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81|回复: 7

一生有光——周有光先生百年寿辰纪念文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6 12: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王铁琨等  来源: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index.htm / 2007-02-14

  
王铁琨 王奇 沙宗元编
语文出版社出版  定价:30元

  作为敬献给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语言学界的“世纪老人”周有光先生102岁华诞的一份珍贵的贺礼,本书经过酝酿和一年多时间的组稿、编辑,终于付梓发排了。望着眼前刚刚打印出来的厚厚的一叠文稿,我的内心总算舒了一口气,同时也有几句话想在这里说明一下。

  一是关于本书的书名口起初我们拟订的书名是《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纪念文集》,后来很快感到这个书名比较一般化,不够鲜亮,没有特点,与全书的内容也不完全吻合,更重要的是没能全面反映出周老毕生特别是后半生献身语言文字事业,为国家语言规划、语文改革、语文现代化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他为人治学方面的鲜明特色和人格魅力。

  周老是我国迄今最为长寿的语言文字学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周老的一生,几乎走过了整个20世纪,经历了祖国从衰弱到奋起、新生和复兴的全过程。他早年专攻经济学,但是从读大学开始就与语言文字学、语文改革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55年他奉调进京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和文改会第一研究室主任起,转而专职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并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他的《汉字改革概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的汉字改革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周老还担任过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中方委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日本《不列颠国际百科全书》国际学术顾问等重要职务。在多年的学术研究活动中,他曾参加普通话标准的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拟定和《汉语手指字母》的制定:陆续出版《字母的故事》《电报拼音化》《拼音化问题》《拼音字母基础知识》《语文风云》《汉语拼音词汇》《世界字母简史》《中国语文纵横谈》《世界文字发展史》《文化畅想曲》《比较文字学初探》《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新时代的新语文》《人类文字浅说》《汉字和文化问题》《现代文化的冲击波》《21世纪的华语和华文》《周有光语文论集》《百岁新稿》《周有光语言学论文集》《语言文字学的新探索》等30多部著作;先后发表《现代汉字中的多音字问题》《现代汉字学发凡》等3∞多篇学术论文。晚年积极倡导”基础华文”,为汉语的国际传播和推广继续作出贡献,并以辈辈之年在实现汉字输入计算机、用现代方法和手段研究汉语和汉字等方面为学界作出了表率。周老不愧为语言学界老而弥坚,不懈追求进步、创新的长青之树!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嘉璐副委员长所言气周老)一生祖国至上,笔耕不辍,淡泊名利,粪土荣辱,谦和平易,善诱后进,足为学界法。”

  回顾周老为国家语言规划、语文改革和语文现代化事业所作的贡献,我们后学晚辈无不深深受到教育和触动。而当我们为选一个合适的书名冥思苦想不得要领时,忽然记起周老的妻妹张充和女士所题的”有光一生,一生有光”的条幅,眼前豁然一亮口”一生有光”是对语言学界”世纪老人”周有光先生一生贡献的最为恰切的概括,这四个字既鲜活平实又高度概括,用它作为本书的主书名是再合适不过了口我把我的想法跟朋友们一谈,大家都说好,请教周先生本人,亦无异议,于是书名就定下来了,就叫《一生有光一一周有光先生百年寿辰纪念文集》。

