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0|回复: 4

[高考]2024高考语文复习 ·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六个维度(完整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8 10: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0PigHrinsl-StPQ4VFOG8Q 2024-04-27 19:48

一、重点实词的翻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23·新课标I卷)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2.(2023·新课标Ⅱ卷)(谢)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节选自《百战奇略》)

3.(2023·全国乙卷)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4.(2023·河北衡水中学5月综合测评)夫惟贤将能以寡为众,以小为大。当敌之冲,人莫不守,我以疑兵,潜彼愕不进;虽告之曰此无人,彼不信也。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节选自苏洵《权书》)

5.(2023·山东济宁5月三模)乡使(徐)福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七》)

6.(2023·山东潍坊4月模拟预测)五年,随(诸葛)亮汉中。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杨)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节选自《三国志》)

7.(2023·山东日照4月校际模拟预测)“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樊仲之官守焉,其非官守,则皆王之父兄甥舅也。君定王室而残其姻族,民将焉放?敢私布于吏,唯君图之!”公曰:“是君子之言也。”(节选自《国语·晋语》)

8.(2023·广东汕头4月模拟)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节选自《国语·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9.(2023·广东深圳6月热身训练)范子曰:“臣闻古之贤主、圣君,执中和而原其终始,即位安而万物定矣;不执其中和,不原其终始,即尊位倾,万物散。文武之业,桀纣之迹,可知矣。”(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外传枕中第十六》)

10.(2023·河南南阳一中5月三模)师旷曰:“臣请譬之以五味。管仲善断割之,隰朋善煎熬之,宾胥无善齐和之,羹以熟矣,奉而进之,而君不食,谁能强之,亦其君之力也。”(节选自《新序·杂事》)

11.(2023·辽宁沈阳二中6月模拟)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遂胡服。(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2.(2023·广东东莞6月模拟预测)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13.(2023·河南部分学校6月模拟预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作《汤征》。(节选自《史记·殷本纪》)

14.(2023·吉林辽源五中6月月考)谒子光曰:“以吾父之意,则国当归季子;以继嗣之法,则我适也,当代之君。僚何为也!”于是乃使专诸刺僚,杀之,以位让季子。(节选自《说苑·至公》)

15.(2023·河北秦皇岛5月二模)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答案点拨:

1.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审:仔细考察。信:真实。)

2.请你稍稍后退,使将士们得以从容交战,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却:动词,后退。周旋:动词,交战,应付。交战。缓辔:放松缰绳,骑马慢行。)

3.这个人如果返回晋国,一定会惩罚对他无礼的人,那么曹国就首当其冲了。(反:同“返”,返回。无礼:对他无礼的人。首:第一,首先。)

4.推测敌人袭击我军的地点,暗中部署兵力进行防备,敌人想不到我们的部署,就会以为我们还有富余的兵力,那为什么还要担心军队人数少呢?(度:推测。潜:暗中。谓:以为。患:担心。)

5.过去的事情已经结束,却只有徐福没有因功受赏,希望陛下明察这件事。(已:结束。蒙:蒙受。)

6.诸葛亮多次出兵,杨仪常常帮他谋划部署,筹措粮草,无须费时考虑,很快就能利索地处理完毕。(数:多次。规画:谋划,筹划。了:完结,结束。)

7.您安定周王室却残杀周王的姻族,民众怎么会依附呢?我冒昧地向军吏私下陈述,希望您仔细考虑!(残:残杀。敢:冒昧。图:考虑。)

8.如果发布命令,公布文告后还有不到来的,那就在德行上增强修养而不劳役百姓远征。正因为如此,近处的诸侯才没有不听从的,远处的诸侯也没有不信服的。(至:到来。增:增强。勤:劳役。)

9.不遵守中正平和之道,不推究事物的起源和终结,就会导致君位倾覆,万物离散。(执:遵守。原:推究。倾:倾覆。)

10.汤已经做熟了,捧着进献它,但是国君不吃,谁能强迫他,也是国君的力量。(进:进献。强:强迫。)

11.愚蠢的人在事情完成后也弄不明白,聪慧的人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能察觉出来,大王当实行胡服骑射。(暗:糊涂,不明白。萌:发生,开始。)

12.他降低身份用丰厚的财富来招致有才能的人,想要凭借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卑:降低。币:财富。)

13.(如果)你们不能慎重地对待君主的命令,我就要用重刑惩罚你们,绝不宽恕。(敬:慎重地对待。殛:惩罚。赦:宽恕。)

14.按照继承王位的礼法,我是嫡子,应当代替他继承君位。僚凭什么做吴王!(继:继承。当代:应该代替,古今异义。)

15.擅长治理国家的人,让百姓不受干扰伤害,农民更加勤勉。(善:擅长,善于。为:治理。劝:勤勉。)

16.(2023·湖南长郡、雅礼等名校6月联考)“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节选自《吕氏春秋·贵直》)

17.(2023·山东师范大学附中6月模拟检测)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蔑矣。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18.(2023·河北唐山6月押题预测)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李)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19.(2023·安徽铜陵6月模拟检测)苏秦说齐闵王曰:“明主察相,诚欲以伯王也为志,则战攻非所先。战者,国之残也,而都县之费也。彼战者之为残也。”(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五》)

20.(2023·辽宁阜新4月模拟预测)此皆论之太详,而畏之太甚之过也。夫礼之大意,存乎明天下之分,严君臣、笃父子、形孝弟而显仁义也。今不幸去圣人远,有如毫毛不合于三代之法,固未害其为明天下之分也。(节选自苏轼《礼以养人为本论》)

21.(2023·辽宁阜新4月模拟预测)礼者,本也。又加以和平简易,而天下常以为缓。如此而不治,则又从而尤之曰,是法未至也,则因而急之。甚矣,人之惑也!(节选自苏轼《礼以养人为本论》)

22.(2023·辽宁抚顺六校协作体6月联考)孔子曰:“自季孙之赐我千钟,而友益亲。自南宫顷叔之乘我车也,而道加行。故道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微乎二子之赐,丘之道几于废也。”(节选自《说苑·杂言》)

23.(2023·山东淄博4月二模)今椒举娶于子牟,子牟得罪而亡,(康王)谓椒举曰:“女实遣之。”彼惧而奔郑,引领南望,曰:“庶几赦吾罪。”又不图也,乃遂奔晋,晋人又用之矣。彼若谋楚,其亦必有丰败也哉!(节选自《国语·蔡声子论楚材晋用》)

24.(2023·湖北黄石重点学校4月模拟预测)(施)琅疏言:“臣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百,足破灭海贼。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诏从之。(节选自《清史稿》)

25.(2023·广东广州6月冲刺训练)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26.(2023·江西赣州5月模拟预测)楚令尹虞丘子复于庄王曰:“臣为令尹十年矣,国不加治,狱讼不息,久践高位,妨群贤路,尸禄素餐。臣窃选下里之士曰孙叔敖,其性无欲,君举而授之政,则国可使治而士民可使附。(节选自《说苑·至公》)

27.(2023·广东六校5月联考)世祖(梁元帝)性好书,常令左右读书,昼夜不绝,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帝辄惊寤。作文章,援笔立就。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论者以为得言。(节选自《资治通鉴》)

28.(2023·甘肃张掖4月模拟预测)桓公曰:“仲父胡为然?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节选自《管子·霸形》)

29.(2023·湖南名校6月联考)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参考答案:

