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30|回复: 0

篇章修辞手法断议——转折联章手法的生成机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4 14: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谭德姿
--------------------------------------------------------------------------------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指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生章,积章而生篇。”篇,作为首尾完整的文章,是书面语言的最大的使用单位。篇之下有章,一般指段落,是篇的构件。段之下分节,一般指自然段,即小节。一个或多个小节组成段落。节下分层,一般是一个句群,句群中有类似复句的并列、顺承、递进、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由字—句—群—节—段—篇,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积,而是按照主客观规律将各构成单位有层次、有条理、有秩序地组合衔接起来,使之脉络贯通、条理分明,成为有机的统一体。此类组合衔接的手法很多,这里集中讨论转折联章的生成机制。?
   转折,指文章语意由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它出现在句群、语段、语层的不同层面上,表示后面的语意不是顺着前面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同前面相对、相反,或部分相反的方向去。一般分重转(前后意思明显对立,转折意味很浓,出现“但是、然而、但、可是、而、却”等关联词语)、轻转(后面对前面的叙述内容有补充、说明性质,常用“不过、只是、就是”等关联词语)、意外转(后面在前面叙述内容之外,另述一种始料未及的情况,常用“不料、不道、幸亏、可惜”等关联词语)这三种转折样式。转折手法用于联章,基于下面三个条件:?
    一、基于逻辑思路的顺畅通达?
    联章,指把句子、句群、段落、章节有机组合起来,使之前后衔接,连贯统一,严丝合缝,通畅顺达。连贯性是联章的要义。话语的连贯性是由思维的逻辑性决定的,是人们有条理、分层次、合规律的思维的反映。话语衔接的正误、优劣取决于逻辑思路的严密、科学、合乎规律。?
    逻辑思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内在联系认识的反映。客观事物之间既有并列、承接、递进、总分、因果等关系,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毛泽东指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所谓对立统一,就是不同性质的对立的东西的统一。”“按照对立统一这个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对立面是斗争的,又是统一的,是互相排斥的,又是互相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客观事物之间这种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反映到人的主观认识上来,形成人们确定的、有条理的逻辑思路,这便是转折联章的思维机制。以鲁迅《我的兄弟》为例。文中客观存在的矛盾对立有如下几个方面:?
1.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而)我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风筝的。?
2.父亲死后,家里没钱,小兄弟(虽然)热心,却得不到一个风筝的。?
3.小兄弟偷偷精心糊制风筝,我却讨厌风筝,粗暴地毁坏了它。?
4.小兄弟伤心之至,我(却)不去理会。?
5.后来,我悟到自己的错处,兄弟(却)全然忘却,而要好的叫我哥哥。?
6.我很抱歉,想要道歉,兄弟却连影子都记不起,而仍然好心地叫我哥哥。?
7.我想请兄弟原谅,(而)他记不得我的错处,如何是好??
8.然而,还是请小兄弟原谅吧!?
    正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诸多矛盾对立,使逻辑思路一波三折,从而为话语的转折衔接提供了充分的理椐,使行文的波折自然而合理。?
    客观事物矛盾错综复杂,逻辑思路随之波磔,反映在行文中也会一波三折,腾挪迭宕。如鲁迅《社戏》中描写老旦久唱不停,观者实不耐烦的心境:?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
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椅子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然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呵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从无人到老旦出场,一转;本以为只有自己怕老旦唱,却不知别人也怕,二转;老旦先是走着唱,后来竟坐下,三转;我只担心,双喜却骂,四转;好歹一抬手,以为要站起,不料却坐下,五转;全船丧气,双喜终于熬不住,说走罢。五起五落,曲尽转折组章之妙。?从篇章的语言外层,我们可以真切地窥视到逻辑思维内在的清晰线路。请看鲁迅《阿Q正传》中阿Q的起名:?
    我曾经仔细想:阿Quei,阿桂还是阿贵呢?倘使他号叫月亭,或者在八间作过生日,那一
定是阿桂了;而他既没有号……也许有号,只是没有人知道他……又未尝散过生日征文的帖子:写作阿桂是武断的。又倘若他有一位老兄或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贵了,而他又只是一个人:写作阿贵,也没有佐证的。……先前,我也曾问过赵太爷的儿子茂才先生,谁料博雅如此公,竟也茫然,但据结论说,是因为陈独秀办了《新青年》提倡洋字,所以国粹沦亡,无可查考了。我的最后的手段,只有托一个同乡去查阿Q犯事的案卷,八个月之后才有回信,说案卷里并无与阿Quei的声音相近的人。我虽不知道是真没有,还是没有查,然而,也再没有别的方法了。……这近于盲从《新青年》,自己也很抱歉,但茂才公尚且不知,我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名无固宜”,随便起个名字也未尝不可,然作者却一再假设,反复推敲:先叫阿桂,用“而”一转;换作阿贵,复用“而”二转;只得问茂才,继而用“谁料、竟、但”完成三转;无奈托同乡查案卷,再用“虽、然而”四转;盲从《新青年》虽自知不妥,用“但”五转:茂公尚且不知,我也别无他法。行文五起五落,充分显示逻辑的严谨和思维的缜密。有时,不趋平直的转折联章,真实地记录了写说者思路的折绕回环,表现其矛盾犹疑的心理状态。如鲁迅《故乡》中的描写:?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是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原说故乡好多了,“但”要说出好处,“却”没了言辞;只得说“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但也未必悲凉,只是自己心境不佳而已。如此这般,曲折盘绕,道尽重返故乡那种困顿、抑郁、凄楚、悲凉的心曲。?
