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睫毛的鱼 发表于 2007-7-2 11:09:16

请教-汉英感叹句的对比

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写汉英感叹句的对比,原打算在两种语言的感叹词、句法、语义、语用上作一系统对比,但是目前已有的研究资料大多集中在感叹词上,导师说我的题太大,应该找到一个切入点,深入研究。我不知道自己问题到底在哪,请老师及网友们给予点拨,如有资料请推荐。谢谢!

虎子 发表于 2007-7-2 12:27:55

本论坛有一点相关的资料:

http://www.xlmz.net/forum/viewthread.php?action=printable&tid=14944

英语语法中说明叹词的链接地址:
英语动画语法——叹词
http://www.grammarfree.com.cn/cartoon/content_cn.asp?so=1401011
英文中五花八门的感叹词
http://edu.sina.com.cn/en/2002-12-19/8056.html

汉语中对叹词的说法比较混乱,大多数是说“啊”、“耶”之类的为叹词,语法为只能单独使用。
叹词——拟声又传情
http://www.ywtd.com.cn/gb/pupil/2002-12/10/content_7760.htm

虎子 发表于 2007-7-2 12:29:43

英文中五花八门的感叹词

http://www.sina.com.cn 2002/12/19 09:56厦门日报

  英语有很多感叹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可能是Oh my God?一般用于表达惊奇,喜悦,或愤怒。还有一个和它用法几乎一样的短语:Oh my gosh!有时简略为Gosh!如:Gosh! This room is a mess!

  表达惊讶等语气,还可以用Holy cow!意思和Wow!差不多。如:Holy cow! Your new Jag is so cool!(哇!你这辆新美洲虎可真酷!)

  当用英文说“该死”,“倒霉”时,大部分人会想到Damn?但它们都是脏话,用时容易引起麻烦。可用Shoot!它只有很轻微的诅咒意义,可以放心大胆使用。如几个哥们商量周六去钓鱼,这时候突然有人说:“Shoot! I promised my wife I will take her to her folks’on Saturday.”

  All right,作为感叹词,表示赞许,“好啊!”“太棒了!”如:“When the guitarist began his solo, the entire audience explodessintosa roaring‘All right!’”(当吉他手开始独奏时,全场轰鸣,观众高喊“太棒了!”)

  Woops?通常是讲话的人不小心做错了什么事或忘了什么事时用的。比如一个孩子洗碗时不慎打破了盘子,他可能就会说:“Woops!”但是如果你被什么东西刮碰蹭,或被什么东西弄伤了,用什么感叹词合适呢?Ouch!是最好的选择之一。如:“Ouch! I was bitten by a bug!”

  感叹词有很多很多,能把它们用对,也是一门学问。今天就介绍到这里。Woops! It’s time for dinner!

虎子 发表于 2007-7-2 12:32:45

从《茶馆》的两个译本看感叹词的翻译

作者:陈青  来源:http://www.xlmz.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1988&pid=83218&page=1&extra=#pid83218

摘 要:感叹词是老舍先生著名作品《茶馆》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对比英若诚和霍华两个译本中感叹词的翻译后发现:感叹词翻译应该以意译为主,单纯追求声音相似的音译不能有效传达其负载的信息.
关键词:感叹词;意译;音译
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09(2006)03-0066-05

Translation of Interjection in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Teahouse

CHEN Qing 



作者简介:陈青,女,山东潍坊学院讲师.
作者单位:陈青(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参考文献:

霍华译,老舍著.茶馆.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老舍."对话浅论".克莹,李颖编.老舍的话剧艺术.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
李渔.闲情偶寄.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
吕叔湘,王海棻.《马氏文通》读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王逢鑫.论感叹词-英汉感叹词语义比较.北京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刊),1999.
英若诚译,老舍著.茶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张本慎.汉英感叹词的跨文化透视.华南理工大学学报,1997,(11).


收稿日期:2006年3月1日

出版日期:2006年9月30日

虎子 发表于 2007-7-2 12:36:09

英汉翻译十二法.

来源:http://www.tiit.com.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31

----------------------

基于礼貌原则的英汉感叹句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来源:http://scholar.ilib.cn/Abstract.aspx?A=ynsfdxxb-jykx200602013

A Contrastive Pragmatic Analysis of Exclamatory Senten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xims of Politeness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6年02期
陈艳芳 , CHEN Yan-fang

从基于礼貌原则中的赞扬准则(用于表情和表述)、谦虚准则(用于表情和表述)、赞同准则(用于表述)、同情准则(用于表述)这一视角对比分析了东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与英汉感叹句语用之间的关系. 不同社会对不同准则的侧重是不同社会间的文化取向、价值观之差异所造成的.礼貌原则的各准则在英汉感叹句语用上同中有异.

