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59|回复: 1

谁能帮我一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7 20: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学校要搞推广普通话的晚会
我是创作人员
现在需要闽方言和普通话的主要差别
如n l 不什么的
我先谢谢了啊
发表于 2004-11-20 23: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谁能帮我一下?之闽方言和普通话的主要差别

建议你浏览以下这篇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陈昌卫
来源:http://61.152.245.46/web-ia/web/zj_wz_s.asp?id=192
2004-1-3 18:52:20  


闽南方言区“推普”工作的思考


摘要: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方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它是全体汉族人民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也是汉族和兄弟民族之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相当大。“推普”是为了消除交际中的方言隔阂,以利于国家、民族的振兴和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发展。本文试图把闽南方言字典《汇音妙语》和现代汉语中声母、韵母、声调、词汇、语法等进行比较,运用现代汉语的知识,找出讲好普通话的规律,思考闽南方言区“推普”的困难和对策,为闽南地区“推普”工作尽一份心力。

关键词:闽南方言区  推广普通话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从事各项工作,要交际,要沟通思想,要交流信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具是语言。语言表达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跟每个成员的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关。闽南人受本身方言影响,所讲的普通话常常不合规范,这有碍于人们之间进行经济、文化、生活的交流。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全体汉族人民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也是汉族和兄弟民族之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中国历史悠久、地广人多,在历史演变中,产生了不少汉语方言,现代汉语方言是现代汉语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属于现代汉语的地方变体。它只为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不仅在社会交际方面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在自身的发展中逐步向民族共同语靠拢。然而,在全国各大方言区中,与普通话差别最大的就数福建省方言了。它纷繁复杂的程度为全国之最,其中,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相当大。方言与普通话的分歧,使方言区的人们听不懂普通话,讲不好普通话。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交际,对国家、民族的振兴,对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以适应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家制定了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政策。
