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72|回复: 11

庆贺周有光先生百岁华诞专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15 19: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index.asp
2005-1-17

[center][/center]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 杨光:
在庆贺周有光先生百岁华诞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周老、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共同庆贺我们十分崇敬的世纪老人周有光先生百岁华诞。

    周有光先生是卓越的语言文字学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语言文字学领域里一直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和创造性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国语文现代化和比较文字学方面成就卓著。周有光先生是我国语言规划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周先生的语言文字学理论对我们实施国家语
言规划,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有光先生对于推广普及民族共同语有全面而详尽的论述。他指出:“一国人民,如果语言彼此不通,那是一盘散沙,不是一个现代国家。”“推广共同语是国家现代化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先行工作。”他还说:“‘文明古国’要想成为‘文明今国’,不能不进行现代化的改造。‘现代化’必须以‘教育现代化’为基础,‘教育现代化’必须做好‘语文现代化’的准备。”周先生认为“语文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就是普及现代共同语,学校、公共场所和集体活动一律说共同语,实行共同语和方言的“双语言”制度。他认为,“语音标准是否确定是共同语‘成年’的标志。共同语是否普及,首先在全国学校成为校园语言,是教育‘成年’的标志。凡是认真工业化的国家都以普及共同语作为建国大事。”周先生还提出普通话普及的标准,即“全国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等等。

    作为《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创制人之一,周有光先生在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方面的功绩已载入史册。《汉语拼音方案》以其国际化、音素化的严密设计,使得不能准确表音的汉字有了科学的注音工具,更使扫除文盲、推广普通话、索引排序、工业产品编码、制定旗语、灯语、手语、盲文和少数民族文字有了强有力的工具和凭借。《汉语拼音方案》诞生后不久就成为中文转写拉丁字母的国际标准。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普及以来,采用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为汉字信息化、汉语
国际化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司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汉语拼音方案》,实际上就是将周先生的理论和设想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1997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以来,我们坚持“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的工作思路,坚持推进“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这三项基本措施,为2010年以前实现新世纪初叶工作目标扎扎实实地前进。目前,已有13个一类城市通过评估认定达到了“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要求,2005年内绝大部分一类城市接受考查评估;二类城市、三类城市的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陆续启动;全国范围内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正在开展,大批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的学校已经涌现;已经建成覆盖全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网络,拥有3.4万多名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社会各界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已超过1300万人次;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已在全国开展7届,在营造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增强国民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普通话的社会声誉越来越高,自觉使用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在广东、上海等推普重点地区普通话也已经成为与当地方言并行的通用语言。此外,对外汉语教学正在迅速扩大发展,汉语逐步国际化的趋势已经形成。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有各级党政机关、全国教育系统和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本世纪中叶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普通话和汉字社会应用规范化的目标。

    周有光先生具有渊博的学识和近年完美的人格品质。早年间,为了新中国建设的需要,周先生放弃了本来的专业方向,毅然投入文字改革事业中。半个世纪以来,周先生孜孜不倦地辛勤耕耘,耄耋之年还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至今思维敏捷,信息灵通,笔耕不辍,眼界超前,绝无保守,对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和管理的后辈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几十年前就有不少青年人因为读了周先生的著作,受到周先生人格魅力的吸引而自觉跨入语言文字事业中。唐代白居易有这样的诗句:“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周先生就是立于我们面前的真实写照。他宁静、善良、热诚、大气,对一切都能持以平常心。我们要学习周先生爱国敬业、不懈追求、坚持真理、严已宽人、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在思想、学业、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周先生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把工作做得更好。

   衷心地祝愿周老有光先生健康,长寿!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9: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贺周有光先生百岁华诞

作者:曹先擢
来源: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index.asp
2005-1-17


尊敬的周老,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隆重集合,共聚一堂,庆贺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我感到非常高兴。首先向周老表示热烈的祝贺,祝周老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周有光先生是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之一,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市, 1923年开始就学上海圣约翰大学;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随同全体同学和华籍教授离校,改读爱国师生创办的光华大学,1927年毕业。1928年至1949年,任教光华大学、江苏和浙江教育学院;任职新华银行,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1949年上海解放后回国,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周先生20世纪20年代起就十分爱好语言学,曾参加拉丁话新文字运动。1955年10月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提出方案的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三原则,并进一步说明:它不是拼音汉字的方案,而是拼写汉语的方案;不是拼写文言的方案,而是拼写白话的方案;不是拼写方言的方案,而是拼写普通话的方案。方案在1958年公布。周先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主持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制订,基本规则在1988年公布。1979至1982年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文献技术会议,该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 7098)。参加制订聋人教育用的汉语手指字母方案(1963年公布)和汉语手指音节设计。1958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开讲汉字改革课程,课程的讲义《汉字改革概论》1961年出版第1版,1979年出第3版,1985年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1980年开始,参加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是中国方面三委员之一。1992年出版《新语文的建设》、1999出版《新时代的新语文》,阐述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人类的双语言生活、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出版1992年出版《中国语文纵横谈》,提出汉字效用递减率、高频字覆盖率90%,其后效用递减,字频统计3500个常用字覆盖率99.48%,周先生理论为执行常用字提供科学根据。他研究汉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阐述整理汉字的四定原则(定形、定音、定序、定量)。1980年发表《现代汉字学发凡》,2000年出版《汉字和文化问题》,倡导研究现代汉字学;上海师大、华东师大、北京大学先后开设现代汉字学课程。1983年发表《汉语内在规律和中文输入技术》,阐述按词定字的原理和拼音变换汉字的原理,提倡以语词、词组和语段为单位的双打全拼法,使拼音变换汉字技术代替字形编码,1983年制成软件。1997年出版《世界文字发展史》,1998年出版《比较文字学初探》,倡导比较文字学的研究,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中理解汉字的历史地位;提出六书有普遍适用性、文字三相分类法;对人类文字的发展规律进行新的有重要意义的探索;清华大学等校采用作为教材。1989年83岁离休,继续在家中研究和著述。2000年出版《现代文化的冲击波》,阐述世界四种传统化的历史比较和华夏文化的光环和阴影。2001年选取90岁后发表的部分文章编成《周有光髦耋文存》,提倡华夏文化应百尺竿头更上一层,适应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1994年起担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先后共出版书籍20多种,发表论文300多篇。  

