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mengqing

[原创] 语义、语法和语境之间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0 07: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engqinghao

“语义与语法之间是编码解码的映射关系。语义就是我们使用语言时想要传递的信息,语法就是用词表达语义时的编码规则。”----------这种说法说不通,试问解码何在?编码和解码互为逆过程,这种关系如何能够在语义和语法的关系中体现出来呢?编码和解码的提法一般用于描述自然语言的理解和生成之间的关系。理解就是解码,生成就是编码,自然语言当然就是码字。
“这是我们发明词后,词的基本用途。”------------词不是被发明的,准确的讲,词的概念是被归纳的,被发现的。
另:第一楼,第二楼,第三楼的其他观点,我的总结是类似早期的“离句无品”的观点,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参考坛子里的资料。但是,目前计算语言学基本是否定这个观点的,原因很简单,建立在“词类”基础上的模型不具备可操作性,或者说要储存“某个语种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困难的。例如期望利用语境来词的语义排歧,那么语境是什么?语境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语境的表示需不需要词性词类信息?如果需要,又因为是词义的排歧阶段,那么意味着词类信息本身是不完备的,那么以此为基础的语境也是不完备的,那么如何保证排歧精度呢?如果不需要,那么意合的原则又何以体现呢?换句话说,不是人们不知道人在言语理解过程中能够利用语境进行排歧,而是现实的计算技术水平不知道如何对语境进行有效建模的问题。

[ 本贴由 小虾 于 2005-6-20  08:01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6-20 11: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都是分类,但性质不同

老弟您好!
想跟您讨论一下。您说定语不管是限制性的还是描写性的,都是分类。可以这样说,但二者显然有不同的性质:限制性的带有客观上的规定性,而描写性的却以主观看法为主了。
例如:一位北京大学的学生(限制性,“一位”和“北京大学”都带有客观规定性)。不错的学生(描写性,“不错”是一种主观看法,可因说话者而异)。
由此可见,限制性定语是不因说话者而异,而描写性定语却相反。在语言信息化处理时,区分二者是十分必要的:限制性的定语信息只能有一种答案,而描写性的定语却可以根据说话者可能持有的主观认识有多个可供选择的答案。
不知是否恰当,仅供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12: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to 小虾

您提出的问题,正是我在努力去解决的问题。我有一套还不太完备的方法,还需要等待我的检验和完善。理论对不对,不是你我在这里说说就能决定的。我的东西能用,而且效果好,那你说我不对,我也还是对的。相反,如果我的东西不能用,或没有达到实际想要的结果,你说我对,我也还是错的。

再次感谢您对此问题的关注,我会仔细考虑您提出的问题的。

希望您以后能继续,多谢!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12: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to 孙兰荃

不错的学生

疑问?

什么叫主观?什么叫客观?

你作为老师,应该知道。学校经常会按分数的不同而给学生做评语。

优,良,中,差。按一般人的观点,其中优、良都可归为不错的学生。

其实,分类本身就是主观行为。即根本就不存在你所说的“主观”、“客观”之分。

摘录:《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P6
魏斯格贝尔(我也不知道他是个什么人)认为在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隔着一层“中间世界”,这就是语言。……略(中间部分我不赞同,有兴趣您可以自己去看。)他说,“小熊星座、大熊星座、天蝎星座等星座的名称完全是人为的,而并非客观存在的反映。因为实际上这些星座的星星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并不组成任何星座,只是人类从地球上看天空,它们仿佛很接近,人们才将它们归入相应的星座,人为地赋予各种名称。如果从另一星座看这些星星,情景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就不会有这些星座及其名称了。”同样,人们把有些草叫做“野草”,实际上,现实世界中并没有这种分类。如果按植物分类说(这学说本身就是人为的,角度不同,分类结果就又会不同),那些被叫做“野草”的并不是同一科属的,人们之所以称其为“野草”,完全是从是否对庄稼有害这个角度来切分的。

由词可见,分类本身就是主观行为。客观事物的类别,是人们根据自己对他的理解而做出的判断。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13: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

我昨晚又想了一下。为什么会有人把定语分为“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其目的何在?