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这就是“以北京方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通用法》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审议通过,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新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是: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文素质将大幅度提高,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形成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当然,推广普通话不等于废除方言,只是要求每一个汉族中国人除方言之外都能说普通话,成为方言和普通话的双语言公民。这是国家意识的抬头,现代教育的起点。
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片是闽南方言。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它分为五个次方言:1、厦门话区域:厦门、金门、同安。2、泉州话区域:泉州、晋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安溪、石狮等八个县市。3、漳州话区域:漳州、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华安、长泰、平和、南靖等十个县市。4、龙岩话区域:龙岩市、漳平县。5、大田话区域:大田县、尤溪县的一部份。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近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大力建设和闽南金三角地带的全面开放,闽南方言区的人们与外地人、外国人接触越来越频繁,如果不讲普通话或讲不好普通话,不仅妨碍人们各方面的交往,而且也会给经济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学好普通话,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标准化,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无疑是有着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要下苦功养成认真、细心、一丝不苟的态度,培养对语言的敏感,还要下苦功练好一些语言的基本功。
我生活在泉州话区域,深知推广普通话在泉州地区的难度,但,也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语言的经验和方法,可以使闽南人更好的学习普通话、学好普通话。国家语委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陈章太同志和泉州师院林华东教授对闽南“推普”工作都有深入的研究。1987年,林宝卿同志在《闽南人学习普通话手册》中系统地讲解了闽南人学习普通话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对闽南推广普通话有较高价值。以前,有一位老校工送给我一本清朝泉州人黄谦篡辑的泉州方言字典《增补汇音妙语》,从编列中可以清楚的发现闽南话的声母只有15个,称为“十五音”系统,但有五十个字母,八个或七个声调。我认真的研究之后,发现闽南话语音方面具有“声母简单、韵母复杂、声调繁多”的特点,我准备从声母、韵母、声调、词汇、语法等部分入手,把闽南方言和普通话的异同点作比较分析,以供闽南人在“推普”工作中借鉴:
一、闽南话有不少声母保留了上古汉语的特点:
(一)、闽南话没有唇齿声母f,只有h声母,普通话f声母的字,闽南话全混读为h声母。如“发(fā)展”读成“花(huā)展”,“房(fáng)子”读成“皇(huáng)子”,“公费(fèi)”读成“工会(huì)”。所以,闽南人学习普通话要特别注意f声母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的特点,f的发音是下唇向上齿靠拢或接触,中间留有窄缝,气流从缝中擦出,而不要用上齿去咬下唇。
具体的纠音对策有:
1、闽南方言文读音(读书音)是h声母,白读音(说话音)是b、p声母的字,在普通话里读f声母 。例如:
飞 肥 帆 范 分 蜂 放 富 佛
方言文读 huī huí huán huàn hūn hōng hòng hù hút
