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36|回复: 11

巴金走了。。。(照片集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8 13: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news.sina.com.cn/

我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逝世
Flash: http://news.sina.com.cn/c/2005-10-17/21518035542.shtml

[center]


《成都晚报》就著名作家巴金逝世推出特别报道。
[/center]

成都晚报特刊:巨星陨落 巴金远去(组图)
来源: 成都晚报(成都)
http://news.163.com 2005-10-17 21:36:20


据新华社上海电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正通顺街。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丰碑。

  巴金还是杰出的出版家、编辑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14年之久,培育了大批文学青年。巴金晚年奉献社会的伟大之作是:五卷本的《随想录》和一座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是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25日,巴金百岁生日,国务院在上海授予巴金“人民作家”光荣称号。

  几十年来,尤其从1981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起,巴金在人们心中如一盏长明灯,照亮文坛,给人精神慰藉。

  巴金于1999年2月因感冒发高烧,6年多来,病情反反复复,党和国家尽全力救治,终因恶性间皮细胞瘤等病因,不幸逝世。

  本报特派记者今日21时30分抵沪

  本报巴金百版纪念特刊明日面市  

 
 ——巴金百岁简谱

  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官僚地主大家族。

  1909年:因父亲出任四川广元知县迁往广元?在县衙内家塾就读。

  1911年:父亲辞官,随父母返成都,继续在家塾就读。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辫子。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潮涌入四川。

  1920年:祖父病故。参加成都学界反对军阀刘存厚的请愿及集体罢课活动,这是巴金第一次参与社会斗争。

  1921年:参与编辑成都无政府主义刊物《半月》,以“芾甘”为名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1922年:七月新诗《被虐者底哭声》发表于《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第44期,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巴金发表的最早的文学作品。

  1927年:一月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二月抵巴黎,沿途写有《海行杂记》三十八则。译著《面包略取》?克鲁泡特金著?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这是他单行出版的第一本译著。

  1928年:八月,完成中篇小说《灭亡》,署名“巴金”。九月,译著《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译著托洛斯基《托尔斯泰论》,亦署名巴金,载于十月十八日《东方杂志》第十五卷。此文是“巴金”署名最早见于报刊的文章。

  1933年:出席傅东华举办的《文学》创刊宴会,席间第一次与鲁迅、茅盾见面。

  1934年:一月回上海。《巴金自传》出版。

  1935年:四月五日晚,日方警察突然搜查巴金住房,巴金被带进警察所关押了十四小时,事后写散文《东京狱中的一日记》。

  1936年:与上海爱国女子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

  1937年:编辑《文丛》月刊,共出两卷十二期。参加上海文艺界欢迎回国的郭沫若等人大会,发表《只有抗战这一条路》。

  1938年:到广州,全力筹措《烽火》,改为旬刊在广州复刊。萧珊高中毕业来到广州。

  1944年:与萧珊结婚;夏,何其芳自延安来渝,领巴金到曾家岩拜访周恩来。

  1945年:与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三百多人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联名发表《文化界时局进言》;巴金初次见到毛泽东。十一月,由重庆到上海,开始筹备恢复文化生活出版社。十二月,长女李小林?小名国烦?生于重庆。

  1946年:与茅盾等21人联名发表“陪都文艺界致政治协商会议各委员书”;与张澜、沈钧儒、郭沫若等联名发表《致美国国会争取和平委员会书》。与马叙伦等上海各界人士上书蒋介石、马歇尔及各党派,呼吁永久和平。与茅盾、叶圣陶等二百六十人联名发表《中国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

  1949年:参加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0年:七月,儿子李小棠出生。参加第二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代表团,前往波兰、苏联访问。

  1952年:以全国文联组织“朝鲜战地访问团”团长的身份率团访问朝鲜前线,会见彭德怀司令员,写完《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1955年:参加中国文联主席团、作协主席团召开的联席扩大会议,讨论反胡风问题。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参加全国文联、作协主席团举行的联席会议,在会上介绍上海文艺界反胡风情况。

