的冲击、挤压是国际性现象,中国同行已饱尝多年苦滋味,文化片尤其困难。半数以上的电视台(频道)没有固定的纪录片专栏;经费少,播出时段不好,是对纪录片的两头挤压,必然是恶性循环;绝对数量可观的纪录片在各种娱乐节目的汪洋大海里,影响大受局限。

  中国纪录片在艰难发展,一些有利因素也值得注意。

  CCTV几个频道和多省(市)卫视频道开办的一批固定纪录片专栏,以及上海和深圳两个纪实频道播出的作品,代表着我国纪录片的基本面貌,景象可观。与20年以前相比,无论是作品数量、题材广度、艺术水平,都有很大发展。

  纪录片人热爱事业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正被一代中青年发扬,成批青年新秀人才和作品陆续涌现。

  由于中外交流,当今世界一些纪录片艺术观念、风格、手法,正被我国同行所了解、借鉴,融入自己的创作实践。

  人文类和自然类作品频频参与国际评奖,每年都有作品获奖而归;有的作品走市场,销向海外电视媒体播出。纪录片是当前中国电视节目对外交流的主要品种,是我国电视‘走出去’战略带头艺术品种。

  国家电视台之外的影视公司、独立制片人                                                                                          制作纪录片、大企业投资纪录片创作等等,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景象。社会参与是我国纪录片艺术繁荣的新动力。

  以上几点,虽非强势,却是中国纪录片事业的新暑光,没有理由悲观。

  诚然,在任何情况下,纪录片人的主观努力都是成功的根本,有人在优越环境里一无所成,有人在不好的环境里却成绩卓然,道理就在这里。

  热爱事实,忠诚艺术,刻苦认真是作好文化片的保证。靠国家(台)拿钱完成宣传任务的观念,省钱省事浅层报道的习惯,缺乏刻苦认真的作风,都不可能创作优秀的文化片。

  选材是关键性创作程序,认真选材是成功的基础。选择内含丰富,具有全国意义国际意义的题目便是一半成功。小家碧玉难充大任。信手拈来的内含浅薄的题材,纵然精雕细刻也难成有份量的佳作。

  重视技巧和视听效果很重要。以主观理解强化教育效果的理念,是创作的大忌。题材主题既定,千方百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把节目做得视听双美,好看,耐看,才有望成功。拒绝趣味性、不敢猎奇是不合时宜的观念。题材内在的趣和奇本身既是信息,又是包装,问题是能否以恰当的手段、形式纪录、表现趣与奇。善于运用悬念、矛盾讲故事,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国际上民族文化片的热卖无疑是得益于内容和形式的新奇;大型系列片<失落的文明>之类的作品能广泛发行、深受欢迎,就是枯燥的内容经过适当手段技巧包装的结果。考古片<史前部落的最后瞬间>巧妙调动多种影视艺术手段,把一堆泥土和骨化石演绎成一部发生在千万年前的情节奇特惊心动魄的悲剧故事,而且,论据言之凿凿,论点合情合理,令人深信无疑,科学性趣味性兼备,成为同类题材的上乘之作。

  文化片呼唤市场意识、竞争(国内外竞争,频道内竞争)意识,呼唤高投入大产出意识,呼唤重趣味讲新奇意识。新意识确立并变为行动之日,才是文化片繁荣之时。

  文化片任重道远,前景广阔。
 楼主| 发表于 2004-1-2 14: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广州国际纪录片研讨会:初评入选影片一览表

来源:gztv.com  
2003-12-22 13:29:02


被出卖的人 (澳大利亚) 52'

Film Australia Limited  被埋葬的国家 (澳大利亚) 75'

Eva orner  不屈的民族 (美国/澳大利亚) 47'

GMX  保护文化遗产 (德  国) 57'

Film Australia Limited  悲哀 (澳大利亚) 52'

北京电视台  白露以后的日子 (中  国) 117'

法国第三频道  传教士的后继人 (法  国) 13'

Les Films de la Mémoire  盗茶者 (比 利 时) 52'

Hochschule für Film & Fernsehen "Konrad Wolf"  豪拉车站 (德  国) 26'

大连电视台  海路十八里 (中  国) 30'

Center for Educ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Inc  回忆岛 (美  国) 20'

Film Australia Limited  海边琴声 (澳大利亚) 26'

中国广州电视台  海上丝路寻踪 (中  国) 22'02"

深圳市梧桐山广播电视有限公司   金三角的秘密 (中  国) 68'

Film Australia Limited  加尔各达的圣诞节 (澳大利亚) 54'

2002 Australian Film Finance Corporation Limited and Luna Pictures Pty Ltd  

狂喜之舞 (澳大利亚) 58'

Geoffrey Cantor  库穆巴梅拉大朝拜 (澳大利亚) 50'52"

云南电视台、兰坪县广播电视局   开秧门啰 (中  国) 50'

Halcyon Film  科克达小径:决不仅是战争纪念碑 (澳大利亚) 52'

法国第三频道-"高山"  跨越国界的火车 (法  国) 26'

浪迹天涯 (意 大 利) 59'

广州电视台  龙船日记 (中  国) 14'58"


Chinese Canadian National Council  路--王连的故事 (加 拿 大) 22'24"

中央电视台   老镜子 (中  国) 60'

龙井纸事 (中  国)  

烈火绽放 (美  国) 74'

伦泽 . 维斯皮南尼 - 用双手创造回忆 (意 大 利) 24'

Center for Educ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Inc  美洲大陆上的祖先--第一部
分:苦力、水手、移民 (美  国) 62'

Center for Educ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Inc  美洲大陆上的祖先--第二部:

西方疆域内的中国人 (美  国) 60'

煤矿坑道中的美人-照亮黑暗的女人们 (日  本) 49'30"

法国第三频道  美丽的舟山群岛 (法  国) 26'

名角演员的悲剧--博多淡海父子传 (日  本) 46'30"

男子汉格皮利 (澳大利亚) 65'

"Fautpas rever"- 法国第三频道  纳西族的神圣文学 (法  国) 13'

品味人生 (德  国) 74'

重庆电视台、中央电视台   纤夫老李 (中  国) 48'

Hochschule für Film & Fernsehen "Konrad Wolf"  人间天堂 (德  国) 52'

2002 Australian Film Finance Corporation Limited and Luna Pictures Pty Ltd  

蛇神 (澳大利亚) 28'30"

Gina Twyble, Luminous Films  水淹小城 (澳大利亚) 26'

烧炭工 (法  国) 58'

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频道   水天堂 (中  国) 120'

NGC Network International,LLC.  坛中人 (澳大利亚) 47'
G?teborg University, School of Photography and Film The National Film School of Denmark  团圆 (丹  麦) 59'

