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83|回复: 7

2009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民语委领导讲话汇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5 19: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语信司 2009-03-19

做好蒙古语文工作努力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民语委副巡视员敖日其楞





2008年度,在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接此机会谈一谈工作开展情况及今后工作思路。

(一)蒙古语文工作法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学习、宣传、贯彻《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取得实效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自治区政府法制办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全区贯彻实施《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并代自治区人民政府草拟了《检查报告》报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二)民族语文授课教育取得成果,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重视民族教育工作,把蒙古语文授课教育为主的民族教育纳入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蒙古语文授课为主的民族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民族教育体系。各地按照“优先重点”扶持的政策,促进了民族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区的一些盟市已实现了蒙古语授课十二年义务教育。

(三)蒙古语文在图书、广播电视、出版、服务等行业中广泛应用,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乌兰夫基金会联合设立“乌兰夫蒙古语言文字奖”,并召开了首届“乌兰夫蒙古语言文字奖”表彰大会,奖励了5个集体和10名个人,分别奖励了人民币10万元和5万元。

(四)蒙古语文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成绩显著。组织召开了两次蒙古语名词术语审定会议,审定统一了1000余条新词术语;召开了12次信息技术国家标准工作成员会议,通过验收了8项国家标准;全区举办了蒙古语标准音培训班14期,共有3000多人参加了培训测试。

(五)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工作扎实推进。各级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进行量化和目标化管理,使我区的社会市面用文蒙汉两种文字并用工作逐步步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六) 2008年度成功地举办了内蒙古自治区首届蒙古语演讲大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次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共有1000多人报名参加了初赛,经过紧张的复赛和决赛,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分别给予了奖励,另外还有5个盟市的民族工作部门获得组织奖。



2009
年,我们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认识做好蒙古语文工作的重要意义。蒙古语言文字是我区法定的通用语言文字之一,是自治民族行使自治权利的重要工具。学习使用研究发展蒙古语言文字,切实做好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不断提高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工作水平,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语文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平等自治权利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全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北疆的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条例》,推进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法制化建设。《条例》是做好新时期新阶段我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锐利武器和法律保障。在贯彻实施《条例》的同时,努力规范、充实、修订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以保证蒙古语文工作在政策法规的监督下得到全面发展,使蒙古语文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自治区政府法制办正在对我们提交的《〈条例〉实施细则》草案进行修改完善。鉴于《实施细则》内容多、涉及面特别广,涉及的问题特别多的情况,法制办提出采取分类分期分批、先易后难的策略,首先研究制定《蒙古语文翻译人员岗位津贴发放办法》和《社会市面用文蒙汉两种文字管理办法》后,报自治区政府予以发布,再逐步解决实施细则涉及的其它问题。

(三)认真做好蒙古语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工作,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蒙古语标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蒙古语标准音的推广,召开好蒙古语标准音确立30周年座谈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蒙古文信息化工作,努力完成国家语委规范项目的督促和鉴定工作。

(四)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开展对少数民族学习使用民族语文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为了全面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情况,进一步准确掌握民族语言文字在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挖掘民族语言文字资源,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


谢谢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9: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鲜语规范化信息化工作汇报


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巡视员
常吉林




我省是东北三省朝鲜语文协作(简称“三协”)工作牵头省份。“三协”组建三十多年来,我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协”工作,历届“三协”小组组长均由省政府主管副省长担任,并成立“三协”办公室。“三协办”设在省民委,与省少语办合署办公,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近年来,在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国家语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三协”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下民族语文现代化需要的目标要求,不断强化对朝鲜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集中精力抓好朝鲜语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促进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的努力。

下面按照会议要求,简要汇报近年来朝鲜语规范化信息化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的一些基本思路。

一、2008年的主要工作

2008年,在教育部、国家语委的指导下,按年初计划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面启动《朝鲜语世界地名民族名称规范》的编辑工作。该课题是教育部、国家语委批准立项的。本书将收录世界各地人口5万以上的城市地名和民族(种族)的名称。为使编辑工作顺利进行,我们于2008年8月、11月,分别在延边召开课题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编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近期我们还将召开相关会议,进一步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该项目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

(二)开展朝鲜语规范化信息化工作调研。我国朝鲜语规范化工作有近60年的历史。为了全面总结朝鲜语规范化历史进程,进一步推动朝鲜语规范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组织开展了朝鲜语规范化信息化工作调研。为使本次调研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在延边召集专家学者研究确定调研方案,并按照调研方案确定的原则要求,分别到东部沿海地区和内蒙古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这份调研报告反映了当前朝鲜语规范普及推广情况、朝鲜文字计算机处理技术现状、朝鲜文网站建设和朝鲜语软件开发、朝鲜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文网站情况等第一手资料,为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朝鲜语文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提出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三)召开中国朝鲜语规范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业务会议。本次会议于2008年8月在吉林市召开。东北三省、北京及山东等地38个委员单位的专家和相关特邀人员参加会议。来自教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界的代表在会上作重点发言,集中对朝鲜语规范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专题研讨,并形成共识。特别是对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我们要站稳脚跟,排除外来干绕,继续坚持我国朝鲜语规范化原则不动摇,坚持“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便于国际间交流”的我国朝鲜语发展方向有了进一步明确的认识。

(四)积极推广最新版《朝鲜语规范集》。我们主要通过《中国朝鲜语文》等学术专刊积极向业界推介最新版《朝鲜语规范集》,同时,广泛动员规范委员会委员及各级朝鲜语学会会员率先做好《新规范》的宣传推介工作。通过多渠道努力,《新规范》普及到机关、学校和社会方方面面,不仅得到业内人士的充分肯定,而且在社会上产生较好的反响,推动了朝鲜语文的普及与应用。

二、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成果

(一)完成朝鲜语文“四则”修订案。修订朝鲜语文“四则”(正音、正字、书写、标点符号)是朝鲜语文的基础性工作。从上世纪未开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到2007年完成“四则”修订案样本。“四则”修订案的发布和施行,结束长期以来朝鲜语文在语音、文字、书写方面不统一而造成混乱的局面,为进一步实现朝鲜语文规范化信息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制订了一系列规范原则及细则。为适应朝鲜语文规范化、信息化的需要,更好地使用朝鲜语言文字,我们组织专家学者,经多年的研究论证,并经“三协”成员集中审定,先后制订了《朝鲜语名词术语规范原则》、《朝鲜语自然科学技术用语规范原则》,《外来语标记细则》(日、英、德、俄、法、意、西班牙等七国语)、《朝鲜语方言审定原则》、《商品名统一案》、《汉字转写法》、《朝鲜语地名细则》、《中国少数民族名称标记细则》、《外国人名标记细》等,这些原则和细则的实施,基本满足朝鲜族社会生产生活及其各领域内外交流的需求,对促进朝鲜语文的运用语言文字作为社会发展服务及其朝鲜族聚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新词术语规范工作取得成效。新词术语规范是朝鲜语文规范化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的基础性工作。基于这种认识,“三协”于1986年组建中国朝鲜语规范化委员会,并着手开展新词术语的规范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规范业务会议,每次会议都研究确定一些新词术语并规范其使用范围和寓意。到目前,已先后审定有关科技、教育、经济、法律、体育、音乐、食品等领域的2万多条术语,为弘扬朝鲜语文的底蕴,丰富和传承朝鲜语文,推进朝鲜语文规范化、现代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深化研究,著书立说成硕果。为方便朝鲜语文的学习和运用,在规范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学者先后编纂《朝鲜语‘四则’规范》、《朝鲜语词汇规范集》、《世界人名翻译辞典》、《朝鲜语名词术语规范集》等规范性工具书。其中《朝鲜语规范集》是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及信息化科研项目,全书共77万字,汇集了20多年来诸多领域出现并规范的朝鲜语文新词术语,大大方便了朝鲜语文的学习和使用。

(五)广泛交流与合作,朝鲜语信息化成效显著。为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我们加强与朝鲜、韩国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几年来,联合编写了《朝鲜语国际标准信息技术用语词典》,统一了计算机文字处理用语;制订《朝鲜语术语标准化工作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朝鲜语辞书编纂符号》、《朝鲜语辞书编纂基本术语》、《辞书编纂常用朝鲜语缩略语》;编译《标准化工作导则》、《术语数据库开发文件编制指南》、《术语学基本词汇》、《建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术语与辞书条目的记录交换用磁带格式》等术语标准化基础文本研究。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拓展朝鲜语文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朝鲜语文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民族语文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民族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在教育部、国家民委、国家语委的指导下,在“三协”的领导下,立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民族语文工作坚持与教育文化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提高人的文化素质,进而认真谋划工作思路,明确措施,把朝鲜语文工作有效深入地开展下去,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多渠道推广规范朝鲜语文。规范是做好朝鲜语文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朝鲜语规范条例的制订和推行相脱节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今后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从语言文字使用上加大管理督查方面的工作力度;二是通过宣传文化载体传播规范语言文字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功能作用;三是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高度重视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殊作用;四是从语言文字的信息承载力和信息化时代要求规范用语的作用入手,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使社会各界养成使用规范用语的必要性和自觉性。

