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94|回复: 3

初一上学期语文课本调整 鲁迅《风筝》飞走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5 14: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onkey-EB 于 2013-9-5 14:24 编辑

来源:成都商报  2013-09-02 16:22 

  随着成都中小学开学,几位拿到人教版语文课本的初一语文老师都发现了其中的变化很大:初一上学期语文课本有9篇课文被调换,其中包括教材使用多年的鲁迅的散文诗《风筝》。对此,出版社的编辑说,《风筝》对于初一学生理解起来稍微偏难。鲁迅的长孙说,这是教育界的考量,家属们一般不会参与。

  记者调查:

  长孙周令飞:人教社编辑:

  “风筝”飞走了,“三味书屋”还在

  “鲁迅的《风筝》飞走了,新来了贾平凹和丘吉尔。”这是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初中语文老师郭欢,在拿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社)新课本后的发现。正在备课的她向成都商报记者分析,“对于初一学生而言,要理解鲁迅在《风筝》当中想要表达的内涵和深度,确实有一定局限性,这应该是从课本中被删除的原因。而选自《朝花夕拾》的文章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他们来说要轻松易读一些。”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有媒体报道人教社的初一语文教材删除了鲁迅文章,但后来,经过记者调查发现此说法并不准确。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专程来到位于成都总府路上的新华文轩总府书城,翻阅了2013年5月,由人教社出版的新版《初中语文》,虽然上册确实没有了《风筝》,但下册中依然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以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初一上学期的鲁迅文章被删除了。

  长孙周令飞:

  教材删除鲁迅文章,不会和家属说

  前几年,人教社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由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语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鲁迅的文章,引来一片争议,有人赞许,有声音反对。其中有人提问:“是否是鲁迅的文章要淡出教材?”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联系到鲁迅长孙周令飞、他现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同济大学鲁迅研究中心主任。因为鲁迅在教材中占有一定比重,所以此次教材修订最显眼的,仍然是近年来热议的“鲁迅”淡出教材。但对于该话题,他称应该理性看待。

  “不应该一看到鲁迅先生的文章被拿出教材了就大呼,哎呀,开始热烈。”周令飞称,首先,国内的教材除了人教社的,还有很多不同版本。其次,对于删掉《风筝》一文,他并不知道,期间没有人通知他。周令飞称,历年来,教材不论是修改删除还是添加鲁迅的文章,都不会和家属说,更不会和家属讨论。这是教育界的考量,孩子需要怎样的营养,从各个角度来平衡,作为鲁迅长孙,他忙于鲁迅的研究,但他也没办法操心太多,“这应该是教育界的事,和家属没有直接关系。”

  人教社编辑:

  “鲁迅”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可撼动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网站上看到一份《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修订情况介绍》,由中学语文室的王本华撰写,一个《课文调整》目录中,在第一单元的第二课的《风筝》用红笔标明,并用《秋天的怀念》代替。

  文中称,2013年出版的七年级(初一)教材上下册均有改动,涉及框架微调、阅读单元调整、课文调整、增加写作内容、减少综合性学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等。增加了关于语音、文字、词汇、文体、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

  初一上学期语文课本没有见到鲁迅的作品。一同消失的还有过去学生们熟悉的郭沫若、蒲松龄、流沙河等人的9篇作品,取而代之的是贾平凹、丘吉尔、史铁生、魏巍等人的9篇现当代作品。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位编辑透露,这些都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应该适合怎样的课文来做出的研究和调整,旧版语文教材偏重人文,而新版更注重叙事,“此次调整鲁迅的文章,专门去掉《风筝》,因为《风筝》多数文字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难度,并没有特别的指向。初一下册的第一单元“成长”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所以得以保留这篇,则是因为它适合初一的孩子,且具有趣味性。”

  该名编辑还提醒,下册不仅增加了一篇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还增加了一篇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让鲁迅先生换了另一种方式亮相。可见此前一直传言鲁迅要淡出的声音是毫无根据的,编辑称,鲁迅先生在教材中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请鲁迅迷们不要慌张。

