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18|回复: 0

刘丹青、徐烈炯:” 普通话与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5 17: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ling.ccnu.edu.cn/message/yyxlwx/yyxlwx.htm

“liudanqing_kaobeishihuati.doc” 普通话与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刘丹青,原载《中国语文》1998年4期

普通话与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
刘丹青、徐烈炯            


一、引言
     根据Li & Thompson (1976)提出的主语-话题类型学,汉语(官话)属于话题优先( topic-prominent)型语言。本文所讨论的汉语、尤其是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 突出反映了这类语言中话题结构的多样性、常用性和较高的语法化程度,同时也说明上海话一类吴语或许是比官话更为典型的话题优先型语言。
    在汉语这类话题优先的语言中,话题是一种高度语法化的成分,具体表现为话题结构高频,多样化,可出现于句子的多种层次而不限于句子的最大层次,属于常规的(unmarked)而非特异的(marked)句法现象,并经常使用语法化的话题标记如“提顿词”等,从而比主语的句法身分更加确定。因此,在这类语言中,话题已经不仅是语用成分,而且是一种句法成分。其中位于小句最大层次上的话题可以叫主话题(main topic),在主语和小句核心谓词之间的话题可以叫次话题(subtopic)。次话题的观念未见于一些有影响的汉语话题著作,如Li & Thompson( 1976)和Tsao(1979)等。李讷等提出汉语话题有句法地位,曹逢甫则主要从篇章的角度研究汉语话题,但他们都认为话题只能出现在句首。关于话题在汉语中的句法地位及其层次的多样性,我们将在他处详论,这里只想提醒次话题的存在,它跟本文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拷贝式话题的基本特征
    拷贝式话题结构, 指句法结构中话题(含次话题)和述题中的某个成分完全或部分同形,同形成分间在语义上也是一致的,形成一种拷贝(即复制)关系。“拷贝”是个比喻,只是说明前后两个成分相同,并不表示何为基础形式何为拷贝出来的形式。下面先以上海话为例讨论拷贝式话题的基本特征。
    从句法性质看,被拷贝的成分可以是句子的主语((1))、宾语((2) )等论元成分,也可以是非论元性的格成分((3)),最特别的是, 被拷贝的成分还经常是作为论元结构核心的谓词成分((4)(5)):
  (1) 水末水紧张,电末电紧张。
  (2) 信末我写过几封信个。‘信我是写过几封的’
(3) 我屋里末屋里要受气,外头末外头要受气。‘我在家也要受气,在外头也要受气’  
(4) 伊讲蛮会得讲个。‘他挺会说话的’  
(5) 房间大是大得来。‘房间可真大呀’
用句法语义学的普通规律很难解释这些拷贝式话题结构的存在理由。
    拷贝式话题结构的形式非常多样,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特点,而且这些特点基本上跟非拷贝式的话题结构是一致的,如拷贝成分的前一部分(话题一方)后可停顿,可带同一些话题标记(如“末”、“是”),话题成分后必须有述题出现等。有时,拷贝式和非拷贝式的话题结构还可以构成对称句式,如:  
  (6) 事体末倒勿会得做,凶末倒蛮凶个  
  (7) 人倒是蛮好个,寿是蛮寿个。(cs0003av)
    (6)(7)的前小句的话题“事体”、“人”分别是核心谓词的受事和当事(属性主体),后小句对称的成分“凶”、“寿”(性格不大方)则与谓词核心同形,但名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的句法标记相同,句法位置相同,并且话语功能也相同,都表示对比性话题,句法性质是很一致的。
    拷贝式话题结构是上海话中的常用句法结构,有些拷贝式话题结构进一步出现形态化,类似重叠式形态,话题的功能淡化,如上面的(5)及(8):  
(8)         我去也去过勒。‘我已经去过了’
(5)类句式上海话表示程度感叹的常见形式,( 8) 类句式则是上海话强调性已然完成体的专用形式,话题性都已很淡。由于话题向形态成分靠拢,因此不妨只拷贝一部分,即由非词语素充当,如(9)中的“开”:  