16.现在齐王自以为贤明超过了尧舜,这还怎么让人对他陈说劝谏呢?对臣下的劝谏如果一点也听不进去,那么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君王可以保全。(开说:陈说劝谏。入:听进去,采纳。存:保全。)

17.等到它拉沉重的车子,择取平坦的道路,不用屡屡鞭策,不让人费力地驾驭。(引:拉。夷:平坦。策:鞭策。烦御:费力地驾驭。)

18.李林甫则巧妙地窥伺皇上的意图,每天想着用什么方式污蔑张九龄。(伺:窥伺。日:每天。中伤:污蔑。)

19.英明的君主和明察事理的相臣,(如果)的确想以称霸诸侯为志向,那就不要把战争摆在首位。(察:精明,明察事理。伯王:称霸诸侯,“伯”同“霸”。先:摆在首位。)

20.如今不幸,离开圣人久远了,有像毫毛一样细微的不合乎三代礼法的(地方),固然不妨碍它明确天下名分(的作用)。(去:离开。合:合乎。固:固然。害:妨碍。)

21.像这样而(国家)得不到治理,就又跟着指责说,这是刑法还不到位,因而就把使用刑法当作急事(来办)。(治:治理。尤:指责。至:到位。)

22.所以一种学说遇到有利时机而后才能得到重视,拥有一定的形势条件而后才能得以推行。没有这两者的赐予,我的学说几乎要废弃了。(时:时机。行:被推行。微:没有。)

23.椒举恐惧而逃奔郑国,他伸长脖子向南张望楚国,说:“希望楚国会赦免我的罪过吧。”(奔:逃奔。引领:伸长脖子。南望:向南张望。)

24.请求催促地方行政长官筹备粮食军饷,只要遇到便利天气就可进军,并请求调度陆军官兵协助围剿。(趣:同“促”,催促。治:置办、筹备。)

25.(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您是否肯来)让我见见您?(朝:早晨。视朝:临朝听政。识:知,知道。)

26.您(如果)选拔他并且授予他处理政事的权力,那么就可以使国家政治安定并且使士人和百姓归附。(举:选拔。治:政治安定。附:归附。)

27.虽然睡着了,书卷还没有放下,如果有人读错了或有意漏读欺骗他,元帝就会惊醒。(释:放开、放下。欺:欺骗。寤:醒。)

28.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的事情做起。(霸王:称霸诸侯。举:成就。本事:根本的事情。)

29.州县官员任期满了应该晋升时,储存的预备粮不够,不准离任。(秩:任期。迁:晋升。不听:不准。)

二、重点虚词的翻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23·新课标I卷)张孟谈曰:“晋阳之事,(高)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2.(2023·全国甲卷)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纮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纮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纮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

3.(2022·全国甲卷)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4.(2022·全国乙卷)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节选自《说苑·贵德》)

5.(2022·新高考I卷)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6.(2021·全国乙卷)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7.(2023·湖北武汉5月模拟训练)鲍白令之对曰:“陛下行桀、纣之道,欲为五帝之禅,非陛下所能行也。”秦始皇大怒曰:“令之前!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节选自《说苑·至公》)

8.(2023·河北秦皇岛5月联考)奸人者,因名实之近,而欲乱之,以眩上下,其如民心之愿何?始以为不请,而请者不可遏;终以为不纳,而纳者不可却。盖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不得不然也。(节选自王安石《答曾公立书》)

9.(2023·河南洛阳部分学校5月模拟)而倭至者日众,始犯邵武,杀指挥齐天祥。转掠罗源、连江,杀游击倪禄。遂攻玄钟所城及宁德县,入之。乘胜直抵兴化府城,不克,乃合兵薄城下,围之且匝月。(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

10.(2023·安徽合肥一中5月最后一卷)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诗》曰:‘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吾不迁矣。”(节选自《左传》)

参考答案:

1.我的大臣们没有一个不对我表现出骄横轻慢之意的,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间的礼节,因此先赏赐他。(是以:连词,因此。)

2.杨纮到了城邑,不再做其他考察,只根据自己所听闻的情况举荐周尧卿。(复:副词,再,又。第:副词,只,只管。)

3.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办好了!你还是闭嘴不言,等待我的好事吧。”(其,副词,还是。)

4.现在请让我寻找老弱而无人供养的人,孤苦而没有成家的人,评定后供给用度。(者:助词,的人。)

5.我国收成不好已经两年了,如今又要行军数千里去援助魏国,将怎么办呢?(以:表示目的连词,去。且:副词,将要。)

6.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再依法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既:副词,已经。)

7.你凭什么说我做的是桀、纣那样的事?赶快说清楚,说不出道理就处死(你)。(何以:凭什么。则:连词,就。)

8.大概按照百姓的利益做事,使他们获利,就必然会这样吧。(盖:副词,大概。)

9.(倭寇)乘胜直达兴化府城下,没有攻下府城,于是就联合各路兵马靠近城墙,围困兴化将近一个月。(乃:连词,于是。且:副词,将近。)

10.如果有利于国家,是死是活都随他去吧。而且我听说做好事的人不改变他的法度,所以能够成功。(苟:假如,如果。且: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故:所以。)

附录:四类高频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作介词

(1)引出工具、方法等,拿,用,凭借。如:愿以十五城请易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引出对象,把。如: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3)引出时间、处所,于,在,从。如: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

2.作连词

(1)表并列,又,并且。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2)表承接,如: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3)表目的,来,用来。如: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作助词

(1)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如: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3)用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作连词

(1)表示递进,并且、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2)表转折,但是,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3)表假设,如果,假如。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4)表因果,因而,所以。如: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



1.作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如: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祭十二郎文》)

2.作副词

(1)表揣测,大概。如: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2)表反诘,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3)表婉商语气,还是。如: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4)表期望,一定要。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


三: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23·全国乙卷)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负羁曰:“诺。”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壁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2.(2022·全国乙卷)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节选自《说苑·贵德》)

3.(2023·河北保定5月三模)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4.(2023·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6月模拟)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治国而国安利。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有删改)

5.(2023·山东烟台5月三模)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并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节选自《贞观政要·公平》)

6.(2023·湖南长沙雅礼中学5月模拟)冯亭守上党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而告之。平阳君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王自图之。”(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有删改)

7.(2023·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4月调研)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岳飞规复中原》)

8.(2023·湖南长沙一中4月模拟)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节选自《春秋左氏传》,有删改)

9.(2023·河北邯郸5月二模)攻城二旬不克,(杨)璟因使彦高阴构其总制张荣,荣麾下裴观以书系矢射璟营,期以是夜降。既二鼓,观缒城出,见璟,璟乃给白皮帽百余,俾归为识,约四鼓,从宾贤门入。(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平定两广》,有删改)

10.(2023·河南名校5月联考)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节选自《国语·晋语》,有删改)

11.(2023·黑龙江哈三中5月三模)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节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

12.(2023·福建4月适应性检测)吴王谓范蠡曰:“寡人闻:‘贞妇不嫁破亡之家,仁贤不官绝灭之国。’今越王无道,国已将亡,社稷坏崩,身死世绝,为天下笑。”(节选自《吴越春秋·卷第七》)

参考答案:

1.“盛黄金于壶”是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壶”置于“盛”之后,正常语序为“〔于壶〕盛黄金”;“充之以餐”是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以餐”置于“充”之后。“〔以餐〕充之”。“加璧其上”省略句+介词结构兵置,省略介词“于”,应为“加璧(于)其上”→“〔(于)其上〕加璧”。

译文:(于是)在壶里装上黄金,用食物把壶装满,又在壶上加了块玉璧,晚上派人送给晋公子。

2.“奈……何”固定句式,与“如(若)……何”一样,表疑问,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等。

译文:周武王攻破殷商后,召见姜太公询问道:“要怎么处置殷商的士人和百姓呢?”