  1956年:赴柏林参加第四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大会。全国整风开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成都视察,这是其解放后第一次回故乡。赴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

  1961年: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参加在东京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紧急会议。

  1962年:率中国代表团赴东京出席第八届禁止氢弹、原子弹世界大会。巴金建国前文学创作的十四卷文集出齐。

  1965年:被迫发表批判电影《不夜城》的文章,与萧珊一起去看望该电影的编剧柯灵;第二次访越。

  1966年:以中国作家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在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受到上海市文联“造反派”批判,被关入上海文联资料室“牛棚”,从此开始了靠边、检查、被批斗和强迫劳动的生活。上海作协“造反派”抄家。

  1967年:与魏金枝、王西彦等六人被迁出资料室,关到楼下一处不满五平方米的煤气灶间。《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点名批判巴金。上海市文艺界批判文艺黑线联络站等单位先后编印多种巴金批判专辑。

  1968年:频繁遭到批斗。

  1969年:开始抄录、背诵但丁《神曲·地狱篇》。

  1970年:被编入上海文化系统某团第四连到奉贤县“五七”干校从事搬运稻草、抬粪水、种菜、喂猪、搓绳等劳动。

  1972年:萧珊病故。巴金返回上海。

  1973年:宣布对巴金的处理意见:“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戴反革命帽子,发给生活费,可以搞点翻译。”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去淮海路襄阳公园附近看大字报。

  1977年:恢复写作权利,出席上海文艺界的座谈会。出席上海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上海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978年:开始写创作回忆录。

  1980年: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到日本东京访问。率领中国世界语代表团去瑞典参加第六十五届世界语大会。参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1981年: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得到茅盾、叶圣陶、夏衍、冰心、丁玲、臧克家、曹禺等作家的赞成和支持,成立该馆筹备委员会,巴金、谢冰心、曹禺等九人为委员。

  1982年:意大利驻华大使塔马尼到巴金寓所宣布一九八二年“但丁国际奖”授予巴金。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获由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的“法国荣誉勋章”。

  1984年:患“帕金森氏综合征”,写出随想录第四集《病中集》。

  1987年:“巴金文学创作生涯六十年展览”活动在北京图书馆隆重举行。

  1988年:老友沈从文去世,抱病写作《怀念从文》。

  1990年:获前苏联政府授予的“人民友谊勋章”和日本福冈市颁发的“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颁发的“资深作家敬慰奖”及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评委会特别奖。

  1994年:着手进行《巴金译文集》的整理和校阅工作,因脊椎压缩性骨折,住进华东医院。

  1999年:因呼吸道感染突发高热并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送华东医院抢救成功,但因年高体弱病情反复,从此未能出院。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

  2003年:巴金百年寿诞,全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巴老身体状况稳定。

  2004年:上海和四川举行小规模的巴老一百零一岁寿诞庆祝活动。
发表于 2005-10-17 21: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快讯: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快讯: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

巴金简历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男,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1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代表,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8 13: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逝世 沪人齐悼念

来源: 中新网(北京)
http://news.163.com 
2005-10-17 22:54:57 
  

  中新社上海十月十七日电(记者孙璐)今日十九时零六分,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人世。尽管巴金先生驾鹤西去的消息传出已是晚间时分,此间社会各界人士还是马上以各种形式深切悼念这位世纪老人。
  
  近几个月来,有关巴金老人的身体状况一直是此间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前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巴金喜度百岁生日的时候,上海、北京、成都等与巴金密切相关的城市都开展了庆祝活动,方式不同,心情一致,一切行为都化为一句肺腑之言:祝愿这位文坛名家永远健康长寿。然而一周左右前,有消息传出说巴金病况危重,来自北京上海等地文化界、艺术界、新闻界等方方面面的人士也因之聚集沪上关注其病情,希望巴金此次能够安然度过。

