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達 发表于 2006-7-9 17:12:22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句谚语不知是那里来的,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很别扭,不通之极。“若要”和“除非”是不能用在一起的。

foglia_f 发表于 2006-7-10 12:07:16

为什么影达先生说“若要”和“除非”是不能用在一起的呢?

影達 发表于 2006-7-10 15:04:06

我的意思是:
 用“除非”:“别人迟早会知道的,除非自己不做。”
不用“除非”:“如果想别人不知道,自己就不要做。”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也有一句:“小的知道。若小的不尽心,除非不要这脑袋了。”
照我的意思,或者应该改为:
“小的哪会不尽心,除非不要这脑袋了。”
“若小的不尽心,那是不要这脑袋了。”

我的看法是否受了外语的影响?请指教。

foglia_f 发表于 2006-7-10 22:15:55

我查现汉,“除非”一目,有2个意思,一是表示唯一的条件;二是表示不计算在内,相当于“除了”。
想要人家不知道,唯一的条件就是自己没做。(除了自己不做以外没有别的办法。)
如果小的不尽心,唯一的前提就是小的不要脑袋了。(除了自己不要脑袋以外都不会不尽心。)
这样解释可以吗?

影達 发表于 2006-7-11 02:31:57

用“唯一的条件/前提”,当然没有问题。

关键在“若”,正句中通常用“便、就、则”等呼应:“若……,那便……。”

你的解释正是问题的所在。我们可以说:“想要人家不知道,(那就)没有别的办法,除非自己不做。”这句话不应该缩为“想要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做。”

“除非自己不做”和“没有别的办法”相应,我认为不应该直接和“想要人家不知道”相应。

foglia_f 发表于 2006-7-11 13:38:25

那如果是这样一句话,您觉得对吗?
若要娶她,除非我死了。

影達 发表于 2006-7-11 15:28:32

当然一看便明白的。

但我总觉得和“若”呼应的,应该是一句肯定的话;和“除非”呼应的,也应该是一句肯定的话:若……肯定……除非……

我认为中间欠缺一句“那是绝无可能”。

foglia_f 发表于 2006-7-11 21:10:49

我觉得中国成语有四字化的倾向,也许谚语也有类似的倾向吧。一句话说起来顺口,大家都能懂得意思,也许就够了,不需要把省略的部分都写出来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