    周有光先生是蜚声海内外、德高望重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和语言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语言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周老不但治学严谨,而且非常开明,从不抱门户之见,历来重视学习借鉴各种流派的理论和方法,他无论写文章还是评论他人之说,从不说过头话,总是心平气和、实事求是地讨论问题,充分显示出大学者的气度和风范。这正是学术界需要大力提倡的,像周老这一辈优秀的知识分子应得到学术界和全社会的尊敬。我们为周老庆贺寿辰,就是要宣传和学习他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学习他热爱华夏文化的精神,我们不仅要学习他多方面的的学术著作,更要学习他崇尚科学、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

    我相信,有周老等前辈专家学者们的带领,有在座同行们的努力,有一大批甘于为语言研究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奉献的语言工作者,我们的语言文字工作在今后一定会创造出更辉煌的成就。

    眼下正值新年伊始。看神州金鸡报晓天下春,杨柳吐率国运昌,在这大好时代大好时光,我们敬祝周先生身体健康:苍松千寻碧,海屋更添筹!   
    祝周先生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福寿绵长,继续指导我们前进!
    谢谢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9: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培成: 周有光先生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贡献

作者:苏培成
来源: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index.asp


    周有光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理论的奠基人。距离现在45年前,我在读书时有幸聆听周先生讲授“汉字改革”课程,成为周先生的学生。今天借着祝贺周先生百岁华诞的时机,我从一个学生的角度试着谈谈周先生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贡献,请周先生和各位专家指正。

    一、汉语拼音研究。

      周先生是1955年由上海调到北京,到北京后他参加的第一项重大的学术工作就是研制汉语拼音方案。这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文化建设上的一件大事,周先生在这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定拼音方案首先要解决的是采用什么样的字母。那时的中国,包括语言文字学界,对世界字母的情况所知不多。周先生为了给选择字母提供参考资料,编写了《字母的故事》这本书。周先生在书中告诉我们:拉丁字母是世界最通用的字母,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共同工具。“在文字的结构上,它是最进步的音素(音位)制度;在字母的形体上,它是最简明实用的符号;在语音的表示上,它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它有这些优点,所以它能够活跃地生活在日益众多的民族中间。”① 汉语拼音方案最终采用了拉丁字母,历史证明这是完全正确。这个选择固然体现了国家领导人的远见卓识,而周先生的推荐介绍也是功不可没的。拼音方案既然采用了拉丁字母,就必须采用音素制的音节结构,而不应该采用双拼制(如反切)或三拼制(如注音字母)。既然采用了拉丁字母,在字母和音素的配合上,就必须遵守使用拉丁字母的国际习惯。但是拉丁字母毕竟是外国字母,让它和汉语音素相配合,其中就有许多具体问题要研究要处理。周先生对这些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关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基本原则,周先生提出了三化,就是:口语化、音素化和拉丁化。口语化:拼写规范化的普通话。音素化:按照音素(音位)拼写音节。拉丁化: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为了解除人们对汉语拼音方案的误解,周先生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的“三不是”:“第一,它不是汉字的拼形方案,而是汉语的拼音方案。第二,它不是方言的拼音方案,而是普通话的拼音方案。第三,它不是文言的拼音方案,而是白话的拼音方案。”② 周先生的这些意见都是非常宝贵的。有关汉语拼音的研究论文,周先生后来汇编为《拼音化问题》一书。

    汉语拼音方案主要规定了汉语音节的拼写法,还缺少汉语词语的拼写法,因此还必须制定汉语拼音正词法。在《汉字改革概论》一书中,周先生对汉语拼音正词法已经做了研究。1979年周先生代表中国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华沙举行的会议,在会上提出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的议案。在审议中有些代表提出来,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际标准应当包括一个拼音正词法规则,于是周先生就起草了《汉语拼音正词法要点》,供会议审议。1982年ISO/TC46用通信投票的方式通过了中国的议案,从此汉语拼音方案成为罗马字母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周先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1 年,文改会成立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委员会,负责拟订《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在研制正词法基本规则的过程中,周先生发表了《汉语拼音正词法问题》、《正词法的性质问题》、《正词法的内在矛盾》等论文,这些文章后来收集在《中国语文的现代化》论文集里。

    周先生十分关心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他去东北考察拼音电报在铁路系统的应用,他积极支持供聋哑人使用的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的汉语手指字母的设计,他积极支持黑龙江省开始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文革后期当中文信息处理开始提上日程的时候,是周先生首先给我们指明利用汉语拼音输入汉字的重要意义,大力提倡拼音转换法,即输入拼音由软件自动转换为汉字。周先生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失去了一个大众化的打字机时代。现在,来到了计算机时代。如果输入汉字必须经过记忆编码的特别训练,不能像外国的字母文字那样方便,那么,中国计算机也只能由专业者使用,不能成为大众化的语词处理机。这样,差距依然存在。我们在失去了一个大众化的打字机时代以后,不能再失去一个大众化的语词处理机时代。真正消灭差距,追回失去了的时代,出路很有可能就在于采用‘拼音转变法’。”③  事实证明,周先生的论述完全正确,充分显示了科学研究的预见性。在今天,除了专业录入员使用编码输入外,绝大多数人使用中文电脑时用的都是拼音转换法。我们感谢周先生给我们指明了中文输入的光明大道,使我们少走弯路,加快进入中文信息处理的新时代。

    二、中国语文现代化研究。

     中国语文现代化是周先生语文研究的核心,汉语拼音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我们为了叙述的方便在上一段里谈了汉语拼音,这里再谈语文现代化的其他问题。

    下面先说明周先生对三个术语的解释,这三个术语就是:文字改革、语言规划和语文现代化。周先生说:“二战之后,新兴一百多个国家。建国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规范法定语文。由此产生一门新学问,叫做‘语言计划’(Language  Planning ),又译‘语文规划’。这跟中国的‘文字改革’名异而实同。‘语言计划’包括文字,‘文字改革’包括语言。‘语文规划’又称‘语文现代化’,是一件世界性的大事,不是某一国所特有的问题。”④ 周先生又说:“‘文字改革’或者‘语言计划’这些说法有时容易产生误解。我从60年代起就改说‘语文现代化’。有人说,‘语文怎么也能现代化?’其实,‘语文现代化’这个说法在国际上早已通行。”“语文现代化不是中国一国所特有的工作,而是一种世界性的工作。这一点要使国内更多人知道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⑤ 请各位专家考虑周先生的这个意见,语文工作是群众性很强的工作,离开了千百万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的工作很难取得成功。显然,“语文现代化”要比“语言计划”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所以还是使用“语文现代化”这个术语较好。