  (9) 我开是开心得来。

三、普通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
    拷贝式话题结构在汉语中源远流长, 下面是从古到“近”的几个例子:  
  (10) 宫之奇知则知矣;虽然,虞公贪而好宝,见宝必不从其言,请终以往。  《公羊传•僖公二年》
  (11) 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管子•小匡篇》
  (12) 枢密在上前且承当取,商量也商量得十来年里,不要相拗官家。 《邓洵武家传》,1.7,转引自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3页
  (13) 父母慌又慌,苦又苦,正不知什么意故。《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选》p338
到现代汉语中,拷贝式话题结构更加发达多样、功能广泛。但是在现有各种语法框架中拷贝式话题没有合适的地位,因此汉语各时各地的拷贝式话题结构都没有得到足够注意和统一处理,难以给人完整的印象。普通话句子(14)-(24),在我们看来都含有拷贝式话题,分析详下:
  (14)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电视剧《篱笆•女人•狗》主题歌)
  (15) 他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16) 他主任倒也是主任,但是这一摊子的工作不归他管。
  (17) 他现在领导倒也不算正式的领导了,但在单位里说话还是挺有影响的。
  (18) 我这几年小说也写过几篇小说,但自己都不满意。
  (19) 他儿子聪明倒挺聪明,就是写作业太粗心。
  (20) 我登台表演也表演过几次,但那都是二十几岁时候的事儿了。
  (21) 小张打篮球打得非常好。
  (22) 我真的说话都说不出来了。
  (23) 螺丝帽锈得拧都拧不动了。
  (24) 去就去,我还怕你不成。
上面这11个例子,其实代表了拷贝式话题的11种多少有点差别的小类, 我们可以轻易地就每个类型举一反三,造出大量的同类句子。
    (14)由4个结构相同的并列小句构成,以第一小句为例。话题“星星”跟判断命题句谓项的中心词同形。“是”前没有其他名词短语,但是“星星”在这里的作用并不是作判断句的主目,而是引出话题,意思是“论星星(或“说到星星”),则还是那个星星”。前面的“星星”、“月亮”等的指称义是类指的(generic) ,既不能说成无定的“一个星星”等,也不能说成有定的“这个星星”等。类指是话题最常见的指称义。若把句首的“星星”分析为判断句的主语这会遇到困难,而且掩盖了这类句子的重要特点。真正的主目和谓项相同的判断命题句,在语义上属“同义反复”(tautology),其中有的完全是废话,如(25), 很多则带有特定修辞义,主目和谓项分别揭示外延和内涵,如 (26):
  (25) 石英表就是,就是…就是石英表。
  (26) 孩子到底是孩子。
而(14)既不是(25)这种废话,也没有(26)这种语义关系,句首的“星星”不是判断句的真正主目,而是一种话题。
    (15)用准系词“像”充当谓语动词的判断句,但每个小句前面有两个NP。判断命题的基本结构是“他不像人,不像鬼”,这是自足的,主语是“他”。而拷贝成分“人”“鬼”是主语后的次话题,意思是“他论人不像人,论鬼不像鬼”。去掉主语“他”,句子是不自足的,因为“人”“鬼”都是没有外延的,只是次话题。 (14)、(15)的另一个共同点是拷贝话题小句都用作并列复句的一个子项,这是因为这类话题有对比性,而同义反复句没有对比性的特点。
    (16)前一小句的结构跟(15)接近,小句内的语义关系及名词的指称义也相同,拷贝成分也是次话题。特点是带语气副词“倒”、“也”,整个小句成为让步小句,这也是多种话题结构的共同特点,如(16)-(20)。
    (17)跟(16)结构和语义关系相同,谓语动词是准系词“算”。主要的不同在于(17)是否定句,话题结构是“NP不是(或不算、不像等)NP”。在否定判断句中, 我们更可以看出前面拷贝的NP不是主语而是话题;若它是主语, 整个小句就变成自相矛盾(contradiction,如“花非花”),而(17)并没有表达自相矛盾的判断。
    (18)也用拷贝式次话题结构作让步小句,(18)的特点是用动作动词而非系词作谓语动词。
    若以拷贝成分的词性而论,(14)-(18)可以归成一个大类, 拷贝式话题都是名词短语。(19)-(24)为另一大类,拷贝式话题是谓词短语。但从别的角度看, 两大类之间的界线并不重要。从表示让步的特点看,(16)-(20)都可以归入一类。(18) 拷贝名词性成分,其实也能改成拷贝谓词性成分,另一方面,(19)、(20)也可以方便地加进“是”变成跟(16)-(18)同样的形式 , 而句法意义都毫无改变,话题结构的性质是非常统一的,如:
