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湘里妹子

"网络语言"要"革"现代汉语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9 18: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魔鬼词典

来源:电脑报
新华网
2004-04-21 10:01:06
  

●宽带:不要只注意前面的“宽”而忘记了后面的“带”——一根带子能有多宽呢?

●E-mail:典型的复合型“人才”。集“电子信件通道”、“垃圾泛滥通道”、“广告传播通道”、“病毒流行通道”等多“通道”于一身。

●聊天室:一个你不说实话没人信,说实话也没人信的交流场所。

●MSN:时尚的风向标,小道消息的传播地,最大的特色是可以用名字“说话”。

●FB:“腐败”的拼音缩写,多用于网友聚会。虽然同样是吃喝玩乐,但与传统意义上的腐败大相径庭:花的是自己的钱;内容健康;规模往往有耻于“腐败”二字;而且不会有人来管,缺少刺激……

●网游:玩家的“游”,商家的“油”,家长的“忧”,孩子的“诱”……

●灌水:有人灌水,叫劳动;有人灌水,叫消遣。

●马甲:以前一个人要伪装自己用面具,现在都改用马甲了。

●黑客:有人说“黑客”是“hacker”(非法入侵网络的人);有人说是“cracker”(解密高手);在我看来,“黑客”应该是“非法入侵网络的解密高手”;当我向翻译软件求证时,得到的结果却是:black guest。

●色友:也称“摄友”,即摄影爱好者,拍的MM多了,就成了“色友”……

●PS:互联网是个“缩写”泛滥的地方,所以,“Photoshop”就成了“PS”。往往充当着一些图片被“移花接木”的“罪魁祸首”(Photoshop自白:我只是想做个好人),“PS”也就成了对图片进行“乾坤大挪移”的代名词。这一点,想必一些人是深有体会的,比如那位深受其害的“小胖”。


●防火墙:既不能防火,也不是墙。

●免费:一种遥远的回忆。

●翻译软件:一个能产生中国人看不懂的汉语和英国人看不懂的英语的工具。

●博客:互联网里总是有很多客人,先是黑“客”,然后是闪“客”,现今流行的是博“客”……

●论坛:一个交流场所,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个“难民”营,里面有各种需要帮助的人;它造就着无数的BT(“变态”的拼音缩写)人士;它承载着各种小道消息;其实,它只不过是一个“坛子”,却有着惊人的容“水”量。

●域名:一个全世界通用的名字,却被称为“域”名。

●3721:不管三七二十一,中国人上网真麻烦。

●网虫与菜鸟:在网上,资深的是“虫”,初级的是“鸟”。看来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大自然的一大变革。


●手机短信:一种省钱的通讯方式,有时却被人用来“抢”钱。

●红客:打上“爱国”的标签,黑的就能变成红的。

●浏览器:小窗口看大世界。

●搜狐与雅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狐假虎威”。

●裁员:老板——“不是我不小心。”员工——“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邮件群发:一种制作垃圾的行为。

●烧钱:以前烧钱,烧的是从投资者身上“圈”来的钱;现在烧钱,烧的是从浏览者身上“抢”来的钱。

●电子竞技:一种能够“玩”出名堂的竞技。

●网友:能够准确地说出对方的口头禅却叫不出对方名字的人。

●小灵通:小灵,小通。

●晕倒:激动、吃惊、恐惧、气愤、惊喜、失望、佩服……在网上都可用“晕倒”表达。

●时间:时间就像论坛里的水,只要你灌,它就会有的……

●网络广告:我飘啊飘我摇啊摇,管你愿不愿意,我就要抢你的眼球。

●Windows:能够同时打开许多窗子,不过窗子开多了自然就容易着凉……

●愤青:当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叫“知青”;如今,上网瞎喊的愤怒青年叫“愤青”。

●网虫与网:有的虫“蛀”网,有的网“蛀”虫。

●网上购物:有去有回叫时尚,有去无回叫上当。

●网吧:默认所有人为18岁以上的地方。

(文/北京 钟钟)
 楼主| 发表于 2004-11-9 18: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语简易词典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新华网  
2004-04-20 14:19:01



    抛砖、拍砖头、踢一脚:跟帖含提意见之意。

    闪:离开

    纯净水或水蒸气:无任何内容的灌水。

    弓虽:强的缩写!感叹词!

