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70|回复: 14

"网络语言"要"革"现代汉语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8 21: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采写/摄影:记者周润健  监制:张涛
新华网天津频道策划
来源: 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4-11/06/content_2171610.htm   


      "200"(公园)、"DD"(弟弟)、"GF"(女朋友)、"PMP"(拍马屁)、"酱紫"(这样子)、"偶(我)"、"KPM"(肯德基、皮萨饼、卖当劳),拿着这几个词语让家长认认,相信,很多人看了都会一头雾水,但这些话在孩子们中间却十分流行。走进各所大中学校,我们随处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BF""MM"等这样的网络语言,有的学生甚至把它们用在作文中。面对汹涌而来"网络语言",批评声有之,赞扬声有之,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网络语言"真要"革"现代汉语的"命"?  

[center]
丰富的网络语言符号[/center]


学生我们喜欢"Q言Q语"

      王某(天津市实验中学一年级女生)说,网络语言活泼幽默,用起来非常方便也很时尚,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尤其是在网络世界里。她还告诉记者说,谁要是在网上一本正经地和别人聊天,肯定会被人当成"老古董"的。   

       记者了解到,很多中小学生还常用网络语言写日记、周记。一位绰号叫"风之子"的小网民给记者留言说,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语言,那些罗嗦乏味的文字我们最讨厌,明明一个单词或者一个符号就能说明白的干嘛非要绕来绕去呢?其实,网络语言具有很大的颠覆性,明知道"大虾"非"大侠","斑竹"非"版主",但我们就是喜欢这种"Q言Q语",既好玩又显示个性。   

      也有一些学生对记者说,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很多畅销的网络小说如《第一次亲密接触》、《理工大学的风流往事》、《猪八戒日记》里充斥了"美眉""青蛙"这样的网络语言,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如果把这些词换成正统的表达,它的可读性就差很多。这样的网络小说现在被印制成书在市面上流行,就说明它被社会认可了,既然社会认可了,我们就可以使用。

    记者登录了几家国内网站的论坛和聊天室,满眼充斥着将汉字、数字、英语字母等杂糅使用,让人看得似懂非懂的网络语言:"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尴尬"一定要说成"监介"、"学困生"特指"一学习就犯困的学生",至于网络新手则被称作"菜鸟",在网上乱留言叫"灌水","3166"意思是"再见"……

:"网络语言"让我们很"晕"

      孩子的日记,家长是不应该看的,特别是在大力倡导要尊重孩子隐私权的今天,很多家长也愿意给他们一点隐私空间。可孩子写东西自己看不懂,确实让不少家长着急上火。许女士(家住天津市和平区)发现女儿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骗我,TMD(他妈的),7456,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许女士看后不知所云,直到女儿放学回家一翻解释她才明白过来。许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这是什么话呀,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网络的代沟。"

      小楠(家住天津市南开区)在上小学时成绩非常好,尤其擅长写作文,她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乃至全校宣读。入中学后,小楠开始迷上了网络,特别是父母给她买了电脑之后,小楠更是有些沉迷其中。近日,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说,小楠写的作文让他有些看不懂,什么"PF(佩服)""BT(变态)""4242(是啊)"都用进去了。小楠的母亲刘女士翻开女儿的作文一看,到处是老师用红笔画的圈圈杠杠,都是"看不懂"的网络语言。   

    一些家长还对记者表示,如果孩子和同学平时说话时使用这些语言,家长一般不会去干涉。但是,孩子要是把这些网络词汇用到作文里去就有些不像话了。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动不动就"886"、"稀饭"、"虾米"地不好好说话,如果养成不标准的语言习惯,会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也有的家长认为,要让孩子不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就要让孩子们远离网络。可孩子们都反映,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利用网络可以获取很多知识,这令家长们左右为难,感到很无奈。一些家长认为与其排斥网络语言从而和孩子产生隔膜,不如宽容一些,引导孩子不说粗俗的话,去了解年轻一代的想法,从而引导孩子们创造出健康、富有民族特色的网络语言。他们指出,所有的语言中都会掺杂进不好的东西,都有不文明的语句,只要大家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诚实友好交流,那么网络语言不也就可以变得更好,更让老师家长放心。     


老师网络语言要"革"作文的命?