伟大的波兰人 (波  兰) 30'

Film Australia Limited  瓦克斯家族 (澳大利亚) 52'

五洲传播中心  昔日贵族――拉鲁·次旺多吉 (中  国) 60'

五洲传播中心  湘绣 (中  国)  15'

西藏寺庙之大昭寺 (中  国)  

Music Arts Dance Films Pty Ltd   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 (澳大利亚) 57'

中央电视台  一个人和一座城市 (中国) 30'

湖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  远山的瑶歌 (中  国) 43'

广西电视台、五洲传播中心  月亮田 (中  国) 27'

印度-我的母亲 (澳大利亚) 52'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mmission  战地情歌:约翰、乔西和孩子们 (澳大利亚) 56'

真假库克船长 (澳大利亚) 18'
  
Parnian,o.attarpour (伊  朗) 32'
   
darvish of metals,m.yarmohammadlou (伊  朗) 19'

悲哀路 (NEWSEELS USA) 52'34"

世代相传的故事 (NEWSEELS USA) 64'

中国餐厅 (荷  兰) 50'
 楼主| 发表于 2004-1-2 14: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广州国际纪录片研讨会终评委员会名单及个人资料

来源:gztv.com   
2003-12-22 13:23:13


伊朗——Mohammad Afarideh (纪录片研究中心主席)
  1962年出生于德黑兰并且获得了神学、文学学士学位。1973-1976年,他在“儿童和青少年发展中心”学习电影。1977年,他开始制作8mm胶片电影。1979-1983年他在“业余电影制作培训中心”工作。1983-1995年在“法拉比电影基金”工作,1995-1997年期间在“伊朗电视台外事部”工作。
  从1997到2001年,穆罕默德 . 阿法尔德在伊朗青年电影协会(IYCS)担任制作主任,期间共制作了700 部短片。从2001年至今,他一直担任纪录片研究中心(DEFC)和伊朗青年电影协会(IYCS)的主席。

中国——陈汉元(中国视协纪学会会长)
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
  陈汉元,浙江人,出生于1936年。1961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进中央电视台任编辑。1986年被评聘为高级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在36年中,曾参与电视纪录片,电视剧创作,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收租院》,《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北京人在纽约》,《苍天在上》,《牵手》等,同时为电视剧《武则天》,《唐明皇》,《雷雨》等撰写主题歌。另外,还出了不少电视广告创意。
  曾任中央电视台专题部,社教部,总编室主任,副总编,副台长以及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
  现时社会职务: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期盼:将人间的痛感,快感升华为美感,让世人共享

法国——Annick Demeule(联合国教科文属下的国际电影及视听委员会成员)
  Annick Demeule,出生于1943年4月18日,Palmes学会爵士,曾就读于电影学院和巴黎东方语言学院
  1967年 任电影博物馆国际联合会会长
  1973年 任人种学电影的研究助理
  1975年 加入国家科研究中心
  1995年 任CNRS影像与媒体FEMIS-CICT秘书长
  2000年 任CNRS影像与媒体主任
  影像与科学国际会议总代表,国际人种学电影节总代表,“影像与科学——影像的科学”工作室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影视及艺术研究委员会(CAMERA)秘书长,法国科技电影学院(ICS)副院长和国际科学传媒协会(IAMS)主席,法国科学与研究部媒体中心主任。

澳洲——Mitzi Goldman(澳洲电视广播学校记录片系主任)
米齐 . 戈德曼
编剧/制片人/导演
  米齐 . 戈德曼在影片业中工作了20年。1987年她编写和导演了长达一小时的个人首部纪录片“蛇与阶梯”。接着米齐在SBS电视台工作,为系列电视节目“缤纷澳大利亚”制作和导演纪录片,其中包括著名的影片“我的东西”和“五湖四海”。1989年她搬到纽约从事编辑、写作、研究和教学工作。
  1992-1995年米齐重返澳大利亚,在默多克大学教授电影和电视制作。1996年她制作和导演了纪录片“仇恨”,讨论了种族、民族仇恨、民族主义和恐外症等问题。该片在澳大利亚AFI奖中获得最佳纪录片和最佳编辑的提名,并且于1997年摘取了ATOM最佳社会问题纪录片奖。
  目前,米齐正在西悉尼大学的文化研究中心完成博士学位的学习,论文以仇恨为研究课题。
  米齐的下一部影片“命运”于1999年在SBS电视台播出。影片在阿根廷拍摄,讲述了米齐的父亲和他的伯母在分离60多年后重聚的故事。父亲当年76岁,居住在澳大利亚,父亲的伯母则是一位居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96岁高龄的老人。这是一部关于生命老化和命运的影片。
  纪录片“购物天堂”(2000)全长30分钟,描绘了西部悉尼一个巨型购物中心和聚集在那里的年轻人的混杂生活。该影片是与西悉尼大学种族间学科研究中心共同制作的。“购物天堂”在庆祝澳大利亚联邦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中播出,并且广泛用于教学和国际会议中。
  米齐的最新作品“中国魂”(2002)是她在旧作品中探讨的各种主题、个人历史问题和文化遗产问题中的一个新突破。她通过改编舞台剧,在保留纪录片或舞台戏剧本质的前提下,采用更戏剧化的方式探索电影语言。影片讲述了一位澳籍华人妇女将自己来自中国的祖母和父亲以及来自香港的母亲的经历编织成一个关于失落和个人力量的震撼人心的故事。“中国魂”获得了澳大利亚电影作曲家协会奖的最佳音乐提名奖。该片将在她的讲座“交叉文化制片和纪录片新形式”上播放。
  米齐 . 戈德曼现任澳大利亚影视广播学校纪录片系系主任。
  米齐一直担任西部澳大利亚影视学会的委员,在西悉尼大学、都市电影和悉尼学院的美术系讲课和举行讲座,还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驻校艺术家。她曾经在澳大利亚的电影节上担任选拔委员会成员和评委的工作。米齐制作的影片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播放并且被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第四频道(英国)和SBS(澳大利亚)购买。目前她的所有影片正在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发售。

中国——郭际生(《南方电视学刊》总编辑助理)
  1956年生于北京。1982年高校任教。1985年考入广东电视台。从助理记者起步,现为主任编辑。1996年以前主要做电视对外节目编辑、编导。现任《南方电视学刊》(由中国南方五家电视台合办的电视理论期刊)总编辑助理至今。 曾有纪录片、专题片多部获国家奖和省级奖。
  纪录片《水乡鱼市》获1988年度中国电视社教节目三等奖,广东省二等奖。论文《走出误区——关于电视纪录片的思考》获1993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论文奖。第一、二、三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论文评选均有获奖(第三届论文为《进步与反思——因“中国电视纪录片20年”所想》)。
2003年任第四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论文评选评委。近年纪录片方面撰文多篇及节目评论数十篇。
  从事《南方电视学刊》工作中,一直致力于纪录片的理论建设及实践推动,参与纪录片创作数十部(集)。