3.“何途之从”是宾语前置。宾语“何途”前置,“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从何途”。

译文:如今大王即使有那么多人,又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出来呢?我私下为大王担忧这事啊。

4.“人之有材能者”是定语后置,定语“有材能”后置于中心词“人”后,正常语序为“有材能之人”。“何以异于人”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人”置于“异”之后,正常语序为“于人何以异”。

译文:况且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呢?

5.“旧左右未得官者”定语后置,定语“未得官”后置于中心词“旧左右”后,正常语序为“(未得官)之旧左右”。”“处分之先己”是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主要从语意揣测被动之意味,“处分”此处是“被安排官职”的意思。

译文:秦王府那些没有得到官职的老部下,都埋怨说前太子宫和齐王府的人都比他们先被安排了官职。

6.“……者,……也”表判断的判断句。“内赵”是省略句,省略“之于”,“内(之于)赵”。

译文:再说(况且)韩国将上党献给赵国的原因,是想要把祸患转嫁(给赵国)。

7.“何以为”是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意为“怎么能够……呢?”“还要……干什么呢?”

译文:高宗当初下令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辞谢说:“敌人(还)没有消灭,怎么能够为家庭筹划呢?”

8.“祸是务去”是宾语前置,“是”为宾语前置标志,正常语序为“务去祸”。“无乃……乎”表示猜测的固定句式,意为“恐怕……吧”。

译文:君主应致力于去除祸害,现在却加速祸害的到来,恐怕不可以吧?

9.“白皮帽百余”是定语后置,定语“百余”后置于中心词“白皮帽”后,正常语序为“(百余)白皮帽”。

译文:杨璟就给他一百多顶白皮帽,让他回城后作为辨认的标志,约定四更,从宾贤门进入。

10.“何贺之有”是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标志,正常语序为“有何贺”。

译文:如果不忧虑自己的德行没有建立,却忧虑财富不足,我表示哀悼还来不及,有什么可祝贺的呢?

11.“疾之聚”定语后置,定语“聚”后置于中心词“疾”后,正常语序为“聚疾”。

译文:药物的毒性,能治疗那些聚集在身体里的疾病,不像这声音能抵达的地方,能抚平你心中的幽怨不平。

12.“为天下笑”被动句,“为”表示被动。

译文:现在越王暴虐无道,国家将灭亡,社稷毁坏崩塌,他自己死后世系就断绝了,被天下人耻笑。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及其判断标志

1.判断句

(1)用“者”或“也”表判断,可单独使用,也可连用。

(2)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3)用“即、乃、则、皆、诚、亦、必”等副词表肯定判断。

(4)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5)有些判断句没有判断标志,注意阅读辨别。

2.被动句

被动句的标志词主要有“被”、“为”(为……所……)、“见”(见……于……)、“于”等,但有的被动句中没有这些常见的表被动的标志词,而是动词本身含有被动意味,这种情况翻译时也要按照被动句来翻译。

3.倒装句

(1)状语后置。是将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状语后置于谓语之后的一种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式。翻译时,后置部分除少数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谓语前作状语。

(2)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将谓语放在主语前面。

(3)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①在含有“不、弗、未、非、否、毋”等否定词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否定词之后、动词之前,构成宾语前置;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宾语前置,疑问代词既可以作动词的宾语,也可以作介词的宾语,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较高的疑问代词有“何、谁、孰、安、焉、胡、奚”等;

③“是”“之”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唯利是图”“句读之不知”等。

(4)定语后置。是将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定语后置于中心词之后的一种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式。翻译时,要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常见的定语后置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中心词+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等。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ID:PeterZhangEdu)

4.省略句包括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省略的成分如果影响了句意的表达,翻译时就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23·新课标Ⅱ卷)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2.(2022·全国乙卷)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节选自《说苑·贵德》)

3.(2021·全国乙卷)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4.(2021·新高考I卷)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5.(2023·浙江5月三模)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且君下其臣犹如此,所谓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未可攻也。”乃夜还师。孔子闻之曰:“楚庄王霸其有方矣。下士以一言而敌还,以安社稷,其霸不亦宜乎?”(节选自《新序·杂事第四》)

6.(2023·湖南长沙雅礼中学5月模拟)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7.(2023·辽宁丹东5月二模)初见(李)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慢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资治通鉴》)

8.(2023·广东湛江5月模拟)夫法者,末也。又加以惨毒繁难,而天下常以为急。礼者,本也。又加以和平简易,而天下常以为缓。如此而不治,则又从而尤之,曰,是法未至也。则因而急之。甚矣,人之惑也!(节选自苏轼《礼以养人为本论》)

9.(2023·湖南岳阳5月模拟预测)(李)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10.(2023·银川一中、昆明一中5月联合考试)楚王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奇,形容词用作名词,奇兵。

译文:古人临阵时出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也是变化的方法吗?

2.长年:形容词用作名词,年长的人。

译文: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年长的人背着柴并且脸上有饥饿的神色,齐景公怜悯他,叹息道:“让官吏去供养他。”

3.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上报)。

译文:(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当处死而情理上又值得怜悯的人,记下情况上报朝廷。

4.忠:形容词用作名词,忠臣。佞:形容词用作名词,奸臣。

译文: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

5.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译文:说了一句对臣下表示谦恭的话就使敌人退兵,来使国家安定,他称霸诸侯不也是应该的吗?

6.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丰裕。

译文:普通人(平民百姓)少欲就能自我谨慎,节约费用,远离罪过,使家庭丰裕。

7.馆:名词用作动词,安置在馆舍。

译文:李希烈急忙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他,挥手命令众人退下,将颜真卿安置在馆舍,以礼待之。

8.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急事。

译文:像这样而(国家)得不到治理,就又跟着指责,说,这是刑法还不到位。因而就把使用刑法当作急事(来办)。

9.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贵。

译文:(单于)平素听闻李陵家族的名声,等看到李陵作战时又发现他很勇敢,(单于)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使他显贵。

10.内:名词用作状语,在国内。

译文:我自己料想,(单)凭楚国来对抗秦国,未必能够取得胜利。在国内与群臣谋划,也不值得依靠。


知识清单:三种词类活用现象分类例析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名词+名词,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而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活用为动词。例如:“大楚兴,陈胜王”中,“王”活用为动词,“称王”。

②名词+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驴不胜怒,蹄之”中,“蹄”后为代词宾语,“蹄”在这里活用为动词,“用蹄子踢”。

③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在这里用作动词,“用网捕”。

④副词+名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樊於期乃前曰”中“乃”是副词,做状语,于是方位名词“前”就活用作动词,“走上前”。

⑤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名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水”活用为动词,“游泳”。

⑥名词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中间往往省略连词“而”,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于是相如前进缶”中,“前”和“进”之间省略了连词“而”,这里表示前后相连的两个动作,“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2)名词用作状语

①方位名词用作状语。方位词“东”“西”“南”“北”等在行为动词前做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翻译时常需加介词“往”“向”等。例如:“孔雀东南飞”中,“东南”为“向东南”之意。