关键词: 礼貌原则 , 感叹句 , 跨文化语用

------------------

疑问和感叹之认知关系--汉英感叹句的共性与个性
The Cognitive Relation between Interrogative and Exclamative
<<外语研究 >>2004年06期
石毓智

不同的语言反映出的一个共性为,很多感叹标记来自疑问手段.本文以汉语和英语为例,首先论证了疑问和感叹之间的认知联系,并根据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特点,详细探讨两种语言的感叹形式的共性和个性.

关键词: 感叹句 , 疑问形式 , 认知理据 , 焦点 , 新信息

---------------------------------------
谈英语感叹词的特点及汉译
来源:http://scholar.ilib.cn/Abstract.aspx?A=scwyxyxb200201033

On characteristics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nterjections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01期
田定远 , TIAN Ding-yuan

分析感叹词的特点和作用,遵循翻译理论关于意义和风格的等值性,探讨作为一种词类的英语感叹词的汉译,概括几种翻译方法,以期交流.

关键词: 以声达情 , 依附性 , 语音手段 , 词汇意义

--------------------------------------

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述评作者:肖亚丽 来源: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gxshkx/gxsh2006/0612/061234.htm 摘 要:历年来现代汉语感叹句的研究成果集中在感叹句的句类地位、形式特点、有关词类和格式以及多角度研究等方面.目前研究中还存在研究范围不够开阔、多角度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
关键词: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述评
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06)12-0128-04


作者简介:肖亚丽(1970-),女,贵州锦屏人,凯里学院职教部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肖亚丽(凯里学院职教部,贵州,凯里,556000) 
参考文献:
陈望道.文法简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
常敬宇.谈句子的语用研究.汉语学习,2001,(2).
程美珍.关于"多(么)"在感叹句中作状语的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2).
杜道流.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范晓,张预峰等.语法理论纲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高名凯.汉语语法论.商务印书馆,1942.
高永奇.感叹句中"多么"与"太"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殷都学刊,1999,(1).
高彦梅.汉英感叹词对比研究.山东外语教学,2000,(4).
高彦梅.感叹词如何体现话语基调.外语教学,2001,(3).
华宏仪.感叹句语气结构和表情.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4,(1).
郝雪飞.感叹句原型类别及基本句式分析.北京地区第三届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商务印书馆,1922.
郎大地.受副词"多么、真"强制的感叹句.语言研究,1987,(1).
李广明.感叹句及其分类.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1).
吕明臣.汉语的情感指向和感叹句.汉语学习,1998,(6).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42/1982.
石佩雯.四种句子的语调变化.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2)
石毓智.疑问和感叹之认知关系--汉英感叹句的共性与个性.外语研究,2004,(6).
王光和.汉语感叹句形式特点浅析.贵州大学学报,2002,(5).
邢向东.呼和浩特方言感叹句的常用句式.方言,1994,(2).
徐杰.句子的功能分类和相关标点的使用.汉语学习,1987,(2).
徐杰.普遍语法原则及汉语语法现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张洪超,尹洪波."你这(个)NP"结构的多角度考察.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3).
朱晓亚.现代汉语感叹句初探.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2).
[法]Viviane Alleton.现代汉语中的感叹语气.王秀丽译,国外语言学,1992,(4).

