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968|回复: 28

语言教学与研究二十年总目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30 13: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nlp.org.cn/docs/20021018/26/lt&ls.txt

请注意:
1.本总目录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无偿提供,使用时敬请说明提供者名字。
2.本总目录已经编印出版,每册5元,需要者请与《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联系。
3.此外,《语言教学与研究》已出版的各期均已补印齐全,所有过刊每册5元,需要者请与编辑部联系。
《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1999年6月6日



   《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正式创刊于1979年9月,到今年9月将满二十周年。为了庆祝《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本刊编辑部整理编印了“《语言教学与研究》二十年总目录”,辑录第1-80期(1979年第1期至1999年第2期)的论文目录,供大家参考。

      总目录分为“分类索引”和“作者索引”两大部分。

      分类索引按文章内容大致分为十四类,同一类的文章按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同一期上的同类文章按作者姓名音序排列。
作者索引按作者姓名音序排列。合作者的姓名放在括号里,排在标题和期数的后面,姓名前加“+”号表示。例如:胡裕树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两个问题 1989.2(+郑国雄),表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两个问题》一文由胡裕树和郑国雄合写,该文章同时见于郑国雄名下。未署名的文章集中排在最后,按标题首字的音序排列。

      《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主办,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现任主编曹志耘教授。季刊,大32开,160页,分别于每年3月10日、6月10日、9月10日、12月10日出版。总发行处:北京市报刊发行局。订购处:全国各地邮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刊号:ISSN0257-9448(国内),CN11-1472/H(国际)。国内代号:2-458。国外代号:Q170。现每期定价:4.50元人民币。除常规版外,同时出版光盘版。光盘版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
版。
       通信处: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编辑部地址: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主楼北翼240室)。
      电话:010-82303608。
      E-mail:xb@blcu.edu.cn。
     本总目录由赵日新整理。错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1999年4月


《语言教学与研究》二十年总目录

分类索引

壹  分类索引

一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二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三  国外汉语教学与研究
四  外语教学与研究
五  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研究
六  语言测试研究
七  汉外语言对比研究
八  汉语言文字研究
  1.汉语语音研究
  2.汉语词汇研究
  3.汉语语法研究
  4.汉语修辞研究
  5.汉语方言研究
  6.汉字研究
九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十  语言与文化研究
十一  书评
十二  语言学家评介
十三  讲话和纪念文章
十四  其他