②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时间动作的经常性,含有“每”的意思,可译为“每天、每月、每年”等;如表示时间、动作的持续性、逐渐性,可译为“一天天地、一年年地”等。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为“每天”之意。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有些名词在宾语之前,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翻译为“使(让)……”。例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中,“王”为使动用法,“奉我为王”。

(4)名词的意动用法

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即名词含有对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翻译成“以……为……”“把……当作……”“对……感到……”。例如:“稍稍宾客其父”中,“宾客”为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

2.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当形容词做主语或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某种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例如:“险以远,则至者少”中,“险”“远”分别为“险峻的地方”“距离远的地方”之意,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用作一般动词。例如:“亲贤臣,远小人”中,“亲”“远”都做动词,分别为“亲近”“疏远”之意。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当形容词后跟宾语时,可表附加某种特征在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就是使动用法,译为“使……”。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为使动用法,“使……变绿”。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还可以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翻译为“以……为……”“把……当作……”“对……感到……”。例如:“渔人甚异之”中,“异”为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3.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如果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或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时动词具有了名词的特点。例如:“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中,“谗”“讥”均在句中做宾语,为名词,分别翻译为“诬陷的话”“指责的话”。

(2)动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宾语,那么该动词就有使动用法,有“使……”的意思。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活”,翻译为“使……活命”。

古今异义词+特殊的翻译(2023年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23·全国乙卷)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2.(2023·全国乙卷)“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3.(2023·新课标I卷)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4.(2023·江苏连云港高级中学5月质检)昔者,越王勾践既得反国,欲阴谋吴。乃召计倪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节选自《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

5.(2023·江苏连云港高级中学5月质检)故汤之时,比七年旱而民不饥;禹之时,比九年水而民不流。(节选自《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第五)

6.(2023河北承德5月三模)陛下方兴大化,而太学久废,堂皇埃芜,《诗》《书》不闻,明诏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太学者,政教之地也,君臣上下之取则也,俎豆揖让之所兴也,天子于此得贤臣焉。

(节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

7.(2023·北京人大附中5月三模)故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及诸侯,安者爱及封内,危者爱及旁侧,亡者爱及独身。独身者,虽立天子诸侯之位,一夫之人耳,无臣民之用矣。如此者,莫之亡而自亡也。故曰:仁者爱人,不在爱我,此其法也。(节选自董仲舒《春秋繁露》,有删改)

8.(2023·江苏南通5月三模)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9.(2023·江苏盐城5月三模)三国之兵乘晋阳城,遂战。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财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张孟谈曰:“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臣请见韩、魏之君。”(选自《战国策·赵策一》,有删改)

参考答案:

1.【古今异义】非常:古义,不平常。联系课文《鸿门宴》“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非常”翻译“寻常、不平常的”;今义,很,形容程度。有时:古义,有机会;今义,偶然、偶尔。

译文:我看晋公子,不是普通之人。您对他没有礼貌,他如果有机会回国当了君主而起兵,那恐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

2.【古今异义】穷:古义,困窘。联系课文《滕王阁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穷”翻译困厄;今义,贫穷。

译文:现在他处境困窘而出国逃亡,路过曹国,曹国对待他很无礼。

3.【古今异义】劝:古义,鼓励(做好事);今义,劝告(别做坏事)。得:古义,合适;今义,得到。

译文:发现(他们的言论)历久不变、长久流传,在遏制奸邪、鼓励行善方面,韩非未必是错误的,孔子未必是全部合适的。

4.【古今异义】阴谋:古义,暗中谋划;今义,贬义词,诡计。

译文:从前,越王勾践返回自己的国家后,就想暗中谋划对付吴国。

5.【古今异义】比:古义,接连,连续;今义,比较。流:古义,流亡;今义,流动。

译文:所以,成汤的时候,有连续七年的旱灾,老百姓却并不挨饿受饥;夏禹的时候,有连续九年的水灾,老百姓也不流亡他乡。

6.【古今异义】恨:古义,遗憾。联系课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此三者,吾遗恨也”的“恨”翻译今义,仇恨、怨恨。

译文:英明的诏令还没有提及这件事,这是我私下感到遗憾的原因。

7.【古今异义】独身:古义,两个词,独,仅仅;身,自己、自身;据语境译为“仅仅爱自身”。今义,到适婚年龄但未婚的人。

译文:仅仅爱自己的人,即使处在天子、诸侯的位置,(也只不过)是独夫罢了,没有臣民让他差遣。

8.【古今异义】滑稽:古义,能言善辩;今义,幽默可笑。

译文:这些儒者能言善辩不能用法度来规范;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不能任用他们来教育百姓。

9.【古今异义】病:惫、困乏;今义,生病、疾病。下:古义,投降;今义,与“上”相反。

译文:粮食吃光了,财力耗尽了,士大夫们疲惫不堪,我无法坚守了。准备献城投降,怎么样?

特殊翻译:

1.(2023·全国乙卷)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令其宗庙不祓除而社稷不血食也。(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2.(2021·新高考Ⅱ卷)(祖)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3.(2023·河南开封5月调研)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4.(2023·江苏连云港5月质检)计倪对曰:“人之生无几,必先忧积蓄,以备妖祥。必先省赋敛,劝农桑。师出无时,未知所当。卒然有师,彼日以弱,我日以疆。慎无如会稽之饥,不可再更,王其审之。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第五》)

参考答案:

1.【要点】讳饰修辞:离群臣,可以翻译为“去世”。

译文:晋献公不幸谢世,到现在大约十年了。

2.【要点】借代修辞:荆棘,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借指障碍。

译文:祖逖认为(自己)已经扫除了障碍,土地。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

3.【要点】比喻修辞:虎狼,老虎和豺狼,比喻凶残或勇猛,这里形容秦国如同老虎豺狼一样。

译文:秦国是如同老虎豺狼一样凶狠的国家,有吞并天下的野心。

4.【要点】偏义复词:“妖祥”,与“备”搭配,意义在于“妖”,翻译为“灾祸”。

译文:一个人活在世上的时间并不长,一定要先考虑积蓄,以防备灾祸。


含有修辞手法的文言语句的翻译

1.比喻的翻译。①明喻,译为“像……一样”。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中的“云”“响”“景”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②暗喻,译为“像……一样+xx比喻义”。如“夫秦王有虎狼之心”(《鸿门宴》),可译为“秦王有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

③借喻,翻译时需把喻体还原成本体,译出它所比喻的事物。

2.借代的翻译。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代指的人或物。如“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这里的“杯杓”是酒器,借指饮酒,整句话可译为“沛公禁不起多喝,不能前来告辞”。

3.夸张的翻译。①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翻译时要在前面加上“像要”或“快要”等词。②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多”“高”“大”等的副词或形容词。

4.互文的翻译。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翻译。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并序》),应译为“我和客人都下了马,然后上船”。

5.并提的翻译。翻译时,需要将并提句分开翻译。如郦道元《三峡》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翻译时,一定要遵循“由合而分,各自配对”的原则,对并提的部分进行分解,译为“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6.委婉的翻译。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如“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有事”特指用兵。
发表于 2024-4-28 10: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实用!拿走不谢!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0: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高考语文复习 · 高考文言文翻译练习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灌将军夫者,字仲孺,颍阴人也。父灌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吴楚反时,颍阴侯为将军,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