收稿日期:2006年6月27日出版日期:2006年12月31日

深涧聆鼓 发表于 2007-7-2 12:54:33

热心虎哥出手啦。

虎子 发表于 2007-7-2 12:57:58

来源:http://www.sisins.zju.edu.cn/iol/donhe/contrabiblio.htm

2000年以前国内英汉语法对比研究主要论文和论著
希望对从事英汉语法对比研究的同仁们有所帮助。有兴趣的话请看看我们的著作。
许高渝、张建理等著,2006.《二十世纪汉外语言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http://www.sisins.zju.edu.cn/iol/donhe/images/contrabook.jpg
ISBN 704017901
2000年以后的将陆续补齐
白红爱,1997,英汉动词“体”的表现形式及语义对比,《延边大学学报》第3期。毕继万,1993,关于汉英句子结构差异,《外语教学》第1期。陈 刚,1980,试论"着"的用法及其与英语进行式的比较,《中国语文》第2期。陈 平,1991,英汉否定结构对比研究,《现代语言学研究:理论·方法与事实》陈国华,1988,英汉假设条件句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陈世伊(执笔),1993,汉英否定句的比较,《汉英对比论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陈四维,1984,英汉构词法比较,《长春师院学报》(哲社)第2期。陈文伯,1978,英汉否定表达法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陈祥民,1988,汉英量词与英语表量词对比中的一个反常现象,《松辽学刊》陈治安 ,1990,英汉复合词比较,《西南师大学报》第4期。陈治安 ,1991,英汉词缀法构词比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1期。程相文,1998,汉英造句特点的对比研究,《汉语学习》第5期。丁任,1993,谈谈汉英主语的差别,《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3期。范剑华,1994,英语和汉语被动式之比较, 《华东师大学报》第3期。付鸿军,1997,英汉被动词及其民族性,《嘉应大学学报》第1期。甘玉龙,1992,试谈汉英语法之异同,《文科季刊》第4期。高 伟,1986,汉英存在句,《华中师大研究生学报》第3期。高 远,1996,英汉对比分析评述,《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登亮等,1992,汉语对学习英语的干扰:谈英语动词的时和体,《延安大学学报》第2期。高恭亿,1986,关于汉语和英语的结果补语,《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高一虹, 1995,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筷子与刀叉,《现代外语》第4期。葛维雷,1990,浅析汉英句子主语的差别,《山东外语教学》第1期。葛校琴,1991,我对英汉句群的一些见解,《外语研究》第4期。古今明,1985,英汉语中被动句的对比与翻译,《南外学报》第1期。古今明,1994,漫谈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英汉语比较研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顾 阳,1997,关于存现结构的理论探讨,《现代外语》第3期。郭杰克等,1984,评"汉英比较语法",《现代外语》第2期。郭熙煌,1996,支约论中英汉空范畴现象之比较,《湖北大学学报》第5期。郝世奇,1991,浅谈英汉否定词的比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郝世奇,1992,否定语素及否定词的比较,《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第4期。郝雁南,1993,汉语量词在英语中的表达 ,《宁德师专学报》第1期。何方明,1982,对"英汉语序的比较研究"的看法,(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何慎怡,1992,汉语兼语式与英语复合宾语句比较《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何慎怡,汉英双宾语句比较,《古汉语研究》(增)。何兖,1996,英汉语复合词构成之比较,《吴中学刊》第4期。贺季萱、姚乃强,1983-1984,汉英动词漫谈(一)、(二)、(三),《教学研究》第1,3-4期胡建华,1995,空指代的控制与"自己"的释义--论英汉语中间的一些参数差异,《现代外语》第4期。胡建华,1997,英汉语空语类的分类、分布与所指比较研究,《外国语》第5期。胡明扬,1995,汉语和英语的完成态,《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胡壮麟,1994,英汉疑问语气系统的多层次和多元功能解释,《外国语》第1期。黄 溥,1983,英汉被动句和英语的Passivals,《现代外语》第2期。黄懋颐,1984,英汉表量结构对比初探,《对外汉语教学》第4期。黄昆海,1995,试谈英语的“物称”和汉语的“人称”, 《福建外语》第1、2期黄美玉,1997,英汉复句的共同点和异质特征,《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1期。黄滕火,1985,汉英语序比较,《集美师专学报》第4期。纪满馨,1986,英语情态助动词与汉语能愿动词的比较,《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贾德江,1994,英汉数词习语的理解与翻译,《英汉语比较研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贾德霖,1990,思维模式与线性序列,《外国语》第5期。贾发贵,1985,英汉否定句差异对照,《外语教学》第1期。贾仁园,1988,谈英汉动词的差异性,《萍乡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第4期。江康撷、肖研,1981,英汉语序的比较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蒋炳炎,1996,“不但……而且”与“not only…but also”对应研究,《衡阳师专学报》第5期。蒋国辉,1993,"汉英句子扩展机制"管见,《现代外语》第1期。金根生,1996,英汉词组移动限制中的异同,《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第2期。金积令,1991,英汉语主题结构的对比研究,《外国语》第2期。