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81|回复: 0

[原创] 山路弯弯情长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31 16: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视纪录片《山路弯弯》背后的故事

作者:蔚蓝情怀
来源:作者本人发帖

-----------------------------------------------------------------------------------------

     
      2003年4月初的一天,我在盱眙采访,当地的朋友向我说起了盱眙县河桥镇尖山小学一位教师和五位学生的故事,听完故事我不禁为之一振,凭直觉我知道,这是一个不错的纪录片题材。回来向部领导汇报获准后,我于2003年4月9日第一次登上了大尖山。

      大尖山地处苏皖交界的盱眙县境内,海拔不过百米,这里偏僻闭塞,交通不便。当地人说,在河桥镇你看到赶着毛驴的,那一定是大尖山的人,因为山上不通车。当我们背着沉重的机器设备开始爬山时,春天的大尖山如画的景致和强烈的创作冲动,似乎并没有让我们感到疲乏,渐渐地,崎岖陡峭的山路和越来越沉重的设备,使得一路上的笑声慢慢稀疏了,取而代之的是如牛的喘息和沉默。我知道,我将要见到的我的采访对象--王立奇,在这样的山路上已经风雨无阻地走了15年了。陪同我上山的镇文广站和文教办的同志告诉我,山上的许多地方本没有路,许多羊肠小道都是王立奇踩出来的。我算了一下,15年,王立奇走的山路比绕地球一圈的距离还要长。是什么使得这位汉子像着了魔一样,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这座大山?我们加快了脚步,尖山小学像一座神圣的殿堂,在我们的视野里越发清晰,虽然那只是两间极普通的民房。

      7公里的山路,我们整整走了2个小时。

     初见王立奇,他正操着极不标准的普通话在给3个年级的5个学生在上课。一阵寒暄后,他憨憨地笑了笑,便又接着去上课了。这时,一位山民从家里为我们打来了热水,热情地招呼我们洗脸、喝水。喝水间,我顺便吃了药,这位山民见状忙问:“怎么了?”“胃不好。”我说。听我说完,他便匆匆地离开了。同来的镇文广站站长高习前告诉我,这位山民叫孙洪顺,以前是盱眙一位颇有影响的农民党员,他养了许多牛、羊和驴,曾是脱贫致富的典型,去年夏天,他在山下上初中的15岁的女儿,在放学回家途中,被歹徒杀害,此后,孙洪顺的妻子便疯了,孙洪顺变卖了家中能变卖的一切,四处为妻子求医问药,妻子的病情虽有好转,但家里已一贫如洗。高习前告诉我,孙洪顺的女儿就是从尖山小学毕业的,王立奇教了她六年,孩子遇害后,王立奇好多天茶饭不思。高习前的话令我震惊,我理解了尖山小学存在的意义,更理解了王立奇为大尖山上的孩子所做的一切。因为偏僻,因为贫穷,因为恶梦般的回忆,尖山上的山民越来越少了,许多人都搬到了山下,可山上的孩子离山下的镇中心小学实在是太远,而且这太远的山路又人烟稀少,王立奇守望的岂止是这所学校,他在守望着山里孩子的生命啊!

      我知道我的使命就是用镜头真实地记录我看到的一切,冷静地记录,原生态地记录。只有在拍摄的间隙,我才会与王立奇,与孩子们真诚地交流。王立奇说:“以前也有媒体的记者来采访过,他们的采访很快的,当天来当天回。山上比不得你们城里,条件艰苦些。”我说:“或许我的最大长处就是能吃苦,只要能把节目做好,吃点苦没什么。再说,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

      晚上,在村会计家吃饭,和我父母一般年纪的村会计夫妇,把春节才舍得吃的腊羊肉捧上了桌,还杀了鸡,并专程下山买了鱼、肉和酒,虽然门外飘来满院牛羊粪的气味,但那顿晚饭对我来说岂止是丰盛,金肴玉馔和它比也逊色甚远。那晚,我们都喝多了!晚饭后,孙洪顺从家里为我们搬来了床和被子,他说:“床都刷干净了,就是有点羊粪味,是因为放在羊圈里的。被子是今天刚洗的,干净,你们就受委屈了!”此后的几晚,我和王立奇就在尖山小学的教室里抵足而眠,彻夜长谈。我们成了朋友!