  (18) a. 我这几年写小说也写过几篇小说,但自己都不满意。
  (19) a. 他聪明是挺聪明,但做事情太粗心。
  (20) a. 我登台表演也是表演过几次,但那都是二十几岁时候的事儿了。
此外,(20)有一个特点值得注意:次话题“登台演出”在述题中只出现为“演出”。这种拷贝双方局部不同的情况也是常见的。其实也可以倒过来说成:
  (20) b. 我表演也登台表演过几次,但那都是二十几岁时候的事儿了。
这显示,拷贝式话题结构的双方很难说谁是本体,谁是复制品。
    (21)在结构上跟(20)的前一小句非常接近,主要的区别是(21)没有(16) -(20)都有用来帮助表达让步的语气副词,同时也不再作让步句,而成为能独立的小句。汉语语法著作往往将(12)的两个动词短语分析为连动、状中或补充关系。 其实呈拷贝关系的两个动词所指相同,这就决定了它们不可能是相承关系或修饰关系。放在(14)-(24)的大类聚中,便不难看出,(21)类结构只是汉语中众多拷贝式话题结构的类型之一。(21)也有(21a)这种同义形式:
  (21) a. 小张篮球打得非常好。
(21a)的“篮球”是明显的次话题,而(21a)是(21)的同义形式,差别仅在于(8a)的次话题是名词“篮球”而不是动词短语“打篮球”[1] 。
    (22)和(23)非常接近,结构上跟(12)也近似,但(22)(23)都用语气副词“都”,构成强调性句式,从而不同于(21)。(22)和(23)的主要区别在于拷贝成分在两句中分别充当次话题和次次话题。吕叔湘主编(1980:154、 524)把“动都没动”分析为“连动都没动”省“连”的形式,把“动也不动”分析为由“一动也不动”省“一”的形式。其实“动都没动”也可以加进“一”,“动也不动”也可以加进“连”,而上海话“动都口无没动”根本不加“连”,“动也不动”也不常加“一”,上述分析显得很随意,并不妥贴。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各种汉语句法框架都没有给话题结构以一席之地。有了拷贝式话题的概念,则根本无须用加进“连”、“一”的办法来分析。
    (24)的“去就去”在现有句法框架中大概可以分析为紧缩复句。这种分析有一定道理。不过,人们(如Haiman 1978) 已经注意到在许多语言中条件小句具有话题的性质。而(24)的前一个“去”若作为分句,正是条件句,具有话题的性质,而它在形式上又跟后面结合得很紧,很难看作一个独立小句,所以,直接分析为话题很容易接受。在上海话中,(24)常说成“去末就去”,“去”后加话题标记,话题性更加明显。
    总体上说,拷贝式话题结构都有某种肯定和强调的作用。有的是直接对拷贝成分的强调,有的则表现为让步,这也是古今一贯的现象,如(10)-(13)。 所谓让步就是先肯定对自己观点不利的事实,后面再说出转折小句,在让步小句中通常会用一些表示肯定或强调的成分。所以拷贝式话题结构的强调作用和让步作用本质上是相通的[2]。
    拷贝式话题结构的强调作用,跟“双重焦点”效应有关。同一个成分既作话题,又作述题的一部分,重复出现已经被强调。而且,拷贝式话题往往具有对比性,因此实际上成为话题焦点(“话题焦点”将另外详论);述题中的拷贝成分前常有强调性词语,使该成分又成为述题中的焦点。一个成分在同一句中充当双重焦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强调。这种特殊的结构,跟话题优先的语言类型有关。在话题优先型语言中,话题是高度语法化的句法位置,能作话题的成分在语义关系方面非常多样,这样的句法位置也就不难容纳跟述题的一部分同形的成分,包括跟谓语或补语性成分同形的成分。
    另一方面,拷贝式话题常跟谓语的一部分同形,所以拷贝式话题最常充当次话题,而把前面的位置留给句子的主语。不过这只是频率问题,这类拷贝式话题也都可以出现在主语之前成为主话题,例如(7)、(12)可改造成:
  (7)  a. 主任他倒也是主任,但是这一摊子的工作不归他管。
  (12) b. 打篮球小张打得非常好。

四、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
    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比普通话发达而丰富。普通话上述拷贝式话题结构类型,在上海话中全都存在,也常说,有的可能比普通话更常说。而上海话中另有多种常用的拷贝式话题结构,在普通话中却不存在,或不如上海话常见[3]。