  二是关于本书的内容。编辑本书的想法,缘起于去年元月10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庆贺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座谈会”。那次会议气氛热烈而隆重,京内外很多领导、专家和学者都参加了,我参与了会议的筹备工作并受命主持了座谈会。那天周老兴致极高,一定要听究会议的全部发言再离会,可我们担心老先生的身体吃不消,毕竟已经是百岁高龄了。于是我提议会后编辑一本纪念文集送给周老,周老这才在分享过生日蛋糕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会场。后来在纪念文集的编辑过程中发现,如果文集只收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言和各学术单位的贺词(信、电),内容显得单薄了一些。于是决定面向全国学界征集有关与周老交往的纪念文章,征集学习、研究周老在语文现代化、中文信息处理、语文教学、现代汉字学、比较文字学等方面学术思想和贡献的专题文章,以及相关学术论文。我执笔拟出《约稿函》和约稿专家名单,并通过中国语言文字网向社会广泛征集。学界供稿踊跃,这给我们选编此书提供了条件。现在读者看到的这本书主要有四个板块,第一、第四板块来自会议,第二、第三板块主要是征集来的学术论文、专题文章和纪念文章,其中学术论文12篇,专题纪念文章20篇。这两类文章,从篇目上看占到全书的60%,从篇幅上看占全书总字数的80%以上,这样这本书就比较丰满了。感谢应邀为本书撰写稿件的前辈学者和朋友,感谢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于桂英同志提供了她拍摄的”庆贺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座谈会”的全部照片供选用,没有他们的参与,本书不会编成目前这个样子。周老的亲属一直关心本书的编辑工作,不但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还向我们推荐文章,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三是关于本书编辑工作的说明。本书编辑工作由我主持,全部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口2005年3月,由我提出编辑设想、板块结构并组织稿件、审阅修改稿件:2005年7月前,借调我司工作的安徽大学沙宗元博士帮我收稿和初选32006年4月至7月,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王奇同我再一次审读、加工,定稿后打印两份分送语文出版社和周老审读。7月底,周老不顾酷暑,以惊人的速度审阅了全部书稿,指出文稿中存在的!

  几处瑕疵,并亲自致函编者给予肯定和热情鼓励。本书的责任编辑也做了大量、细致的审读加工工作。因此可以说,这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说明的是,收入本书中的文章,编者只是做了体例上的统一和文字加工,本书奉行文责自负,对作者的学术观点未做任何修正。对于书中可能出现的编辑上的疏漏或问题,希望读者指出来,我们将很乐于听到大家的批评意见。最后,我还要代表本书编者,对关心、支持本书编辑、出版工作的所有同志,特别是主动承担出版任务的语文出版社,表示最最衷心的谢意!

                                   2006年中秋之夜写于天津师大金桥宾馆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12: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有光语文论集》出版

作者:苏培成 来源: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 ... _1182773141718.html

    我会名誉会长、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半个多世纪,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先后发表了论著20多部、论文300多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了繁荣我国的语言文字科学,促进中国语文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上海文化出版社选编的《周有光语文论集》已于2002年1月出版,全国发行。《周有光语文论集》共四卷,选收周先生的代表作,是研究周先生学术思想的重要著作。下面对这四卷论集的内容做一简要介绍。

    第一卷收《汉字改革概论》和《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两种。周先生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业余参加拉丁化运动,发表过有关改进拉丁化的文章。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发展教育和文化,中央决定制订并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周先生积极参加这一工作,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人之一。结合方案的制订,周先生进行了大量的创造性的研究,为圆满解决方案制订中的各种问题做出了贡献。《汉字改革概论》,这部书全面论述了汉字改革的各种重要问题,重点是讨论《汉语拼音方案》,主要有:汉字改革运动的历史发展、汉语拼音方案解说、拼音的作用、汉语拼音正字法等。这部书是|周先生早年的代表作,是研究中国文字改革问题的必读书。这部书的前身是周先生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所写的讲稿。《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1993年语文出版社出版,l997年香港三联书店出版。这部书讲解了到20世纪90年代初拼音研究和应用的新成果新发展,可以作为《汉字改革概论》的重要补充。在这部书里面,周先生把《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分为“拼写语言”和“技术应用”两个方面,包括汉语拼音在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应用。