[ 本贴由 霜叶红 于 2005-7-30  13:26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3: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索引·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一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胡炳忠  四声连读与“辨调代表字”——教学笔记 1979.1
王继志  外国进修生汉语文选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979.1(+徐缦华)
徐缦华  外国进修生汉语文选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979.1(+王继志)
张  维  汉语词汇教学琐谈 1979.1
李忆民  教学小札 1979.2
荀春生  对日本留学生的翻译课教学 1979.2
杨俊萱  课堂教学的“死”与“活” 1979.2
俞  敏  我听着别扭(bieniu) 1979.2
李清华  外国留学生在方位词使用上的几个问题 1980.1
王学作  汉字图表教学法浅谈 1980.1
李玉敬  文选课的词语教学 1980.2(+孙瑞珍)
施光亨  对阿拉伯学生进行汉语语音教学的几个问题 1980.2
孙瑞珍  文选课的词语教学 1980.2(+李玉敬)
房玉清  从外国学生的病句看现代汉语的动态范畴 1980.3
刘镰力  在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言的实践性 1980.3
朱一之  通过对比帮助说西班牙语的学生掌握汉语语序 1980.3
程美珍  对外国学生的基础汉语教学 1980.4(+李景蕙  刘英林)
艹勾锡泉  关于教美国学生翻译课的
几个问题 1980.4
黎天睦  美国的语言教学法——兼谈汉语教学 1980.4
李景蕙  对外国学生的基础汉语教学 1980.4(+程美珍、刘英林)
李英哲  语言学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1980.4
李又安  对外语教学中文化问题的认识发展过程 1980.4
李玉敬  谈谈高年级文选课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1980.4
刘英林  对外国学生的基础汉语教学 1980.4(+李景蕙、程美珍)
陆俭明  关于汉语虚词教学 1980.4
孙瑞珍  试谈高年级文选课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1980.4(+李玉敬)
王靖宇  文学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1980.4
王学作  析字教学法 1980.4
吴欢章  对外国进修生进行中国文学教学的几个问题 1980.4
徐缦华  成年人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问题 1980.4
张道一  北京语言学院汉语教学概况 1980.4
狄运昌  谈谈基础汉语的词汇教学 1981.1
李  明  汉语教员所应具备的语音基本功 1981.1(+赵金铭)
赵金铭  汉语教员所应具备的语音基本功 1981.1(+李明)
李  杨  一次课外教学活动 1981.2
徐缦华  外国人短期汉语教学浅谈 1981.2
杨俊萱  关于短期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 1981.2(+赵金铭)
张  锐  “读、看、听、说、写”教法初探 1981.2
赵金铭  关于短期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 1981.2(+杨俊萱)
常宝儒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981.3
金德厚  关于外国人《文言阅读课》的教学 1981.3
柯  苗  丰富的课外活动  良好的学习形式 1981.3
邱质朴  试论语言资源的开发——兼论汉语面向世界问题 1981.3
盛  炎  程序教学简介 1981.3
吴叔平  《文选》要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 1981.3
徐鲁民  试析“洋腔洋调”问题 1981.3(+张朋朋)
张朋朋  试析“洋腔洋调”问题 1981.3(+徐鲁民)
张孝忠  赵树理的语言与泛读教学 1981.3
陈  灼  谈“交流” 1981.4
吕必松  “听说法”评介 1981.4
施光亨  关于基础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操练 1981.4
陈  灼  谈谈汉语《文选》课教学 1982.1(+刘镰力、宋绍周、张淑梅)
刘镰力  谈谈汉语《文选》课教学 1982.1(+孙灼、宋绍周、张淑梅)
宋绍周  谈谈汉语《文选》课教学 1982.1(+刘镰力、张淑梅、陈灼)
佟慧君  浅谈对斯瓦希利语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 1982.1(+周换琴)
周换琴  浅谈对斯瓦希利语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 1982.1(+佟慧君)
龚  桐  关于年、月、日、星期 1982.2
李  明  音位学在语音教学中的作用 1982.2
李清华  汉字教学体会点滴 1982.2
李忆民  试谈《文选》课的交际训练 1982.2
李德津  基础汉语教学和“数”——关于听力训练 1982.3
李  杨  老舍语言分析课的教学重点与方法 1982.3
宋希仲  词组的结构与语法教学 1982.3(+杨石泉)
杨建昌  浅谈外国留学生汉语专业的写作课教学 1982.3
杨石泉  词组的结构与语法教学 1982.3(+宋希仲)
张道一  新中国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三十二年 1982.3
朱庆祥  试谈“留学生翻译课”教学 1982.3
田万湘  虚词研究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982.4(+许德楠)
徐  扬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 1982.4
许德楠  虚词研究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982.4(+田万湘)
杨惠元  听力教学初探 1982.4
龚  桐  参观物、访问人 1983.1
洪材章  在基础汉语阶段进行语段训练好 1983.1
毛修敬  留学生词汇教学举例 1983.1
石佩雯  谈如何增强口语教学的真实感 1983.1
王晓钧  从留学生的语病看汉语助动词的特点和用法 1983.1
孙瑞珍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1983.2(+吴叔平)
邓崇谟  通过汉外对比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1983.2(+阎德早)
卢晓逸  浅谈短期汉语教学 1983.2(+张亚军)
吕必松  谈谈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1983.2
施光亨  外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1983.2
吴叔平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1983.2(+孙瑞珍)
阎德早  通过汉外对比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1983.2(+邓崇谟)
张亚军  浅谈短期汉语教学 1983.2(+卢晓逸)
陈亚川  送气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之地位及其识记问题 1983.3
杜同惠  如何对阿拉伯学生进行“是”字句教学 1983.3
胡炳忠  基础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韵问题 1983.3
李玉敬  《红旗谱》的比喻、摹拟和俗语——教学札记 1983.3
张月池  如何对阿拉伯学生进行“是”字句教学 1983.3(+杜同惠)
何子铨  怎样教好“新闻听读”课 1984.1
杨惠元  从对外汉语教学谈汉语拼音的分词连写 1984.1
祝秉耀  浅谈写作课教学 1984.1
李文治  字素拼合法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 1984.2(+岳维善、张永亮)
任  远  对罗马尼亚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琐谈 1984.2
谭敬训  看了学生的“虽然”句以后 1984.2
佟慧君  科技汉语教学法之一——渗透法 1984.2(+万志敏、王颖、温洁)
万志敏  科技汉语教学法之一——渗透法 1984.2(+温洁、王颖、佟慧君)
王  颖  科技汉语教学法之一——渗透法 1984.2(+万志敏、温洁、佟慧君)
温  洁  科技汉语教学法之一——渗透法 1984.2(+万志敏、王颖、佟慧君)
岳维善  字素拼合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 1984.2(+李文治、张永亮)