    二、基于联章表达手段的多向选择?
    客观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是转折联章的客观依据。但并非只此一种衔接方式。固然,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但表述这种关系的话语衔接方式,却可以多种多样,因时因事而易。如上文8对矛盾中第1对“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我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风筝的”这一句,虽隐含转折意味,却用并列句衔接。第二对矛盾表述为“我的兄弟无论怎样热心,也得不到一个风筝了”,用无条件句表达内在转折关系。?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把鲁迅1919年发表的《我的兄弟》和事隔五年后发表的《风筝》作一比较,两文都是写我与小兄弟有关风筝的一段往事,但转折联章的运用却因文而异。?《我的兄弟》用转折法联章的有三处:?
1.我后来悟到我的错处,我的兄弟却将我的错处全忘了,他总是很要好的叫我“哥哥”。?
2.我很抱歉,将这事说给他听,他却连影子也记不起了。?
3.呵!我的兄弟,你没有记得我的错处,我能请你原谅吗?然而还是请你原谅罢!?
    但1925年发表在《语丝》上的《风筝》,转折联章处却陡然增加了许多。?
    首先,题名为《风筝》,则由风筝起笔,故还没讲到兄弟,就起波澜:由北京寒冬寂寥天空一两只浮动的风筝,联想到早春二月故乡的风筝:?
    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但此时地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还都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先用一个“但”字,将北京和故乡对比,同样有风筝,北京是一片惊异和悲哀,然故乡却“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再用一个“却”字,面对同样肃杀的严冬的天空,对已逝去的久别的故乡的春天的回忆,便自然而然地展开,于是,围绕风筝的两兄弟的纠葛由此而起:
    但我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而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但”字承上启下作全段转折:故乡风筝如此之盛、之美,我却不爱;虽然我不爱,可我的小兄弟却喜欢得如醉如痴。继用“然而”领起下一层语意转折:小兄弟虽年小、体弱,却最喜欢风筝。于是,有下面一方精心制作,一方残酷践毁的事件发生。?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评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坠着,坠着。?
    这里,用两个转折连词联章。先用“然而”:前面的肆意虐杀还自以为是,然而终于轮到了惩罚,悟到自己的错处,心便坠着。后用“但”字:强调心情的沉重难以释然……坠到断绝也就罢了,他却只是坠着,很重很重。沉重的心思如何排解?方法有二,但都于事无补:?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实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诧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这里分述两个方法但都没用。前者明转,后者暗转;前者快转,后者慢转;前者一次性陡
转,后者多次性转折。叙述第一种方法,用“然而”一次转折。第二种方法,先说此法可行(暗含“但是”),再说会面时谈及此事,预想能得到宽恕(再含“但是”)而他竟全然忘却,于是只得沉重着。可见,转折之于联章,可谓运用范围广泛,且形式千姿百态。?
    三、基于言语主体的逆向思维?
    话语的组合、上下文联系,不外顺接、逆接两大类。顺接,即顺承连接,指顺着上下文的意思说下去;逆接,即逆向衔接,指下文与上文的意思相反、相背或相异。转折联章属后者。这种逆向衔接无疑是说话人逆向思维的直接体现,它由言语主体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和路线所决定的。比如鲁迅杂文《这个和那个》:?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总怕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争者,和见了这样竞争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HK〗优胜者自然可敬,已经落后还跑至终点往往受到嗤笑,这是常人的逻辑。说话人反向思维,独辟蹊径:将更崇高的敬意献给落后却跑到终点的竞争者和见此不笑的看客。见解独到,打破常规,新鲜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正因为转折联章是逆向思维的体现,是作者深刻思考、卓越见识的表现。于是,在某些作者笔下,转折联章成为其独特风格的标志,打着作家不凡气质的烙印。比如,鲁迅著作中,转
折联章随处可见。?
    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
    何谓情面?明朝就有人解释过,曰“情面者,面情之谓也”。自然不知道他说什么,但也就可以懂得他说什么。?前文中两个“但”字,精辟地道出了平民百姓翻来覆去总被杀掠的事实。后文一个“但”字看似矛盾,却巧妙地埋进了言外深意。随手拈来的例子,足见作者笔力的超凡脱俗。善作“但”书,体现了作者认识的高超、思维的缜密,闪现着作者才思敏捷的灵光。?
    通常情况下,善作但书的作者,似乎有节外生枝的思维定势,不务平直,专事蹊跷,总把
话儿绕着说:?
    我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然而,深究一步,便会发现,作者并非故作曲笔,为绕弯而绕弯,情理所致,吞吐间,埋进了说话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尽的苦痛。?
    一旦这种反向思维制控全局,转折联章自然便成为全篇构思的主脉。请看鲁迅的《一件小事》,笼罩全篇成为思维主线的是有关大事、小事的反向效应:?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
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若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这里,以“大事化小,小事变大”为主线,统领全篇。用对比手法描写“我”和车夫对待被撞老女人的截然不同的态度,浮现在字面上的转折联章有:?
    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我料定女人没有受伤,便催车夫走)?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HK〗
    文章结尾处,作者仍以转折手法,落实一个“却”字,照应开头,收结全篇,进而突出一件小事的不同凡响的深刻意义:?
    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
希望。?
    追求逻辑思维畅达,基于联章手段的多向选择,表达言语主体逆向思维,是转折联章的三个生成机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3:18 , Processed in 0.1165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