    第二卷收《中国语文纵横谈》和《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两种。这一卷讨论的问题比第一卷扩大了,从汉语拼音扩大到整个语文问题。在这两部书内周先生全面论述了中国语文现代化问题。周先生从纵和横两个方面确定中国语文改革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时代使命。周先生从纵的方面研究了人类社会的演进以及人类语文生活的发展,提出了生产力发展的三个高峰和人类语文生活发展的五个里程碑,从而确定中国语文发展的任务是追赶工业化和信息化。周先生强调要从世界来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中国。从横的方面说,中国语文不但要满足国内的应用的需要,同时也要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周先生把一百多年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归纳为四个方面,就是:语言的共同化、文体的口语化、文字的简便化、注音的字母化,而当前的语文现代化就是向信息化时代前进。读了这一卷可以明白中国的语言和文字的状况一一汉语的国际地位、汉字在人类文字史上的地位、发展的道路和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周先生提出了语文变化的两条规律,就是“语言求通”和“文字尚同”。周先生说:“我国的语文现代化也是在‘语言求通 、文字尚同’的道路上前进,只是前进的步伐太小了,不能适应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第三卷收《比较文字学初探》。周先生早年从事字母史的研究,到晚年发展为比较文字学的研究。周先生坚信人类文字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不是杂乱无章的,正像生物在不自觉中有一种共同的进化规律一样。他说:“比较文字学主要比较各种文字的形体和结构,传播和发展,应用功能,历史背景,从而得到人类文字的发展规律。”周先生把人类的文字史分为三个阶段,就是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和字母文字。形意文字是原始文字,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就是刻符、岩画、文字画和图画字。意音文字代表人类文字史走出原始时期、进入古典时期,发展成熟而又代表高度文化的意音文字只有西亚的丁头字、北非的圣书字和东亚的汉字。字母文字是继形意文字和意音文字之后人类文字史的第三个阶段。字母文字的发展又分为三个时期:音节字母时期、辅音字母时期和音素字母时期后者的晚期又可以分出一个拉丁字母国际通用时期。周先生不但使用了国外的研究资料,而且大量利用了国内民族文字发展时资料。通过大量文字发展演变的事实,揭示了世界文字的发展回“表形一表意一表音”的共同道路。这部书富有开创性和挑战性,很值得关心文字发展规律的人们来研读。

    第四卷是论文卷,选编了周先生的32篇学术论文,分为9类:新语文的建设、文字改革、中国语文现代化、汉语拼音、现代汉字、普通话、中文信息处理、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字学。这一卷的内容多是前三卷没有谈到的,如文化传播和术语翻译、关于“大众普通话”问题、三个国际语言问题(挽救消逝中的小语种问题、保护民族语言的纯洁性问题、反对语言的霸权主义问题)等。有的在前面虽然谈到了,这里又做了重要发展,如对汉字简化问题的再认识、普通话和现代化、汉语的内在规律和汉字的内在规律等。有的文章发表时被删节,这里发表的是原稿,如《应用语言学的三大应用》。

    周有光先生是语文现代化研究的开拓者,也是语文现代化理论的奠基人。周先生生于1906年,今年已是97岁高龄,是一位睿智的世纪老人。他通晓古今,学贯中西,他的教导对于我们十分有益,他的文集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喜事。

   《周有光语文论集》购买办法:
   《周有光语文论集》四卷本,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出版,定价100元。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18: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2-9 23: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有光:被上帝遗忘的“汉语拼音之父”

来源:《人物》杂志   2007年第5期


周有光101岁  绘图/陈一青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长命百岁。100岁是人的生命极限,超过极限是有的,但那是例外,我自己一不小心已身处例外了。上帝糊涂,把我给忘了……

  叩响国家语委宿舍楼的一户普通单元门的门铃后,笔者很快在家政服务员的引导下见到主人——一位清癯和蔼的老人正从书桌旁的椅子上站起来迎候,他就是久闻大名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

      简单的寒暄之后,我们面对面坐在略显斑驳的小书桌前开始交流。尽管老人有些耳背,采访中偶尔还得借助纸笔,但记者自始至终都能感觉到老先生思路的清晰、思维的敏锐和精神的豁达。

    半路出家的语言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时,56个民族有数十种方言,并且大多数人都是文盲。要建设这样一个国家,没有统一的、能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文字语言,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文字改革问题很早就被置于国家工作日程的重要位置,并从全国范围内网罗了许多专家学者来从事这项开创性工作。

  1955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邀请精通中、英、法、日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参加会议。会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胡愈之跟周有光说:“你不要回去了,你留在文改会工作吧。”周有光笑了笑,说:“我不行,我业余搞文字研究,是外行。”胡愈之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不久,周有光接到通知从上海调往北京。从此中国经济学界少了一位金融学家,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多了一位委员、一位语言学家。

  1906年1月,周有光出生于江苏常州,先后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早年读大学时,周有光主修经济学,但因对语言学的爱好他还选修了语言学,并在1952年出版过一本《中国拼音文字研究》。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里,如今既藏有经济学家周有光的著作,也藏有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著作。从金融经济到语言文字,周有光改行可算是“完全彻底”。他的孙女在上小学的时候,曾经很严肃地与爷爷讨论这个问题。她说:爷爷,你亏了!搞经济半途而废,搞语文半路出家,两个“半圈”合起来是一个“0”!周有光笑道:“我这是在‘劫’不在‘数’。那时候搞经济的后来都倒了霉。我逃过了‘反右’的劫难,是我命大运气好,留在上海搞经济的很多同事都成了右派,有的因为受不了政治迫害而自杀。我却因为已改行而移居北京,参与文字改革,躲过了这一劫。

