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与移就的区别
请问拟人与移就的区别是什么 一、从构成的基础看,“拟人”是把无生命的非生物和有生命的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而“移就”则是拿本来表示人的思想感情的词语用来修饰其他事物。如:①生公说法,顽石点头;②桃羞杏让;③愁云惨雾。
例①中的顽石能听生公说法,又冲生公点头;例②中的桃杏会生惭愧之心而有谦让之举,显然都采用了拟人修辞方法,把物当作人来写。例③中的“愁”和“惨”原来表示人的情状,现在移来修饰“云”和“雾”,修辞上属移就。
二、从表达的重点看,“拟人”着重模拟人的动作与思想感情,如例①②着重点不在顽石和桃杏这些事物,而在于它们的人化了动作与思想感情;“移就”的着重点则在描述事物的性状特点,如例③的中心语指的是事物——云和雾,“愁”和“惨”则描述其性状特点,起修饰作用。
三、从语言的组织看,“拟人”是“主——谓”结构,而“移就”通常是“定语——中心词”结构。如例①以人的动作“听”和“点头”等等描写顽石,结构上是主语(顽石)+谓语(“听”和“点头”),是“拟人”;例②结构上也是主语(桃杏)+谓语(惭愧、谦让),是“拟人”;而例③用“愁”和“惨”等词修饰云和雾,结构上是定语(“愁”和“惨”)+中心词(云和雾),是“移就”;再如:
④骄阳似火。
这里,以人的品质“骄”去修饰“太阳”,结构上是定语(骄)+中心词(太阳),也是移就。
其他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成语有:春风得意;风木含悲;燕妒莺惭;天诛地灭;不翼而飞;不胫而走;闭月羞花;怒发冲冠;等等。
其他运用移就修辞手法的成语有:愁红惨绿;纷红骇绿;喜颜笑眼;愁肠百结;愁肠寸断;愁肠九转;愁眉不展;愁眉苦脸;怒发冲冠;疾言厉色;和颜悦色;凄风苦雨;等等。
什么是移就?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为《发凡》)给它下的定义是:“遇有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甲印象的性状移属于乙印象的,名叫移就。我们常见的,大概是把人类的性状移属于非人的或无知的事物。”后来的修辞书基本沿袭了这个说法。
王德春的《修辞学词典》(以下简称为《词典》)对“移就”的解释是:“将原描写甲事物性状的修饰语用来描写相关的乙事物的性状,通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
例如:
1、 她们被幽闭在宫闱里, 戴个花冠,穿着美丽的服装,可是陪伴着她们的只是七弦琴和寂寞的梧桐树。”(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其它修辞书里的解说,基本和此例一致,大家已经逐渐默认了一个公式,即偏正式移就,如例1可以分解为:寂寞 的 梧桐树
被移用来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 被修饰的乙事物赵宏因先生的《汉语修辞学》对“移就”有所发展,认为除上述一种方式之外,还有一种下位格式是“把具有感情的色彩的色彩词语移作没有感情色彩的事物的修饰语。”如:
2、 我不相信
一九七六年的日历
会埋着这个苍白的日子。
(李瑛《一月的哀思》)
“苍白”是缺乏生命力的色彩,移用来修饰“日子”。这是用修饰甲物性状的词来修饰物乙物。我们可以看出,现有的“移就”辞格一般情况下是把修饰人的性状词移用来修饰物
“移用”格实际上就是“移就”。王德春的《词典》对此界定的更为清楚:“把形容人的词语用到物上,从侧面衬托人的思想感情,增强表达效果,相当于移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