方言白读 bē buí páng bàn būn pāng bàng bù bút
普通话音 fēi féi fān fàn fēn fēng fàng fù fó
2、利用汉字声旁类推的方法,掌握一大批f声母的字,例如:
分——份、芬、粉、纷、忿、酚、吩、氛、汾、棼、玢、坋、岎、雰、分、魵(例外字:坌bèn、盆pén、扮bàn、贫pín、盼pàn、掰bāi、岔chà。)
非——匪、菲、诽、啡、悱、绯、腓、斐、扉、痱、蜚、翡、霏、鲱(例外字:悲bēi、辈bèi、裴péi、排俳徘棑猅pái、罪zuì、韭jiǔ。)
付——附、符、府、腐、苻、拊、鲋、跗、咐、驸、坿、祔、胕、蚹。
方——放、房、防、纺、芳、访、仿、坊、妨、肪、钫、彷、枋、舫、鲂、昉(例外字:祊bēng、旁膀彷páng、蚄bàng。)
夫——扶、肤、趺、蚨、麸、呋、芙、夫、妋、枎、衭、砆。
番——翻、燔、藩、蕃、、幡、噃、蹯、旙、嬏、憣、膰(例外字:潘pān、番蟠pán、播bō、皤鄱pó)。
孚——浮、孵、俘、郛、稃、蜉、桴。
(二)、普通话有zh、ch、sh和z、c、s声母,闽南话却只有z、c、s,没有zh、ch、sh声母。闽南人讲普通话,常把zh、ch、sh声母的字读成z、c、s,如把“主(zhǔ)力”读成“阻(zǔ)力”,“推迟(chí)”读成“推辞(cí)”,“诗(shī)人”读成“私(sī)人”。z、c、s是平舌音,舌尖向前和上门齿背接触,zh、ch、sh是翘舌音,舌尖不向前伸,而是翘起抵住或接近着前硬腭。练习普通话这套翘舌音,可用口型练习,嘴微开,上下齿稍离,再把舌尖拉后,对着硬腭发音。而发z、c、s,上下齿不分离,舌尖不翘,抵住或接近上齿背。发准这两组音后,再学习辨别以这两组音为声母的常用字。具体可采用闽南方言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来学习:
1、闽南方言d、t声母的字,在普通话里念塞擦音时,一般只念zh、ch声母,不可能是z、c声母(“泽、择”除外)。例如:“长(~大)、摘、张、知、直、中、重(~量)、筑、逐、传、朝(~夕)、桌、蜘、蛛、至、追、坠、掷、罩、赵、哲、珍、轴、昼、镇、篆、稚、丈”等在闽南话里都是读d声母,在普通话里却都是读zh声母,由此还可以由偏旁推断出其它字的读音;而“茶、缠、长(~短)、重(~复)、场、肠、潮、嘲、朝(~鲜)、陈、尘、沉、池、迟、驰、稠、筹、除、橱”等在闽南话里都是读d声母,在普通话里却都是读ch声母。在在闽南话里都是读t声母,在普通话里却都是读ch声母的字有“拆、钗、超、撤、趁、呈、骋、撑、笞、痴、斥、虫、宠、丑、储、搐、绌、畜、锤、槌、蛏”等字。
2、当声母zh、ch、sh与z、c、s分不清时,如果方言读z、c、s或d、t声母,韵母是齐齿呼(i韵母或i开头的韵母),在普通话里读开口呼韵母的,绝大部分读成翘舌声母zh、ch、sh。例如:
方言韵母 i ia iu In、im ing
普通话韵母 -i e ou en eng
zh 之、支、只、志、指、置、 者、遮、蔗、鹧 周、洲、州、舟、昼、咒、 真、阵、振、枕、震、斟、 正、整、睁、争、蒸、征、
ch 迟、池、耻、持、驰、侈、 车 抽、仇、丑、酬、绸、愁、 臣、尘、晨、沉、辰、琛、 成、呈、诚、称、承、乘、
sh 时、是、市、试、示、氏、 舍、社、射、赊、奢、畲、 收、受、兽、首、授、寿、 身、神、审、深、沈、婶、 胜、省、生、牲、圣、盛、
当然,泉州地区的一些地方的z、c、s与I韵母相拼的字,如“子、资、自、思、私、姿”等字就属于例外,例外的还有“紫、刺、四、字、寺、丝、森、姊”等,它们在方言里虽然读齐齿呼韵母,但普通话不读翘舌音,而读平舌音。
3、记住普通话语音结构规律也可以帮助闽南人纠正读音。普通话韵母ua、uai、uang只跟zh、ch、sh相拼,不跟z、c、s相拼。如“抓、拽、装、庄、撞、揣、踹、窗、床、闯、创、刷、耍、摔、甩、衰、蟀、双、霜、爽、孀”等。
4、利用汉字偏旁类推也是一种好办法。泉州地区有些地方除了分不清zh、ch、sh与z、c、s声母外,还会把普通话读zh、ch、sh与z、c、s声母的一部分字读成近似j、q、x。如把“执(zhí)行”读为“急(jí)行”,“资(zī)本””读为“基(jī)本”。有一个发生在闽南晋江市的真实故事就可以证明这种情况:某驻军附近的村落,军民关系很融洽,有一个酷暑的中午,路上几乎没有行人,有个去亲戚家窜门的中年妇女实在是走累了,停在路边休息。刚好有个年轻战士骑着自行车经过,妇人想搭便车回家,就站起来向解放军战士喊:“同志,我要坐(做)你的车(妻)子。”解放军战士一听,车子骑得更快了。看到他车子越骑越快,妇人急了,加大音量大喊:“你等等我啊,我要坐(做)你的车子(妻子),你不愿意吗?”解放军战士也回头大喊:“大嫂,你怎么可以做我的妻子呢?你回去吧!”原来,闽南地区晋江市的某些镇村说起普通话来就把声母“zh、ch、sh、z、c、s”和“j、p、x”相混淆,所以把“车(chē)子”读成了“妻(qī)子”,这也难怪年轻战士会像躲瘟神一样的溜之大吉了。