德国/法国——Michael Noll(独立制片)
伦敦夸帝尔拉丁媒体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长
  1949年5月10日出生于德国科隆,1973年至今在法国居住户籍所在地:英国伦敦格洛斯特大街27A号,邮编NW1。
  学历:1973年在德国科隆大学获得文凭
  职业: 1978-1983年在法国巴黎担任特利西(Telecip)的销售总监 1983-1987年在法国巴黎担任雷弗科姆   (Revcom)电视的总裁 1987至今在英国伦敦担任夸帝尔拉丁媒体有限公司的主席兼董事长。
  主要作品
        金币          12x25分钟         1984
        地狱之旅        2x2小时          1984
        幽灵学校        8x25分钟          1985
         名不惊人        13x25分钟         1985
        格伦 . 古尔德      22x25分钟         1986
        库克船长        4x2小时          1987
        南太平洋历险记     4x2小时          1988
        西方之灯        6x25分钟          1989
        父亲          104分钟          1990
        梦中的女孩       13x25分钟         1991
        红色警报        2x2小时          1991
         吸血鬼         117x2小时30分       1992
        法国人         3x2小时           1992
        机密行动        24x25分钟          1993
        十三号车的秘密     96分钟           1993
         莫莉          13x25分钟          1994
        中央楼         13x5分钟          1995
        塞缪尔维斯医生     96分钟           1995
        边界湖         7x25分钟及96分钟      1996
         本地治里之母      52分钟           1996
        不灭的传奇       6x25分钟及96分钟      1997
        身边的小故事      21x7分钟30秒        1997
        骑虎记         52分钟           1998
        塞利纳与库尔多     13x5分钟          1998
        羽毛魔鬼的神话     6x25分钟          1998
         Legio Patria Nostra   52分钟           1999
         治愈水牛        52分钟           1999
        泰戈最后的骑士     52分钟           2000
        高普罗旺斯的秘密    8x25分钟          2000
        政治暗杀        8x25分钟          2000

中国——祝昌泽(广州电视台节目总监)
广州电视台节目总监: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系,1997年任广州电视台副台长,现任广州电视台副总编辑,《南方电视学刊》编审、编委,一直致力于电视媒体的理论建设及实践推动

美国——Zvi Dor-Ner(WGBH高级制作人)
  兹维多内是波士顿WGBH执行制片,他的作品广受评论界的赞扬并且多次获奖。
  2000年制作的国际题材影片包括:“利比亚”、“破碎的梦”(荣获皮博迪奖)、“爱尔兰残局1979-2001”(荣获皮博迪奖)、“俄国三圣”、“东条”、“美好时光”和“女皇的故事”。
  1999年创作并共同执行制作了“今日2000-千禧日广播”(班夫电视台和皮博迪奖)。
  1994-1998年制作了“人民的世纪和王朝-甘地的故事”
  1994年制作了“太阳神13号”(获得法国探索电影节大奖和埃米奖提名)。
  1993年制作了“深仇大恨”。
  1989-1991年制作了“哥伦布和大发现”(该片的创作人之一)。
  1989年制作了“核时代的战争与和平”
  1980-1984年制作了“开拓”(荣获埃米奖)、“美式战争”,发表了“核战略入门”(荣获作家协会奖)。
  1976-1977年成为哈佛大学的尼曼研究员。在商学院的管理系从事工作。
  1974-1975年共同创作并制作了“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荣获杜邦-哥伦比亚奖)。
  1966年兹维多内在波士顿大学攻读通讯理学士学位,与此同时在WGBH担任新闻摄影师,从此踏入了电视事业。1968年起,他在以色列电视台担任新闻摄影师和导演,并且制作和导演了无数纪录片和娱乐节目。他于1979年重新加入WGBH。

----------------------------------
相关文章

和而不同:历史文化纪录片解读
  一部纪录片,当它制作完成后,就开始有了某种历史意义。纪录片对所记录对象的影像显现,不外围绕人类与自然两大主题,通过创作者的主观视镜,成为某种观念的反映,也便就有了文化的意义。然而,在恒河沙数的纪录片中...

"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历史文化使命
  “真实”问题一直纪录片纠缠在一起,值得我们来回顾“真实”的观念和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关系。这个问题在今天中国的突显,现实原因是商业化的压力,为了追求戏剧性,把片子做得好看。纪录片是否可以用“真实再现”?...

14日活动简报
  多种文化的交汇是我要参与这种多国合作的制作节目的原因。如果你也想参与国际合作制作节目,你也必须明白,当你从一个国家到另外一个国家时,我们的合作伙伴是什么样的,他们的行为方式是怎样的。我会尽量通过我的一...

15日活动简报
  在促进推动伊朗影片活动的20年之后,我很高兴在世界上最古老文化的国家之一——中国、所举办的文化遗产记录片节上与大家进行交流。当然,没什么可以使不同人为了更好了解而亲近对方,就像文化和艺术这样。为了保住人...

16日活动简报
  这次选送的中国纪录片有的拍摄得非常好,画面很优美,关于个人的故事也很好,只是创作者们应该更深入地挖掘和描述,不要将结果写得很清楚,应该让观众多进行思考,而不是给观众提出问题。

17日活动简报
  应用电脑影象制作历史文化纪录片不是难在技术,而是难在时间。中国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题材,电脑影响着人才--专业或业余的DV高手得需要探讨如何将枯燥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拍的像剧情片那样吸引观众;需要探讨如何为众多的...

18日研讨会与专题简报
  谈到如何经营纪录片及纪录片频道--第一是概念的混淆,第二属于知识性节目或频道,任何一个纪录片都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第三是寡众节目,信息性的节目看得越多越好,是广众,但一部分人看就叫寡众。我们把概念上接近...

