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31|回复: 0

方言让人又爱又怕 面临生死存亡该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4 11: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http://news.qq.com   
2004年09月09日21:49      


  误解

  重庆人说的是成都话

  “你们说的不都是‘成都话’吗?”许多来渝的外地人对重庆方言一头雾水。

  不久前,中国社科院方言研究所专家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辞典》,全书共41卷,详细研究了崇明,苏州,厦门,长沙,成都等地方言,但其中就没有重庆方言。而在前不久,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许宝华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辞典》,里面也没有重庆方言。

  据介绍,由于我们自身对重庆方言研究不够,再加上许多重庆话粗俗生僻,外地人听不懂,沟通很难。所以许多外地人一直认为重庆人说的是“成都话”。

  重庆方言在汉语中的缺席,直接受到影响的应该是重庆方言剧的推广,重庆喜剧演员凌淋说:“重庆方言剧要想走向全国,很难,因为北方人听不懂重庆词汇,不了解重庆方言。”他举了一个例子,不久前热播的重庆方言版的卡通片《猫和老鼠》,有些家长认为其太粗俗,太庸俗,怕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禁止小孩看。

  危机

  重庆话缺乏研究规范

  “现在,我们对重庆方言的内部差异认识不深,渝中区的人听不懂忠县话,綦江人听不懂丰都话。”昨天,重庆工商大学教授钟唯克对记者说,重庆话目前最大的危机,是我们对重庆方言缺乏研究,整理,记录,认识和规范。

  “我们前不久申请研究《重庆方言内部差异比较研究》课题,有的官员认为现在政府应该大力推广普通话,没必要再研究方言,于是将这一课题枪毙,其实研究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西南师范大学教授方有国对记者说,由于人们对重庆话和普通话的差异认识不深,没有找到双方的异同规律,所以很多重庆人学普通话感到很难;对重庆方言的演变过程认识不深,许多用重庆方言写成的民谣,花灯戏,也没有得到及时记录和整理。

  据了解,现在研究重庆方言的,只有西南师范大学翟时雨教授、重庆工商大学钟唯克教授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但由于相互缺乏沟通,基本就没有开展学术活动,缺乏学术成果。

  呼吁

  重庆话雄起要防粗俗

  “其实,把重庆话放在全国的语言大环境下比较,有非常明显的优点。”研究重庆方言的学者说,防止粗俗化不是绝对禁止说脏话,不是将脏字全部消灭。脏话也是有价值的,可以表达特殊的思想感情,特别的修饰效果,有利于市民发泄情绪。

  喜剧演员凌淋说,重庆话的词汇特别丰富,比如表现一个杯子里没有水了,普通话只能说“没水了”,干巴巴的。而重庆话可以说,“刹割了”、“洗白了”、“夭台了”、“整完了”、“搞干了”等,非常幽默活泼,可以大大增强表现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重庆人是山里人江边客。保留好规范好我们的方言,就保留了我们的历史和民俗习惯”。方有国认为,方言是一个地区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典型代表,是研究许多文化的重要线索,因此价值很大。此外,方言对于帮助公安机关破案也很有好处。方有国说,许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可以根据其方言口音予以确定,同时还可以给许多大案要案提供破案线索。

  方有国认为,政府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不妨也可以规范重庆话,加大对重庆话的研究投入,推广文明的、具有阳刚之气的重庆词汇,比如“雄起”、“下课”等。

  几位常年研究重庆方言的学者也称,重庆话和成都话不是一个概念,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和语气,特点鲜明的重庆方言,不应该被成都话囊括。他们认为,两地的方言虽然语法差别比较小,但语音和词汇差别大。比如成都的商业比较发达,商人多,说话优雅,婉转,听起来比较软;而重庆以前是工业城市,产业工人多,所以说话粗放,刚强,豪爽。

  方有国认为,规范重庆方言,首先是市民别在公共场所说脏话,不要养成随口“带把”的坏习惯。政府官员也应该改变这样一种意识:说脏话不表明一个人豪爽,只表明一个人缺乏文明。(刘邦云实习生/杜新李彦)

  链接1

  用粗话表示亲密

  昨天,喜剧演员凌淋讲了一个故事:前两天,突然和一个分别10多年的老朋友见面,双方都很激动,那朋友于是招呼到:“哎哟,我×你个妈哟,快进来坐。”朋友用脏字表示了他的亲密。

  重庆新思维心理公司曹玲分析,许多重庆人说脏话的心理和这朋友一样,并不表示憎恨和愤怒,却用来表示亲近和融洽。之所以会这样,和重庆的产业工人比较多,总体性格豪爽大方有关。越来越多的人说脏字,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甚至改变了某些脏字的本来意思。脱口而出的“×你妈”成为语气助词,并不代表3个字本来的意思。当然,所有说话文明的市民,依然会对这3个字感到反感。

