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3-9-28 11: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改革的一些问题
作者:吴文超
来源:http://sh.netsh.com/bbs/1951/messages/20212.html
-------------------------------------------------------------------------------------------------------
中国是世界上硕果仅存的非字母文字国家,清末的洋务运动因遭受传 统势力的横蛮打击而失败,结果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愿今 天中国的语文现代化努力能够成功,以免重蹈覆辙,让后世子孙蒙受 重大挫折。
华夏文摘在最近三期里(cm99093d,cm9904a,cm9904b)连续发表了彭 小明先生题为“德文改革和汉字改革随想”的摘要。该文通过审议德 国文字改革的一些做法来表达作者对汉字改革的观点。彭先生密切注 意中国语文现代化的进程,对近代中国语文的变革,特别是对1949年 革命后在中国大陆发生的语文变革很有意见,认为从今天的角度看来 没有必要搞简体字,也没有必要发展拼音中文。尽管我对彭文的观点 很有保留,但我对彭先生对中国语文发展的关心表示敬佩。
我是《语文与信息》电子刊物编辑,也是彭文中提到的《昆明宣言》 的起草人。我希望有机会在《华夏文摘》上提出关于汉字改革的一些 问题,作为对彭文的回应。〔《语文与信息》〔YWXX〕是由美洲中国 文字改革促进会发行的一份专门讨论中国语文问题的免费电子刊物, 订阅办法简单,请向majordomo@westnet.com 发送电子信函, 内文写 上:subscribe ywxx [你的电子邮址] 的字样即可〕
语文的稳定性和改革
语文作为人们传递和保存知识,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需要有很大的稳 定性。但语文也随着人的社会活动和文化变迁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汉 字是中国文化的宝贝,也是沉重的包袱。用汉字来传情达意也许在唐 代诗人笔下已经登峰造极。前人的诗词歌赋和各种文艺创作给人以丰 富的精神食粮,令人叹为观止。历史越悠久的文化就越丰富和珍贵, 就像名贵古董那样,令人不惜代价地加以珍藏,和不时拿出来向人炫 耀一番。享受美好生活的中国士大夫阶层,那里愿意考虑可能威胁其 既得利益和完美生活方式的改革论调呢?他们拒绝接纳人类几千年前 相继发明的字母文字、阿拉伯数字和音乐五线谱等三大优越符号系统, 视之为非中华文化的异端。在儒家学说和农民社会因循保守心态的熏 陶下,曾经创造光辉灿烂古代文明,显露出龙飞凤舞和天马行空创造 力的中华民族陷入故步自封和墨守成规的文化大染缸,日益无法跟上 人类文明的步伐。但是,中国的一些优秀分子为了民族的生存,总是 要千方百计地探索出路。而那些反对和平和合理改革的人,令到暴力 革命最终不可避免。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为了克服政治和文化上 顽固保守力量的阻力,已经进行了两次大革命。每次革命在扫除政治 和文化阻力后,毫不偶然地在7、8年后出现影响深远的文字改革高潮。 1911年辛亥革命后,1919年爆发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标 点符号、注音字母、和国语罗马字等文字改革。这次汉字改革运动影 响深远,以至清代中国人基本上改用白话,也看不懂和不愿意看没有 标点的古文。1949年革命后,1956年出现文改高潮,推行简体字、报 刊横排和汉语拼音。这些改革同样影响深远。我们今天如果没有汉语 拼音,电脑中文处理就会难上加难,查字典也不好办。如果不是从革 命为中华民族探索出路的观点来考虑,我们也许无法理解为什么革命 者要在百废代兴的时候进行艰巨的文字改革。他们难道找错对象,偏 偏要改革古老的汉字?