首先,所谓的“限制性定语”是定语的本体,它的地位无可争辩。现在争论的焦点在“描写性定语”上。

“限制性”的反义词就是“非限制性”,定义一个“描写性定语”实际上就是想定义一个“非限制性定语”(英语里有,但概念可不一样,但也有待我去研究)。但该“词”的“创造者”可能觉得这种“说法”不妥,所以就换了一个迷惑人的词——“描写性”。词虽然被换了,可含义并没有换。(什么主观客观的,其实他就是想说“非限制”)。这是一种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手段。愚弄了别人,也愚弄了自己。

仔细想想,说“描写性”,无非就是想说这种定语是“假”的,不是该事物的本质。根据我上面提到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很显然这是错的。词层面所表达的含义,一定就是事物的本质。在次这个层次上,是不会出现虚假现象的。(其实“描写性定语”的创造者自己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不然,他就不会换个词了,他就直接用“非限制性定语”了。也许是受英语的“非限制性”的启发吧,可人家那定义是在句子层面,不是词层面。)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13: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的结论
mengqinghao 2005-6-20 13:15 发表于: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www.xlmz.net
这和我以前用另一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定语只有一种,其功能也就只有一种:给名词分类。(即给客观事物进行分类)

to 小虾
详细看过您的回复,并认真思考后,我会详细做答的。
发表于 2005-6-20 13: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致mengqinghao

--------------------------
mengqinghao小兄弟:

       您好!

       一直都在跟踪关注着您的“研究”,觉得您确实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以为,这正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品质。

      为了使您的探索更加深入有成效,我特意邀请了小虾斑竹来跟您一起研究讨论,小虾是语法的计算模型方面的博士 (请不要惧怕“专家”,用小虾的话说是:“英雄莫问出身”:not:)小虾博士在您正在进行的研究领域里也许会有心得,相信你们会有共同语言。

      知道您的情况后很是感动,您不愧是您的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只可惜湘里妹子学术论坛是非营利性质的,目前唯一能给您提供的帮助就是论坛这个比较宽松、民主、自由的学术交流平台,假如您能在此有所收获,那将是作为站长的湘里妹子的最大欣慰!     

      蛮欣赏您的自我介绍: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 —— 就是创造未来。
      昨天的梦想,是今天的希望,明天的现实。  


      祝愿您大胆地往前走,莫回头,直至成功的彼岸!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14: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to 小虾

一: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语义与语法之间是编码解码的映射关系。语义就是我们使用语言时想要传递的信息,语法就是用词表达语义时的编码规则。”----------这种说法说不通,试问解码何在?

编码解码,就需要有两种码,和一种对应关系。码一:含义,码二:文字。我说的“语义”、“语法”和一般人的理解会有不同。我说的“语法”,是指词利用语法进行排序后的句子。我说的“语义”,自然就是人们要传递的信息。通常情况下,这两点是一一对应的。因为在词层面,词的含义是会准确表达客观事物的。只要你对一个词的“语义”有个正确的认识,那么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语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现在的人,对词义的理解本身就是错误的。比如那个詹卫东的“语义词典”,客气的说:效果很差。我想错的不只是他自己,还有他使用的那个“语义学理论”。我对“语义”的理解也和别人不一样。

含义是不可见的,词是可见的。比如:在省略句中,词虽然被省略了,但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还是会把省略的部分加进去。如何加?我正在研究……解码有两种方式:1.词与含义一一对应时的解决方法。2.词与含义是一对多或多对多时的解决方法。

二: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编码和解码互为逆过程,这种关系如何能够在语义和语法的关系中体现出来呢?