  “我的改行是偶然的,不过我是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改行了就要认真做,当时的工作任务很繁重,我就把所有能够利用的时间都拿来补充知识。因为作为外行可以马马虎虎,但真正作为一个专业人员你就决不能马马虎虎,以前看过的名著我要重新细读。那个时候我的确很用功。”当时拼音方案委员会一共有15个人,由几个大学的语言学家组成,不过主要是开会参加讨论。“文改会具体工作由3个人来做:叶籁士、陆志伟和我。叶籁士兼秘书长,比较忙;陆志伟要教书,还兼语言所的研究工作。我呢,离开了上海,没有旁的事情,就一心搞这个事情。我们三人就起草了第一个草案: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当时,周有光提出了三点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事实上,我们三个人都共同提出要用26个拉丁字母,没有新字母。看法基本一致,没有什么不同的对立思想,只有一些技术性的不同。”

        罗马字母成为汉语拼音的背后

      “我们在上世纪50年代,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的时候,一下子拿到600多份方案,不少人积极参与创造方案,大家热情很高的。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我们非常慎重,从原理到技术都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个字母干3年。我今天回想:这3年时间花得还是很值得。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今天就得到了这么点安慰。假如当初没研究好,有漏洞,就遗憾了,毕竟要弥补就很麻烦了。”

  周有光说,汉语拼音采用的是罗马字母(拉丁文的字母),但它在上世纪50年代曾遭受过很多人的反对:“当时有人认为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几个字母还不会搞,干吗要用帝国主义的字母。”  

  早在1952年,毛泽东主席到苏联访问时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泽东回到北京,指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此后,研制了多个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但意见不能达成一致。当时文改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汇报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难以研究后,毛泽东同意研究罗马字母,再提到党中央,得到批准,这才把精力放到罗马字母形式的拼音方案研究上来。

  确定用罗马字母了,但怎么用?周有光以“j、q、x”的制定为例来说明这项工作所费的周折。当年周有光花了很大气力研究世界各国的字母用法后,将其分为三类,基本用法、引申用法和特殊用法。“j、q、x”就属于特殊用法,比如“x”,它一方面有学术根据“mexico”(墨西哥)中的“x”,发音和中文的“x”差不多,另一方面清朝就有人提出这样的用法,“只是当时没人理他。”

  “一开始不敢用这种特殊用法,反对的人很多。比如有人姓‘齐’,首字母是‘Q’,他就反对说,那他就变成阿‘Q’了。我就说那英文中女王也是‘Q’开头。”周有光说这是笑话,但当时的确有阻力。后来“j、q、x”终于确定在《汉语拼音方案》中。


  周有光与张允和结婚照

       1956年,国务院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决议,同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同样是1956年秋,应北京大学王力教授之邀,周有光开讲“汉字改革”课程。根据讲稿整理成的《汉字改革概论》1961年出版,1964年再版,1979年出第三版,1978年出香港版,1985年在日本出日文翻译版。

  1969年,周有光被下放到宁夏平罗远郊区的国务院“五七”干校。去干校不能带研究资料和参考书,不愿让头脑闲置的周有光灵机一动,带上了二三十本各国文字版本的《毛主席语录》,还随身带有一本《新华字典》。当年,65岁的周有光和71岁的教育家林汉达被派去看守高粱地,两位老先生仰望天空,热烈讨论中国语文大众化问题。林汉达问:“未亡人”、“遗孀”、“寡妇”哪种说法好?周有光开玩笑回答:大人物的寡妇叫遗孀,小人物的遗孀叫寡妇。又说,从前有部外国电影,译名《风流寡妇》,如果改为《风流遗孀》,观众可能要减少一半……讨论逐渐深入,最后一致同意,语文大众化要“三化”:通俗化、口语化、规范化。二位老先生高声地交谈,好像对着几万株高粱在演讲。