(二)处理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的关系。语言文字规范化是信息化的前提,且信息化反作用于语言文字规范化。在朝鲜语言文字计算机处理技术领域方面韩国占据着领先地位,在国内韩国的文字处理软件、字体开发等领域技术比较成熟,占据的市场份额比较大。目前国内朝鲜族网上用本民族语共享的信息量充足,其中国内提供的信息量短缺,这是不可忽视的现实。因此我们既要避免重复投入和低水平研发,同时也不能放松网站和网页的开发进程。我们要本着“拿来主义”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原则,吸收利用好国外先进技术,发挥好自己文化优势,做好汉朝机器翻译工作,建立汉朝双语平行语料库及中国朝鲜语语料库。

(三)掌握主动权,加强国际间学术交流,推进国内新词术语规范及汉朝对译工作进程。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时代进程,我国对外影响的不断扩大,反映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诸领域的新词术语层出不穷,进而使汉朝对译需求量不断加大。在这方面国内学者占据优势地位,因此,国外学者、学术团体常常求助国内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同时,通过学术交流,增加朝鲜语“四则”(基本语法,既正音、正字、书写、标点符号)领域的共同成份。朝鲜语既是我国少数民族语种,也是国际上使用人口较多的语种之一。在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朝鲜语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我们同朝、韩方进行学术交流是极其必要的。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我们要掌握主动权,积极推广我国的新词术语,以扩大我国民族语言文字在世界上的影响。

(四)加强朝鲜语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工作人员培训。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采取多渠道多种方式培养朝鲜语文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解决目前朝鲜语文信息化专门人才青黄不接现象。

(五)进一步完善规范委员会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中国朝鲜语规范委员会实行单位委员制,委员单位负有双重责任和义务,既参与规范的制定,并要率先推行规范。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单位委员制建设,发挥好委员单位的作用。

2009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结合我国朝鲜语文工作实际,认真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完成教育部、国家语委批准立项的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项目《朝鲜语世界地名民族名称规范》的定稿和出版发行;召开中国朝鲜语规范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业务会议;筹备建立朝鲜语言文字工作网等方面的工作,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朝鲜语文规范化、信息化而不懈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9: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广西民族语文工作思路及工作安排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语委副主任
陆振宇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世居民族有12个。少数民族人口1794万,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8.5%,其中壮族人口1518万,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0.8%。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已经转用汉语文外,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其中的壮、苗、侗、彝等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壮文方案》是建国后国务院批准的唯一一种新创文字)。虽然广西的民族语文工作涉及面比较广,但主要还是壮语文工作。

一、工作思路

根据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广西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的实际情况,在2008年5月召开的广西各市民语委主任会议上,我们研究提出了未来五年广西民族语文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把握大局,认清职责;弘扬主题,固守理念;搭建平台,创新机制;提高素质,科学管理;实施规划,培育亮点;争创一流,跃上新高。简要地表述为:

1.把握大局,认清职责。这是前提。今后五年是振兴广西少数民族语文事业的重大机遇期,我们要关注大局、研究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在把握大局的基础上,根据大局和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振兴民族语文事业的需要,对民族语文部门的职责定位进行再研究再认识。

2.弘扬主题,固守理念。这是核心。“构建各民族语言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语言生活,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是今后广西民族语文工作长期致力发展的目标。固守开展民族语文工作“自愿自择,互相学习”、“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围绕职能,各尽其责”的原则和理念,实现“构建多语和谐的语言生活”的工作目标。

3.搭建平台,创新机制。这是外部条件。我们要提供机会、条件和舞台,让全社会来关心、支持、参与民族语文的振兴工作。根据广西民族语文事业的需要,对各种机制进行检验,大胆创新,找出破解难题的新途径、新形式、新方法。比如建立系统联动机制,强调广西民语系统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的观念,上下配合,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立合力机制,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民族语文工作,努力形成社会合力、部门合力、民族合力、社会合力;建立民族语文研究机制,当前要深入研究广西各少数民族语文使用状况和需求,并提高研究质量,应用研究成果,实现研究目标。

4.提高素质,科学管理。这是内部条件。总体上要提高广西民语系统干部岗位人员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广西民语干部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意识,规范制度,加强管理,依靠科学振兴民族语文事业。

5.实施规划,培育亮点。这是特色要求。我们主要是争取更多的支持,为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语文事业办更多的好事、实事。在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和开展民族语文工作的过程中,培育出新的成功经验,涌现出一些先进典型。

6.争创一流,跃上新高。这是奋斗目标。就广西而言,民族语文工作总目标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下,构建广西各民族语言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语言生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就民语部门而言,我们的目标是:各级民语工作部门得到更多关注,办公条件不断改善,地位进一步提高,形象越来越好,干部职工前途更加光明。广西民语系统的干部职工要与时俱进,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工作上要向一流看齐,争取做到事事有进步,年年登上新台阶。

二、工作安排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的一年,也是构建多语和谐的语言生活、实现广西民族语文工作科学发展的关键之年。2009年广西民语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民语系统自身建设。

1.对全区各市、县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协调,促进广西各市、县民族语文工作机构的级别、归属问题尽快地明确下来,并将各市、县贯彻落实《意见》的情况于7月份综合专题上报自治区党委、政府,确保《意见》贯彻落实到位.

2.开展广西民族语文系统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年内培训两个班100人左右,培训的内容有民族语文理论、民族语文政策法规、领导艺术、前沿知识、壮文基础知识、翻译技巧等。

3.解决和改善民语部门的办公条件。努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不断地解决和改善广西民语部门办公用房、办公自动化、交通工具等办公条件。

(二)开展壮语文前途命运课题调研,寻求破解壮语文工作历史难题的对策。除继续完成教育部下达的尚未结题的《壮语基本词汇规范》科研项目外,我们还要开展两个课题调研

1壮文中小学师生及学生家长使用壮语情况调查,准确把握他们对壮文的态度。

2.壮族民间使用壮语文调查,了解民间对壮语文的需求情况。

(三)继续开展民族语文推行使用工作。

1.继续配合广西相关市县电视台做好民族语电视节目,指导相关市县电视台用当地民族语播报新闻、民族风情、科技知识和法律法规等

2.继续与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做好壮语广播讲座稿件的采、编、译、审及监听录播工作

3.举办农民学民族语文学科技培训班,充分发挥民族语文在提高农民现代科技素质和思想文化素质,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4.在各市、县(区)开展200场民族语科技电影下乡活动。

(四)配合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全国译协做好9月份在桂林召开的第十三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做好本次研讨会广西参评论文的组织、选拔和推荐工作。

结合当前形势,要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我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系统联动机制,树立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的观念,上下联动,团结一致;二是建立和完善合力机制,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民语工作,既要纵向联合,也要横向联合,多方参与,形成合力;三是建立和完善协商沟通联宜机制,广泛联系各少数民族专家学者和民间组织,成立壮文规范委员会,定期开展专家意见建议征询活动,提升壮文规范工作水平;四是建立和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开展民族语文工作评优活动,提高民语系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搞好调查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从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广西民族语文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形成有指导性、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制定周密计划,实行项目管理。把工作目标分解,定好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人,规定工作的质量和完成时间。通过项目管理的实施来实现工作目标,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

4.加强干部的学习培训,提高民语系统干部素质,增强履行职责的能力。要通过学习培训来进一步提高民语系统干部用心想事、真心谋事的水平与能力,为广西民族语文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5.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壮文的社会影响。充分利用广西民族报社、三月三杂志社壮文一报一刊等新闻媒体及各种现代传媒手段,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语文政策,宣传壮文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壮文工作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和经验,扩大民族语文工作的社会影响。

民族语文工作是一项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和谐相处的重要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彰显作为,为不断开拓广西民族语文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9: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做好贵州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贵州省民委副主任
刘晖




有机会参加教育部召开到2009年度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感到十分高兴。这里,我就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情况作简单汇报和交流,以求教于各位领导和同志。


一、贵州民族语文工作的基本省情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省份,堪称少数民族语言“富矿”省。语言的多样性决定了贵州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贵州宝贵的人文资源。全省总人口近4000万,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7个,人口15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9%。在全省17个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土家族和回族转用汉语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在全省15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有900多万人以母语为主要交际工具,其中有500多万以妇女和儿童为主的人不懂汉语,有200多万人只是半懂汉语。在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通晓当地主体少数民族语言的现象较为普遍。

从上世纪50年代新创民族文字诞生后的1957-1958年,贵州陆续开展了苗文(4种)、布依文、侗文和彝文(本民族传统文字)的实验推行工作(期间还在壮族地区推行过壮文)。1959年以后,由于受到极左思潮的干扰曾一度中断。自1981年秋开始,我省民族语文工作得到恢复实验推行。推行工作由最初的几个县逐步发展到高峰时的57个县(市、区、特区)。到目前,共开办农村扫盲点6000余个,学员45万余人,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点)1350多个,学生37万余人。加上其他渠道的学习,全省掌握民族文字的人数达100余万人;民族语文课本、读物及报刊杂志近100种,出版发行300余万册(份)。

5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我省推行民族语文是成功的,是符合贵州实际的,深受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对促进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发展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届省委省政府对民族语文工作十分重视。在2008年10月的全省第六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在不通晓汉语的民族地区开展少数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双语”教育,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林树森省长在2008年5月12日 省政府第一次民族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支持力度,使少数民族不但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而且使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省民委认真组织学习省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既要站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高度认真思考,也要切实遵循教育规律特别是母语教育与民族教育的规律,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协同配合我省教育主管部门,探讨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及时把省领导关于大力支持“双语”教学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2008年12月初,根据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石宗源同志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主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精神,按照我委的具体分工,语文办提出并上报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石宗源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双语教育工作的初步意见》。

