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45|回复: 1

客家人: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4 22: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佚名
出处: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日期:2006-1-11


    由于客家人的崇拜祖先,因此也培育出了强烈的寻根意识。安葬祖先,要寻找风水宝地,寻找到龙脉吉穴,才能福荫后代瓜瓞连绵。赣南客家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涌顕出了著名的风水国师廖均卿,明朝北京故宫皇城和十三陵之首的长陵坟墓的勘测地址及营建,就是出自客家摇篮赣南的兴国。在赣南客家人中,像廖均卿这样的风水大师还有曾从政、曾文辿、刘江东、廖伯禹、赖布衣、王伋、李国纪等。而被称为“客家祖地”的闽西宁化石壁乡客家祠堂里,则放着许许多多的家族谱谍,详细记载着各姓氏的祖源脉流,供人们参拜、查阅、寻根、问祖。而客家人的绝大部分都是从中原迁徙出来的,追根溯源,根在中原,祖是炎黄。所以无论迁居何处,也无论漂泊何方,客家人始终不会忘记自己是正宗的中华民族的汉族人、正统的华夏炎黄子孙,认定所讲的客家话是正宗的汉族唐朝时的语言,而不是什么“南蛮”的少数民族语言。因而世界各地的客家人的组织,大多数都称之为“崇正总会”一直坚持着讲客家话,又称为“唐音”并且告诫子孙后代:“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一有机会,就要返回“唐山”—祖国去。这种崇正意识,全赖客家话所维系,分明这种当年中原的官话,证明着客家人在过去的历史上曾是中原的主人,无论迁至那里始终保持着汉族的优越感。
    “祖宗言”就是客家话,俗称阿姆话。客家话是宋朝以前中原的语言,尤其是唐朝的语言,其保留了周朝国语的音韵,而被称为是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民系的形成在南宋末年,当时广东梅州、循州、惠州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皆编入“客籍”,“客家”移民涌入,“客”胜于“主”,“客家人”就由“客”变“主”了。据语言学专家分析,今时的客家话与宋朝时中原的语言相近。今时的客家话特点:基本上没有全浊声母;完整地保留入声;完整地保留了闭口声韵;没有翘舌音“知、蚩、诗、日”;四呼不全,没有撮口呼。而中原的语言变化最大的是元朝,蒙古族统治,当使用蒙古族语言。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可看出其变化:入声趋于消失;闭口韵尾减至三个;翘舌音“知、蚩、诗、日”始有。再到后来清朝统治,东北满族人的语言己成为中原语言的主流,即今天的北方话、普通话。而以广东梅县为代表的客家话,在地理环境上长期处于大片纯客家人居住的山区中,受其它语系的渗透和影响较少,再加上“不卖祖宗言”的祖训,所以客家话就保存了中原古汉语的主体成份。
    “啀系客家人”,这是客家话,这是“祖宗言”。这个“啀”字,应该是“亻”的“厓”字,怎奈《现代汉语辞典》和计算机键盘中也找不到这个字,权以“啀”字代替。客家话俗称为“啀话”,因为客家话的第一人称为“啀”。关于“啀”的来历,中山大学潘汝瑶教授认为“啀”是客家人的自制字,它和中原人称第一人称“俺”是同音转换。从两字的字形来看,中原“人”在华北平原的“大田”上甩大力地耕耘,而赣闽粤的客家人祇能在崇山峻岭的山崖上艰难地耕耘。而“啀”和“俺”都是古汉语中“卬”字的俗字。《诗经•北风•匏有苦叶》诗:“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陆德明《释文》:“卬,五郎反。我也。”客家话的“啀”即由“卬”音变而来。可见,客家人的根在中原,老祖宗在中原。
    “祖宗言”,又是圣人言、圣贤言,这是一种客家传统、是一种客家精神,是一种客家文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客家话就是:“系一条裤头帯出门,要做赢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客家话就是:“蟾蜍啰,哆哆哆;唔读书,么老婆”。耕读传家,客家话就是:“穷人莫断猪,富人莫断书”。“太岁头上动土”,客家话就是:“老虎头上捉虱嫲”。“一下子发大财”,客家话就是:“一斗转唐山”。等等这些,都是客家人的向南迁徙、开拓进取、崇文尚武、团结奋斗的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表述。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祖宗言”,传统文化精神,绝对不能丢,可又不能固守。而必须对其中哪些是“是”,哪些是“非”,那些需要肯定和发扬,那些需要否定和摒弃,不断地去探求、去判断、去工作,它不但是摆在客家人面前的问题,而且更是摆在客家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paper.studa.com
发表于 2006-1-25 00: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原是中原人,
兵荒马乱向南行,
唐朝宋代主中原,
正宗汉族汉语民。
先来后到有区别,
占山占寨变客人。
走后后来又居上,
北方方言又推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2 04:16 , Processed in 0.0640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