不好意思,研究ing。如果你知道了,实用的翻译软件也就出来了。我自有办法。

三:我对您的疑问
编码和解码的提法一般用于描述自然语言的理解和生成之间的关系。理解就是解码,生成就是编码,自然语言当然就是码字。

一般?什么叫一般?就是经常使用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认为制造的一个圈子,很多人都跳不出来。我想用就用,我管他什么一般不一般的,能解决问题就行。

理解就是解码,生成就是编码,自然语言当然就是码字。
你这句话说的没错,是我的观点。只是你少写了一样东西。开头我就说了,编码解码必然需要两种码。你只说了其中一种,即自然语言。那另一种码是什么呢?是客观事物吗?不是,而是我们要传递的信息。一个客观事物有很多信息,我们只传递我们需要传递的信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义”。

四:您对我的误解
“这是我们发明词后,词的基本用途。”------------词不是被发明的,准确的讲,词的概念是被归纳的,被发现的。
你是想说,“词的概念”不是被发明的。请您看清楚,我说的是“词”。
人们想表达自己归纳的概念,所以发明了词。即人们想传递给别人信息,所以发明了语言。
语言,传递信息的工具。工具,请问,哪个工具不是人发明的?

五:您对我的误解
另:第一楼,第二楼,第三楼的其他观点,我的总结是类似早期的“离句无品”的观点,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参考坛子里的资料。

那是您的总结,不意思,您总结错了。我的基本观点:词本身是有含义的,无论其是否被用在句子当中。

六:我对您的疑问
但是,目前计算语言学基本是否定这个观点的,原因很简单,建立在“词类”基础上的模型不具备可操作性,或者说要储存“某个语种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困难的。

什么叫做困难?我不知道困难吗?你认为我现在研究这个不觉得累吗?
就是因为大多数人觉得困难,所以才会想绕开这条路来研究机器翻译。可脱离实际的东西能研究成功吗?
做什么语料库(虽然我也要用这东西,但用法不同),人们使用语言的时候也是背很多句子吗?你上学时背诵的课文,你现在还记得多少?你在说话的时候也先想想以前背过的课文吗?
因为困难就不做了,这是严谨治学的态度吗?

七: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例如期望利用语境来词的语义排歧,那么语境是什么?语境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

不好意思,研究ing。如果你知道了,实用的翻译软件也就出来了。我自有办法。

八: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语境的表示需不需要词性词类信息?如果需要,又因为是词义的排歧阶段,那么意味着词类信息本身是不完备的,那么以此为基础的语境也是不完备的,那么如何保证排歧精度呢?如果不需要,那么意合的原则又何以体现呢?换句话说,不是人们不知道人在言语理解过程中能够利用语境进行排歧,而是现实的计算技术水平不知道如何对语境进行有效建模的问题。

总之,您就想说,我说的问题,现在的人还解决不了。这等于没说。如果都解决了,我也就不研究这个了。
换句话说(借用您的一句话,下面是我的),
不好意思,研究ing。如果你知道了,实用的翻译软件也就出来了。我自有办法。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14: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to 站长

您终于开金口了,我就等你说话呢!

专家?呵呵,我可不怕。我来这里,就是为了找专家。

再次说明,如果我成功了,我会用“实际行动”来对大家的帮助表示感谢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14: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信息

哈工大成人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刚毕业,大专学历。

参加成人高考以前,本人是纯粹的初中学历。没上过中专,没上过高中,没上过技校。只是在成考以前上过一年左右的成考补习班。

在校期间,担任一年半的学委,一年的组织部长。(第一个学期考第一,开始班干生涯)。

初中毕业到重新上学期间,学过一些民办的计算机班(大街上骗钱的那种)。吃了不少的亏,深感学习还要系统的学。炒过一年多的股票,经网友提醒,深感我不学习,白瞎我这个人了(哈哈,开始骄傲了)!

现在走上了正路,我会尽全力实现我的目标的。

我的目标是全自动的人工智能系统,翻译软件只是个实验品罢了。我现在会把自己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都调动起来去做这件事。希望能在几年内先把翻译软件弄完,然后再利用足够的资金去研究人工智能。(当然,现在发现翻译软件的研究就是研究智力的基础)

我确实年轻,确实有些无所顾及。希望大家能见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5 04:17 , Processed in 0.06365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