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98|回复: 0

历代状元知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30 10: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周腊生
来源:当代文化研究网


摘 要 时常看到有人在谈中国古代共有多少状元这个话题。这些统计数都跟笔者的统计数有一定距离。现笔者亦曾对自己10余年来所搜集的历代状元资料进行过整理、统计,其结果是:历朝应有状元约为886名;可考出姓名或姓的状元:674人;其中,除其状元身份与夺魁年份外,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传记资料的:507人。

关键词  状元;科举 

近年,陆续有人在谈中国古代共有多少状元这个话题。1992年重庆出版社版《状元史话》、1993年沈阳出版社版《中国历代状元录》都只列出596位状元姓名;1994年7月30日《文汇读书报》说从唐武德五年(622年)第一个状元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刘春霖止,有姓名的状元共599人;1995年上海文化出版社版《中国历代状元录》则收罗了历代状元602名。笔者不想评论他们的对错、得失,只想依据自己十余年来的研究,重新再来谈一谈。 

一、历代应有多少状元?

也许有人要说:考过多少次就有多少状元。虽然大体上是可以这样说的,但具体考察起来,其实不那么简单。比如说唐代,有考了不算数的,也有考是考了,也算数,但是没有产生状元的;元代一榜出两个状元;金代则一榜时而一个状元,时而两个状元,时而三个状元。所以,我们得分朝代进行具体分析统计。

隋代,虽然首创科举 取士之法,也开有进士科,但每次取人极少,在笔者所能见到的史籍之中,尚未见有排名次的记载,故不计。

唐代,据《文献通考·选举考》及《登科记考》等书记载,共举行科举考试265次,其中,有一次因考题泄密而作废,剩下的264次是否每次产生了状元呢?

为了谈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哪些人能算状元。笔者以为,状元应是:由朝廷任命的知贡举主持,用同一套试题,在同一个地点开考,然后又经统一阅卷、排名,并经最高当局认可的进士第一名。

依这个标准,武宗会昌五年(845年)乙丑科、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乙卯科进士考试,都经过两次排名,第一次排名均被最高当局否定,其“状元”在重新排名时被刷掉(均见《登科记考》该年),自然都不能再称状元。还有12次进士考试是没有产生状元的。

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丁酉科,因安史之乱,交通阻隔,分4处开考,各派知贡举,各自出题,考后亦未统一排名(见《登科记考》该年)。虽然4处都有个第一名,但我们既不能说这4个第一都是状元,也没有理由说其中哪一个是状元,所以这科没有产生状元。

代宗朝,自永泰元年(765年)至大历十年(775年)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残局中,时艰岁歉,进士科及其它科目的考试都未能统一举行,也未能统一排名,而是分上都(即长安)、东都(即洛阳)两处开考,且各派知贡举,各自出题,各自排名、放榜。每年两处各有个第一名(均见《登科记考》该年及《唐摭言》卷上)。同样,我们既不能说这11科每科有两个状元,也没有根据说其中哪边的第一名算状元。因此,这11科也没有产生状元。在这个问题上,连《文献通考》和《记考》都是界限不清的,致使现在不少人沿误。除掉这12次,唐代共产生状元252名。

五代:中原5朝,据《文献通考·选举考》 和《记考》,共开进士科47次,产生状元47名;据《十国春秋》、 《马氏南唐书》、 《陆氏南唐书》、《江南余载》等,南唐开进士科19次,产生状元19名①;又据《十国春秋》等,笔者推估吴、前蜀、后蜀、南汉4国共产生状元55名②;也就是说此期共产生状元121名。

宋代,据《文献通考·选举考》、《宋史》、《续资治通鉴》及《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共开进士科116次,加试两次,产生状元118名。

辽代,据《辽史》、《辽史纪事本末》及《续资治通鉴》等,共开进士科57次,产生状元57人。

西夏,据《西夏史稿》等,亦有进士举,次数未见记载,也无法推测,目前仅知其中1位状元姓名。

金代,据 《金史》、《金史纪事本末》、《中州集》、《归潜志》等,我们发现,其贡举情形较为特别,同是进士举,有时分辞赋、经义两科,各自产生状元;有时又分辞赋、经义、策论3科,也是各自产生状元;后期仍分3科,但又明确规定,经义第一视同辞赋第二;鉴于向来没有完整的记载,亦无人作系统研究,笔者曾撰有《金代贡举考略》③一文,考证出本朝共开进士举43次,产生状元74 名(其中辞赋状元43名、经义状元13名、策论状元18名)。