    下面对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现象作一个初步的分类描写和分析,跟普通话完全相同的类型不再重复。所用的代号只是简单地显示跟话题结构最有关的几个成分的线性序列,并不反映层次和结构关系,其中的VP指谓词性单位,因此包括形容词性单位。先从名词性话题说起。

(一) NP+末+NP。
    这类话题结构主要用来“正名”,即强调或重申NP所代表的概念或事实,同时,常常会用后续小句来否定其他概念或情况在这里的适用性。话题后一般要加提顿词“末”,句末常有表示肯定意味的语气词。如:
  (27) 姘头末姘头勒口宛,啥个好朋友。‘(这)就是姘头么,说什么好朋友’  
  (28) 阿香:姆妈(念成“苗”)
      二房东:姆妈末姆妈,“苗”,象死猫叫。(滑稽p138)
       ‘阿香(被恶妇二房东领养者):妈(念成“苗”,显示不情愿喊“妈”)
       二房东: 妈就该是妈,怎么念成“苗”,像死猫叫’
  (29) 上半天末上半天,侬自家记错脱,板要讲下半天。
        ‘(某件事)明明是上午么,你自己记错了,非要说下午’
这种话题结构在句法上的鲜明特点是所在小句没有动词性成分,也可以说,小句内只有话题结构而没有明显的主谓结构,因此,非常能体现话题优先语言的类型特点[4]。当然,从形式上看,这类话题结构中的拷贝成分也可以是动词短语,但这里的动词短语实际上仍用作名物化的概念,不影响拷贝成分的NP的性质,如:
(30)         作弊末作弊勒口宛,讲啥个参考参考。  ‘(这)就是作弊么,说什么参考参考’
(二) NP(+末)+NP+VP,NP1(+末)+NP1+VP1。
    这种结构很少单独出现,一般由两个或更多个同类小句整齐地并列起来,前后通常还有表示总括意义的小句,所以用两个小句的形式代表。这类句子拷贝主谓结构开头的一个NP作话题,这个NP最常见的是谓语动词前的施事主语或受事主语,但也可以是其他成分,甚至是一个句法成分的一部分(如(8)中的“亲眷”、“朋友”)。如:
  (31) 水末水紧张,电末电紧张,搿个地方生活是老勿便当个。
      ‘水又紧张,电又紧张,这个地方生活是挺不方便的’
  (32) 我问侬!米米轧勿着,三轮车,三轮车喊勿着,侬勒浪动啥格脑筋?( 滑稽53页)
     ‘我问你!米呢又没有抢购到(“轧”[ga],挤,指挤购),三轮车呢又没有叫到,你在动什么脑子?’         
  (33) 现在吃饭是不容易呀…屋里屋里要受气,客人客人面前要受气。(滑稽p44)
      ‘现在吃饭是不容易呀…在家里呢,也要受气,在客人面前呢,也要受气’
(34)         伊到仔上海,身体末身体勿好,亲眷末亲眷个地址落脱了, 朋友末朋友个公司搬脱     
  了,真真急煞人。‘他到了上海,身体又不好,亲戚的地址又丢了,朋友的公司又搬走了,真是急死人了’
    上面的翻译只用较简洁的形式译出基本的语义关系,而没能完全体现话题的话语功能。若要尽可能体现话题的功能,则必须译成更加罗唆的形式,如将 (31) 译成“论水吧,水又紧张,论电吧,电又紧张…”。
    这类话题结构,尤其是拷贝成分为主语的句子,较清楚地显示了主语跟话题的区别,因为主语跟拷贝式话题同形(如(31)中的“水”和“电”), 假如主语本身兼话题,就没有必要让已经是话题的主语再以同样形式出现在话题位置。而且我们注意到,跟话题同形的主语後不能带“末”一类话题标记。另一方面,假如认为话题只是话语或语用平面的成分,在句法平面总是当主语或其他成分,就无法解释跟主语同形的话题在句法上的地位。
(三) NP(+末)+V+NP。
    这一类拷贝式话题跟谓语动词后的名词性单位(主要是宾语、兼语等非主语论元)同形,所以话题的后面或前面有时还可以插入句子的主语。如:
(35)         钞票末,侬倒要存好一眼钞票个。  ‘钱呢,你是要准备好一些的’  
(36)         小张已经论文发表过好几篇论文勒。  ‘小张论文已经发表过好几篇了’  
(37)         办法总有办法好想的。(滑稽p68) ‘办法呢,总可以想出来的’
(38)         电缆末阿拉公司自家就有爿厂生产电缆个。‘电缆呢,我们公司自己就有家厂生产的’
(37)“有”和“想”两个动词的主格论元都空缺,句子只有话题没有主语。(35)(38)两例主语插在话题后,拷贝式话题用作主话题。(36)例主语放在话题前,拷贝式话题用作次话题,请注意次话题前可以出现时间副词“已经”,这类副词不能出现在主话题之前。比较:
  (36) a.  论文末,小张已经发表过好几篇论文勒。
      b. *已经论文末,小张发表过好几篇论文勒。
(四) VP+做/纵+VP,(VP1+做/纵+VP1)。
