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vine 发表于 2004-5-8 21:42:55

..

希希的想法很有趣的,或許能寫出有趣的文章;在最近貼出的一些語言學論文中,多少在內文中都談到了此一現像,儘管每位作者解析的方法不同,可以分別從中閱讀、整理,並配合社會前端的觀察,得出自己的看法。

希希 发表于 2004-5-8 23:19:45

我只搜集到很有限的语料,还不能很充实地说明这一现象。
而且,从现有资料看,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频率与日常口语有很大的差别,语感可以作为语料么?似乎有写苍白,难以说明问题。
是否有其他途径可以查找到更多的、更具说服力的资料呢?

xychy 发表于 2004-5-9 02:52:10

看影视录象是最好的方法。
不下苦功很难出成果。
做学问是很辛苦的哟!

希希 发表于 2004-5-9 22:15:20

您的提议另我很感谢!
看剧本可以么?因为平常我对电视等并不感兴趣,而且对于来源于影视录象的资料该作怎样的处理,才可以进入到学术性作品中?

yeahdo 发表于 2004-5-9 22:22:28

语法化跟语用有很大的关系。“火一把”等现象就是在特殊的语境下运用的,跟人的主观情态有关系,我认为跟语法化有关系的。

xychy 发表于 2004-5-10 01:59:40

看电视剧本也可以的。
不需要特别处理,最多缩减词语。
要注明来源。

希希 发表于 2004-5-11 22:48:45

关于这一新的语法现象,我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感性认识:
1.从语气上,主要表示不满;
2.感情色彩上,有贬斥的色彩;
3.往往在对话中出现,而不在叙述性的说白中使用;
4.表示心理活动、具体动作的动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兼具动词、形容词词性的词(如:傲)可以出现在这一形式中;
5.遭受义动词不行;
6.口语中有,而书面语中的俗文学有,严肃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几率可能是0。

xychy 发表于 2004-5-11 23:02:37

希希说:
      “口语中有,而书面语中的俗文学有,严肃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几率可能是0。”
      此话太绝对。
      你找近两年的小说作品,特别新派作家,如,郭敬敏之类,肯定找得到例句。
      找例句必须抱定宗旨找例句。不然会被小说情节吸引而忘记看它的目的。

希希 发表于 2004-5-13 22:58:47

只是查找“郭敬敏”,却没有找到此人。
我想,此格式中的“什么”,由于受限制的条件较多(出现与对话中,前后词语重复,表达特殊的语气等),所以出现频率较低。
因此,需要耐住性子,一点一点地进行查找、搜索了。

xychy 发表于 2004-5-14 00:02:53

呵呵,可能是郭敬明吧?就是那个出了名的中学生!
找几盘电视连续剧看看肯定有!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量词的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