    口合:哈哈。

    PF:佩服。

    PP:请批评指正;

    很S:很拐弯抹角。

    RY:人妖,网络上很流行的词汇,含称赞、讽刺等多重的意思。

    很多词语已经衍生了很多意思,在使用时请根据上下文和情境自行掌握。

    BT:流鼻涕、变态、凶残。

    874:某人874了,翻译为某人爸被气死了,意指某人极端的气愤。

    9494:就是!就是!

    th:土豪。?游戏中的常用语?

    js:奸商。?游戏中的常用语?

    taxi:太可惜。

    ft?faint的缩写?:晕

    Sigh:一声叹息。

    SPP:很俗。

    Sick:谎称有病而泡病假的人。

    BWM:长舌妇女。(Big Mouth Woman)

    洗眼睛:看电影。

    了改:了解。

    监介:尴尬。

    跌股:没面子。

    给你彩色笔:给你点颜色瞧瞧。

    分析:谐音型、缩写型、引申型、互译型……其实规律不是没有,但也不能完全相信,最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会了第一步的标准除了掌握所有常识还要学会推理:知道了酱紫是“这样子”,那么也要知道“酿紫”是“那样子”;知道了LG是老公,也该知道LP是老婆。这样在被人叫做“史努比的弟弟”(stupid指愚蠢)的时候,你就不会傻笑了。没准,还能反讽一句:“你是BMW(长舌妇)啊!”
 楼主| 发表于 2004-11-9 18: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语言改变现代汉语?有话咋不好好说?

来源:央视国际
新华网
2004-04-20 13:47:02



   网络语言 有话咋不好好说

    “泥表酱紫PMP,小心偶给泥彩色笔。8147,偶只是粉想让泥开心。偶有事,==。”您是不是觉得满头雾水。其实我的同事拿给我看时,我也是这样的感觉。这段文字的准确意思是:“你不要这样子拍马屁,小心我给你点颜色瞧瞧。不要生气,我只是很想让你开心。我有事,等等。”

    同事告诉我说,这是网上流行的一道“网语扫盲班入学考试”的试题,如果你有三分之一以上看不懂的话,考试就不及格。那很不幸!在网语时代,你已经出局了。

    我看不懂 都是网络惹的祸

    这就是网络语言,让很多人看不懂的网络语言。其实,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这样的语言比比皆是。有人统计过,网上聊天室里比较常用的网络语言已经有2000多条,而且随着网民队伍的壮大和短信聊天的加入,还在滚雪球似地往上翻。下面,我们就先从“网语”的产生说起。

    互联网的普及可以说是网语出现的必要条件。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末,中国的大众开始知道了什么是电子邮件、什么是聊天室、什么是论坛、OICQ。而当网上聊天风靡的时候,网民们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改造了汉语和英语的一些词汇,并把文字和图片、数字、符号等进行链接和镶嵌,于是就出现了符号型、数字型、谐音型等带有明显的互联网时代特征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除具备简捷的特点外,还附加了直观、通俗、风趣、幽默、个性化等特征。

    网民一:网络语言比较亲切 比较有意思,比较有乐趣 比较贴近网络的表达方式。

    网民二:网语可能比较现代感 比较时代感。

    网民三:现代汉语可能比较规范 年轻人追求时尚的可能多一点。

    网民四:大家沟通起来比较容易一些 比较有亲切感 不是那些呆板套用的话

    网络语言给网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让我们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不懂的现象。网民在聊天时,会默认对方使用的错别字、符号和数字,但按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汉字、数字、英语字母夹杂使用,怪字、错字、别字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大多都是病句。