金积令,1992,英语self和汉语"自己"的用法异同,《现代外语》第2期。金积令,1996,英汉语存在句对比研究,《外国语》第6期。金积令,1998,汉英词序对比研究--句法结构中的前端重量原则和末端重量原则,《外国语》第3期。金积令,1990,从移位规则看英、汉语结构上的差异,《教学研究》第2期金立鑫,1990,英汉时地状语语序的一致性,(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金立鑫,1994,句法结构的功能解释,《英汉语比较研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金旭东,1992,汉语主题省略与英汉互译,《外国语》第6期。居 红,1992,汉语趋向动词及动趋短语的语义和语法特点,《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康明强,1990,英汉状语对比四题,《扬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第2期。康明强、黄惠聪,1988,英汉定语对比琐谈,(扬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第3期。郎天万,1994,英汉语法异同及文化根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4期。雷佳林,1994,试论英汉简单句中有标记主位的判断,《外语研究 》第4期李 刚,1981,英汉被动句浅谈 《徐州师院学报》(哲社)第2期。李 刚,1991,论英语词组移动限制条件在汉语中的适用度,《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李长杜,1997,汉英语序的重大差异及同传技巧,《中国翻译》第3期。李定坤,1991,英、汉定语位置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第2期。李国良,1997,浅谈英汉句型对比, 《宁波师院学报》第3期李国强,1996,英汉句子前置话题的比较研究,《玉林师专学报》第2期。李莉,钟岚,1995,英汉强调手段的比较,《吉林师院学报》第3期。李黔萍,1997,英汉语被动句的限制条件,《外国语》第1期。李荣宝,1995,英汉缩略语对比,《福建外语》第1-2期。李淑静,1990,英汉疑问语气系统初探, 《北京大学学报》专刊。李晓光,1991,汉英量词辖域的对比及其解释,《外语学刊》第2期。李引、王桂芝,1996,英语被动句与强调的英汉比较 《外语学刊》第1期。李志兴、楚至大,1991,汉英量词的比较与翻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1期。李忠民,1988,英汉量词比较《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第2期。连淑能,1983,略谈汉英语法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第3期。连淑能,1985,汉英句子的基本结构,《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第2期。连淑能,1992,论英汉句法的基本特征,《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第3期。连淑能,1993, 英语的”物称”与汉语的“人称”,《山东外语教学》第2期。连淑能,1993,英语的"抽象"与汉语的"具体',《外语学刊》第3期。廖稚章,1988,从汉英句型对比看自然语言的普遍性,《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林书武,1983,英语的一种特殊条件句子与汉语的"越……越……"句,《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林涛,1996,古代汉语与现代英语的双宾语比较,《广西大学学报》第5期。林同济,1980,从汉语语序看长句翻译,《现代英语研究》第1期。林玉明,1989,英语八种基本时态常见的汉语结构表现形式:兼谈初中英语时态教学,福建外语1-2期凌如珊 ,1996,汉语量词与英语表量词的比较,《湖州师专学报》第3期。刘 新,1983,任著《汉英比较语法》简评,《中国语文》第5期。刘 迅、李定坤,1984,英汉被动句比较,《华中师院研究生学报》第3期。刘法公、张从孝,1996,英汉并列词语顺序比较与原理,《外语与外语教学》第3期。刘福长,1992,英语和汉语中对待语言变化态度上的差异,《现代外语》第4期。刘洪飞、张风, 1996,英汉词法比较举略, 《殷都学刊》第1期。刘礼进,1997,英汉人称代词回指和预指比较研究,《外国语》第6期。刘宓庆,1992,汉英句子扩展机制对比研究《现代外语》第2期。刘宓庆,1993,思维方式、表现法和翻译问题。《现代外语》第1期。刘宁生,1989,汉语英语对比三例,《中国语文天地》第2期。刘青, 1996,浅谈汉语仿词与英语类比构词的异同,《辽宁教育学院学报》第2期。刘全福,1996,英汉叹词比较与翻译《外国语》第4期。刘永兵、于元方,1992,英语复合宾语与汉语兼语式的对比分析,《松辽学刊》(社科)第2期。刘宇红,1996,中英文语态差异探源,《湘潭大学学报》第4期。卢 林,1978,汉语英语词序不同的表达《福建教育》第12期。卢卫中,1992,英汉呼语探讨,《外语研究》第4期。陆锦林,1979,汉英主谓被动关系句比较,《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陆锦林,1981,英汉名词转为动词的比较《山东外语教学》第4期。吕叔湘,1977,通过对比研究语法,《语言教学与研究》试刊第2期。吕天石,1985,替代与原词复现,《外国语》第4期。吕志鲁,1988,英汉语法对比与英语教学,《成才》第4期。罗其精,1989,英汉语拟声词的构成、功能及其翻译,《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第4期。罗湘华,1984,浅谈英汉被动句 〈湘潭大学八三届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马秉义,1995,英汉主语差异初探,《外国语》第5期。马世沛,1984,浅谈英语及汉语介词之异同,《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第1期。孟伟根、毛荣贵,1988,关于形合与意合,《绍兴师专学报》(社科)第3期。牛保义,1991,英、汉语存在句初探,《外语学刊》第6期。牛保义,1998,简论英汉语句子差异,《河南大学学报》第2期。牛保义,1994,英汉主语对比,《外语教学》第2期。牛保义,熊锟,1992,英汉双宾语句对比,《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牛保义、谢翠英,1994,英汉名词修饰语对比,《上海科技翻译》第4期。