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94|回复: 4

《私人定制》影评集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31 14: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柴禾妞 于 2013-12-31 14:16 编辑

湘里妹子-

【冯导请息怒】您的宝贵时间精力不能浪费在垃圾身上,那些“丫的”由偶们来狠狠收拾狠狠揍!您只管拍您的电影去。挺您!永远的!


@冯小刚

我不怕得罪你们丫的,也永远跟你们丫的势不两立。《私人订制》第二个故事就是损你们丫的这帮大尾巴狼,把电影说得神乎其神跟这儿蒙事骗人,好像你们丫的多懂似的。连他妈潜台词都听不出来,拐两弯你们丫就找不着北了,非得翻成大白话直给你们丫才听得真着,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影评人,别他妈现眼了。



湘里妹子-

【冯导,加油![加油啊】张艺谋做葫芦娃他爸去了,中国电影全靠您及您的团队了!


@冯小刚

《一声叹息》突破了婚外恋题材禁区;《天下无賊》突破了賊不能当角的禁区;《集结号》突破了战争对人性描写的禁区;《一力四二》突破了对民族历史的解读;《私人订制》突破了对权力的讽刺。我尽了一个导演对中国电影的责任,无论创作还是市场。自视甚高的影评人们,我如果是一个笑话,你们是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14: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湘里妹子-【越低俗越卖座】这年头儿,谁较真那就叫自讨没趣跟钱过不去。//@NJ陈杰: 国人都是看热闹。谁关心别的。

@张晨初艺术空间


【冯小刚:不认真拍的电影一周4个亿 认真拍的没人看】冯小刚26日晚凭借《1942》获得华表奖优秀导演奖。他再次强调,《1942》亏了很多钱,拍摄《私人订制》是为了还华谊兄弟的人情并有感而发,“随便拍的电影,一个星期卖4个亿。我认真拍的电影不卖钱,这给我很大的困惑。”(人民网)



发表于 2013-12-31 14: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院子弟的最后狂欢
来源:《时代周报》

     上世纪80年代末,他们纵情江湖,笑骂人生,引领一代影视风骚,构筑了一时无两的京派文化,二十年后,他们重组天团,却难挡颓式,《私人订制》完成了他们最后的狂欢,收获了巨额票房,一脚踏进主流大圈,却透支了观众对他们的为数不多的最终信任。                           



      “就想拍个娱乐片让华谊挣点钱,别的真没多想”这是冯小刚在他的贺岁新片《私人订制》上映前对记者说的话,“片子拍得很快”则是葛优对新片的全部评价,和往常冯氏大片上映时的卖力吆喝不同的是,两位大院子弟在采访中都一致回避了对《私人订制》的评价,都是聪明人,都有起码的审美,都明白这不是部好片子,但为什么要拍呢?

       因为要还债。

       冯小刚还欠着华谊几部片,更何况2012年的史诗巨片《一九四二》让华谊亏了个底儿掉,当时冯小刚就豪气干云地宣布要拍一部喜剧把“亏了的钱给中军、中磊挣回去。”是的,驾轻就熟的类型,默契有加的班底,植入加票房的双重保险,让冯小刚信心满满,《私人订制》让冯小刚最骄傲的是光是前期广告植入就已经让华谊回了本,首日票房高开破纪录以及随后的超高排片率也让冯小刚出望外,“真是疯了,太开心”,钱是赚了,但与此同时,网络上一面倒的差评吐槽也到达最高峰,豆瓣打分达到史无前例的4分,有网友说如果豆瓣有负分就好了,一位和冯小刚私交不错的电影记者坦言,看完片想发个短信给导演,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过时的段子和支离破碎的情节以及矫情的道歉说教是观众不买账的原因,但《私人订制》最要命的不是这个,而是里面让人极不舒服的价值观。它的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司机要当清官的故事,中心观点是群众里面有坏人,就算有好领导都难敌坏群众腐蚀,第二个故事是说俗气大导誓要换血变雅的故事,讽刺的中心点是那种装腔作势装高雅的人,自嘲之中透着自傲,哥们我一腔俗血最光荣,第三个故事则反映的暴发户真难看,从视角来判断,你说他是平民的视角吧,里面又是各种豪华消费场所、各种形而上,跟草根不沾边,你说它是土豪视角吧它又如此仇恨暴发户嘲笑假高雅??