张永亮  字素拼合法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 1984.2(+李文治、岳维善)
何伟渔  教日本人学汉语 1984.3(+胡裕树)
胡裕树  教日本人学汉语 1984.3(+何伟渔)
刘镰力  谈谈为外国留学生改写中国文学名著的问题 1984.3
鲁健骥  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1984.3
吕必松  漫谈语言教学法的研究 1984.3
杨石泉  话语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1984.3
陈亚川  留学生汉语教学语法二题——兼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作者商榷 1984.4(+
郑懿德)
韩  红  对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的分析 1984.4(+梅立崇、田士琪、刘新丽
、周翠琳)
郭金鼓  对科技汉语听力课教学的认识 1984.4
李更新  文科进修班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 1984.4
刘新丽  对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的分析 1984.4(+梅立崇、田士琪、韩红、周翠
琳)
梅立崇  对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的分析 1984.4(+田士琪、朝红、刘新丽、周翠
琳)
田士琪  对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的分析 1984.4(+梅立崇、韩红、刘新丽、周翠
琳)
杨俊萱  阅读教学浅谈 1984.4(+张树昌)
张树昌  阅读教学浅谈 1984.4(+杨俊萱)
郑懿德  留学生汉语教学语法二题——兼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的作者商榷 1984.4(
+陈亚川)
周翠琳  对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的分析 1984.4(+梅立崇、田士琪、韩红、刘新
丽)
史存直  从对外汉语教学观点看所谓汉语的“连锁复句” 1985.1
徐家桢  “热”和“暖和”“冷”和“凉快”——教学笔记之一 1985.1
史世庆  关于预科留学生的汉语教学 1985.2(+吴勇毅)
吴勇毅  关于预科留学生的汉语教学 1985.2(+史世庆)
叶楚强  用声类和韵类汉字教学汉字字音 1985.2
洪材章  谈汉语课程与科技课程的同步结合 1985.3
汪宗虎  词语教学中的病句分析和批改 1985.3
王晓钧  EFL与CFL 1985.3
赵金铭  简化对外汉语音系教学的可能和依据 1985.3
赵金铭  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举要 1985.4
朱一之  谈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从《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工作中看到和想到的
1985.4
陈贤纯  学习汉语也并不难 1986.1
韩淑芳  写作课教学中的语法问题及其他 1986.1
李清华  外国留学生中级阶段的写作课教学 1986.1
熊文华  非语言交际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1986.1
张静贤  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课 1986.1
常敬宇  语境和对外汉语教学 1986.2
米  青  普通话轻声教学刍议 1986.2
佟慧君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1986.2(+阎德早)
阎德早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1986.2(+佟慧君)
朱  荔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986.2
查理斯  中外师生谈汉语教学 1986.3(+李景蕙)
李景蕙  中外师生谈汉语教学 1986.3(+查理斯)
马学良  谈谈现代汉语的语音教学 1986.3
雅·沃哈拉  汉语教学中的汉字问题 1986.3
朱道明  怎样进行短期汉语班的教学 1986.3
韩孝平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评估 1986.4
吕必松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1986.4
姜德梧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学作品的修辞分析问题 1987.1
李晓光  基础汉语还是分技能设课好——记留学生三系一次座谈会 1987.1(+詹怡)
詹  怡  基础汉语还是分技能设课好——记留学生三系一次座谈会 1987.1(+李晓光)
章纪孝  文言作为外语教学刍议 1987.1
华  超  谈谈语音教学 1987.2(+林春)
李清华  谈科技汉语的听力理解 1987.2
李  珠  关于学生阅读理解失误的调查报告 1987.2(+王建勤)
林  春  谈谈语音教学 1987.2(+华超)
梅立崇  谈对外汉语阅读教学设疑问题 1987.2(+杨俊萱)
王德佩  谈句型教学中交际性原则的运用 1987.2
王建勤  关于学生阅读理解失误的调查报告 1987.2(+李珠)
杨俊萱  谈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设疑问题 1987.2(+梅立崇)
来思平  灵活地使用教材、组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浅谈 1987.3
盛  炎  赵元任先生对汉语教学的贡献 1987.3
徐家桢  语义学上的一次小探索 1987.3
朱子仪  短期汉语班开设报刊语言课的尝试 1987.3
胡炳忠  基础汉语的词汇教学 1987.4
李行健  词汇规范和对外汉语教学 1987.4
鲁健骥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 1987.4
于丛扬  文化与报刊语言教学 1987.4
赵金铭  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举要 1987.4
马静恒  录相带在高级汉语教学中的功用及应用 1988.2
孙秋秋  短训班留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与“程序”教学设想 1988.3
吴英成  关于华语语法教学问题 1988.3
杨俊萱  幽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988.3
吕必松  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 1988.4
王华明  有关速读的几个问题 1988.4
周继圣  高级汉语口语课的新尝试 1988.4
盛  炎  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发展趋势与汉语教学理论研究 1989.1
赵金铭  近十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述评 1989.1
常宝儒  词的理解、记忆和保持 1989.2
胡裕树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两个问题——为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而作 1989
.2(+郑国雄)
史有为  语音学习机制和语音教学原则 1989.2
郑国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两个问题 1989.2(+胡裕树)
王德佩  基础汉语精读课教学方法略述 1989.3
张亚军  历史上的对外汉语教学 1989.3
吕必松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1989.4
张拱贵  异读和异读教学 1989.4
鲁健骥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做法 1990.1
孙德坤  错误分析、中介语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译) 1990.1、 1990.2
刘社会  谈谈汉字教学的问题 1990.2
吕必松  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 1990.2
米凯乐  一万和更大的数字——怎样教授汉语大数字 1990.2
王秀云  初级汉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 1990.2
吴英成  学生华文作文的偏误与其学习策略关系的初探性研究 1990.2
薛  红  一万和更大的数字——怎样教授汉语大数字(译) 1990.2(+米凯乐)
李行健  日本人可以很快学会汉语吗?——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1990.3(+折敷濑兴)