  干校劳动间隙,周有光以收入《新华字典》的字为依据,科学分类统计,把信息论引入古老的汉字研究领域,开创了一门现代汉字学。劳动之余,他还凭借当时多种语言版的《毛主席语录》开始比较文字研究。直到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周有光才自“五七”干校返京。

  1979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华沙召开文献技术会议。周有光在会上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ISO通过全世界投票,使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际标准。从中国标准到世界标准,这是过去没有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中国文化要和外国文化沟通交流,一定要得到世界认同。”
  后来,周有光还主持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制订,提出正词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在矛盾,规则在1988年公布。
  社会的变化快,语言文字也跟着变化快。如今,各种个性化的语言可以说五花八门。周有光说:“现在中国人特别爱用外国字母,觉得表达起来很方便,像TV、卡拉OK、CD、PK等等。还有一个事情很有趣,‘○’算不算中国字?在不久之前,《现代汉语词典》是不收的,后来收了,承认它是个中国字。因为这个‘○’到处用了,比如现在常这样表示二○○七年,过去则是二零零七年,其实这两个‘○’是外国的,现在已经成了中国的。”

  个性化语言的大量出现,会不会与国家推广了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相冲突呢?周有光摇了摇头说:“现在有不少人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表示担忧,但我认为这大可不必。不仅是中国,如今许多民族都有这个问题,特别是第二次大战以后。现在我们接受的外来词,主要是英国、美国的。为什么?他们的口语在全球的使用频率高,我们学他们的许多口语,结果把他们的许多词汇也学来了。其实,即使英语也不是纯粹的,英语里有不少词汇也是外来的。所以说,我们国家出现的这种现象,是变化过程当中的现象。”

       “四朝元老”原来是位“新潮老头”

  2002年8月,张允和仙逝,享年92岁。“我们结婚70年,忽然老伴去世了,我不知道怎么办。两个人少了一个,这种生活好像是车子,好像自行车只有一个轮子,一个轮子忽然掉了,你怎么走?后来呢,慢慢地、隔了半年以后人就稳定下来了。我就想到一个外国哲学家讲过:个体的死亡,是群体进化的必要条件。这么一想,我才安下心来,毕竟生死是自然规律。”周有光在极度痛苦之中,用先哲的警言来排遣。如今,他已经把人的生死参透了。

  早在1925年,由于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人与张允和同学,两家的兄弟姊妹们便已相互认识。1928年周有光、张允和同在上海读书时,成为朋友。1932年上海发生战乱,为了安全起见,张允和借读于杭州之江大学,适时周有光任教于杭州民众教育学院,两人开始自由恋爱。1933年4月30日,周有光、张允和结为伉俪,从此相濡以沫。

  老伴张允和在世时,两人相敬如宾,据说一辈子没吵过一次架。对此周有光解释道:“我们的亲戚经常向我们的保姆询问此事。其实我们也有吵架,不过我们吵架不会高声谩骂,不会让保姆听到的,一般是三两句话就吵完了。我们的婚姻生活是很和谐的。到了北京,一直到我老伴去世,我们每天上午10点钟喝茶,有的时候也喝咖啡,吃一点小点心。喝茶的时候,我们两个举杯齐眉,这当然是有一点好玩,更是双方互相敬重的一种表达。”

  周有光祖上为常州望族,太太张允和是当时的大家族张家的闺秀。叶圣陶先生曾说:“九如巷张家的4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张家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姐张元和的夫君是昆曲名家顾传,老三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夫人,老四张充和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散文集《多情人不老》是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的合著。所谓“合著”,其实是各写各的,书的正反面互为封面,张允和的文章横排,书页向左翻;周有光的文章竖排,书页向右翻,可谓别开生面。他们所写的,都是回忆人和事的散文,感情饱满,文采斐然。

  紧挨窗台的书橱里,有一张丁聪画的漫画很有意思,漫画中,周有光踏着一辆三轮车,载着夫人张允和一同出游,老两口的亲密、默契与恩爱,真是惟妙惟肖。周有光说,他们夫妻俩跟丁聪是好朋友,一次他跟丁聪说自己要买一辆三轮车带着老伴出去玩,没想到车还没买,先被丁聪画成漫画在报上刊登了。