二、2008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做好我省民族语文工作

一是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先后到我省黔东南、铜仁、六盘水、黔南州等州、市、地调研,共走访基层单位和教学点28个。

二是开展了新创民族文字学习使用认同情况内部调研。先后在雷山的陶尧小学、凯里学院、省委党校第38期民干班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多数看法对新创民族文字的作用持肯定态度,主张从民族工作大局上慎重对待新创民族文字。此项调研为民族语文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三是认真传达学习和贯彻全国民(语)委系统民族语文工作会议精神。2008年4月6日 至9日,国家民委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全国民(语)委系统民族语文工作会议。省民委党组对学习贯彻国家民委“海南会议”精神十分重视。委主要领导及时听取了会议精神汇报,委主任办公会议认真组织了传达学习,研究了结合省情贯彻落实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二)认真抓好双语文教材、读物、工具书的编译出版工作

一是组织有关专家完成了苗语文(川黔滇方言、湘西方言)、布依文、彝文的第三册,苗语文(黔东方言)、侗文的第二册等6本小学双语教材编译工作:。
   

二是积极与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协调,对2007年所编译5本双语教材进行了审查。经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审读和相关部门审定,4本双语教材获得通过,已交付出版。

三是完成了《侗汉常用词典》的编著及出版工作。《侗语成语集》已交付出版。《贾理》等读物的组稿编译正在按计划推进。

(三)加强双语师资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

根据基层对双语师资的实际需要,拟定2008年“双语”师资培训计划,全年共培训双语师资351名。其中与省教育厅合作,在贵州民院民族文化学院先后举办了苗(西部方言)汉和彝汉双语师资培训班各一期,共培训学员198人;积极支持与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双语师资培训,分别在松桃自治县举办了苗文师资培训班;在六盘水,市民宗局与市教育局举办了“布依文师资培训班”;从江县民宗局与县教育局举办了“侗文侗歌”双语文师资培训班。

(四)推进“民族语言环境建设示范区”试点工作

一是配合与指导开展“松桃双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各项工作。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民委的示范点,自2006年8月启动以来,工作成效受到了国家民委的肯定。我们继续指导做好2008年的项目论证与监督落实工作。在认真总结其成功经验基础上,经委领导签发,于8月向国家民委上报了《贵州省民委关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苗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工作情况及2008年工作计划的报告》,积极争取了国家民委对此项工作的大力支持。2008年12月上旬,我们对松桃苗族自治县“苗语环境建设示范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与松桃方面共同探讨,在认真总结前两年成绩与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下一阶段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方向,明确了今后从“苗语环境建设示范区”上升为“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区的工作思路,以期通过“双语和谐”的环境建设,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二是借鉴“松桃双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工作经验,针对我省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迫切需要加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实,结合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需要,初拟了《贵州省“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点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积极与省语委协同配合,共同推进有我省特色的双语环境示范点建设。

三是逐步选点探索推进“双语和谐”环境示范点建设。在继续指导抓好“松桃双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工作的同时,初步选择毕节市的大南山(苗语西部方言-汉语)、榕江县的宰荡村(侗语-汉语)、六枝特区的居都村(仡佬语-汉语)、威宁自治县的板底村(彝语-汉语)4个点,作为2008年启动的“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点。

(五)做好全省双语教学点的管理、指导、督促和扶持工作

2008年6月24日,与省教育厅民教处协同组织召开了双语教学工作座谈会,就我省使用母语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开展双语教学进行了认真研讨。来自教育厅、省民委,有关州、地、县、双语教学点及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省教科所等有关单位的学者和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参加座谈会的多数代表认为,立足实际需要开展的双语教学,既是落实民族政策的体现,又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语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把民族文化进校园与双语教学有机结合,不仅是深化民族地区学校素质教育改革,而且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

同时,加强对基层双语教学单位工作的支持与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和“自愿自择”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凡基层教学单位自愿开展双语教学,认真给予业务指导和双语教学专项经费的支持。  
        

(六)启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根据中央和我省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工作规划,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关于“建立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数据库”的目标任务,为保护和抢救已经处于濒危状态的仡佬族语言和文化,省民委主要领导明确指示民族语言文字办公室将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列入2008年度工作目标。为了顺利完成此项工作,省民委成立了以包括委领导、省仡佬学会负责人、专家学者在内的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评审委员会,2008年6月5日召开了仡佬语言数据库建设工程及仡佬族文化综合研究课题论证会。

仡佬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之一。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仡佬族58万人口的96.5%居住在贵州境内.仡佬族中会说仡佬语的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万人下降到本世纪初的约6000人,目前估计只有3000人左右。国家语委将其列为国家濒危语言种类,要求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同时仡佬语也是我省唯一一个被国家确认为濒危语言的语种。因此,建立仡佬语数据库,并及时开展仡佬族文化综合研究,对于仡佬族语言的存史抢救和文化的保护、传承具有重大的意义。

省民委及时开展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工程,受到国家民委、省仡佬学会、语言学界、文化界等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省社科联负责以及贵州日报等新闻单位代表充分肯定《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及仡佬族文化综合研究》对于仡佬族语言的存史抢救和文化的保护、传承的作用。

最近,贵州省仡佬学会在贵州民间发现了一本被称为《九天大濮史录》、初步考证被认为成书于南宋郑清之之手、属于1906年抄本的此书,所记录的仡佬族古代史及其他内容,对仡佬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对夜郎史、贵州古代史、南方民族历史的研究,是珍贵的资料。全书共511页61个细目(含“大元夜郎国邑图”一幅),由线装四卷合订构成,每面竖写双文5列,全书共约6000余字。并列的双文,一列即汉字为黑墨,而另一列即朱砂书写的被认为是仡佬族古文字。专家初步的看法是:被认为是仡佬族古文字的文字符号,是一套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对寻求中国古文字研究的突破,应当具有重要的价值。《九天大濮史录》一书在我省遵义发现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光明日报、中国民族报对此均作了专题报道,引起了省民委高度重视。2009年2月11日下午 ,我们听取了省仡佬学会及有关学者关于“发现仡佬族古文字”的情况介绍。贵州省民委已向国家有关部委报告,希望引起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权威考证。

(七)认真做好民族语文信息化、规范化等相关工作,继续支持彝文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国际编码申报工作

形成民族语文标准化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关于支持做好彝文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申报国际编码的工作总结;彝文计算机软件项目研究情况汇报材料。

(八)进一步做好跨省区民族语文协作工作

国家民委4月6-9日在海南召开的全国民语委系统民族语文工作座谈会,强调跨省区的民族要建立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协作机构,要求以人口较多、相对集中的省份牵头,有关省份的民族工作部门和民族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参加,不定期地开展组织协调工作。当前,我省民族语文工作涉及协作的基本情况是:

一是苗文湘西方言:我省的松桃苗族自治县与湖南的湘西自治州,一直保持着较密切的民族语文工作联系。近年,我省组织编译出版的双语教材、读物、工具书等,在印量上,基本上也考虑了湘西的需要。此方言的协作组织是否建立,当前可暂不考虑;即使以后要考虑,也在地州一级建立协作组织即可。


二是苗文川黔滇方言。 一方面,川黔滇方言的苗文需要与四川、云南商议协作问题。另一方面,川黔滇方言苗族与国外苗族语言一致,但使用着不同的苗文。1997年后,某国基督教人士曾经到过贵州苗族教区考察,他们多次要求派人到这些地方传授国外苗文,但都遭到了有关部门的强烈反对。目前,贵州境内的苗族群众,还没有人公开学习国外苗文。如何解决川黔滇方言苗文和国外苗文的使用问题,这个工作需境内外苗文机构共同协作研究。


三是关于滇东北次方言新老苗文的使用问题。贵州境内的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主要集中在威宁、赫章一带。滇东北次方言老苗文创制时间较长,推行范围较广, 1956年创制和改革后的苗文方案,推行时间较短,大部份苗族群众是支持和拥护推行改革后的苗文方案的,但仍然存在所谓的新“规范苗文”问题。如何解决滇东北次方言新老苗文以及“新规范苗文”的使用问题,我们认为同一次方言必须使用国家帮助改革的拉丁文字,个别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新老苗文并用,逐渐过渡到拉丁苗文;今后向国务院申报滇东北次方言苗族文字为正式使用文字必须是拉丁苗文。我们必须以大局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从一切有利于民族发展进步的角度来规划民族文字的改革方向。

四是关于侗文协作问题。侗族300百万人口中,近200万在贵州,因此贵州省责无旁贷,应当按照国家民委要求,承担牵头的责任,积极促进黔、湘、桂、鄂等跨省区的侗族语言文字协作机构的早日建立,以便及时开展协作。2008年10月中旬,在省民委召开的纪念侗文创制5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期间,围绕建立跨省区侗文协作组织问题,与广西三江自治县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充分交换了意见。11月中旬,在广西三江自治县举办的纪念侗文创制5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我省与会代表和三省(区)代表就建立跨省区协作组织问题进行了协商,初步形成了一个协作组织方案。有关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实。

五是关于彝文协作问题。彝文协作是目前各文种运作较为正常的工作,牵头方面是四川。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支持、积极参与,按照分工,做好工作。