     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自1892年卢戆章发表《一目了然初阶》以来,一百多年间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也走过不少弯路。周先生说:“辛亥革命以来,文字改革逐步前进,但是没有长远规划,缺少理论指导。” 周先生“深感文字改革需要跟语言学挂钩”,“使文字改革成为一门可以言之成理的系统知识”⑥,于是他开始了语文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是怎么兴起的?是少数人一哄而起的吗?当然不是。周先生告诉我们,“社会的演变和语文的演变是密切关联的。秦并六国,统一天下,实行‘书同文’政策;‘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说文》)。这是古代的社会演变引起了语文演变。鸦片战争(1840年)打开闭关自守的清帝国的大门,中华民族由震惊而觉醒,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同时,掀起了中国语文新思潮。这是近代的社会演变引起了语文演变。辛亥革命(1911年)以后,一个语文现代化运动从酝酿进入实践。……语文现代化在前进过程中,有成功、有失败,有高潮、有低潮,有新旧争论,有左右摇摆,不断在‘尝试与错误’中提高认识和开展局面。”⑦ 语文现代化不是谁想发动就能发动得起来的,也不是谁不喜欢、想取消就能取消得了的。在高潮时,头脑要冷静,不要发热;在低潮时,要看到光明,要提高信心。当前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在阔步向前,汉语汉字在世界的影响力正在扩大。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语文现代化要有新的开展。

    要科学地总结一百多年来中国语文现代化的成就与不足。一百多年来,中国语文现代化内容十分丰富,事件、人物、论著、观点,错综复杂,矛盾对立贯彻始终。如何透过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找住实质,揭示出有规律性的东西,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研究的重大问题。周先生高屋建瓴,把一百多年的中国语文现代化概括为四个方面,就是:语言的共同化、文体的口语化、汉字的简易化、表音的字母化。如果把信息化时代的语文现代化也考虑在内,周先生又增加了两化,就是:语文的电脑化和术语的国际化。中国语文现代化的这些成就改变了我国人民的语文生活,就这点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语文现代化的受益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一百多年来语文现代化的成就,指导我们的语文生活沿着现代化道路前进。

      中国语文现代化也有失败。周先生认为“1949年以来,最大的失败有两件事。一件是1986年放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二简’)。另一件是1982年放弃的新疆维吾尔族的拉丁化新文字(‘新维文’)。”“这两次失败使我们知道了如下的‘阻力规律’:1.改革的步子要适当,不宜太大、太快;如果‘以新换旧’有困难,就应当‘新旧并行’,避免‘新旧脱节’;长期‘新旧并行’以后,就能自然地‘以新换旧’。2.改革要考虑时代思潮,‘人心思变’的时候可以改革,‘人心思定’的时候不宜改革。冒进的改革,结果是延缓改革。”⑧

    三、比较文字学研究。

      汉字问题是中国语文中最复杂也是最敏感的问题,在近百年的中国语文现代化中如何评价汉字、如何看待汉字的前途争论非常激烈。周先生对这个问题采取了极为严肃的科学态度,用切实的科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常说文字改革要按文字发展规律办事,可是文字发展规律是什么?只有一句话:从表形、表意到表音。有人说,没有一种文字是从表意变为表音的,形意音的演变规律不能成立。到底哪种看法符合事实?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周先生开始了比较文字学的研究。周先生说:“汉字型文字是人类创造的许多种文字系统中间的一种。只从汉字来观察汉字,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应当把视野再扩大一步,把人类所有的文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微观的和宏观的研究、历史的和共时的比较,这是‘人类文字学’。这样,才能完整地理解人类文字的历史事实、功能性质和发展规律,以及汉字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中所处的地位。”⑨

    为了找寻形意音的完整发展规律,周先生走进了丁头字的历史,找到了它在传播演变中从意音文字到音节文字再到音素文字的发展过程。这不是一种丁头字的演变,而是整个丁头字系统的许多种文字的总体演变。再说汉字。的确,在汉字系统中找不到形意音的完整演变过程。汉字在原产地中国,只有形声化,没有音节化。汉字传到日本,从语词符号演变出音节符号,但是没有再进一步变成音素字母。朝鲜颁布的音素字母,不是从汉字演变出来的。这好比从一种生物看不出进化迹象,从生物系统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看到了进化论的规律。⑩“再看世界文字的历史。从公元前3500年到前1500年是丁头字和圣书字时代,这时候只有‘意音文字’。经过两千年的‘从意音到表音’的潜在演变,到前1500年产生扬弃表意、纯粹表音的字母文字。这就是文字的‘形意音’发展过程。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比丁头字晚两千年,但是发展步骤没有两样。”⑾

    周先生的研究,证实了世界文字发展确实存在一条由表形到表意再到表音的客观规律,这条规律的阐明对汉字的拼音化自然会有影响。不过,我们知道汉字拼音化是一个涉及方面极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条件的配合,而不是只有发展规律就可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周先生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认识。他说:“文字改革还只是一个学术问题,汉字在中国相当稳定,现在没有改为拼音文字的迹象,拼音只是一种辅助的表音工具。”⑿ 在中国,周先生关于比较文字学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值得我们重视。对世界文字的发展规律,至今学术界还存在着重大分歧。学术是在争论中发展的。不管别人是不是认同,周先生提出的观点都是今后进一步探讨的新起点。

      四、现代文化研究。

      文化与语言文字关系十分密切,而发展先进文化也正是建设现代化的发达社会所必不可缺少的条件。文革后中国掀起了文化热,不同的观点展开了激烈争辩。周先生在82岁高龄以后发表了多篇有关文化的论文,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我这里只介绍两个观点。

      一个是关于现代文化。周先生说:“现代文化是全世界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升华,它是全人类共同的创造,19世纪开始形成,20世纪快速发展,21世纪将普遍展开。”⒀“现代文化不是某一国家的专利,而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财富。起初西方国家的贡献比较多,现在东方国家也越来越多地做出贡献。现代文化是全世界‘共创、共有、共享’的文化。”“中国长期封闭,厚古薄今观念根深蒂固,以为文化就是固有文化,东方与西方势不两立,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时代改变了,这种认识需要改变了。现在再谈中国文化即将统治21世纪是可笑的了。统治21世纪的不是东方文化,也不是西方文化,而是世界共同的现代文化。”“现代文化的产生,不等于传统文化的消灭。传统文化将与现代文化并存。”⒁ 周先生关于现代文化的观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在这里批评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文化观目前在社会上还有一定的影响,这种文化观是十分有害的。它把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对立了起来,实际是把现代文化和华夏文化对立起来,要用华夏文化来抵制现代文化。其结果不是增强了我们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是会阻碍我们吸收现代文化,阻碍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时还会助张我们盲目的自大。