(三)、普通话n、l、r三个声母,闽南人说普通话时区分不清楚,一般都读成l,如把“入(rù)口”读成“路(lù)口”,“男(nán)制服”读成“蓝(lán)制服”,因此要注意发好n、l、r这三个音。N、l发音部位相近,都是舌尖前音,舌尖顶齿龈(上牙床)。L的部位比n稍后,发音方法也不同,n是鼻音,l是边音。闽南人发l音困难不大,发n时,可以先读-n韵尾,然后把-n韵尾延长,拼上a,读成na。学好na之后,再学其它n声母的字,效果较好些。发n、l时,声带都要颤动,r是翘舌音,发音时,把舌尖翘起,对着硬腭最前端,同时声带颤动。
1、利用汉字声旁类推(下面仅是举例说明):
(1)、带下面声旁的字,声母是n。如,尼、宁、奴、内;
(2)、带下面声旁的字,声母是l。如,罗、里、利、卢、仑、令、龙;
(3)、带下面声旁的字,声母是r。如,尧、壬、容、刃。
2、闽南方言中读l声母的,韵母是iu、iao、in、im、ian、iam、iong,说普通话时,如果齐齿呼介音i丢失,就变成ou、ao、en、an、ang、ong,它的声母要读r,而不读l。如:
例字 柔 扰 人 忍 染 然 绒 壤
方言音 liú liào lín lìm liàm liān lióng Liàng
普通话音 róu rǎo rén rěn rǎn rán róng rǎng
3、闽南有些读zz声母的字,普通话一般读r,不读l,如“日、然、热、弱、人、入、忍、任、染、嚷、闰、软”等。
4、闽南方言里有些读鼻化韵的字,其声母因受儿化的影响往往读为n声母,这一部分字,普通话正好读n声母。如“拿、哪、尼、泥、年、怒、耐、恼、脑、闹、妞”等字。
(四)、古非敷奉声母字口语中一部分读为p-、读书音则为h-(或x-),即所谓“轻唇归重唇”。
(五)、古知彻澄声母字,多读t-、即所谓“舌上归舌头”。
(六)、 古全浊声母并奉定从澄群字多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少数读为送气的也很一致。
(七)、古匣母部分字闽南方言口语读为k-或零声母。
(八)、古照组声母字与古精组字混读。
其实,闽南人本身也有不少关于练习读准普通话的绕口令,不妨罗列几则供参考:
石狮市有四十四只死石狮子。
和尚奔河上,河岸崩,和尚奔。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绑在扁担上。
狮子山上狮子寺,狮子寺前四狮子。四只石狮子看守狮山寺,狮山寺保卫四只石狮子。
山前有个袁远延,山后有个颜严源,两人山前来比眼,不知是袁远延的眼圆,还是颜严源的眼圆。
二、闽南方言的韵母也保留了古音中较为完整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闽南方言突出地存在着文、白异读现象,几乎文、白两读各成系统。闽南方言有丰富的鼻化韵。闽南方言中没有撮口呼韵母。如,厦门、潮州、台北等地都没有y-韵。
(一)、闽南方言没有撮口呼韵母,普通话ü、üe、üan、ün这几个撮口呼韵母,闽南人常读成ī、ie、ian、in韵母。如把“名誉(yù)”读成“名义(yì)”,“求学(xué)”读成“球鞋(xié)”,“院(yuàn)子”读成“燕(yàn)子”,“通讯(xùn)”读成“通信(xìn)”。闽南人要掌握撮口呼韵母ü、üe、üan、ün,可先从学好单元音i和ü的发音开始。i和ü都是舌面元音,舌头的位置完全相同,舌前部生起。不同的是发i时,嘴唇是扁平的,而发ü时,嘴唇是收缩拢圆的。练习时可先念i,声音不要中断,然后把嘴唇拢成圆形,就成ü音了。发准ü音再学üe、üan、ün,方法相同。
(二)、闽南人如何分清o和e,uo和ou:闽南方言有o韵而没有e、uo和ou韵,因受方言影响,闽南人讲普通话,常把e、uo、ou三个韵的字读成o韵。如,“哥哥gēgē”读成“gōgō”,“落后luòhòu”读成“lòhò”,“个头gètóu”读成“gòtó”等等。
1、o和e都是单元音,在发音时,它们的舌位相同,都是半高元音,只是唇形不同,o是圆唇的,e是不圆唇的。学发e,可先发o的音,然后逐步把嘴角向两边展开,作微笑的样子,发出的音就是e了。
2、uo和ou都是复韵母,uo是后响复合元音,口形是先合后开,由u到o,而ou是前响复合元音,口形是先开后合,由o到u。不管是uo还是ou,都应注意口形的变化,从一个元音向另一个元音滑动的过程中间,不能停顿。
3、掌握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帮助纠音:普通话o韵只和b、p、m、f声母拼合,不和其它声母相拼,而uo和e不和b、p、m、f相拼,(e只出现在“me么”,用于怎么、多么,是一个轻音节),ou韵虽然能跟b、p、m、f相拼,但字数很少(常用字只有“剖、谋、某、否”)。