    这类结构由钱乃荣(1997)首先提到。它是表示让步的拷贝式话题结构, 后面还得有转折小句(不是括号中的“VP1…”),总体上跟普通话中表示让步的拷贝式话题结构是同类的,其中的拷贝成份不是动词的论元,所以主语论元或空缺或在拷贝式话题前出现。但是它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它里边起提顿词作用的成份是在其他结构中不见用作提顿词的“做”和“纵”(钱书作“中”),其中“做”多用于动词(老派则不用“做”而用“管”),“纵”多用于形容词。这类让步结构不一定马上后接转折句,而是可以先由两个让步小句并列,然后再接转折句,括号中的“VP1…”就表示可能出现的第二个让步小句。 这类结构中的拷贝成份VP不能复杂,通常是一个单词。如:
(39)         骂做骂,打做打。也拿伊口无没办法。‘纵然打,纵然骂,也还是拿他没办法’
(40) 想做想,想勿出好主意。  ‘虽然想了,但想不出好办法’
(41)         任务重中重,也勿会叫声苦。 ‘任务固然很重,但(他)也决不会叫苦’
(五) VP(+末/是/倒/也)+VP,VP1(+末/是/倒/也)+VP1。
    这类结构跟第(二)类一样也以并列小句的形式出现,并列项之间有平行、对比等关系,并列小句所用的提顿词可同可不同,其中用提顿词“倒”的总是带有对比性,用其他提顿词或不用提顿词的则或平行或对比。这一类跟第二类的主要区别是拷贝成份为充当谓语的动词性成份,而不是谓语动词的论元,所以句子还可以另有主语。不过,有了话题而让主语空缺本是话题优先语言的常见现象,如(17)、(18),其普通话翻译由于没有用拷贝式话题而最好补出主语。本式中的拷贝话题一般是单个动词或紧密的动词短语,而后面的拷贝成份却不能是单个词,而需要修饰补充成份或至少带一个表示肯定的语气词“个”。如:
  (42) 我想想现在个科学先进是先进个,希奇业希奇个。(cs0003av)
  (43) 搿有啥难为情啦?做也辣辣做,讲也勿好讲个? (cs0003av)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一方面在做,一方面能说吗?’
  (44) 为了两只裤脚又要争勒,改倒口无没改好,撕倒要撕坏了。( 滑稽p112)
      ‘为了两条裤腿又要争吵了,(裤腿)没有改好,反而倒要撕坏了
在目前通行的汉语语法观念看来,第二类的拷贝式话题作为名词是谓语动词的一个论元,可以分析为主语,而第四类的拷贝式话题作为动词是谓语动词本身,或许可以分析为状语,却决不能分析为主语。而在我们看来,它们同为拷贝式话题,事实上这两类结构也可以互为并列复句的子项,体现了在当地人语言心理中的一致性,如前举(6)(7)。再如,(45)a-d的四种并列方式在上海话中都是可以接受的,在意义上也是等价的:
  (45) a. 伊乒乓球末乒乓球勿会得打,像棋末像棋勿会得着。    (NP末…,NP末…)
        ‘ 他乒乓球又不会打,像棋又不会下 ’
      b. 伊打乒乓球末打乒乓球勿会得,着像棋末着像棋勿会得。(VP末…,VP末…)
      c. 伊乒乓球末乒乓球勿会得打,着像棋末着像棋勿会得。  (NP末…,V P末…)
      d. 伊打乒乓球末打乒乓球勿会得,像棋末着像棋勿会得着。(VP末…,N P末…)
只有能把(45)中“末”前的拷贝成份看成同一的句法成份的处理法,才是反映当地说话人心理的处理法,话题正是对这类成份统一的句法性质的一个合适的概括。
(六) VP+是/倒+VP。
    这一类结构形式上大致相当于第四类的一个小句,但是可以作为单句出现,不必几个小句并列,整个句子用来表达非常肯定的语气。这一类后面的VP必须有表示肯定强调的修饰补充成份或语气词,提顿词也跟第四类不同,主要用“是”、“倒”,也常不用提顿词,较少用第四类最常用的“末”。
(46)         小赤佬,快倒跑得快个。(滑稽p21) ‘小崽子,跑得倒挺快的’
(47)         懊悔是勿懊悔个。(sc0003av) ‘那是肯定不会后悔的’
(48)         伊来肯定会得来个。 ‘他是肯定会来的’
(49)         聪明是小王拉儿子蛮聪明个。 ‘要说聪明,小王的儿子是挺聪明的’
  (50) A: 勿要去惹伊哭。 ‘别去惹他哭‘
      B: 伊哭倒勿哭个。‘他倒是不哭的’
从(46)-(50)看,这类句子中前面的拷贝成份的话题功能已经不太明显, 整个结构似乎是一种表达肯定语气的特殊格式,甚至有点像由不连续的重叠成份构成的形态形像,但在当地人语感中,前面的拷贝成份仍有轻微的话题意味,所以也可以用更明显的方式译出其话题性,如将(48)译成“小家伙,要说快,倒的确跑得挺快的”。而在(49)(50)中,这种话题就表现得更加明显,(49)把拷贝的VP话题放至句首作主话题,(50)则承接上文的已知信息“哭”而来,而且必要时也可以将次话题“哭”移作主话题,即:
  (50) a. …哭倒,伊勿哭个。
与(46)同页的(51)例更加明显地体现了这种成份的话题功能:
  (51) 老大:勿晓得小赤佬跑得快口伐?