  直到今晚八点,巴金先生逝世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在众多敬仰他的各界人士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记者在互联网上搜索时发现,转眼间网友自发悼念巴金去世的留言已达近千条,“巴翁仙逝,美文千秋!”,“巴老,您老一路多保重。您是祖国的骄傲。我们为你而自豪。愿你在天国也是那盏不愿熄灭的明灯为我们照耀。”网友们尽情抒发着对这位世纪老人的怀念之情。
  
  此外,记者也看到了许多此间文化界人士的留言:“一代文豪,永世常存”,“好好讲真话是对巴金他老人家最好的缅怀!”。有人说,将老人讲真话的精神传承下去才是缅怀巴金最好的形式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8 13: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逝世:细说巴金的病史

来源: 新华网
http://news.163.com 2005-10-17 21:08:42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赵兰英10月17日报道:巴金逝世,引起全国人民的悲痛。关于巴金的病情,海内外读者都很关注。记者对此跟踪采访多年,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巴金年轻时患过肺结核。1925年,巴金从江苏东南大学附中毕业后,北上北京,报考北京大学。随知在体格检查时,被认为肺部有病,为之,放弃了报考机会。1927年,巴金赴法国,有一阶段,也因肺部不适,在一座美丽的小镇修养。从1954年起,巴金在华东医院看病。1965年,巴金发现有高血压倾向。1979年发现隐性冠心病。

      1981年,巴金动作开始有些迟钝,1983年确定为帕金森症。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症状是:震颤,四肢远端和舌、唇、下颌等出现有节律的颤动。僵硬,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不灵活,行动困难,面部表情减少等等。这年10月起,巴金每月来医院2次,做帕金森检查与治疗。1987年10月起加大这方面的用药。可以说,至1993年,巴金的主要疾病是帕金森症。20年来,巴金的帕金森症,应该说是控制得比较好的。但是,这个病还是发展了。他后来说话困难,手颤抖,写字困难,行动不便等,都与这个病有关。

      1993年,巴金身体的主要问题由帕金森症转为内科。这年2月,巴金出现晕厥症状:站起来后,突然眼睛凝滞、流口水、面色苍自、嘴唇发紫、神志不清、血压降至0 -60。以后又发生过多次。这种情况如不很快控制,会造成脑供血不足,心肌梗塞,非常危险。有时候尤其是早晨,巴金还会出现高血压症状。无论是低血压还是高血压,医院都不轻易给药,主要靠物理办法治疗。巴金的植物神经功能一直不平衡。1952年,他在朝鲜战场时,也晕厥过。那是太紧张、太劳累造成的。

      慢性支气管炎,是巴金的又一主要疾病。这个病造成他肺部反复感染,尤其是晚年后,一不小心就感染,多痰,痰内有各种杂菌。因为帕金森病,巴金吞咽困难,很容易将残留的饭食吸入肺内。这样,大约从1979年开始,医院采取了多种护理办法:喂食、口腔清洁、吸痰、超声物化等等。同时,间断使用抗菌素。

      骨质硫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巴金也不例外。最典型的就是1994年那次,为取一本书,造成第8节胸椎压迫性骨折。为此,采取支持性治疗,提高蛋白。

      1993年后,医院大胆对巴金实行半治疗,半疗养的办法。即同意他在4至10月间去杭州疗养。这样,使他有离开医院的感觉,放松神经。同时,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巴金在杭州,浙江医学院经常派人探视。华东医院崔主任等医生也时常去。事实表明,这是一个积极的治疗好方法。巴金每次去杭州,回来时体重有所增加,心情也好多了。

      1999年,巴金病情急转直下。2月5日,巴金感冒。2月8日早晨,巴金开始发烧,体温摄氏38度。中午,崔主任向医院汇报了巴金的病况。医院非常重视,立即组织会诊,认为是呼吸道感染。下午,巴金体温仍没有下来。晚上8点,巴金体温升到摄氏39度,呼吸也加快了。做血清等检查,发现缺氧,呼吸衰竭。医院又组织会诊,并成立抢救小组,认为巴金因痰咳不出来,易感染,热度退不下来,需引流,用机器把痰吸出来。11点钟,崔主任告诉巴金:“需要气管插管,把痰引出来,这样会舒服些。”巴金说:“好。”11 点半,管子插好,吸出好多痰。下半夜,体温有所下降。第二天,上午10点,巴金被转入重症监护室。