    另一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周先生告诉我们:“现代文化的出现使民族文化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文明古国不得不重新考虑传统文化的价值。哪些保持民族特色,哪些跟国际接轨,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之后,我国提倡弘扬华夏文化是及时的拨乱反正。但是,弘扬华夏文化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除旧布新,发扬光大。弘扬华夏文化决不是提倡国粹主义。不能革新和发展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华夏文化必须恢复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的伟大生命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⒂“华夏文化既有光环,又有阴影,阴影有时盖过了光环。高声歌颂光环而不敢正视阴影是自己欺骗自己。正视阴影是争取进步的起点。”⒃ 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不应该也不能不吸收传统文化,但是吸收传统文化,一定要区分精华与糟粕,否则会对我们的文化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

      周先生的学术贡献远不止我上面谈的四点,但是仅从以上四个方面已经可以说明周先生对中国语文现代化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应该学习周先生的论述,从中吸收营养来发展我国的语言文化事业。祝周先生健康长寿,青春永驻。

附  注
①《字母的故事》,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60页。
②《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页。
③《中文信息处理的双轨制》,《周有光语文论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第四卷第302页。
④《语文规划和社会建设》(未刊稿)。
⑤《我和语文现代化》,《周有光语文论集》第一卷第14页。
⑥《我和语文现代化》,《周有光语文论集》第一卷第4-5页。
⑦《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周有光语文论集》第二卷第235页。
⑧《中国语文纵横谈》,《周有光语文论集》第二卷第19页。
⑨《比较文字学初探》,《周有光语文论集》第三卷第10页。
⑩《关于比较文字学的几个问题》,《语文建设通讯》第64期第4页。
⑾《我和语文现代化》,《周有光语文论集》第一卷第10页。
⑿《关于比较文字学的几个问题》,《语文建设通讯》第64期第4页。
⒀《现代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点》,《现代文化的冲击波》,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7页。
⒁《四种传统文化的历史比较》,《现代文化的冲击波》第30页。
⒂《华夏文化的历史发展》,《现代文化的冲击波》第112页。
⒃《华夏文化的光环和阴影》,《现代文化的冲击波》第30页。
 楼主| 发表于 2005-2-16 00: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贺辞

-------------------------------------------------------------------------------------------------
有光夫子道席:

    今天语言学界的朋友们欢聚座谈,祝贺您的百岁华诞,我因出差,不能和大家一起表达对您的贺忱与敬意,只好以短函聊补遗憾。

    尊敬的周老,您在半个多世纪中,全身心地投入祖国的语文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您又以耄耋之年为实现汉字拼音输入计算机、用现代方法和手段研究汉语汉字等方面为人们作出了表率。您一生祖国至上,笔耕不辍,谵泊名利,粪土荣辱,谦和平易,善诱后进,足为学界法。

      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那时您已年过80,还热情地向我介绍自己“换笔”的过程,说:连我都用计算机写作了,你应该用得更好。我是在您的感召下才开始接触并使用计算机的。我曾对许多人说,您是我走进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启蒙老师。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您的确做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知老之将至云耳”。

      您几乎走过了整个20世纪,经历了祖国从衰弱到奋起、新生和复兴的全过程。当前,国家不断取得进步,学术蒸蒸日上,我由衷地祝您在这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中健康长寿!
                                
后学  许嘉璐
2005年1月9日
 楼主| 发表于 2005-2-16 00: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庆贺周老一百寿辰 继续推进语言文字工作

------------------------------------------------------------------------------------------------------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 袁贵仁

尊敬的周老: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特别高兴在这里欢聚一堂,庆贺周老的一百岁寿辰,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国家语委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周老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座谈会的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周老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孜孜不倦、耕耘不辍,在汉语的现代化方面学养深湛,见识高远,同时在现代文字学、社会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等多个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早在建国之初,他与其他老一辈学者一起,以拉丁字母为径,拟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使中国难认、难学的“方块字”有了全球通用码,对中国现代的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正字法做出了突出贡献。
    周老对文字的研究有独到之处。早在60年代初就写出了《汉字改革概论》,并被翻译成日文出版。以后又写出《比较文字学初探》《世界文字发展史》等多部著作,从宏观的角度对人类文字的发展规律进行新的探索,倡导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中理解汉字的历史地位,走出了该项研究的第一步。
    周老著述宏富,半个世纪以来出版书籍20多种,发表论文300多篇。他的《语文闲谈》等著作涵盖博大内容,古今中外,无所不谈;文字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无论对专业研究者还是对普通读者,都有很大启发意义。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周老年高而志笃,90岁后仍耕耘不息,还发表文章提倡“基础华文”,以之作为进入华夏文化宝库的第一个台阶。这种老而弥坚的探索精神和对弘扬华夏文化的热心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由于周老等老一辈语言学家的积极倡导和亲身努力,我们的语言文字工作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世界的信息化水平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相比,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我们要以周老为榜样,加倍努力,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加快语言文字的现代化进程。
    首先,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在弘扬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而汉语和汉字就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志和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发展、衍进的成果,是我们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因此要好好利用,发挥其精神支柱的作用。
    周老曾指出:“在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国际文化交流将十分活跃。全世界5000万侨胞对祖国寻根将更感兴趣,而寻根的一个方面是了解祖国的华夏文化。”因此他建议用“基础华文”介绍华夏文化。周老本人也正是凭借他对祖国和华夏文化的热爱,凭借其不断的学术追求,才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下,我们必须不断深化语言文字健康发展对保持民族文化先进性、增强文化感召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认识,增强使命感,自觉地承担起继承优秀传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历史责任。这一方面要求我们要加强中小学语文教育,把在学校教育中推广普通话和规范字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另一方面,要加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研究,扩大中国语言文字在世界上的影响,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二、继续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现代社会需要标准明确的规范化共同语,普及普通话、推广规范字不仅是实行全民义务教育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工程。宪法早已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们目前的推普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尚需进一步努力;简化字的使用也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周老很早就指出,我国“书同文,语不同音”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必须改变,要致力于语言文字自身的规范和统一,这是汉语得到更大发展、走向现代化的首要环节。因此,全国的语言文字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各级政府部门都要行动起来,为促进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积极从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力争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创建一个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
    第三、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携起手来,进行学科之间的互补研究。在现代化的社会里,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建设要现代化,语言文字研究也要现代化。目前各个领域内部都已经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但要开创新的局面,还迫切需要跨学科的研究,如语言学和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结合,尤其是语言学界和计算机学界的结合。
    周老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的一位重要倡导者。长期以来,他始终关注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输入输出问题,指出在字母键盘上输出中文是中文信息处理的第一步。他在90高龄以后还一直坚持在电脑上打出每篇文章,并大力提倡“分词连写”。在《21世纪的华语和华文》一书中,周老畅谈全球化、现代化和信息时代,足见其开通明达,以及对语言的跨学科研究的殷切期望。语言学界、计算机学界和其他学界的专家学者要响应周老的倡导,密切关注社会语言生活,更多关心语言文字研究,在中文信息处理、机器翻译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最后,再次衷心地祝福周老身体永远健康、吉祥如意!也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5-2-16 00: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贺辞