[center]       [/center]
[center]
王辛铭(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王义明(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center]

      近日,天津市一位语文教学研究者搞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学校每个班级都存在学生或多或少使用网络语言写作文的现象。平均在50名中学生当中,受网络影响特别深的就有3至5人,不少班级有近半个班的同学都使用过网络语言写作文。

      王辛铭(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级教师)说,因受网络语言的影响,有同学在作文里会冷不丁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用口语化的语言,可将学生作文收上来一看,还是有些学生会使用诸如"酷毙"、"卡哇依"之类的词。他认为,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会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王义明(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指出,学生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果一味的使用网络语言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安全,阅卷老师一般都不会买账,这样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分数。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我们不提倡,一旦发现,我们会给他讲清利害关系,从正面引导。写作是讲语言和技巧的,靠网络语言耍巧只能一时,最终要靠深度、文采、灵气取胜。

      对此,汤吉夫(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则认为,现在很多语文老师看重的是语言的规范性,这是对的,它可以保证语言的纯洁性,但这种规范性要有弹性,是动态的不应是僵死的规范。比如,在商品经济时代有许多成语被广告化,在竞技社会下长大的孩子很有可能会接受"错误"的用语,老师的责任是不仅要教会他原意的用法,而且还要告诉他被改造后新意,这样可以让他掌握两个词的意思,同样,学生也可以在作文中在所使用的网络语言旁加注解释帮助老师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04-11-8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宽容比扼杀更重要

[center]      [/center]
[center]    汤吉夫(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来华(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院舆情研究所所长) [/center]
  
   
      有关专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影响了沟通,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

      王辛铭说,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有一部分有生命力有一些会被淘汰,这些新出现的网络词汇中有些可能成为汉语的新词汇。网络语言是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既然是语言它就有个生命力的问题,语言是否有生命力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被群众约定俗成的自然就流传下来。对网络语言我们要有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网络文学的大量出现为一些有生命力的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流传下来的平台和渠道,因此对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要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   


    汤吉夫认为,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社会发展越快越迅猛,语言就会不断的被丰富被更新。对于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言不能简单的判断对错,它进入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在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会约束语言的发展,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担心作文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孩子的考试、升学成绩,这种想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在我国大力提倡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一个必然趋势,一些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将不再成为高考作文的禁忌。

    王来华(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院舆情研究所所长)说,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的特点。在网络这种特殊媒介起到有效交流工具的作用,属于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应当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同时,我们应当加强多网络语言的研究,分清楚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促使其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文字,毕竟传统的语言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完)
 楼主| 发表于 2004-11-9 14: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参与讨论 : 网络黑话(续)

作者: 故垒西边
来源:语言学博客
(2004-11-08 13:27:05.0)  


数 字

7456〗气死我了.通常只有在一个网民被另一个网民气的七窍生烟的时候,他会说7456,那意思是你把我气死了.

〖555555~~~~~~~,〗几个5加上波浪线,其意义是表示痛苦不堪,几欲落泪

〖687〗对不起,向你道歉了

〖555,526,886.〗呜呜,我饿了,拜拜了.

〖886〗拜拜了

〖555〗伤心地哭声

〖你真是个286〗与250相同,286现在差不多是运算速度最慢的处理器,机器运算速度慢就跟人智商低一样,意思是说你傻呢.

字  母

〖TMD!〗国骂:他妈的.TMD的学术解释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且美国政府还妄想把台湾纳入TMD系统中,这也是中国政府所坚决反对的.但是令人称奇的是TMD刚好与中国的国骂XXX的简写相同,于是就别有一番韵味.

〖NND〗国骂

〖PMP〗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网络脏话

〖WBD〗能让您联想到什么?如果有人在网上说你是WBD的时候,您可千万别偷着乐,那意思是说您是一个王八蛋.

〖SB〗网络混混最爱用的词汇.但是有一点肯定,说别人是SB的,自己首先就是一个SB的模范,因为他缺乏起码的尊重人的修养.

〖GG/MM/DD/JJ〗汉语拼音头字母简写,即哥哥,妹妹,弟弟,姐姐,是亲昵的称谓.网络让人们感觉是亲如一家,一到网上,大家就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贵贱,一律哥哥,妹妹,弟弟和姐姐相称,这使得原本冷冰冰的虚拟数字网络时代凭添了一份温馨和亲昵.

〖BB〗可能的意思是BABY,小孩,情人,但是很多时候BB在网络中的意思是表示再见,英文单词BYE-BYE的简写.

