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27|回复: 3

沈阳官场清理“方言土语” 办公时将不得再使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3 17: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sxgov.cn/xwzx/guanzhu/401726.shtml 2007-1-26 9:33:47

  “埋汰”、“得瑟”、“可碜”、“咋的了”这类充满沈阳地域特点的“方言土语”,沈阳国家机关公务员在今后的办公时将不得再使用。

  从今天起,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将首次对沈阳市的语言文字工作进行评估,为沈阳市推广普通话的各项工作打分。

  沈阳市教育局有关人士介绍说,长期以来,“沈阳话几乎等于普通话”的“语言优势”存在于一些沈阳人的意识中。实际上,沈阳话平翘舌不分,调值偏低。另外,一部分沈阳人把学港台腔、讲方言、写繁体字当成了时髦。

  据了解,沈阳市属于语言文字评估的一类城市,其标准要高于一般城市。沈阳市要通过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标准须答好三道“题”:第一道题是综合管理,包括语言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措施等;第二道题是推广普通话,考查党政机关、广播电视、学校、公共服务行业的用语是否“普通”;第三道题是上述行业及公共设施的用字是否规范。其中后两者在评估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姜秋玉)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7: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土话“申遗”遭质疑 学者称方言死去很正常

来 源:北京晨报 2007-1-25 17:52:00

  北京土话“申遗”遭质疑

  民俗学者:社会发展,方言“死去”很正常


  “我(hou,平声)着了!”“您怎么尽整那妖娥子?”这些北京土话,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如今,越来越多的北京土话已被北京人淡忘,有专家呼吁把北京土话“申遗”,但这一呼吁却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

  老北京希望“土语”申遗

  “我着了!”“您怎么尽整那妖娥子?”这些北京土话,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是网络上热门转载《北京方言测试》中的两道选择题。记者在一些转载论坛里看到,很多网友做完测试后纷纷留言,只能答对“不到四分之一”。在如今的现代生活中,很多北京老话已经被北京人淡忘了。

  家住海淀区六郎庄的魏大爷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自从退休之后,他就奔走在大街小巷搜集北京土话。魏大爷说,希望能把这些逐渐消失的北京土话“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语言学会理事周一民正在从事北京方言的收集整理工作。他告诉记者:“申遗有利于集中一批人来从事北京方言的保护工作,能够让人们对此更为重视。这需要有关部门牵头去做,如果只靠民间的个人力量是很难完成的。”

  昨天,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称,民间已经有关于北京方言“申遗”的呼声,相关部门也正在着手做一些普查工作,正在考虑组织专家收集北京土话,出版专门书籍和音频视频资料。“申遗”首先应该由个人到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登记,拿出相应的计划,之后再由专家进行论证。

  学者观点

  方言“死去”很正常

  “北京方言”申遗的这一呼声却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刘铁梁说,语言是活在人类口头上的,如果失去了语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语言就失去了活力,方言“死去”很正常,北京方言随着社会发展总有死去的,总有变迁的。“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现象都要申遗。”