此期还有个国中之国-伪齐,据《大金国志校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它也开科举,产生了两名状元。

元代,据《元史》、《续通鉴》等,其科举考试时开试停,共考过16次,每次都分“南北榜”,各有1名状元,状元总数是32人。

明代,据《明史》及《明史纪事本末》、《明清进士提名碑录索引》等,基本上是3年考1回,但有一年却考了两回,称“春夏榜”,共考89回,产生状元89人。

又据《寄园寄所寄》、《平寇志》、《蜀碧》、《明末农民战争史》等,明末张献忠在四川所建立的“大西”政权,开过6次科举,有两次以大屠杀告终,只有4次是成功的,产生状元4名。

清代,《清史稿》、《清史列传》、《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等有载,共开进士举112次,其中有两次象元代那样分“满榜”和“汉榜”,各榜都有状元,因此状元总数为114人。

又据《江南春梦庵笔记》、《遁鼻随闻录》、《贼情汇纂》、《金陵癸甲纪事略》等,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明目繁多,有男科、女科;天试、东试、北试、翼试等,共考过21次,有一次分男、女科,产生状元22名。

综上所述,我国历史上共约产生过状元886名。 

二、历代可考知姓名的状元数

目前人们研究唐代状元,主要的依据是《文献通考》和《记考》,而《记考》更为详细。《记考》共考出了139位唐代状元的姓名和1位状元的姓,其资料颇翔实,大部分考证是站得住脚的,但也有的地方值得商榷。如,它将孙伏伽列为唐代第一位状元就未必妥。在唐代,状元远不如宋代中期以后那样受优待与重视,考上普通进士也好,被定为榜首也好,都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一般并不能立即有官做,到了有官做的时候,其起点也很低。据《新唐书·选举志》,一般进士得从从九品下④做起,甲科,包括状元,也只授从九品上。孙伏伽在隋代就已经做过多年官,唐代建立不久,即“上书拜官”(《记考》卷一),至武德五年,已官至治书侍御史,这是七品,他何必再去参加进士考试,再争取做官资格,又从头做起呢?笔者认为列孙为状元乃属失考。

上述并未产生状元的12年,《记考》也“考”出了6名“状元”,当除去,即除去永泰元年的萧遘、大历四年的齐映(实为东都第一)、五年的李搏(实为上都第一)、六年的王溆(实为上都第一)、七年 的张式(实为上都第一)、九年的杨凭(实为东都第一)。另外,贾至乃明经出身,并非状元,同时笔者认为应补入18人:源少良、贾季阳、崔明允、程行谋、 颜康成 孔敏行 孔振、吴康仁、赵昌翰、贾餗、李超、赵蒙、孔拯、 李亮、李训 、李叔、 李秀、贾季邻 。亦即唐代有名姓可考的状元共151人(含1人仅知其姓)。

五代,《文献通考》也好,《记考》也好,都仅仅只注意了中原5朝。其中《记考》标明为状元的只有11人:崔邈、陈逖、崔光表、王归朴、黄仁颖、郭晙、卢华、寇湘、王溥、王朴、扈载。笔者认为就《记考》本身的记载即应补入王彻、李飞、李覃、刘坦等4人,另据《莆阳比事》应补入徐寅、据《玉壶清话》应补入艾颖、据《南部新书》、《广卓异记》等应补入郑雍,共18人。

据《十国春秋》、《陆氏南唐书》、 《马氏南唐书》《江南余载》等可考出南唐状元10名:王克贞、伍乔、杨遂、乐史、卢郢、赵绮、姚端、张确、邓及、王崇古;据《十国春秋》《南汉书》等可考出南汉状元2人:梁嵩、简文会;据《十国春秋》、[民国《简阳县志》、[民国]《双流县志》等可考出 后蜀状元2人:王归、费黄裳。

五代可知名姓的状元共32人。

宋代,据前述诸书,其118名状元的姓名均可得知。

辽代,据前述诸书,能知其中55为姓名,笔者据《山西通志》、《中州集》等补入边贯道,尚差1人。

西夏,目前仅知1人:李遵顼。

金代,笔者曾在《四川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撰文考出状元61名(其中1人仅知其姓)。