--------------------------------------------------------------------------------------------------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江蓝生

尊敬的周有光先生: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今天参加这个气氛隆重而热烈的聚会,庆祝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我感到非常荣幸。周老是我国迄今为止最为长寿的语言学家,还有三天,他将走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即将踏上人生第二个世纪的路途。这样的百岁人瑞,不仅在语言学界前所没有,就是在整个学术界也属凤毛麟角。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全体同仁,谨向周先生及其家人致以热烈的祝贺!
    周先生是我国语文现代化事业的功臣,从新中国成立伊始,他就投身于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等语文革新工作,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应用方面贡献尤其突出,赢得了语言学界和社会的尊敬和赞扬。在此,我还要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同仁,向周有光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不曾与周先生共过事,在有数的几次接触中,周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和蔼、通达、淡泊。我对周先生的了解,更多的还是通过读他的著作。
    我喜欢读周先生的书。在周先生笔下,枯燥繁琐的语言文字知识变得既明白易懂,又趣味盎然。周先生的叙述深入浅出,简约明了,就像在跟读者促膝谈心;周先生的文字自然朴实,毫无一丝斧凿的痕迹,像清泉在山间流淌,又像行云在天际飘过,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舒爽和美感。周先生善于概括,无论多复杂的事物,他三言两语尽得其要。比如我国近代以来语文现代化运动的目标,他用“文体的口语化,语言的共同化、文字的简便化、注音的字母化”这四个“化”就准确扼要地标示出来了。关于现代汉字学的发生与发展,周先生是这样描述的:“‘现代汉字学’是个新名称、新事物。它播种于清末,萌芽于‘五四’,含苞于解放,嫩黄新绿见于今日。”寥寥数笔,就把一个学科的历史阶段和轮廓清晰地勾勒出来,而且文字还那么形象生动,这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
    读周先生的书,明显地感到他具有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他谈语文现代化,决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他指出:“语文现代化,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而是一件世界性的大事”。他说:“为了认识‘汉字’在‘人类文字’中的历史地位,要把汉字放在上下五千年和东西五大洲的‘文字世界’里加以考验”。从他对世界各国特别是汉字文化圈各国语文现代化历程的介绍中,从他对清末以来我国语文现代化的曲折经过的回顾中,我们不仅开阔了视野,获取了人类文明演进的相关知识,而且也从周先生上下五千年、东西五大洲的侃侃而谈之中,认清了世界语言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从而更加明确了我国语文现代化事业的历史必然性和正确的方向。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是一个大学者必备的科学素质,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体现,周有光先生在这方面表现得特别突出,所以他的许多见解都带有前瞻性,而且有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读周先生的书,还能深切地感到他实事求是的精神。他说话总是那样平实、合情合理,从不言过其实,虚发空论。当世界各地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出现了“汉语热”时,一些人推断21世纪将是汉语遍行天下的世纪,周先生对此却保持了相当的冷静。他说:“汉语的国际地位,不可过高估计,也不可过低估计,应当作适如其分的正确估计。”“联合国文件的原文,80%用英文,15%用法文,4%用西班牙文,1%用阿、俄、中文。”而在这1%中,“汉语的国际性最弱,及不上俄语,也及不上阿拉伯语。这是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的,但是,不承认并不能改变事实。要想改变事实,只有首先改变汉语本身,那就是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普及汉语的共同语。”周先生这番话意味深长,既提倡了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又反过来说明推进汉语规范化、普及共同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个人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是很不容易的,这需要对实际有全面深刻的了解,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辩证的思想方法,有时还需要宽阔的政治胸怀和无私无畏的勇气。周先生就是这样的学者。他一方面积极推动民族共同语的普及,另一方面很早就提倡实行普通话和方言的双语制;他一方面积极推动汉语的规范化、为汉语走向世界而努力,另一方面又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实际出发,提倡实行汉语和英语的双语制。他说:“任何国家想要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须以英语为第一外国语。英语没有国籍。谁利用它,谁就得益。”这些大实话,是很代表周先生思想风格的语言。
    周有光先生是令人羡慕的,他不仅高寿,而且健康、充实,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直到今天他仍在思想,仍在读书写作,这更不是一般人能望其项背的。我想这跟他平和宽仁的性格有关,跟他一心向学、充实幸福的人生有关。“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仁者寿”,“智者达”,周先生之谓也!
    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既要分享他的荣誉和幸福,更要学习他的品质和精神。要向他一样,积极推进信息化时代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要从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需要出发,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既要积极地引导社会遵循已有的各项规范标准,又要根据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变化的实际,对已有的标准加以整合、修订和完善,特别是要根据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及时地推出一些新的规范。当然,做这些工作都要十分谨慎,务求科学、稳妥。我们推进语文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值此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之际,我们再次向他和他的家人表示祝贺!恭祝有光先生健康快乐,福上加福,寿上添寿!