〖QQ〗你去CALL我吧,意思是可以用网络寻呼机或者传统通讯手段

〖VC〗不是让你去补充维生素C,但是实际意义确实相近,网络公司的维生素:风险资本(VENTURE CAPITAL)

〖NB〗奉承您在网上很酷

〖NQS〗是MM们常用的嗔怪语言,意思是你去死吧.

〖XXX〗意味着某种级别,例如不愿意提及某人的大名,于是就采用XXX代替,另外还有不便于直接说出来的东西,就是有难言之隐,采用XXX代替.

〖PMP〗意思是您跟在后面拍马屁呢

〖FXD〗是说谁呢,没有说你.FXD是大名鼎鼎的网络评论家方兴东方博士,自己没有二两墨水可不要自己往自己脖上硬套.许多人都爱在网上攻击方博士的观点,于是拼音缩写FXD便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词汇.

〖JQP〗意思是姜奇平.

〖WSH〗指吴士宏.她从微软跳槽的时候,网上掀起轩然大波,讨论者众,于是简称也出来了

〖PLA〗可不是指人了,网上讨论两岸关系的时候,用于代指中国人民解放军.

文  字

      网上流传有大量被篡改的中国传统词汇.另外,新词汇的诞生还有一个根源,就是微软操作系统上使用智能全拼输入系统.由于网上会使用五笔打字的人聊聊无几,所以网民普遍使用全拼输入,由于上面的字词有很多不是按照使用频率排列,在寸秒寸金的网络上,网民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所以大量使用同音字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

〖伊妹儿〗电子邮件.伊妹让人浮想联翩,可以想象成是美眉缠绵悱恻的电子邮件,不免令人心中想入非非,踌躇满志.

〖美眉〗第一批伴随网络诞生而创造的词汇.网络上姑娘不叫做姑娘,统称美眉.深究其义,发现还非常形象.因为姑娘的眉毛那可是构成美丽的关键要素之一.

〖斑竹〗原来正确的词应该是版主,但是由于输入的时候选字困难,就成了程序生成的词汇斑竹.

〖米国〗不是指产大米的国家,而是指美国.

〖来乐〗网民打招呼的时候,说"我来了"

〖我要去吃饭乐〗我要去吃饭了

〖气死我乐〗你有本事,气的我直乐.不要以为只有MM们使用这样的近乎撒娇的语言,许多网哥网弟们也使用这样的词汇.

〖待会儿再打铁〗一会再来

〖大虾〗超级网虫

〖菜鸟〗网络新手

〖烘焙鸡〗"个人主页HOMEPAGE"的谐趣音译

〖偶〗我

〖灌水〗是说在聊天室或BBS版上的发言随意写,BBS上的常用词汇.是指大量上贴0字节到50字节以内的帖子

〖造砖〗用心写,指上贴者比较用心写的东西.一个好的BBS是既要有砖还要有水.灌水和造砖对于活跃一个BBS各有千秋.

〖屁兔〗奔腾处理器芯片第二代PII,硬件设备的外号.

〖猫〗调制解调器MODEM,硬件设备的外号.

〖版猪〗电子公告版管理者

〖酒屋〗WIN95操作系统的简称

〖酒吧〗WIN98

〖楼上楼下〗BBS上常使用的词汇,用以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

〖隔壁〗是指属于一个网站的不同主题的BBS
 楼主| 发表于 2004-11-9 18: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语言应慎用

作者:梁发芾
来源:中华新闻报
www.XINHUANET.com  
2004年11月04日 13:12:45  


    有关网络用语对学生的影响,近来不断被老师和家长提起。很OUT(表示老土)、886(再见)、7456(气死我了)、TST(踢死她)、GG(哥哥)、MM(妹妹)常常出现在孩子们的作文中。媒体上有关网络用语的影响不断被提起,而有些媒体上也出现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按照社会语言学的术语来说,属于一种社会方言。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不同,它是特定社会群体约定俗成,自我确认,互相认同的标志,是特定群体之间使用的交际工具。这种夹杂了数字代码、外语字母以及谐音假借文字写成的网语,简单方便,能快捷迅速地把思维和情绪变成语言符号。

    但是,随着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网络使用者日渐增多,网络语言必然要由在特定群体中的小范围流行,进入社会共同体共同使用的语言之中。当众多的网友在报纸杂志作文书信中使用这种语言的时候,它就会进入我们的全民语言,成为汉语言文字的组成部分。有人因此认为,这种网络语言很可能会带来汉语的革命,就像上世纪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简化字取代繁体字一样给汉语言文字带来巨变。

