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象有很久没看到影達先生了捏~~~
原帖由 影達 于 2006-8-7 05:29 发表 http://www.xlmz.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男性称“叔叔”而不称“舅舅”,可能与礼教有关。顾名思义,“叔叔”指的是父亲的朋友,“舅舅”则是母亲个人的朋友。为了避嫌,称“叔叔”比较好。
我觉得影达先生的解释挺有意思的,符合国情,呵呵 原帖由 深涧聆鼓 于 2007-8-30 17:48 发表 http://www.xlmz.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觉得影达先生的解释挺有意思的,符合国情,呵呵
这样用亲属称谓作为对外人的称谓,恐怕体现了东方民族重视血缘关系的心理。象非洲有些民族,类似中国 的习惯,但是不称“叔叔”而称“爸爸”,或许都是出于同样的心理。
此外,湖北湖南等地,往往有管女性长辈叫“爷”“伯”等男性称谓的,根据费孝通的观点,这反映了中国民间的男性中心(父权社会)的观念。 我觉得问题其实很简单啊,两个“爷爷”没什么不同,都是表明一个辈分关系而已。而且,很多时候即便是不亲的爷爷,也常常直接叫“爷爷”,不添加姓氏,添定语无非是强调区别而已,这个区别强调也正说明两个称呼“爷爷”本质上是一样的。
我的看法
我认为“爷爷、奶奶、叔叔、大婶、阿姨”这类词具有泛称作用,既可以用来指亲属,又可以用来泛指相应辈份的人。而“外公、外婆、舅舅、舅妈”这类词只能用来指有血亲关系的人,不能用于泛称。 关键还是只能用父系的称谓来称呼(传统的称呼就是爷爷,叔叔,伯伯,北方的“大婶大娘”,皆如此。阿姨是很晚才通行的南方称呼。我们武汉称非亲属关系的女性长辈为“孃孃、娘娘”,现在被“阿姨”取代了。比母亲年长的就称“伯伯”至今如此。)这显然还是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就是要把人家叫的更亲近一些。因为传统上是父系社会的观念,比如宝玉认为他跟黛玉的血缘关系比跟宝钗近,其实从生物学上看,姑表兄妹跟姨表兄妹是同样的亲密。
[ 本帖最后由 余少平 于 2007-9-4 10:34 编辑 ]
请教余少平先生:
独生子女政策会不会使许多亲属称呼消失呢?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