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72|回复: 5

田壮壮最新纪录片(德拉姆.Delamu)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8 00: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中文片名:茶马古道系列—德拉姆
◆导  演:田壮壮
◆类  型:纪录
◆国  别:中国
◆出  品:2003
--------------------------------------------------------------------------------
评论:《德拉姆》-舒卷生之纯美

作者:严 优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110分钟,一部叫做《茶马古道之德拉姆》的数字高清纪录片把你留在了座位上,你微笑,你流泪,你重新体验到生命的清淡与浓烈、卑微与尊贵。你想象不出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因为当片中的每个人对着镜头向你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时,你发现,你最初的猎奇心态消失了,那些遥远的生命个体上所发生的真实故事打败了你。哦!对了,你是个高傲的都市人。

  南有茶马古道,北有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是传说里古中国商贸往来的奇迹。然而,你在田壮壮的这部纪录片中看不到怀旧与思古的幽情。镜头所指向的,是如今生存在这条怒江商道沿线的人们,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喜怒哀乐。德拉姆,藏语,意为平安仙女。在片中,一个热衷于给牲口起名的赶马人,将自家的一头骡子命名为德拉姆。《德拉姆》是关于茶马古道的现在进行时。

  没有刻意的渲染,镜头代替了你的眼睛,停在某个美得能滴出水来的地方长久不动。数字高清的魅力逐渐展现:自然的光照铺满画面,镜头中,小鸡轻轻地来去;104岁的瞎眼老奶奶,缓缓告诉你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泪水从她枯萎的眼中滑下;与兄长共妻的年轻藏族赶马人,望着篝火感激嫂子教会他男人做的事情,“心里把她当做姐姐一样尊敬”;年轻的小喇嘛,腼腆地讲起了那个让他心动的怒族烧香姑娘……还有,老婆跟别人私奔了的村长,被父亲打骂的儿童大耳朵,坐过牢的老牧师,为找不到真爱而烦恼的女代课老师……直打到你心坎上的,是他们的命运以及他们对待命运的从容态度。

  一切都沉淀下来,只有生命如此盎然地盛开。决不批判,决不说教,决不猎奇,决不煽情,决不哀怜,决不悲悯。镜头是导演的眼睛,这个眼睛如实地记录了每个人生存的尊严,这个眼睛里流露的,只有尊敬。这让我们想到山杉忠夫的纪录片名作《天葬》,苍鹰带着死者的肉体飞向蓝天,众人依依惜别那个曾经熟悉的灵魂,他的镜头在流泪,而我们,则忘情于生命最本真的纯美。

  影视人类学要求研究者对异文化采取平等宽容的态度,重视拍摄对象的反馈(确认镜头中的人是“我”),这些,并非搞人类学出身的田壮壮恰好都做到了。该片的拍摄期虽然只有32天,酝酿期却长达七八年。按照他的愿望,《德拉姆》只是长达10集的《茶马古道》系列纪录片的一个印象式的开篇。只要能筹到资金,更深和更美的生命之风景还在后头。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连打喷嚏都在读秒。幸亏还有《德拉姆》,它值得我们心甘情愿一看再看。为了这个缘故,我们忍受着豪华影院的票价走到银幕前,以真诚的阅读向导演致敬。

 
 楼主| 发表于 2004-8-8 00: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DELAMU


作者:Sunny/Snoopy @ 06-08 14:19
来源:歪酷博客

--------------------------------------------------------------------------------
第五代著名导演田壮壮重拍《小城之春》之后沉寂,直到昨天才有新作品在工作室亮相 。原来,田导这几个月“移情”纪录片,历尽危险拍摄了反映马帮生活和滇、川、藏原 住民生活的纪录片《茶马古道》。而拍摄此片,田壮壮求的不是市场和票房,而是“发 自内心”。 故事片之后拍摄纪录片的初衷源于何处?田导解答:“从1997年开始我就每年跑几趟云 南,对那儿有感情。前段时间去邂逅了考察古代‘茶马古道’的大学老师,看了他们考 察写的书,挺激动的,商量着把文字变成影像。这四五年跑了很多地方,自己也拿DV 采访、拍摄了一些人,找到投资了,片子就开机了。”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很多场面的 拍摄并不容易,田壮壮称拍摄每天都处于危险中,有一次大雨天赶路,全组的人都冻僵 了,自己的马摔在泥里爬不起来。但是,这种艰苦给大家印象最深的不是危险,而是收 获。公路马上就要通到他们拍摄的地方了,如果不保留些什么,当地马帮和原住民的传 统文化就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想来会合胃口的,又把老板的论文扔了一边,拎了包冲相辉堂。