    网络语言 进入现实生活

    网络语言虽然大多都不合规范、也叫许多人看不懂,但它已经不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开始进入现实生活。现在,校园里中小学生的日记、周记、甚至试卷中,网络语言已经屡见不鲜。

    据《长春日报》报道,长春市安阳小学的一位老师曾遇到这样的一道难题:一个11岁学生写了这样一篇“字母+数字+汉字”的大杂烩日记。日记的开头这段话的意思是:“昨晚,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到我家来吃饭。在饭桌上,GG的GF一个劲儿地对我妈妈PMP……”(编者译:昨晚,我的哥哥带着他的丑陋的女朋友到我家来吃饭。在饭桌上,哥哥的女朋友一个劲地对我妈妈拍马屁)。

    据我们的记者调查,像这样的语言,在中小学生中相当流行。

    学生:最多的就是一些符号,那些小笑脸,那些面目表情,其实最多的就是很普通的一句“拜拜”,就886,相当简单。

    老师:但也有学生在作文里他就用了,那我就当它错别字病句让他改正。因为作文是正式的作业考试,你就得按规范来。

    网络语言 堵还是疏?

    有不少人都知道痞子蔡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这两年,汉字、英文、符号、数字夹杂的网络语言更是频频出现在公开出版物、尤其是时尚类的刊物中。2001年的6月,经济出版社还出版了一本《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收录了1305条网络词语。汉语在使用中的这种新的变化,也引起了语言专家的关注。

    国家语委专家:网络语言在我国的语文生活中也是一种新事物,一个新鲜的现象。

    网络语言词典编者:语言的多样化是语言生活的需要,网络语言总得来说是鲜活的时代的语言。

    国家语委专家:适用的场合正确,它就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适用的场合不太恰当,那么可能就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网络语言词典编者:譬如说网络语言它比较地明确,比较的风趣,比较的幽默,比较的尖锐,这些对我们汉语已经起了一些促进作用。

    国家语委专家:比如说我们的政府的公文,我们的面向大众的这些主流媒体、报刊、电视台,包括网络新闻,在新闻和时事政论等等这些行文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词典编者:那么你不可能消除,那么想办法用好它。把我们的网络语言给它引导好了,用好它,这是我们的任务。

    国家语委专家:作为国家的主管部门,我们要关注这一现象,及时地研究,及时地来进行一些积极的宣传和引导。

    网络语言 改变现代汉语?

    语言专家们的说法,让我们想起了上个世纪初,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的白话文运动。就是因为那场运动,我们今天的语言中才没有了“之乎者也”。那网络语言的蔓延,会不会改变我们正在使用的现代汉语呢?

    国家语委专家:从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它现在的应用的领域来看,它主要是在网上网民互相聊天,交流信息,主要在这个场合应用,所以它可以使用一些数字,一些代码,一些网民彼此之间心照不宣知道的一些东西,所以我想它不会大面积的扩散,并在将来取代我们规范的语言文字的一些传统的表示方式,而取而代之,替代这些东西进入我们全民的语文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1 11: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语言现身作文 师与生看法不同

《东方新报》 2004年9月7日
来源: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4/Sep/654189.htm


热线主题:一些老师来电反映,他们发现学生的作文里面出现网络语言,这些新词汇让老师看不懂,如果不加规范会影响孩子的成长。那么,对于网络语言这种新兴事物在孩子群体里流行的现象,各界人士又怎么看呢?

案例:让老师读不懂的作文

教初一的张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写的一篇作文里,使用了大量的、让她看不懂的语言。这个学生的作文里有一段是这样写的:“那个星期天,妈妈带我去逛200。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也在200玩,GG的GF一个劲地对我PMP,那‘酱紫’就像我们认识很久了。后来,我和一个同学到网吧‘打铁’去了……7456!大虾、菜鸟一块儿到我的烘焙机上乱灌水?”

