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语感
关于下面三个“有”字句,我的语感是:“有人死了”,说此话时,人已经死了。
“有人来了”, 说此话时,人正向这里走来。
“有雨下了”, 说此话时,雨还未下,只是预测雨很快就会下。
不知诸位的语感是否如此,能否赐教!
回复 1# 的帖子
第三句属于瞎编。平时我们说话不会这样说。 “有人来了。”(“有人来了!”)当然可以是该人正在走来,比如张三望见窗外有人走来时可以对李四这么说。但“有人来了。”也可以是已经到达了。
比如“省里有人来了”,可以是某县的人在说上级机关有人已已经抵达该县了。
“有人来了!”——甚至可以是发现屋里坐着一位不速之客这么惊呼。
总之,用“来”这个词组成句子来研究“有+名词+动词+了”不合适。
其实生活中,我们这里经常说“今天有酒喝了”,就是指有人准备今天请自己喝酒了。说话的时候当然还没有开始喝酒。潜在条件是平日没有这样的酒喝。
“今天有肉吃了”表示平日没有肉可吃。等等。
所以,“看来今天有雨下了”或者“今天总算有雨下了”在我们这里也是可以成立的。
[ 本帖最后由 余少平 于 2008-10-16 11:38 编辑 ]
回复 3# 的帖子
我们一般说:今天总算要下雨了。
看来今天要下雨了。
很有意思
谢谢余先生的回帖!小时候就常听妈妈说:“今天很闷热,看样子有雨下了”,说此话时当然雨还未下。然而“有人死了”、“有人伤了”之类的词组却经常见之于报纸,表示己然。至于“有人来了”的时态就更复杂了。正如你所说,“有人来了”也可以表示人已经到达,然而“有雨下了”却不能表示雨已经下了,甚至还不能表示雨正在下,这是什么道理呢?
余先生认为用“来”这个词组成句子来研究“有+名词+动词+了”不合适,我倒认为很有研究的意义。为什么同样的结构会对应不同的时态呢?像这样的实际问题,语言工作者是不能迴避的,如果学生问起来,当教师的要不要解答? 原帖由 李华倬 于 2008-10-17 08:37 发表 http://www.xlmz.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小时候就常听妈妈说:“今天很闷热,看样子有雨下了”,说此话时当然雨还未下。
然而“有人死了”、“有人伤了”之类的词组却经常见之于报纸,表示己然。
至于“有人来了”的时态就更复杂了。正如你所说,“有人来了”也可以表示人已经到达,然而“有雨下了”却不能表示雨已经下了,甚至还不能表示雨正在下,这是什么道理呢?
余先生认为用“来”这个词组成句子来研究“有+名词+动词+了”不合适,我倒认为很有研究的意义。为什么同样的结构会对应不同的时态呢?
我的意思是说:
由于动词“来”本身,既可以表示“过来”这个动作,也可以表示“到达这里”,所以用它构成句子来研究“同样的发结构表示不同的时态”的时候,就把“动词本身的词义”跟“‘有+名词+动词+了’的语法功能”这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混淆起来,另人不容易看透彻问题的实质。
假如先研究清楚“今天有酒喝了”“看来有雨下了”这样动词不会造成歧义的句子,先分析为什么平常用于已然体的“了”可以表达未然;然后再把“来”放进去“有+名词+动词+了”这个结构中去研究,那么推理的思路就清晰了。
[ 本帖最后由 余少平 于 2008-10-18 08:54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