看完后,说是田壮壮要来,一般我是没兴趣的,碰到这种导演观众交流什么的,我都会耍大牌,一走了之。但今天会放弃原来的计划一大早跑了来看记录片,就像隐隐的一种drive,大约是同样的东西促使我看完片仍坐了等田导来。片子有点迁徙的鸟给我的感觉,似乎有段音乐很像。田导很生活的一个人,就像德拉姆给我的感觉,他的神态、音调、眼神和他的记录片记录的人和他们的故事是一个味儿的,上台下台都鞠躬,很多学生问他很多问题,问题不好,也没什么人听懂回答,田导的回答…让我想起Hei.呵呵…真遗憾匆匆忙忙忘了拿上相机和mp3。网上新闻写“我这样说吧,有些人读了点书,觉得自己是个文化人,以为挺牛×,到了那里(指茶马古道上的藏区),面对那里的人,实际上你就是一傻×。”虽然田壮壮以真诚闻名,而且这番话确实没有针对具体个人,但面对几十位记者以及他们的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和采访本,这样的语言无疑有些唐突。他被记者激怒,受伤后的那种傲然与蔑视的眼神,同样也让与他争执的两位记者很受伤。

很想也那样在那些地方呆上一阵子,再不去,也许就没有机会再感受田导体悟的丙中洛了吧。螺马背得很重,赶马人和它们是怎样一种关系。

丙中洛,怒江水由西藏奔流至此,陡然打了一个弯,然后舒展进云南。这里是云南省目前的境内公路尽头,从这里进藏,一代代人在山崖上开凿的小路是惟一的途径。近千年来,骡马走在这条小路上,运送茶、盐和粮食,“茶马古道”因此得名。

delamu是田导要的“挺情绪化,稍微似是而非一点的名字”。后来发现这就是他一路上骑的那头骡子的名字。这就是机缘了。


--德拉姆

藏语里是“平安仙女”的意思。这个算是故事的由头吧,或者是噱头。至少知道《茶马古道》的人都想问“德拉姆”到底是个啥意思。

怒江上,骡子们和货物被捆在溜索上滑到对面去。江边上,赶马的小伙子背对着峡谷,头顶着高原上艳丽的白云,眨巴着眼睛慢慢说起了他的四只骡子。

其中一只叫楚木的在路上被石头砸死了,虽然后来不承认,但我们都看到当时他伤心的哭了。还剩下三只活着的,其中一只一路上在田壮壮胯下受其蹂躏,那就是德拉姆。

他说话的时候,明亮的阳光把整个画面都照得发光起来。这样的镜头在整个片子中实在是很稀罕的,大部分的时候,都阴沉着天,云层压得很低,却又不见落雨。故事里更多的人物直接是出现在夜里,周遭环境一片暗淡,说故事的人做在画面中间,昏黄的灯光照出一圈模糊的面部轮廓和一片安然的表情,然后就看着他们慢慢的、慢慢的说自己的故事。

《德拉姆》中拍到一处斜崖陡峭壮观的远景。古道就是崖底一条窄道,马帮到此都要停顿下来,瞅准无风的机会快速安静通过。风稍微大一些,或者人马造出的声响稍大,就会激起崖顶的石头滑落,将困在道上的马帮砸个人仰马翻。田壮壮很想将马帮通过这道斜崖的经过详细记录下来,但马帮不同意,原因很简单——太危险了。田壮壮很理解马帮的决定:“大家一路结伴而行,你说你在这儿停下来算什么事?”