  新闻链接

  删除的9篇课文:

  沈复的《童趣》

  流沙河的《理想》

  《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

  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

  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

  梁衡的《夏感》

  蒲松龄的《山市》

  鲁迅的《风筝》

  郭沫若的《郭沫若诗两首》


  
新增的9篇课文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魏巍的《我的老师》

  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马及时的《王几何》

  贾平凹的《风雨》

  选自《礼记》的《虽有佳肴》

  纪昀的《河中石兽》

  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原标题 [初一上学期语文课本调整 鲁迅《风筝》退出]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4: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key-EB 于 2013-9-5 14:52 编辑

人教版语文教材一篇鲁迅课文被换 数量仍居作家之首
来源: 新京报 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13-09/05/content_29930008.htm   

     新京报讯 北京中小学已经正式进入新学期开课阶段。去年9月,人教版教材除了语文仍然使用旧版教材外,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其他学科课本均有所调整。今年,人教版语文教材也进行了调整,初一年级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

    据了解,人教版教材在北京中小学占据相当份额。今年新学期,约七成北京市中小学生使用的“京版教材”(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语文教材没有调整。

语文教材9篇课文更换

8月底,离开学还剩下不到几天的时间,苹果园中学初一年级语文组备课组组长王志勇领到了新学期的语文教材,从头翻看一遍后,王志勇发现教材与之前的旧教材有了不小的变化。

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今年已经有13年教龄的王志勇说,在被更换的9篇文章中,感觉新增的9篇文章比之前的9篇文章从写作时间点上离现在时间更近一些,“学生从内容和主题上接受起来就更轻松一些。”

此次新版教材中将鲁迅的《风筝》更换掉了。对此,王志勇认为,这篇文章放在初二、初三效果会更好一些,“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有些偏深奥”。另外,此次新增加的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文章,王志勇说,这篇文章其实在2002年左右的时间曾经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过,之后的六七年间消失了。此次属于重返语文教材中。

教材单元顺序也进行调整

此次初一语文教材的单元顺序也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6个单元分别为亲情、校园生活、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科技类、名著。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语文教研员闫明表示,旧版语文教材的开篇为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而新版调整为莫怀戚的《散步》,从单元上来说,由以前的人生体验转为家庭亲情。他表示,将亲情单元调整到最前面,由浅入深,这种调整贴近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成长的过程。

“让学生最先体会亲情,由家庭到自然再到社会,一步一步进行,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王志勇说,在六个单元中,第二单元的变化最大,新增了五篇文章,分别为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马及时的《王几何》等。

30篇课文9篇被更换

今年新使用的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30篇课文,有9篇被更换,一篇文章有改动。

删掉的课文

鲁迅的《风筝》

沈复的《童趣》

流沙河的《理想》

《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

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

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

梁衡的《夏感》

蒲松龄的《山市》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新增的文章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魏巍的《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

马及时的《王几何》

贾平凹的《风雨》

选自《礼记》的《虽有嘉肴》

纪昀的《河中石兽》

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改动的文章

《论语》十则改成了《论语》十二章,节选内容略有变化。

其他修订

阅读单元调整

阅读单元的调整(撤并单元、调整次序),如旧版语文教材的开篇为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而新版调整为莫怀戚的《散步》,从单元上来说,由以前的人生体验转为家庭亲情

增加写作内容

教材有了单独的写作板块,每个单元明晰了写作的主题

减少综合性练习

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以及课后练习的调整

■ 焦点

“鲁迅大撤退”是老话题

此次新版教材中将鲁迅的《风筝》更换掉了。对此,王志勇说,初一学生很难理解文章想表达的意图和作者的情绪和情感,而老师在授课时分解也很吃力,感觉是人为教给学生,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很难。王志勇说,就他记忆来讲,鲁迅这篇“风筝”在初一教材中出现已经很长时间了,起码10年左右。

对于此次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被更换,北京市教科院相关专家表示,相比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而言,鲁迅的文章入选中小学教材(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篇幅呈下降趋势。一些深奥难懂的内容被替换或调整到高中阶段。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更新是教材发展的基本路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学生学习的质量。