潘文国,1996,比较汉英语语法研究史的启示,《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3期。潘祥远,1989,英汉否定形式的对比,《雷州师专学报》(社科)第1期。潘小洛,1993,汉英性、数比较,《汉英对比论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彭开明,1995,英汉名词短语对比与翻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4期。彭秋荣,1983,谈谈英汉字词对应,《益阳师专学报》(哲社)第2期。彭在义,1988,英汉并列词组的词序与翻译,《大学英语》第3期。齐鹏、王正华,1990,名词转化为动词的英汉比较,《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第3期。钱 瑗,1983,A Comparison of some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外国语》第1期。邱述德,1990,信息传输与英汉结构比较,《外语与外语教学》第2期。瞿宗德,1996,汉语主谓谓语句的英译,《外国语》第6期。任丁,1990,汉英被动式比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2期。任学良,1981,英汉表量词和汉语量词的对应情况,《杭州师院学报》(社科)第2期。尚敏锐,郁婷婷,1998,汉英语言补语之比较,《新疆大学学报》第2期。邵 京,1988,语言差别与思维差异--汉英反事实假设研究综述,《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申娜娜,英语省略及其汉译,《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申雨平,1995,汉语存在句的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沈家煊,1984,英汉介词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沈家煊,1985,英汉空间概念的表达方法,《外国语文教学》第4期。沈家煊,1985,词序与辖域——英汉比较,《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沈家煊,1996,英汉对比语法三题,《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石羽文,1984,英汉并列成分排列的异同,《科技英语学习》第2期。司显柱,1996,英汉名转动词比较研究,《外国语》第3期。宋志平,1997,英语语序选择的若干原则探析,《福建外语》第4期。隋慧丽,潘晓慧,1995,英汉句法结构之比较,《北方论丛》第6期。孙 玉,1996,英汉否定比较初探,《北京大学学报》(外语语言文学专刊)。孙祥民,1988,汉语量词与英语表量词对比中的一个反常现象,《松辽学刊》(社科)第4期。谭寿恒,1987,现代汉英语词序初探,《佛山师专学报》(社科)第1期。谭正平等,1987,现代英语与汉语词类活用的比较,《上饶师专学报》(哲社)第1期。谭中行,1987,英汉动词现在完成体的异同探讨,《淮阴师专学报》(哲社)第3期。谭中行,1988,英汉动词现在进行体比较,《淮阴师专学报》(哲社)第2期。汤道淮,1995,汉英词缀构词的准对应关系,《山东外语教学》第3期。万惠洲,1977,汉英动词的学习与比较,《语言教学与研究》试刊第2期。万惠洲,1979,汉英后加法构词比较,《语言教学与研究决第1期。万惠洲,1985,汉英构词法的比较与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万惠洲,1987,汉英简略法构词的比较,《世界汉语教学》试刊号第1期。汪榕培,1990,数字式略语的汉英对比研究,《外国语》第3期。汪有序,1989,中文词序,《中国语文》第4期。王 衡,1989,汉英语法异同辨:与任学良同志商榷,《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王 还,1983,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句,《中国语文》第6期。王 还,1983,All与都,《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王 还,1984,汉语的状语与"得"后的补语和英语的状语,《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王 还,1986,有关汉外语法对比的三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王 还,1992,漫谈汉语一些副词,《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王葆仁,1992,英汉造词比较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第2期。王德春,1998,评王寅《英汉语言区别特征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第4期。王东风、章于炎,1993,英汉语序的比较与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王逢主,1994,论量词--英汉量词语义比较,《北京大学学报》(外语语言文学专刊)。王桂珍,1996,主题、主位与汉语句子主题的英泽,《现代外语》第4期。王洪澜,1995,汉英构词法比较,《国原师专学报》第2期。王化鹏,199?,汉英省略句比较研究, 《福建外语》第1-2期。王建始,1987,前重心和后重心--英汉句子比较,《中国翻译》第3期。王金柱,1988,汉语称数法教学一得:兼谈汉英称数比较,《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王靖方,1981,英汉被动句比较浅析,《唐山师专学报》第4期。王菊泉,1982,关于英汉语法比较的几个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王菊泉,1989,节奏在汉语词语结构中的作用所引起的汉英语法差异,《外语研究》第4期。王菊泉,1991,从英语译文看汉语主语的省略现象,《语言研究》第2期。王菊泉、宗福常,1988,英汉被动意义名词性短语的对比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王茂仁,1992,英汉造词比较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第2期。王培硕,1987,英汉短语动词对比,《外语研究》第2期。王文斌、陈月明,1996,若干英汉否定比较句的语义分析,《宁波大学学报》第4期。王寅,英汉构词(字)比较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山东外语教学》第4期。
