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46|回复: 2

办文 办事 办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1 11: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1: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ha--2 于 2014-7-11 12:31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2: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ha--2 于 2014-7-11 12:56 编辑

文以载道 wén yǐ zài dào]



“文以载道”出自宋理学家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文以载道是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观点。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文以明道”发展,经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出处

3

用法

4

影响

5

文言作品

1

基本信息编辑成语词条:文以载道
成语发音:wén yǐ zài dào
成语释疑:载:装载,引申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弘扬精神的。
成语解释:文以载道是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观点。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文以明道”发展,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成语出处:·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成语示例:“古人说‘文以载道’,用现在的话说,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
用法:复杂式;作谓语;指用文章来说明道理
成语精解:文以载道,中国君友会王爱君概述之:文章是记载道理的。由文字的联缀,辞句的组合而成为一段文字是“文”;至于有文法组织、思想系统,供人欣赏阅读的文学作品也是“文”了。至于“道”字,本训道路。说文:“道,所行道也。”孟子:“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加深一层说,可以赅括宇宙、人生的原理和法则。在宇宙方面所谓的“道”,我们称之为自然法则,人生方面所谓的“道”,称之为伦理法则。自然法则,前人名之为天道,如四时之通行、日月之代明、星辰之躔次等皆是。伦理法则,先民谓之为人道。韩退之原道篇:“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则专就人道言。所谓爱亲敬长,父慈子孝是也。合天道,人道而言,总名曰道。因此道之含义,从道路引申到人所当行的路、当作的事,以及自然界一切现象和法则。统括一切事物的原理和方法。其中蕴含了自然、人文界的一切。那么无论任何文章以及文学作品,其内容都应该包含“道”在内,即凡用文字来表述人类感情和思想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要能载“道”,含有“道”的实质,如此方是言之有物,才是最高评价的作品。

2

出处编辑

周敦颐像


“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他在《周子通书·文辞》中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涂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然不贤者。虽父兄临之,师保勉之,不学也;强之,不从也。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这里所说的“道”,是指儒家的传统伦理道德。周敦颐认为,写作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评价文章好坏的首要标准是其内容的贤与不贤,如果仅仅是文辞漂亮,却没有道德内容,这样的文章是不会广为流传的。



曹丕

(5张)





其实“文以载道”的思想,早在战国时《荀子》中己露端倪。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就提出要求“文以明道”。

后来唐代文学家韩愈又提出的“文以贯道”之说,他的门人李汉在《昌黎先生序》中说:“文者,贯道之器也。”。

韩愈




3

用法
古人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 实即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文以载道”。文以载道的“道”,究竟是什么?其实从荀子的“文以明道”到“文以载道”,道”的内涵与外延都因时或人而改变的。在本文中“道”的释意,不是道路,也不是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那种玄而又玄的“道”,而是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意思。换成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人类良心,社会责任感。

4

影响编辑中国古代文学家提倡诗教,企图以文学作为推行教化的有力工具。“文”是手段,“道”是目的,“文”都是为其“道”服务的。这种传统被表述为“文以载道”或者是“文以贯道”,不但成为历史散文的共同准则,而且成为整个古代文学的基本精神。

5

文言作品

原文


文以载道》 ——文言阁主

尚闻一千两百余年,韩退之兴古文运动,号曰文以载道,一反六朝之骈文,其匡文之业,可谓壮哉!
文章当言之有物,载之有道,如退之所倡。然,观乎当今之文言,载道者寡,卖弄句词者,众矣!其为文也,涩然,乃甚于秦汉诸文,其人曰:此则文言也!吾闻此问之曰:何为其然?其曰:文言者,使人不知所云也。余愕然,余非嫉其辞藻者,实未敢苟为文之如斯也。


秦汉之文逾今两千年,无怪乎其涩且晦。然今之人者欲妄效之,窃以不可。何也?恐有东施效颦画虎类犬之嫌。白话文运动乃兴于近代,其贻害我国文之烈,吾侪所共知也。然今人欲为文言,何寻至秦汉之古邪?文言亦随时代之变,既断于近代,则续之于近代。彼若执于文之古,何不习甲骨文邪?彼若逐于秦汉之文,则近代王国维之属所作非文言邪?其于《人间词话》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其“大事业”、“大学问”、“三种”、“境界”皆今人所谓,非古之实词也。诸或曰:“非古文,乃文白交杂之文”,然吾辈皆知其为国文大师。


夫文者,气之所形也。形以辞藻之靡者,望之美然,所言无物;形以文字之涩者,阅之惶然,所载匮道。然所谓“气之所形”者何?句式,虚词之用也。句式者,前置后置之属;虚词者,之乎者也之类,斯两者同助文言之势。古之词句,今人常知者,书之无可非。然强觅僻类,增文之晦,致众却步,而难解其意者,窃以不可取也。君未见,大学道经之文,平易而畅达,质朴而存理,岂尝故以晦字形之耶?凡载道之文,承德之章,必以可使众人明其意为上也。


文言诵之铿然,存理之深,为白话所不及者,固不在对偶声律、典故辞藻之属,乃在于言之有物,行之畅达也!今之众文,以辞藻晦丽,词句骈偶益其所谓古韵者蕃,而鲜有读之如古人作文浩畅载道者。其所谓益其古韵者,其在于令众人不解其意欤?其在于重蹈六朝覆辙欤?诚如是,吾惶恐,知复文言之修远矣。


鉴赏


本文乃当代文言学者所作,旨在批评当世不少文言文学者和爱好者好堆砌浮华辞藻,而所作之文晦涩难懂,空洞无物,不适于用,实与韩愈的古文运动所倡导的“文以明道、文以载道”背道而驰,将断送文言之最后一丝生机。同时提出文章当畅为先,文字其后,宁可通俗文字,也不可故用晦涩,使文章佶屈聱牙,读而生畏。古文重要的不是用字词之“古”,而在于言之有物,载之有道,读之有畅,诵之有势。所以句式虚词之用远远比实词运用重要,因为文言之本乃在于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8 04:08 , Processed in 0.06140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