(九)认真做好民族语文宣传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组织编辑《贵州民族语文工作50年》(暂名)的前期工作。随着苗文和布依文的先后批准试行,1958年12月,侗族文字方案经中央民委[(58)民杨字第795号]批准实验推行。至此,新中国为我省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创制的母语文字进入了三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同时,彝文的规范与使用在新中国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焕发出蓬勃生机。50年来,我省民族文字的试行留下了许多不平凡的印记,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全面总结50年来我省开展民族语文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广泛收集对我省民族语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评估民族语文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语文工作的思路创新;也为了记载和反映一代又一代民族工作者特别是老一辈语言学家为民族进步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为此,我们决定编辑出版《贵州民族语文工作50年》一书。围绕入编内容,已发出邀约文稿的函100多件,广泛征集50年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珍贵资料(含图片)。

二是分文种组织和筹备召开了民族文字创制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纪念布依文50周年座谈会于2月26日 举行;纪念侗文5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于10月16日 在贵阳召开;纪念苗文创制50周年座谈会于12月18日 在贵阳召开。

三是组织召开了“纪念国际语言年座谈会”。12月1日 ,在贵州民院民族文化学院组织召开了“纪念国际语言年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贵大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的领导和外籍专家学者,贵州民族学院的专家代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研究的代表和新闻界代表。本次座谈会达到了交流对党和国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的理解,沟通我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省情,广泛听取有关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等目的。


四是以纪念民族语文工作50年为主题,与贵州民族报联合推出宣传专栏和系列文章,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由于组稿与策划到位,2008年,贵州民族报共编发民族语文专版5个,各类文稿70多篇。此外,省民语办还编辑印发《贵州民族语文工作简报》23期,更新《贵州民族语文宣传窗》两期。

(十)积极参加有关学术活动

切实加强民族语文工作的省际交流与协作。先后派员参加了8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翻译大会,参加了9月初国家民委文宣司、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中国译协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在西藏林芝地区组织召开的第九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暨全国民族译协会长、秘书长工作会议。认真做好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学会管理和参与做好贵州省少数民族翻译协会相关工作。完成了 “贵州省民族语文休息化调查报告”(三万字)。

三、关于2009年工作计划

2009年是喜迎建国60周年大庆之年。贵州民族语文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和贵州民族工作的大局,切实把握贵州民族语文工作的省情,认真贯彻全国民语委系统民族语文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语言文字平等原则,保障我省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实事求是,分类指导,慎重稳妥地推进民族语文工作,以多语和谐促进民族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具体工作是:

(一)配合开展民族语言文字立法调研和语言普查工作

一是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和国家民委抓好在我省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立法调研;二是积极配合省人大已经立项的《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立法调研。同时,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我省语言普查的有关工作。

(二)认真抓好“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工程

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家民委选点在我省松桃自治县开展了“苗族语言环境建设示范区”试点工程。实践证明,语言环境建设是一项涵盖面广、极富弹性、有远大纵深的综合工程,是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语言文字“自愿自择”的学习使用需求与“政府供给”保障的结合点,很适合我省省情。一方面,要遵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努力为各族群众提供学习使用普通话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及我省的相关法规,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在“自愿自择”原则下的学习使用母语的需要。

因此,我们拟与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同商议,联合推动“双语和谐”(少数民族母语和汉语普通话)环境示范点建设工程。2009年,首先对我省仍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口较多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按每个民族至少一个点,其中苗族按文种至少4个点,逐步开展“双语”环境示范点建设工程,使本民族母语(文字)与汉语普通话双语和谐,共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教水平的提高。

(三)积极稳妥地协同推进“双语”教学

我省双语教育必须立足省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语言文字平等原则,既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切实保障少数民族“自愿自择”地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科学把握母语思维特点,严格遵循民族教育规律,必须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从而把省领导关于加强双语教学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在对待“双语”教学问题上,应当尊重教学单位从本校、本班情况出发而作出的或开展或不开展双语文教学的意见;与教育主管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在双语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为基层教学单位开展双语教育提供相应的条件。

(四)继续推进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工程

语言已经被公认为一种国家资源,是文化资源宝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文化多样性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多样性包括语言的多样性的基础上的。因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数据库”的目标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语言分为充满活力、有活力、有濒危迹象、已经走向濒危、已经濒危、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失去交际功能六个等次。我省尚存的少数民族语言,绝大多数处于“有濒危迹象”和“已经走向濒危”两种情况,而仡佬语,属于“已经濒危”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我们从仡佬语数据库建设着手,及时开展濒危语言的存史抢救。2009年,要在2008年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工程初步完成田野调查基础上,继续推进并基本完成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同时,2009年还将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工作安排全面开展全国范围的语言普查及有关调研工作。

另外我们在准备完成以上四项主要工作的同时还要认真抓好以常规性工作。一是民族语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针对我省民族语文工作和教师专业队伍人才匮乏等实际,继续支持贵州民族学院抓好基地建设工作,逐步在毕节学院等有关州、市、地建立双语师资和民族语文人才培训基地。二是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双语教师奇缺,是严重制约我省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根据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山区开展双语教学的“自愿自择”需要,一方面,积极配合基层民委和教育部门分期分批共同举办双语教师骨干培训班;另一方面,在贵州民院直接安排200人的骨干培训。三是全省双语教学点联系指导。继续支持省级双语教学联系点开展工作,量力而行地对其他双语教学点予以资助。四是双语文教材、读物、工具书的编译出版。我省民族语文教材特别是农村实用科普读物和工具书奇缺。按照十一五”双语教材编写计划,2009年要与省教育厅民教处合作,报经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立项,组织专家编撰新一批双语教材,交由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出版社公开出版6个文种各一册;编译出版各个文种《风情旅游100句》作为课外读物。五是探索母语文学前教学实验。按照省教育厅和省民委黔教民发[2001]361号《关于建立学前“双语”教学点的通知》, 2009年按计划以10个作为省属实验点予以资助,切实推进学前母语教学实验工作。六是加强跨省区民族语文协作。跨省区协作是国家民委组织和倡导的民族语文协作组织。在我省7个语种中,除布依语文外,其他都是跨省(区)或跨国境的文种,都要进行跨省(区)协作。因此,要加强省际协作,开展交流研讨。七是民族语文工作队伍学习培训和专题调研。参加国家民委、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等举办的相关培训和学习考察,组织全省民族语文工作者参加有关培训和学术交流会议;完成国家民委等中央部委安排的专题调研任务,其中主要参与做好本届省人大常委立法项目的《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立法调研。八是民族语文信息化和规范化工作。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和信息化工作是民族语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关我省乃至全国民族语文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推进。其中,按照基层需要,宜尽快制作几个文种的标准音网上学习声像文档。九是民族语文宣传及科普推广等工作。继续以多种方式加强对民族语文方针政策的宣传;二是制作民族语言(文字)的科普声像包括组织有关人员将相关广播影视及科普资料用民族语文翻译和进行涂磁录音等,使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群众拥有获取当代信息的渠道。十是为进一步宣传党和国家民族语文政策,贯彻落实省委书记石宗源和林树森省长关于“双语”教学的重要讲话,为广大民族语文工作者、双语人才提供交流平台和满足读者之需要,我们拟创办《贵州民族语文》(内刊)杂志。



同志们、朋友们:欢迎各位到贵州指导工作,参观旅游。我省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在您的关心和支持下一定能够迎来新的、更加灿烂的明天。

谢谢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9: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认清达赖集团本质 加强藏语文工作

不断推进藏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西藏自治区语委办副主任、自治区编译局副局长
彭兴颀




众所周知,去年发生了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使我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一个时期以来,除了鼓动、制造暴力活动外,达赖还与国际反华势力一唱一和,大肆鼓吹中国政府“灭绝了西藏文化”,编造了“藏语的传承遭到破坏”“藏语在当地受到排斥”“藏语的前途岌岌可危”等不实之词,胡说藏语正面临来自中国政府的严重威胁,中国政府立法强迫藏族人学习汉语,中国政府还在许多公共领域用汉语取代藏语等等,借以欺骗世界舆论,给他们制造暴力行为找借口。这完全是不顾事实的肆意歪曲,其险恶用心无非是进一步挑起事端,造成流血事件,干扰北京奥运会,破坏西藏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事实胜于雄辩。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有法律规章保障、有颇具规模的专业队伍、有国家和自治区在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靠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充分保障了藏民族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这是谁也不能抹杀的事实!