  已是百岁高龄的他,现在每天还要看书读报——不是随意浏览,而是逐行逐句,圈点勾画,读到细处,甚至要找来地图,举着放大镜相与对照。“老来回想过去,才明白什么叫做今是而昨非。老来读书,才体会到什么叫做温故而知新,学然后知不足,老然后觉无知。这就是老来读书的快乐。”

  周有光至今仍勤于笔耕——不,按他的说法,是“指耕”,他每日用中文电子打字机写作。他对用打字机写作赞不绝口,讲每天都用打字机写作,比手工快5倍,说着拉开办公桌抽屉,只见里面放着很多电脑软盘,他随手拿出一张软盘说,这就是一本书,又拿出两张说,一部大的书,两张软盘。“我写作没有固定的时间,年纪大了,跟正常人不同,年老的人工作累了要睡觉,我利用精神好的时候写文章,工作效率并不低。”

  有人称周有光为“新潮老头”。周有光在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电脑为何物时,就已经开始在电脑上写文章了。“我使用‘双打全拼’在电脑上写文章,不用草稿纸已经快20年了,我想什么就打什么,得心应手,灵活自如,一点也不慢;有的人是看着别人的文稿打,那是‘看打’,是打字员。”

  先生叹息自己年纪大了,大部头写不动了,只能零星写点小文章,每月坚持为《群言》杂志写一篇随笔。采访时,他给了我他写的一篇文章的打印稿,题目是《食衣住行信》。在他看来,民以食为天,“食”当排首位,而不是常言的“衣食住行”。他还认为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如同吃饭穿衣一样重要,不可或缺,有必要在原来4个字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信”。期颐老人还在关注身边的社会学,用随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可嘉可赞!

  尽管从事学术研究,而且年纪大了,但周有光却不像别的学者那样闭门谢客,苦心经营。他笑言:别人来看我,说怕耽误我的时间,我说我的时间不值钱,我是“无业游民”。

  这位历经晚清、北洋、国民政府和新中国四个时期的“四朝元老”风趣地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长命百岁。100岁是人的生命极限,超过极限是有的,但那是例外,我自己一不小心已身处例外了。上帝糊涂,把我给忘了……不叫我回去!”周有光笑言自己“四世同球”,原来他的孙女和重外孙现居美国,他隔天就用“伊妹儿”和他们通讯。   

  他不仅头脑清醒而且十分新潮,喝“星巴克”咖啡,看《特洛依》大片,时尚不落当代青年。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说有的老人认为自己老了,活一天少一天了,而他则不以为然,“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的”。“我的生活很简单,我的天空就是这半个书房。”讲着讲着,周有光便笑出声来,孩童般乐不可支。

        生命从80岁开始

  周有光是五代单传,年轻时有过肺结核,患过忧郁症,结婚时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35岁。可是他今天已是百岁人瑞了。吃饭、如厕、洗澡等基本自理,偶尔还下楼散散步。“如果身体跟五官分开,我的身体就很好,血压正常、消化正常、脑子正常,只是耳朵有些聋,眼睛也不好使。”接电话不方便,他在致友人的信末示知电话号码时,总要附上一笔“我耳聋,保姆代听”。

  他说,自己耳朵不好,常闹笑话。一次,三联书店的编辑拜访老先生。当时,张允和讲了一个故事,周有光凑在一旁小板凳上“听”。那天张允和讲的是曹禺当年边洗澡边读书的趣事。张允和讲完之后,周有光见客人兴致很高,把小板凳往那位编辑身边挪了挪说,我也给你们讲个故事吧。等他一开讲,张允和与来访者两人哈哈大笑起来,周有光问她们笑什么,这下两人笑得更厉害了。那位编辑告诉他说,奶奶刚才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呀。

  “我97岁去体检,医生不相信,以为我写错了年龄,给我改成了79岁。医生问我怎么这样健康,我说这要问医生啊。”谈到自己的养生之道,他说:其实也无秘诀,不过生活应有规律,心宽体胖。周有光认为最重要的是度量要放宽一点。老人每当写文章累的时候,就会做一下他独创的“象鼻子运动”——扶着桌脚,晃晃头、耸耸肩、扭扭屁股、伸伸腿……小小的运动锻炼了全身,难怪他至今连牙齿还是原装的。