      三毛:跑呀,跑我跑得快。(滑稽p21)
三毛的答话中“跑呀”,是个问句,用来确认对方的问题,后面小句“跑”承上文而来,作为已知信息用在主语“我”前,由拷贝成份充当了句法化的主话题。此外,这类拷贝式话题不一定用在谓语动词前,也可以用在补语性的小句中,如(51)也可以改说成:
  (51) a. 小赤佬,跑得快倒快个。
(七) VP+是/也/末+VP。
    本类可视为第五类的进一步形态化。其中的VP主要是形容词和可受程度修饰的动词,后面的VP前后必定有表示程度高的词语,整个小句带感叹语气。提顿词一般用“是”、“也[a]”,也可以不用提顿词,若拷贝的VP带贬义,则用“末”。如:
  (52) 我讨一只来吃吃,一吃,鲜是鲜来。(独脚P282)‘我要了一只来吃吃,一吃,可真鲜啊’
(53)         我是忙是忙得来勿得了。(cs0004av) ‘我呀,可忙得不得啦’
(54)         想是想得周到来。(cs0003av)‘想得可周到啦’  
(55)         桂花开起来香真个老香个。‘桂花开起来可真是挺香的’
(56)         昨日夜里向我气气得来。‘昨晚上我可真是气死了’
(57)         伊买了一件衣裳,难看末难看煞了。‘他买了一件衣服,可难看死啦’
这一类话题结构,已经非常接近表示程度感叹的一种专用格式或形态,实际上是上海话感叹句的主要形式。有的像不连续的重叠形式,如(52)的“鲜是鲜…”,有的不用提顿词,光从书面上看很容易误认为是普通的重叠形式,如是(56)的“气气…”。这类结构中话题的话题功能不很明显,所以一般只作次话题,很难改作主话题。但是从形式上看,它显然是由拷贝式话题结构发展而来的,所用的提顿词本身都是话题标记,而不用提顿词的地方,在口语中话题后必须有一个明显的停顿,决不会混同于重叠式。尽管这个停顿时值不长,所以在书面上通常不用标点表示,但这个停顿必须存在。假如我们用“/”、“//”和“/ // ”分别表示字间正常停顿、词间正常停顿和大于词间停顿的更大停顿,则(56)的“我气气得来”的节奏必然是
  (56) a. (昨日夜里向)我//气///气//得/来
由话题结构发展成表示程度感叹的形态化格式,是话题语法化的进一步发展,即由句法化到形态化。这种由话题结构发展成形态现象的情况,可能只有在话题优先型语言中才会发生。
(八) VP+也+VP+哉/勒。
    这也是已经形态化的拷贝式话题结构,表示强调性的已然完成体(“VP哉/勒”本身表示已然或将然,没有完成义),强调事件发生和完成的后果,有无法改变、太晚了一类含义,可以勉强译为“都已经…了”、“早已经…”;有时接近英语的过去完成体,表示在某个过去的参照点以前已经完成。提顿词只能用“也[a]”。如:
  (58) 三毛:喂!先生!先生!(欲追下)
       理发师:勿要去追了,跑也跑脱了。(滑稽45页) ‘甭追了,已经走喽’  
  (59) 福林妻:我叫侬勿要管闲事,侬勿听我个闲话,现在勿是出事体了么?
      杜福林:我管也管勒,哪能?(滑稽122页) ‘杜福林:我已经管了,怎么样?’