王寅,1990,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区别特征(上),《外国语》第6期。王寅,1992,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区别特征(下),《外国语》第5期。王跃洪,1993,英汉句法歧义比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王之光,1998,论英汉数与量关系的表达,《外语与外语教学》第4期。魏志成,1997,英汉时间主语比较及翻译,《外国语》第1期。文 熙,1992,简评《汉英语法比较》,《语文研究》第3期。文 旭,1994,浅论英汉数词的模糊性,《外语学刊》第2期。吴昌,1995,英汉使动动词比较,《福建外语》第1-2期。吴景荣、王建之,1981,英汉词性漫谈(上)(下),《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4期。吴军,1996, 英汉介词的转类现象, 《殷都学刊》第2期。吴丽萍,1995,英汉句子主谓关系对比, 《浙江大学学报》第3期。伍铁平,1987,就比较级和系统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给王还教授的一封信,《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伍雅清,1994,论英语和汉语的形合和意合的差异,《英汉语比较研究》,长沙:夏晓蓉,2001,英汉V-R结构与非宾格现象,《外语教学与研究》第5期。熊金丰,1991,汉英缩略语比较探析,《龙岩师专学报》第1期。熊卫国,1986,信息中心与强调--英汉强调句法手段比较,《华中师大研究生学报》第3期熊文华,1996,汉英定语、状语、宾语的位置,《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熊文华,1979,汉英名词的对译,《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熊文华,1983,汉语被动句式的比较,《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熊文华,1988,汉语和英语单复数表达手段的比较,《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熊文华,1998,汉语和英语的省略句,《汉英语比较研究--'97论文选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徐家广,1983,汉英句子成分表示法的差别与翻译,《英语辅导》第2期。徐凌志韫,1993,汉英疑问句的比较,《汉英对比论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徐世华,1996,英语不定冠词与汉语“一”加量词的对应关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徐子亮,1987,汉外语法比较研究述略,《语文导报》第3期。许国璋,1991,语言对比研究的阶段小结,《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许余龙,1989,英汉远近称指示词的对译问题,《外国语》第4期。许余龙,1990,试论应用对比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外国语》第4期。许余龙,1996,汉英篇章中句子主题的识别,《外国语》第6期。许余龙,1999,英语X-able词的形态与语义特点,《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许余龙,2000,英语X-able词的形态与语义特点及其中译,《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许余龙,2000,语言理论与语言事实,《外国语》第3期。阎晓红,1987,英汉省略新探,《华中师大研究生学报》第2期。颜洪恩,1988,试论英语否定因素翻译技巧,《外语研究》第4期。杨莉藜,姚文洁,1998,英汉比较动词纵深,《外语教学》第2期。杨启光,1990,汉英句子的比较理论:理论与方法的探讨《暨南学报》(哲社)第3期。杨启光,1990,汉英名词比较,《学汉语》第12期。杨启光,1992,论汉英民族的句子观与汉语句子的生成,《暨南学报》(哲社)第二期。杨自俭,1992,论英汉语法学发展的共同趋向,《外国语》第4期。杨自俭,1997,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序。杨自俭,1997,邵志洪《英汉语研究与对比》序。杨自俭、李瑞华,1990,英汉对比研究综述和构想,《外国语》第3期。杨自检、栾雪梅,1989,英汉成语对比研究,《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第2期。姚乃强、贺季萱,1982,汉英词序异同初探,《教学研究》第2期。姚小平,1996,对比语言学的进展,《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叶邵宁,1997,汉英缩略词异同浅议,《湖南教育学院学报》第4期。余富林,1996,英汉缩略语比较,《中国科技翻译》第3期。喻家楼、胡开宝,1997,析汉英语中的有灵、无灵和动态、静态句,《外国语》第5期。袁昌明,1990,英汉语法比较与翻译,《中国翻译》第2期。苑锡群,1983,英汉定语、状语的位置和翻译,《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苑锡群,1990,汉英代词比较,《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詹晓宁,1989,英汉结构歧义的对比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第3期。张 杰,1988,英汉否定浅析,《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第3-4期。张 勇,1991,英汉状语从句中空范畴问题的对比探讨,《松辽学刊》第4期。张本慎,1997,汉英感叹词的跨文化透视,《外语教学》第4期。张次兵,1994,从《红楼梦》的句子结构特点看汉英句法结构的差异,《英汉语语比较研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张凤春,1994,英汉重叠词的比较与研究,《英汉语比较研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张江云,1991,英汉否定形式的比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1期。张江云,1991,英汉否定形式的比较,《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第5期。