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21|回复: 0

21世纪我们面临的语言环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3 15: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钱乃荣 来源:《上海文化观察》2009-03-27 22:03

《又到风云激荡时 ——上海方言变化的展望和对策》(第三部分)

  如果说,20世纪初年,老上海话以昂首阔步的姿态无所畏惧地迈过一个充满变数、以少胜多的十字路口后,展现出来的是她的巨大的辉煌,那么,100年后时轮转入21世纪初,上海话又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又面临着新的一轮风云际会。她又将以怎样的姿态去接受新的洗礼呢?

    1852年,上海只有544413人;到1949年,已有5455007人,人口增长10倍,其中80%以上为外地籍人。1950年,市中心的黄浦区、老闸区,上海籍人只占4.8%。[16]然而,在黄浦区、老闸区的人都讲上海话,来沪外地人尤其是从第二代的子女起都学会了用标准的上海话来交际。上海话变化既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但又万变不离其宗。在此100年中,上海也用国语,所拍的2400多部电影绝大多数讲国语,在上海产生的大多数文学作品都用国语创作,上海的电台也讲国语,也有上海话的电台,上海话和国语和平共处,互补双赢,国语因上海强大了,上海话在上海也强大了。

      如今,上海已是一个大都会,出生在上海、以上海话为母语(向母亲那儿从小传来的不需学的第一语言为母语)的人口少说也有1000万,近年外来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在上海只占少部分。但是为什么大家感受到上海话反而在上海正在衰弱下去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来观察一下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面临的世界和中国正处于怎样的大环境中。

      如今我们面临的已是一个不可封闭隔绝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全球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越来越密切。新生的网络和电视等传媒,正在不断拉近地球村的距离,使世界优势语言和文化加速广泛传播。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趋同化的挑战,各国都面临着一个如何保持和维护本地语言文化特性的问题,这里包括的不仅是民族的个性,还有地区的个性,共同的记忆,共同的生活方式,有共同特色的民俗和习惯,构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凝聚力。这种差别最突出地表现在语言和广义的文化差异上。各民族和地域语言文字的多元存在,是世界多元文化的基础。这是一个语言和文化更融合又更独立多样的世界。各民族、各地域的语言文化差异的普遍长久存在,才形成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繁华世界。

      这个世界应该和谐共处、相互取长补短的。越是经济走向全球化,就越需要重视全球各个民族和地域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包括尊重语言文化多元化这个事实。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而文化多元并存发展的新世纪,尊重和保护而不是统一个人或少数人的母语、风俗、习惯、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任何语言或方言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语言场合使用那种语言说话是充分自由的,社会要努力创造条件保障人民的这种语言权利。

      世界多数国家都及时认识到了这一点。为此,2001年11月2日,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31届大会上通过了一个《文化多样性宣言》,重申“捍卫文化的多样性与尊重人的尊严是密切不可分的。每个人都有权利利用自己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自己的母语表达思想、进行创作和传播自己的作品。”1999年11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规定了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在宣布“国际母语日”的倡仪中提出:“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各种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都不仅有助于语言多样化和多语种的教育,而且能够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 语言的平等、多样化与和谐共处应当成为基于人类良知的文化理念和价值目标。这个共识推动着保护多样性语言文化事业的开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8 21:35 , Processed in 0.1039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