  北京方言并不濒危

  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认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4个标准,其中之一必须是濒危的。但北京方言并不濒危,现在正宗的北京话还没有死,它们就活在南城的大杂院里。“因此,目前它并不能达到申遗的标准。”(代小琳)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7: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言死去很正常?
    近来,一些老北京人呼吁北京方言要“申遗”,但这一呼吁遭到了一些专家的质疑。
  质疑的原因是北京方言不够申遗标准,这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撇开标准不谈,我们试问:方言真会濒危甚至消失吗?
  中国推广普通话已有50年,会说普通话的中国人已超过50%。
  普及普通话同时也要保护方言。今儿北京方言要申遗也许不为过,至少提醒了我们,万一明儿发现真有方言绝迹了,就晚了。
北京方言够不够“申遗”资格: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4个标准,其一是它必须是濒危的。目前正宗的北京方言是否濒危呢……
方言:“压力下生存”与“片面性繁荣”我国方言真的会“灭绝”吗
  中国政府推广普通话50年,大陆13亿人口中会说普通话的人,已经占到53%。在普通话主导“话语空间”的压力下,方言日渐式微;然而,随着近几年网络的兴起,方言又复兴和流行起来。
禁播方言片与方言节目走红
  2004年,广电总局下发通知,禁止地方广播电视机构播出用方言译制的境外节目。后来,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也被要求一律用普通话,于是剧中的毛泽东、邓小平等领袖人物开始说标准的普通话。>>>
  2006年,山东齐鲁电视台一档名叫《拉呱》的节目,主持人“小么哥”操着一口地道的济南腔播报新闻。方言类新闻节目在收视率上创新高,这一现象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和争论。>>>
官场讲普通话与服刑犯人讲方言
  2004年,为了迎接国家语委对沈阳市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沈阳市政府出台规定:公务员今后办公时不得使用类似“埋汰”、“得瑟”、“可碜”等充满沈阳地域特点的“方言土语”。>>>
  同年,上海一监狱首开先河,允许那些认罪服法、改造表现又比较好的服刑人员,与家人通话时使用方言,这样可以拉近他们的亲情。>>>
上海方言写入教材与“沪语情结”
  方言的走红,使得一些地方把方言干脆请进了教材。上海市小学六年级课程《语文综合学习》的教材中有一篇介绍上海方言的文章叫《侬晓得伐》。>>>
  曾有调查显示,尽管上海市民的普通话能力高于全国水平,但他们在生活工作中使用普通话的比例却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人依然有着深深的“沪语情结”。>>>
沦为搞笑工具——方言的“片面性繁荣”
  当普通话占据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时,方言在网络文化里成为恶搞的语言工具。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方言版的《猫和老鼠》、方言版的黄健翔激情解说、“哦地神啊”等都成了热门。>>>
  然而这些方言热,更多的是“市井化的调味品”,并不承载地域文化特色,实际上正表明了方言的衰落。>>>
  不可否认,长期以来,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在无形中抵消了方言的话语空间。那方言是否真的会濒危甚至消失呢?
方言——正在消失的“物种”
  中国各地的方言太复杂,只有通过普查才能知道方言的处境,而上一次大型方言普查还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事情。现在能摸清楚的只是以县城为主的方言。县以下的乡村,正是方言流失的源头。而城市规模越大,方言受到的冲击越大。>>>
方言死去很正常,拯救属徒劳
  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陈章太认为,强势方言会保持很长时间,弱势方言逐渐萎缩,有一部分方言就会变成濒危甚至消失,这是很正常现象。>>>
  即使通过录音技术保护濒危语言,也不能维持其作为交际工具的存在。在语言的发展、消亡面前,人类是无能为力的。>>>
冷眼旁观:未曾消失何谈保护
  因为一些孩子愿意说普通话、不习惯说方言了,就简单地判断方言要“消失”了,呼吁什么要“保护方言”,这是没有道理的。>>>
方言PK普通话:和谐相处能行吗
  在纪念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50周年的座谈会上,国务委员陈至立说,推广普通话的同时要保护方言。否则的话,没有人会说了,方言就真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全文]
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发展
  宪法明文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普通话的普及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庄重,也为汉语的国际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它还节约了中国内部的交易费用。>>>
保护方言:“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源”
  方言是最自然本质地表达中国多元文化的根基。如果消灭了各种方言,实现了语言文化的“大一统”,我们的语言文化就不会这样五彩缤纷。捍卫文化的多样性与尊重人的尊严密切不可分。每个人都有权利用自己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自己的母语表达思想。以推广普通话之名压制方言,反映出一种以北方话语为中心的霸权心态。>>>
官方表态:普及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
  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杨光曾表示,中国推广普及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使公民在说方言的同时,学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从而在语言的社会应用中实现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
发表于 2008-3-13 18: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部分沈阳人把学港台腔、讲方言、写繁体字当成了时髦。”
我觉得记者把不同事情混为一谈了。我觉得记者的意思就是这些统统要不得。我觉得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第一,“学港台腔”问题。假如是模仿港台人士的那种发音不准的普通话,以及“你好可爱好好可爱”这样的语言习惯,我认为那确实没有必要。但是,改革开放前,我们大陆的播音员那种造反派似的响当当硬帮帮的那种“政府腔”,何尝不应当废除呢?邓颍超当年就亲自指示福建前线广播电台的播音要有点人情味。遵循她的指示,改变播音风格后,黎曼小姐立即受到了台湾民众的喜爱。
第二,“讲方言”问题。如果是在公共服务或者正式场合,尤其是对外地人士交流的时候,当然应当说普通话。但是家庭里面,特殊的文艺作品里面,不但完全可以使用方言,而且应当注意保护方言。方言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毛泽东那么大无畏,可是他说:“外地干部要说本地话,一切干部要说普通话”,可见他重视推广普通话,却并没有主张用普通话来消灭方言。
第三,“繁体字”问题。这个问题好象争论的很厉害。我是主张恢复繁体字的。我并不是怀旧复古,而是觉得简体字把汉字的形声字完全破坏掉了。 这不好。所以,我坚决主张取消那些破坏形声字规律的简体字,但对于“龟”这样的简体字,我觉得改就改了吧,不恢复也好。此外,我觉得建国初期政府部门整理异体字的工作非常有必要,这个我很赞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16 11:02 , Processed in 0.0995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