     还是美国人尖锐,《好莱坞报道者》评价直指要害“一度身为无人可以挑战的中国喜剧大师,如今贡献出这样一部太俗气不连贯又不好笑的喜剧??刻意的笑点和笨拙的社会评论掩盖了本该发亮的一线卡司和高昂的制作成本。第一个贪污的故事把社会的风化沦丧推到百姓身上,将老百姓不是省油的灯作为贪官猖獗的理由之一,价值导向显得简单可笑。" 冯小刚的第一个故事为什么让人不舒服,因为一直以草根自自居的冯小刚在《私人订制》里骂的就是群众,群众里面有坏人,用美国人的说法是“冯带着简单粗暴的敌意在嘲笑普通民众。” 这种面对面的扇耳光让台下的群众们显然无法买账,《私人订制》一片,是冯小刚背叛了群众,还是群众放弃了冯小刚,很显然,历史自有公论,但也不能怪冯小刚,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冯小刚从来就不是草根,他们是中国最特殊的一个阶层——他们叫大院子弟。



        大院子弟是出生在京城军区大院里的孩子,王朔的大部分小说都在书写这个阶层的故事,而九十年代引领一代影视行业风骚的郑晓龙、韩三平、姜文、葛优、冯小刚均是部队院子里长大的人,骨子里的红色血液让他们看世界时有了一种特殊的看法,以叛逆者自居的冯小刚接下春晚导演据他自己说是因为要报某个对他很好的领导的恩,而当然他能完成的使命显然完全不止于这个,2010年,冯小刚的好友、北京新影联院线公司老总高军在采访中提出了一个对老友的设想:“十年后,冯小刚可能会成为国庆70周年阅兵式总导演的最佳人选。”

     如果你看过《阳光灿烂的日子》,你就明白大院子弟对于世界对于感情对于制度的看法,他们何曾是叛逆者,他们只是走过一段少年叛逆期。从本质上,大院子弟们对庙堂之上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与激情,对从前的时代充满了一种怀恋,冯小刚在他的书里深情地回忆了他的当兵生涯,对女兵的爱意,对脱下军装的留恋,有一段写他们长大后重回大院礼堂让人印象深刻,他写道“那是一个星期六,我们在党校的大门外聚齐,然后洋洋洒洒几十人走进党校的大院,绕过主楼,不约而同地向我们的礼堂走去。那一刻,我产生了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好像我们没有长大,好像我们依然是约好了一个时间,到了点,先下楼的就站在楼下扯着脖子一个一个地往下喊,凑齐了一起去礼堂看电影。 ”

     实事求是地说,特殊的家庭背景让大院子弟们比一般人更能领略外面的世界,能接触到内部电影以及邓丽君的音乐,这是当时的人不敢相像的,这也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们能引领风骚的原因,因为他们醒得比别人早。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他们对旧制度的嘲讽以及警觉还有对变化世代的深刻观察让他们成为活在浪尖上的人,但是人生就是这样,你在这个十年活在时代前列,不代表你在下一个十年活在时代前列。岁月如梭,人生如梦。当时代来到二千年,中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从他们这个角度看过去,世界已然不让他们满意,当年无比成功的兄弟们,有的死了有的伤了有的闲了有的颓了,在他们看来,兄弟都是好兄弟,那些栽了跟头的兄弟们可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有问题,那基本都是让社会让那些坏群众给腐蚀的,这导致了第一个故事的源起,这奇葩的价值观显然来自于大院子弟从来傲娇的眼光。这个世界,永远是屁股决定脑袋,大院子弟们又何曾有一天是真正需要衣衫兰缕在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他们出身大院,在父亲母亲的护佑下当兵,在八九十年代的社会变革期成为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父母打下了红色江山,他们又怎么能看得习惯市面上张扬无比的却是那些靠着各种机遇和运气发了大财的新贵们,就像破落少爷瞧不起发了财的家奴,大院子弟们从来就仇恨那些没根本没来历的恶形恶状的暴发户,这是第三个故事的源起。