     2月14日,医疗组考虑,呼吸器重,长期插用不行,因此做了气管切开手术。之后,巴金出现低钠综合症。身体浮肿,反应淡漠。经过治疗,有所好转。22日中午,突然心律失常,左心室心衰,经过抢救后平稳下来。3月1号,巴金从重症监护室转回病房。

      5月31日,体质有所恢复,重又下床坐到轮椅上,约1小时。以后又有2次下床坐在轮椅上。

      从1999年2月病重到2004年2月,巴金的病时有反复,但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反复感染。2004年2月,巴金肾衰竭,病情危重。经过治疗,闯过难关。2005年4月,发现巴金腹部腹水。经过反复会诊、检查,诊断为腹腔间皮细胞瘤。10月3日,胃部出血。10月13日腹腔大量出血,确诊为恶性间皮细胞瘤。10月17日,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8 13: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旗帜之巴金:笔耕不缀留下1300万字著作

来源: 信息时报(广州) 
http://news.163.com 2005-10-18 00:36:53  


[center]
巴金在写作中


1957年巴金(中)在摄制现场与《家》摄制组人员合影。后排右起为导演陈西禾,前排右一是主要演员孙道临(饰觉新),左一为张瑞芳(饰瑞珏)


1982年3月15日,巴金在家中接受意大利授予他的“但丁国际奖”[/center]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是文学和人的一致,就是说要言行一致,作家在生活中做的和在作品中写的要一致,要表现自己的人格,不要隐瞒自己的内心。——巴金

       生涯几乎贯穿整个二十世纪的巴金,曾是多少代青年的航标与动力。爱与恨,泪与血,人性、良知、热忱,是巴金先生丰碑一样的著述及其为人所表现出来的最鲜明的特质与基调。巴金小说、散文代表作,已经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富有活力的人文风景之一与宝库。

       1923年5月,19岁的巴金跟随哥哥尧林离开四川老家,乘船顺江而下,到达上海。4年后,他又去往法国。走出四川与出国是巴金人生的两大转折。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就是在法国巴黎写成的。

信手写《灭亡》闯入文坛

      在巴黎,巴金原本想学经济,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一下子获得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契诃夫、左拉等文学大师的作品,如饥似渴地阅读后,他被深深感动了。关于《灭亡》的写作,巴金后来写道:“每夜回到旅馆里,我稍微休息了一下疲倦的身子,就点燃了煤气炉,煮茶来喝。于是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响了,沉重地打在我的心上。在这样的环境里过去的回忆继续来折磨我了。我想到那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我想到那过去的一切,心就像被刀割着痛,那不能熄灭的烈焰又猛烈地燃烧起来了。为了安慰这一颗寂寞的年轻的心,我便开始把我从生活里得到的一点东西写下来。每晚上一面听着圣母院的钟声,我一面在练习簿上写一点类似小说的东西,这样在三月里我写成了《灭亡》前四章。”

      《灭亡》是巴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由叶圣陶推荐发表在1929年出版的《小说月报》上。当时《小说月报》已是全国最有名望的文学期刊。巴金从此闯入文坛。

《春梦》无痕化《激流》

      巴金的《家》最早构思于他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日子。他是看了左拉的系列长篇小说《卢贡-马加尔家庭》之后,才萌生了创作一部描写自家生活的小说的念头的。最早他为这部小说起的名字叫《春梦》。

