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84|回复: 0

方一新教授谈语文教学和汉语词汇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4 00: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徐川山
来源:《语言文字周报》
(2004-03-18)  

--------------------------------------------------------------------------------------------------------

(方一新教授,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记者:方教授,您对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很关心的。您和张涌泉、王云路教授最近还主编了一本《高中文言文评注直译》。请您谈一谈目前中学文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方教授:我们注意到教育部的大纲和教材在文言文教学上的比重在增加,高考中也有所体现。我们的孩子也在上高中,平时比较关心教学内容。我们发现,现在
的语文课本中对文言文的注释有一些错误和不准确的地方。一些编写者缺少汉语史研究方面的素养,没有深入地研究汉语词语古今词义的变化。教材的影响很大,如果不加以纠正,就会误导、贻害一大批学生。举例来说,《孔雀东南飞》中有一句:“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一词,课本解释为“愤恨”,其实在这里应该是“惆怅、不愉快”的意思。检查东汉到隋唐以前的文献,都是这个意思。唐以后,这个词语的意思开始变化。作为语言学者,我们有责任纠正这些错误。这也促使我们来编写这本书。

记者:您对中学教学大纲中增加文言的比重是怎么看的?在中学阶段有这个必要吗?

方教授:这个问题应该全面来看。我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些文化遗产都是通过书籍来传承的。我们要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必须阅读古书。这就要求年轻人有很好的文言基础。打好了基础,将来上大学作进一步的深造就会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一味增加文言文比重也不好,现在的青年要学的东西很多,增加文言比重会加重课业负担。毕竟我们现在日常生活已经不用文言了。用文言写作也不必提倡。如果有的学生对文言非常喜好,那就要加以引导。总之,我觉得多学一点文言没有坏处。

记者: 20世纪汉语词汇研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为汉语史学者,展望新世纪,您认为汉语词汇研究将会取得哪些进展?

方教授:20世纪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主要成就是开拓了新的领域。我们从过去的专门研究先秦两汉,走向了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研究对象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不等大雅之堂的古白话受到了重视。标志性的成果是张相的《诗词曲语词汇释》。在研究方法上也做了尝试,如蒋绍愚教授的《古汉语词汇纲要》引进了现代语义学的理论和概念来研究历史词汇,比如位移、语义场等,现在已经为很多学者采用。近十多年来,词汇研究的理论又有新的进展。可以预见,在新世纪,汉语词汇研究必将迈向新的高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6 23:39 , Processed in 0.0680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