      至于中间那个最长也最无聊的换血故事,那几乎可以看成是冯小刚个人的自白,以一个极度直白的故事宣泄着大院子弟们特有愤恨和不满,他们觉得委屈,超前的思想在九十年代并不受主流待见,时常禁片,但到了今天,他们在占据了社会大量资源之后却发现群众居然也不听他们的了,12月27日,繁忙的冯小刚他在电影直冲五亿以及春晚的沉重公务里抽空出来,从早上5点41分开始连发7条微博,一为表扬自己:“《私》这部电影就电影的完整性来说,我给它打5分;就娱乐性来说,我给它打6分,就对现实的批判性来说,我给它打9分”,一为炮轰,他很聪明地选择了那无名无姓的“影评人”,“我不怕得罪你们丫的,也永远跟你们丫的势不两立”,更得意地在微博里说第二个故事你们看不出是骂你们的么?其实谁看不出呢?正因为看出来了,才有这铺天盖地的骂声,冯小刚显然低估了群众的智慧,第二故事尤其让人不能卒忍的是那股子冯氏特有的小家子式的忿忿不平,这个人一心要当大师,群众不承认就大发烂渣,一辈子都要别人夸好,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是心虚还是气盛不得而知,但五十岁的人活到这样的境界,也真够让人糟心的。

     如今的冯小刚,名利双收却满腹怨言,但关健是,他不知怨谁,他不满现状,但他又不知道应该不满谁——最后,他拾了一个最软的捏,“群众里面有坏人!”



          据说《私人订制》的剧本是冯小刚和王朔喝完酒之后聊出来的,王大爷负责说,冯大爷负责记,和《非诚勿扰2》一样,冯小刚一直在持续着自八十年代以来他个人对王大爷的崇拜,他们曾经双剑合壁通杀天下,又因为《甲方乙方》而各走各路,十年后,两 人恢复旧交,《私人订制》里充满了王朔的各种碎片,《甲方乙方》的结构,《顽主》里的段子,早年一个名叫《贵族》剧本里的台词,他们俩的组合让我想起了三年前两人复合后第一部合作毁誉参半的《非诚勿扰2》有个小细节,得了绝症的香山坐在坟场抬头看着秦奋,绝望地问道:我可以相信你么?

          秦奋淡淡回答:你还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么?
        这个细节已然还原了今时今日冯小刚与王朔的状态,如果说秦奋是冯小刚的化身,那么香山毫无疑问就是王朔的缩影,冯小刚靠着自己的坚忍勤奋一举登上国内娱乐权力顶峰,但依然对当年有提拔之恩的智慧之神不离不弃,而显然王朔也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两年前的 《非诚勿扰2》给他们这样的完全获得主流话事权有钱有闲的北京苍孙们提早开了一个人生告别会,《私人订制》则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大院子弟的现世观,他们得到了时代给他们最大的红利,但对现下这个信息巨量,社会巨变,群众们娱乐一切消解一切的时代他们已手足无措,但他也不知道怎么办,他们只知道有人要害他们,巨宅与声名将他们彻底与普通人群隔绝,变成了名人这种生物最容易成为的人——受迫害妄想狂。

     曾记否,从前,他们是北京城里最利索最风光的尖孙,到处嗅蜜,摘果,纵情江湖,笑骂人生,冯小刚在他的名著《我将青春献给你》用一只妙笔写活了当年豪情,而如今,五十多的秦奋在柔情蜜意中想要背起他的女人,但背了一会背不动了,他自嘲道:“你是没赶上我好的时候……这两年,是有点虚了。”