伪齐的两位元的姓名,前文所述书中均有载,为罗诱、邵世矩。

元代所产生的32为状元,《元史》均载有姓名。

明代89位状元、清代114位状元,《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里全有。

大西政权所产生的4名状元,仅知其二:一个据《明末农民战争史》,为陈珏;另一个上述诸书说法不一,笔者认为当从《寄园寄所寄》、《蜀碧》及《平寇志》,为张大受。

太平天国知姓名的17位状元是程文相、傅善祥(女)、武立勋、朱世杰、吴容宽、乔彦才、杨朝福、刘闼忠、叶春元、陈某、刘盛培、范朴园、沈抡元、吴镇坤、汪顺祥、陆培英、徐首长。

总之,历代已知姓名的状元有671人,仅知其姓的3人,共674人。

三、历代有生平资料的状元数

在已知姓名或姓的状元中,除其状元身份与夺魁年份外,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传记资料的各朝比例不一。

清朝离我们最近,也很重视状元,所以其114名状元的生平资料都能找到,只是详略不同而已,拙著《清代状元奇谈·清代状元谱》已为他们一一写有小传。

明朝也离我们不很远,且特别看重状元,因此状元资料也较丰富,其89名状元,除韩应龙、杨守勤2人外,都有生平资料流传下来,笔者为他们写的小传,载在 《明代状元奇谈·明代状元谱》一书中。

元代、辽代都不大重视状元,且为少数民族掌权,一旦灭亡,汉人出于民族仇恨,往往毁灭其资料。因此,这两朝状元有生平资料的都少,辽仅有22人,元只有13人。金代颇重视状元,虽亦为少数民族掌权,却有37位状元能有生平资料得以流传。西夏的李遵顼当了皇帝,自然是有资料的。这几个朝代的状元小传,都在拙著《辽金元状元奇谈·辽金元状元谱》中。

宋代,前期有五代余风,状元地位不高,亦不受特别的优待,所以前期状元的资料极少,中期以后对状元重视起来,其生平资料便基本上都能得以流传,且不少状元轶事甚丰。本朝共有5人无生平资料,就有4人是前期状元。笔者所撰 《宋代状元奇谈·宋代状元谱》载有本朝状元传记。

唐、五代均不重视状元,加之时代相对久远,其状元资料都保存甚少,可供写小传的,唐代有92人,五代仅17人。这两个时期的状元小传分别载于即将出版的拙著 《唐代状元奇谈·唐代状元谱》和 《五代状元奇谈·五代状元谱》中。

大西的两个,1个有点资料,1个基本无资料;太平天国传下姓名的17位状元中仅有10人有点零星资料保存至今;伪齐的两个则均无资料。

综上所述,历代状元中或多或少有些生平资料的共507人。

历代状元中有3个特例:

状元皇帝1个:西夏李遵顼;

名副其实的状元驸马1个:唐代的郑颢;

真正的女状元1个:太平天国的傅善祥。

注 释:

①见拙文《南唐贡举考略》,载《文献》2001(2):15。
②笔者撰有《 后蜀贡举钩沉》,载《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4);其它3国亦有考证,将另文公诸于众。
③见《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3):90
④据《旧唐书·职官志》,唐代的职官共九品,且一至九品均分正、从,而自三品以下每品正、从又再分上、下。 

How Many Number One Scholars (NOS)

in Different Dynasties in China 

Abstract How many NOS in different dynasties in China? There are different statistics, which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author’s of this essay. The author has collected and sorted out the related material for about 10 years. As a result of the author’s textual research, there should be 866 NOS in different dynasties in China. But there are only 674 of them whose first name of name can be identified, and among the 674 NOS, only 507 of them had some biographical notes. 

Key Words Number One Scholars (abbreviate as NOS) the number of NOS that should be the NOS whose name or first name can be identified the NOS with some biographical notes A biographical notes of the author 

Zhou Lasheng (1951-), from Wuhan, Hubei Province, is a professor in Xiao Gan Professional Technological College. Prof. Zhou graduated from Hubei University in December 1984 and got the M.A. degree the same year. Prof. Zhou now holds a leading pos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nd is the Chief Editor of Journal of Xiao Gan Professional Technological Colleg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16 07:39 , Processed in 0.0608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