张老师将这个同学叫到办公室,问他写的作文是什么意思?他说,200代表英文zoo,意即公园,GG是哥哥,GF是女朋友,PMP是拍马屁,7456是气死我了。张老师将翻译的结果拿给其他老师看,没有一个人能够在不看翻译的情况下看懂原文。

学生:网络语言幽默诙谐

昨日中午,记者就网络语言在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在明德中学等学校进行了采访。一个女同学说,网络语言很简洁方便,幽默诙谐,很受同学们欢迎。她还告诉记者,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和朋友调侃时常说:“你真是286!”这是说对方脑子转得慢。这些另类语言在家长和老师看来或许不习惯,然而在她们的生活中早已大行其道。

另一所学校的高二学生小文说:“可能网外人觉得这些网络语言难以理解,但我们觉得非常有趣,而且在网上就不要用‘一本正经’的话语来交流,这也是大家在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中用来玩笑的一种方法吧!” 几名初三的学生对记者说:“我们不知不觉就用上了这些时髦的网络语言,感觉挺好的,如果不用这些时髦语言,就会被同学嘲笑落伍的。” 记者了解到,很多中小学生还常用网络语言写日记。他们认为,这样做既有个性又且不容易被父母发现秘密。

家长:告诫孩子“有话好好说”

家住岳麓区的一个家长对于学生用网络语言的问题则直呼:“这是什么话呀,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们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网络的代沟。”而经常上网的林先生认为,他不反对自己的孩子使用这种语言,因为这只是网络特定环境的产物,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我还没听到谁跟谁在现实中说‘886’”。

记者了解到,多数家长对孩子使用网络语言表示忧虑。他们认为,孩子们应先学好传统语言,过早地接受网络语言会破坏语言的规范性,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负面影响。大多数家长禁止孩子使用网络语言,他们会在孩子使用网络语言时告诫孩子“有话好好说”。

教师:不会取代传统汉语

对于网络语言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频繁使用的现象,中学语文教师杨老师认为,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汉语的发展和丰富,学生借此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对于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有利的话,是可以使用的。杨老师还说,网络语言冲击不了主流语言,它的使用仅限于网上。有的符号根本没办法说出来,所以,‘网络语言取代传统汉语’的担心是杞人忧天。”

长沙市九中的一位老师则说,现在网络语言出现在学生作文里,甚至被融入书面语言和口语,如不加引导,学生极可能会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还有一些老师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正规,语法、词汇的运用都非常讲究。可是网络语言却不一样,随意的成分很大。如果单纯拒绝网络语言也不明智,毕竟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多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但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也不行。这其间有个度的把握问题。

专家:语言需要社会的检验

长沙市语言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黄主任说,对网络语言要抱宽容态度,不必惊慌。语言需要社会的检验,社会的公认程度越高就越有生命力,网络语言只有经过检验才能普遍流行,除此以外,它的流行范围非常有限,不应该排斥。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之中的。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公众就可以接受。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时代文化的一种反映,同时,它也从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文字。网络语言和任何一种语言一样都有优劣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年都有成百上千个新词出现。现在的小孩都是从读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更加简单、形象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被学生的使用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作为语言的主管部门,对网络语言不能把它消除,要想办法用好它。我们会关注这一现象,及时地进行一些积极的宣传和引导。(尚娟娟)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1 11: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母语真的被削弱了吗?

作者:束学山
来源:《法制日报》
2002年9月16日  


    由于外来文字的大量涌入和网络语言的“疯狂”发展,最近,不少专家学者担忧“我们精神家园的母语搞成杂色拼盘,对母语健康和纯洁”造成“严重污染”,“严重窒息母语的生命”,于是大声疾呼“千万不能削弱母语学习”(江曾培《如此“双语时尚”》2002年第33期《新民周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吉对“目前中国文字的混乱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比如,“绝代佳人”不是指美人,而是指“不要小孩没有后代的家人”,还有克隆、纳米等大量非规范的外来语,WTO、APEC等大量应用英语缩写,菜鸟、恐龙、大虾、灌水等网络语言,因而产生对汉语的恐慌,认为我们的母语已经出现危机了(2002年8月28日《中国青年报》《新词语会不会削弱汉语的独特魅力》)。

