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铁琨等 来源: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index.htm / 2007-02-14
王铁琨 王奇 沙宗元编
语文出版社出版 定价:30元
作为敬献给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语言学界的“世纪老人”周有光先生102岁华诞的一份珍贵的贺礼,本书经过酝酿和一年多时间的组稿、编辑,终于付梓发排了。望着眼前刚刚打印出来的厚厚的一叠文稿,我的内心总算舒了一口气,同时也有几句话想在这里说明一下。
一是关于本书的书名口起初我们拟订的书名是《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纪念文集》,后来很快感到这个书名比较一般化,不够鲜亮,没有特点,与全书的内容也不完全吻合,更重要的是没能全面反映出周老毕生特别是后半生献身语言文字事业,为国家语言规划、语文改革、语文现代化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他为人治学方面的鲜明特色和人格魅力。
周老是我国迄今最为长寿的语言文字学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周老的一生,几乎走过了整个20世纪,经历了祖国从衰弱到奋起、新生和复兴的全过程。他早年专攻经济学,但是从读大学开始就与语言文字学、语文改革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55年他奉调进京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和文改会第一研究室主任起,转而专职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并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他的《汉字改革概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的汉字改革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周老还担任过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中方委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日本《不列颠国际百科全书》国际学术顾问等重要职务。在多年的学术研究活动中,他曾参加普通话标准的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拟定和《汉语手指字母》的制定:陆续出版《字母的故事》《电报拼音化》《拼音化问题》《拼音字母基础知识》《语文风云》《汉语拼音词汇》《世界字母简史》《中国语文纵横谈》《世界文字发展史》《文化畅想曲》《比较文字学初探》《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新时代的新语文》《人类文字浅说》《汉字和文化问题》《现代文化的冲击波》《21世纪的华语和华文》《周有光语文论集》《百岁新稿》《周有光语言学论文集》《语言文字学的新探索》等30多部著作;先后发表《现代汉字中的多音字问题》《现代汉字学发凡》等3∞多篇学术论文。晚年积极倡导”基础华文”,为汉语的国际传播和推广继续作出贡献,并以辈辈之年在实现汉字输入计算机、用现代方法和手段研究汉语和汉字等方面为学界作出了表率。周老不愧为语言学界老而弥坚,不懈追求进步、创新的长青之树!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嘉璐副委员长所言气周老)一生祖国至上,笔耕不辍,淡泊名利,粪土荣辱,谦和平易,善诱后进,足为学界法。”
回顾周老为国家语言规划、语文改革和语文现代化事业所作的贡献,我们后学晚辈无不深深受到教育和触动。而当我们为选一个合适的书名冥思苦想不得要领时,忽然记起周老的妻妹张充和女士所题的”有光一生,一生有光”的条幅,眼前豁然一亮口”一生有光”是对语言学界”世纪老人”周有光先生一生贡献的最为恰切的概括,这四个字既鲜活平实又高度概括,用它作为本书的主书名是再合适不过了口我把我的想法跟朋友们一谈,大家都说好,请教周先生本人,亦无异议,于是书名就定下来了,就叫《一生有光一一周有光先生百年寿辰纪念文集》。
二是关于本书的内容。编辑本书的想法,缘起于去年元月10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庆贺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座谈会”。那次会议气氛热烈而隆重,京内外很多领导、专家和学者都参加了,我参与了会议的筹备工作并受命主持了座谈会。那天周老兴致极高,一定要听究会议的全部发言再离会,可我们担心老先生的身体吃不消,毕竟已经是百岁高龄了。于是我提议会后编辑一本纪念文集送给周老,周老这才在分享过生日蛋糕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会场。后来在纪念文集的编辑过程中发现,如果文集只收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言和各学术单位的贺词(信、电),内容显得单薄了一些。于是决定面向全国学界征集有关与周老交往的纪念文章,征集学习、研究周老在语文现代化、中文信息处理、语文教学、现代汉字学、比较文字学等方面学术思想和贡献的专题文章,以及相关学术论文。我执笔拟出《约稿函》和约稿专家名单,并通过中国语言文字网向社会广泛征集。学界供稿踊跃,这给我们选编此书提供了条件。现在读者看到的这本书主要有四个板块,第一、第四板块来自会议,第二、第三板块主要是征集来的学术论文、专题文章和纪念文章,其中学术论文12篇,专题纪念文章20篇。这两类文章,从篇目上看占到全书的60%,从篇幅上看占全书总字数的80%以上,这样这本书就比较丰满了。感谢应邀为本书撰写稿件的前辈学者和朋友,感谢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于桂英同志提供了她拍摄的”庆贺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座谈会”的全部照片供选用,没有他们的参与,本书不会编成目前这个样子。周老的亲属一直关心本书的编辑工作,不但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还向我们推荐文章,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三是关于本书编辑工作的说明。本书编辑工作由我主持,全部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口2005年3月,由我提出编辑设想、板块结构并组织稿件、审阅修改稿件:2005年7月前,借调我司工作的安徽大学沙宗元博士帮我收稿和初选32006年4月至7月,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王奇同我再一次审读、加工,定稿后打印两份分送语文出版社和周老审读。7月底,周老不顾酷暑,以惊人的速度审阅了全部书稿,指出文稿中存在的!
几处瑕疵,并亲自致函编者给予肯定和热情鼓励。本书的责任编辑也做了大量、细致的审读加工工作。因此可以说,这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说明的是,收入本书中的文章,编者只是做了体例上的统一和文字加工,本书奉行文责自负,对作者的学术观点未做任何修正。对于书中可能出现的编辑上的疏漏或问题,希望读者指出来,我们将很乐于听到大家的批评意见。最后,我还要代表本书编者,对关心、支持本书编辑、出版工作的所有同志,特别是主动承担出版任务的语文出版社,表示最最衷心的谢意!
2006年中秋之夜写于天津师大金桥宾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