2008
年,我局紧紧围绕着“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这个主题,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旗帜鲜明地同达赖集团做针锋相对的斗争,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安全。同时,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党的新时期民族语文方针政策,紧密结合我区藏语文编译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为实现全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回顾一年的工作,应该说我局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发挥汉藏语言文字编译的桥梁作用,及时向广大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群众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深入揭批达赖集团的罪恶行径

1.“3·14”事件发生后,我们迅速翻译了《暴力带给拉萨的流血与伤痛》等文章,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藏语文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了“拉萨3·14”事件真相、知晓了中央和区党委对“3·14”事件的定性和处置措施、进一步认清了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同时,全区藏语文和编译系统积极承担了寺庙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共抽调了46名骨干参加寺庙法制教育工作组。在反分裂斗争工作中,全区藏语委办、编译系统的广大同志们不畏艰险、不讲条件,发挥汉藏语兼通的优势,积极承担各类材料的翻译任务,深入寺庙面向僧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始终工作在第一线。他们出色的工作,得到了包括自治区领导在内的多方面的肯定,为我区寺庙顺利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感化僧人和建立寺庙正常秩序,维护我区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利用“西藏藏语言文字” 网站和《藏语文工作》刊物开展反分裂斗争。充分利用网站和刊物,宣传我区藏语文工作取得的成就,用事实戳穿西方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的谎言、谬论。及时撰写了《达赖集团“藏语的前途岌岌可危”、“西藏文化灭绝”等谬论可以休矣》的批驳文章。针对英国“自由西藏运动”发表的报告,及时汇总整理了藏语文学习、使用、发展的大量事实材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网上进行针锋相对的批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藏语文和编译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1.进一步做好藏语文社会用字规范工作。藏文社会用字内容多、范围广,规范工作如果做的不好,不仅直接影响我区的形象,更容易授人以柄。对此问题,区党委领导同志曾作过专门批示。为落实好领导批示精神,我们先后对拉萨、日喀则、昌都、林芝、山南、那曲等六个地区近30个县和重点旅游景点开展了检查调研。到去年9月底全区共检查社会用字各类门牌、公路及主要景区标识等共36783个,已清理整顿、纠正规范3343个。通过各级藏语文工作部门的努力,全区藏文社会用字规范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2.加大新词术语藏文翻译审定力度,进一步提高藏语文规范化水平。自治区新词术语规范办全年共召开4次专家审定会,审定公布藏文新词术语542条。其中对拉萨“3.14”事件和北京奥运会等应急用新词术语114条及时进行了规范审定。与区旅游局密切配合,组织专家对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等地区重点旅游景点的740个标牌的藏文名称进行了规范审定。

3.大力开发和推广藏文应用软件,促进藏文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去年5月,工信部科技司和软件产品司联合在京举办了“藏文软件开发专项”科技成果鉴定会,对我区和信息产业部2005年确立的电子产业发展基金藏文软件开发专项成果进行了集中鉴定。Windows平台上藏文浏览器及网页制作工具等软件被鉴定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其他一些软件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由我办牵头制定的《信息技术藏文编码字符集扩充集A》被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评为“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同时,我们还下力气开展了藏文软件的推广使用工作。通过努力和多方协调,去年元月,自治区政府和信息产业部、上海市政府签署了软件产品赠送协议。由信息产业部、上海市政府共同向我区赠送3.2万套,价值1500万元的中标普华藏文办公软件,免费供我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学校使用。7月开始启动培训活动以来,在拉萨、日喀则、山南、那曲以及区直单位开展了大范围的培训。共培训人员1100多人,发放软件10000多套。去年底,红旗软件有限公司、中科院软件所免费向我区分别赠送了藏文Linux操作系统500套、藏文办公软件1000套,价值约70万元。其中一部分已赠送给自治区电教馆,在教育系统推广应用。

三、今后工作思路和打算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藏语文及编译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心和大局,努力做好服务工作,不断促进藏语文的健康、科学发展。我们认为,做好藏语文及编译工作既是弘扬民族文化、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向广大农牧民宣传党和国家的大好形势、方针政策,将党的声音完整准确传达到广大基层干部和农牧民心中的现实需求。更是与达赖集团进行反分裂斗争,彻底粉碎他们炮制的所谓“藏语的前途岌岌可危”“藏文化毁灭”等谎言,不给分裂分子造谣惑众、混淆视听以可乘之机,掌握斗争主动权的实际需要。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真正达到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的,努力发挥藏语文和翻译工作的特殊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为我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应用的贡献。

二是继续推进藏语文在我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学习、使用和发展的步伐。

三是进一步推进藏语文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工作。抓住拉萨市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契机,以社会用字为重点,推动藏语文社会用字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大新词术语审定工作力度,并及时向社会发布、推广使用。着手开展《藏语标准语语音系统研究》工作。继续做好藏文软件推广工作,不断提高藏语文信息化水平。

四是进一步争取藏语文援藏工作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援藏工作已在有关部委、兄弟省市语委及相关企业的无私援助下,取得了一定成效。去年年底,教育部又正式确定,由国家汉办、语用所和语文出版社三家直属单位对口支援我局,具体援助事宜正在协商落实之中。此外,我们还与国内新一代藏文软件研发单位进行了协调,准备采取信息援藏、以旧换新、政府集中采购等多种形式,将更多的藏文软件推广应用到我区的各行各业之中。目前部分藏文软件企业已与我们达成了免费提供其产品的意向。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的无私援助下,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我们事业的每一步进展,无不凝结着你们给予的关心和支持。对于一贯无私援助我们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谨代表我区藏语文及编译战线的全体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再过几日即是藏历新年,在这里送上我们节日的祝福: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幸福安康、吉祥如意,扎西德勒。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9: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做好甘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甘肃省民委副主任
刘青兰




甘肃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在国家民委和国家教育部语信司、语应司的指导帮助下,在全省各级民族语文工作部门和民族语文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民族语文工作和民族语文规范化标准化及信息化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我省少数民族概况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地区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0%。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24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3%。有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7个自治县、35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9.3%

甘肃世居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依次为:回族、藏族、东乡族、土族、满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撒拉族和哈萨克等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是甘肃省独有民族。

甘肃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字共用的省份。在世居的10个民族中,除回、满两个民族通用汉语外,其它8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不但有自己的语言还有文字。全省使用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字的有98万多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41%。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语种多、文种多、使用人口多、地域分布广是甘肃省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特点。

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民族语文工作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30年,是民族地区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是民族语文繁荣发展的30年。民族语文机构和民族语文工作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民族语文翻译、民族语文教学,民族语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使民族语文事业得到了实惠。发展成果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语文工作机构和队伍不断壮大

全省现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翻译工作编制的专门机构省级1个;地(州)级1个;县级6个;县级兼职能的12个,干部数为近200余人。还有省级事业单位、院校、新闻、广播影视、图书、出版、翻译及各类研究部门30多个,民族语文工作者近千人。

(二)全面贯彻党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民族地区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和民族语文政策,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提供了有利保障。全省甘南州,天祝、肃北、阿克塞等县在人代会、政协会及大型会议和各项活动中,都使用了民汉两种文字,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语文工作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调整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全面进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依法开展民族语文工作,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权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二是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两个方面权利,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相继出台了《甘南州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天祝县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肃北蒙古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阿克塞哈萨克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切实保障了各民族学习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也提升了依法行政的能力。改革开放30年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不仅体现了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团结合作,为各种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为调整语言文字之间的功能互补关系,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也为开展民族语文工作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依据。

(四)民族语文广播影视及翻译出版事业全面发展


目前,全省民族地区有民族语言广播电台4座,如甘南藏族自治州,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全省民族地区310个乡镇中264个建有广播转播站,并安装了农村有线广播,初步形成了有线、无线、调频相结合的广播网络。



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综合覆盖率为50.3%。甘南藏族自治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语言的广播,全天节目播出时间均在5小时以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电影译配中心每年译配近百部电影、300余部电视剧。《甘南报》藏文版从1953年创刊至今,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仍在继续坚持办好藏文报。甘南藏文报已成为藏族群众最受欢迎的民族语文报纸之一。



省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36种,60多万册的民族文字书籍。近年来,有近80种在全国和省上获奖。闻名中外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仅藏汉两种文本出版数居全国前列。

(五)双语教育稳定发展

甘肃省实行双语教学的12个民族县(市)中,有双语中小学306所,在校学生3万多人。其中完全中学29所,在校学生5000多人。寄宿制中学10所,在校学生2000多人。完全小学277所,在校学生1万多人。寄宿制小学116所,在校学生8000多人。还有4所中专和2所高校开设了民族语文课或用民族语文授课专业班,在校学生1000多人。



甘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在实践中总结和探索出已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三条路子──坚持双语教学,办好寄宿制学校,发动民族宗教界人士办教育。

双语教学在规范形成的“两个为主”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根据民族聚居区双语教学的特点,有的地区还开展了民、汉、英“三语”教学。同时,聘请宗教界爱国人士担任民族中小学名誉校长,发挥他们在动员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捐资助学、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民族语文信息化建设和远程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甘肃省自2000年开始,率先将天祝藏族自治县作为“民族地区远程教育示范县”进行扶持和建立试点项目。省上利用现有的国家传输、资源、管理三个远程平台,试用光盘播放点;村完全小学用卫星教学收视点(小型接收机);乡完全中学建计算机网络教室,使用投影机教学等三种模式,逐步在开展远程教育的同时,制作配套的双语课件教材,受到了少数民族群众欢迎。

“九五”以来,国家和省上在我省民族地区先后实施了“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教育部李嘉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工程项目”、“二期义教信息技术教育工程项目”、“教育部多媒体教育项目”、“中欧甘肃基础教育教师学习资源中心项目”、“甘肃省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和“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等项目,使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现代远程教育 “三种模式”在 14 个市州整体推进,覆盖了77个县,全省区域联片覆盖面达到93.65%,项目学校达到15528所,使农村中小学联片覆盖面达到86.08%,全省约有340万农村中小学生受益,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公正奠定了基础。

我省的蒙古族、哈萨克族人口较少,发展民族语文信息主要是依靠八省区蒙古语文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和两省区哈萨克语文协作工作领导小组的帮助和支持。目前,蒙古族主要使用的民文软件有:蒙古文信息处理国家标准《CB8045-87信息处理交换蒙古文七位和八位编码图形字符集》、《蒙文编码方案》和《蒙古文拉丁文转写方案》。哈萨克族主要使用的民文软件有:《哈萨克语正法词典》、《哈汉词典》、《哈萨克语详解词典》等。