        1928年巴金回国以后,曾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来上海看望他的大哥李尧枚,并得到他的支持。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巴金大哥精神和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巴金想用《春梦》为书名来唤醒大哥。1931年初,上海《时报》邀请巴金写连载。动笔时他忽然觉得《春梦》这个名字不是很合适,因为他的笔下是“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痛苦所交织成的生活之激流”。巴金决定将小说的名字改为《激流》。《激流》于1931年4月18日起在《时报》上正式连载与读者见面。这部作品在《时报》上共登了246期,共计39章。1933年5月,开明书店为《激流》出了单行本,这就是初版本《家》。

      但是,就在小说正式连载的当天,小说中主人公的原型巴金的大哥李尧林,在成都的家中服毒自杀了。巴金得到大哥自杀的电报时刚刚写完小说的第六章,这章的题目就叫《做大哥的人》。大哥的离开让巴金悲痛欲绝,他下定决心要写一本小说,“为自己,为同时代的年轻人控诉、申冤”。

      据初步统计,《家》从1933年5月发布初版本开始,至1951年4月的18年间,共印行了32版(次)。1953年至1985年11月,修改后的《家》又印了20版次。这还不包括香港及国外发行的版次。《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对《家》评价说,它是“新文学史上拥有最多读者的一部小说。”

《激流》有憾《群》未完

       1938年,巴金的小说《春》问世了。当时这本书在出版时,书页上刊登了一则小广告,写明“激流”共有4部,分别叫做《家》、《春》、《秋》和《群》。1940年春夏之交,巴金完成了第三部《秋》,其时正逢战乱。因为《家》、《春》、《秋》已经基本勾画出了巴金那“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他未能完成《群》的写作计划。从此,《家》、《春》、《秋》便被称为“激流三部曲”了。

重返成都写就《憩园》

      1941年初,巴金回成都过春节,又一次听到了久违的乡音。他大约住了50多天,知道了不少老家的故事,也引起了他不小的感触。看到依旧高悬在老家照壁上的“长宜子孙”四个大字,他想想了新近去世的五叔的故事:这个纨绔子弟终于在卖尽了祖传的田产和房产后,被家人赶了出去,沦落为烟鬼、小偷、乞丐,最后屈死在监狱里。巴金觉得有很多话要说,这时他的脑中出现了关于《冬》的最初构想。这部小说多少能反映巴金18年后返回老家时的心境。这部小说到三年后才完成,正式出版时定名为《憩园》。

     《憩园》是以巴金五叔的堕落和旧家庭的败落变故为素材的。书中批判了那种福荫的后代、长宜子孙的传统思想。《憩园》可以说是《激流三部曲》的“外传”。

       巴金,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开始了第一个创作高峰期,期间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巴金主要作品发表于上世纪前半叶。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丰碑。很多读者和巴金的追随者,很想知道,巴金究竟出版了哪些作品?我们编辑了一份巴金主要作品,以飨读者。

巴金主要创作作品表
时间作品 文体
1929《灭亡》中篇小说
1931《雾》中篇小说
1933《砂丁》中篇小说
1933《家》长篇小说
1933《萌芽》中篇小说
1933《新生》中篇小说
1935《电》中篇小说
1935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
1937《长生塔》童话集
1938《春》长篇小说
1940《秋》长篇小说
1940~1945《火》长篇小说
1944《憩园》中篇小说
1946《第四病室》中篇小说
1947《寒夜》长篇小说
1979《随想录》散文集
1981《探索集》散文集
1982《真话集》散文集
1984《病中集》散文集
1986《无题集》散文集亰
巴金主要翻译作品表
时间原作名称 原作作者及国别
1930《丹东之死》A·托尔斯泰著(苏联)
1936《门槛》屠格涅夫等(俄国)
1940《一个家庭的戏剧》 赫尔岑(俄国)
1943《父与子》屠格涅夫(俄国)
1943《迟开的蔷薇》斯托姆(德国)
1943《处女地》屠格涅夫(俄国)
1950《草原集》高尔基著(苏联)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8 13: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巴金图集