孙慧双  对外汉语翻译教学的理论指导与具体实践 1990.3
杨庆华  把语言教学研究引向深入 1990.3
折敷濑兴  日本人可以很快学会汉语吗?——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1990.3(+李行健)

陈亚川  汉语教学研究的拓新与深化——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读后 1990.4
施光亨  中高级汉语教学呼唤“航标” 1990.4
《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记者  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记要 1990.4
贺  巍  关于对外汉语方言教学的几个问题 1991.1
盛  炎  心理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兼评常宝儒的《汉语语言心理学》 1991.1
杨惠元  论听和说 1991.1
张  普  论汉语信息处理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 1991.1
崔永华  课堂教学技巧略说 1991.2(+杨寄洲)
刘  坚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的语法错误举例 1991.2
刘英林  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探讨 1991.2
吕必松  再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1991.2
倪明亮  高级阶段汉语教学散论 1991.2(+王晓澎)
王晓澎  高级阶段汉语教学散论 1991.2(+倪明亮)
杨寄洲  课堂教学技巧略说 1991.2
毕继万  如何理解和揭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1991.4(+张占一)
王清源  会诵法和对话教学 1991.4
张占一  如何理解和揭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1991.4(+毕继万)
李芳杰  说“话头” 1992.1
孟子敏  交际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1992.1
张国辉  说话课的地位及其训练方法 1992.1
张朋朋  《汉语语言文字启蒙》一书在法国获得成功的启示 1992.1
张英宇  汉外语音对比与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有关论文述评 1992.1
高桥弥守彦  是用“上”还是用“里” 1992.2
王魁京  对外国人用汉语表达时出现的几个问题的探究 1992.2
张德鑫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举要 1992.2
陈光磊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1992.3
程  棠  关于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992.3
周思源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观念 1992.3
李  杨  中高级汉语教学理论研究评述 1992.4
苏启祯  认字辨词与阅读理解能力 1992.4(+谢世涯)
谢世涯  认字辨词与阅读理解能力 1992.4(+苏启祯)
郭金鼓  语言能力相差悬殊的双方实现交际的可能性 1993.1
吕必松  关于中高级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993.1
靳洪刚  从汉语“把”字句看语言分类规律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 1993.2
李文生  从实践中确立对外汉语教学的方向 1993.2
鲁健骥  状态补语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1993.2
孙德坤  外国学生现代汉语“了le”的习得过程初步分析 1993.2
杨惠元  听力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关于备课与上课 1993.2
陈贤纯  聊天与交际 1993.3
李忆民  课堂教学的内向和外向——试论中级汉语精读课课堂教学交际化 1993.3
刘又辛  谈谈汉字教学 1993.3
胡明扬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1993.4
蒋绍愚  欧美学生阅读中国古典诗文应注意的问题 1993.4
赵金铭  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和创获——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综述 1993.4
胡炳忠  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汉语的结构模式 1994.1
刘明臣  试论运用功能法教“把”字句 1994.1(+张宁)
鲁健骥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1994.1
张  犁  预测原理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1994.1
张  宁  试论运用功能法教“把”字句 1994.1(+刘明臣)
李绍林  中级汉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1994.2
任  远  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994.2
盛  炎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体学问题 1994.2
赵金铭  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 1994.2
李  宁  从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探讨基础阶段汉字教学 1994.3(+王碧霞、种国胜
、徐叶青)
王碧霞  从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探讨基础阶段汉字教学 1994.3(+李宁、种国胜、
徐叶青)
徐叶青  从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探讨基础阶段汉字教学 1994.3(+王碧霞、李宁、
种国胜)
张  斌  从现代科学研究的特点看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研究 1994.3
种国胜  从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探讨基础阶段汉字教学 1994.3(+王碧霞、李宁、
徐叶青)
周明朗  语言社会化过程与初级汉语作为外语教学 1994.3
程  棠  培养目标和科研重点浅见 1994.4
齐  沛  从学科文献角度看北京语言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1994.4
一会两刊  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纪要 1995.1
胡希明  完整语言教学的探讨 1995.2
陈满华  从外国学生的病句看方位词的用法 1995.3
马箭飞  汉语速成教学的几个问题 1995.3
王韫佳  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 1995.3
吕必松  关于语言教学的若干问题 1995.4
吕文华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补语系统 1995.4
彭瑞情  高级口语的自我表达训练 1995.4
郑懿德  外国留学生汉语专业高年级语法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995.4
林国立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和定量问题刍议 1996.1
林  欢  阅读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1996.1(+刘颂浩)
刘颂浩  阅读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1996.1(+林欢)
崔希亮  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 1996.2
崔永华  略论汉语速成教学的设计 1996.2
侯  敏  报刊课的教学设想与安排 1996.2
王秀清  报刊课的教学设想与安排 1996.2(+侯敏)
程  棠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996.3
杨惠元  论“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1996.3
朱志平  目的语环境中的强化教学一例——北京师范大学“普北班”评介 1996.3
陈  绂  谈对欧美留学生的字词教学 1996.4
齐燕荣  话语分析理论与语段听力教学 1996.4
林国立  构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因素体系——研制文化大纲之我见 1997.1
石定果  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1997.1
王  珊  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感知结构分析 1997.1
孟子敏  文化依附与对外汉语教学 1997.2
王世生  中级汉语课的口头成段表达训练 1997.2
赵立江  留学生“了”的习得过程考察与分析 1997.2
周思源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1997.2
浮根成  有声作业与听力教学 1997.3
何  平  谈对日本学生的初级汉语语音教学 1997.3
史有为  会话教学的要素及其相关实践 1997.3
万艺玲  对外汉语词义教学中的两个问题 1997.3
崔永华  关于汉语言(对外)专业的培养目标 1997.4
方晓华  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 1997.4
彭志平  集合概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997.4(+万志敏)
万志敏  集合概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997.4(+彭志平)
王韫佳  阳平的协同发音与外国人学习阳平 1997.4
周明朗  语言迁移、句型结构重复现象与对外汉语教学 1997.4
毕继万  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 1998.1
李芳杰  字词直通  字词同步——关于基础汉语阶段字词问题的思考 1998.1
石定果  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 1998.1(+万业馨)
崔永华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方法论问题 1998.2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  1998—2000年对外汉语教学科研课题指南 1998.2
柯蔚南  对外古汉语教学初探——以“也”及其相关句型为例 1998.2(+俞志强)
陆庆和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问题 1998.2
俞志强  对外古汉语教学初探——以“也”及其相关句型为例 1998.2(+柯蔚南)
张宝林  语段教学回顾与展望 1998.2
高一虹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道”与“器” 1998.3
孟  国  口误与对外汉语实况教学 1998.3
石定栩  香港语文教学与标准汉语 1998.3
蒋以亮  语流教学初探 1998.4
孙  晖  规范和发展对外汉语学历教育的三点构想 1998.4(+张筱平)
吴世雄  认知心理学的记忆原理对汉字教学的启迪 1998.4
张筱平  规范和发展对外汉语学历教育的三点构想 1998.4(+孙晖)
周思源  建立一个比较开放的对外汉语教学观 1998.4
姜丽萍  扩展式教学法初探 1999.1
刘王旬  也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其科学
定位 1999.1
孙德金  对外汉语专业教育中语言知识课的定位问题 1999.1
李大忠  偏误成因的思维分析 1999.2
刘颂浩  对9名日本学生误读现象的分析 1999.2
钱旭菁  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焦虑 1999.2
杨惠元  论速成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 1999.2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3: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索引·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二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来思平  编写《基础汉语课本》的若干问题 1980.4(+李培元、赵淑华、邵佩珍、刘山)
李培元  编写《基础汉语课本》的若干问题 1980.4(+赵淑华、邵佩珍、来思平、刘山)
刘  山  编写《基础汉语课本》的若干问题 1980.4(+李培元、邵佩珍、来思平、赵淑华)
邵佩珍  编写《基础汉语课本》的若干问题 1980.4(+李培元、刘山、来思平、赵淑华)
苏张之炳  中国语言教材编纂工作上的需要 1980.4
赵淑华  编写《基础汉语课本》的若干问题 1980.4(+李培元、邵佩珍、来思平、刘山)
卢晓逸  外国人短期汉语进修教材介绍 1981.2(+张亚军)
张亚军  外国人短期汉语进修教材介绍 1981.2(+卢晓逸)
袁李来  《现代汉语文选》选材浅谈 1981.3
邓恩明  试谈基础汉语教科书的编写原则 1982.4(+刘王旬、刘社会)
刘社会  试谈基础汉语教科书的编写原则 1982.4(+刘王旬、邓恩明)
刘  王旬  试谈基础汉语教科书的编写原则 1982.4(+邓恩明、刘社会)
邓恩明  语言教材要有趣 1983.2
程相文  编写《高级汉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983.4(+李更新、谭敬训、刘希明、王碧
霞)
李更新  编写《高级汉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983.4(+程相文、谭敬训、刘希明、王碧
霞)
刘希明  编写《高级汉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983.4(+李更新、程相文、谭敬训、王碧
霞)
谭敬训  编写《高级汉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983.4(+李更新、程相文、刘希明、王碧
霞)
王碧霞  编写《高级汉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983.4(+李更新、程相文、刘希明、谭敬
训)
张占一  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 1984.3
何子铨  以“个别教学”原则编写汉语教材的一次尝试——菲力浦·康多《汉语》漫评 19
85.1
任  远  基础汉语教材纵横谈 1985.2
张宁志  口语教材的语域风格问题 1985.3
吕必松  基础汉语教学课型设计和教材编定的新尝试 1985.4
杜厚文  关于外国留学生科技汉语教学体制和教材问题 1986.4
任  远  评基础汉语“系列教材” 1987.1
吕文华  汉语教材中语法项目的选择和编排 1987.3
马欣华  关于汉语口语教材的编写问题 1987.4
李忆民  试论中级汉语教学——兼析《中级汉语教程》 1988.2
吴叔平  小小说进课堂的启示——谈中、高级阶段汉语教材的编写 1988.2
张志公  编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材要重视汉语的特点——《交际汉语一百课》代序 19
88.3
于树华  谈语言对比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的运用 1989.4
温  洁  《标准汉语》教材设计的交际性原则和单元教学法 1990.3
吴晓露  阅读技能训练——对外汉语泛读教材的一种模式 1991.1
戚雨村  对外汉语教学论教材建设门外谈——兼评盛炎近著《语言教学原理》 1991.3(+
俞约法)
俞约法  对外汉语教学论教材建设门外谈——兼评盛炎近著《语言教学原理》 1991.3(+
戚雨村)
褚福章  大学理科教材语言现象探析 1991.4
胡希明  教授成人学习中文的教材与教学法 1991.4
马静恒  声像汉语句型及练习——视听说合一的新型教材 1993.1
吴晓露  论语言文化教材中的文化体现问题 1993.4
胡  翔  北京语言学院现代汉语精读教材主课文句型统计报告 1995.2(+赵淑华、刘社会)
刘社会  北京语言学院现代汉语精读教材主课文句型统计报告 1995.2(+赵淑华、胡翔)
任  远  新一代基础汉语教材编写理论与编写实践 1995.2
赵淑华  北京语言学院现代汉语精读教材主课文句型统计报告( 1995.2)(刘社会、胡翔)
张德鑫  电视汉语教学片的原理和设计——兼说《你好,北京》 1995.3
王文虎  教材编写的一种蓝图——关于以巴蜀文化为内容的中高级汉语阅读教材的编写原
则和方法 1995.4
杨庆华  新一代对外汉语教学的初步设想——在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推荐教材问题
讨论会上的发言 1995.4
黄政澄  《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李泉、赵燕琬、马燕华) 1996.2
李  泉  《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黄政澄、赵燕琬、马燕华) 1996.2
马燕华  《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李泉、黄政澄、赵燕琬) 1996.2
赵燕琬  《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 1996.2(+李泉、黄政澄、马燕华)
程相文  论《汉语普通话教程》的总体设计 1996.3
程相文  《汉语普通话教程》简介 1997.3
杨德峰  试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规范化 1997.3
杨惠元  论《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的练习设计 1997.3
张静贤  关于编写对外汉字教材的思考 1998.2
赵金铭  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 1998.3
胡明扬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教材的编写问题 1999.1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3: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索引·国外汉语教学与研究