  上世纪80年代末,他们气势如虹,形影不离,引领一代影视风骚,构筑了一时无两的京派文化,二十年后,他们重组天团,却难挡颓式,《私人订制》完成了他们最后的狂欢,收获了巨额票房,护送着冯小刚一脚踏进主流大圈,却透支了观众对他们的最后的一点信任。

     “苍孙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大院子弟们在属于他们时代黄昏里用旧段子最后疯玩了一把,其人可忘,其情可哀,其骂可怜。
发表于 2013-12-31 14: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key-EB 于 2013-12-31 14:47 编辑

看冯导京骂炮轰影评人的艺术品位作者:张敬伟  来源:羊城晚报  2013年12月31日 08:25

     上映10天的《私人订制》冲破5亿票房,成为冯小刚最卖座的喜剧电影。不过,影片在高票房的同时,也受到不少影评人的非议。对此,冯小刚以京骂炮轰影评人,引发热议。(据新华网)

  中国贺岁片每年吸金已不稀奇,尤其冯小刚更是票房吸金的高手。加上冯小刚新晋春晚总导的身份,其《私人定制》傲视贺岁档“丛林”,早就成了市场定势。故而,再以票房论小刚电影的高低,并无实际意义。对投资者而言,当然会有斩不断的资本情结,对影评人而言,则希望小刚的贺岁片不仅能够娱乐公众,还应提升相应的艺术品质。

  有影评人认为《私人定制》浅薄。对此,冯小刚连发7条“围脖”回击,高调力挺,认为这部电影,“就对现实的批判性来说,我给它打9分”,同时也对曾炮轰过自己的影评人犀利开战,称:“我不怕得罪你们丫的,也永远跟你们丫的势不两立。”

  电影是给人看的,是让影评家评的,是典型的大众文化产品。电影好不好,其实观众说了最算数,冯小刚和影评家的“口水战”,都是“私人定制”的主观语言。观众用票房投了“票”,说明《私人定制》的娱乐性得到观众认可。小刚对自己电影的评价,看来是携高票房的“底气”,才敢向影评家们发难的。但双方俨然是鸡同鸭讲——小刚借高票房资本,将娱乐价值以偏概全为《私人定制》一切都好;影评家们以艺术至上的原则罔顾《私人定制》的娱乐功能。这口水战打得没有道理,是资本情结与剧情主义的遭遇战。但对观众而言,这就是一场贺岁电影,给人留下乐子和舒缓神经紧张的一部喜剧电影而已。看过了,就算了,甚至不想再看第二遍。

  由是而言,冯小刚和影评家们都有些煞有介事。对观众而言,你们骂你们的,除了无聊就是无趣。

  必须说的是,小刚对《私人定制》的自爱尚可理解,但以京骂回应就不是一般的过了,而是相当放肆。此中散发出来的京痞味道和倨傲自大,让小刚文化人的形象沦落了。他就像一个雾霾笼罩下土生土长的京油子,以为天底下从来就没有蓝天白云。他的京骂,他的脾气,是北京人惯常的那种自负,而且是粗放的自负。

  这种自负不知从何而来,难道就因为几部票房高的贺岁片?几部片子同样的味道,乏有新意,确乎如小刚自己说的“完整”。既然是贺岁,这些片子也就是一些乐子而已,何来什么“现实的批判性”的“9分”?小刚若真在乎所谓“现实的批判性”,不妨在“围脖”的同时,看一看小屁民们的微博微文,那些曝露黑暗丑闻者,那些精辟段子的书写者,那些犀利灵透的民间文本,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谁说不比小刚强。唯一不如小刚的,不过是小刚盛名在外,能够通过体制或资本的力量,以影视剧的形式发声表达而已。这样的言论表达,释放出来的插科打诨式的“现实的批判性”,和屁民的微博批判性相比,不仅仅是浅薄,而且还是言论霸权式的浅薄。

  若小刚真的有“现实的批判性”的勇气,就不必将京骂送给影评家们,而是要在突破春晚上下一番功夫,让春晚脱离权力美学的桎梏,变成平民主义的“现实的批判性”的狂欢。小刚,真行吗?