        第二天一大早,王立奇为我打好了洗漱用水,他却迟迟不洗脸,我好生纳闷,等我洗完,他才跑到教室前的一条水沟里洗起脸来,我走近一看,才发现浅浅的水沟里不仅有废纸等垃圾,还有牛粪等污物,在我再三追问下,他才告诉我说山上缺水,一公里外的地方才有一个人畜共用的泉眼。说不出的愧疚和感动,令我不知所措,我坚持在水沟里又洗了一次脸,王立奇见状,又憨憨地笑开了。我知道,我们的距离更近了!

        上午,我正在拍摄,孙洪顺拎着一个小塑料袋赶来了,见面就说:“听说你胃不好,这是我昨天下午在山上采的中草药炒成的茶,专门治疗胃病。”我接过这沉甸甸的茶叶,也接过了这位山民沉甸甸的心意。

        第三天夜里,山上狂风大作,暴雨如注。不知什么原因,我突然腹泻不止,在王立奇和山民们的一再劝导下,我只得于第四天上午悻悻下山。在王立奇的陪同下,我背着摄象机,拖着病体,在暴风雨中跋涉了两个多小时才下山回到镇上,此时,我们已是疲惫不堪,普通的旅行鞋由于粘上了厚厚的泥土,成了“松糕”鞋。由于身体极度虚弱,我只得带着遗憾离开大尖山,离开这些朴实的山里汉子。离开时,山里人的声音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你是咱山里人的兄弟!”。
2004年4月初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江苏电视台编辑唐琳的电话,她说纪录片《山路弯弯》在江苏台播出后,反响很大,许多观众打电话要求资助王立奇和他的学生们,南京观众打工青年赵维忠不日将来盱眙大尖山,希望我们帮助联系王立奇。得知这一情况,我十分高兴,当即表示我将随同赵维忠再上大尖山,记录下这一过程。

        尖山小学没有电话,我将电话打到孙洪顺家,请他通知王立奇我们将上山的消息,没想到孙洪顺刚听我说话,就异常高兴地说:“你是张老弟吧,我听出来了!”我感动着山里人的情真意笃!2004年4月19日,我和赵维忠在河桥镇会合。我知道,山上月薪220元的王立奇和并不富裕的孙洪顺们知道我们上山,又会忙着下山买菜,为了减少山民兄弟的麻烦,我在山下买了肉、鱼、蛋等,赵维忠则背着他为王立奇买的VCD播放机和给孩子买的学习用品。

       同样的山路,同样的季节,我和赵维忠同行。山还是那座山,只是多了许多采石场。原本并不茂盛的大尖山,更少了些许春的绿意,四处轰鸣的机器声,打破了大尖山的沉寂。山上的王立奇和孩子们的生活还一如继往吗?

      上山以后我才知道,这学期的尖山小学已改称“河桥中心小学尖山教学点”,学生也只剩四名了:六年级两名,三年级和二年级各一名。由于山上不断有人迁下山,这个教学点已经连续三年没有新入学的学生了。看来,撤消这一教学点只是时间问题,我和赵维忠为王立奇的命运担心着,毕竟他是镇聘临时代课教师。而王立奇似乎并不关注这些问题,他在沉默和苦笑后总是说:以后再说吧!当赵维忠问王立奇为什么妻子外出打工两年没有回来时,同样沉默许久的王立奇支吾了半天才说:她说…..她……工作忙!王立奇的沉默,王立奇的苦笑让我读懂了他的许多无奈和心酸,可我又真的读懂了吗?我唯一真正读懂的就是他大山般的品格:质朴、坚毅、执着和刚强!在山上拍摄期间,王立奇存有近2000元钱的黑包又在家中被盗,要知道这是他省吃俭用许多年积攒下的仅有的家底,可是,只到结束拍摄下山以后,他才告诉我们。

      我离开山顶小学时,回望这片土地,只见两座雪白的平房在大山的映衬下显得隽永而静谧,第一次拍摄时学校挂的红旗因风雨吹打早已烂了,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旗杆竖立在那里,清瘦的王立奇和四个瘦小的孩子向我招手,他们的身影与苍郁的大山浑为一体。

      5月20日,《山路弯弯(续集)》在江苏电视台播出后不久,赵维忠从南京打电话告诉我,他又去了一趟大尖山,帮王老师代了几天课,让王立奇腾出时间把耽搁了的农田种上了。

      王立奇属于大尖山,大尖山并不独为王立奇而屹立着,没有了大尖山,王立奇的命运会如何?我将时刻关注着!我相信,我的镜头中还会出现王立奇的新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7:15 , Processed in 0.1034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