    但是,网络语言影响的利弊需要全面分析。网络语言中的新词汇必然大量进入现代汉语的词汇库中,有许多形象生动,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词语会丰富汉语词汇。但最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网络语言对在校学生使用汉字的影响。学生因为上网人数更多,对于新奇简便和身份认同情有独钟,而且小学生对于复杂的汉字确实还不太会写,于是,受网络语言的影响的孩子们用数字、字母、谐音借代的办法使用语言文字。这种由好奇、方便而采用的书写形式,很可能成为他们今后难以改变的书写习惯。

    汉字的形成至今已有4000年历史。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在数千年演变中每个字都形成特定的本义和引申义,形成完善的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汉字系统是中华民族最为成功的文明创举,这种语言文字系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相反,那些数字、字母、和其他符号甚至谐音别字,要么没有确切的含意,要么属于临时假借,大量运用这些符号,使这些简便符号不能承受大量意义的重载,必将引起语言文字系统的紊乱,给语言文字作为交际的工具带来妨害,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果这样的书写模式因为使用者众多而进入全民语言,成为全民语言的一部分,必将对汉语言文字整个系统的完整性、科学性造成损害,进而损害民族文化。

    因此,作为社会方言的网络语言尽管可以存在,但是它的应用范围就是在特定的网络空间。要进入大众语言环境,应持谨慎态度。正规的出版物应该力求使用标准规范的语言文字,尤其在书写形式上应拒绝随意网络化,而网络语言尤其书写形式如果要进入共同体语言文字,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这种筛选既需要专家学者的甄别把关,也需经时间的检验和淘汰。
 楼主| 发表于 2004-11-9 18: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语言":是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发展?

来源: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04年10月26日 16:14:05 



 新华网天津10月26日电(记者周润健)

    "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东,都系'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那'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皮萨饼、卖当劳)……",相信,很多人看了这段文字都会不知所云,但这却是天津市某中学生作文里的一段文字。

    时下,这些时髦的网络"新语言"已成为不少青少年挂在嘴边的常用语,走进各所大中学校,我们随处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BF""MM"等这样的网络语言,有的学生甚至把它们当作书面语言,在作业中使用。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络语言究竟是新新人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学生:时髦有趣干嘛不用?

    李某(天津市43中学的一年级女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网络语言活泼幽默,用起来非常方便也很时髦,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她还告诉记者说,谁要是在网上一本正经地和别人聊天,是会被人家挖苦取笑的。

    记者了解到,很多中小学生还常用网络语言写日记、周记。他们认为,网络语言具有颠覆性,明知道"大虾"非"大侠","斑竹"非"版主",但就是要用这种"Q言Q语",既好玩又显示出了个性。

    也有一些学生对记者说,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很多畅销的网络小说如《第一次亲密接触》、《理工大学的风流往事》、《猪八戒日记》里充斥了"美眉""青蛙"这样的网络语言,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如果把这些词换成正统的表达,它的可读性就差很多。这样的网络小说现在被印制成书在市面上流行,就说明它被社会认可了,既然社会认可了,我们就可以使用。

    记者登录了几家国内网站的论坛和聊天室,满眼充斥着将汉字、数字、英语字母等杂糅使用,让人看得似懂非懂的网络语言:"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尴尬"一定要说成"监介"、"学困生"特指"一学习就犯困的学生",至于网络新手则被称作"菜鸟",在网上乱留言叫"灌水","3166"意思是"再见","很S"形容的是说话拐弯抹角,而最常见的taxi(出租车)在网络语言却变成了"太可惜",……

    老师: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

    近日,天津市一位语文教学研究者搞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学校每个班级都存在学生或多或少使用网络语言写作文的现象。平均在50名中学生当中,受网络影响特别深的就有3至5人,不少班级有近半个班的同学都使用过网络语言写作文。

    王辛铭(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级教师)说,因受网络语言的影响,有同学在作文里会冷不丁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用口语化的语言,可将学生作文收上来一看,还是有些学生会使用诸如"酷毙"、"卡哇依"之类的词。他认为,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会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王义明(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指出,学生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果一味的使用网络语言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安全,阅卷老师一般都不会买账,这样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分数。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我们不提倡,一旦发现,我们会给他讲清利害关系,从正面引导。写作是讲语言和技巧的,靠网络语言耍巧只能一时,最终要靠深度、文采、灵气取胜。