信仰

就如同这个赶马大哥一样,片子里还出现了很多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宗教。每个人都出来讲一段自己的经历,似乎都带了点寓言色彩。然后画面一闪,换到沿着险境前行的马帮。再然后,换新的一个人,讲另外一个故事。马帮一路走着,故事一路乱七八糟的说着。

说得比较混乱,关键词却也就那一个,就是“信仰”。生活在中国宗教信仰最复杂的地方,虽然他们有各自的宗教属派,不过他们心里都潜藏着一股超越宗教的信仰,支持着他们向着前面最危险的道路走去,不担心不害怕。想到我们,因为没有信仰……

因为信仰宗教而被我党关押了几十年的老牧师,他信仰着忠实,无论是对天主教还是对他的爱人,他为此投入了一辈子的精力,他觉得很是满意。饱经坎坷的84岁傈僳族牧师在回忆他去世的妻子:“我一年只能给她写两三封信,我知道她不会嫁给别人,只要她知道我还活着,就会一直等着我,她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去世的时候正在种芋头,现在芋头已经收过两次,两年零三个月了……”

104岁的怒族老太太在絮絮叨叨她的情感史:“年轻时,曾有过3个国民党军官要来娶我,我都没有答应。嫁人以后有了孩子,结婚五年后,还有国民党军官来要我嫁他,为了躲他们,我就跑到克戈宕去了……

  我知道我不能嫁给国民党军官,军官坐轿子,我和他们不是一种人……

  我嫁给过两个人,我18岁的时候,认识了我的第一个男人,那个男人没有亲人,每天东漂西荡,这家住一天那家住一天,我很可怜他,也喜欢他,就让他进了我家的门。他人太懒,我病时他看都不看,我一气就把他赶走了。第二个男人是自己走进我家门的,他才是很有本事的人,真正的男人,从他进家后,我家从不缺油盐……“

  路上,马帮成员折巴的骡子夜晚吃草的时候失足摔死,将骡子的尸体推到怒江中水葬后,他说:“这些骡子要为主人挣钱,如果死了就没有钱挣,就要再去买,如果要买新的,又哪里有钱?我想到区上尽快买一匹,已经看上一匹比较胖的,但个子比较小。如果不尽快买骡子的话,回家以后女人和孩子都会哭的,出门的时候有四匹,回来时只有三匹大家都心焦。我们男人虽然心疼,但不会哭,女人孩子知道骡子死了会难过,会哭的,就像家里死了人一样。”——这全是实话,他抹眼泪的镜头就被摄影机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19岁的赶马男孩,他的全部信仰来自哥哥,和与哥哥共同拥有的老婆。哥哥告诉他男子汉要在外闯荡,于是他出来跑买卖,为着是赚钱回去,到城里给他两兄弟的女人买发卡买衣服。田导说那是一种很稳定的家庭,他并不想渲染什么。

美丽的藏族代课老师,信仰的是那种心灵相通、心心相惜的爱情,她愿意为了找寻爱人离开家乡到外面去。她很羞涩,也很坚定。她支着下巴在一束阳光下微笑的时候,真的很好看。
她说她和姐姐们不一样,每个姐妹对于爱情都有自己的想法,二姐那样的婚姻…她宁愿一个人过。

……

片段

一是在丙中洛的教堂里。一个教友去世了,所有人聚集在这里给他唱赞歌。肃穆的宗教音乐从这个破败的屋子里黑压压的人群中传了出去,大片大片的覆盖在山上。这个片子似乎很强调这种宗教兮兮的氛围,不过这个场景处理得最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二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趴在柜台上结结巴巴的说了很长一堆,妈妈忍受不了那里的生活,带弟弟跑了,爸爸是村长,大约是跑了老婆想自杀。孩子叫大耳朵“我喜欢自己玩,不喜欢和别人玩。我耳朵很大。”
然后用手摸摸自己可爱的大耳朵。只觉得特别有趣。--