(1)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

(2)将军壮义之,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4 届高三年级第七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云南省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会西羌反,边章、韩遂作乱陇右。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诏会公卿百官,烈坚执先议。燮厉言曰:“斩司徒,天下乃安。”尚书郎杨赞奏燮廷辱大臣。帝以问燮。燮对曰:“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若烈不知之,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帝从燮议。由是朝廷重其方格,每公卿有缺,为众议所归。顷之,赵忠为车骑将军,诏忠论讨黄巾之功。忠遣弟城门校尉延致殷勤。延谓燮曰:“南容少答我常侍,万户侯不足得也。”燮正色拒之曰:“过与不遇,命也;有功不论,时也。傅燮岂求私赏哉!”忠愈怀恨,然惮其名,不敢害。权贵亦多疾之,是以不得留,出为汉阳太守。

(选自《后汉书·傅燮传》,有删改)

(1)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

(2)遇与不遇,命也;有功不论,时也。傅燮岂求私赏哉!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时封赏逾制,内宠猥盛,蕃乃上疏谏曰:“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注]数千,食肉衣绮。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帝颇纳其言。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书奏不纳。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注)采女:宫女。

(1)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

(2)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湛闻之,举声大哭。俭遽止之曰:“何得便尔?”湛曰:“百口居家,即时屠灭,云何不哭!”哭数十声,徐谓俭曰:“为我白齐王,王本以穷乌投人,赖朝廷假王羽翼,荣宠至此。属国步多虞,不能竭忠报德,乃欲乘人间隙,有不臧之心。信惑行路无识之语,欲以羸败之兵,守关问鼎。今魏德虽衰,天命未改。且王之恩义,未洽于民,但见其败,未见有成。苏湛不能以百口居家,为王族灭。”宝夤复报曰:“此自救命之计,不得不尔。所以不先相白者,恐沮吾计。”湛复曰:“凡为大事,当得天下奇士。今但共长安博徒小儿辈计校,办有成理不?湛恐荆棘必生庭阁。愿乞骸骨还乡里,脱得因此病死,可以下见先人。”宝夤素重之,以湛病,且知不为己用,听还武功。

(选自《魏书·苏湛传》,有删改)

(1)此自救命之计,不得不尔。所以不先相白者,恐沮吾计。

(2)宝夤素重之,以湛病,且知不为己用,听还武功。

答案

1.(1)灌夫穿上铠甲,手拿戈戟,召集了军中与他交好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等到走出军营大门,没有人敢再前进。

(2)将军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太尉坚决劝阻他(再去)。吴军被攻破之后,灌夫也因此名闻天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被”通“披”,穿着;“募”,召集;“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定语后置,军中与他交好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善”,与……交好;“壁”,营垒;“前”,前进。

(2)“壮义”,意动用法,认为勇敢而有义气;“固”,坚决;“以”,因为。

翻译

灌夫将军,字仲孺,是颍阴人。灌夫的父亲曾经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吴楚叛乱时,颍阴侯灌婴担任将军,他向太尉推荐灌孟担任校尉。灌夫率领一千人与父亲一起从军。灌孟年纪已经老了,作战时常常攻击敌人的坚固阵地,最后战死在吴军军中。按照军法规定,父子一起从军参战,有一个为国战死,未死者可以护送灵柩回去。灌夫不肯随同父亲的灵柩回去。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希望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来替父亲报仇。”于是灌夫穿上铠甲,手拿戈戟,召集了军中与他交好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等到走出军营大门,没有人敢再前进。只有两人和跟随灌夫的奴隶共十多个骑兵飞奔冲入吴军中,一直到达吴军的将旗之下,杀死杀伤的敌军有几十人。不能继续前进,又驰马返回。回到汉营,所带去的奴隶全都战死,只有他和另外一人一马回来。灌夫身上受重创十多处,创伤稍稍好转,又向将军请求说:“我更加了解吴军营垒中曲折路径,请让我再去。”将军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太尉坚决劝阻他(再去)。吴军被攻破之后,灌夫也因此名闻天下。颍阴侯把灌夫的情况向皇上汇报了,皇上任命灌夫担任中郎将。

2.(1)不想着替国家思考用来消除叛乱的计谋,竟然想要割让放弃一处方圆万里的国土,我私下里对此迷惑不解。

(2)碰到机会与碰不到机会,是命运;有功劳却没有被评定,是时机问题。傅燮难道是追求私下赏赐的人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所以”,用来;“弭”,停止、消除;“方”,方圆;“窃”,私下。

(2)“遇”,机遇、机会;“论”,评定、考核;“时”,时机;“私赏”,私下赏赐。

参考译文:

适逢西羌反叛,边章、韩遂在陇右发动叛乱。司徒崔烈认为应该放弃凉州。皇帝下诏聚集公卿百官(商议此事),崔烈固执地坚持先前的意见。傅燮声色严厉地说:“杀掉司徒,天下才安定。”尚书郎杨赞上书说傅燮在朝廷上侮辱大臣。皇帝以此责问傅燮。傅燮回答说:“崔烈身为宰相,不想着替国家思考用来消除叛乱的计谋,竟然想要割让放弃一处方国万里的国土,我私下里对此迷惑不解。如果让西羌人得以占有这一地方,士兵强健、铠甲坚固乘机作乱,这是天下最大的祸患,国家最深的忧虑。如果崔烈不知道这些,(说明)他受到很大的蒙蔽;(如果)知道却故意这样说,这是他不忠于君主。”灵帝听从了傅燮的建议。从此朝廷敬重傅燮方正而有标格,每当公卿有缺职时,(傅燮)就成为众人推荐的人选。不久,赵忠担任车骑将军,皇帝下诏让赵忠评定征讨黄巾军的功绩,赵忠派弟弟城门校尉赵廷表达情谊。赵延对傅燮说:“你稍微报答一下我哥哥赵忠,万户侯也不够你封的。”傅燮严肃拒绝他说:“碰到机会与碰不到机会,是命运;有功劳却没有被评定,是时机问题。傅燮难道是追求私下赏赐的人吗?”赵忠更加怀恨在心,但是害怕傅燮的名声,不敢加害他。权贵们也有很多人痛恨傅燮,因此他不能留在京城,出任汉阳太守。

3.(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翻译重点:(1)“锡”即“赐”,通假;“不虔君命”即“对国君的命令不尊重”;“而”作转折连词,“却”;“处之安乎”固定句式,意思是“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之”代这样的事,“乎”,翻译成“吗”。

(2)“责”此处应是“责备”的意思;“救正”即纠正弊病;“世”即当时的人;“持禄固宠”意思是“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参考译文:

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

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曾公亮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4.(1)又连年征税,万民饥饿寒冷,没有赖以生存的方法,然而宫女有几千人,吃肉穿华丽的衣服。

(2)(陈蕃)与黄琬一起主管官吏的选取任用,不偏袒权贵富豪,因此被有权势的人家的子弟诬陷,获罪免官归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比”,接连;“收敛”,征税;“聊”,依赖;凭借;“衣”,名词作动词,穿着。

(2)“典”,主管;“偏”,偏袒;“谮”,诬陷;“坐”,获罪。

参考译文:

当时封爵赏赐逾越制度,受宠的内官众多,陈蕃于是上疏劝谏说:“近身侍从不合道义却授予封邑,左右的宠臣无功却给予赏赐。又连年征税,万民饥饿寒冷,无法维持生计,然而宫女却有几千人,吃肉穿绸。陛下应搜求政事得失,选择忠诚善良之人任用他们,使奖赏处罚,各得其所。”桓帝采纳了他不少意见。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我听说帝王到苑囿狩猎,只在仲秋郊祀的时候,顺应时节,操练武备,射杀禽兽,以助祭祀,用来劝勉孝敬之情。如果有人违反这些,就算是放纵无度了。”奏书送上,桓帝没有采纳。(陈蕃)与黄琬一起掌管官吏选任举荐(之职),不偏袒权贵富豪,因此被豪族子弟诬陷控告,获罪免官归家。

5.(1)这是我自己救命的计策,不得不这样。不预先告知你的原因,是怕你会阻止我的计划。

(2)萧宝夤向来器重苏湛,由于苏湛有病,而且知道他不会为自己所用,就允许他回到武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尔,代词,这样;白,告诉;相,偏指一方,这里可译为“你”;沮,阻止。

(2)题得分点有:素,一向、向来;重,看重;以,因为、由于;听,听凭、听任。

参考译文:

苏湛听了这番话,放声大哭。姜俭急忙劝止他说:“你怎么能就这样痛哭?”苏湛说:“我百口之家,即将遭到屠灭,为什么不痛哭!”又大哭了几十声,才慢慢对姜俭说道:“你替我禀告齐王,他本来是因处境艰难而投靠别人,仰赖朝廷给予的保护,才像今天这样荣华宠耀。适逢国家多难,不能尽忠报德,竟想利用可乘之机,怀不善之心。听信迷惑于路旁之人没有见识的话,想要凭弱败之兵,据守函谷关造反窥伺皇位。如今魏国德政虽然衰落,但天命并未改变。况且齐王的恩义,没有广施于人民,我只能看到他的失败,看不到他成功。我苏湛不能让自己百口之家,为了他而受到族灭。”萧宝夤又告诉他说:“这是我自己救命的计策,不得不这样。不预先告知你的原因,是怕你会阻止我的计划。”苏湛回复说:“凡是要做大事,应当得到天下奇士的支持。如今你只同长安的赌徒小儿们计议,有办成的道理吗?我深恐在庭院中必定会生荆棘。只希望能退职回归乡里,倘若因这次生病而死去,就可以到地下去见我的祖先了。”萧宝夤向来器重苏湛,由于苏湛有病,而且知道他不会为自己所用,就听任他回到武功。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0: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灌将军夫者,字仲孺,颍阴人也。父灌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吴楚反时,颍阴侯为将军,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

(1)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

(2)将军壮义之,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4 届高三年级第七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云南省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会西羌反,边章、韩遂作乱陇右。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诏会公卿百官,烈坚执先议。燮厉言曰:“斩司徒,天下乃安。”尚书郎杨赞奏燮廷辱大臣。帝以问燮。燮对曰:“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若烈不知之,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帝从燮议。由是朝廷重其方格,每公卿有缺,为众议所归。顷之,赵忠为车骑将军,诏忠论讨黄巾之功。忠遣弟城门校尉延致殷勤。延谓燮曰:“南容少答我常侍,万户侯不足得也。”燮正色拒之曰:“过与不遇,命也;有功不论,时也。傅燮岂求私赏哉!”忠愈怀恨,然惮其名,不敢害。权贵亦多疾之,是以不得留,出为汉阳太守。

(选自《后汉书·傅燮传》,有删改)

(1)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

(2)遇与不遇,命也;有功不论,时也。傅燮岂求私赏哉!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时封赏逾制,内宠猥盛,蕃乃上疏谏曰:“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注]数千,食肉衣绮。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帝颇纳其言。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书奏不纳。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注)采女:宫女。

(1)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

(2)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湛闻之,举声大哭。俭遽止之曰:“何得便尔?”湛曰:“百口居家,即时屠灭,云何不哭!”哭数十声,徐谓俭曰:“为我白齐王,王本以穷乌投人,赖朝廷假王羽翼,荣宠至此。属国步多虞,不能竭忠报德,乃欲乘人间隙,有不臧之心。信惑行路无识之语,欲以羸败之兵,守关问鼎。今魏德虽衰,天命未改。且王之恩义,未洽于民,但见其败,未见有成。苏湛不能以百口居家,为王族灭。”宝夤复报曰:“此自救命之计,不得不尔。所以不先相白者,恐沮吾计。”湛复曰:“凡为大事,当得天下奇士。今但共长安博徒小儿辈计校,办有成理不?湛恐荆棘必生庭阁。愿乞骸骨还乡里,脱得因此病死,可以下见先人。”宝夤素重之,以湛病,且知不为己用,听还武功。

(选自《魏书·苏湛传》,有删改)

(1)此自救命之计,不得不尔。所以不先相白者,恐沮吾计。

(2)宝夤素重之,以湛病,且知不为己用,听还武功。

答案

1.(1)灌夫穿上铠甲,手拿戈戟,召集了军中与他交好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等到走出军营大门,没有人敢再前进。

(2)将军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太尉坚决劝阻他(再去)。吴军被攻破之后,灌夫也因此名闻天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被”通“披”,穿着;“募”,召集;“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定语后置,军中与他交好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善”,与……交好;“壁”,营垒;“前”,前进。

(2)“壮义”,意动用法,认为勇敢而有义气;“固”,坚决;“以”,因为。

翻译:

灌夫将军,字仲孺,是颍阴人。灌夫的父亲曾经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吴楚叛乱时,颍阴侯灌婴担任将军,他向太尉推荐灌孟担任校尉。灌夫率领一千人与父亲一起从军。灌孟年纪已经老了,作战时常常攻击敌人的坚固阵地,最后战死在吴军军中。按照军法规定,父子一起从军参战,有一个为国战死,未死者可以护送灵柩回去。灌夫不肯随同父亲的灵柩回去。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希望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来替父亲报仇。”于是灌夫穿上铠甲,手拿戈戟,召集了军中与他交好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等到走出军营大门,没有人敢再前进。只有两人和跟随灌夫的奴隶共十多个骑兵飞奔冲入吴军中,一直到达吴军的将旗之下,杀死杀伤的敌军有几十人。不能继续前进,又驰马返回。回到汉营,所带去的奴隶全都战死,只有他和另外一人一马回来。灌夫身上受重创十多处,创伤稍稍好转,又向将军请求说:“我更加了解吴军营垒中曲折路径,请让我再去。”将军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太尉坚决劝阻他(再去)。吴军被攻破之后,灌夫也因此名闻天下。颍阴侯把灌夫的情况向皇上汇报了,皇上任命灌夫担任中郎将。

2.(1)不想着替国家思考用来消除叛乱的计谋,竟然想要割让放弃一处方圆万里的国土,我私下里对此迷惑不解。

(2)碰到机会与碰不到机会,是命运;有功劳却没有被评定,是时机问题。傅燮难道是追求私下赏赐的人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所以”,用来;“弭”,停止、消除;“方”,方圆;“窃”,私下。

(2)“遇”,机遇、机会;“论”,评定、考核;“时”,时机;“私赏”,私下赏赐。

参考译文:

适逢西羌反叛,边章、韩遂在陇右发动叛乱。司徒崔烈认为应该放弃凉州。皇帝下诏聚集公卿百官(商议此事),崔烈固执地坚持先前的意见。傅燮声色严厉地说:“杀掉司徒,天下才安定。”尚书郎杨赞上书说傅燮在朝廷上侮辱大臣。皇帝以此责问傅燮。傅燮回答说:“崔烈身为宰相,不想着替国家思考用来消除叛乱的计谋,竟然想要割让放弃一处方国万里的国土,我私下里对此迷惑不解。如果让西羌人得以占有这一地方,士兵强健、铠甲坚固乘机作乱,这是天下最大的祸患,国家最深的忧虑。如果崔烈不知道这些,(说明)他受到很大的蒙蔽;(如果)知道却故意这样说,这是他不忠于君主。”灵帝听从了傅燮的建议。从此朝廷敬重傅燮方正而有标格,每当公卿有缺职时,(傅燮)就成为众人推荐的人选。不久,赵忠担任车骑将军,皇帝下诏让赵忠评定征讨黄巾军的功绩,赵忠派弟弟城门校尉赵廷表达情谊。赵延对傅燮说:“你稍微报答一下我哥哥赵忠,万户侯也不够你封的。”傅燮严肃拒绝他说:“碰到机会与碰不到机会,是命运;有功劳却没有被评定,是时机问题。傅燮难道是追求私下赏赐的人吗?”赵忠更加怀恨在心,但是害怕傅燮的名声,不敢加害他。权贵们也有很多人痛恨傅燮,因此他不能留在京城,出任汉阳太守。

3.(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翻译重点:(1)“锡”即“赐”,通假;“不虔君命”即“对国君的命令不尊重”;“而”作转折连词,“却”;“处之安乎”固定句式,意思是“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之”代这样的事,“乎”,翻译成“吗”。

(2)“责”此处应是“责备”的意思;“救正”即纠正弊病;“世”即当时的人;“持禄固宠”意思是“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参考译文:

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

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曾公亮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4.(1)又连年征税,万民饥饿寒冷,没有赖以生存的方法,然而宫女有几千人,吃肉穿华丽的衣服。

(2)(陈蕃)与黄琬一起主管官吏的选取任用,不偏袒权贵富豪,因此被有权势的人家的子弟诬陷,获罪免官归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比”,接连;“收敛”,征税;“聊”,依赖;凭借;“衣”,名词作动词,穿着。

(2)“典”,主管;“偏”,偏袒;“谮”,诬陷;“坐”,获罪。

参考译文:

当时封爵赏赐逾越制度,受宠的内官众多,陈蕃于是上疏劝谏说:“近身侍从不合道义却授予封邑,左右的宠臣无功却给予赏赐。又连年征税,万民饥饿寒冷,无法维持生计,然而宫女却有几千人,吃肉穿绸。陛下应搜求政事得失,选择忠诚善良之人任用他们,使奖赏处罚,各得其所。”桓帝采纳了他不少意见。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我听说帝王到苑囿狩猎,只在仲秋郊祀的时候,顺应时节,操练武备,射杀禽兽,以助祭祀,用来劝勉孝敬之情。如果有人违反这些,就算是放纵无度了。”奏书送上,桓帝没有采纳。(陈蕃)与黄琬一起掌管官吏选任举荐(之职),不偏袒权贵富豪,因此被豪族子弟诬陷控告,获罪免官归家。

5.(1)这是我自己救命的计策,不得不这样。不预先告知你的原因,是怕你会阻止我的计划。

(2)萧宝夤向来器重苏湛,由于苏湛有病,而且知道他不会为自己所用,就允许他回到武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尔,代词,这样;白,告诉;相,偏指一方,这里可译为“你”;沮,阻止。

(2)题得分点有:素,一向、向来;重,看重;以,因为、由于;听,听凭、听任。

参考译文:

苏湛听了这番话,放声大哭。姜俭急忙劝止他说:“你怎么能就这样痛哭?”苏湛说:“我百口之家,即将遭到屠灭,为什么不痛哭!”又大哭了几十声,才慢慢对姜俭说道:“你替我禀告齐王,他本来是因处境艰难而投靠别人,仰赖朝廷给予的保护,才像今天这样荣华宠耀。适逢国家多难,不能尽忠报德,竟想利用可乘之机,怀不善之心。听信迷惑于路旁之人没有见识的话,想要凭弱败之兵,据守函谷关造反窥伺皇位。如今魏国德政虽然衰落,但天命并未改变。况且齐王的恩义,没有广施于人民,我只能看到他的失败,看不到他成功。我苏湛不能让自己百口之家,为了他而受到族灭。”萧宝夤又告诉他说:“这是我自己救命的计策,不得不这样。不预先告知你的原因,是怕你会阻止我的计划。”苏湛回复说:“凡是要做大事,应当得到天下奇士的支持。如今你只同长安的赌徒小儿们计议,有办成的道理吗?我深恐在庭院中必定会生荆棘。只希望能退职回归乡里,倘若因这次生病而死去,就可以到地下去见我的祖先了。”萧宝夤向来器重苏湛,由于苏湛有病,而且知道他不会为自己所用,就听任他回到武功。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0: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灌将军夫者,字仲孺,颍阴人也。父灌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吴楚反时,颍阴侯为将军,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

(1)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

(2)将军壮义之,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4 届高三年级第七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云南省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会西羌反,边章、韩遂作乱陇右。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诏会公卿百官,烈坚执先议。燮厉言曰:“斩司徒,天下乃安。”尚书郎杨赞奏燮廷辱大臣。帝以问燮。燮对曰:“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若烈不知之,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帝从燮议。由是朝廷重其方格,每公卿有缺,为众议所归。顷之,赵忠为车骑将军,诏忠论讨黄巾之功。忠遣弟城门校尉延致殷勤。延谓燮曰:“南容少答我常侍,万户侯不足得也。”燮正色拒之曰:“过与不遇,命也;有功不论,时也。傅燮岂求私赏哉!”忠愈怀恨,然惮其名,不敢害。权贵亦多疾之,是以不得留,出为汉阳太守。

(选自《后汉书·傅燮传》,有删改)

(1)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

(2)遇与不遇,命也;有功不论,时也。傅燮岂求私赏哉!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时封赏逾制,内宠猥盛,蕃乃上疏谏曰:“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注]数千,食肉衣绮。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帝颇纳其言。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书奏不纳。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注)采女:宫女。

(1)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

(2)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湛闻之,举声大哭。俭遽止之曰:“何得便尔?”湛曰:“百口居家,即时屠灭,云何不哭!”哭数十声,徐谓俭曰:“为我白齐王,王本以穷乌投人,赖朝廷假王羽翼,荣宠至此。属国步多虞,不能竭忠报德,乃欲乘人间隙,有不臧之心。信惑行路无识之语,欲以羸败之兵,守关问鼎。今魏德虽衰,天命未改。且王之恩义,未洽于民,但见其败,未见有成。苏湛不能以百口居家,为王族灭。”宝夤复报曰:“此自救命之计,不得不尔。所以不先相白者,恐沮吾计。”湛复曰:“凡为大事,当得天下奇士。今但共长安博徒小儿辈计校,办有成理不?湛恐荆棘必生庭阁。愿乞骸骨还乡里,脱得因此病死,可以下见先人。”宝夤素重之,以湛病,且知不为己用,听还武功。

(选自《魏书·苏湛传》,有删改)

(1)此自救命之计,不得不尔。所以不先相白者,恐沮吾计。

(2)宝夤素重之,以湛病,且知不为己用,听还武功。

答案

1.(1)灌夫穿上铠甲,手拿戈戟,召集了军中与他交好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等到走出军营大门,没有人敢再前进。