    对此,汤吉夫(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则认为,现在很多语文老师看重的是语言的规范性,这是对的,它可以保证语言的纯洁性,但这种规范性要有弹性,是动态的不应是僵死的规范。比如,在商品经济时代有许多成语被广告化,在竞技社会下长大的孩子很有可能会接受"错误"的用语,老师的责任是不仅要教会他原意的用法,而且还要告诉他被改造后新意,这样可以让他掌握两个词的意思,同样,学生也可以在作文中在所使用的网络语言旁加注解释帮助老师理解。

    家长:"网络语言"让我们很"晕"

    孩子的日记,家长是不应该看的,特别是在大力倡导要尊重孩子隐私权的今天,很多家长也愿意给他们一点隐私空间。可孩子写东西自己看不懂,确实让不少家长着急上火。

    许女士(天津市和平区居民)发现女儿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骗我,TMD(他妈的),7456,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许女士看后不知所云,直到女儿放学回家一翻解释她才明白过来。许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这是什么话呀,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网络的代沟。"

    小楠(天津市南开区居民)在上小学时成绩非常好,尤其擅长写作文,她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乃至全校宣读。入中学后,小楠开始迷上了网络,特别是父母给她买了电脑之后,小楠更是有些沉迷其中。近日,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说,小楠写的作文让他有些看不懂,什么"PF(佩服)""BT(变态)""4242(是啊)"都用进去了。小楠的母亲刘女士翻开女儿的作文一看,到处是老师用红笔画的圈圈杠杠,都是"看不懂"的网络语言。      

    一些家长还对记者表示,如果孩子和同学平时说话时使用这些语言,家长一般不会去干涉。但是,孩子要是把这些网络词汇用到作文里去就有些不像话了。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动不动就"886"、"稀饭"、"虾米"地不好好说话,如果养成不标准的语言习惯,会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也有的家长认为,要让孩子不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就要让孩子们远离网络。可孩子们都反映,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利用网络可以获取很多知识,这令家长们左右为难,感到很无奈。一些家长认为与其排斥网络语言从而和孩子产生隔膜,不如宽容一些,引导孩子不说粗俗的话,去了解年轻一代的想法。

    专家: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它

    有关专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影响了沟通,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

    王辛铭说,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有一部分有生命力有一些会被淘汰,这些新出现的网络词汇中有些可能成为汉语的新词汇。网络语言是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既然是语言它就有个生命力的问题,语言是否有生命力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被群众约定俗成的自然就流传下来。对网络语言我们要有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网络文学的大量出现为一些有生命力的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流传下来的平台和渠道,因此对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要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

    汤吉夫认为,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社会发展越快越迅猛,语言就会不断的被丰富被更新。对于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言不能简单的判断对错,它进入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在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会约束语言的发展,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担心作文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孩子的考试、升学成绩,这种想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在我国大力提倡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一个必然趋势,一些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将不再成为高考作文的禁忌。

    王来华(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院舆情研究所所长)说,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的特点。在网络这种特殊媒介起到有效交流工具的作用,属于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应当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同时,我们应当加强多网络语言的研究,分清楚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促使其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文字,毕竟传统的语言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完)
 楼主| 发表于 2004-11-9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作者:王濂/合肥晚报社
www.XINHUANET.com 
2004年10月25日 10:58:39  
来源:新闻记者


    语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过程中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在网络时代,巨大的信息量要求网络人际交流迅速快捷,此时,传统语言的表达已不足以将信息转变成最简洁的形式输入输出,于是,有别于中国传统语言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普及和在社会中传播。

    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传播是一种时尚的大众传播方式,它因前卫和新潮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青睐。网络语言也首先在青年人群中流传、普及,并逐渐影响社会,影响传统媒体。

    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影响首先在于它以一种轻松活泼、幽默风趣、戏谑调侃的语态出没于传统媒体,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比如,在网络语言中,称“我”为“偶”,以“斑主”指“版主”,“美眉”指年轻漂亮的姑娘,“东东”就是东西,“菜鸟”意为电脑初学者,引伸为一切技能的初学者,“灌水”则指没有实际内容的聊天。

    在语言的交流过程和在对传统媒体的阅读过程中,人们有一种追求新奇的心理预期。这种求新的心理预期使得年轻人难以坚持使用固定完整的语言本义。同时,汉语本身就是一种一字多义,一词多义,适用语境非常宽泛的领会式语言,于是,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将汉字中的词语信手拈来,随意改造,或是与一些英文字母和网络符号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新词表新意或新词表旧意的极富个性色彩的新词汇。这些伴随着社会新事物,极具原始生命力的网络新词汇一经出现,即因符合人们追求新奇的心理而迅速被反映到传统媒体上。