教材中鲁迅一家独大是“阅读贫乏”时代的表现,随着学术研究及出版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典作品开始逐渐进入中小学教材。相应地鲁迅作品的篇幅减少,正是对这些新入选经典作品的阅读鉴赏中,学生更加感受到鲁迅的伟大和独特。只是篇幅的多少并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绝对的权威,在众多优秀作品中感悟其独特的艺术和人格魅力才会产生更深刻的教育价值。何况在今天的阅读时代,只靠教科书所灌输的价值能坚持多长时间,真要打一问号。基础教育应可能让学生较大范围地接触各类经典作品,而非唯一的“投枪与匕首”。

北京市教科院相关专家表示,鲁迅大撤退这一话题被反复提及,是人们当前社会不公的焦虑在教材修订方面的投射,但是,担负着培养未来建设者的教育并不能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呼吁家长以发展的眼光关注教材的更新,而不要停留在自己的学习经历中。

“部分文章被撤有些可惜”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韩宝江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材的编者在选文的时候会淘汰一些相对年代久远的文章,逐渐增加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的、认可度较高的文章。他认为,被更换掉的文章不是说不好,不仅出于编者的种种考虑,也考虑到当今学生的接受能力。

他举例,鲁迅有些文章其实很轻松的,但由于人为过度的深刻解读,加上当代学生由于文学功底相对比较薄弱,接不上茬等原因,使得鲁迅的一些作品相对学生理解上有一些难度。

对此,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语文教研员闫明表示,就他个人认为,鲁迅等人的文章不一定就是完全被删除了,或许是调整了顺序,调整到初二、初三年级。

对于此次被更换掉的文章,苹果园中学初一年级语文组备课组组长王志勇认为,也有个别文章比较可惜。

这个暑期,他对张晓风的《行道树》进行了充足的备课,他打算将这篇文章作为一个比赛课,没想到开学发现被删除了,“这篇文章无论是从学生的人生观的确定还是写作方式上,对学生都是有意义的。”另外,王志勇说,在此次入选的9篇文章中,马及时的《王几何》如果从教师角度讲,该文章相对浅显一些,很普通的一篇文章,但如果站在学生角度,该文章有可能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文章,“无论从语言还是情节上,学生兴趣点比较多。”

■ 背景

新课标合理安排课程难度

据了解,去年年初,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19个学科的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之后,各地教材相应调整。去年9月新学期开学后,北京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除语文仍然使用旧版本教材,其他学科课本均有所调整。今年秋季开学,北京市70%左右中小学使用的“京版教材”也宣布,部分科目有调整,涉及小学、初中各门国家课程的起始年级,包括数学、英语等科目。

教育部表示,这次新课标的修订努力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容量和难度。在课程容量控制上,大部分学科进一步精选了内容,减少了学科内容条目。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

■ 反应

人教社:初中教材鲁迅文章居各作家之首

针对昨天部分媒体报道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删除鲁迅教材”的报道,昨日,人教社在官方微博称,此类报道是失实报道,“表示遗憾。”

人教社称,目前为止,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7-9年级中,“鲁迅先生的文章有6篇之多,基本上每一册都有,依然居作家之首位。”

“可精选鲁迅经典作品给学生选读”

离开中学校园16年的石女士还记得,当时自己作为学生读鲁迅文章时也曾感觉比较难懂,必须在老师指导下才能知道文章所体现的意思。

“鲁迅的文章有时代的印记在里面,对于现在的学生会越来越陌生,删除也并不奇怪,毕竟现代社会需要与时俱进的文学作品。”

但她建议,鲁迅毕竟是文坛巨匠,他的作品还是值得当今学生拜读一下,“学校是否考虑安排一些课外阅读的方式,选一些他的经典作品让学生选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5: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key-EB 于 2013-9-5 15:06 编辑