(60)         阿拉老婆拨@看也看过勒,拨@画也画过勒,拨@白看啊?拨@白画啊?(cs0005aV)‘我老婆都已经被你们看过(裸体)了,都已经被你们画过了,被你们白看白画吗?’
(61) 嗨嗨,来也来哉,嗨总归要进去个。(cs0003av)‘嗨,都已经来了, 总是要进去了’
  (62) 丙:格打也打过勒,又口无法挽回个…
      丁:格,还是@有道理。好,我个人拨@打也已经打得差勿多勒。
   丙:格先生侬讲,打也已经打过勒。对勿住,侬譬如练身体!(独脚p282)
  ‘ 丙:那都已经打过了,又没法挽回的……
   丁:那,倒还是你们有道理。好,瞧我这人被你们都已经打得不成样子了。
   丙:那先生你说,都已经打过啦。对不起啦,你就当它练身体吧!’
这类话题结构,犹如动词的一种体形式,并且使用频率非常高,如(62)例三轮对话,每一轮都用到这种形式。由于它话题功能很不明显,所以一般只充当次话题。不过,它从形式上看来自拷贝式话题结构则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在意义上,它跟“动也没动”、“动也不动”这类强调性拷贝式话题也有密切的关系。“动也没动”是专用于否定的结构类型,强调行为事件的没有发生。把其中的否定成份去掉,换上表示已然或结束的情态成份,就变成了本类话题结构,由强调未发生变成强调已发生或已结束,而其中的强调成份是一致的。
(九) VP+也+VP+勒。
    这一类形式上跟第八类很像,但请注意这里的“勒”不能改说“哉”,因为两个“勒”不同源[5]。这一类的VP主要是形容词,表达的意义是一种比较级,通常用在后续分句中,表示“除了其他方面外,而且在这方面也更加…”,所以也可以在句子中加进表示比较级的补语“一眼”(一点儿)、“交关”(很多)之类。如:
  (63) 格吃带鱼合算,大也大勒。 (独脚p225)‘那还是吃带鱼划算,而且还( 比其他鱼)大’  
  (64)  侬还是买红个件,嫩也嫩一眼勒。
     ‘你还是买红的那件,(除了其他好处外),还显得更加年轻一些呢’
  (65) 阿二勿光比阿大聪明,用功也用功勒。‘老二不光比老大聪明,而且还更加用功呢’  
(66)         一楼不但暗,潮湿也潮湿交关勒。 ‘一楼不但暗,而且还潮湿得多呢’  

五、余言
    本文作者之一(刘丹青1983)曾将苏州话中的部份同类现象作为形态现象描写和分析过。现在,放到汉语类型的大背景下看,话题结构是这类现象真正的性质所在,形态性则是一部份拷贝式话题结构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其实,即使是最形态化的拷贝结构,我们也仍能找出它从句法性的话题结构而来的语法化轨迹,甚至能追溯到语用性的话题结构。如:
  (67) 要讲聪明,伊真个聪明得来。
  (68) 至于聪明,伊真个聪明得来。
  (69) 聪明是,伊真个聪明得来。
  (70) 伊聪明是真个聪明得来。
  (71) 伊聪(明)是聪明得来。
(67)用词汇手段表明话题“聪明”,这是纯粹语用性的话题;(68)用介词引出话题,有一定的语法化,但作为介词短语,“至于聪明”还不是句法性的话题;(69) 用后附性话题标记“是”(源于系词而这里已非系词)表明话题,更加句法化;(70)“聪明是”占据次话题性质,语用性的话题功能减弱,更加句法化;(71) 拷贝结构的话题功能和句法性都有所减弱,而形态性增强,类似于重叠,表现之一是前面的拷贝成份可以不以整个词的形式出现,如(71)中不成词的语素“聪”, 相当于重叠形态中的不完全重叠,而(67)-(70)中的“聪明”不能这样省略。这样,由(67)到(71)一脉相成的关系是很明显的。
    汉语及上海话中丰富的拷贝式话题现象,值得作大量深入的研究,这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完成的,本文只是作了简略的描写和初步的分析,意在引起人们对这类有趣现象的注意。我们更希望在调查研究其他话题优先型的语言或方言时也能注意一下是否有类似现象的存在,因为通常的语法调查项目无论从功能出发还是从结构出发大概都不会包括拷贝式话题这类现象,所以它们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

附注
[1]胡裕树、范晓主编(1995:378-396) 认为在句法平面这种结构是“主动补”句,主语后的两个VP是补充关系;在语用平面,主语是大主题,前面的VP是小主题或称次主题、第二主题,后面的VP是小述题。把前面的的VP分析为次话题跟本文一致。但根据本文的看法,话题在汉语中本身就是一种句法成份,因此无需再在句法平面把次话题与其述题的关系分析为补充关系,而句首NP主语的性质明确,也不一定再分析为主话题。此外,把两个VP分析为补充关系,也难以解释拷贝成份为VP的(8)和拷贝成份为NP的(8a)之间的一致性。