张克定,1994,英汉语双宾句对比研究,《英汉语比较研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张克溪, 1996,谈“复合宾语”的英汉比较辩证,《青海师专学报》第2期。张克溪,1996,英汉词类形态对比,《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张明田,1983,英汉语句型共性初探,《河南师大学报》(社科)第2期。张培成,1995,英语(N——)V第五类与汉语摹状动词比较,《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张盛龙,1990,英语复合宾语和汉语兼语式的比较,《广州师院学报》第3期。张婉婷,1998,从英汉省略的比较探讨英汉句法特点的异同,《吉首大学学报》第3期。张婉婉,张菲,1998,对英汉语言中“省略”现象的辨析,《四川大学学报》第3期。张维耿(执笔),1993,词语的次序,《汉英对比论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张勇,1991,英汉状语从句中空范畴问题的对比探讨,《松辽学刊》第4期。张玉兰,1997,英语和汉语否定式的差异,《河南师大学报》第3期。张允若,1981,汉语兼语式和英语复杂宾语,《江西财经学院学报》第1期。赵 钢,1989,非典型主谓结构:英语句子和汉语词组的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赵世开,1980,英汉疑问代词的对比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赵世开,1981,英汉不定代词的对比研究,《现代英语研究》第2期。赵世开,1981,英汉指示代词的对比研究,《中英语文教学》第1期。赵世开、沈家煊,1984,汉语"了"字跟英语相应的说法,《语言研究》第6期。赵伟河,1992,汉语中的量词在英语中的表达,《外语学刊》第1期。赵永新,1980,谈汉语的"都'和英语的"all",《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赵永新,1983,汉英被动结构比较,《山东外语教学》第2期。赵永新,1983,汉语的"和"与英语的and,《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赵永新,1984,汉英句子成分省略的比较,《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赵永新,1986,谈谈英语和汉语比较方式的异同,《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赵永新,1988,汉英祈使句的比较,《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赵忠德,1982,浅谈数词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夸张作用,《大连外语学报》第1期郑文,1990,英语省略句的应用范围及其在汉语中的表达法,《南都学坛》第5期。钟书能,1997,信息结构--英汉被动句主位强调说质疑,《外国语》第5期。周福芹, 1996,英汉词语因素反序现象比较谈,《东北师大学报》第4期。周时挺,1986,and和"而",《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周志培、冯文池,1983,英汉语被动句的比较与翻译 《中英语文教学》(英文版)第3期周志培、冯文池,1990,英汉语比较方式的异同与翻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朱万麟,1981,以兼语词组为谓语的汉语句子与带复合宾语的英语句子比较 ?邹长虹,1991,英汉被动句初探,《广西师院学报》第2期。
*******
张 今、陈云清,1981《英汉比较语法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赵志毅,1981,《英汉语法比较》,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任学良,1981,《汉英比较语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吴洁敏,1982,《汉英语法手册》,北京:知识出版社。徐士珍,1985,《英汉语比较语法》,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万惠洲,1988,《汉英构词法比较》,北京: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杨自俭等,1990,《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杭州大学外语系,1991,《语言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刘宓庆,1991,《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王 还,1993,《汉英对比论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连淑能,1993《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刘重德,1994,《英汉语对比研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任学良等,1994,《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傅新安、袁海君,1994,《汉英比较语法指南》,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王 寅,1994,《英汉语言区别特征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李瑞华,1996,《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邵志洪,1997,《英汉语研究与对比》,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潘文国,1997,《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熊文华,1997,《汉英应用对比概论》,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刘重德,1998,《英汉比较与翻译》,青岛:青岛出版社。萧立明,1998,《英汉语比较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虎子 发表于 2007-7-2 12:59:41