应该认识到,语文从来是文化、教育、知识的保存和创新、以及生产 力发展的关键所在。这种情况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尤其突出。所有科研 活动都使用语文,飞跃发展的科技正在迅速改变现代文明的形态,同 时也创造出许多新词汇和观点。必须肯定,让更多人能够多、快、好、 省地使用语文的文改原则是正确的,成果如何却是另一回事。我们不 必隐瞒文改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上述两次文字改革都无 法应付当时未预见的信息时代挑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文能不能进 入电脑,而在于中、外文字在信息处理上的巨大差距。好比说,鸦片 战争时中国守军也用大炮,但关键是缺乏英国大炮的射程,以致受到 摧毁性打击。如果说炮弹的射程差距反映机械工业技术的差距,那么 中、外文字的信息处理差距反映的就是语文技术差距。然而,今天一 些人仿佛视而不见这种语文差距(Language Gap),甚至认为汉字有某 种优越性,要在二十一世纪发挥威力。如果当权者接纳这个会莫名其 妙的谬论,就很可能导致重蹈十九世纪反对洋务运动的覆辙,给国家 民族带来沉重的挫折和灾难。
在信息时代的压力下,中国语文会加速改变,这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我们这些五、六十岁的人在阅读时勉强能够理解其内容,主 要是由于中国社会几百年来变化不太大。我不知道生活在急剧变化社 会里的新生代是否仍然能够这样做。报纸报导说今天两代日本人之间 出现语文代沟,这是日本迅速变化社会“自然文改”的结果。如果我 们的子孙有一天看不懂没有分词连写的中文,或只习惯看拼音、中、 英文混合的文体,我们难道要说对他们忘本吗?最重要的是,我们应 该尽可能有计划地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适合在二十一世纪里 使用的中文。
汉字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
自从秦始皇进行书同文改革后,中文成为光辉灿烂中国古代文明的基 础。书同文的好处很多,但当时却遭遇到激烈的反抗。谁愿意看到本 国文字被废掉呢?结果发生了焚书坑儒的惨剧。书同文有利于建立庞 大帝国和广阔市场,从而使中国成为一个超前发达的国家。马哥勃罗 游记让欧洲人对中国古代文明印象深刻。今天中国人自称为汉人或唐 人也说明这一点。汉字不支持任何方言的书同文特点很适合方言众多、 声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当时中国周围的国家都没有文字,朝鲜、日 本、越南等都引进汉字和中国文化来为本民族服务。
古代的优点变成为现代的缺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上硕果仅存的非字 母国家。围绕中国的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拼音或音节文字,连中国本 土也在推广汉语拼音。汉语拼音虽然已经使用了40多年,但它采用的 字母仍然被称为是拉丁或罗马字母而非中文字母。也就是说,它仍然 未为能像标点符号那样取得了中国籍。文字改革的一个重要障碍是人 们对“什么是中文?" 的认识。完全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英文 或拼音缩写,如DNA、TV、DVD、WTO、GB、GNP和以及药物名称(Asp irin,Tylenol)和其他专名IBM、Apple 或带有外国特色的通名如卡 拉OK、sushi、sashimi将会被接纳为中文。国际网络上使用的URL( 网址)E-mail地址也已经进入中国人的语文生活圈子。关于罗马字母 的使用,我们应该采取让小数人开始使用的宽松原则。语文上“不问 姓中还是姓西”的做法是有好处的。生物混种性能优越的现象在混杂 的英文中可以体验出来。维持语文纯洁性只会削弱其生命力。
日本的经验
日本的“日语中心,结合英文”的语文实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曾经 完全使用汉字的日本在1000多年前便发展出初时仅供妇女使用的假名。 今天假名却成为日文的一部份。罗马字母在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被 认为是敌国字母而受到压抑。经过战后几十年的使用,日本有把罗马 字母当作为日文字母的趋势。上届冬季世运会在日本NAGANO 举行。 我们在电视上只看到NAGANO 的地名。同样,日本工业产品普遍采用 罗马字母。我问日本朋友Toyota 的Lexus 房车的日本名称是什么? 他说不知道。他更补充说,日本人称Limosine为Limo。在语文现代化 方面,日本正以英文作为第二国语。
日本在信息产业方面显得落后于美国。这种情况不能不归咎于日本语 文技术的相对落后。日文输入方面仍然需要采用比中文的形码优越的 假名或罗马字转写法而非直接输入。在数据处理方面更难与英文并驾 齐驱。日本是中国以外今天仍然大量使用汉字的经济大国,它的语文 技术和政策对中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中文可以字母化吗?
