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是在网上找到一个LFG的介绍,但不易理解.请问这个内容是否标准的LFG?
词汇功能语法(LFG)
词汇功能语法是由卡普兰和布鲁斯南(Bresnan)在1982年提出的,它是一种功能语法,但是更加强调词汇的作用。LFG用一种结构来表达特征、功能、词汇和成分的顺序。ATN语法和转换语法都是有方向性的,ATN语法的条件和操作要求语法的使用是有方向的,因为寄存器只有在被设置过之后才可被访问。LFG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通过互不矛盾的多层描述来消除这种有序性限制。
LFG对句子的描述分为两部分:直接成分结构(Constituent Structure,简称C-Structure)和功能结构(Functional Structure,简称F-structure),C-structure是由上下文无关语法产生的表层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经一系列代数变换产生F-structure。LFG采用两种规则:加入下标的上下文无关语法规则和词汇规则。表8.2给出了一些词汇功能语法的规则和词条,其中↑表示当前成分的上一层次的直接成分,如规则中NP的↑就是S,VP的↑也是S;↓则表示当前成分。因此,(↑Subject)=↓就表示S的主语是当前NP。"<>"中表达的是句法模式,'Hand=<(↑Subject),(↑Object),(↑Object-2)>,表示谓语动词hand要有一个主语、一个直接宾语和一个间接宾语。
表 8.2 LFG语法与词典

用LFG语法对句子进行分析的过程如下:
(1)用上下文无关语法分析获得C-structure,不考虑语法中的下标;该C-structure就是一棵直接成分树;
(2)将各个非叶节点定义为变量,根据词汇规则和语法规则中的下标,建立功能描述(一组方程式);
(3)对方程式作代数变换,求出各个变量,获得功能结构F-structure。
上述过程如果能够得到一组以上解,则句子就是可识别的,并获得一个以上分析结果。分析获得多个解则说明原句子中存在着歧义现象,无解则说明无法识别。图8.7就是句子A girl handed her baby the toys的分析过程。方程的建立只要将↑用父节点变量来替代,↓用当前节点来代替即可。规则S→NP VP的下标有两组:一是(↑Subject)=↓,替换得到(x1∨Subject)=x2;另一是↑=↓即x1=x3。方程式(x1∨Subject)=x2的意义就是"x1的主语是x2",因此,上面两个方程式直接可用方程变换得到x1=x3=[Subject=x2]。在词汇规则中,词a对应了两条规则(↑Definiteness)=Indefinite,(↑Number)=Singular,词a的父节点就是NP,即x2,所以得到方程式(x2Definiteness)=Indefinite,(x2Number)= Singular。上述方程式通过解的合并和替代最终就可以获得图8.7中的F-structure。
LFG同样也可以用于句子的生成。分析和生成的区别仅在于第一步,分析是由句子到C-structure,而生成则是由上下文无关语法直接产生C-structure和句子。同样如果通过求解最终可有一个以上的解,则该句子就是正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