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46|回复: 0

《录鬼簿》及其《续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6 22: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佚名   
来源:http://www.zhsc.net/
2005-4-26


      杂剧是元代文学的灵魂,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许多优秀的杂剧作家用他们的辛勤劳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可惜,由于数百年来封建统治阶级对元杂剧及杂剧作家的鄙视,历代的史家们也不屑为这些“卑不足道”的杂剧作家写上几笔,致使这些文学史上的“功臣”大都漠然无闻了。值得庆幸的是元代戏曲家钟嗣成却能一反潮流,对杂剧作家采取尊重态度,把与他同时或前代的一些杂剧作家生平资料连同作品名目一一著录汇集,成《录鬼簿》二卷。后明永乐年间,又有无名氏(一说贾仲明作)仿其体例成《录鬼簿续编》一卷。这样,元代和元以前的一些优秀杂剧作家才“得以传远”。《录鬼簿》和它的《续编》为我们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是我们研究元杂剧的必读书。

    《录鬼簿》著于元至顺年间,有至顺元年(1330年)序,它是我国第一部文学专科目录,是最早记述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小传和作品名目的著作。
    作者钟嗣成,字继先,号丑斋。古汴人(今河南开封),一生寓居杭州。《录鬼簿续编》说他“以明经累试于有司,数与心违,因杜门养浩然之志。著《录鬼簿》,实为己而发之。其德业辉光,文行温润,人莫能及。善音律,德隐语。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所编小令,套数极多,脍炙人口。惜其传奇皆在他处按行,故近者不知,人皆易之。后之君子,读其《鬼簿》,则知其为人也”。钟嗣成著有《章台柳》、《钱神论》、《蟠桃会》、《郑庄公》等七种杂剧,今已佚失,仅存数十首散曲。

    《录鬼簿》共二卷,记述了由金入元和与作者同时的杂剧散曲作家一百五十余人的传说资料和四百五十余种杂剧剧目,并以《凌波仙》曲凭吊其中已卒知友。由于书中所录的作家大都是作者亲自接触过的同时代人,另一小部分前辈作家距作者所处的年代也不久远,所以该书在资料上比较真实可信。

    钟嗣成生活的元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黑暗的时期。从前被看作是上品的读书人,现在被归入妓女、乞丐一流,成为社会上的贱民。钟嗣成作为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杂剧作家,也逃脱不了“累试于有司,命不克遇,从吏则有司不能辟”的恶运。政治生活的不幸、社会地位的低下,使他的精神深受压抑,再加之目睹社会上种种不合理的现实,更使钟嗣成愤懑不平。他的这种心情在《录鬼簿》的字里行间时有流露,在凭吊已故知友沈拱的《凌波仙》曲中他唱到:“奈玉石,相混淆,更多逢,世事咬嗃(hè严酷)”。朱世凯在《录鬼簿》序中说他:“故其胸中耿耿者,借此而喻,实为己而发之”,这正是钟嗣成撰写《录鬼簿》的主要动机。

    死者录进“鬼簿”理所当然,生者录进“鬼簿”岂不怪哉?钟嗣成在《自序》中答道:“人之生斯世也,但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独不知天地阖辟,亘古迄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作者勇于打破正统观念,不怕得罪于“高尚之士、性理之学”,将杂剧散曲作家录进鬼簿,为他们吊以乐章,树碑立传,其中大部分是“门第卑微,职位不振”而又“高才博艺”的“九儒十丐”。象关汉卿这样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卓越贡献的大作家,不仅《元史》上不见传,其他史料也少有记载,多亏《录鬼簿》为我们保存了他的籍贯、职业和别号,以及杂剧剧目六十种。另外,《录鬼簿》还著录了大量的民间作家。这些正是《录鬼簿》的重要价值所在。

    明永乐年间,山东人贾仲明为《录鬼簿》中关汉卿等八十二人补撰吊曲。接着有无名氏作《录鬼簿续编》叙元代后期至明初的戏曲作家及作品的目录。至于《续编》的作者,有人认为是贾仲明,但从书中关于贾仲明的记载看,这种可能性不大。既然《录鬼簿》中未收作者钟嗣成,《续编》恐怕也不大可能把作者本人录进。

    《录鬼簿续编》收录了钟嗣成、罗贯中等七十一位作家,七十八种杂剧剧目,和无名氏所作杂剧七十八种的剧目,反映了元末明初的戏曲创作成就,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这一时期一些作家的主要事迹。

      现存最早的《录鬼簿》刻本是附录在明末清初戏曲家孟称舜刻的《酹江集》中的,可惜这个刻本仅存几页,不能反映该书的全貌。比较通行的刻本是清初曹楝亭(即曹寅)刻本《录鬼簿》,不过这个刻本没有补曲和《续编》比较全的是天一阁旧藏的明写本。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写本将作家分为三类:一曰前辈名公乐章传于世者;二曰前辈才子有所编传奇于世者五十六人;三曰方今才子相知者,为之作传,并以《凌波仙》曲吊之。曹本分七类:一曰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二曰方今名公;三曰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四曰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为之立传,以《凌波仙》曲吊之;五曰已死才人不相知;六曰方今才人相知者,纪其姓名行实并所编;七曰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录鬼簿(外四种)》一书,就是用明写本为蓝本加以整理,并附录曹本和孟本,以便读者参考。还汇辑了明代朱权撰的《太和正音谱》、明吕天成撰的《曲品》、清高奕撰的《传奇品》等,是现今研究我国古典戏曲创作较为完备的资料汇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16 09:14 , Processed in 0.0641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