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文中思 来源: 9/14/2009 8:29:42
2 J, U3 ~% Z# f( e
& i+ W* Q8 h, {1 l对于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来说,能够获得“高教名师”的称号无疑是一种荣耀。不过,当“高教名师”这种荣耀凸显“官僚色彩”时,不知道获得“高教名师”的教师们,是否会感觉到自己所从事的崇高教育事业已经失去了光彩?然而,事实就是事实,从官僚到名师的第五届“高教名师”榜,就充分说明了“‘高教名师’就是这样炼成的!”1 ]( n$ y; `5 @4 |- ? O" P6 o+ y
! J% S# c0 Q- \
君不见,今年的教师节前夕,在教育部评出的第五届国家级“高教名师”榜单上,共有100位教师获得了“高教名师”的荣誉称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00位“高教名师”中,具有“官僚色彩”身份的教师就占据了“高教名师”榜的九成之多,反而不带任何“官僚色彩”身份的教师却只有区区10人。也就是说,在九成的“高教名师”中,显示着官僚身份(行政职务)的有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有的还身兼几种行政职务,“官僚色彩”非常浓重。由此不难看出,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对于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来说,要想获得“高教名师”的荣耀,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要努力披上具有“官僚色彩”身份的外衣,才有可能实现“‘高教名师’就是这样炼成的”荣耀!第五届国家级“高教名师”榜就是最好的证明!!、
+ @. H2 P' ~# L1 z1 Y3 `4 V1 h
# r( R. g# F- G0 v: B3 H, `0 w# ]" O9 s实话实说,从9:1的“高教名师”榜来看,竞争“高教名师”的荣誉一定非常激烈!尽管笔者并不知道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院校中究竟有多少教师,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没有“官僚色彩”身份的教师一定要比具有“官僚色彩”身份的教师多得多。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反而会出现奇怪的“官僚色彩”特别浓重的9:1的“高教名师”榜单呢?答案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官僚色彩”就不要参与竞争“高教名师”,从官僚到名师,“‘高教名师’就是这样炼成的!”即便是在“高教名师”的榜单上出现了1/10的不带任何“官僚色彩”身份的教师获得“高教名师”的荣誉,恐怕只是某种“技术处理”的需要而已。
, N* { N5 R1 f& L9 l5 y9 B2 K5 @8 x2 l% F0 u% ^
从官僚到名师,“‘高教名师’就是这样炼成的!”之所以第五届国家级“高教名师”榜会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和评论,原因就在于我国教育的改革何去何从的问题始终都是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换言之,如果教育改革不能够做到“去官僚化”而重新走上“教育家办教育”的教育之路的话,很难说我国的教育还有多大的希望,这绝非耸人听闻的荒谬之言,而是忧教忧国的逆耳忠言。总之,教育家办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但愿从官僚到名师的“‘高教名师’就是这样炼成的”现象,从今以后不要再出现“官僚色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