  2005-1-10
 楼主| 发表于 2005-2-16 00: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有光先生简历

---------------------------------------------------------------------------------------------------

    1906年1月13日  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父周保贻,号企言。母徐雯,号镜芙,宜兴人。

    1906—1911年(1—6岁)   祖母教吟古诗词。

    1912—1917年(7—12岁)  入七年制育志小学。提前毕业,考入镇江中学,不久退学。

    1918—1923年(13—17岁)  入江苏省立常州第五中学。预科一年补习数学和古文,四年中学毕业。此期间母亲携子女迁居常州。

    1923—1927年(18—22岁)  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家贫,靠朱毓君母借当支付学费。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参加“六三离校运动”,改入由爱国师生创办的光华大学。在校读书时,经考试兼任校长室秘书,免学费。1927年毕业。

    1927—1933年(22—28岁)  在光华大学附中、江苏教育学院、浙江教育学院任教。帮助孟宪承教授翻译丹麦教育家格隆维的《农村教育》。

    1933—1935年(29—30岁)  1933年4月30日与张允和结婚。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1934年4月30日,子晓平生。1935年从日本回国,参加反日救国会(章乃器小组)。女小禾生。

    1936—1937年(31—32岁)  任教光华大学,兼职上海江苏银行。移居苏州乌雀桥弄。

    1938—1940年(33—35岁)  日帝侵华,全家逃难到重庆,任经济部农本局重庆专员办事处副主任,主管四川省合作金库。

    1941—1945年(36—40岁)  在重庆新华银行总行任职。1941年女小禾去世。1943年去缅甸探望母亲和四姐惠言。1944年,子晓平在成都中流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回上海。

    1946—1949年(41—44岁)  由新华银行派往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妻张允和同行。1948年在香港参加民主建国会。

    1949—1954年(44—49岁)上海解放后回国。任教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上海财经学院,教授经济学。著有《新中国的金融问题》。业余从事语言文字研究。著有《中国拼音文字研究》,《字母的故事》。上海市政协委员。

    1955年(50岁)  应邀出席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调至新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任研究员、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直到离休。

    1956年(51岁)  全家迁至北京沙滩。任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9—1972年(66—69岁)  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宁夏平罗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四个月。

    1984年(78岁)  迁至北京朝内后拐棒胡同。任中美联合编审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出版中译本《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国际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委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出版著作有《汉字改革概论》(1961),1985年日文版;《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1997);《中国语文纵横谈》(1992);《世界文字发展史》(1997);《比较文字学初探》(1998);《现代文化的冲击波(2000);《周有光语文论集》(2001);《21世纪的华语和华文——周有光耄耋文存》(2002)等。

    1988年12月31日  离休。

    2002年(97岁)  8月14日妻张允和去世,享年93岁。

    2003—2004年(98—99岁)  撰写《周有光百岁新稿》。
 楼主| 发表于 2005-2-16 00: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有光先生著作目录

-----------------------------------------------------------------------------------
01.《新中国的金融问题》香港经济导报社,1949年第1版
02.《中国拼音文字研究》上海东方书店1952年第1版;1953年第6版
03.《资本的原始积累》华东人民出版社1954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版
04.《字母的故事》上海东方书店1954年第1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年修订版
05.《拼音字母基础知识》文字改革出版社1959年第1版
06.《汉字改革概论》文字改革出版社1961年第1版;1964年修订第2版;1979年第3版;香港尔雅社1978年修订版;“日本罗马字社”1985年日文翻译版
07.《电报拼音化》文字改革出版社1965年第1版
08.《汉语手指字母论集》周有光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65年第1版
09.《拼音化问题》文字改革出版社1980年第1版
10.《汉字声旁读音便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11.《语文风云》文字改革出版社1981年第1版
12.《中国语文的现代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版
13.《世界字母简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版
14.《汉语拼音词汇》周有光主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年初稿本,1964年增订本;语文出版社1989年重编本
15.《新语文的建设》语文出版社1992年第1版
16.《中国语文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
17.《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语文出版社1995年第1版;香港三联书店1997年第1版
18.《语文闲谈》“初编”上下两册,1995年第1版,1997年第2版;“续编”上下两册,1997年第1版;“三编”上下两册,2000年第1版;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文库”合订本2004年第1版
19.《文化畅想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0.《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世纪文库”2003修订再版
21.《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了解中国丛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美国俄亥俄大学“Pathways丛书”2003年中英文对照本第1版
22.《比较文字学初探》语文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3.《新时代的新语文》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第1版
24.《人类文字浅说》“百种语文小丛书”语文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5.《多情人不老》周有光、张允和合著,“双叶集丛书”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6.《汉字和文化问题》“汉字和文化丛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7.《现代文化的冲击波》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第1版
28.《21世纪的华语和华文》(周有光耄耋文存)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第1版
29.《周有光语文论集》四册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0.《百岁新稿》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第1版
31.《周有光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版
 楼主| 发表于 2005-2-16 00: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center]周有光先生剪影[/center]

来源: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webinfopub/list.asp?id=1683&columnid=175&columnlayer=01380175

[center][/center]





[center]
1980[/center]

[center]
1985访问日本[/center]

[center]
治学一隅[/center]

[center]
[/center]
发表于 2005-3-1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岁老人周有光答客问

作者:周和庆
来源: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5年1月29日


    今年1月13日,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百岁诞辰。周老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他在1955年50岁的时候,应邀出席“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后来调到新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任、研究员、委员,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员、语言文字应用委员会研究员,直到离休。去年12月25日,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星期天系列讲座请来周老,讲他特别擅长、特别拿手的一门新学科:比较文字学。令人高兴的是,周老还现场回答了听众很多问题。关于讲座内容,周老上世纪90年代写了一本书,叫做《比较文字学初探》,可以参阅。本刊主要登载周老与听众的问答。
  
      问:这一门科学的价值在什么地方?怎样理解东、西文字的差异?怎样解释中国文化的衰落?

  答:这里面包括了好多个问题,可是都非常重要。我首先讲比较文字学的价值是什么。语言学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语言学发展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比较,这叫“比较语言学”。这个比较语言学已经是一门老的科学了,现在学语言学的学生没有一个不是先学比较语言学。可是比较文字学还很幼稚,还不发达,所以要进行研究。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基础是什么呢?信息的基础就是我们讲话、写文字,所以语言文字是信息化的基础,语言学今天越来越重要。可是文字学跟不上,所以要提倡文字学,特别要提倡比较文字学,不通过比较,一门科学是很难发展的。生物学也是这样,生物学早期———当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生物学最重要的就是比较、分类,现在当然更进一步发展了,所以比较、分类是任何学问、任何学术要走上轨道的必由之路,所以比较文字学在文字学里面很重要。