(2)将军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太尉坚决劝阻他(再去)。吴军被攻破之后,灌夫也因此名闻天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被”通“披”,穿着;“募”,召集;“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定语后置,军中与他交好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善”,与……交好;“壁”,营垒;“前”,前进。

(2)“壮义”,意动用法,认为勇敢而有义气;“固”,坚决;“以”,因为。

翻译:

灌夫将军,字仲孺,是颍阴人。灌夫的父亲曾经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吴楚叛乱时,颍阴侯灌婴担任将军,他向太尉推荐灌孟担任校尉。灌夫率领一千人与父亲一起从军。灌孟年纪已经老了,作战时常常攻击敌人的坚固阵地,最后战死在吴军军中。按照军法规定,父子一起从军参战,有一个为国战死,未死者可以护送灵柩回去。灌夫不肯随同父亲的灵柩回去。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希望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来替父亲报仇。”于是灌夫穿上铠甲,手拿戈戟,召集了军中与他交好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等到走出军营大门,没有人敢再前进。只有两人和跟随灌夫的奴隶共十多个骑兵飞奔冲入吴军中,一直到达吴军的将旗之下,杀死杀伤的敌军有几十人。不能继续前进,又驰马返回。回到汉营,所带去的奴隶全都战死,只有他和另外一人一马回来。灌夫身上受重创十多处,创伤稍稍好转,又向将军请求说:“我更加了解吴军营垒中曲折路径,请让我再去。”将军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太尉坚决劝阻他(再去)。吴军被攻破之后,灌夫也因此名闻天下。颍阴侯把灌夫的情况向皇上汇报了,皇上任命灌夫担任中郎将。

2.(1)不想着替国家思考用来消除叛乱的计谋,竟然想要割让放弃一处方圆万里的国土,我私下里对此迷惑不解。

(2)碰到机会与碰不到机会,是命运;有功劳却没有被评定,是时机问题。傅燮难道是追求私下赏赐的人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所以”,用来;“弭”,停止、消除;“方”,方圆;“窃”,私下。

(2)“遇”,机遇、机会;“论”,评定、考核;“时”,时机;“私赏”,私下赏赐。

参考译文:


适逢西羌反叛,边章、韩遂在陇右发动叛乱。司徒崔烈认为应该放弃凉州。皇帝下诏聚集公卿百官(商议此事),崔烈固执地坚持先前的意见。傅燮声色严厉地说:“杀掉司徒,天下才安定。”尚书郎杨赞上书说傅燮在朝廷上侮辱大臣。皇帝以此责问傅燮。傅燮回答说:“崔烈身为宰相,不想着替国家思考用来消除叛乱的计谋,竟然想要割让放弃一处方国万里的国土,我私下里对此迷惑不解。如果让西羌人得以占有这一地方,士兵强健、铠甲坚固乘机作乱,这是天下最大的祸患,国家最深的忧虑。如果崔烈不知道这些,(说明)他受到很大的蒙蔽;(如果)知道却故意这样说,这是他不忠于君主。”灵帝听从了傅燮的建议。从此朝廷敬重傅燮方正而有标格,每当公卿有缺职时,(傅燮)就成为众人推荐的人选。不久,赵忠担任车骑将军,皇帝下诏让赵忠评定征讨黄巾军的功绩,赵忠派弟弟城门校尉赵廷表达情谊。赵延对傅燮说:“你稍微报答一下我哥哥赵忠,万户侯也不够你封的。”傅燮严肃拒绝他说:“碰到机会与碰不到机会,是命运;有功劳却没有被评定,是时机问题。傅燮难道是追求私下赏赐的人吗?”赵忠更加怀恨在心,但是害怕傅燮的名声,不敢加害他。权贵们也有很多人痛恨傅燮,因此他不能留在京城,出任汉阳太守。

3.(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翻译重点:(1)“锡”即“赐”,通假;“不虔君命”即“对国君的命令不尊重”;“而”作转折连词,“却”;“处之安乎”固定句式,意思是“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之”代这样的事,“乎”,翻译成“吗”。

(2)“责”此处应是“责备”的意思;“救正”即纠正弊病;“世”即当时的人;“持禄固宠”意思是“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参考译文:


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

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曾公亮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4.(1)又连年征税,万民饥饿寒冷,没有赖以生存的方法,然而宫女有几千人,吃肉穿华丽的衣服。

(2)(陈蕃)与黄琬一起主管官吏的选取任用,不偏袒权贵富豪,因此被有权势的人家的子弟诬陷,获罪免官归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比”,接连;“收敛”,征税;“聊”,依赖;凭借;“衣”,名词作动词,穿着。

(2)“典”,主管;“偏”,偏袒;“谮”,诬陷;“坐”,获罪。

参考译文:

当时封爵赏赐逾越制度,受宠的内官众多,陈蕃于是上疏劝谏说:“近身侍从不合道义却授予封邑,左右的宠臣无功却给予赏赐。又连年征税,万民饥饿寒冷,无法维持生计,然而宫女却有几千人,吃肉穿绸。陛下应搜求政事得失,选择忠诚善良之人任用他们,使奖赏处罚,各得其所。”桓帝采纳了他不少意见。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我听说帝王到苑囿狩猎,只在仲秋郊祀的时候,顺应时节,操练武备,射杀禽兽,以助祭祀,用来劝勉孝敬之情。如果有人违反这些,就算是放纵无度了。”奏书送上,桓帝没有采纳。(陈蕃)与黄琬一起掌管官吏选任举荐(之职),不偏袒权贵富豪,因此被豪族子弟诬陷控告,获罪免官归家。

5.(1)这是我自己救命的计策,不得不这样。不预先告知你的原因,是怕你会阻止我的计划。

(2)萧宝夤向来器重苏湛,由于苏湛有病,而且知道他不会为自己所用,就允许他回到武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尔,代词,这样;白,告诉;相,偏指一方,这里可译为“你”;沮,阻止。

(2)题得分点有:素,一向、向来;重,看重;以,因为、由于;听,听凭、听任。

参考译文:

苏湛听了这番话,放声大哭。姜俭急忙劝止他说:“你怎么能就这样痛哭?”苏湛说:“我百口之家,即将遭到屠灭,为什么不痛哭!”又大哭了几十声,才慢慢对姜俭说道:“你替我禀告齐王,他本来是因处境艰难而投靠别人,仰赖朝廷给予的保护,才像今天这样荣华宠耀。适逢国家多难,不能尽忠报德,竟想利用可乘之机,怀不善之心。听信迷惑于路旁之人没有见识的话,想要凭弱败之兵,据守函谷关造反窥伺皇位。如今魏国德政虽然衰落,但天命并未改变。况且齐王的恩义,没有广施于人民,我只能看到他的失败,看不到他成功。我苏湛不能让自己百口之家,为了他而受到族灭。”萧宝夤又告诉他说:“这是我自己救命的计策,不得不这样。不预先告知你的原因,是怕你会阻止我的计划。”苏湛回复说:“凡是要做大事,应当得到天下奇士的支持。如今你只同长安的赌徒小儿们计议,有办成的道理吗?我深恐在庭院中必定会生荆棘。只希望能退职回归乡里,倘若因这次生病而死去,就可以到地下去见我的祖先了。”萧宝夤向来器重苏湛,由于苏湛有病,而且知道他不会为自己所用,就听任他回到武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2 12:14 , Processed in 0.08160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