初一语文课本“大变脸” 郭沫若走了贾平凹来了

2013-09-02 12:58 来源:海峡都市报 
  http://edu.gmw.cn/2013-09/02/content_8770795.htm


语文新课本增加了史铁生的照片

     关注理由:昨天开学第一天,不少初一语文老师拿到语文课本时,惊讶地发现:课本“大变脸”,30篇课文中有9篇课文被更换了。

  “变化不是一般的大。”福州十九中语文老师陈鸿对比新旧“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教材后发现,两本书都是30篇课文,总量没变,但有三分之一课文更换了(其中一篇文章有改动),此外还有个明显变化是,“写作”板块独立了出来。

  变化

  总篇数不变三分之一篇目更换

  删掉的课文有:沈复的《童趣》、流沙河的《理想》、《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梁衡的《夏感》、蒲松龄的《山市》、鲁迅的《风筝》、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新增的文章有: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马及时的《王几何》、贾平凹的《风雨》、选自《礼记》的《虽有嘉肴》、纪昀的《河中石兽》、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论语》十则,改成了《论语》十二章,节选内容略变。如《论语》中著名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收入课本。

  “写作”部分独立成块

  在旧课本里,每个单元后面有一个“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章节,每节有一个主题,比如第一单元是“这就是我”,第二个单元是“漫游语文世界”。

  在新课本里,则把“写作”板块独立出来,口语交际的内容不见了,综合性学习则剩下了三个,分别是“漫游语文世界”、“成长的烦恼”、“少年正是读书时”。延安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苏茜认为,把“写作”独立出来,对老师来说可操作性更强,训练起来也有系统性。

  释疑新课标去年实施语文今年才变

  据了解,新初一语文篇目和结构之所以发生变化,源于2012年初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其中部分学科曾在去年9月新学年和学生见面,但语文新教材今年才和师生见面。

  昨日记者了解到,新初二、初三的学生,仍使用旧教材。据了解,新初一的学生,今后的初中语文课本,都将和学长们有所不同。比如,初一下学期,语文课本还会新增几篇文章,包括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吴晗的《谈骨气》、贡纳尔·贡纳尔逊的《儿子》等。鲁迅著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仍保留在其中。

  选文标准:要符合学生年龄

  记者昨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网站上,看见人教社对“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修订情况”作了介绍。介绍中说,2004年、2008年、2010年人教社三次前往各地调研,2012年3月启动修改编写。

  在这份介绍中,人教社称,新初中语文教材共有七大变化,分别是框架微调、单元的撤并和调整次序、课文调整、增加写作内容、减少综合性学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等,而选文的标准是经典、符合学生的年龄需求、适合教学。

  新旧更换的文章,其实是有一些对应的。比如,删掉的《风筝》是亲情主题的,现在用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来替代。比如,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替换成了《我的早年生活》,都是讲名人故事,给人以启迪。

  福州教育学院语文科教研员林科顺老师说,新课标的精神就是语文要改变过去夸大人文性的倾向,更重视语文的能力、方法和习惯等基本目标的达成,这次新课本也体现了这一特点,每个单元由人文主题和语文能力两条线索组成,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鲁迅太晦涩初一学生难理解

  而也有老师认为,新课文更符合初一学生阅读。

  记者了解到,《风筝》讲的是鲁迅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行为粗暴,后来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觉得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鲁迅的文章,一直是学生比较害怕的,因为文章有多种角度可以解读,又要放到时代大背景下去理解,学生感觉很晦涩。”陈鸿老师说,《风筝》浅层意义上说兄弟之间的感情,但深层地说又有当时长幼不平等的封建秩序,学生体会起来比较难。

  替换后的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自己和母亲的情感,文笔细腻,情感动人。陈鸿认为,这篇文章,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也很能打动人。

  这些删掉的文章,语文老师认为并非不经典,可能是因为这些篇章与初中生有距离,比如《风筝》比较难懂,但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则又相对浅了一些,似乎更适合小学生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5: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key-EB 于 2013-9-5 15:10 编辑

初一语文调整鲁迅变成吴承恩 老师:学生会更喜欢

2013-08-30 08:36 来源:华龙网 
查看评论


  家长说没有鲁迅经典的课本有些遗憾,老师说选齐天大圣更贴合学生实际

  新课本



     前天上午,中学语文老师周慧更新了一条QQ状态:新初一的语文课本大调整,新换上的课文太好玩了,这一届初一真幸运!语文课会很有趣!