  怎样理解东、西文字的差异?现在新的研究认为文化不是分东、西的,我们习惯把文化文字按照东、西来分,这叫“东西两分法”。东西两分法现在已经被否定了,现在研究知道,拿文化来讲,有四个大的传统,就是东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西欧文化。西欧的文化后来传到美洲,就叫“欧美文化”,欧美文化又叫“西方文化”,而东方包括三大块,西亚、南亚、东亚。中国是东亚的一个部分,中国不是东亚的全部,中国不能代表整个东方,所以现在的看法跟从前不一样。东、西的文字差别很大,为什么有这个差别,这个差别究竟是什么,这个要科学地来研究,现在发现了许多问题。首先一个大问题,就是我刚才讲的,汉字是不是本身一个系统,字母是不是本身一个系统,这两个系统是不是没有关系的?从前认为是没有关系的。从前认为人跟狗是没有关系的,现在知道人跟狗都是动物,人跟狗做了“亲戚”了。同样的道理,现在知道字母文字属于字母文字时期,汉字属于古典文字时期,它们是一个系统的两个阶段,这一个概念的改变影响很大,这是科学的新的结论。

  还有一个问题,怎样解释中国文化的衰落。中国文化的衰落,有些人不承认是衰落,有些人认为是衰落了。我看衰落是有的,可是古代文化的内涵还是非常丰富。那么为什么衰落呢?以前很多人辩论,中国的文化长期停滞不前是什么道理,这是一个大问题,现在新的看法提出了新的论证,当中一个论证就是说,辽、金、元、明、清这五代的1000年,都是外族打进中原来加以统治的。其中辽、金、元、清是外族,大家都是同意的,明朝是不是外族呢?现在新的考证说明太祖朱元璋不是汉族而是回族,这已经证明了。所以这1000年由外族来统治汉族,没有办法发展文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原因。汉族常常说,我们的文化了不起,外族来了,他们没有文化,我们很快把他们同化了,这的确是事实。但是要知道,这个同化是很慢的,元朝的蒙古人不承认汉族人跟他们是平等的,北方的汉人是第三等人民,南方的汉人是第四等人民,不是平等的。清朝也不是平等的,在电视上我们看到,见到满洲人,汉人都自称“奴才”,满洲人能够跟汉人平等相处非常友好,那是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的,不是短时间的。所以外族长期统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从前没有重视的原因,现在这个原因被许多学者提出来研究,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提出来,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

  问:我国文字改革是否劳而无功?您是如何看待的?

  答:我觉得我们的文字改革不是劳而无功,应当说是劳而有功,为什么呢?中国人长期以来讲话都是讲方言,两个方言区的中国人碰在一起不能讲话,没有共同语。共同语是到了清朝末年才提出来,叫做“国语”。国语的提倡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才逐步得到重视,到今天还没有做到全国人民都讲国语,国语现在叫“普通话”。可是在西欧国家,他们在300年之前,就有统一的国语普及了;在日本100年之前国语就普及了。在共同语的普及上,我们落后于别的国家。可是到了上世纪50年代,我们的发展比较快。假如没有一种共同语,那么打电话都会有困难,听报告也有困难,我们今天在此开会,假如你讲广东话,我讲上海话,那就困难了。所以提倡、普及普通话,这是文字改革的项目之一。中国叫“文字改革”,外国叫“语言计划”,语言计划里面有文字,文字改革里面有语言,这是广义的。至于文字,我们现在定一个拼音方案来给汉字注音,这件事情看起来是很小的一件事情,而且拼音是小孩子学的,叫“小儿科”,我的好几个朋友就跟我讲,你不要搞这个了,你搞什么小儿科呵?它是小儿科,但是很重要,今天如果没有汉语拼音方案,你出国去想印一张名片也发生困难。所以拼音方案的制定推广是文字改革的项目之一,这个应当说是成功的,现在全世界都采取汉语拼音。文字改革内容还有其他的,我们就不仔细讲了。比如此地是叫“现代文学馆”,现代文学用的是白话,不是文言,把文言改成白话,这就是文字改革的重要项目之一。假如没有文字改革,没有白话文,这个文学馆也就没有意义了,可见文字改革还是有作用的,所以我的看法不是劳而无功。

  问:请讲讲拼音文字的诞生经过。

  答:拼音文字如何开始的就是说字母是如何开始的,这件事情许多人不了解,在中国的书上的介绍也是很少的。大概在我们创造甲骨文的时候,地中海东岸这个地区,古代叫做叙利亚、巴勒斯坦,这个地区的北面就是丁头字文化区,西南面是圣书字文化区,这两个文化区的文化发展得很早,一早就达到很高的水平。可是这个地方的人懒得学这种文字,因为学这种文字真的是要“十年窗下”,困难得不得了。这个地方的人,我们后来叫他们“腓尼基人”,他们是做生意的,他们也不想学那种很深奥的文字,可是他们又需要记账,他们就用圣书字当中表音的符号———就像我们形声字的声旁一样的符号,还有丁头字里面也有表音的符号———拿来记账。他们的记账只要把商品的名字写清楚、数目写清楚,自己看得懂就算了,不要传出去的,这样慢慢就变成字母了,这个经过是很慢的。拼音文字就是字母文字,它的开始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就是当文字发展到后来表音,这是一个必然的条件;另外一个条件是偶然的,就是这个地方的人是做生意的,他们就利用这种简单的东西来记账。那些有学问的人花10年、20年去学丁头字、圣书字,是根本看不起他们的,觉得他们这根本不是文字,当然后来就慢慢地变成了文字了,这是一个很慢的过程,我在一本书里面介绍了这个过程。

  问:西方人重视理性,所以用拼音;中国人重视感性,所以用象形文字。对不对?

  答:这个讲法很流行,还有更流行的讲法,说是汉语是一个一个音节分明的,所以用方块字,汉语的词没有尾巴,英文的词有尾巴,有尾巴写方块字就不方便了,所以外国用字母文字。这一种讲法在文字学上面叫做“语言的特点决定文字的特点”,这种讲法很流行,不仅中国流行,外国都很流行。可是科学家否定这种讲法,科学家认为决定文字类型,不是语言的特点而是文化的传播。比如说,汉字是中国创造的,跟汉语很适合,可是后来汉字传到朝鲜,又从朝鲜传到日本,朝鲜话、日本话跟我们的语言完全不相同,不是一个系统的,可是他们也用汉字,他们用汉字很不方便,可是没有办法,由于文化的关系,他们不能不用。这也是证明了语言的特点不能决定文字的特点,而他们的语言跟我们的不一样,但使用了相同的文字了。另外一方面,有人说中文的特点就是单音节的、没有尾巴的,还有一种语言是西藏语,藏语跟汉语是非常接近的,所以在语言学的分类上面叫做“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的特点相同,可使用的文字不一样,我们用方块汉字,他们用字母。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文化是从印度来的,不是中国去的,这又证明语言的特点相同而文字不相同,语言特点决定文字特点的这一理论,在文字学里面是被否定的。

  问:我们现在的青年不认识繁体字,我们祖宗的古代的书都没有人看了,怎么办?