    这种影响在青少年类报刊、时尚类报刊上的反映尤为明显,如《中国青年报》穿插网络语言和卡通图像的爱情故事《偶与MM》,文图并茂,诙谐有趣,连载六十多期不断,既活跃了版面,又暗合了青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再如《安徽商报》追求都市小资时尚情调的“橙周刊”,曾刊登一幅图片,一老汉指着一只老旧的铜壶发问:“这是什么东东?”,在版面信息的传递上,传统与时尚并存,庄重与诙谐并举,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快感。

    人们在语言交流时有追求新奇的特点,大众传播交流工具之一的传统媒体在参与读者市场的竞争中,不可能对此特点视若无睹,而对网络语言采取排斥的态度。同时,传统的、固定的现有语汇系统有时也缺少能准确表达网络概念的新词汇,如“当”(down)表示从网上下载文件,“猫”(modem)指调制解调器等等,于是吸纳一部分网络语言成为新词,这对丰富传统媒体的语言表达有一定益处。

    网络语言进入传统媒体,拓宽了传统媒体在语言选择上的自由度,使传统媒体进行语言表述时,在话语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空间。这主要表现在可选择更多的词汇更丰富地表达意思,被选择的词汇一般都具有高度的新鲜性。如现在许多媒体的副刊、时尚、休闲版面上,发源于网络,有别于传统笔名的四字式、五字式笔名风行一时,《合肥晚报》休闲时尚周刊曾频频出现的“半坡的小鱼”、“昔日青青”、“相山居士”和体育版面言论专栏出现的“晓和飞刀”等等,这些笔名不仅符合青年人强烈要求表现个性的心理,还体现出丰富的、无以言说的内在涵义。如“半坡的小鱼”应是作者在虚拟的世界里渴望自由却在现实中陷入困顿的状态;“昔日青青”则表现出一种怀旧的情愫;而“晓和飞刀”则为现实中拘谨的性格渴望在江湖中行侠仗义,快意恩仇,表现出一种“大佬”的豪侠之态。

    参与网络活动的人群以青少年为主,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他们有学生、教师、工程师、公司职员、医生和商人,有青年人,也有中年人和老年人,进入互联网的人群形形色色,他们绝大多数在参与网络活动的同时,又是传统媒体的读者。每个时代都有来自民间来自群众的语言,对传统语言形成影响和冲击,并逐渐向媒体渗透,最后形成约定俗成的新的表达方式,而使传统的语言表达逐渐弱化。这种现象在网络时代也不例外,如“酷”字,网络语言中的“酷”字,在保留本义使用的基础上,引伸出原本完全没有的新意,即“帅”,而传统的语义表达反而相对弱化。这种新鲜的词语表达的新意,与潮流和流行趋势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宽容有关。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浸润和影响,拓宽了传统媒体在语言表达上的空间,也体现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多元文化的交流,给新鲜奇异的网络语言提供了滋生与发展的宽厚的土壤。

    近年来,许多主流媒体都在互联网上开辟了自己的网站,并设立读者在线交流的论坛,如《人民日报》的“强国论坛”,《中国青年报》的“中青论坛”等。这种纸质媒体与互联网结合起来的做法促进了网络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传统媒体每每报道重大事件,常在论坛上激起较大的反响,网民也是读者们在论坛上就各种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行深入的讨论。这种深入的讨论不乏真知灼见,传统媒体因此也经常将一些有见地的发言经过编辑加工后发表,虽经编辑的删编和整合,但来自网上的语言不可避免地在传统媒体上或多或少地留下清晰的痕迹。

    当然,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必须建立在传统规范语言的基础之上。由于网络人际交流匿名、隐匿的独特性,又由于网络的时尚和参与网络人际交流的主要是追求新潮和前卫的年轻人群,因此,网络语言在传承规范语言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语言做出适度偏离,这种偏离有时是对传统语言改造后的推陈出新,如前文所述,也有令人完全不知所云的荒诞与奇异,如用数字加符号加字母所进行的表意,像555---,表示呜呜呜,哭;526,表示我饿了;687,是对不起;88,是再见,56,表示无聊,还有^.^是笑哈哈;^^是眼睛;等等。如果网络语言仅是对规范的主流语言做适度的、局部的和非系统性的偏离,传统媒体对此会做出有选择地接受,因为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其本身即会在一定程度上逐渐与规范化背离;但如果有些网络语言完全丧失其本来面目,将传统规范的语汇彻底变乱,其概念的意指和符指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比如那些数字加符号加字母的网语表达方式和让大多数人群完全不知所云的“去菜一下”,这种表述恐怕就只能限于在网上而且仅限于在“小众”之间的交流,很难登上传统媒体的大雅之堂。因此,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尽管有一个影响和渗透的过程,但传统媒体对网络语言的吸收不会不分良莠地全盘接受,它有一个甄选、保留的过程。