三  国外汉语教学与研究

常宝儒  美国汉语教学和汉语研究概况 1979.1
常宝儒  日本汉语教学与研究之一瞥 1980.2
黄伯飞  四十年代以来在美国所用的汉语汉文教材 1980.4
理查德·T·汤姆逊  美国汉语教学综述 1980.4
王及耳  美国汉语研究的意图及目标 1980.4
苏张之炳  汉语教学在美国推行之近况及其它 1981.2
刘  山  日本《中国语》杂志介绍 1981.4
赵永新  西德的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 1981.4
Lu·Sh  巴基斯坦的汉语教学 1982.1
邓崇谟  意大利的汉语教学与汉学研究 1982.2(+阎德早)
阎德早  意大利的汉语教学与汉学研究 1982.2(+邓崇谟)
Yang.Wang  汉语教学在开罗 1982.2
张德鑫  比利时汉语教学琐记 1982.3
胡书经  法国汉语教学与研究的现状 1982.4
刘  山  日本NHK电视、广播“中国语讲座”介绍 1983.1
朱一之  墨西哥学院的汉语教学 1983.1
胡书经  法国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历史(简述) 1983.2
李戚继兰  澳大利亚汉语教学近况 1984.1
柯彼德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现代汉语教学 1984.3
鲁健骥  美国《中国语文教师学会学报》 1983年目录(译) 1984.3
熊文华  伦敦现代语言学院的中文专业 1984.3
刘青然  日本1980年发表的汉语研究部分论文篇目(辑译) 1984.4
程  棠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三次汉语教学讨论会简况 1985.1
刘青然  日本1981年发表的汉语研究部分论文目录(辑译) 1985.1
杨石泉  美国汉语教学印象 1985.1
李忆民  哈玛托娃副教授谈苏联的汉语研究和教学 1986.2(+刘道尊)
张志毅  一本英文版的古汉语著作——《古汉语语法四论》 1986.3
武柏索  欧洲第一个汉语研究中心——古老而年轻的那不勒斯东方大学 1988.4
何宝章  美国中文教师学会1988年年会简况 1989.1
王顺洪  日本汉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989.4
陈国亭  汉俄语中某些判断句的逻辑意义和交际形式的比较 1990.1
侯精一  漫谈日本的中国语教学 1991.1
王顺洪  近十几年来日本的汉语教科书 1991.3
董树人  捷克斯洛伐克的汉语教学 1992.2
厉振仪  中文文献阅读课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 1992.3
刘  王旬  美国基础汉语教学评介 1993.1
胡明扬  重视海外学者的汉语研究 1994.2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3: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索引·外语教学与研究

四  外语教学与研究

何  鸣  法语动词虚拟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979.1(+周明)
周  明  法语动词虚拟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979.1(+何鸣)
方  立  浅谈科技生英语短训班的句型教学 1979.2(+许才德)
许才德  浅谈科技生英语短训班的句型教学 1979.2(+方立)
王武军  日本把日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1980.1
张世鉴  科技法语教学点滴 1980.1
金  堤  对等词观念害人不浅 1980.3
方  立  浅谈科技英语语体 1981.1(+许才德)
汪宗虎  法语翻译中的选词问题 1981.1
许才德  浅谈科技英语语体 1981.1(+方立)
陆增璞  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浅谈 1981.2
外  英  英国著名学者亚历山大谈教材设计 1981.2
鲁健骥  美国国务院制定的外语技能分级标准(译) 1982.2(+盛炎)
盛  炎  美国国务院制定的外语技能分级标准(译) 1982.2(+鲁健骥)
吕炳洪  英语语调的修辞作用 1982.3
李爽秋  北京语言学院外语系教学改革探索 1982.4
刘道尊  苏联俄语作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 1983.1(+王德佩)
王德佩  苏联俄语作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 1983.1(+刘道尊)
王  静  外语快速阅读教学在非语言专业高校中的重要性(译) 1983.2
陈  清  俄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心理原则(译) 1983.3(+肖增智)
孙慧双  高年级法语翻译课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983.3
肖增智  俄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心理原则(译) 1983.3(+陈清)
付  克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水平——谈一位美国专家的来信 1983.4
李忆民  法语的推广和对外教学 1983.4
胡怀年  文学教材在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地位(译) 1984.1(+桑德拉·莫凯)
桑德拉·莫凯  文学教材在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地位 1984.1(+胡怀年译)
张祖圻  听力教学札记 1984.2
韦  会  简析《ALD》第三版所做的修改 1984.3
黎天睦  外语教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1985.1
李汉英  浅谈外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1985.1
闵嗣华  苏联语言国情教学概述 1986.2
陆增璞  在社会变化和发展中形成的澳大利亚英语 1986.4
常宝儒  关于俄语词汇的计量研究 1987.1
赵贤州  外语教学与心理学 1987.1
付  克  苏联的对外俄语教学 1987.3
黄英佛  英法语对比分析与法语教学 1988.1
邹贵新  对过去英语教学的思考 1988.1
许勤秋  英语强化教学听力训练的几个问题 1988.2
高奇梅  在俄语强化教学中贯彻交际法原则 1990.1
李  艾  关于柬埔寨语的语系归属问题 1990.1
胡明扬  外语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1990.4
沈明德  短期外语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原则——以对出国留学预备人员的外语培训为例 1991
.2
陆文虎  钱钟书论翻译 1992.1
张全森  谈谈中国人学习意大利语时由母语带来的学习障碍 1992.2
陆增璞  毕业考试评估与课程设置论证——北京语言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八七级教学情况
分析 1992.4
俞约法  苏俄语言学习理论研究评介 1993.3
李新建  强化外语教学的测试特点 1994.2
李亚宾  借鉴国外“学术目的英语”(EAP)教学经验提高留学人员在国外学习的语言适应能
力994.2
林汝昌  文化冲突在外语课堂中的反映——谈建立教学的全球性观念 1994.3
卢湘鸿  论我国高等学校文史哲外语类计算机应用课的设置 1994.1
屠  蓓  美国文化多元及其对语言和外语教学的影响 1994.4
屠  蓓  美国文化多元及其对语言和外语教学的影响(续) 1995.1
尹桂芹  让科技外语走进外语专业教学的课堂 1995.3
瞿  杰  目标管理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1996.1
王培光  西方语法教学的新趋向 1996.3
吕炳洪  达·交际翻译·读者 1996.4
戴庆厦  关于汉藏语分类的思考 1997.4
江  新  词汇习得研究及其在教学上的意义 1998.3
戴庆夏  景颇语的结构助词“的” 1998.4
周淑清  英语阅读中的词汇问题 1999.1
余心乐  成人学生英语课堂焦虑感与听力理解成绩的关系 1999.2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3: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索引·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研究