4、闽南方言念o韵的字,普通话里声母是b、p、m、f的,韵母仍读o;声母是d、t、n、l、z、c、s以及g、k、h的,韵母是uo或e。例如:
普通话韵母 o uo e
普通话声母 b p m f d t n l z c s g k h g k h
方言韵母(o) 玻、播、波、坡、颇、破、摸、磨、佛、婆 多、朵、躲、拖、拓、挪、罗、左、作、错、梭、过、扩、火、祸 哥、歌、科、课、和、禾、何、河、荷、贺、

(三)、闽南人如何分清ei和ie,ei和uei:闽南方言没有ei、ie韵母,普通话这两个韵母的字,闽南人常读成单韵母ê,如“北(béi)京”读成“bêi京”,“给(gěi)你”读成“gêi你”,“姐姐(jiějie)”读成“zêzê”,“重迭(dié)”读成“重dê”等。
1、ei、ie和uei都是复韵母,它们的主要元音都是e,但实际读音有细微差别,ei和uei中的e是央e,ie的e是ê。
2、uei是ei的合口韵母,读这个韵母,闽南人常犯两个毛病,一是把中间的e轻轻滑过去,读成ui,要注意把中间的“e“音读得重一点,拉得长一点。二是把-i韵尾丢了,读成uê,如“保卫(wèi)”读成“保wê”。由于受方言影响,闽南人也常常把该读ei韵的字读成ui韵,如“打雷(léi)”读成“打luí”,“积累(lěi)读成”积(luì)等。
3、记住闽南方言ui韵母字在b、p、m、f和n、l声母条件下,普通话大多读开口呼ei韵,“沸、痱、吠、枚、霉、玫、媒、每、垒、磊、雷、蕾”等。
4、掌握uei以及iou、uen自成音节或前面有声母时,《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写成iu、ui、un,这是一种省写法。实际上iou、uei、uen的发音是随着不同的声母、声调起细微的变化的。
(四)、区分an、in、ian和ang、ing、iang的重要性:韵母an、in、 ian的尾音-n,是舌尖阻鼻音,也叫前鼻音,ang、ing、iang的尾音-ng,是舌根阻鼻音,也叫后鼻音。很多闽南人常把上述几组前后鼻音的字混读了。如“鲜(xiān) 花”误读为“香(xiāng)花”,“想(xiǎngxiàng)象”误读为“显现(xiǎnxiàn)”。所以闽南人要注意克服这种前后鼻音混读的现象。
1、记住普通话语音结构特点,内容能够帮助矫正读音。
(1)、b、p、m、d、t只与ian相拼,不与iang相拼;
(2)、d、t、n与ing相拼,不与in相拼。如,“丁、叮、盯、顶、鼎、定、锭、订、钉”都是ding的读音,“听、停、挺、厅、亭、艇、庭、廷、烃、汀、梃”都是ting的读音,“拧、凝、宁、柠、狞、泞、佞、咛、甯、聍”都是ning的读音。记住规律,便于记忆;
   2、利用汉字声旁类推,也能读准普通话。
(1)、下列声旁的字读前鼻音an(例外字写在括号内。下同。)
安、斑、般、半(胖读pán,用于心宽体胖,又读pàng,)、参(渗、糁shèn,碜chěn)、产、单(觯zhì )、孱、旦、丹、凡、番(皤、鄱pó,播、蕃bō)、反、甘(钳qián)、干(奸jiān,轩xuān,讦jié)、敢、感、含、函、旱、翰、坎、兰、阑、婪、览、曼、南(献xiàn)、难(傩nuó)冉、扇、善、山(仙、氙、籼xiān)、詹、展(碾niǎn)。
(2)下列声旁的字读前鼻音in。
宾(槟bīng榔)、禁、尽、今、斤、民(眠mián)、禽、堇。
(3)下列声旁的字读前鼻音ian。
    边、卞、便、扁、辡(瓣bàn)、颠、店、典、殿(臀tún)、间、建、戋(残cán,刬chàn,盏zhǎn,栈zhàn)、兼(赚zhuàn钱,赚zuàn人)、见(观guān,规guī,觅mì,视shì)、连、廉、丐、面、免(浼měi,晚、挽wǎn)、遣、金、千(忏chàn)、前、忝、闲、先(选xuǎn,洗、铣 xǐ)、严、彦、焉、延(诞dàn)、厌(靥yè)。
三、在声调上,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调值分别为55、35、214和51。而闽南方言基本都有八声:平、上、去、入各分阴、阳,有相当整齐的连读变调规律,闽南方言中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七个声调的地方遍布闽南方言的厦门、泉州、漳州、台北、海南、浙南等地,它们的调值分别为44、24、53、21、22、32、34。
(一)、读准普通话四声: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普通话和闽南方言在声调方面不仅类别有所不同(闽南方言调类比普通话多。八个声调如“方、访、放、福、皇、奉、凤、伏”在《增补回音妙语》中比比皆是。),而且声调的实际读音,也就是调值也不同。闽南人在讲普通话时,常常把方言的调值带到普通话来,如阴平读得不够高,阳平的起点和终点也比普通话低,上声念成低降调,只降不升,等等。因此,闽南方言区在“推普”中,应注意克服这些毛病。