    我们的母语真的如有些专家学者所说的那样被“削弱”了吗?其实不然,外来文字的引用和网络语文的“形成”,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表达,促进了汉语语义发展,具有强大包容力和吸纳力的汉语在这场语言冲击和交汇中不但不会被削弱,不会出现“危机”,而且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增强生命力。即使年轻人话语中夹几句外文,有什么奇怪的!胡适、钱钟书当初留学回国后不也是喜欢夹几句外文吗?这不但不影响他们的汉语表达,反而造就了两位“复合型”的国学大师。

    一个民族母语的消失或被削弱,一是看这个民族的人种是不是灭亡,人种灭亡,母语自然随之而亡;二是外敌入侵长期占领,外来文化(语言)被强制推行,成为该民族或国家的主流文化(语言),而当地土语(母语)被压制成亚文化(语言),这种情况,母语虽然不会消失,但得不到强化和发展,如非洲一些殖民地国家,由于长期被英法等国占领,现在他们的后代都使用殖民国家的语言,本届世界杯“黑马”塞内加尔就曾是法国的殖民地,现在塞国民都通晓法语。

    现在汉语中英文和网络语言,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当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加入WTO(是不是一定要说成世界贸易组织呢?),外来文化不可能不大量涌入。同时,外语学习成为政府教育部门强力推行的学习内容,现在高考中,“3+X”中可能没有物理、化学课或历史、政治课,但英语(外语)无论文理科考试“一个都不能少”。这种教育机制,能不影响到母语吗?此外,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生活也占据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网络语言也随之诞生。但绝大多数的网络语言一是借用外来语如SHOW(做秀)、COOL(酷),二是利用汉语的借代、比喻、转义、篡改、引申、联想、谐音等修辞手法,尤其是民间语言的各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在正统的教科书中已绝迹),这是对汉语语义的发展,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熟悉汉语的人都知道,只要查一查字典,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语义上有很大变化和发展。比喻义、引申义比比皆是,倒是一些文字的古代语义已经不再使用了,如“后”,现在的人谁知道它在古代是指“君主”呢?

    网络语言的形成与网络自由、无边的传播功能和以手指敲击键盘代替笔书写的方式有关。这种随意性的敲击必然影响语言表达。而香港影星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的“无厘头”的喜剧语言为青少年“网民”的喜爱,并迅速在网络上任意繁殖,这种搞笑、幽默的语言体现出青年一代追求新潮、无束缚的自由生存方式(语言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但网络语言的根基还是纯正的汉语,它没有也不可能制造出一种超越汉语的新的语种。

    实际上,汉语长盛不衰,就是一个不断吸纳外来文化(语言),不断自身调整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能用行政手段强制的。在魏晋南北朝佛教语言被大量应用在汉语中,唐朝文化的繁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外来文化和外来文字的影响。后来蒙古人入侵中原不仅没有吞没汉文化(汉语),反而被汉文化(汉语)同化。而五四时期对文言文的革命性改造和大胆引进西方语言(包括语音、语法等),才造就了今天的白话文,这远比今天的引用外文和网络语言的影响大得多,那时不也有保守之士大声疾呼“汉语要灭种”吗?

    其实,我们的母语汉语的胸怀就像浩瀚的大海一样宽广无际,她张开巨臂能吸纳形形色色的文化和语言。世上每天有多少东西流入大海,但海水依然湛蓝,她一边吸纳把它们转化为大海的营养体,一边又把垃圾吐出来,抛到海边,如此,大海才生生不息,永不枯竭。

    现在汉语中出现外文的网络语言,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汉语会消失,会被削弱,汉语自身的纯洁并不是保持原样,不发展,她是开放的,她应该像海水一样自然流动、变化。无论是文化还是文字,如果一味地固步自封,没有大海的广阔胸襟,不能适应世界文化经济的发展,倒是可能真的被“削弱”,被“窒息”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17 08:19 , Processed in 0.06214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