五  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研究

王  力  论古代汉语教学 1980.4
邢公畹  怎样学好汉语 1981.2
伍铁平  二十世纪国外历史比较语言学进展简介 1983.1
方  立  佐伊基教授谈当代语言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1984.1
李家树  有关现代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 1984.3
肖增智  关于强化教学法的几个问题 1988.2
蒋绍愚  汉语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1989.2
徐通锵  语言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几点建议 1989.2
胡明扬  当前国内外语言研究的趋向 1989.3
李铭建  中国文化介绍的取向 1990.2
刘和平  语言教学中的翻译问题(译) 1990.3
Past  M.Lightbown  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些普遍原理 1991.3(陶炼译)
陶  炼  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些普遍原理(译) 1991.3(+Past M.Lightbown)
伍铁平  三论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 1991.3
温晓虹  习得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比较 1992.3
张清常  北京话化入普通话的轨迹——老舍作品语言研究的新途径之一 1992.4
刘润清  第二语言习得中课堂教学的作用 1993.1
张清常  古籍今译与“信、达、雅” 1993.4
张德鑫  汉译取字用词漫品 1994.2
冯胜利  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 1994.3
谢  谋  日本运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发展概况 1994.4
姚小平  关于语言学史学研究 1995.1
朱文俊  译事杂谈:理解与对应 1996.3
徐  超  漫谈古籍书名的翻译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3: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索引·语言测试研究

六  语言测试研究

刘  王旬  试谈汉语水平测试 1983.4
陶宗侃  外国留学生二年级文选课测试之一二 1984.3
傅建仁  两次汉语水平考试试卷的相关系数及其计算中的数值处理 1989.1(+卢湘鸿)
刘英林  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基本模式 1989.1
卢湘鸿  两次汉语水平考试试卷的相关系数及其计算中的数值处理 1989.1(+傅建仁)
程  棠  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建设——《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读后 1989
.3
刘英林  HSK分数体系的由来与演变(执笔) 1990.1
吕文华  对《语法等级大纲》(试行)的几点意见 1992.3
陈满华  有关汉语水平考试的几点意见 1993.2
柯传仁  介绍一种中文口语能力考试——OPI 1993.2(+柳明)
柳  明  介绍一种中文口语能力测试——OPI 1993.2(+柯传仁)
陈卫东  IELTS考试的客观性及存在问题初探 1993.3
朱一之  汉语水平考试汉字大纲所收2905个汉字分析结果 1993.3
李  明  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的设计原则和试卷构成 1994.1(+刘镰力、宋绍周)
分类索引·语言测试研究
刘镰力  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的设计原则和试卷构成 1994.1(+李明、宋绍周)
宋绍周  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的设计原则和试卷构成 1994.1(+刘镰力、李明)
王清源  关于报考硕士生的中文考试 1994.1
孙瑞珍  中高级汉语教学语法等级大纲的研制与思考 1995.2
江锡群  口语能力测试的另一种途径——汉语模拟面试之研制及其修改 1995.3
陈  灼  制订《中级汉语课程词汇大纲》的原则及理论思考 1995.4
张宝钧  语言测试研究的进展、问题与思考 1996.2
高  翔  英语教学中学生应试心理素质训练的研究 1996.4(+杨寅)
杨  寅  英语教学中学生应试心理素质训练的研究 1996.4(+高翔)
刘镰力  BHK的设计原则与题型 1997.1
陈  宏  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如何建立结构效度 1997.2
李  明  《语法等级大纲》的编制与定位 1997.4(+刘英林)
刘英林  《语法等级大纲》的编制与定位 1997.4(+李明)
杨  翼  B级证书获得者作文中的杂糅现象分析 1998.1
张宝钧  对语言测试反作用于教学的再认识 1998.2
柴万里  BFT:理论与实践 1998.3(+方立)
方  立  BFT:理论与实践 1998.3(+柴万里)
张  凯  关于结构效度 1998.4
李  航  关于HSK(初中等)长度适当性的研究 1999.1(+谢小庆)
李清华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词汇量问题 1999.1
谢小庆  关于HSK(初中等)长度适当性的研究 1999.1(+李航)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3: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索引·汉外语言对比研究

七  汉外语言对比研究

陆锦林  汉英主谓被动关系句比较 1979.1
万惠洲  汉英后加法构词比较 1979.1
张开信  汉英成语、谚语的翻译与比较 1979.1
吕炳洪  英汉名词修饰作用的比较 1979.2
熊文华  汉英名词对译 1979.2
邱质朴  汉语与英语中表示趋向的动词短语比较 1980.1
赵永新  谈汉语的“都”和英语的all 1980.1
金绍志  法汉语被动句比较 1980.2
熊文华  汉英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 1980.2(+朱文俊)
赵世开  英汉疑问代词的对比研究 1980.2
朱文俊  汉英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 1980.2(+熊文华)
毛意忠  汉语人称代词活用的法译问题——兼与《鲁迅短篇小说选》的译者商榷 1980.3