    千百年来,语言一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形成影响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使媒体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简洁而新鲜。一般来说,传统媒体注重对规范语言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而网络语言则强调对规范语言的偏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继承和偏离的相互交融会使一些精辟的网络语言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传统媒体,并在媒体的表达中与规范的主流语言并存。
 楼主| 发表于 2004-11-9 18: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语言如同“黑话” 家长呼吁“有话好说”

来源: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04年10月11日 14:24:54 
 


    新华网长沙10月11日电(记者尹挺、刘明绍)湖南大学张老师最近发现10岁的儿子上QQ聊天时说的话,他很多看不懂。"寒……,泥原来素芥末out的说,偶稀饭滴淫8素酱紫滴!"这段让人看了不知所云的话,翻译过来是"天啊,你原来这么老土,我喜欢的人不是这样子的!"这让张老师颇为忧虑。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近年来,一种由符号、脸谱、数字和汉字共同构成的表述方式在网上聊天室、BBS论坛迅速流行。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因其简洁方便、幽默诙谐深受学生喜爱。湖南师大附中的龙佳同学认为,网络语言比一本正经地讲话有意思多了,大家都这么说,你如果不跟上潮流,会被划归到OUT(老土)行列。当记者质疑这种网络语言是否会造成沟通障碍时,他表示,网络语言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还可防止被父母发现秘密,很多女生写日记都用上了网络语言。

    张老师告诉记者,他并不反对孩子上网聊天,只希望孩子能"有话好好说"。现在,连孩子说的话、写的字都听不懂、看不懂了,他很担心会加深代沟。现在孩子说话时,喜欢用"巨寒、暴汗、我倒"来表示吃惊,他原以为是孩子看周星驰的无厘头片学来的,后来才知道全都是网络语言惹的祸。他担心孩子接受这种具有较大随意性和无规则性的网络语言会破坏语感。

    网络语言的流行,究竟会对现实生活造成多大影响?语言专家认为,网络语言只存在于特殊的网络环境中,算是在特定环境下,对汉语的一种发展和丰富。人们无需刻意"围剿",这些新的词汇会随着生活的发展而不断被淘汰。但网络语言造成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家长和学校应该进行引导,让孩子在使用网络语言时,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并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楼主| 发表于 2004-11-9 18: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网络语言“冲击”中学生作文让人忧

来源: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04年09月23日 13:20:00  


     新华网合肥9月23日电(高汉印 王雅妮)网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的青少年受网络影响更甚。合肥一位家长日前向记者反映,她女儿的作文中充满网络语言,让人读后感到莫名其妙。

    合肥许女士的女儿小芳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尤其擅长
作文。入中学后,小芳迷上了上网聊天。现在在母亲眼里,小芳与以前的乖乖女形象判若两人,讲话时不时流出几句粗话。

    日前,老师开了个家长会,说小芳写的作文让老师看不懂,什么“PF(佩服)”“7456(气死我了)”“BF(男朋友)”都用进去了。许女士翻开女儿的作文一看,到处是老师用红笔画的圈圈杠杠,都是“看不懂”的网络语言。

    许女士发现女儿的日记中也是这样的文字:“……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骗我,TMD(他妈的),7456,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

    对于中小学生把网络语言用到作文中,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看法。合肥市四十五中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认为,随着信息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日常用语习惯产生一定影响是难免的,但她认为规范的汉语是最美好的语言,她反对学生在作文中使用这种“夹生饭”式的表达方式。

    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顾祖钊认为,一个民族的书面语言必须规范,网络上的一些语言只是一些民间语言,只有经过社会和生活的选择与淘汰,经过典范作家的选择和运用,最后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作为书面语言进行使用。中小学生的写作,只是基础训练,他们还没有语言选择的能力,因此不能随便把这些网络语言运用到作文中,中小学老师一定要在教学中把好语言关,对学生进行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教育。
 楼主| 发表于 2004-11-9 18: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大一博导指出网络语言不可能走向全民化