  答:这是一种误会。为什么呢?如果文化要一路传下来,孔夫子的话是不能改的,可是孔夫子的书在改,它的书从前是用鲁国的古代文字来写的,这种文字到了汉朝没有人认识了,几乎绝迹了。所以孔夫子的书到了秦始皇的时候、到了汉朝的时候就改用汉朝的文字来写,变化很大。所以到了汉朝,在鲁国发现的孔夫子的书没有人认得,可是内容传下来了,孔夫子的道理都传下来了。虽然文字在改变,文化传下来了。汉朝的文字今天又不认识了。解放前我们都用繁体字,这种繁体方块字我们叫它“宋体字”,日本人叫它“明体字”,我看这个明体字讲法是科学的。文字改得很不一样,但是文化都传下来了,所以文化的传播跟文字的改变没有多大关系。今天用简化字,简化字不是解放后创造的,分析一下这些简化字,有百分之一是解放后创造的,其他都是解放前早已有的,有的存在了几百年,上千年了,所以这些简化字本来在流行的。解放后的汉字简化方案就是把原来不规范的字改变过来,作为规范的字,把繁体字作为慢慢要淘汰的字,这个变化不是解放后提出来的,清朝末年就有人要求了,所以简化字运动是清朝末年开始的。文字的简化是一个自然趋势,英文也在简化,ABC的B,大写是繁体,小写就少了半笔了,这就是简化了。研究文字学可以看到,所有的文字都是一步一步简化的,没有例外。简化是为了方便,当然简化里面问题也比较复杂。

  有的人提出现在青年不认识繁体字,的确有这个问题。可是青年的水平会慢慢提高,慢慢接触一些古代的书,要从简化字学繁体字不是很难的。为什么呢?有些简化字本身就是繁体字的一部分,比如声音的“声”,本来有三个部分,现在剩了一个部分了,要从一个部分去认三个部分,有共同之处,不是很难认的,当然要花些时间。我想今天的青年看古书比从前要困难一点,因为从前都是用繁体字,而且从前读书都是用方言来读的。我能背古书,可是我背古书不会用普通话,我只能用我本乡的土话来背,那就不方便了,因为我背书你听不懂,我讲话你也听不懂。一个社会要发展需要共同语,这个事情中国一早就提出来了,可是在古代共同语只有少数的人需要,做官的人要用,做官的人出去要打官话,不会打官话出去就不方便。还有就是做生意,做大生意的人要会普通话,所以“普通话”这三个字就是做生意的人讲出来的。从前有一条从南方到北方的运河,在运河里往来的都是南北做大生意的商人,他们常常对人家说,我不会讲国语,我只能讲普通话,普通话就是普普通通、勉强能听得懂的话。跟我的话一样,我提倡普通话,可是我的普通话没有讲好,要请各位原谅。共同语的需要、共同语的标准,这些都是到了近代才有的。在欧洲也是一样,在欧洲是工业化以后才提出来的,工业化以后共同语规范制变成教育的基础,这是近代的需要。

  问:您健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养生之道是什么?  

    答:还有半个月我就要进入100岁,这个一点也不稀奇,现在医学科学越来越进步,以后诸位每一个人都能活到100岁、100岁以上。至于养生之道,很多人问我。我从前不常生病,也不常到医院,有一次到医院去检查身体,当时我是93岁,要填一个表,我写了93岁,护士给我改了73岁,她说我一定是写错了,我说我没有写错,她很奇怪,她问我长寿之道,我说长寿之道要问医生,怎么问我呢?因为问我这个问题的人太多了,我以前没有考虑过,后来想想可能跟我的健康有关系,就是不抽烟不喝酒,朋友来要喝酒,我就陪着喝一点啤酒。我家里从前都准备很好的烟请朋友抽的,现在我不备了,因为备了烟请朋友抽对朋友的健康不好。还有一点,我的生活比较有规律,大概就是这么一点道理。真正的长寿之道就是医学进步,诸位肯定每个人都能活到100岁以上。

  问:您原来搞经济学,后来怎么搞到语言文字学了?

  答:其实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我对语言学就感兴趣,语言学一直是我业余的一种爱好。我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参加当时的新语文的活动,还写了一些很幼稚的文章。由于这些原因,1955年在北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要我来参加,当时我在上海复旦大学教经济学,我不是搞语言学文字学的。我来参加了这个会,会议结束后我急于要回去,北京方面的领导要把我留下来,说你不要回去了,你就留在此地工作。我说对于语言学文字学我是外行,留下来做工作恐怕不合适。领导对我说,这是一件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我就不好再说什么了。那个时候提倡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那么我就留下改行了,我的改行是非常偶然的。

  我的孙女儿在小学的时候就对我讲:爷爷你亏了,你搞经济半途而废,你搞语文半路出家,两个半圆合起来是一个零。我说一点都不错,我就是这么一回事。不过来了以后,我是奉行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做了这个工作,我就要认认真真地做,这样一直做到今天,做了50年,经过就是这样。由于做了语言文字的工作,我觉得这个语言文字的工作非常重要,信息化离不开语言文字,语言就是最早的、最基本的信息。动物不会讲话,动物是很吃亏的,它们要进化就很困难了。人的特点就是会讲话。美国的心理学家把刚出生的孩子和一个刚出生的黑猩猩一起养,开头的半年黑猩猩发展得很快,人跟不上。可是过了半年情况变了,小孩慢慢地在学语言,黑猩猩不能学语言,就落在后面了。到了第二年黑猩猩就很落后,小孩的智力发展得很快。根据外国的研究,黑猩猩的智慧相当于5岁的孩子,可是在动物当中已经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人跟动物不一样,人会讲话,语言的作用非常大,语言能够帮助我们记忆,能够把零星的知识贯穿起来、组织起来,变成有系统的知识,帮助我们发展理智。所以我常说: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

[ 本贴由 zblin 于 2005-3-1  22:33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8 02:43 , Processed in 0.1165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