田导说,不说信仰,起码信点什么吧。说没有太多的plan,拍到很多都是意料外的。比如片尾那一场好雾,本来算拍完了,设备都上了车,总觉不过瘾,又带设备上山转转,与这雾不期而遇。
   这才是生活。丁大妈一家待客人真的像亲人一样,虽然一张饼子她要田导20块,生活真的很难。复旦的学生们笑。田导知道这里少有人理解吧。“刚开始来这儿旅游的人很少,一两个人带着相机转来转去,我给他们指路,喊他们到家里来玩,喝喝茶。家里人多,见有客人来就更高兴,一个传一个,旅游的人就多了,公路不好我们不能赶人家走,没有床,睡在我家的草垛里,全家人都很过意不去……全家商量借钱修建了一幢大房子,要再去买些苦荞,客人们喜欢吃……”
21岁的小喇嘛是寺里的重点培养对象,他跟田导他们说他现在的女朋友,但他不会让寺里的老师失望的,他很艰难。那是一个很有趣的小喇嘛,田导他们和他混的熟了,他也喜欢和他们玩,问了他好多次,他都欲言又止,大家不问了,他然又说了“真的很喜欢她”。

有人问摄像机摆说故事的人前,那记录的东西真实吗。只记得这个问题田导也答的很妙,让我想起在东白拍的晒笋干的奶奶,出于礼貌,我是打过招呼拍的,奶奶很不自然,在她想照相就是该摆好站直看镜头的吧,你说她不自然?我终于没删掉那照片,像德拉姆这拍法,呵呵。出来,听见说“怎么不专拍马帮,110分钟很分散的主题”。主题,主题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没有现代性的遮蔽,没有掩饰。你要怎样的主题。那里有那么多少数民族,有许许多多值得渲染、猎奇的风俗,比如兄弟俩一老婆,“嫂子教我男人的事…我敬重她,就像姐姐…赚了钱,给姐姐买衣服…姐姐很漂亮,我想她更漂亮”。

“山里面的那些人,你只能仰视他们,而不能够翻越他们。你可以看到他们,跟他们交流,你喜欢他们,或者热爱他们,他们则会给你一种很平和、很平等的感觉。”田壮壮越来越感到他们那些平凡叙述的价值。“在这个地区,几乎没有人没有宗教信仰,喇嘛教、天主教、佛教……他们都非常和睦地相处,不产生矛盾。我感觉他们都透露出一种情感出来,或是一个人的,或是一个地区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信仰世界,在让他平静,让他安详,让他努力地做他自己的事情。那真是一个很过瘾的地方!”从1999年到2003年,田壮壮每年都去好几次云南,每次都呆上很长时间,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所以他决定倾听。开始只是田壮壮一个人听,后来他发现由于性别或者年龄的原因,有些被采访者无法跟他很自然地倾诉,于是他就发动大家一起听。到最后,每到一个新的村子,摄制组全部四散出动,大家根据自己的特点各自找当地人聊天。

  怒江流域是民族和宗教大融合的地区,所以剧组的“倾听”常常遇到语言和理解问题。采访84岁的老牧师阿底时,老牧师只会讲傈僳语,他的徒弟当翻译,但小牧师总传达不清楚问题;乡党委书记小张翻译能力强,却听不懂老牧师“古老”的傈僳口音。于是,交流不得不在田壮壮-小张书记-小牧师-老牧师之间传递,一个问题得折腾老半天,令剧组哭笑不得。但在这个地区,交流并不只是依靠语言。开旅店的大妈两口子是怒族,大女婿和五女婿是白族,二三四女婿分别是傈僳族、汉族和壮族,看着他们一大家子在一桌上和和美美地吃饭,剧组只能一旁琢磨“他们究竟用什么语言交流”。

体验生命的清淡与浓烈、卑微与尊贵。你想象不出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因为当片中的每个人对着镜头向你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时,你发现,你最初的猎奇心态消失了,那些遥远的生命个体上所发生的真实故事打败了你。哦!对了,你是个高傲的都市人。一切都沉淀下来,只有生命如此盎然地盛开,教人忘情于生命最本真的纯美。

海报上说田壮壮说,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就像高原的山脉一样,不卑不亢,充满了神奇般的色彩,与自然和谐地并存———“我们这些从外边来的人,只能仰视他们、欣赏他们、赞美他们———这里能够给你一种力量,一份祥和及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并不会因为你的赞美而改变自己。”

[ 本贴由 lonelyroget 于 2004-8-8  00:43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4-8-8 11: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壮壮:纪录片《德拉姆》带有美学价值

来源:http://news.15888.net/20040617/8010324278.htm
----------------------------------------------------------------------------------------------