  链接2

  重庆五大方言词

  嘿:这个嘿不是语气词,而是“很”的音变形式,表示“很,非常”的意思。《重庆方言词解》解释说,重庆话“阴阳对转”将“很”读成了“嘿”,同样音变的还有,将“剪”读成“夹”(jia),将“张嘴”读成“扎”(za)嘴,将黏读成“lia”。

  啥子:什么,下川东一带叫“么里”。

  哈戳戳:傻乎乎。《重庆方言词解》认为“哈”这个词最早发源于《西游记》,第二十回孙悟空说了一句话:“老儿,某说哈话,我们出家人不走回头路。”戳戳缀在后面成为虚词。

  洗白:意思很多元,指钱花光了,事情落空了,某个人失败了,甚至是死亡了。因为含义太丰富,就很有韵味,很有幽默感。

  宝器:像活宝爱出洋相又带傻气的人。和这个词同义的还有宝筛筛,宝里宝器等。

  公认使用频率较高的重庆方言词汇还有:爬,搞定,不摆了,散了,小崽儿,假打,水垮垮,铲铲,打望等。

  方言让人又爱又怕

  重庆人,大概少有不爱重庆方言的。说起重庆方言面临生死存亡,谁心头不咯噔一下:剑啷个搞起的?

  然而,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地道重庆人,我想说:重庆方言,真的让人是又爱又怕。

  爱重庆方言,是因为从小就受着方言的熏陶,说惯了方言,听惯了方言,熟悉了方言,方言已融入了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人生。即令少小离家,到偏远煤矿求生,但几十年过去,乡音未改。

  其实,重庆方言也并非只有重庆人才喜欢。早年一次携子进京,京城的年轻妹崽们竟扭着我那八岁的儿子用重庆话说“鞋子”、“要不要得”。近邻四川的一位女记者甚至当着成都同事说:“我就喜欢重庆崽儿说话,那才是男人!”你说,有这么多人喜欢重庆方言,还忧啥子“生死存亡”嘛!咱们重庆话,阳刚、豪气、幽默、有味儿。即令社会开放,面对外来语言的冲击,那也只能让重庆方言平添现代气息。

  但笔者偏也怕重庆话。走进人多嘴杂的公共场所,灌满耳朵的是重庆特有的脏话;与人摆龙门阵,一句接一句甩来的是“X你妈”、“你X儿子”;参加层次较高的会议,也时时可听到“头面人物”嘴巴流泄的低俗“S段子”。在那样的场合听重庆话,常常让人觉着难堪、憋气。我的一位外省朋友在重庆呆了不到一天,就体悟了重庆方言的“特色”,遂问:“重庆人怎会这样?”前不久,一位年轻学子接外省来渝的亲戚,坐上的士就听的哥嘴巴不得空,一路用对讲系统展劲地与人侃S段子,亲戚不解问:这就是重庆?学子大觉丢脸,于是上书市长,市长批示敦促整治。你看,重庆方言的“特色”已经损害到重庆人的声誉,危及到直辖市的形象,这还能不令我们感到害怕?

  诚如有人所言,俗未必不好,没有“俗”就没有“雅”。但作为重庆人,我们纵有千万条理由爱自己的俗得可爱的方言,啷个也不该让脏话、S段子来腌H它。因为,让它更干净一些,顺耳一些,说不定会给你我带来更多的愉悦,给咱们重庆添加更多的亮色!(李北陵)

  自生自灭说方言

  有专家痛心疾首:重庆话被人误为“成都话”,《现代汉语方言大辞典》里没有重庆方言的辞条,《重庆方言内部差异比较研究》的课题被政府官员“枪毙”,重庆方言面临生死存亡。

  以我观之,“枪毙”课题似可不必,谁有兴趣谁弄,出不出成果尽可随它去。重庆方言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有哪个花血本扶持了?可它还是像嘉陵江一样生生不息。方言兴衰与政府责任,好像我们有的人总是搞不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方言。我们有的方言,确实很形象,很干脆,很精彩。例如:洗白,宝器,爬,铲铲,打望,它们意思多元,幽默风趣,很有韵味,不仅不会死,而且还会再生。我们担忧它作甚?我相信,民间不死,民间方言就不会死,有思想有味道的方言尤其不会死。

  我还相信,政通,人和,方言兴。你看那英语,在世界上畅通了几百年,不就靠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传播体系?语言与国运有联系。不是哪一个地方政府想学好它就学好了,说不学它就不学了。方言也有“市场”。有市场兴,无市场自然会死。

  去粗取精,顺其自然。语言,自生自灭,规律使然。(傅一河)(来源:重庆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8 12:39 , Processed in 0.0994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