朱  川  汉日语音对比实验研究 1981.2, 1981.4
程  棠  时间状语和时间补语——汉法比较 1982.1(+于淑华)
胡壮麟  国外汉英对比研究杂谈(一) 1982.1
于淑华  时间状语和时间补语——汉法比较 1982.1(+程棠)
胡壮麟  国外汉英对比研究杂谈(二) 1982.2
陈安民  谈谈英汉对比在语法教学上的运用 1982.3
程  棠  谈谈汉语和法语表示时间的方法 1982.4
赵永新  汉语的“和”与英语的“and” 1983:1
郑懿德  汉日名量词琐谈 1983.1(+高桥由纪子)
马河清  汉法对译时常见的主语转换现象 1983.2
苑锡群  英汉定语、状语的位置和翻译 1983.2
方梦之  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 1983.4
金绍志  法汉句子成分强调法对比 1983.4
林书武  英语一种特殊条件句与汉语“越…越…”句 1983.4
王  还  “A11”与都 1983.4
熊文华  汉英被动句式的比较 1983.4
朱一之  汉语和西班牙语的疑问句 1983.4
水野义道  汉语“更”和日语“もつと” 1984.1(+章纪孝)
章纪孝  汉语“更”和日语“もつと” 1984.1(+水野义道)
王  还  汉语的状语与“得”的补语和英语的状语 1984.4
王钟华  汉法疑问句对比 1984.4
张孝忠  “不”和“没(有)”用法举例——兼与英语“not”和“no”的对比 1984.4
赵永新  汉英句子成分省略比较 1984.4
毛意忠  汉法主语、谓语、宾语省略的对比研究 1985.1
沈家煊  词序与辖域——英汉比较 1985.1
万惠洲  汉英构词法的比较与教学 1985.2
皮尔兹  汉德语中“已经”和“了”的比较与教学 1985.2(+张亚军)
于淑华  动词、动词结构、主谓结构作定语与法语的相应表达形式 1985.2
张亚军  汉德语中“已经”和“了”的比较与教学 1985.2(+皮尔兹)
康玉华  汉日被动句式的异同 1985.3
王  还  有关汉外语法对比的三个问题 1986.1
王钟华  汉语的“什么”和法语的“que” 1986.1
余云霞  汉俄构词后缀比较 1986.1
赵永新  谈谈英语和汉语比较方式的异同 1986.1
靳卫卫  汉日语中比较句的异同 1986.2
周时挺  and和而 1986.2
纪猗馨  英语情态助动词与汉语能愿动词的比较 1986.3
金定元  “洋腔洋调”探源——汉英音位系统对比研究 1986.4
廖荣容  中美学生汉语塞音时值对比分析 1986.4(+石锋)
石  锋  中美学生汉语塞音时值对比分析 1986.4(+廖荣容)
伍铁平  就比较级和系统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给王还教授的一封信 1987.1
荀春生  日中汉字的异同及简化问题(译述) 1987.1(+芝田稔)
芝田稔  日中汉字的异同及简化问题 1987.1(+荀春生译述)
武树元  俄语和汉语中多项描写性状语的表达方式 1987.3
能势良子  浅谈日语被动句的汉译 1988.1
马河清  定语(le complement determinatif)——汉法对比 1988.1
王金柱  汉语称数法教学一得——兼谈汉英称数法比较 1988.2
熊文华  汉语和英语单复数表达手段的比较 1988.2
廖雅章  从汉英句型对比看自然语言的普遍性 1988.3
赵永新  汉英祈使句的比较 1988.3
熊文华  翻译中的歧义问题 1989.4
余云霞  汉语和俄语前缀构词对比 1990.1
金立鑫  英汉时地状语语序的一致性 1990.2
赵秀英  汉语的补语概念在意大利语中的表现 1991.4
翁仲福  外向型汉外词典的编纂 1992.3
汪  宏  谈谈英汉习语对译过程中的适度性 1993.1
胡明扬  汉语和英语的完成态 1995.1
沈叙伦  试谈文化对比在翻译教学中的意义 1995.1
余  维  日、汉语音对比分析与汉语语音教学 1995.4
张培成  英语(N→)V第五类与汉语摹状动词比较 1995.2
曹先擢  中日常用汉字笔顺的小考察 1996.2
潘文国  比较汉英语语法研究史的启示 1996.2
熊文华  汉语和英语中的借词 1996.2
潘文国  比较汉英语语法研究史的启示 1996.3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3: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索引·汉语言文字研究:汉语语音研究

八  汉语言文字研究

1.汉语语音研究

徐世荣  普通话语音和北京土音的界线 1979.1
陈建民  汉语里的节奏问题 1979.2
卢甲文  关于三个上声连读变调问题的商榷 1979.2
李  明  “儿化”浅谈 1980.1
高玉振  北京话的轻声问题 1980.2
石佩雯  四种句子的语调变化 1980.2
陈之昌  汉语拼音表 1980.3
黄典诚  反切异文在音韵发展研究中的作用 1981.1
黄佩文  关于轻声的一些问题 1981.2(+王志武)
王志武  关于轻声的一些问题 1981.2(+黄佩文)
石佩雯  语调和语义 1981.3
京诺拉  在变调方面的一个小问题 1981.4(+温洁译)
温  洁  在变调方面的一个小问题(译) 1981.4(+京诺拉)
徐世荣  双音词的音量分析 1982.2
何  新  “么洞拐”原来是“107” 1982.4
金田一春彦  从日语声调拟测中国唐朝时代四声调值 1983.2(+林璋译)
李  明  关于轻声语素前的上声变调问题 1983.2
林  璋  从日语声调拟测中国唐朝时代四声调值(译) 1983.2(+金田一春彦)
高桥洋  汉语普通话的语法重音 1984.1
子  月  也谈三个上声连读变调的问题 1984.4
哈平安  现代汉语[i][?][?]的音位问题 1985.1
胡炳忠  三声三字组的变调规律 1985.1
陆致极  也谈上声三字组的变调规律 1986.1
钟      从Syllabic  consonant谈起 1986.1
施光亨  现代汉语语音琐谈──声韵组合的命名、规范和频率 1986.3
徐世荣  汉语口语中叹词的熔合现象 1989.2
冯  蒸  汉语音韵研究方法论 1989.3
李如龙  声调对声韵母的影响 1990.1
林茂灿  普通话轻声与轻重音 1990.3(+颜景助)
颜景助  普通话轻声与轻重音 1990.3(+林茂灿)
陈亚川  汉语教材注音拼写法问题 1991.1
周有光  战后国际拉丁化的新浪潮 1991.1
孙德金  北京话部分儿化韵读音调查 1991.4
杜秦还  谈谈现代汉语声调教学 1992.1
贺  阳  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 1992.2(+劲松)
劲  松  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 1992.2(+贺阳)
徐世荣  北京话人称代词鼻韵尾的来历 1993.3
韩祝祥  试谈实验语音学与语言教学研究的关系 1994.4
柯传仁  汉语语音递增输出实验 1995.2
李  明  A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读音考察 1996.1
罗福腾  “尖团音”概念订误 1996.1
刘  娟  轻声的本质特征 1997.1
刘太杰  普通话不规则字音产生的原因 1998.1(+张玉来)
张玉来  普通话不规则字音产生的原因 1998.1(+刘太杰)
分类索引·汉语言文字研究:汉语词汇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3: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索引·汉语言文字研究:汉语词汇研究