大会看版
  2003年9月19日,大会工作组连同古建筑专家来到广东江门开平自力村实地考察,确定落实研讨会的参观活动。研讨会安排与会人员参观开平碉楼的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协助和支持,将有未曾公开开放过的碉楼为与会者打开大门...
 楼主| 发表于 2004-1-2 14: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会看版

来源:gzdoc2003.com   
2003-12-22 13:14:30


更多专家加盟 大会工作有序进行
  
  2003广州国际纪录片研讨会邀请澳门艺风无限创作的江连浩先生和香港亚洲英语学习中心加盟,共同做好研讨会的设计和服务工作。
  
  9月上旬,研讨会组委会专程来到澳门,拜访了为大会设计会徽和纪念册的江连浩先生。“艺风无限创作”是澳门资深的设计公司。总经理兼创作总监江连浩先生是澳门设计师协会主席,曾担任澳门市政厅文化顾问,在平面设计、展览设计、服装设计等方面卓有建树。他表示,能为大会奉献自己的才华是十分荣幸的事。
  
  负责大会文字资料中译英工作的香港亚洲英语学习中心澳门分部的Timothy J. Mc Clnahan 先生9月初来到广州,同大会工作组见面。大家交流了对活动的看法和计划,并对具体的工作方案进行了讨论和商议。据悉,大会的翻译工作将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一人负责翻译一人及时校对。专人翻译保证风格的统一,即时校对及时纠正任何偏差。目前,翻译小组已经开始工作,所有需要翻译的文件正通过互联网快速传递。

与会者将进入中国古代文化的未知空间
  
  在中国广东的田野上,矗立着一群独特的古代建筑,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将是研讨会的一个参观点。
  
  2003年9月19日,大会工作组连同古建筑专家来到广东江门开平自力村实地考察,确定落实研讨会的参观活动。研讨会安排与会人员参观开平碉楼的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协助和支持,将有未曾公开开放过的碉楼为与会者打开大门,等待着大家的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未知空间。
  
  开平碉楼是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华侨乡土建筑群体,现存1833座,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建筑文艺长廊”。 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开平碉楼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向联合国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协办单位的广州大城影视公司大地行节目,曾经拍摄和制作过一些开平碉楼的资料和纪录片,对碉楼的独特艺术形式和其在民族史上的地位作出高度的评价,希望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与更多关注人类文化史的人们分享。
  
  开平碉楼在近代大多被封存,少数仍提供给后代居住,部分雕楼内保留了过去生活的痕迹,碉楼的美和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2003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研讨会的会址敲定
  
  2003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研讨会组委会有意向挑选广州市内历史最悠久的五星级酒店东方宾馆作为会址。
  
  2003年9月8日,2003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研讨会组委会成员及Jenny Courtney女士,来到广州市东方宾馆进行考查,听取宾馆方面的介绍。
  
  东方宾馆是广州市内历史最悠久的五星级酒店,位于市区内繁华路段,建筑装修具有民族特色,曾经接待过很多重要的客人。酒店公关部详细介绍了宾馆的设施和服务。针对会展的需要,组委会成员及Jenny Courtney女士详细考察了宾馆的房间、庭园、餐厅、会议厅、卫浴、信息设备等等,力求保证与会人员吃住舒适、出行方便,并能享受到优质的会议服务。
  
  东方宾馆是广州市唯一的上市酒店,拥有广州酒店内最大的多功能会展中心,会议室可以进行远程视像会议,房间内和庭院等部分公共区间都有无线上网设备。宾馆内拥有多种风格的餐厅,出行也十分方便,组委会成员及Jenny Courtney女士对这里十分满意。2003年12月的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研讨会将在这里举行。  

专题讲座题目引人注意
  
  来自个6国家的专题讲座发言人,所提交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纪录片的创作、播放等问题。
  
  对于中国纪录片的制作及媒体栏目工作者来说,他们都关心,制作和播放的效果关系,因为纪录片在中国电视播放收视方面的表现,并不尽人意,这些节目在中国电视节目市场被形容为少数人的服务产品。
  
  近年来有少数的电视台开放了纪录片频道和栏目,但收视经营不理想。经营者正在寻求解决和研究提高收视率的方式、方法。
  
  或者,中国纪录片的经营者,会在这次讲座中,获得启发并因此调整发展的方向。

11个国家59部纪录片10月15日在广州电视台选出
  
  2003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学术研讨会,初评工作于10月15日结束。经过近15天的初评工作,从135部报名影片中选出了59部影片参加终审,比原计划60部减少一部,原因是,初审评委坚持所有影片都必须以历史文化为标准,尽管报名影片当中,有不少行家感到影片比较特别,但初审评委最终不会放弃评审原则和标准。
  
  获入选的11个国家的影片情况如下:
  
  澳大利亚18部
  美国5部
  澳大利亚和美国合拍1部
  比利时1部
  中国18部
  加拿大1部
  丹麦1部
  法国4部
  德国4部
  意大利2部
  伊朗2部
  日本2部
  
  以上影片的简介将会以电视专题介绍的形式,将于11月中旬在广州电视台播放。


相关文章

和而不同:历史文化纪录片解读
  一部纪录片,当它制作完成后,就开始有了某种历史意义。纪录片对所记录对象的影像显现,不外围绕人类与自然两大主题,通过创作者的主观视镜,成为某种观念的反映,也便就有了文化的意义。然而,在恒河沙数的纪录片中...

"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历史文化使命
  “真实”问题一直纪录片纠缠在一起,值得我们来回顾“真实”的观念和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关系。这个问题在今天中国的突显,现实原因是商业化的压力,为了追求戏剧性,把片子做得好看。纪录片是否可以用“真实再现”?...

14日活动简报
  多种文化的交汇是我要参与这种多国合作的制作节目的原因。如果你也想参与国际合作制作节目,你也必须明白,当你从一个国家到另外一个国家时,我们的合作伙伴是什么样的,他们的行为方式是怎样的。我会尽量通过我的一...


15日活动简报
  在促进推动伊朗影片活动的20年之后,我很高兴在世界上最古老文化的国家之一——中国、所举办的文化遗产记录片节上与大家进行交流。当然,没什么可以使不同人为了更好了解而亲近对方,就像文化和艺术这样。为了保住人...

16日活动简报
  这次选送的中国纪录片有的拍摄得非常好,画面很优美,关于个人的故事也很好,只是创作者们应该更深入地挖掘和描述,不要将结果写得很清楚,应该让观众多进行思考,而不是给观众提出问题。

17日活动简报
  应用电脑影象制作历史文化纪录片不是难在技术,而是难在时间。中国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题材,电脑影响着人才--专业或业余的DV高手得需要探讨如何将枯燥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拍的像剧情片那样吸引观众;需要探讨如何为众多的...