三、甘肃人口较少民族语言的抢救保护现状

我省东乡、保安、裕固、撒拉等少数民族属于无文字的民族。目前这些民族由于没有文字加上使用人数微小,或本民族人口少,或人口不少但不学习本民族语言而出现传承断层的现象比较严重,使得民族语言处于濒危状态。由于没有相应的文字,仅仅保留在山歌、传说等口头语言形式中,仅靠传承不稳定地口耳相传方式,随着掌握这些语言的老人的年龄增长,濒危民族语言难以维系。我们认为保护这些民族的语言就是保护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

近年来,我们在抢救保护我省特有的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民族语言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得到了国家民委和国家教育部的肯定。

(一)东乡族语言的抢救与保护

我国现有东乡族人口51.3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04%。东乡族是甘肃独有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我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北部的东乡族自治县最为集中,有22万多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8%。在国内,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5万多东乡族迁徙居住,其他散居于祖国各地。

为传承和保护东乡语,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种措施加以保护。其中用东乡语辅助教学就是探索中的一种方式。东乡族“双语”教学就是借助东乡语母语学习汉语,也可以称为过渡性双语教学。就是帮助初入学儿童从单一的母语环境中走出来,能听懂汉语,会讲汉语,到三年级时能无阻碍接受汉语教学。2002年8月至2005年7月,东乡族自治县在那勒寺小学进行了借助东乡语学习汉语文的双语教学实验。2003年8月至2006年7月,在那勒寺小学进行了第二轮实验,取得了显著效果,探索出一条有效提高东乡族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新路子。2007年2月,扩大在坪庄、和岘、阳洼、韩则岭四所小学各招了1个实验班进行第三轮实验。

由东乡族本民族的学者们积极努力和有益探索的《东乡语汉语词典》问世,这是第一部东乡民族语言词典,它以汉语译意解释东乡语原意,用汉语拼音给东乡语词汇注音。旨在辅助东乡族中不通晓或稍通晓汉语的儿童和青少年借助本民族语言学好汉语。解决了东乡族使用汉语文教学的问题。为发展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裕固族语言的抢救与保护

裕固族是全国22个人口10万以下的少小民族之一,也是甘肃省独有民族之一。总人口约为1.28万人,其中在肃南县聚居的有1万余人,另外1200余人聚居于酒泉市肃州区黄泥堡乡,其余1000余人散居于全国各地。


2001
年5月裕固族词典编纂工作正式被列入文化部和国家民委的重点项目。2005年9月,“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抢救与保护工程项目试点·裕固族语言调查培训班,裕固族语言调查暨词典编纂工作正式启动。2004年5月以来,先后共搜集整理词汇9500余条,民歌80多首,民间故事60余篇(段),史诗10余篇(段),历史文化资料70余篇(段),谚语1000余条,谜语700余条,为编纂词典积累了珍贵的资料。



2007
年8月,裕固族文化网站《尧熬尔》网站完成筹建并将正式开通。《尧熬尔》网站和《尧熬尔文化》杂志作为向国内外研究和宣传裕固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将发挥其独特作用。

(三)保安族语言的抢救与保护

我国现有保安族人口1.65万人,属少小民族之一,也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州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省内有1.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06%。

2007年,国家教育部语信司批准了《东乡语保安语研究与应用》课题,旨在通过进行语言词条的搜集、整理,而后出版《保安语汉语对照词典》以完整抢救、保护保安族语言。

四、2008年主要工作和2009年工作思路

过去的2008年甘肃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始终坚持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等基本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完成对1州3县民族语文工作的大调研。通过调研对全省民族语文翻译、双语教学、民族语文的立法建设、机构设置情况、民族语文工作者队伍建设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解决这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问题提供了依据。二是完成《东乡语保安语研究与应用》课题结项工作。邀请了兰州大学、省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等省内院校专家学者对此课题进行了全面鉴定,在此基础上,就今后两个民族的语言保护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三是全面启动《甘肃少数民族语文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与对策》课题任务。对涉及课题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摸底和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召开了相关州市县工作会议,布置了具体任务,组成了分项目调研组,制订了详尽的实施方案,为保证课题顺利完成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四是指导帮助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实施细则)》年内出台,为制订全省民族语文工作条例打好坚实基础。

2009年,我省民族语文工作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困难与挑战并存。针对全省民族语文工作现状,今年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召开全省民族语文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经验,表彰改革开放以来有突出贡献的民族语文工作者。二是举办全省民族语文工作者培训班。三是调整改选甘肃省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协会,加强对民族语文翻译协会的领导。四是完成好课题调研报告任务,积极开展全省民族语文工作大调研。五是向国家民委、国家教育部申请课题延伸申报工作。六是协助配合好国家的民族语文立法大调研工作。七是积极协助做好蒙古语文八协,藏语文五协,哈语文两协的各项工作。

总结回顾近年来甘肃少数民族语文工作,我们深切感受到在党的民族政策阳光照耀下,少数民族学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保障;国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的抢救、保护濒危语言文字工作成效显著;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实践证明,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等基本政策,是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尤其是经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学习,我们认为,新时期民族语言文字还需要重视和解决以下五个问题:一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问题的基本观点,以明确理论指导思想。二是把握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明确语言发展的基本趋势。三是准确判断语言现状,增强现实针对性,以协调社会语言关系。四是提高认识,以正确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五是解决途径和方法,以明确使用、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理念。这些是处理民族关系当中需要解决好的五个方面。

在民族关系中语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科学把握、悉心解决,努力提高对民族语文工作的战略意义的认识,为真正落实“两个共同”的主题、构建和谐发展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社会生活而不懈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9: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2009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青海省民委副主任
司法臣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6.3%,建有5个藏族自治州和1个蒙古族藏族自治州、7个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面积达全省总面积98%,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民族区域自治面积最大的省。

在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外,藏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都有本民族语言,民族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农牧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社会文化功能。其中土族和撒拉族是我省独有少数民族,并建有本民族自治县,土语和撒拉语也同时属于使用人数较少的濒危语言。另外,青海还保存着只有一个或若干个村落使用、以语言混合为主要特征的五屯话、康家话、同仁保安话等孤岛语言,是当前濒危程度最高的语言。

一、2008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青海省历来高度重视民族语文工作,把确保民族语文学习使用发展作为保证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重要方面,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相关方针、政策,尤其6个自治州相继修订完善《民族语文工作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有的地方还出台藏文社会用字管理办法,不断加强少数民族社会用文管理规范工作,帮助自治地方加大干部和专业人才学习当地民族语文的力度,推动民族语文教育、报刊杂志、广播影视、图书出版、教材编译、古籍整理、学术研究等事业长足发展,成效较为明显。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民委、国家语委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省民委、省民语委以服务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践行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和信息化,及时完成了科研、调研和公文翻译任务,努力做好民族语文工作。主要包括:

1重点搞好藏语新词术语的翻译、统一、规范工作。

立足社会快速发展、新词术语不断涌现的实际,解放思想,创新思路,采取“分散搞科研,集中确定成果”的办法,随时收集政治、经济、科技、社会领域使用率比较高的新词术语,不断加大藏语新词术语审定力度,年内审定发布《藏语新词术语公报》6期共300多个词条,并主动与西藏自治区藏语委发布的藏文新词相衔接,传播先进科学文化,引导藏族群众学习科学知识,更好地为我省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为提高藏语新词术语的统一性、时效性、准确性,组建了由翻译和新闻媒体单位组成的轮值协调小组,制定《翻译、统一、规范藏语新词术语轮值制度实施办法》,实施轮值制度的运行机制,及时集中力量解决时效性较强且难以确定的新词术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到目前为止,省民语委已审定发布公报30期、新词术语2000多条,编印新词术语汇编3000多册,提高了使用率,扩大了受众面,得到了藏族干部群众的好评。

2.完成科研和调研任务。

一是承担完成土语、撒拉语抢救保护项目。实施《土族语言文字的应用与保护》和《撒拉族语的保护和抢救》项目,现已经结项,在对搜集、整理土语、撒拉语词汇及部分口头文学作品,抢救和保护民族语言文化遗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积极参与藏语标准工作方面的全国性重点项目。受全国藏语术标委委托,承担完成了藏语术语工作方面两项国家标准的起草编译工作,组织专家审定修改了藏语术语工作方面7个国家标准项目草案,提高藏语术语工作理论和应用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净化现代藏语语言环境,促进藏语术语工作适应时代进步三是完成教育部下达的规范化信息化调研任务。在深入调研、广泛讨论、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报送了2万多字的《青海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信息化调研报告》。四是开展散杂居地区藏语文情况调研。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作为委党组领题的重点调研之一,在西宁、海东的散杂居地区普遍开展了语言生活和双语教育为主的调研,形成《青海东部藏区语言生活及双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五是启动民族地区地名抢救和整理工作。采取立项资助、委托地方、专家参与的形式,开展民族地区地名文化搜集、整理工作,为民族地区规范地名统一汉译、使用等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海南地名文化释义》搜集、翻译任务已经完成,经论证后进一步修订出版。

