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28|回复: 0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7 1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俞峰
来源:http://www.lotus-eater.net/
2005-12-13 0:41:43  


       巴洛克一词源自葡萄牙文,原意指贝壳不规则的、怪异的形状。一开始主要针对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风格而言。巴洛克艺术(Baroque art)是十七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初发源于17世纪教皇统治的罗马,那时意大利是欧洲艺术中心,但在巴洛克后期,欧洲艺术中心移转到法国,它并没有明确的艺术风格,只能算是一种爱好和时尚。巴洛克艺术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平静和克制,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不拘泥各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界线,将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祭坛》 1624-1666年 青铜镀金 大理石 木材 贝尼尼








教皇乌巴诺八世墓碑 1628 - 1647 年 贝尼尼


圣女德列萨
     《圣女德列萨》? 贝尼尼应罗马圣马利亚·德·维托里达教堂订置《圣德列萨祭坛》,主体形象是圣女德列萨和爱神。德列萨是16世纪西班牙的一位修女,少时患病后潜心修炼,事奉上帝,每当她发病时就陷入失魂落魄,脑海幻觉丛生,出现很多奇迹,清醒时就回忆记录下来,一直流传于民间,教会就利用她的病态回忆来宣扬宗教神秘主义,并封修女为圣徒。? 这组雕像是一幅立体的绘画,雕刻家用锤和凿在云石上描绘少女神志昏迷和爱神欲向她胸中刺箭的情态。德列萨曾有一段记述:我感到这支箭已刺透了我的心,当他把金箭抽出时就像在抽我的心,这时我感受着一种无限的甜蜜,我很想把这种痛苦永恒地继续下去。? 德列萨在贝尼尼手下并非潜心修炼事奉上帝的修女,而是一种象征的艺术形象,他着意刻画少女复杂的内心隐秘情感,把神秘的幻觉转变为一个在朦胧意识下少女对爱与欲的痴迷神态。她的昏迷与神智失控,是少女思春的典型体现。雕刻家用坚硬的云石表现出少女的性灵底蕴,但这一切是在神秘宗教外衣掩护下实现的,这是对当时禁欲主义有意的反抗。? 雕刻家在组像中洞察并把握住少女心灵深处的要望,所作姿态恰如其分,那小爱神举箭欲刺的动态是一个优美的舞蹈动作,与德列萨仰卧神迷姿态构成运动的和谐节奏,是痛苦与幸福即将碰撞,是期待要望满足即将实现,是刺透了的心激动之前的静境。坚硬的云石在贝尼尼手中是可任意折叠的绸缎,雕像身上的繁复衣褶展示了雕刻家征服云石的高超技巧。雕刻家将这组雕像置于大面积垂挂的背景下与底部的云朵相呼应,使沉重的云石立刻飘动起来,这与少女痴迷飘飘欲仙的情节相一致的。由于环境和光的配置使这组群雕呈现出舞台造型的戏剧效果。



圣卡洛·阿莱·夸特罗·丰塔尼教堂 1638 - 1641 年


圣伊沃·德拉·萨皮恩扎教堂 1642 - 1650 年


王妃的化妆室 17 世纪






圣玛利亚教堂 1656 - 1657 年



科学剧场 ,1767 年

凤凰剧场 ,1790 - 1792 年


[ 本贴由 霜叶红 于 2005-12-17  12:30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1 20:53 , Processed in 0.0621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