18日研讨会与专题简报
  谈到如何经营纪录片及纪录片频道--第一是概念的混淆,第二属于知识性节目或频道,任何一个纪录片都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第三是寡众节目,信息性的节目看得越多越好,是广众,但一部分人看就叫寡众。我们把概念上接近...
 楼主| 发表于 2004-1-2 14: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14日活动简报

---------------------------------------------------------------------------------------------------------------
来源:gztv.com  
2003-12-22 16:08:19


12月14日简报之首场专题讲座举行

    研讨会首场专题讲座14日下午2:30在东方宾馆举行,拉开了为期7天的17场研讨会专题讲座序幕。首场专题讲座主讲人为来自德国的MICHAEL  NOLL先生,主讲题目为《国际范围内合作制作节目》。
内容概要如下(按录音记录整理):

    我在德国出生,在法国工作,生活三十多年,在英国也居住了一段时间,多种文化的交汇是我要参与这种多国合作的制作节目的原因。如果你也想参与国际合作制作节目,你也必须明白,当你从一个国家到另外一个国家时,我们的合作伙伴是什么样的,他们的行为方式是怎样的。我会尽量通过我的一些经验,向大家尽量介绍国际合作的一些基本模式,可以给你们工作提供参考;然后我会介绍其他模式,以及我所参与的合作项目,我还会谈谈在国际合作产生的误区。因为我们要知道在几百个大家企图进行的国际合作节目中,可能只有5个是成功的,我们必须知道成功率是非常低的。最后我还想谈谈今后的发展方向,大家可以提问题,我会尽量回答。

12月14日简报之各方对开幕式的反应

    各媒体对14日的开幕式反应热烈,一致表示了欣赏和赞同。《南方日报》文化记者丁冠景表示:开幕式举办档次非常高,专业水平强,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广州应该有这样一个高层次的文化活动。《新快报》、《羊城晚报》等媒体亦表达了相同的观感。

    各方也纷纷对开幕式作出赞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专员木卡拉先生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指出:举办这次纪录片研讨会,不仅把世界的种种精彩呈现给了广州,也把广州的个性和特色带给了世界,它是广州和世界的一座桥梁。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健宏先生,省广电局副局长、广东电视台台长梁浩泉先生,研讨会评委团主席Mitzi Goldman女士,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刘效礼先生等各方领导嘉宾也对研讨会的举行及开幕式的成功表示了祝贺。
 楼主| 发表于 2004-1-2 14: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15日活动简报

--------------------------------------------------------------------------------------------------
来源:gztv.com      
2003-12-22 16:03:37


12月15日简报之专题讲座内容

“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历史文化使命(纲要)
吕新雨

     “真实”问题一直与纪录片纠缠在一起,“真实”的观念和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关系,值得我们回顾。这个问题在今天中国的突显,现实原因是商业化的压力,为了追求戏剧性,把片子做得好看——纪录片是否可以用“真实再现”?当然可以用,特别是在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用真实再现的手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收视率。但这其实并不是问题所在,因为“真实再现”其实只是纪录片的一种创作手法,是方法、工具而不是目的。真正的问题是看如何用,为什么用。对于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来说,纪录片如何建立与历史的关系: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理论问题。

……

亚得嘎节
穆罕默德·阿法尔德(伊朗)

    首先,献给大家一个来自广阔、古老、神秘而又充满了爱和友善的国家的问候,一个拥有优美自然景观,古老历史和友善的人们的国家,一个拥有10000年文明的国家——伊朗。

    在促进推动伊朗影片活动的20年之后,我很高兴在世界上最古老文化的国家之一——中国、所举办的文化遗产记录片节上与大家进行交流。当然,没什么可以使不同人为了更好了解而亲近对方,就像文化和艺术这样。为了保住人类文化遗产这颗明亮的珍珠,在最吸引人的、现代的、有效的艺术和电影艺术之间珍惜自己。电影艺术特别是记录片展示给我们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是如何的博大、精深而又具有吸引力。


12月15日简报之两个阶段的宣传高潮

  研讨会营造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宣传高潮

    从12月8日的《南方日报》A07专版《电视光有“快餐” “饿”了高端观众——世界各国百多部纪录片汇聚广州引出沉重话题》的发布开始,在研讨会开幕前的十天内,《新快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主流报纸媒体,纷纷以研讨会、纪录片、电视文化等主题,用大篇幅的专版形式对2003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宣传热潮;续后在研讨会开幕后,《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新周刊》还将以专家专访等形式进行更纵深的报道,之间配合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报纸、电台、通讯社、境外媒体等数量众多的新闻宣传发布,第二阶段的宣传也见规模,并使整个研讨会的宣传周期从研讨会开幕一直延绵至2004年。


12月15日简报之研讨会专题讲座进程

     15日的纪录片研讨会安排了两场精彩的讲座,上午主讲嘉宾是来自中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吕新雨教授,下午安排了来自伊朗的资深纪录片制作人穆罕默德?阿法尔德先生。


    吕新雨女士演讲的主题是《“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历史文化使命》,她向在场的听众播放了《彼岸》、《天安门》、《毕业》等几部中外纪录片的片段,来阐述纪录片所肩负的历史文化使命,以及它所提供给后人的思考的价值。她认为,虽然纪录片经常使用纪实手法,但纪实手法本身并不一定最能表现真实,“真实”再现并不能再现真实。


     下午,穆罕默德?阿法尔德先生向中国观众介绍了伊朗的亚得嘎节,讲座结束后,研讨会新闻组记者采访了穆罕默德?阿法尔德先生,他对记者说,他对这次的纪录片研讨会很有兴趣,他来参加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强对广州、对中国的了解,吸取中国的经验,寻求合作机会,回去以后,将伊朗的亚得嘎节这个小型国内纪录片节发展成国际性的纪录片盛会。


    听众们对主讲人的选题都很感兴趣,当主讲人说完后,不少听众都提出了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了热烈讨论。来自北京的李先生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说:“我是自费专程从北京飞过来的,感觉真是不虚此行。”李先生是北京一家影视制作公司的负责人,这次听说广州举办这样一个国际性研讨会的消息后,他亲自带着助手来到了广州,希望能了解纪录片的国际最新动态,学习制作经验,并认识多一些这方面的朋友。


    澳大利亚纪录片《库穆巴梅拉大朝拜》的作者杰佛瑞?坎托也来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他告诉记者说,他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国际性研讨会,感到非常兴奋,他觉得这次研讨会举办得相当不错。他手上有几个纪录片制作项目,希望能够与主办单位广州电视台合作。


12月15日简报之海外媒体关注研讨会

     12月15日,澳大利亚华文传媒对14日举办的2003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进行了详尽的报道,同时对近期的日程安排也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报道将于12月16、17日分别在《星岛日报》、《澳洲新报》、《华人日报》、《澳洲日报》、唐人街网站、华人电台、澳洲中文电台等几家媒体同时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报道。


    研讨会新闻组进行了相关的采访配合、资料组织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04-1-2 14: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16日活动简报

---------------------------------------------------------------------------------------------------------
来源:gztv.com  
2003-12-22 16:00:06