3.做好公文翻译和少数民族文字社会使用规范工作。

努力加大公文翻译力度,及时完成应急公文翻译、政策法规翻译等多项其他任务,全力服务中心工作,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中央、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文件,维护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群众利益,促进新农村新牧区的和谐发展。完成了市面用语审定翻译,翻译、规范了西宁市和各自治州、县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服务行业的各类牌匾、公章等8000多个,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

4.加大汉族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交流,增进民族团结。

本着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服务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语言文化交流了解的原则,结合我省实际,搜集、编译、审定出版了汉藏对照《藏族民间警句·俗语·谚语集锦》(3300条)、《机关企事业单位名称》(12000条)和《藏语人名音译》(姓氏800条,姓名5200条)等。省民委筛选重点资助项目,启动了《汉文典籍名言警句藏译大辞典》与《藏文典籍名言警句大辞典》(藏汉对照)编纂工程。这些互译项目的实施,对挖掘推广民族文化,促进藏汉民族语言文化交流、民族团结与和睦,营造和谐的语言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组织编印《青海民族语文工作》,搜集汇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回顾民族语文工作历程,总结以往政策和工作经验。

5努力推进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工作。

一是协调青海师范大学全力实施“藏语语料库切分标注规范及其辅助工具研究”,研制藏文词类分类体系和藏语语料库词类标记集,形成《信息处理用藏语词类标记规范》,建立藏语语料库自动分词标注系统,完成了基于藏语料库的文本切分词典,并对100万字藏语语料进行了切分和标注。二是不断加大民族文字网站建设,尤其是作除西藏以外最大的藏族聚居区,今年在扩大和改进“中国藏族网通”、“藏文网”、“中国藏族教育网”、“青海科普网”、“青海藏语广播网”、“中国藏族网”等媒体、学校和事业单位网站基础上,省政府门户网站、果洛藏族自治州政府门户网站以及海南州藏语委“青海湖网站”分别开通了藏文门户网站,使藏文网络建设在行政领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对于维护我省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发展,构建和谐青海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青海的民族语文工作虽然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对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不深不细,前瞻性研究不够,尤其基层民族语文工作部门及干部专业水准参差不齐,工作发展不平衡;民族语文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尤其藏区和其他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语文工作部门发挥管理、协调、服务职能相当有限;对民族语文使用等督促检查不够,对各有关单位采纳、使用新词术语缺乏监督和奖惩机制,新词术语使用推广不足;跨省区的民族语文写作机制运行不畅,藏、蒙等语言文字工作社会效率不显著;民族地区城镇化速度加快,但城镇民族语文工作相对滞后,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农民工、流动人口基本权益难以保障,等等。

与此同时,我省的民族语文工作尤其是藏语文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去年,达赖集团公布《为全体藏人获得真正自治的备忘录》,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藏语文的地位和使用。达赖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以这样的方式来攻击我们的藏区政策、民族语文政策及其实际效应,宣扬藏族宗教、语言和文化消灭论,对藏区政策和我们的工作造成了很坏的国际影响。而在另一方面,在藏区维稳工作中,我们看到一些地区缺乏既懂双语、又有较高政策水平的干部,甚至一些本民族干部也不能完整地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效果在一些地方不尽人如意。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政治性很强,是否能够做好,直接关乎着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语言政策,直接关系着民族地区社会文化问题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声誉。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民族语文工作,如何发挥在民族语文工作在服务中心、维护大局中的应有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三、今后思路和工作设想

2009年和今后一段时期青海省民族语文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立足省情,珍爱语言资源,贴近群众,服务社会,以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为主线,以监查落实各项民族语文政策为重点,以抢救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为切入点,积极向社会相关领域拓展民族语文工作,进一步保证各民族语言文字共存和谐稳步发展。

根据以上思路,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是开好一次会议。我省已经多年没有召开民族语文工作会议,对民族语文工作的一些变化、趋势和需求等掌握不够。尤其是达赖集团将语言文字作为谈判的筹码之一,对我省藏语文工作提出了挑战。为此,我们拟于今年下半年召开全省第四次民族语文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我省民族语文工作情况,表彰奖励民族语文工作战线上涌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研究讨论新时期民族语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安排部署今后的工作。一是投入精力,针对当前社会语言观念多元化,语言生活复杂化,语言文字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我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濒危语言、母语教育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和研究我省民族语言文字的社会生活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科学的研究和定型定量的分析,为会议提供最新资料和决策依据;二是把会议筹备同督促检查当地民族语文工作条例相结合,推动各地进一步落实民族语文政策,确保民族语文在教育、司法、行政、服务行业等重点领域和窗口单位的使用;三是把召开会议作为宣传和贯彻落实民族语文政策的一次机遇,提倡多元文化和多语种教育,广泛宣传保护语言资源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环境。

其次是继续以媒体为重点,推进藏语术语标准化规范化。作为一个民族大省尤其是除西藏自治区以外最大的藏区,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重视藏语文工作,拓展工作领域,加强部门合作,不断巩固和完善已建立的轮值制度等有效的科研工作体制机制,突出做好藏语文新词术语的搜集、翻译、审定和发布工作,牢固工作基础,并开展新词术语规范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切实推进藏语文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重视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提高审定发布的新词术语的社会使用率和认同度。研究制定《藏语新词术语审定工作细则》,规范审定工作流程,引进新词术语审读和达标机制,努力提高审定发布工作的及时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继续实施藏语术语规范标准建设项目,促进现代藏语健康发展。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本着“重在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实效”的原则,定期不定期对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行业、教育系统、司法系统、党政部门等民族语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重点规范媒体新词使用和公共场所市面用字,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高相关部门民族语文工作者和编译人员自身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第三是以城镇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营造和谐语言文字环境。对民族语言文字市面用语及商品广告为主,对城镇服务行业和商业领域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查找不足,纠正错误,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规范意识,尊重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督促检查、清理整顿等多种有效措施,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用字的进一步规范化,提倡面向大众的服务行业和城镇市场等规范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净化语言环境,服务各族群众。在开展海南地名文化抢救和规范工作的基础上,立项实施民族地区地名的搜集、统一翻译,尤其重点搜集、审定重点旅游名胜区地名,以保护和开发地名历史文化,推进民族地区服务特色旅游业发展和民族语地名的规范使用。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时代作用和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重要作用,以网络媒体为途径,增强信息意识,积极推介青海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成就,展示人文青海,为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发展建设提供支撑。

第四是发挥协调、监督、管理的职能作用,切实推动民族语文工作健康发展。努力推动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尤其指导民族自治地方及其民族语文工作部门,根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规定,把做好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提高到政治的高度、提高到维护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利益的高度给予重视和加强,帮助和指导民族地区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行业学习掌握当地民族语言文字,编写提供成人学习教材和汉藏对照简易读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用民族语文工作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各族群众。重点推动藏语文在学校教育、新闻出版、文化宣传、大型节会等领域广泛使用,维护国际形象,扩大对常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宣传,展示我党执政水平,为维护祖国统一贡献力量。争取将城市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纳入由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开展的城市民族工作,对城市少数民族语文学习、使用和变化情况进行调研,制定相应的办法,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促进城镇民族语文工作健康发展。协调落实中央有关政策,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的扶持力度。协调做好全国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八省区蒙古语文协作等工作。在土族、撒拉族语言保护项目基础上,争取继续立项系统抢救、搜集、记录、整理濒危语言资料,充实土语语料库、撒拉语语料库。同时,针对有语言文字、有语言无文字等不同民族语言使用情况,面向民族自治县、民族乡和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编写乡土语言教材,保证各民族语文学习使用权利。

第五是把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力抓手,增进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融合。随着社会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认同成为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基础。文化认同也是政治认同的基础,没有文化认同的政治认同是短暂的、不稳定的。要加大资助力度,完成《汉文典籍名言警句藏译大辞典》与《藏文典籍名言警句大辞典》(藏汉对照)编纂工程,力争启动《现代汉语词典》汉藏双语版编译出版项目,强化藏族学生、僧尼和群众对汉语言文化的认同和了解,提高汉语能力,缩小文化差异,促进民族团结。编写针对民族地区干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常识读本,鼓励和倡导民族地区各级干部学习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促进对当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群众心理的了解,增进各民族的和谐。

第六是不断建立健全民族语文工作机构,提高民族语文工作干部队伍整体水平。借鉴推广普通话的成功经验,针对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使用差异,在提高现有民族语文管理人员队伍整体水平的同时,建立民族语文法制辅导员等社会职责不同的民族语文工作队伍,逐步形成“行政推动、部门协调、专家支持、社会参与”的民族语文工作格局。开展民族语文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水平和战斗力。

最后,殷切希望国家语委在职能和业务范围内给予我们更多的指导、支持、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9: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构建多语和谐的新疆语言生活

——关于2009年新疆语言文字工作的思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语委副主任
张树山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现将2008年新疆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关情况和2009年工作思路简要回报介绍如下:

一、相关情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祖国最西部,是丝绸之路的一颗明珠,亚欧大陆的一片腹地,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蒙古等八个国家接壤。面积166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有47个民族成分,截至2007年,总人口2095.1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271.27万人,占全疆总人口的60.68%。其中维吾尔族965.07万人,占总人口的46.06%;哈萨克族148.39万人,占8%;回族94.30万人,占4.5%;蒙古族17.71万人,占0.85%;柯尔克孜族18.19万人,占0.87%;锡伯族4.20万,占0.20%。2008年,全疆生产总值达41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14亿元,粮食总产量为1002万吨,规模企业增加值为17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88元。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字的地区,也是东西方语言文字的交汇之地,世界六大语系中的三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的语言汇集在这里。从汉代以来,有30多种语言和近20多种文字曾在这里留下了使用的痕迹。时至今日,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六种语言文字和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俄罗斯等多种语言在天山南北被广泛使用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全区语言文字工作的职能部门。目前,干部职工的总数为114人,由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塔尔、俄罗斯、乌孜别克、回族、满族等11个民族组成。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要求,我们主要规范、管理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等6种语言文字。

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字,语言异声、文字异形、文化多元的特点,决定了新疆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地位。做好新疆语言文字工作,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语言文字政策,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新疆和促进新疆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后,就设立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机构。邓力群、王震、赛福鼎·艾则孜、司马义·艾买提等自治区领导先后兼任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领导。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都视察过新疆,对做好新疆语言文字工作作过一系列指示。江泽民提出:“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语言的作用十分重要。语言不通,就不能交流。”

二、2008年完成的工作

在自治区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下,在国家语委的帮助指导下,经过各族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2008年新疆语言文字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新疆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坚定发展思路,认真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民语委新一届党组在充分调查,广泛论证,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新疆语言文字工作发展的基本思路,这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新疆语言文字工作,把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放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思考;放在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建设和谐新疆的大局中去把握;放在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工作中去管理;放在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任务中去推进。认真抓好“双语”学习,抓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适应自治区整体发展要求,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全面进步。

2008年,我们认真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多种活动广为宣传,提高了人们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深入调研,掌握基层工作情况。委领导带队深入南北疆,以及部分高校、企事业单位的语言文字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全面督察各地贯彻执行国家及自治区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情况;对地州市县开展“双语”学习,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民族语文翻译,城市语言文字评估,推广普通话和少数民族现代文学语言以及语言文字示范校建设等工作进行了细致调研和指导。通过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工作报告,为自治区党委、政府提供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决策依据。

(三)促进语言文字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为理顺依法管理语言文字的体制机制,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文化厅、教育厅、民宗委、工商局、广电局等部门加强工作联系,密切配合,相继联合下发《关于加强自治区商业领域社会用字及少数民族翻译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在自治区各系统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意见》、《关于在自治区文化系统开展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的通知》,制定自治区精神文明考核体系中语言文字工作具体考核内容。推进全疆商业领域社会用字、普通话水平测试、民族语文翻译等工作深入开展。

(四)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双语”学习工作。研究制定《深入推进全疆基层干部和农牧民开展“双语”学习的实施意见》,编制总体规划,以全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乡镇机关、站所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群众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分类指导、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使全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乡镇干部具备基本的“双语”能力,农牧民群众基本达到交流沟通的目标。

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编纂完成《双语学习语音会话读本》。党组领导和民语委专家赴喀什,现场指导自治区地税系统汉语学习培训工作,以我区地税系统“双语”学习工作为示范,推动全疆双语学习的深入。

(五)深入开展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整体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坚持重在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实效的原则,本着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规范,以评促发展的要求,认真抓好二、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自治区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团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帕尔哈提·贾拉勒同志的带领下,一行14人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通知》要求,完成对博乐市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由党组领导带队,加强对吐鲁番市、沙湾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二、三类城市评估工作的督促、指导;审订《伊犁州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

截至目前,全疆一类城市——乌鲁木齐、二类城市——阿克苏、克拉玛依、库尔勒、哈密、伊犁、阿勒泰、塔城、博尔塔拉等地州市通过了国家语委和自治区的评估。

组织开展第1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我们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教育厅等八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第十一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通知》;与新疆电视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疆教育电视台共同做好宣传工作,在黄金时段播放语言文字公益广告;组织“我与汉语拼音”征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六)积极推广普通话和少数民族现代文学语言。举办2期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班,培训人数160余人;全年测试人数总计32000人。开展少数民族语文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对190多名翻译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举办正字正音培训班,培训测试员92名。对全疆10000余名学生、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进行了少数民族现代文学语言正字正音培训。

(七)全力推进《维吾尔、哈萨克语言文字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工程》项目建设工作。2008年,我们多次与自治区发改委进行协商沟通,自治区发改委以新发改高技〔2008〕701号文件上报国家发改委,申请立项。国家发改委高技司就该项目召开专题研讨会议,通过了对该项目投资3.1亿元的论证。国家发改委原则同意按照先立项后可研的步骤进行。目前自治区人民政府已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我委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和政策法规依据的编写工作,项目建设的前期筹备工作,正在抓紧落实。

(八)促进翻译工作健康发展。隆重举行新疆翻译工作者协会年会暨自治区第十八个世界翻译日纪念大会。完成2008年度自治区少数民族语文翻译职称评审工作。

(九)认真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和《语言与翻译》杂志出版发行及辞书编纂工作。召开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常用名词术语规范审定专家会议,审定公布各民族名词术语4000余条;规范公布《国务院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名称》和世界地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等方面的名词术语;完成国家课题《汉英维科技大词典》(续)的结项、《汉维大词典》审核,与高级人民法院合作项目《汉维司法大词典》的初审工作;完成《确立柯语术语的原则和方法》、《汉柯中小学教材规范化术语词典》、《柯语地名汉字音译转写规则》、《互联网应用柯尔克孜文全文转写拉丁文方案研究》、《汉英柯科技大辞典》等国家课题项目的申报工作。

完成《现代维吾尔文学语言正字正音研究》、《英汉维哈柯名词术语数据库系统》中主要模块代码编写、《汉锡平衡数据库建设》、《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锡伯族语言和锡伯族语言影像档案》的立项,以及《信息技术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编码字符集正文黑白体、库非黑白体、如克黑白体、塔里克黑白体点阵字型》20项的征求意见起草工作。开发《维吾尔文拉丁化》课题的老文字与拉丁文相互转换工具。

编写完成《汉英维科技大词典》、《哈萨克语正音正字法词典》和《中学生哈萨克语详解词典》的终审、汇总以及《维吾尔语详解辞典》的修订、增补词解释、校对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阿拉伯—维吾尔语大辞典》、《学生汉维常用词词典》、《汉哈法律词典》、《俄哈对照词典》进行审定。

认真做好五种文本的《语言与翻译》杂志编辑出版工作,共出版《语言与翻译》20期,250万字,约3.5万册。经自治区党委外宣办批准,《语言与翻译》吉尔吉斯文海外版增刊正在编辑出版中。

(十)认真做好蒙古语文工作。落实“八协”各项工作,党组领导和专家参加“八协” 小组第十四次成员会议,并在大会上做工作经验介绍,受到好评。举办“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语正字正音测试培训班”,对210多人进行培训。

(十一)开通新疆语言文字维、汉双语网站。在国家语委的关怀和山东语委的帮助下,2008年11月27日,新疆维、汉双语网站经过试运行,正式开通。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屹参加开通仪式并现场启动新疆语言文字网。

三、2009年的工作目标

2009年,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2009年度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开展全疆语言文字工作行政执法年活动。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法制建设,加强语言文字行政执法的宣传、检查、督导,举办全疆语言文字工作者执法培训班,提升语言文字依法行政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



2.
召开全疆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三月中旬,召开全疆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传达全国语言文字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总结交流各地工作经验。同时,完成翻译协会和名词术语委员会换届工作。

3. 推进“双语”学习,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抓好全疆基层干部和农牧民“双语”学习,建立完善“双语”学习工作管理机构,下发《深入推进全疆基层干部和农牧民开展“双语”学习的实施意见》,提出具体学习目标。加强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做好全疆少数民族语文翻译职称评审工作,建立健全翻译工作机构,抓好翻译人员的培训工作,促进翻译工作健康发展。

4.做好《维吾尔、哈萨克语言文字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加强与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沟通,抓紧落实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确定建设模式、应用模式、运营模式、合作机制等项工作,推动项目尽快实施。

5.继续开展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认真抓好二、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对条件成熟的城市适时进行评估验收。举办全疆二、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员培训班,开展经验交流和学习考察。

6.继续开展普通话推广普及和普通话水平及少数民族现代文学语言水平测试工作。开展自治区文化系统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做好自治区邮政系统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的准备工作。举办自治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考核培训班和测试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开展第十二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7.抓好名词术语规范审定工作。积极开展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语名词术语规范审定工作,加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重要领域名词术语的审定、规范和公布使用。

8.做好民族语言文字科学研究工作。研究制定语言文字科研管理办法。继续对国家课题《鄂尔浑—叶尼塞文碑铭研究》进行研究,年内完成70%的任务。申报《信息技术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字母数字区键盘布局》、《信息技术维吾尔文校对规则》、《信息技术维吾尔文输入规则》等三项国家标准进行研究。继续做好对国家社会基金项目《哈萨克族民间历法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做好《现代维吾尔语详解词典》、《哈萨克语同义词词典》编撰工作。

9.做好维、汉、哈、蒙、柯五种文本《语言与翻译》杂志出版发行和新疆双语网站建设工作。充分利用这两个平台,大力宣传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规范标准,服务各族人民群众,提高社会各界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10.加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做好蒙古语文协作和蒙古语名词术语规范工作。

2009年,在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好、传达好、贯彻好这次2009年度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解放思想,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为构建多语和谐的新疆语言生活而努力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13:04 , Processed in 0.1055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