来源:中新四川网
新华网
2004-03-26 16:41:59


    “我”叫“偶”,“你”叫“泥”,“很”叫“粉”,“看不懂”叫“晕”,“提意见”叫“拍砖”,“支持”叫“顶”,“东西”叫“东东”,“兴奋”叫“high”,“再见”叫“3166”……网络语言时下越来越流行。在昨日召开的四川省首届现代汉语规范化论坛上,中国辞书学会顾问、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四川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赵振铎接受记者专访时认为,网络语言并不是全民语言,它只能存在于特殊的网络环境中,不可能使用很广,走向全民化。赵老说,语言现象需要社会的检验,社会的公认程度越高就越有生命力,网络语言的流行范围是非常有限的,算不上是全民交际工具。“我的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语言学家对某些语言现象不知道怎么规范,往往出现先反对、后赞成的态度’,这实际上还是说明,语言离不开‘社会公认’这一最重要的依据。”赵老说,目前我们只需对全民交际工具作一些限制,至于网络语言,它将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接受检验。
 楼主| 发表于 2004-11-9 18: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语言:孩子着迷 家长犯晕

来源:央视国际
www.XINHUANET.com  
2004年09月21日 17:17:06  



        CCTV.com消息(新闻社区):接下来,我跟大家说个词,看看大家懂不懂。这个词就是“很S”,“很”是汉语中的“很大、很小”的“很”,“S”就是英文字母中的“S”。如果您很少上网,十有八九是不知道的。可如果拿这个词问问中学生,那十有八九都知道。他们会说,“很S”是网络常用语言,意思是说话拐弯抹角,这些词在一些中学生中很流行。可要是把它写到作文里,老师可不乐意了。

    在长沙某中学教初二年级的这位语文老师,最近就碰到了这样的烦恼。学生写的作文,她竟然看不懂?!写作文的同学只好在旁边当起了解说员。

    学生解读作文:“菜鸟”就是很软弱,“CS”就是反恐,网络里的一种游戏,“耍杂”是玩的意思。网络语言很通俗,所以情不自禁的用在作文中。

    学生说得高兴,老师却一脸茫然。

    初中语文老师:大范围出现(网络语言)造成我一头雾水,我觉得这不算作文。

    其实,这位老师碰到的烦恼,其他的中学语文老师大都碰到过。因为在长沙,90%以上的中学生在写作与交流中,都曾使用过网络语言。

    长沙中学生:200就是(ZOO)动物园。

    长沙中学生:GG就是哥哥的意思,GF是女朋友的意思,7456(气死我啦)你听不懂,同学就会嘲笑你非常落伍。

    这样的观点,在其它地方的中学生中也受到了广泛认同。同学们说,如今会说会用网络语言,是一种时尚。

    山东中学生: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和朋友调侃时常说:“你真是286!”这是说对方脑子转得慢。

    山东中学生:在网上就不要用“一本正经”的话语来交流,这也是大家在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中用来玩笑的一种方法吧!我们不知不觉就用上这些时髦的网络语言,感觉挺好的,如果不用这些时髦语言,有同学就会嘲笑又是落伍又不时尚。

    在不少中学生的眼里,会用网络语言还有一个“妙处”。

    学生:像我爸爸妈妈一般都不是很懂网络语言,所以我就写(日记),如果被他们看到,他们也看不懂。

    网络语言:“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吗?

    孩子的日记,家长是不应该看,要给他们一点隐私空间。可孩子写东西自己看不懂,确实让不少家长着急上火。于是,有的家长就表示,孩子有话要“好好说”。

    学生家长:886(再见),这是什么话呀,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们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网络的代沟。

    有些老师对这样的现象也表示了担忧。

    山东淄博中学老师 夏学利:现在网络语言出现在学生作文里,甚至被融入书面语言和口语,如不加引导,学生极可能会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但是,也有些老师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表示了赞同。

    山东淄博中学老师 张双丙:网络语言是汉语的发展和丰富,学生借此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对于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有利的话,是可以使用的。

    面对这些另类的网络语言,语言方面的教育专家认为: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之中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时代文化的反映。现在的小孩都是从读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更加简单、形象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被学生大量使用,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山东教育工作者 国先鹏:网络语言随意的成分很大,如果单纯拒绝网络语言也不明智,毕竟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多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但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也不行,这其间有个度的把握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17 08:01 , Processed in 0.0878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