12月16日简报之研讨会专题讲座进程

  16日上午安排的讲座题目是《历史与记忆:通过纪录片讲述美国华人历史》。主讲人王灵智教授是一位对美国亚裔美国人和少数民族的历史、中国海外移民等方面颇有研究的专家。但由于王教授身体不适,讲座未能如期进行,许多慕名而来的纪录片创作者都感到非常遗憾,大家都热切地关注着王教授这次主题讲座的时间。

  下午的讲座是由来自澳洲的集编剧、制片人、导演于一身的米齐·戈特曼女士主讲。她主讲的题目为《交叉文化纪录片和混合纪录片的形式》。米齐·戈得曼从事纪录片创作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了,她的作品多以历史文化、个人故事为主题。该讲座专题探讨了交叉文化的制片,以及当制作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制作纪录片的时候,制作的产品该会是什么样的问题。讲座围绕着米齐女士近年来纪录片创作的一些体会和经验,和听众分享创作的快乐,她的一些创作经验非常值得纪录片创作者借鉴——她认为,交叉文化制作的精髓,就是要在制作影片的选材方面,务必找到能使自己产生共鸣的地方。在纪录片的纪录过程中,对故事进行钻研、探索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够让世界上很多不同国家的人产生共鸣,同时也将纪录片的意义表达出来了。

  席间米齐女士播放了《中国魂》的片段,并讲述了该片的创作过程和文化背景。《中国魂》是其最新作品,在该片中,她从以往表现探讨各种主题、个人历史问题和文化遗产问题的风格中有新的突破。影片讲述了一位澳籍华人安南,通过个人扮演的方式,将自己来自中国的祖母和父亲以及来自香港的母亲的经历,编织成一个关于失落了中国文化传统,以及在澳大利亚经历的种族偏见的震撼人心的故事。该片将于近日在东方宾馆观片区播放。

  讲座结束后,大家纷纷发言,不少纪录片创作者就具体拍摄、制作的细节等问题向主讲人提问,会场中专业探讨气氛热烈。

  当日上午,东方宾馆观片区迎来许多纪录片爱好者和创作者前来观摩学习。一位以前从未拍摄过纪录片的电视台编导,通过这次活动对纪录片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这是一次难得的纪录片大餐,他场场都不会错过。通过这次观摩学习,他也想要尝试着拍一部纪录片,这对他来说,不仅是一次挑战,还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当日,研讨会评审团分两个评选场继续进行入围纪录片的观片终评工作。


12月16日简报之专题讲座内容梗概

  交叉文化制片与和混合纪录片的形式
  米齐·戈特曼
  演讲部分
  ……
  今天我想谈谈交叉文化的制片,以及当我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制作纪录片的时候,制作的产品会是怎么样的。
  ……我想和大家谈谈作品创作这方面的问题,探讨一下我们在互相了解的时候需要进行什么样的谈判以及如何互相了解对方的社会背景。我自己是一个纪录片的制片人,而且我制作的纪录片的题目都是以文化历史、个人故事为背景的。我在事业起步时候是一个编辑人,在我进行纪录片这方面的创作、写作和制作之前,我已经在纪录片编辑室工作了很多年。在我生命中最值得记忆或者最美好的回忆部分就是能够到世界各国与不同的人见面,并且与他们拍摄与他们有关的影片。
  ……
  提问部分
  ……
  制作一个真实的影片,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权?
  ——
  1、完全排除在某个地区播放;
  2、可以在合同上说明,尊重个人是很重要的,若对个人不尊重,真实也就失去了意义;
  3、隐去个人身份。
  ……

  通过纪录片讲述美国的华人历史
  丁碧兰
  ……
  在我从事的这个领域,我是一个独立的制片家,我可以选择忘我自己喜欢的主题,而这些主题不仅关乎于美籍的中国人,也关乎于美籍的日本人、菲律宾人、韩国人,还有印第安人,关乎这些人群早年在美国的经历。
  ……
  我的策略和技巧的特征是:主要是用一种局内人的眼光去拍摄。我们所看到的画面都是真实的,尽管有时有些人说话带有口音,而这些口音也是真实的。   


12月16日简报之研讨会分会场情况

  为了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中外优秀的纪录片,除了东方宾馆的主会场以外,本次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和广东美术馆都设立了分会场。暨南大学从12月10日开始,每周三、周四都进行放片活动,形式为先放片然后讨论。前来观看的学生每场都有约六七十人。讨论的内容很广泛,从纪录片的精神内涵到制作手段都有涉及。学校还请了老师来介绍相关影片的背景。很多同学都表示想到东方宾馆主会场去观看影片和听讲座。

  16日下午,美国华裔导演丁碧兰在东方美术馆举办了题为“通过纪录片讲述美国的华人历史”的专题讲座。丁碧兰这次有《美洲大陆上的祖先1、2》、《回忆岛》等三部纪录片初评入围。讲座中,她播放了自己制作的三集讲述东方人在美国的纪录片的片段,并通过这些记录片向听众们介绍自己对纪录片的一些看法。她说,她尝试以局内人的角度来拍摄记录片,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她制作这种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的目的,就是为了唤醒大众的记忆。

  16日,到广东美术馆听讲座的听众约有100多人,讲座后很多观众都留下来向主讲人提问。一位来自广州某图象网站的蒙先生说,他来这里是因为对历史题材很感兴趣,想看看记录片是怎样反映历史题材的。他希望主讲人能够讲得更深入、更微观一点。


12月16日简报之专家评委的评价反应

  米齐·戈特曼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选送的中国纪录片有的拍摄得非常好,画面很优美,关于个人的故事也很好,只是创作者们应该更深入地挖掘和描述,不要将结果写得很清楚,应该让观众多进行思考,而不是给观众提出问题。当记者问到,纪录片创作者更多地关注边缘群体,如那些贫困的人群,会不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时,米齐说:“纪录片只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关注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并不能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西方社会经常拍摄一些负面题材的纪录片,这并不能说明西方社会就不好。”最后她说,广州电视台主办的这次国际电视纪录片研讨会,为纪录片创作者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更多的纪录片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共同合作、协作的机会。
 楼主| 发表于 2004-1-2 14: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17日活动简报

---------------------------------------------------------------------------------------------
来源:gztv.com  
2003-12-22 15:54:51


12月17日简报之研讨会活动纪要
  
  12月17日,参加纪录片学术研讨会的近二十位评委、嘉宾们参加了大会专门组织的“广州一日游”,他们一起游览了陈家祠、荔湾博物馆、玉器古玩街、越秀公园五羊雕像和广州博物馆等著名的广州景点。
  