   从云南回来之后我根本无法剪接,拍的东西我只看了一半,采访了十几个人我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排序。片子一直放了两个月,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有了感觉,试着剪了一小段并且加入了一段音乐,感觉特好。我拿去给组里的人看大家都觉得不错,这就定下了基调,后面都按照这种感觉来做,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剪接。有记者说在《德拉姆》里看不到导演的作用,其实拍摄对象的选择、气氛的把握和最终的剪接是纪录片导演重要的工作。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从来不提问,一般都是执行导演在问,我主要是掌握拍摄的气氛。比如在拍藏族老头的时候他们家特别漂亮,我觉得不好感觉不对,就要求摄影师拍烟气。很多人当时不理解,最后在剪接完成的时候再看,念经的老人有一种半人半仙的感觉。
  纪录片的种类有很多,文化类的纪录片是为了保留文献价值而组织拍摄的,还有一种完全跟拍式的。我看过一部20个小时的纪录片,是跟拍一个村庄20年,纪录了村里两代人的生活,一个乡村20年的变迁。还有一类就像《德拉姆》这样带有一定美学价值的,处于各种学术边缘的纪录片。现在我还没有能力去做一部深入反映人类学问题的纪录片,因为我没有研究过,我这种片子是比较综合的。不同类型的纪录片有不同的拍摄手法,比如人类学类型的如果要拍马帮,就会去买100匹马,去借30年前最好的行头,再去采访十几个马帮的人,把一切都恢复到与原来一模一样的状态下,把马帮的完整的生活和组织结构都完整的纪录下来。这类片子体现的是人类学价值,但对我来说没有意义,因为这里面没有情感的东西只是一个真实的再现。
  纪录片是电影的一类这是不容置疑的,当然现在的观众还是更喜欢看编出来的故事片。人们需要娱乐,娱乐有离人很近的和很远的两种,像赌博出去进来的都是真钱,这是一种最近的娱乐。最远的娱乐就是和观众没什么关系,看电影里那段故事觉得很感人,是一种移情,这一定需要和真实生活有一段距离。随着在不同社会时期人们审美的变化,这个距离也会发生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越在发达社会人们越希望看到距离远的影片,像现在的《指环王》。普通受众的生存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心理,人们希望在电影里找到一种寄托。
  有人说现在中国一年拍一百多部电影,但只有几十部能够在院线放映,这是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听一位朋友说在美国同一天就放了148部不同的电影,我听到这个数字特震动,这才是真正的电影市场。美国有一部片子在一家影院已经放了570天,票房达到了800万美金,这是多过瘾的一件事。而我们的电影总是以一种类型作为导向,像最近都是大制作的大片,其他类型的没有也不提倡。现在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个150人的放映厅和一个80人的放映厅,国家允许我引进我喜欢的电影,我肯定把它做得特别好。我一点一点地去做电影,一点一点地去带动观众。
  我是受一个日本导演的启发,这个人以前是搞图片摄影的。他的电影得了无数的奖,但永远进入不了主流院线,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但是他认为有价值的题材是一定要拍,通过坚持不懈的积累一定要完成的。后来我想我是不是应该去一些大学,票价定得很低,我去和学生们座谈,让更多的人来看。不赚钱真的没关系,拍电影就是为了让人去看,能赚点钱我就把它留起来,为下一集《茶马古道》做准备。
发表于 2004-8-8 11: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壮壮首拍纪录片 “德拉姆”曲高不怕和寡(图)

来源:新民晚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4日13:28


                                               

  第五代导演旗帜人物田壮壮的纪录片处女作《茶马古道系列之德拉姆》(以下简称《德拉姆》)已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地公映。近日,田壮壮在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围绕新作展开电影话题。

  纪录片《德拉姆》是田壮壮继《小城之春》后又一个“发自内心”的艺术作品。德拉姆,藏语意为“平安仙女”。该片长10集,110分钟,记录了田壮壮在连接滇藏的古道上进行的一次绚烂、深邃的行程。有关资料显示,茶马古道穿越横断山脉,沿“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而上到达西藏、尼泊尔、不丹、印度及西亚,联接欧洲;顺“三江”而下到达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地势高峻、路途艰险为举世之最。古道于2000余年前初成形,终年行走运输马队,驮运茶叶、盐、粮食,至今仍显现鲜活之生命迹象。去年5月,田壮壮率领摄制组跟随马帮踏上古道,一路上风餐露宿,饮江水,沐天浴,屡历惊险。拍摄历时32天,其中15天穿行在与外界全无通讯联系的高山之中。