(二)、纠正短促的入声字: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发展到现代汉语,其中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原先读入声调的字分别归入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然而,古入声调在闽南方言里仍然保留着。例如“激、削、鸽、磕”等,普通话读为阴平;“急、学、格、壳”等,普通话读为阳平;“给、雪、葛、渴”等,普通话读为上声;“寂、血、各、刻”等,普通话读为去声。而上述这些古入声字,在闽南方言还保留着入声的读法。入声的读音一般比较短促,于是,闽南人说普通话时,也往往把这种短促入声调的读法带进普通话里,如把“学习、及格、积极、合作”等读成短促的入声调。纠正入声字的读法,是闽南人学习普通话声调的一大难点。那么如何纠正方言入声的影响,准确掌握普通话的四声呢?
1、掌握方言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
(1)、方言声母是bb(m)、l(n)、gg(ng)和零声母,声调读同“独”、“食”那样高短促调(也叫阳入调)的,到普通话里声母为m、n、l、r和零声母的,声调应为去声。如:bb(m)-m:灭、莫、牧、密、墨、末、脉;l(n)-n:纳、诺、溺、量、虐;l(n)-l:腊、蜡、立、乐、粒、陆、鹿、律、列、裂、六、落、略;l(n)-r:热、入、日、弱、若、褥;gg(ng)-n:逆;gg(ng)-零声母的有“月、玉、业、岳、狱;零声母-零声母的有“越、悦、忆、域、跃、益”。
(2)、方言除上述(1)项声母外的其他声母,声调读同“独”、“食”那样高短促调(阳入调)的,到普通话里声调一般为阳平。如:b:拔白别,f:罚服袱,d:独敌达,h:合核活,j:绝捷局,x:学习狭,zh:直闸轴,sh:十食舌,z:杂昨贼,s:俗。
(3)、方言入声字,声调读如“竹”、“色”那样中降短促调(也叫阴入调)的,到普通话里有读阴平、阳平,也有读上声、去声,比较没有规律,但以去声、阳平为多。遇到这样的字,闽南人更要特别注意练习。
(4)、闽南方言的泉州地区普通话的阳平和上声分不清,闽南方言读上声的很少。在和《新华字典》的比较中,我发现:闽南方言念的短促的,有点象去声的,在普通话里大多读上声。如“手(shǒu)”闽南音是“qiù”,“反(fǎn)”读成“huàn”,“忍rěn”读成“lìm”,我在教学中和为老师开讲座时,这种方法很受大家的欢迎的。
(5)、归入普通话四声的古入声字在闽南方言里都读为短促的入声调,可以把它们组成词,进行练习。这里不再罗列出来了。
四、词汇方面:推广普通话,除了继续注意语音规范以外,还要注意词汇规范。因为,词汇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影响到实际交际。说话的时候,如果语音是比较标准的,但用了不少方言词语,交际起来还是会发生一定的困难。闽南方言是汉语的一种重要方言,它和普通话一样都是源于古代汉语,因此,它们的基本词汇有许多是相同的,只是在语音上有差异,如“天、地、、死、哭、笑”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词语与普通话不同。有一大批属于本方言区常见而其它方言少见的方言词。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古代的语词多,二是单音节词多。例如 “卵”(蛋)、“目”(眼睛)、“涂”(泥土)、“曝”(晒)、“拍”(打)等等,都可以从古籍中找到出处,也都是单音节词。此外, 也有一部分词借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外来语,形成了闽南方言词汇中的独特色彩,例如,“雪文”(肥皂)来自sàmún,“洞葛”(手杖)来自tòngkàt,“斟”(接吻)来自chiūm等。更值得注意的是闽南语有不少的复音词和普通话意义相当,词素相同,但组合顺序相反。闽南人说普通话时,常用方言词代替普通话词,如,把“母鸡”、“公鸡”,读成“鸡母”、“鸡公”,“拖鞋”说成 “鞋拖”,“司机”读成“机司”,“客人”读成 “人客”,“台风”读成“风台”,“堂亲”读成“亲堂”,“典故”读成“故典”,“手软”读成“软手”,“产业”读成“业产”,“便利”读成“利便”等。
五、闽南方言语法部分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动词“去”常用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结果,相当于“已经”的意思,例如“飞去了”(已经飞了),“死去了”(已经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经破了)。
