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52|回复: 0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23 13: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选自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
(2002-11-18 13:53:41)

----------------------------------------------------------------------------------------------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新课题


历来的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基本上只包括语音、语法、词汇、汉字读写等语言项目。近几年来,不少人又提出语言教学应与文化结合起来,从理论上把对外汉语教学推进了一步。


但通过对教学实际的考察,我们发现,对外汉语教学还缺乏两项重要的内容——语用和篇章。也就是说,应该把语用学和篇章语言学研究成果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去。本文只涉及语用的问题。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新课题,作为开始,我们想先从外国人学汉语在语用上的失误谈起。本文所说的“语用”是属于语用学范畴的,不是语法中三个平面的语用。


语用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交叉学科。顾名思义,它研究的是语言的运用。对学习外语的人,就是要在掌握上述的语音、语法、词汇和汉字读写之外,再学会这些语言的要素是怎样在本族语人之间使用的。从教学角度看,就是要教会学习外语的人理解操该外语的本族人的语言社会文化心理习惯,并能在运用外语表达他们的思


想时,也符合操该外语的本族人的社会文化心理习惯。


语用学可分为语言-语用学和社交-语用学,这两方面对语言教学都具有实际意义。


(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


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中介语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的分析深入了,比较全面了,特别是对于偏误产生的根源的分析,达到了对比分析所没有达到的深度。


但是中介语理论对偏误的分析,基本上没有超出语言形式的范围。因此,它在解释外语学习者那些形式上正确但语用上不得体的失误的时候,却显得无能为力了。本文就准备考察学外语的外国人在语用上的失误。


学汉语的外国人在语用上的失误,也可以分为语言一语用失误和社交一语用失误两大类型。虽然二者都是语言的不得体,但前者是在使用句式和词语时由于思维方式和习惯或观察事物的角度和范围的差异等原因所造成的不得体性;后者则指在社会交往中学汉语的外国人出现的不符合我国社会习惯和文化心理的语用失误。


(三)发生语用失误的根源以及防止语用失误的办法


从中介语理论看,外国人学汉语的偏误,是指他们所说或写的汉语与中国人之间的差距。而这些差距既表现在语音、语法等语言形式方面,又表现在语用方面。后一方面是更深层的偏误。探究起偏误产生的根源,无论表现在哪方面都是共同的。母语的语用规则及母语文化的干扰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由于学生的母语语用规则和文化因素是自幼习得的,已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在他们学习汉语时这些都会与汉语发生冲突,形成干扰。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的教学还没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充分地反映汉语语用规则和文化,这片教学中的空白地使学生的母语干扰成为可能。由此看来当务之急是加强汉语语用学的研究,并把语用学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去。


中国人自己对汉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因素往往习焉不察,但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员如果也如此就会助长学生的失误,或因说不出规则对失误纠正不力。


语用失误有阶段性,初级阶段教学内容常常是“粗线条”的,但成年人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比较细微的,因此这二者之间就形成一对矛盾,这也是产生失误的一个根源。例如一个意大利学生曾给我们写信,打听她喜爱的一个文学家是不是“死”了。这里的“死”就用得不得体,应该用“是否健在”或者用“逝世”、“去世”之类的委婉词语,这不是说学生不知道在提到“死”时应使用委婉词语,因为在外语中也避免直接说“死”。可是这个学生是个初学汉语者,她只学过“死”这样一个表示“大概念”的词,而那些委婉词语还没学到,所以就出现了使用的失误。这类失误随着汉语程度的提高能够得到一定的纠正,在得体性方面逐步接近汉语的标准。


此外由于不同文化和不同语用规则引起的心理障碍也是造成失误的原因。因为这涉及一些社会文化心理,有些是非本族人难以接受的。不能接受就会造成语用失误。如上面举的道别、称呼等例子。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语用学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我们应在语用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准确地描写汉语的语用规则,进而对汉外语用规则作比较,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6 10:27 , Processed in 0.0703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