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56|回复: 0

[专题推荐] 20世纪的中国三次“美学热”及其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5 09: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世纪的中国三次“美学热”及其反思

来源:http://www.frchina.net/00/last/02.htm





编者语   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历程中的三次热潮,不仅是美学这门学科的自身发展,还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三个阶段的体现。三次“美学热”分别体现了“世纪初民族启蒙与对封建文化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文化的改造”、“80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复兴”,美学承担着文化改造或者文化批判的重任,成为展示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审视这三次“美学热”,来反思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美学丧失了文化旗手的职能后,如何建设学科意义上的现代美学?  1,1,513][align

专题综述   

第一次“美学热”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次“美学热”中,王国维是始作俑者,他起了重要的开创作用。王国维学习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并运用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继王国维之后,中国学术界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学界泰斗”的大教育家,他就是蔡元培。蔡元培在北大首次开设并主讲美学课程,提出了“美育宗教”的口号。在他的积极提倡和大力支持之下,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出现了一次空前的美学热:美学和美育成了当时文化界、教育界、知识界、文艺界的热门话题;社会名流如梁启超、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周作人、鲁迅等人,纷纷加入美学讨论的行列;出现了一批美学家,如吕瀓、范寿康、陈望道、黄忏华、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冯文潜、马采、蔡仪等人;出版了大量的美学专著和译著;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美学课程;社会上纷纷创办音乐、美术、戏曲等艺术专门学校;各种各样的研究会如雨后春笋,经常举办讲习班,请名人讲演;报纸竞相发表美学文章,自由展开学术讨论。这次美学热的特点是与民族救亡、民族启蒙、引进西学,对封建文化批判相结合。
   
第二次“美学热”发生在五六十年代,即以批判朱光潜美学为导火线引起的一场美学大讨论。

1956年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号召下,《文艺报》发动了一场对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批判与讨论。在朱光潜的自我批判文章《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与1956年6月的《文艺报》发表后,贺麟、黄药眠、蔡仪、敏泽等人发表了对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批判文章。随着批判的深入,批判者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分析,在批判者之间也彼此展开了批判。《人民日报》在短短两个月内,连续发表观点迥异的循环批判的文章,美学问题成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随后学术界、文艺界的人士纷纷写文章参加讨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据统计,这场讨论持续时间长达九年,参加讨论者近百人,发表论文三百多篇,是建国以来学术界出现的一次“百家争鸣”。在这次讨论中,逐渐形成了四派观点,即人们常说的中国美学的四大流派: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吕荧、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社会派。这次美学热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所谓“实践美学”。
   
第三次“美学热”发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

这次“美学热”的一个特点是形形色色的西方美学思潮涌入中国,我们现在熟知的各种主义、各种学术,例如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结构主义,最初都是以美学的名义介绍到中国的。学术界出版了大量的美学著作,特别是翻译著作。这次“美学热”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是思想界从“文革”的禁锢中苏醒的标志,思想界通过美学这个窗口反思被扭曲、被异化的人性,颂扬人性的解放——从理性的解放到感性的解放。这期间,美学著作成了社会上最畅销的学术著作,美学课程成了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美学专业成了文科类研究生报考的热门专业。直到今天,美学热潮的余波仍在延续。

      

         


导言:中国为什么会有“美学热”

1. 祝东力: 美学热

2. 彭锋: 中国为什么有“美学热”?


第一次“美学热”:西方美学的引进(20世纪初)

3. 陈芳  张天曦: 王国维对中国美学的贡献

4. 无名氏: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5. 无名氏: 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朱光潜

6. 彭锋: 漫步于未名湖畔的美学老人——宗白华


第二次“美学热”:实践美学大讨论(五六十年代)

7. 胡继华: 不该如此远去的背影——追思高尔泰及其美学时代

8. 张正方: 继承和发展吕荧的美学思想

9. 于传勤: 李泽厚学术思想概说

10. 杜书瀛: 我所知道的蔡仪先生


第三次“美学热”:思想解放与后实践美学(80年代)

11. 刘纲纪: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当代美学问题

12. 张弘: 致力于中国现代美学建设的后实践美学

13. 彭富春: 反“后实践美学”14. 潘知常: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


反思:百年中国美学的历程

15. 肖建华: 中国美学百年祭

16. 姚文放: 百年美学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反思

17. 张法: 中国现代美学:历程与模式

18. 包晓光: 为启蒙与解放的中国现当代美学

19. 刘方: 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范型与方法的省思

20. 邱紫华: 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历史反思

21. 章启群: 究竟什么是中国美学?——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反思


问题:如何建立现代美学

22 丁来先: 濒危的“美学”

23 叶朗: 中国美学研究之现状及发展趋势

24 张祥龙: 美学新动向Ⅰ:现象学美学

25 徐陶: 美学新动向Ⅱ:分析美学介绍 进入美学论坛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7 17:36 , Processed in 0.0755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