2.汉语词汇研究

葛信益  汉语构词的特点和方法 1979.2
常敬宇  谈“就” 1980.2(+马欣华)
傅忆芳  新闻广播语言的特点和词语变化 1980.2(+刘士勤、陈荣德)
刘士勤  新闻广播语言的特点和词语变化 1980.2(+陈荣德、傅忆芳)
佟慧君  近义词辨析选登:重复、反复 1980.3
徐志民  关于词的感情色彩的几个问题 1980.3
蔡日英  说“似的” 1981.1
刘淑娥  近义词辨析选登:平常  普通  一般 1981.1
梅立崇  近义词辨析选登:朝、向、往 1981.3
许德楠  说单音词与语素在构形上的同一性 1981.4
余云霞  汉语成语及其特性(译述) 1982.1
杜厚文  科学术语的构成方法 1982.2
刘  钢  某些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 1982.2
佟慧君  如何辨析同素反序词 1982.2
谢文庆  现代汉语同义词的类型 1982.2
王  还  建国以来汉语词汇的变化及其原因 1982.3
宫兆平  古汉语词汇教学初探 1982.4
姜林森  汉语惯用语简说 1982.4(+施宝义、潘玉江)
李振杰  《暴风骤雨》中俗语的运用 1982.4
潘玉江  汉语惯用语简说 1982.4(+施宝义、姜林森)
施宝义  汉语惯用语简说 1982.4(+姜林森、潘玉江)
常敬宇  现代汉语词的语义域 1983.2
董树人  晋中话“嵌l词”与北京话对应词的比较 1983.2
杨靖轩  汉语医学词构词法 1983.2
曹  静  词义的义素分析 1983.3(+王振昆)
王振昆  词义的义素分析 1983.3(+曹静)
王书贵  数词紧缩语 1983.4
傅  力  同音异形异义词的区别 1984.1
徐宗才  惯用语例释选登 1984.1(+应俊玲)
应俊玲  惯用语例释选登 1984.1(+徐宗才)
耿二岭  拟声词的形象色彩 1984.2
鲍延毅  关于“她”字的商榷 1984.3(+刘又辛)
刘又辛  关于“她”字的商榷 1984.3(+鲍延毅)
马挺生  词语释义管见 1984.3
张清常  胡同与水井 1984.4
常宝儒  现代汉语词汇统计问题的初步研究 1985.1
敖镜浩  论系词“是”的产生 1985.2
常敬宇  同素词简论 1985.2
刘钧杰  颜色词的构成 1985.2
谢文庆  现代汉语反义词的特点 1985.2
王绍新  谈专名泛化 1985.3
郭良夫  从“汉语”名称论汉语词汇史研究 1985.4
张清常  释胡同 1985.4
陈亚川  异形词的规范可与多音字的精简相结合 1986.1
张德鑫  谈汉语的“正反词” 1986.1
鲍延毅  一个正在复苏的词儿“先生” 1986.2
傅惟慈  浅谈禁忌词语与委婉词语 1986.2(+沈叙伦)
郭德荫  科技汉语词汇的特点 1986.2
李新梯  “细前日”和“外后日” 1986.2
沈叙伦  浅谈禁忌词语和委婉词语 1986.2(+傅惟慈)
伍铁平  论颜色词及其模糊性质 1986.2
孟  琮  口语里的“得”和“得了” 1986.3
傅  力  偏正式合成词的一个小类与主谓式合成词的区别 1986.4
倪宝元  从结构上看成语的扩展用法 1987.1
李振杰  近十年汉语中新词新义的产生 1987.2
汪树福  “从新”与“重新” 1987.2
谢文庆  现代汉语反义词的关系 1987.2
刘淑娥  谈单音词与双音词组成的同义副词 1987.3(+赵静贞)
王绍新  谈汉语复合词内部的语义构成 1987.3
张清常  关于汉语双音节同形异义词语的问题 1987.4
梅立崇  试论同义词的性质和范围 1988.2
张志毅  通过工具书掌握汉语词性 1988.2
傅希孟  《红楼梦》中含双项数词的四字语 1988.3
张旺熹  色彩词语联想意义初论 1988.3
张维耿  不同华人社区词语差异浅论 1988.4
洪笃仁  试论大型语文词典的义项详备原则 1989.1
倪宝元  成语的套用 1989.1
伍铁平  不同语言的味觉词和温度词对客观现实的不同切分——语言类型学研究 1989.1
常玉钟  口语习用语略析 1989.2
李绍林  “房子”和“屋子”的区别 1989.3
凌远征  “她”字的创造历史 1989.4
李振杰  台湾新词语管窥 1990.1
刘又辛  汉语词汇史和文字训诂学 1990.3
张巨龄  汉语同形词语音轻重及词义、词性的变迁 1990.3
张志毅  词的理据 1990.3
王海芬木  汉语新词结构方式试析 1990.4
石毓智  说“喳儿”和“茬儿” 1991.1
俞  敏  “打”雅 1991.1
张清常  汉语的颜色词 1991.3
刘爱兰  用科技词语充实普通词汇 1991.4(+杨靖轩)
张清常  一种误解被借的词原义的现象——兼论“胡同”与蒙古水井的关系 1991.4
杨靖轩  用科技词语充实普通词汇 1991.4(+刘爱兰)
常敬宇  汉语象征词语的文化含义 1992.4
李  薇  从香港新外来概念语词到词库建设 1992.4(+肖正芳)
语用所  1992年出现的汉语新词新语选登 1992.4
肖正芳  从香港新外来概念语词到词库建设 1992.4(+李薇)
刘叔新  论词语的意味 1993.1
姚德怀  也谈“扎啤” 1993.2
张清常  再说惯用语 1993.2
杜厚文  定义的表达法 1993.3
伍铁平  表示“明天”和“昨天”的词的类型学研究 1993.4
周  荐  比喻词语和词语的比喻义 1993.4
朱庆之  汉语外来词二例 1994.1
董树人  谈谈新词词典编写中有关收词的几个问题 1994.3
语用所  1993年出现的汉语新词语 1994.3
姚汉铭  试论新词语与规范化 1995.1
凌  云  汉语义素运动造词 1995.4
语用所  1994年出现的汉语新词新语选登 1995.4
刘桂芳  义素分析之我见 1996.1
刘叔新  轻声“里”属什么单位的问题 1996.1
张宝林  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 1996.1(+赵淑华)
赵淑华  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 1996.1(+张宝林)
葛西劝  对新闻语言中新词语应用的一点看法 1996.2(+葛素表)
陈光磊  改革开放中汉语词汇的变动 1997.2
王  宁  训诂学与汉语双音词的结构和意义 1997.4
万艺玲  三部词书的动词释义粗析 1998.1
谢米纳斯  汉语词汇学教学初探 1998.1
周  荐  惯用语新论 1998.1
林杏光  我国的辞典编纂事业述略 1998.2
金欣欣  谈《新华字典》中的复音词 1998.3
陈月明  词义的综合形态和分析形态 1999.1
凌  云  汉语类比造词初探 1999.2
殷志平  构造缩略语的方法和原则 1999.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4 06:43 , Processed in 0.0773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