  新学期开学,初一年级孩子领到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会与之前有所不同。

  除了篇目上的一些调整,新教材增加了写作板块,同时更强调阅读。

  鲁迅的《风筝》被删

  和之前的教材比较,两本书都有三十篇课文,总量没变,但更换了八篇课文,还有一篇课文有改动。

  其中,沈复的《童趣》、流沙河的《理想》、《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梁衡的《夏感》、蒲松龄的《山市》、鲁迅的《风筝》被删掉。

  新增的课文有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魏巍的《我的老师》、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马及时的《王几何》、贾平凹的《风雨》、选自《礼记》的《虽有佳肴》、纪昀的《河中石兽》、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有所改动的是原先的《论语》十则,现在是《论语》十二章,节选内容有一些变化。

  综合性学习减少3个

  育才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长胡蓉说,除了这些篇目的变化,新教材的结构也有所变化。

  首先是框架微调,将过去的“阅读+综合性学习”改为“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同时减少综合性学习,从过去的6个减少到现在的3个。

  其次,单元顺序有所调整。过去,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分别是人生体验和理想信念,现在调整为家庭亲情和学习生活。胡蓉说,“人生体验”这个单元对于刚入学的初一新生来说有点难,调整之后,更符合学生实际和认知水平,与其自身能力发展更贴合。

  此外,新教材中增加了写作单元,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说法>

  老师:学生应该会更喜欢


  重庆外国语学校初中老师黄世蓉说,近十年来,语文教材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次改变编排更科学,新增的几篇课文非常贴近学生,循序渐进。

  胡蓉则认为,新教材更注重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学生角度来说,他们应该会喜欢这次的调整。

  专家: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重庆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研究员级教师王方鸣说,这次人教版语文教材只是做了局部微调,例如课文个别篇目有所调整,综合性学习次数适度减少,写作指导更加细化等,旨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进一步增加科学性和操作性。

  追问>

  为什么会是鲁迅?

  家长黄先琴对鲁迅笔下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这些形象非常熟悉,至今清楚地记得延续多年的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次儿子课本里没有了鲁迅的文章,她有些遗憾。“不过鲁迅的文章比较深刻,娃儿理解起来的确困难。等他再大点,我会推荐他去读读。”

  原青岛大学中文系主任刘增人,曾担任中国第一个鲁迅研究中心主任、《鲁迅研究年鉴》主编。“去掉鲁迅的文章我有两个感受,第一是遗憾,第二是无奈。”刘增人说,课本去鲁迅化的讨论由来已久,真正去掉了初一上册课本里的《风筝》,他认为是民族文化的悲哀。

  为何决定删除《风筝》?人教社语文责编王涧表示“不方便说”。

  为什么不能是鲁迅?

  平时上课讲鲁迅的文章时,由于文章有些晦涩难懂,上课时经常出现“老师累学生更累”的现象,所以不少学生听说撤了鲁迅文章,觉得轻松了不少。

  曾任某市普教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的市政府专职督学牛锡亭表示,鲁迅的多篇经典文章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水平。由于身处文言文到白话文转变的年代,他的有些文章在现代人看来有些晦涩难懂,给学生的感觉总是太深奥、抽象,除了语言风格外,编著教材的人总是刻意过度解读鲁迅文章也是主因之一。牛锡亭多次听到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反映,鲁迅的不少散文本来比较浅显易懂,学生理解起来也不太困难,但教师参考书和教辅书中却总是倾向于深入挖掘文章背后的政治深意,而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来说,这种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如果要大量介绍时代背景但又没有足够充裕的时间。

  原标题 [初一语文调整鲁迅变成吴承恩 老师:学生会更喜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8 19:06 , Processed in 0.1956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