(二)、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去做或要去做某件事,普通话用“去”,如“去开会”,闽南方言有时要在“去”的前面加上“来”字,构成“来去”句,如“我们来去图书馆,好吗?”,相当于普通话“我们去图书馆,好吗?”。
(三)、特殊的比较方式多用“甲-卡(较)-形容词-乙”和“甲-比-乙-卡(较)-形容词”表示。如,“伊卡(较)悬(高)我”,“晋江较大澳门”;“我比你卡肥(我比你胖)”,“姐姐唱歌无比小妹卡好听(姐姐唱歌不比妹妹好听”等。闽南方言的等式比较,常用形容词“平”的重迭来表示“一样”,如“我共伊平平悬”(我跟他一样高)、“我甲伊平平最”(我和他一样多)等。
(四)、“把”字句的表达方式。 闽南方言“把”字句的表达方式是把宾语提到最前面,后面跟一个“甲伊”(把它)即:“宾语-甲伊-动词”,闽南方言片各地普遍通行这种说法。
(五)、宾语提前的现象比较常见。 如"苹果买两斤"(买两斤苹果)的说法就很普遍。普通话“主语-动词-宾语”的句式在闽方言中常加上一个介词“共”(或“甲”),并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例如“我共汝讲”(我告诉你)。
六、闽南方言区“推普”工作的紧迫性。在农村基层,平时语言交流都是以方言为主,在与外地人的接触交流中,使用方言往往显得很不方便,浓浓的土话时常会造成误会。所以,推广普通话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发生在闽南,因为方言与普通话造成误会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有个外来的年轻女孩向一群闽南人问路,有个热心的老大爷自告奋勇的说:“小姐,我报你去。”这女孩一听大怒:“你老不死的,还想抱我去?”在场的人一阵哗然。原来啊,“我为你引路。”闽南语都说成“我报你去。”如此的语言障碍实在是与经济发达、外来人口众多的闽南地区相去甚远啊。可是,很多的闽南人都认为自己只要对外地人、对客商有礼貌,使用礼貌用语就行,说普通话有点多此一举,其实不然,在闽南经济发达地区,外来人口日益增多,有的地区已远远超过了本地人,从说普通话做起,使用文明用语,不仅是对外来人的尊重和礼貌,还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树立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形象。更重要的是,做好这项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会使客商产生了浓厚的投资热情,不仅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需要,也是振兴一方经济的需要。在闽南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以及与群众接触面较广的部门仍然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但如果只抓学校而放松社会,学校推广普通话的成果也不易巩固。学校和社会的推广普通话工作都不是孤立的,两者应该互相促进。要提高校园“推普”水平,光靠加强普通话教学还不够,还需要形成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自觉以普通话为职业语言,在校园内带头说普通话,时时处处讲普通话,并注意引导、督促学生自觉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企业主管部门应该有责任抓好做好基层乡镇企业普通话的培训工作,乡镇企业管理者应该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然而闽南有很多服装厂、制伞厂属家庭企业,管理者大多是家属,有的文化水平偏低,普通话还是说不好的,这部分人应是闽南地区“推普”的重点对象之一。