  外国嘉宾们都对本次活动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当在陈家祠看到手工艺人扎的狮子时,外国嘉宾们都很有兴趣。美籍华裔导演丁碧兰的祖上是广东人,她很喜欢这些手工狮子头,并饶有兴致地观看手工艺人扎狮子,当记者问到她喜欢这些狮子头的原因时,她说,这些狮子头很有中国的传统特色。而在荔湾博物馆,最吸引外宾们的是昔日西关人家嫁娶时用的大红花轿,他们无论男女,都一个个钻进轿子里拍照留念。

  在嘉宾们广州一日游的过程中,记者采访了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陈汉元先生。他表示,在这次研讨会上,令他感触最深的是,中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因为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外国人感兴趣的和国内评委感兴趣的不一样。比如,国内评委都很看好的《一个人和一座城市——凤凰于飞》,但外国评委对该片相对好评较少。

  游览人群中,著名导演张以庆也颇引人注目,他是国内最优秀的记录片创作者之一,其导演的《舟舟的世界》轰动了海内外;2001年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活动,他的《英与白》获最佳长纪录片奖,取得了国际认可。在游览过程中,他向记者谈到了自己的一些感受。他表示,中国的纪录片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题材上还是手段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以前我们国内的导演和外国导演站在一起,对国外人是仰视的,但现在已经是平视了。这个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人的理念、意识、经济水平和审美水平等的改变,都促使着中国纪录片发生深刻的变化。

  来自澳洲的记录片制作人杰弗尼,一直兴致勃勃地观赏各处的景点,他对这次的中国之行很满意。他表示,中国人都很友好,而且很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很容易交流。他会把这次的许多见闻反映到他的片子当中去。同时,他希望能够有和中国合作拍片的机会,他说,中西方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国人拍的东西不一定西方人喜欢看,但如果加强合作的话,就会很容易把中国的故事带到西方去。

  晚上,所有评委和嘉宾们一起参加“珠江夜游”。兴奋的一个半小时游程,他们纷纷留影于广州美丽的珠江夜色。他们表示,广州今天的美丽令他们刮目相看。美籍华裔导演丁碧兰曾经多次回到广东,十年前,她曾专门来拍摄过珠江。她表示,每一次来广州都会有新发现、新惊喜,珠江两岸的景色越来越靓丽了。这次她很高兴能把自己拍的东西带回到家乡广东来放映。


12月17日简报之专题讲座情况

  今天的纪录片研讨会安排的两场专题讲座都是国内纪录片专业人士。上午的主讲人是来自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的企业合作伙伴经理沈伟杰先生。下午的主讲人是来自北京广播学院的任远教授。

  沈伟杰先生讲座的主题是《历史文化纪录片中电脑影像的应用》,他以一个正在制作的电视纪录片《圆明沧桑》项目为例,向在座的听众介绍了在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制作中如何应用电脑影像去再现当时的景观。他说,面对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无法用现实影像去表现大量文物遗址当时的风采,但随着科学的进步,用电脑影像去表现有可能会成为“再现真实”的一种新的表现方法。由于这场讲座专业性较强,广州大学新闻系网络专业的老师也组织学生前来观摩、学习。他们说,听这样的讲座对于提高业务水平、了解最新业界动态都很有帮助。

  下午的讲座盛况空前,为开幕几天来少见景象,会场上座无虚席。广州大学新闻传播系师生、广州电视台科教部以及其他国内电视台的纪录片工作者都慕名前来听这次讲座。主讲人任远教授以历史文化纪录片《丝绸之路》为例,向听众讲述了镜头在纪录片中的应用。他说,纪录片不仅是剪接的艺术,更是发现的艺术,如果选题把握的好,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讲座结束后,听众报以热烈地掌声,由于时间的限制,提问结束后,大家仍觉意犹未尽。

  与讲座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观片区却格外冷清,由于大会安排代表进行“广州一日游”,在观片现场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倒却真是纪录片“发烧友”,他们甚至放弃旅游而期待观看更多的纪录片。一位来自浙江省金华电视台的纪录片编导抱怨说,讲座和观片的时间安排是一样的,这样她只能舍弃观片而去听讲座,许多国内的纪录片或许以后有机会观看,但是国外的纪录片很难再看到,她觉得很遗憾,所以要抓紧时间“补课”。另一位来自北京世纪康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王女士则认为在会场外如设休息室,这个场地能供同行们交流学习,这样就会更完美;这次他们自费来参加国际纪录片研讨会,收获非常大,因为在拍纪录片当中有很多技巧上的东西,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国内外纪录片专业人士,和他们进行交流,不仅使自己开阔了眼界,也获得了更多启示,这些对今后制作节目都很有帮助。如果主办单位明年举办这样的活动,她还会来参加。


12月17日简报之专家评委专访纪要

  当日下午,伊朗的资深纪录片制作人穆罕默德·阿法尔德先生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的专门采访。十分健谈的穆罕默德·阿法尔德先生不会说英语,使有限的十几分钟采访只能紧张地进行。穆罕默德·阿法尔德先生说,他13岁就开始尝试着拍片,至今已有28年的拍片经历,他的制作公司一年生产出大量片子,包括短片、故事片,大部分都是纪录片。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这些产品推广出去。他说,中国和伊朗有很多共通的东西,两个国家的很多题材都是世界各国纪录片创作者所关注的。纪录片就象一面镜子,它可以反映社会,可以揭露社会黑暗的一面,更重要的是政府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并怎样改进。最后,穆罕默德·阿法尔德先生表示,这次来参加纪录片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想和主办单位商讨互换节目播放的问题。他准备在伊朗播放100部中国纪录片,同时广州也拿出100部纪录片到伊朗去播放。他希望这次研讨会结束后能够和主办单位达成协议。

  今天是给这些评委“放假的一天”,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陈汉元先生已经20年没有来广州了,在游览了广州之后欣然接受了《南方都市报》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他参加过许多国际上的纪录片节,广州电视台能够有勇气办国际纪录片研讨会他感到很惊叹,没想到这样一个专业性强而且又是国际范围内的纪录片研讨会能够举办起来,并取得了成功,真不是容易。

  随后新闻组继续对《南方都市报》记者的专访进行组织,又采访了负责本次研讨会评审工作广州电视台节目总监祝昌泽。他向记者介绍了广州电视台主办这次活动的宗旨、目的和意义。他认为,举办这次活动是严格按照国际惯例而进行规范操作的;正如李锦源台长所要求的那样,这次国际纪录片研讨会严守着三个“规”字,即规格很高、规模不很大、操作很规范,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每一位参选的纪录片创作者都有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南方都市报》记者深有同感:“难怪采访各个评委时,他们都避而不谈对这些参选片子的评价。”