对于语文学家来说。这恐怕已经不是问题了。能够把卫星送上太空的 国家完全有能力发展出准确的拼音文字。问题在于不为而非不能。汉 语拼音不能为各方言服务正好是它不同于汉字的优点。利用汉语拼音 转写输入法对使用普通话或正在推广普通话的地区是顺理成章的,因 为它不但易学易用,而且还可以一石二鸟,一举完成汉字处理和推广 普通话的任务。德文和英文同是字母文字,不存在文字体制的差异。 汉字字符众多,字符数目不确定,表音能力差和排序困难等缺点根源 于文字符号体制的差异。需要是发明之母,电脑输入要求提升汉语拼 音的准确度,以便克服单音节同音词众多的困难。这完全是可以通过 增加同音音节的拼写法来解决的。这也可以说是师法汉字的办法。例 如,把jih、jix、jik、jyh、jyx, jyf, jyk 规定为第4声“ji”的 同音同调词:寄、记、剂、既、计、继、季的对应拼写法,不是可以 大大提高汉语拼音的准确度吗?假如首先在电脑输入上使用这种“电 拼输入法”〔电脑拼音输入法〕,不但可以使汉字输入效率超越形码, 而且还可以为拼音中文开拓新的实践领域。
未来将会是拼音文字的世界
鉴于传声技术的高度发达,书同文时代将会演变为书同文和语同音时 代。崭新的拼音中文将具有易学易用的优点。鉴于英文已经遍布全世 界,传声和录音技术让它能够保持语音稳定性,拼音中文也会长期稳 定。当前中国语文规划的问题在于,是否要等全国都通行普通话后才 制定拼音中文,还是先为普通话制定拼音中文,以之作为推广普通话 和电脑输入的手段。要证明中国人大大脑适合使用拼音文字是不难的。 因为不少中国人已经在英文世界里工作和生活,他们可以用英文来从 事科研和指挥现代化生产。在美国获诺贝尔讲的华人都是使用英文取 得辉煌学术成就的模范。我们应该研究语文差距对中国的影响,更应 该实事求是地努力发展能够承先启后的拼音中文。这意味着需要逐渐 形成汉字和拼音中文长期并存的“一语双文”局面。所谓废除汉字的 说法只不过是语文保守派用来打击文改派的借口。文改派从来没有提 倡废除汉字,也没有秦始皇的权力。鲁迅的“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的“灭”可以被理解为汉字被逐步淘汰。无论如何,大家不要受困于 非理性的保存文化传统迷思(myth)。流行千多年的妇女缠足习俗,尽 管历史悠久和据说三寸金莲美不胜收,但最终还是消失了。关键在于, 三寸金莲功能不佳,连走路都有困难,那里还能参加世运会呢?汉字 对现代中国人的脑力开发、知识创新、生产力发展一直发挥着紧箍咒 作用,令他们无法尽量发挥潜力。如果我们认为汉字很美,那么就来 个分工, 让它继续在艺术上为我们服务吧。尽管电灯照明已有百多年 历史,蜡烛没有被消灭,我们欣赏高雅餐馆里烛影摇红的情调而非乏 味的电灯泡。人类社会上曾经出现过的事物,只要仍然有这样或那样 的价值,总是会有一定的地位,和继续为人服务的。至于汉字的命运, 我们绝对不能妄下定论。但是,我们在语文技术前进的道路上需要有 正确语文理论作为指导。
丢调幻想和落实文改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下,有人虽然也看到汉字的困境,但却寄望语音 输入以后能够解决中文信息处理的问题。这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因为输入仅仅是信息处理的入门。就算在输入阶段,语音识辨的错误 还是要用键盘来改正,而键盘的使用就需要字母化的输入法。编码输 入无论如何是不能跟英文直接输入相比较的,而中文检索和排序也有 难以克服的困难。在信息海洋里找资料比输入麻烦得多。尽管英文也 可以缩写输入,但它还是要拼写检查(spelling check〕。因为,只 要拼错一个字母,那你就准找不到要找的资料。英文输入、输出、和 数据处理是单一的。但中文输入法却五花百门;输出的是繁体或简体 汉字或图像;检索、排序可能采用笔画法或汉语拼音。汉字的输入、 输出、和数据处理三不同的不是难学难用吗?不是少、慢、差、费吗? 这算是发挥什么威力呢?信息时代的今天,中、英的语文差距(Lan guage Gap)确实需要在国家一级提出和尽快寻求解决办法。中国应 该像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设立“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来开发核子技术那样,为中国语文技术的现代化进行规模 庞大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拖延语文现代化的改革,将套b然浪 费时间,并且可能给民族带来无法补偿的挫折和损失。
作者简介:美洲中国文字改革促进会执行干事。《语文与信息》电子 专刊主编。前联合国中文翻译处翻译,已退休。
E-mail: apollo@wunet.com
(introduced by: http://www.zmz.us)
:P: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