七、“推普”工作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对策。“推普”政策方面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有关部门规定的持证上岗制度作为行政措施在新一轮的“推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也会带来一个问题:目前在我国能够达到相应要求的可能还是少数。对那些达不到要求或无法胜任目前工作的人员的安置问题应该引起注意。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广电系统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但不是没有问题(郭熙)。现在,不论是厦门、泉州电视台,或者是福建有线台、东南电视台都还有闽南语新闻频道。没错,这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播放的,但也给民众一种误导,一个不认真“推普”的理由。
“推普”不意味着强制推行某种标准音,不是要全国人都说同样的话,而只是为了便于社会的沟通,为了有利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事实上,在“推普”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社会基础,在全社会不分场合、不考虑条件、无视客观规律的追求语言的一律,必然会影响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事实已经证明,不切实际地强制人怎么说不怎么说常常是适得其反,目前进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普”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正因为如此,在测试中始终要牢记住执行标准的原则性和具体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要通过测试激励被试人员努力学好普通话,千万不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恰当的掌握测试标准,处理好宽和严的关系,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在测试对象方面,对从事播音、配音、演出和语文教学工作的要严,对一般公务员等相对要宽。在测试内容方面,对发音和表达中影响语义的部分要严,对一般的所谓缺陷要宽。在标准掌握方面,对一些有把握的标准要严,对无把握的要宽。在读音错误方面,对读错从严,但对因方音或口音造成的缺陷要从宽。推广普通话自然要纠正方音,但一定要把方言区出现的系统问题同一些人读错字分别对待(郭熙)。
还有,厦门、泉州很多地区都可以接收到台湾电视,不要说综艺节目,也不要说连续剧,就是新闻也大多是纯闽南方言。就是有说普通话(台湾称“国语”),那也是台湾的闽南普通话,根本是“地瓜腔”十足。可是年轻一代太多人都刮起“台湾风”,尽学台湾国语,写繁体字(一篇文章中竟然出现不少的简体和繁体相混的情况),甚至把繁体字写错了,如把“梦”的繁体字写成了“萝”等等,给闽南地区语文教学和“推普”工作带来了太多的负面作用。目前的社会需求对给“推普”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有关部门及语言文字工作者、学校老师要因势利导,做好新一轮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参考文献:
黄  谦:《增补汇音妙语》(薰园藏板),上海书局,清朝光绪乙巳孟夏
林宝卿:《闽南人学习普通话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仅供内部使用)
庄文中、朱泳燚:《语言表达》,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
杨澜陆、周一民:《现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第9页
钱乃荣:《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第一版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版)》,1991年11月第一版,第15页
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1年9月第一版
http:// huayuqiao.org/articles/guoxi/guoxi5.htm,《新一轮“推普”:特点、问题和对策》,郭  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8 09:45 , Processed in 0.0644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