  老人书很多,又没有专门放书的屋子,四间小屋子都放满了书。有的时候,要查资料,常常要四个屋子跑来跑去,他没有把这当成一种负担,反而乐此不疲。他说:“古代有‘陶侃运砖’,讲一个名叫陶侃的书生为了锻炼身体把砖头搬来搬去。我把书搬来搬去,这是‘周有光运书’。”说完,老人哈哈地笑了起来。

  他每天起居定时,晨6时起,晚10时睡,中间要午睡。一生饮食习惯不变,喜欢吃面包、喝咖啡、饮红茶。在日常生活中,周有光一日三餐以面包、牛奶、青菜、鸡蛋、豆腐为主。他从不刻意所谓的保养身体,不吃补品,自述生活要平淡稳定,吃东西不要过分,不要老吃所谓的山珍海味,要吃家常便饭,吃青菜豆腐,就是赴宴会也不要多吃。

  前几年,周有光写了一篇周氏“陋室铭”,曰:“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

  这篇“陋室铭”,字字句句无不体现出百岁寿星“随遇而安”的养生哲学!老人80岁的时候身体状况还非常好,行动十分灵活,经常坐电车出去买东西,85岁那年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用老人的话说:“再不退休就不好意思啦,占着别人的位置好久啦。”周有光说,人生就是一个增长弧线,100岁就是一个关口,1岁至10岁是生长期,20岁至80岁都可以正常工作,90岁至100岁就开始衰老了。

  人愈老,愈发童真。他把80岁视为零岁,把81岁视为1岁,从头开始计算年龄。他92岁时,收到一份贺卡,上面写着:祝贺12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先生高兴得不得了。
  
  不知不觉和这位依然神采奕奕、腰板直、脚步稳的老人聊了两个多小时,笔者担心老人累着,便告辞。这时,似有一束温暖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泼洒到那小小的老式的书桌上……

  告别时,老人坚持要送记者到门口,并目送下楼梯。记者回过头来,只发现眼前超高龄的老先生确实没有半点老迈之态、衰惫之容。难怪他说,“上帝把我给忘了!”

[ 本帖最后由 霜叶红 于 2008-2-9 23:54 编辑 ]
发表于 2008-2-9 23: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ri 您好!
不敢同意您的观点:o 假如真的如您所说的:
“2、好大喜功、标新立异,所拟定的大跃进方案是我国拉丁化历史的大倒退。歪曲普通话语音实际,变读多,严重影响普通话的推广,影响汉语教学,在网络上跑不畅,阻碍了汉语的发展。”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为什么没有人出来反对“大跃进方案”而“制造”更好的符合普通话语音实际的新方案呢?
发表于 2008-2-11 09: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 于 2008-2-11 01:30 发表
我觉得不论水平高低,只要遵守两个规则就能讨论,一是尊重事实,二是遵守逻辑规则。
我不知道你在这方面的程度,我们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吧?
大跃进方案一共多少个字母?
你觉得输入ü、ê以及 ...


鼠年大吉!

我觉得不论水平、程度高低,大跃进方案一共多少个字母,我们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吧?

一是尊重事实----是历史事实,还是现状?历史是停滞的还是发展的?

我不知道" 输入"  这个麻烦是先于《汉语拼音方案》呢还是......

二是遵守逻辑规则----语言逻辑?人为逻辑?某个人的逻辑?

再添加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吧?----《汉语拼音方案》是一个人就能定下的“乾坤”么?
发表于 2008-2-11 09: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同意研究罗马字母,再提到党中央,得到批准,这才把精力放到罗马字母形式的拼音方案研究上来。

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决议 ,

“我们在上世纪50年代,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的时候,一下子拿到600多份方案,不少人积极参与创造方案,大家热情很高的。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我们非常慎重,从原理到技术都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个字母干3年。我今天回想:这3年时间花得还是很值得。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
发表于 2008-2-11 16: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的帖子

我直接针对您的问题“周有光臭名昭著”来“表达”的阿,您阅读中文有障碍么?该不是假洋鬼子吧?

既然您也明白不是一个人就能定得下的拼音方案,那您为何却要加罪于“这一个人”呢?

您是怀疑我的性别呢还是搞“性别歧视”?:o

您想跟女人谈感情?OK,那就个开专帖吧:lol :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11-1 07:11 , Processed in 0.1362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