来源:中金在线
2005年10月17日 22:20  


[center]
和朋友、读者在一起的巴金


1934年摄于上海寓所,时年三十岁


1941年,巴金回成都时与妹妹及侄女、侄儿们合影


20世纪40年代的巴金


1949年9月巴金在北平华文学校


1950年10月,巴金赴波兰参加第二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途径哈尔滨车站[/center]


1957年巴金在摄影现场与《家》摄制组人员合影。后排右为导演陈西禾,前排右为主要演员孙道临,左为张瑞芳(饰瑞珏)


1937年5月,巴金与萧珊摄于苏州青阳港


1939年,萧珊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书


苦恋八年,爱情终于有了结果,一个旧家庭的叛臣逆子,终于筑起新的爱巢。战乱中建立的家,为寒夜孤旅客奉献了无限的春意。1945年,抗战胜利了,女儿小林也出生了。图为1947年春天全家摄于上海复旦教工宿舍,巴金时年43岁


1962年,巴金全家摄于上海武康路寓所,左起依次为萧珊、巴金、小棠(子)、小林(女)。家里的气氛是那样的友爱,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满意的微笑


巴金的妻子萧珊
  “她是一个普通的文艺爱好者,一个成绩不大的翻译工作者,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是我的一个读者。一九三六年我在上海第一次同她见面。一九三八年和一九四一年我们两次在桂林像朋友似地住在一起。一九四四年我们在贵阳结婚。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不到二十,对她的成长我应当负很大的责任。”——巴金

[center]
巴金与妻子萧珊


巴金与萧珊在一起[/center]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8 13: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84岁时与小孙女晅晅

[center]
弄孙为乐[/center]

儿子是巴金的骄傲

[center]
全家福,后排左起:儿子李小堂、儿媳陈晓明、外孙女端端、女儿李小林、女婿祝鸿生。前排孙女晅晅、巴金[/center]

[center]
50年代,巴金曾多次前往苏联,参与各类政治活动与文学活动[/center]

1962年第二次访日(58岁)

[center]
巴金与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center]


法国总统希拉克会见巴金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8 13: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好象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center]
写《随想录》时期的巴金:阅读[/center]


写《随想录》时期的巴金:写作

[center]
写《随想录》时期的巴金:冥思[/center]


      1984年10月,巴金在香港接受一个荣誉性的称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巴金的名字又一次在港岛引起了轰动。香港青年们用这样的话献给老人:“没有人因为多活几年而变老,人老只是由于他放弃了理想。岁月使皮肤起皱,而失去热情却让灵魂出现皱纹。”


      “鲁迅先生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从先生那里得到的启发的。我勉励自己讲真话,卢梭是我的第一个老师,但是几十年中间用自己的燃烧的心给我照亮道路的还是鲁迅先生。”

[center]
1989年巴金在杭州。杭州是巴金一生最爱去的地方[/center]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8 13: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巴金与吴克刚一家摄于台湾

[center]
与张瑞芳,靳以,方瑞在北京[/center]


1978年艾青在上海探望巴金

[center]
1985年3月27日,巴金(左)看望91岁的叶圣陶。叶老拿出亲自审定的《叶圣陶散文甲集》,赠送老友。[/center]


1985年3月27日,巴金(左)在北京医院探望重病中的周扬。

[center]
1985年3月28日,巴金(左)看望沈从文[/center]


1988年,巴金(右)和挚友曹禺在一起

[center]
巴金(左)、冰心和夏衍[/center]

  “我的生命大概不会很长久吧。然而在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和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盏灯就是友情。我应该感谢它。因为靠了它我才能够活到现在;而且把旧家庭给我留下的阴影扫除了的也是它。”

  “我一刻也不停止我的笔,它点燃火烧到我自己,到了我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感情也不会在人间消失。我感到我有两倍的勇气,有两倍的力量。究竟由于什么?我得到回答了:由于友谊。”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8 14: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center]
病中巴老[/center]


拆除牵引架后,巴金在锻炼身体

[center][/cente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2 17:30 , Processed in 0.0824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