  作为田壮壮导演的第一部纪录片作品,更作为我国第一部使用“高清”数字技术拍摄的影片,《德拉姆》被众多的电影业界人士评价为“田壮壮一贯‘艺术影片’路线的一次延续”,而片中的全部主角都是当地生活艰苦却平和安详的原住民。用6种语言交流、有15口人的大家庭;走过了三个世纪的104岁怒族老人;有着藏地赶马人传奇经历的82岁的老马锅头;拒绝了所有求婚者,想看看外面世界的藏族女教师……

  《德拉姆》的放映将循“精品艺术路线”的小规模、长档期之路。而田壮壮和他的同仁们也做好了执着理想、甘守寂寞的心理准备。
发表于 2004-8-8 11: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德拉姆》受欢迎 田壮壮称“不会”拍纪录片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新华网云南频道 ( 2004-06-09
)
---------------------------------------------------------------------------------------------------------

      没有做任何特殊的宣传,导演田壮壮的新片《德拉姆》在上海电影节上引发了“爆棚”的场面。7日,放映厅现场座无虚席,晚来的人已经没有位置。这部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近乎白描式的纪录片十分吸引观众的眼球,影片中怒族人生活中的种种幽默引起观众阵阵笑声。

    放映结束后,田壮壮在一片掌声中走到前台。尽管《德拉姆》受到欢迎,导演却在众人的的注视下显得十分“羞怯”,始终都是低着头回答观众的问题。他说:“去过云南几次,被它深深地吸引。我十分关注这个地区人们的生存方式、教育状态、宗教、地理环境等问题,想将这个地区今天的生存状态进行拍摄记录。听说自古遗留下来的茶马古道有很多地方要被修成公路,真不希望这里被现代文明同化,使这部影片成为永久的记录。”记者注意到电影中的人物都说着怒族方言,那么在拍摄过程中田壮壮是如何与他们沟通的呢?导演回答:“很简单,用眼睛。他们看着你的目光特别真诚。”有趣的是,尽管这部电影被公认为是一部纪录片,田壮壮本人却说自己没有学过纪录片的拍摄方法,这次他只不过是把这些镜头“拍完了再接上”,他也不知道这到底算不算“纪录片”。(完)
发表于 2004-8-8 11: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田壮壮的纪录片茶马古道之[德拉姆]

作者:彩虹 [rainbow551003@sohu]
来源:http://club.travel.sohu.com/
发表于07-23 11:50

---------------------------------------------------------------------------------------------------------



    《德拉姆》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平安女仙”,影片主要讲述从滇西北丙中洛,到西藏茶瓦龙的怒江流域马帮和原住民的生活状况,片中描述用6种语言交流、有15口人的大家庭,有104岁依旧吃拉面的怒江老人;和哥哥共妻的马帮商人;跑了老婆的村长;有着赶马人传奇经历的82岁的老马锅头;谈过恋爱的年轻喇嘛;拒绝了所有求婚者,想看看外面世界的藏族女教师……

      本纪录片的拍摄重点将位于云南、四川、西藏境内的横断山脉。它将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连接在一起,平均海拔为二千五百米以上,其中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梅里雪山三大山系形成三个峡谷,而且山巅终年积雪。因为南北山势,亚热带的季候风可以进入峡谷中。这里形成的独特自然气候,森林、水资源极大丰富,由亚洲的动、植物博物馆之称。在这片土地上,藏族、怒族、独龙族、纳西族、傈僳族已居住了上百年近千年。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从峡谷中流过,源头是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这个神奇的地区被人称之为“香格里--拉”。

      在我看过[布达拉宫]与[德拉姆]两部纪录片之后,个人感觉,似乎更喜欢布达拉宫这部片子。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呢?

[ 本贴由 柴禾妞 于 2004-8-8  15:54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14:10 , Processed in 0.0823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