12月17日简报之专题讲座内容梗概

  历史文化纪录片中电脑影像的应用
  沈伟杰

  今天我要跟大家探讨的是如何应用电脑影象制作历史文化纪录片。

  现实摄像无法表现大量的文物遗址当时的风采。一直以来采用史料、模型和绘画等传统方法来表现。随着科技进步,电脑影象成为一种新的表现方法,项目由此启动了应用电脑影象制作实验纪录片《圆明园》。
  ……

  通常把电脑影象引进纪录片要做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准备工作,用电脑影象去构造纪录片,我们要表现什么?……

  最后的小结:应用电脑影象制作历史文化纪录片不是难在技术,而是难在时间。中国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题材,电脑影响着人才--专业或业余的DV高手得需要探讨如何将枯燥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拍的像剧情片那样吸引观众;需要探讨如何为众多的纪录片人创建一个纪录片传播生态环境。
  
 楼主| 发表于 2004-1-2 14: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18日研讨会与专题简报

------------------------------------------------------------------------------------------------------------
来源:gztv.com      
2003-12-22 15:51:43

12月18日简报之研讨会进程纪要  
  
      12月18日上午,美国嘉宾ZVIDOR-NER在东方宾馆举办了题为《古典戏剧表现法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的讲座。他认为,古典戏剧表现手法在纪录片中同样实用,如果一个纪录片制作者牢记创作的戏剧表现的几个标准,拍出来的纪录片就会与众不同。导演最先做研究工作,对整个题目有全面的了解。他认为高潮是一个故事的决定性因素,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设置高潮,这对初学者尤其重要。因为纪录片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平铺直叙,没有高潮。一个没有高潮的纪录片就像一个不让人发笑的笑话一样让人倒胃口。
  
  当日,记者赶到暨南大学分会场,采访了正在那里观看纪录片的学生,其中大部分是暨大新闻学院的学生。他们对这次活动很满意地说,他们能有机会参加广州电视台举办的这次活动,真为大饱眼福。他们比较喜欢美籍华人丁碧兰导演的《美洲大陆上的祖先》,因为影片讲述的是美国华人的故事,所以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观片完毕,学生们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部分学生认为,本次参展的国内影片《水天堂》,只有解说,没有采访和现场声,这种手法是已经过时的手法,影片只能算是城市宣传片,不能算纪录片。
  
  12月18日下午,本次研讨会的嘉宾江建森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了题为《如何经营纪录片及纪录片频道》的讲座,多位专业人士听取了讲座。他在谈到如何达到纪录片的收支平衡问题时说,纪录片的投入和产出一直是一对需要解决的矛盾,纪录片市场应该细分,一部纪录片一定需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才能获得观众。
  
  12月18日下午,来自探索频道的嘉宾VIKRAM CHANNA在东方宾馆做了题目为《探索频道亚洲网络的国际纪录片制作》的专题讲座,来听讲座的人较为踊跃。他说,以前探索频道每年播放亚洲题材影片的时间只有5个小时,而现在是50个小时,以后还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这说明了亚洲、特别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世界人的瞩目,全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亚洲方面的资讯,加强与亚洲的合作。他还向观众们介绍了探索频道的2004新锐导演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与中国的制片人合作,为探索频道提供更多优秀的反映中国的纪录片。


12月18日简报之专题讲座内容梗概


用镜头述说含义——以《丝绸之路》为例
任远


演讲部分   

  首先,我们先谈谈纪录片的定义。
  ……   

  关于历史文化片里的重现问题。在对待历史题材的记录片的扮演问题上,我们应当持一种比较宽容的态度。例如《失落的文明》这样的片子,我们没有一味强求作者在表现在电影问世以前,即以100多年前为下限的已经消逝了的文明时,不能借用某些扮演、重构的手段。但是,在处理时我们依然应当要求这样的作品做到以下几点:   

1、比例的限制

  在同一部作品中,扮演、重构部分的比例不能超过纪实的部分;历史题材的纪录片要充分发挥文物、文献、遗址、实物的阐释、佐证作用,扮演、重构只能在借助形象手段来作模拟、借代式的说明方面起作用。
  ……

  两种转场手法——

  1、技巧画面转场——分隔方式:
  A,淡出、入;B,空画面;C,化;D,划过;E,静帧(定格);F,翻转;G,虚化;H,正负像变换,等等。……


  提问部分


  如何拍纪录片?
  
    “跟随,跟随,再跟随。”前期应不停的拍,后期应舍得弃。把观众带向不可预知的未来,拍纪录片不是急功近利的事……

  如何经营纪录片及纪录片频道
   江建森
  
     
     谈到如何经营纪录片及纪录片频道--第一是概念的混淆,第二属于知识性节目或频道,任何一个纪录片都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第三是寡众节目,信息性的节目看得越多越好,是广众,但一部分人看就叫寡众。我们把概念上接近为专业频道、节目或知识性节目频道为寡众节目……
  一般纪录片频道经营上体现出一个理论--电影院清场理论。但决不能把清场理论应用到纪录片频道经营上……
 楼主| 发表于 2004-1-2 14: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广州国际纪录片研讨会:关于专题讲座

-----------------------------------
来源:gztv.com  
2003-12-22 13:33:50


讲座题目:亚得嘎节
演讲者:Mohammad Afarideh(伊朗)

讲座题目:探索频道亚洲网络的国际记录片制作
演讲者:Vikram Channa(印度)

讲座题目:制片策略和技巧
演讲者:Loni Ding(美国)

讲座题目:交叉文化制片和混合纪录片的形式
演讲者:Mitzi Goldman(澳洲)

讲座题目:历史与现实之间
演讲者:何苏六 (中国)

讲座题目:如何经营纪录片及纪录片频道
演讲者:江建森 (中国)

讲座题目:"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历史文化使命
演讲者:吕新雨 (中国)

讲座题目:国际范围内合作制作节目
演讲者:Michael Noll(德国/法国)

讲座题目: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制作与传播
演讲者:欧宁/曹斐(中国)

讲座题目:用镜头述说含义 - 以历史文化纪录片《丝绸之路》为例
演讲者:任远(中国)

讲座题目:历史文化纪录片中电脑影像的应用
演讲者:沈伟杰 (中国)

讲座题目:历史与记忆:通过记录片反映美国华人历史
演讲者:Wang Ling-chi,UC Berkeley(美国)

讲座题目:历史文化电视纪录片的表现形式
演讲者:Koji Watanabe (渡边耕史,日本)

讲座题目:困难与希望同在-我对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几点看法
演讲者:朱景和(中国)

讲座题目:古典戏剧表现法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演讲者:ZviDor-Ner(美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9:07 , Processed in 0.0795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