(责任编辑:张无)
发表于 2013-12-31 14: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私人定制》票房口碑成反比 冯小刚微博炮轰影评人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3年12月30日13:20

     
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冯小刚(微博)今年导演的新片《私人定制》短短10天已经突破5亿票房纪录,但与此同时,在电影口碑上也遭遇了冯导电影史上少见的滚滚差评。就在公映当天,冯小刚曾经这样平静地回应质疑。

  冯小刚
作为导演,要尊重市场,要尊重这个观众的任何声音,今天葛优说了一句话,批评也好,骂也好,赞扬也好,说好说坏,您都为这个事情尽了心了。

  大约两周之前冯导平静的回应。不过,昨天一大早冯小刚好像有些坐不住了,他连发7条微博,炮轰影评人。

  "我不怕得罪你们,也永远跟你们势不两立!《私人订制》第二个故事就是损你们这帮大尾巴狼,把电影说的神乎其神跟这儿蒙事骗人,好像你们多懂似的。还好意思说自己的影评人,别现眼了!"

  暂且不论事件中的是是非非,要说这场口水仗可是让"影评人"意外抢了眼球。可能不少中国观众在选择电影的时候曾经或多或少受过影评人的影响,中国的影评人是怎么工作的呢?做影评的编剧史航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一些行业经历。

  史航:我经常会被邀请,别人问有没有时间去看首映式,如果是不熟的人约我,我说没有什么想说的,你不介意吧?或者说我有什么负面意见,能说吧?我会跟人打个招呼。找我看这个哥们说,诶,你把你那个农行或建行卡号给我一个。我就说,哎呀,最近赶本子,没时间写了,不好意思。要不说本来我还想写两句,你这样说我就不写了,就这样吧。

  那么中国是不是存在独立影评人呢?中国的影评人又是由哪些群体来构成的呢?

  史航:独立影评人,他写影评自己养活自己,靠稿费活着,这样的人中国非常的少,因为大量的有的是媒体工作者,有的本身是一个创作者啊,可能业余做这样的事。普通的观众只说好和不好,而影评人稍微关心一点为什么会好,为什么会不好。

  美国--电影的评论者,艺术的评论者

     那么,在电影业发达的美国,影评人的生存状态又是怎样呢?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说,美国的影评人有三种状态。

  好莱坞自己是没有影评人的,影评人当然是可以对好莱坞的点映进行评论,影评人可能有这样几种,一种是专业的就是主要为一种媒体服务,就比如一份报纸或者一个杂志,但是他也可以兼着为别的媒体或者一些电子媒体进行一些服务,还有一种是他主要的工作是别的工作比方说他是大学老师或者电影界的从业人员,他会定期写一些评论。还有第三种是非常偶然的作一个采访,或者写一个影评。

  张献民说,影评人,不仅是电影的评论者,也是艺术的评论者。但不管是以何种方式生存,美国影评人最大的执业规则是"没有红包"。

  张献民:不拿红包这事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吃人家的东西,就是那些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会安排一些看片会,好莱坞的大公司又跟我们这边请媒体看篇不太一样,他们还是倾向于普通的观众的代表来看吧,研究观众的反响而不是研究一个媒体的反响,很多人到电影院里面看了以后写的评论。即使是去了公司看篇会,就是发行公司或者是制片公司组织的看片会他做出仍然是他独立判断。

  虽然现在有很多电视影评人和网站影评人,但在美国最牛的还是传统纸媒体影评人,而成立于1935年的纽约影评人协会更一直试图"用东海岸的知识分子严肃立场矫正以奥斯卡奖为代表的加州品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 03:47 , Processed in 0.0870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