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14 12: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高教名师沦落为“高官名师”说起) E* ^1 S& C! T2 }
来源:http://blog.163.com/wgx0929/blog/static/28186019200981315729937/
- T4 t# a( _: u& A# L2 m/ i
3 C1 A+ {$ V- [今年的教师节前夕,在教育部评出100位的第五届国家级“高教名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00位“高教名师”中,具有“官僚色彩”身份的教师就占据了“高教名师”榜的九成之多,反而不带任何“官僚色彩”身份的教师却只有区区10人。于是乎有人戏称此乃是“高官名教”的评选而非“高教名师”。
6 S/ Z/ D0 B( D" D) B$ e% I& B- U4 n& V) f
对于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来说,能够获得“高教名师”的称号无疑是一种荣耀。不过,当“高教名师”这种荣耀变成充满“官僚色彩”的“高官名教”时,不知道向往此殊荣的教师们,是否会感觉到自己所从事的崇高教育事业已经失去了光彩?这些数据也就意味着,在九成的“高教名师”中,有大量的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说不定还有身兼多职的呢。- H" M5 S3 }7 }$ k$ n8 d& K
, i! H5 F6 v" E1 P, ?1 ]虽然我们不排除高官确实有一部分有“高教名师”的资格,然而,就像一位高校管理者自己所言的“高管理额的教学水平一般比专门搞教学的差”。无论是从我们自身经历还是逻辑分析来看,这都是实话。7 |/ l' a5 K) p, d4 p/ v
5 A1 ?. u* D' Q9 a6 ?( Q: r: J) @从官僚到名师,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个词语——“潜规则”。第五届“高教名师”榜,就充分说明了“‘高教名师’就是这样炼成的!”。从充满 “官僚色彩”的评选制度将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严重制约。也难怪乎一些教师“削尖了脑袋也要往官场里钻”因为披上具有“官僚色彩”身份的外衣既有了“绿卡”,就可能实现“‘高教名师”此类的荣耀!
* J. b- |' x+ o2 K5 i5 C- T1 V. B1 b9 G' q% f: W- ~. Y* X% k
从官僚到名师,如果教育改革不能够做到“去官僚化”而重新走上“教育家办教育”的教育之路的话,很难说我国的教育还有多大的希望。在过去或者说国外教育之所以发展迅猛,我国教育一直培养不出来阵阵的世界级的大师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由于教育的关系。眼见着华侨,拿下诺贝尔大奖,我们在欣喜之余是否会感到一丝悲哀?# {+ J8 g' s, g2 X( f
5 x! m2 y- [7 L教育永远不是可以通过行政管理“管出来”的,名师的平讯也该改一改了。我们不怕潜规则,潜规则还有道德约束,当失去这一层月素成为明规则时候,就非常可怕了。而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是不只是在教育领域,甚至在社会其它的一些领域,这样的规则依然在起着“主导式”的作用。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做的是重构社会的价值理论和道德伦理,另一方面要用法制贵发权利的运作,使得“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