肯定形式的感叹句能表示否定吗?

http://www.sina.com.cn 2004/01/20 08:33英语辅导报

  感叹句是英语的一种基本句型,用来表示说话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它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最基本的由what或how引导的感叹句外,还有一些陈述句、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或单个的词等,只要说话人加上一定的口气,它们就可以成为表示特定意义的感叹句。尤其是一些感叹句的句式尽管是肯定形式,但却表达否定意义。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正确指导学生透过表面,体会隐藏在句中的说话人真正要表达的情感,使翻译出来的汉语符合说话人的意图。为此,笔者想谈谈肯定形式的感叹句表示否定意义的肤浅见解。

  一.由what或how引导的感叹句表示否定

  由what或how引导的感叹句一般带有一个表示状态、性质或特征的形容词或副词。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有时说话人可以省略这些形容词或副词。这样一来,就可能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那么,在一定的语境中要么肯定某事,要么否定某事。例如:

  What a day!这个句子并无否定词,但如果根据上下文,当时的天气及说话人的口气,我们就可以判断该句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否定意义。可译为:天气糟透了!相当于The weather is terrible!"天气真不好!"。又如:

  How she sings!在不同的语境中这个句子有不同的意义。当译为"她唱得真好!"时表示肯定;译为"她唱得真糟!"时就是表示否定意义。

  二.陈述句构成感叹句表示否定

  肯定句有时也可以直接用来表示惊异、喜悦、愤慨等情绪,这样就成为一种特殊的感叹句,这种特殊感叹句当然可以表示肯定意义。但有时在一定的语境中也能表示否定,这时,感叹句实际上是一种反语句,即借助于表面的肯定,表达一种类似讽刺、挖苦等的否定。例如:

  That's a fine idea!(=That is a verybad idea!)那才不是个好主意!

  You're telling me!还用你来告诉我!

  有时为强调这种反语性的否定,将宾语、状语等置于句首,使否定意义更明显一些。例如:

  A lot you care!你真太关心了!

  Much will he care for your health!

  瞧他会对你的健康有多关心吧!

  Me tell a lie!我可从不撒谎!

  三.祈使句的感叹句表示否定

  当一个祈使句表达喜悦、惊奇、强调等情绪时,也可以做感叹句用。当然这种感叹句也可以表示肯定意义。如:Do work hard!一定要努力工作呀!但是以fancy...,catchme...形式出现的感叹句只用来表示否定意义。例如:

  Fancy meeting so many old friends there!真想不到在那里遇到那么多的老朋友!

  Fancy meeting you here!真想不到在这儿碰到你了!

  Catch me(doing that again)!我决不会做那种事!(我可不会再干那种事了!)

  四.短语或词组构成的感叹句表示否定

  只要说话人赋予一定的口气,不定式短语结构、分词短语结构或单独的名词短语等都可表示否定意义。例如:

  To bow before difficulties!怎么能在困难面前低头呢!

  A fine excuse!好一个借口!

  A letter to his wife!寄给他妻子的信!(不会有此事!)

  She a beauty!她算什么美人!

  这些特殊结构的感叹句,只有以特别的语调或伴之以说明情况的上下文,才能表达出所要传达的否定意义。

  五.由带虚拟语气的感叹句表示否定

  在没有as if或if even引导的虚拟语气的从句中,其本身就表示与事实相反的情况,所以由它所构成的感叹句常常是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义,当然其否定形式就表示肯定意义。例如:

  As if I haven't allow it!(=I would certainly not allow it!)好象我会答应似的!

  As if Ihaven'thad enough it!我早就受够了!(好象我没受够似的!)

  God only knows!(No one knows!)

  只有上帝晓得!(谁也不晓得!)

  注意翻译这些虚拟语气的感叹句时,如果有明显地表示否定意义的词时,可以直译,如果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说话人的意图翻译时,译成汉语时就必须加上否定。

  (文/山东淄博任国峰;英语辅导报初中教师版03-04第18期;版权归英语辅导报社所有,独家网络合作伙伴新浪教育,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传播。)

虎子 发表于 2007-7-2 13:02:07

原帖由 深涧聆鼓 于 2007-7-2 12:54 发表 http://www.xlmz.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热心虎哥出手啦。
多谢深涧聆鼓 MM鼓励哦:L

学雷锋做好事嘛,嘿嘿:hug:

长睫毛的鱼 发表于 2007-7-4 15:35:52

感谢不尽

:-D

我的天哪,赶紧开始研究起来。怎么早没发现这么好的一个论坛呢,真的很有帮助,而且学术氛围很好啊,喜欢!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请教-汉英感叹句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