[2]  汉语的让步连词大都兼作或来自表示肯定强调语气的词,如“就是”(就是他来请,我也不去)、“固”、“诚”、“即使”的“即”、“虽然、固然、纵然”的“然”等,显示了让步和肯定的密切关系。
[3]来自吴语区的现代作家在用普通话写作时, 也比北方作家更多使用拷贝式话题结构,如:
    有是有一间,客人刚刚搬走,他自己租了房子了。(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要闹一闹的;(鲁迅《祝福》)
这两句都只表强调,不表让步,带有吴语色彩,标准的普通话不大会在这里用拷贝式话题结构。
[4] 普通话中有一类话题结构形式上跟上海话的这一类相近,如下列对话中乙说的句子:
    甲:今天没有水饺,只有馄饨。
    乙:馄饨就馄饨吧。
从结构形式上看,虽然这种句子中也没有动词,但由于用了副词“就”,使后面的“馄饨”明显带上动词性。而上海话中的“NP末NP”,只用了提顿词“末”,它是话题标记,并不会给后面的词增加动词性。所以,两种话题结构形式上也并不等同。从意义上看,普通话的这种话题结构所表示的语义跟(11)的“去就去”完全相同,而跟上海话的“NP末NP”不同。所以, “馄饨就馄饨吧”可以归入(11)这一类,而上海话的“NP末NP”是一种与此不同的话题结构类别。
[5] 上海话新派的语气词及体助词“勒[l]”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直接从普通话的体助词“了”和语气词“了”吸收过来的,分别取代了老派的“仔[ts@]  ”“哉[tsE/zE]”,如新派“报勒名勒”,老派要说“报仔名哉”。上海话新派的这个“勒”在北部区的大部份方言中不存在。另一个是上海话及北部吴语原来就普遍存在的语气词,意思略近于普通话的“呢”,如新老派都说的“伊还口无没毕业勒”(他还没毕业呢)、“侬还年纪轻勒”(你还年轻呢)。第八类拷贝式话题中的“勒”是第一个“勒”,相当于普通话语气词“了”,所以老派用“哉”,标为“哉/勒”。第九类中的“勒”是第二个“勒”,相当于普通话“呢”, 老派也用“勒”。所以不能再标“哉/勒”。

参考文献
Haiman, John. 1978. Conditionals are topics. Language. 54(3):564-589.
胡裕树、范晓(主编)1995.  《动词研究》,  河南大学出版社。
Li, Charles N. & Sandra A. Thompson. 1976. Subject and topic: 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 In Charles N. Li(ed.) Subject and Topic.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刘丹青. 1983. 《苏州方言AxA构形式初探》,汉语方言学会第2届年会(合肥)论文,提要收入学会编印的“汉语方言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提要集”。
吕叔湘(主编). 1980. 《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
钱乃荣. 1997. 《上海方言语法》.上海教育出版社。
Tsao, Feng-fu. 1979. A Functional Study of Topic in Chinese: The First Step Towards Discourse Analysis. 台北:学生书局。

上海话语料库引用篇目(冒号前为引用时的语料库编号或书名简称)
1. 方言曲艺口语录音材料, 引自本语料库的《滑稽明星王汝刚──小品集》(一)(二),中国唱片上海公司,1992年。具体篇目如下。(1)cs0003av:《男子汉》,表演者王汝刚、杨梅。顾竹君、李九松。(2)cs0004av:《楼上楼下》,表演者王汝刚、顾竹君、秦雷、王晴。(3)cs0005av:《采访》,表演者王汝刚、倪迎春、张定国。2.书面材料。(1)滑稽:《滑稽戏选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2)独脚:《独脚戏集锦》,中国曲艺出版社1994年。

(刘丹青,上海师范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徐烈炯,香港城市大学)
* 本文为香港研究经费拨款委员会项目“汉语三种方言广东话、上海话和普通话的参数变化”的部分成果,文中部分上海话材料取自该项目正在建设中的“上海话语料库”。本文曾在第30届国际汉藏语会议(北京,1997.8)上宣读,此次发表时略有删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4 06:58 , Processed in 0.0800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